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鲤鱼(Cyprinus carpio L.)体重和体长QTL的定位 被引量:9
1
作者 刘继红 张研 +5 位作者 常玉梅 梁利群 张晓峰 鲁翠云 徐美佳 孙效文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19-25,共7页
利用265个AFLP标记、127个微卫星分子标记、37个EST-SSR标记和16个RAPD标记(共445个标记)对大头鲤/荷包红鲤抗寒品系的F2代雌核发育群体44个个体进行基因型检测,构建鲤鱼(Cyprinus carpio L.)遗传连锁图谱;利用软件WinQTLCart2.5采用复... 利用265个AFLP标记、127个微卫星分子标记、37个EST-SSR标记和16个RAPD标记(共445个标记)对大头鲤/荷包红鲤抗寒品系的F2代雌核发育群体44个个体进行基因型检测,构建鲤鱼(Cyprinus carpio L.)遗传连锁图谱;利用软件WinQTLCart2.5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体重和体长两个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分析。结果共检测到与两个与体重性状相关的QTL,分别定位到LG24连锁群(qBWh-24-1)和LG20连锁群(qBWh-20-1)上,可解释的表型变异分别为7.98%和20.05%;检测到两个与体长性状相关的QTL,分别位于LG2连锁群(qFS-2-1)和LG20连锁群(qFS-20-1),可解释的表型变异分别为5.69%和12.69%,4个QTL的加性效应均为负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鱼 体长 体重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污染对鲤鱼(Cyprinus carpio Linn.)同工酶酶谱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朱毅 陈家长 张瑞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0-75,共6页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酶活性测定技术,比较和分析了饲养于不同浓度镉液中的鲤鱼在镉含量达到积累-释放平衡后,其肌肉和肝脏组织的酯酶同工酶、碱性磷酸酶同工酶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结果显示,镉的残留量使鲤鱼肌肉和肝脏组...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酶活性测定技术,比较和分析了饲养于不同浓度镉液中的鲤鱼在镉含量达到积累-释放平衡后,其肌肉和肝脏组织的酯酶同工酶、碱性磷酸酶同工酶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结果显示,镉的残留量使鲤鱼肌肉和肝脏组织酯酶同工酶和碱性磷酸酶同工酶谱带减少,活性减弱;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增多,活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鱼 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酸诱导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 Jian)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3
作者 杜金梁 曹丽萍 +6 位作者 贾睿 王涛 顾郑琰 张春云 骆仁军 徐跑 殷国俊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7-113,共7页
通过对油酸诱导时间及有效作用浓度的研究,建立油酸致建鲤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本研究以胰蛋白酶消化法获得的原代肝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加入不同浓度油酸(0、0.05、0.1、0.2、0.4、0.8 mmol/L)与肝细胞共培养24–48 h,诱导肝细胞脂肪变性... 通过对油酸诱导时间及有效作用浓度的研究,建立油酸致建鲤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本研究以胰蛋白酶消化法获得的原代肝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加入不同浓度油酸(0、0.05、0.1、0.2、0.4、0.8 mmol/L)与肝细胞共培养24–48 h,诱导肝细胞脂肪变性,分别收集不同时段的肝细胞及上清液,采用试剂盒测定肝细胞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的含量,同时测定上清培养液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乳酸脱氢酶(L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MTT法测定肝细胞的存活情况,确定油酸最佳诱导浓度,油红O染色法观察细胞内脂肪滴的形成情况。研究结果显示,0.4 mmol/L油酸与肝细胞共培养48 h,可以显著提高肝细胞内TG、TC含量(P﹤0.05或P﹤0.01),极显著提高上清培养液中GOT、GPT、LDH、γ-GT的活性,显著降低上清培养液中SOD的活性,但与24 h相比有升高趋势,0.4 mmol/L油酸与肝细胞共培养24 h,光镜下可见细胞内有脂肪滴形成,以48 h最明显。综上所述,油酸浓度0.4 mmol/L、诱导时间48 h成功构建了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为研究鱼类脂肪肝类疾病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鲤 肝细胞脂肪变性 油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鲤(Cyprinus carpio)Rh糖蛋白家族基因的克隆与组织mRNA表达 被引量:4
4
作者 董晓丽 位莹莹 徐奇友 《水产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6-10,共5页
为了研究鱼类氨代谢机制,克隆了鲤(Cyprinus carpio)Rh糖蛋白家族的Rhag、Rhbg、Rhcg1基因的cDNA全序列,与人类Rh基因的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鲤Rh糖蛋白保守性较高。系统分析表明,鲤3个Rh基因与斑马鱼(Danio rerio)Rh基因的亲缘关系... 为了研究鱼类氨代谢机制,克隆了鲤(Cyprinus carpio)Rh糖蛋白家族的Rhag、Rhbg、Rhcg1基因的cDNA全序列,与人类Rh基因的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鲤Rh糖蛋白保守性较高。系统分析表明,鲤3个Rh基因与斑马鱼(Danio rerio)Rh基因的亲缘关系较近。Rhag、Rhbg、Rhcg1基因在鲤鳃组织中表达较高,而在其它组织表达的相对量极低。比较3个基因在鳃组织的表达,Rhbg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它2个基因。这一结果预示Rhag、Rhbg、Rhcg1与鲤的氨代谢密切相关,尤其是Rhbg基因,可能是鲤氨代谢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糖蛋白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性别金边鲤的通径分析及选育策略
5
作者 甘宝江 韦玲静 +4 位作者 叶香尘 马远雄 贾庆光 张桂姣 黄杰 《养殖与饲料》 2025年第6期5-10,共6页
[目的]解析广西特有土著鱼类金边鲤不同性别的表型特征及其与体重的关联机制,为金边鲤的性别特异性选育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广西柳州三江和融水稻田养殖的80尾雌雄各半样本,测定可数性状(鳞式、鳍式等)和可量性状(体重、全长、体高等)... [目的]解析广西特有土著鱼类金边鲤不同性别的表型特征及其与体重的关联机制,为金边鲤的性别特异性选育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广西柳州三江和融水稻田养殖的80尾雌雄各半样本,测定可数性状(鳞式、鳍式等)和可量性状(体重、全长、体高等),结合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模型,揭示不同性别金边鲤可数性状差异及可量性状与体重的关系。[结果]所统计的10个可数性状中,9个可量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性差异极显著(P<0.01)。雌鱼体重、体高、显著高于雄鱼,而雄鱼的体长/体高比值大于雌鱼,呈现更修长的体型。雌雄群体体重变异系数均超30%,表明选育潜力显著。通径分析显示,雄鱼体重主要受全长和体高直接作用,雌鱼则由体高、全长及头长主导。逐步回归模型表明,雌雄最优预测方程分别为:雌鱼Y=63.060X3+11.898X1-34.712X4-661.405和雄鱼Y=18.433X1+19.903X3-376.392。[结论]不同性别金边鲤进行选育的主要形态性状存在差异,建议在金边鲤新品种选育过程中优先关注雌鱼的体高性状和雄鱼的全长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边鲤 体重 形态性状 通径分析 性别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芘对鲤鱼胆囊的毒性效应及响应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郝其睿 张植元 +4 位作者 王鹏 范泽 李晨辉 杨基先 王威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43,共10页
为探讨苯并芘对鲤鱼胆囊的毒理机制,以鲤鱼(Cyprinus carpio)为试验材料,采用15 d慢性毒性试验(苯并芘质量浓度分别为0、0.025和0.25 mg/L),通过检测鲤鱼胆囊中苯并芘质量分数、抗氧化参数、转录应答及免疫基因表达。结果显示:胆囊组织... 为探讨苯并芘对鲤鱼胆囊的毒理机制,以鲤鱼(Cyprinus carpio)为试验材料,采用15 d慢性毒性试验(苯并芘质量浓度分别为0、0.025和0.25 mg/L),通过检测鲤鱼胆囊中苯并芘质量分数、抗氧化参数、转录应答及免疫基因表达。结果显示:胆囊组织中的苯并芘质量分数积累随着苯并芘胁迫质量浓度显著升高,侧面反映了胆囊在解毒和排毒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B[a]P暴露后胆囊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丙二醛浓度均升高,表明机体可通过激活抗氧化酶系统以应对氧化应激;低质量浓度B[a]P暴露会引起鲤胆囊组织的免疫应答,激活Notch受体信号通路,进而引起细胞凋亡并消除自身组织中过多或异常的细胞;而高质量浓度B[a]P暴露会抑制RIG-I和Notch受体信号通路,引起胆囊免疫稳态失衡,细胞凋亡受到抑制,从而延长异常细胞的存活时间,并进一步激活免疫细胞,导致自身组织的损伤。本研究初步揭示了鲤胆囊细胞应对苯并芘暴露的可能自我保护机制,实现对水环境中多环芳烃污染的早期预警及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芘 鲤鱼 胆囊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学探究除虫脲暴露对鲤肝脏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璐 杨臻 +4 位作者 徐锦华 乔璐 宋金龙 孙慧武 穆迎春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9-139,共11页
除虫脲(diflubenzuron,DFB)是一种常用的杀虫剂,其代谢物残留会威胁水生动物及人体健康。为探究水产动物响应DFB胁迫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鲤(Cyprinus carpio)为对象,选定0.1 mg/L和1.0 mg/L的药浴浓度对鲤进行15 d暴露实验。采用RNA-Se... 除虫脲(diflubenzuron,DFB)是一种常用的杀虫剂,其代谢物残留会威胁水生动物及人体健康。为探究水产动物响应DFB胁迫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鲤(Cyprinus carpio)为对象,选定0.1 mg/L和1.0 mg/L的药浴浓度对鲤进行15 d暴露实验。采用RNA-Seq技术对肝脏开展转录组测序,以Padj<0.05和|log2Fold Change|≥1为标准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富集分析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0.1 mg/L暴露浓度下有2406个DEGs发生显著变化,1.0mg/L暴露浓度下有2688个DEGs发生显著变化,2组共表达的DEGs有821个。GO分析结果显示,DFB暴露组DEGs富集在生物过程、细胞组成和分子功能上。KEGG富集分析显示,低浓度DFB暴露组DEGs显著富集到异生物质的生物降解和代谢、脂质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信号分子与相互作用、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代谢通路;高浓度DFB暴露组DEGs除了富集到上述代谢通路外,还显著富集到折叠、分类和降解、运输和分解代谢等代谢通路。结果表明,DFB暴露对鲤造成异生物质的生物降解和代谢、脂质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紊乱,并产生内质网应激、炎症反应和免疫毒性。本研究从转录层面上解析了DFB暴露对鲤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为DFB在水产领域的限量标准制定和环境安全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虫脲 肝脏 转录组学 毒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鲤Rhbdd3重组乳酸菌微生物制剂的开发及效果评价
8
作者 刘亚楠 张小明 邵玲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9-1026,共8页
鱼类Rhbdd3(Rhomboid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蛋白具有抗水生病毒感染功能,然而生产实践中缺乏其大量制备及应用方案。为研制鲤Rhbdd3蛋白重组微生物制剂,利用乳酸菌NICE表达系统,构建了Rhbdd3蛋白重组表达质粒pNZ8148-rhbdd3,并... 鱼类Rhbdd3(Rhomboid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蛋白具有抗水生病毒感染功能,然而生产实践中缺乏其大量制备及应用方案。为研制鲤Rhbdd3蛋白重组微生物制剂,利用乳酸菌NICE表达系统,构建了Rhbdd3蛋白重组表达质粒pNZ8148-rhbdd3,并转化获得了重组乳酸乳球菌pNZ8148-rhbdd3 NZ9000。利用乳酸链球菌素nisin进行Rhbdd3蛋白的诱导表达,并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进行验证。进一步,将重组乳酸乳球菌进行饲料拌喂并开展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人工感染实验,检测鱼体免疫因子表达水平及攻毒后鱼体组织病毒载量。结果显示:经nisin诱导后,pNZ8148-rhbdd3 NZ9000能够表达约为39 kDa的特异性蛋白,与Rhbdd3蛋白大小一致。重组乳酸乳球菌的最佳nisin诱导浓度为100 ng/mL,最佳诱导时间为5 h。重组乳酸乳球菌饲喂后14 d,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鲤鱼组织中免疫相关基因IFN1、IRF7、Viperin、Mx1和ISG15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此外,SVCV攻毒后,重组乳酸乳球菌饲喂组鱼体组织中病毒滴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表明其可以抑制病毒的增殖。研究结果为Rhbdd3蛋白的大量制备和应用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并为鱼类病毒性疾病的防控提供了一种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bdd3蛋白 乳酸菌 鲤鱼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 微生物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低温和复温对青田田鱼鳃组织代谢的影响
9
作者 廖嘉仪 熊梓彤 +2 位作者 李志力 刘其根 孙佳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13-2823,共11页
【目的】青田田鱼在浅水环境中经常面临急性低温胁迫,探究青田田鱼在急性低温和复温环境下的生理响应机制,为青田田鱼科学越冬和耐低温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液相色谱—质谱(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提取9.0℃胁迫6 h(CO... 【目的】青田田鱼在浅水环境中经常面临急性低温胁迫,探究青田田鱼在急性低温和复温环境下的生理响应机制,为青田田鱼科学越冬和耐低温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液相色谱—质谱(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提取9.0℃胁迫6 h(CO组)、升温至28.0℃复温恢复6 h(RE组)和28.0℃对照组(Con组)青田田鱼鳃组织样本代谢峰。预处理后的代谢组数据与数据库匹配鉴定代谢物种类。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最小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鉴定代谢组学数据的可靠性。根据Student’s test检验的P值(P<0.05)和OPLS-DA模型得到的变量权重值(VIP>1)筛选组间差异代谢物。对差异代谢物进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并用Fisher精确检验分析筛选与急性低温和复温最相关的代谢通路。对重要代谢通路制作聚类热图,显示组间差异和代谢物水平变化趋势。【结果】PCA和OPLS-DA分析结果显示,组内样本聚集,组间样本分离,组间的代谢物水平存在显著差异。OPLS-DA得分图显示各组Q2累计值均在0.5以上,R2Y累积值均接近1.0,模型具有较高的解释度和可靠性;共鉴定到1222个代谢物,其中CO vs Con,RE vs CO和RE vs Con分别筛选鉴定出232、238和300种显著差异代谢物(P<0.05)。各组间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花生四烯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和嘌呤代谢等代谢途径;急性低温胁迫下,皮质醇水平上调,而花生四烯酸及其代谢物和甘油磷脂代谢物下调。复温后花生四烯酸、甘油磷脂代谢物和嘌呤代谢物相对Con组下调,皮质醇含量下调,牛磺酸含量上调。【结论】急性低温可导致青田田鱼免疫、物质转运和信号传递等功能异常。皮质醇的合成和代谢可能是青田田鱼抵抗急性低温胁迫的重要机制。复温后青田田鱼鳃组织损伤在短期内无法得到完全恢复。牛磺酸合成可能是青田田鱼在复温过程中的重要恢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田田鱼 急性低温 复温恢复 代谢组学 鳃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地区小型温棚鲤鱼早繁试验
10
作者 许岩岩 刘建朝 +1 位作者 李祖辰 齐遵利 《河北渔业》 2024年第1期21-23,27,共4页
为探索河北地区利用小型温棚进行鲤(Cyprinus carpio)提早繁殖的可行性,在11月中旬挑选3龄鲤亲鱼400组(雌雄各400尾)放入小型温棚,雌雄分开放养。通过利用太阳热能和人为控制,越冬期间小棚内水温最低温度不低于8℃,次年3月中旬,棚内水... 为探索河北地区利用小型温棚进行鲤(Cyprinus carpio)提早繁殖的可行性,在11月中旬挑选3龄鲤亲鱼400组(雌雄各400尾)放入小型温棚,雌雄分开放养。通过利用太阳热能和人为控制,越冬期间小棚内水温最低温度不低于8℃,次年3月中旬,棚内水温升至16℃,进行人工繁育。2023年3月15日、3月22日和4月13日进行三批人工催产试验,3个批次的催产率分别为48.8%、88.6%、89.7%,受精率分别为80.29%、81.27%、87.3%,出苗率分别为54%、37%、55.84%,共生产水花1.23亿尾,培育乌仔364.6万尾。鲤早繁比自然繁殖提前15~2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地区 鲤(cyprinus carpio) 早繁 小型温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鱼粉饲料中补充限制性氨基酸对鲤抗氧化及部分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11
作者 李卓 彭祖想 +1 位作者 任同军 韩雨哲 《河北渔业》 2024年第3期5-10,25,共7页
为探讨在无鱼粉饲料中补充限制性氨基酸对鲤(Cyprinus carpio)抗氧化性能和免疫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设计了5组等氮等脂的饲料,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限制性氨基酸(Met∶Lys=0.318),即0%(G1组)、0.5%(G2组)、1.0%(G3组)、1.5%(G4组)、2.0%(G5... 为探讨在无鱼粉饲料中补充限制性氨基酸对鲤(Cyprinus carpio)抗氧化性能和免疫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设计了5组等氮等脂的饲料,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限制性氨基酸(Met∶Lys=0.318),即0%(G1组)、0.5%(G2组)、1.0%(G3组)、1.5%(G4组)、2.0%(G5组)。选取初始体质量为(55.54±0.09)g的鲤150尾,进行了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研究结果显示,适量补充限制性氨基酸能够提高鲤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物歧化酶(T-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同时降低丙二醛(MDA)含量。G4和G5组的T-AOC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2、G3、G4和G5组的T-SOD和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5组的MDA含量显著低于G1、G2和G3组(P<0.05)。随着限制性氨基酸补充水平的增加,鲤肝脏的ACP、AKP和LZM活性也呈上升趋势。G3、G4和G5组的AC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4和G5组的AKP和LZM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试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适量补充限制性氨基酸能够增强鲤的抗氧化性能和部分免疫酶活性,其中2.0%的限制性氨基酸补充量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鱼粉 限制性氨基酸 鲤(cyprinus carpio) 抗氧化 非特异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鲤鱼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MSTN)的克隆及其组织表达特征 被引量:23
12
作者 李兴美 范巍 +4 位作者 张彬 彭扣 王玉凤 胡炜 赵浩斌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43-648,共6页
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是动物肌肉发育和生长过程中的负调控因子,对MSTN的研究将有助于促进动物生产。鲤鱼是我国的主要淡水养殖对象之一。因此,我们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鲤鱼MSTN cDNA(No.EF551058)的部分序列,长度为921bp,编... 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是动物肌肉发育和生长过程中的负调控因子,对MSTN的研究将有助于促进动物生产。鲤鱼是我国的主要淡水养殖对象之一。因此,我们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鲤鱼MSTN cDNA(No.EF551058)的部分序列,长度为921bp,编码306个氨基酸残基。鲤鱼MSTN具有MSTN的共同特征,有蛋白酶水解位点RIRR和9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多重序列比较发现其与斑马鱼GDF8有极近的亲缘关系,96.7%的氨基酸序列同源。不同组织的RT-PCR分析发现鲤鱼MSTN主要在肌肉和脑部表达,而其他所检测组织未见表达。鲤鱼MSTN不仅在肌肉生长发育中发挥作用,可能在神经系统发育中也有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鱼 肌肉生长抑制素 克隆 同源性 组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鲤稚幼体早期发育过程中粘液细胞的发生和变化 被引量:32
13
作者 安利国 孟广勋 +2 位作者 杨桂文 尹苗 王钦东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1-194,共4页
利用酸性条件下的阿新蓝染色和过碘酸-雪夫氏试剂反应相接合的方法(AB—PAS染色),对鲤早期发育过程中粘液细胞的变化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鲤的粘液细胞在受精卵孵化前一天出现,密度随个体的发育而增大,成分随发育过程的... 利用酸性条件下的阿新蓝染色和过碘酸-雪夫氏试剂反应相接合的方法(AB—PAS染色),对鲤早期发育过程中粘液细胞的变化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鲤的粘液细胞在受精卵孵化前一天出现,密度随个体的发育而增大,成分随发育过程的进行而趋于复杂,鲤的粘液细胞可分为四种类型,Ⅰ型和Ⅱ型含单一成分,为幼稚型,Ⅲ型和Ⅳ型含复合成分,为成熟型,鲤粘液细胞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其主要分布区是皮肤、口腔、鳃、消化道等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 粘液细胞 发育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鲤鱼乳酸脱氢酶活性的QTL检测 被引量:27
14
作者 毛瑞鑫 刘福军 +5 位作者 张晓峰 张研 曹顶臣 鲁翠云 梁利群 孙效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7-411,共5页
利用SSR分子标记结合"拟测交"策略,以荷包红鲤抗寒品系和柏氏鲤远缘杂交所产生F1代为亲本及其F2代为作图群体,应用Windows Map Manager2.0软件的标记回归法进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数量性状基因座单标... 利用SSR分子标记结合"拟测交"策略,以荷包红鲤抗寒品系和柏氏鲤远缘杂交所产生F1代为亲本及其F2代为作图群体,应用Windows Map Manager2.0软件的标记回归法进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数量性状基因座单标记定位分析。在乳酸脱氢酶性状的标记回归研究中,共发现12个标记与LDH性状关联,对性状的贡献率为4.00%~10.00%,其中HLJE222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为了进一步验证,利用已有的生物信息学工具,将与性状连锁的EST序列与公共数据库中的核酸序列进行同源搜索分析,发现标记HLJE222的EST序列与斑马鱼DAZ associated protein1的mRNA序列相匹配(相似性为94%),与公共数据库中的已知蛋白序列进行相似性比较,同样发现HLJE222的EST与斑马鱼DAZ associated protein1相匹配(相似性为97%)。结果表明HLJE222位点与影响乳酸脱氢酶活性相关的基因连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鱼 标记回归分析 乳酸脱氢酶 拟测交策略 EST—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瑞鲤与黄河鲤、建鲤鱼肉品质的比较及影响肉质的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29
15
作者 吕帆 朱文彬 +1 位作者 王兰梅 董在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8-34,共7页
为研究福瑞鲤和黄河鲤、建鲤的肉质差异,选取了体质量相近、相同养殖条件下的3种鲤鱼,分析其质构特性、肉色、p H值变化及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福瑞鲤剪切力、硬度、胶黏性、咀嚼性指标低于黄河鲤和建鲤,而黏附性高于黄河鲤;水分含量、... 为研究福瑞鲤和黄河鲤、建鲤的肉质差异,选取了体质量相近、相同养殖条件下的3种鲤鱼,分析其质构特性、肉色、p H值变化及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福瑞鲤剪切力、硬度、胶黏性、咀嚼性指标低于黄河鲤和建鲤,而黏附性高于黄河鲤;水分含量、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黄河鲤及建鲤(P<0.01),灰分含量、蛋白质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Ser、Cys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s,EAA)含量较高,Thr含量较黄河鲤、建鲤有很大提升。整体上来说,福瑞鲤鱼肉品质在质构性能和营养价值上要优于黄河鲤和建鲤。而相关性分析表明剪切力、硬度、胶黏性、咀嚼性4项指标均与粗蛋白、粗脂肪含量两项指标成显著正相关(P<0.05);黏附性与粗脂肪含量成负相关(P<0.05);从12项指标中提取出3个主成分,硬度、剪切力、粗脂肪、粗蛋白为影响肉质性能的最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瑞鲤 黄河鲤 建鲤 质构分析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氟沙星在鲤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残留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操继跃 葛建 +2 位作者 方之平 潘黔生 彭玉芬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7-229,共3页
关键词 氧氟沙星 体内 药物动力学 毒副作用 临床 细菌耐药性 氟喹诺酮类药物 残留 亚基 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鲤饲料转化率性状的QTL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22
17
作者 王宣朋 张晓峰 +3 位作者 李文升 张天奇 李超 孙效文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7-196,共20页
数量性状(QTL)定位是实现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选择和定位、培育新品种及加快性状遗传研究进展的重要手段。饲料转化率是鲤鱼的重要经济性状和遗传改良的主要目标,而通过QTL定位获得与饲料转化率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以及相关基因... 数量性状(QTL)定位是实现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选择和定位、培育新品种及加快性状遗传研究进展的重要手段。饲料转化率是鲤鱼的重要经济性状和遗传改良的主要目标,而通过QTL定位获得与饲料转化率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以及相关基因是遗传育种的重要工具。研究利用SNP、SSR、EST-SSR等分子标记构建鲤鱼(Cyprinus carpio L.)遗传连锁图谱并对重要经济性状进行QTL定位。选用174个SSR标记、41个EST-SSR标记、345个SNP标记对德国镜鲤F2代群体68个个体进行基因型检测,用JoinMap4.0软件包构建鲤鱼遗传连锁图谱。再用MapQTL5.0的区间作图法(Interval mapping,IM)和多QTL区间定位法(MQMMapping,MQM)对饲料转化率性状进行QTL区间检测,通过置换实验(1000次重复)确定连锁群显著性水平阈值。结果显示,在对饲料转化率性状的多QTL区间定位中,共检测到15个QTLs区间,分布在9个连锁群上,解释表型变异范围为17.70%—52.20%,解释表型变异最大的QTLs区间在第48连锁群上,为52.20%。HLJE314-SNP0919(LG25)区间标记覆盖的图距最小,为0.164 cM;最大的是HLJ1439-HLJ1438(LG39)区间,覆盖图距为24.922 cM。其中区间HLJ1439-HLJ1438、HLJ922-SNP0711解释表型变异均超过50.00%,可能是影响饲料转化率性状的主效QTLs区间。与饲料转化率相关的15个QTLs的加性效应方向并不一致,有3个区间具有负向加性效应,平均为0.027;12个正向加性效应,平均值为0.06。研究检测出的与鲤鱼饲料转化率性状相关的QTL位点可为鲤鱼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更进一步的QTL精细定位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鱼 饲料转化率 数量性状定位 MapQTL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鲤与黄河鲤的杂交优势研究及主要生长性状的通径分析 被引量:63
18
作者 佟雪红 董在杰 +4 位作者 缪为民 袁新华 王建新 岳春梅 林连升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9-163,共5页
通过比较建鲤Cyprinus carpiovar.及其与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正反杂交子代的体长、体高、体重、生长指标、丰满度、变异系数以及杂交F1的超亲优势率,建立了其生长方程,并对主要生长性状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反交F... 通过比较建鲤Cyprinus carpiovar.及其与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正反杂交子代的体长、体高、体重、生长指标、丰满度、变异系数以及杂交F1的超亲优势率,建立了其生长方程,并对主要生长性状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反交F1在体长、体重和生长指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生长和增重最快,其变异系数也最大,需加强选育;建鲤的丰满度始终较高;反交F1在体长、体重上的超亲优势率均高于正交F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子代的体长、体高、体重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体长对体重的影响主要为直接效应,而体高对体重的影响主要为间接效应;体长、体高的效应在建鲤中差异不明显,而在杂交F1中,体长的效应远大于体高;剩余项的决定系数很小,说明体长和体高在影响体重的增长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鲤 黄河鲤 生长性状 杂交子代 杂交优势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蛋白酶AG对鲤鱼鱼种生长和蛋白质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19
作者 冷向军 刘鼎云 +1 位作者 李小勤 卢永红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8-274,共7页
通过2个试验研究了饲料中添加蛋白酶AG对鲤鱼生长和前肠蛋白质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Ⅰ选用540尾均重11.7g的鲤鱼,随机均分为6组,随机选取3组分别饲喂鱼粉含量为10%、15%、20%的3种等蛋白基础饲料,另外3组分别饲喂添加有175mg/kg蛋白... 通过2个试验研究了饲料中添加蛋白酶AG对鲤鱼生长和前肠蛋白质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Ⅰ选用540尾均重11.7g的鲤鱼,随机均分为6组,随机选取3组分别饲喂鱼粉含量为10%、15%、20%的3种等蛋白基础饲料,另外3组分别饲喂添加有175mg/kg蛋白酶AG的以上3种饲料,试验期60d。试验Ⅱ选取120尾均重48.7g的鲤鱼,随机分为2组,一组饲喂鱼粉含量6%的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另外一组饲喂添加175mg/kg蛋白酶AG的基础饲料为试验组,试验期为30d。试验Ⅰ结果表明:摄食10%鱼粉饲料和20%鱼粉+175mg/kg蛋白酶AG饲料的鲤鱼分别具有最低和最高的增重率;在10%鱼粉饲料中添加蛋白酶AG显著提高了鱼体增重率(P<0.05),但在15%、20%鱼粉饲料中添加蛋白酶AG,对鱼体增重率没有显著影响。试验Ⅱ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鲤鱼增重率提高了6.4%(P<0.05),饲料系数降低了5.4%(P<0.05)。试验Ⅰ和试验Ⅱ中,添加蛋白酶AG对鱼体肌肉水分、粗脂肪、粗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消化酶活性的测定表明,在鱼粉含量为10%、6%的基础饲料中添加蛋白酶AG,可显著提高前肠组织蛋白酶活性和食糜蛋白酶活性(P<0.05),但在鱼粉含量为15%、20%的基础饲料中添加蛋白酶AG,对前肠组织蛋白酶活性和食糜蛋白酶活性没有影响。综上所述,在鱼粉含量较低的饲料中添加蛋白酶AG,可提高鲤鱼消化道蛋白酶活性,改善生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鱼 蛋白酶AG 生长 蛋白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瑞鲤选育家系不同养殖阶段的生长差异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兰梅 朱文彬 +4 位作者 董在杰 苏胜彦 傅建军 阎明信 刘念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3-49,共7页
为了进一步观察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BLUP)家系选育方法在福瑞鲤(Cyprinus carpio)继代选育中的潜力,该研究测量了继续选育第2代家系群体不同养殖阶段的体质量和形态性状。结果表明,生长快速家系群福瑞鲤... 为了进一步观察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BLUP)家系选育方法在福瑞鲤(Cyprinus carpio)继代选育中的潜力,该研究测量了继续选育第2代家系群体不同养殖阶段的体质量和形态性状。结果表明,生长快速家系群福瑞鲤早期(4月龄)生长速度较慢,到后期则生长加快,其体质量增长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在体型方面,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福瑞鲤各选育家系群的体厚/体长增加,体高/体长降低,逐渐呈现其体型修长的特征;同时2个越冬期的成活率均达到了94%以上。结果表明通过BLUP家系选育对福瑞鲤长期选育是可行的。在此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福瑞鲤生长性状第一主成分是体质量;对不同生长时期的体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9月龄、14月龄、21月龄鱼的体质量与24月龄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分别为0.851、0.897和0.957。因此,在福瑞鲤继续选育过程中,进行早期个体选择值得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瑞鲤 家系选育 最佳线性无偏预测 生长 体型 越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