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3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城乡融合发展——对由城乡二元结构困扰向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转变的路径探讨 被引量:6
1
作者 郑有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8,共11页
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是在经历城乡兼顾、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长期实践后,基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态势,为了避免城乡对立、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困扰、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 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是在经历城乡兼顾、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长期实践后,基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态势,为了避免城乡对立、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困扰、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而做出的选择。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的创新意义在于能够促进城乡二元结构困扰向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转变。中国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以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为目标,基于系统观念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拓展城乡相互赋能路径,把增强以城带乡能力和农村支撑城镇能力统一起来。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需要发挥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在促进要素在城乡平等交换和双向流动,破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滞后的结构问题,增强县域融合发展能力,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发展集体经济以增强农村内生发展能力等方面进一步实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二元结构 城乡融合发展 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数字普惠金融何以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传导机制与地区差异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林 何深茂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65,共14页
论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二者的内在一致性,以及县域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然后将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微观数据与北京大学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相匹配,实... 论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二者的内在一致性,以及县域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然后将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微观数据与北京大学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相匹配,实证检验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富裕、农业发展、农村生活与社会发展共享均有正向促进作用,进而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机制分析发现,县域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金融市场参与和县域产业升级两个渠道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两者的中介效应比例分别为10.4%和77.2%;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中西部地区、二线城市和数字普惠金融高水平发展地区,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作用更大。论文为发展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和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了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数字普惠金融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县域产业升级 金融市场参与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城乡居民增收的影响机理与空间效应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杨春红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57,共9页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城乡居民增收开辟了新的途径和机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12—2022年省域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乡居民增收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可以显著促进城乡...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城乡居民增收开辟了新的途径和机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12—2022年省域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乡居民增收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可以显著促进城乡居民增收,数字经济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农村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上升1.465和1.259个百分点,表明数字经济对农村居民增收的促进作用大于城镇居民。异质性分析显示,在农村地区,数字经济对高收入居民增收的影响程度大于中、低收入居民,且差距较大;而在城镇地区,数字经济对高、中收入居民增收的影响程度大于低收入居民,但差距较小。进一步的空间计量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城乡居民增收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说明数字经济不仅可以促进本地居民增收,对周边地区居民增收亦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乡居民收入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创新创业何以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被引量:3
4
作者 高静 李丹 陈峰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28,共17页
乡村创新创业的蓬勃发展,为农民农村稳步迈向共同富裕提供了充足的内生动能。基于中国2014—2022年1650个县域平衡面板数据及浙大卡特—企研团队公布的乡村创新创业指数,从农民收入绝对值、城乡收入差距和区域农民收入差距三个维度出发... 乡村创新创业的蓬勃发展,为农民农村稳步迈向共同富裕提供了充足的内生动能。基于中国2014—2022年1650个县域平衡面板数据及浙大卡特—企研团队公布的乡村创新创业指数,从农民收入绝对值、城乡收入差距和区域农民收入差距三个维度出发,构建双重机器学习模型识别乡村创新创业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之间的因果效应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乡村创新创业能显著带动农民收入增加、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区域农民收入差距,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且能显著抑制“精英俘获”现象,在利用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机理检验表明,乡村创新创业主要通过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优化城乡就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吸引劳动力要素和资本要素返乡入乡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中部和西部地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原国家级贫困县以及政府支持力度高的地区,乡村创新创业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更强。本研究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创新创业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精英俘获 双重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目标下农村相对贫困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春红 李小燕 凌志东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5,共8页
依据CFPS(2014—2020年)数据,运用双临界值法测度中国农村相对贫困,采用二元面板logit模型,考量数字经济和城镇化对农村相对贫困的影响效应。单维测度结果显示,农村基础设施和资产维度指标的贫困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维度指标,且大多数维... 依据CFPS(2014—2020年)数据,运用双临界值法测度中国农村相对贫困,采用二元面板logit模型,考量数字经济和城镇化对农村相对贫困的影响效应。单维测度结果显示,农村基础设施和资产维度指标的贫困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维度指标,且大多数维度指标的农村相对贫困发生率呈逐期下降的趋势。多维测度结果显示,农村多维相对贫困发生率、平均剥夺份额和多维相对贫困指数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东部地区农村相对贫困程度较低,且总体呈下降趋势;中西部地区农村相对贫困程度较高,且呈上升趋势。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发展数字经济与提升城镇化水平能显著缓解农村相对贫困,但东部地区数字经济的减贫作用大于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的减贫作用小于中西部地区。鉴于此,建议有序推进农村相对贫困治理工作,完善收入分配体系,加快农村数字经济的“软硬”件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助力农村相对贫困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相对贫困 共同富裕 数字经济 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的空间分层与推进乡村振兴的系统逻辑——基于浙江“千万工程”实践中的农村综合改革经验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阳 《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8,共14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已经成为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共同富裕在不同的社会情境和研究视角中具有不同的内涵。既有研究从经济、社会与文化等不同视角来讨论共同...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已经成为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共同富裕在不同的社会情境和研究视角中具有不同的内涵。既有研究从经济、社会与文化等不同视角来讨论共同富裕的理论意义,虽展现了共同富裕的内涵多重性和实践复杂性,但也导致关于共同富裕的研究更多停留在理念的阐释上,而缺乏实践体系的建构。基于空间视角认识共同富裕的差异化内涵,为破解这一理论和实践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因为只有在区域、城乡、社区等不同层次的空间单元内,才能体现出经济发展、社会关系以及价值引领的同步性和一致性,也才能够真正建立作为共同体的社会系统、明确共同富裕的具体目标。浙江“千万工程”实践中的农村综合改革经验表明,不同空间层次的共富目标和政策实践具有一定的差异,构成了推动当地乡村全面振兴的系统逻辑。更有利于发挥市场作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共富”构成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外部社会环境;更有利于发挥城乡互补优势与联动优势的“城乡共富”,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纽带和机制;更有利于发挥地方社会文化优势和情感价值的“社区共富”,为构建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创造了条件。共同富裕的空间分层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浙江的农村综合改革体现了区域、县域、村域多重空间视角下系统性推进乡村振兴的经验,实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与地方发展实际的有机融合,体现了国家政策的地方化统筹,从而内生性推动了当地的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进而实现了区域经济与县域经济的有效衔接,推动了城乡工农关系的内生性重构,激活和发挥了集体经济优势,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促进了乡村物质与精神的共同富裕,为全国其他地区系统性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 空间分层 城乡融合 “千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视域下乡城流动人口贫困治理的职业教育路径与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建富 姚丽霞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80,共11页
我国乡城流动人口贫困问题逐渐显性化,贫困呈现出多维性、隐匿性、异质性和差异性的特征。引发乡城流动人口贫困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四个层面:教育机会缺失,导致阶层滞流固化;资本积累不足,导致可行能力下降;贫困文化接纳,导致贫困代际传... 我国乡城流动人口贫困问题逐渐显性化,贫困呈现出多维性、隐匿性、异质性和差异性的特征。引发乡城流动人口贫困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四个层面:教育机会缺失,导致阶层滞流固化;资本积累不足,导致可行能力下降;贫困文化接纳,导致贫困代际传递;社会排斥,导致乡城流动人口社会场域窄化。在共同富裕背景下,职业教育促进乡城流动人口贫困治理的主要路径和策略包括:创新建构“市域统整联合,中高贯通一体”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搭建乡城流动人口子女向上流动的阶梯;提供“梯度设计,分类实施”的职业教育培训,提升乡城流动人口就业机会和质量;以职业教育培训“赋能职业素养,摧毁贫困接纳”,助推乡城流动人口心理重构;以“包容性社区培训,融合性社会场域”,促进乡城流动人口社会资本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乡城流动人口 贫困表征 归因分析 职教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医保统筹能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吗?——基于收入端与支出端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畅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41,共13页
聚焦于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目标,以城乡医保统筹为切入点,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构造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评估城乡医保统筹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城乡医保统筹显著减缓了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 聚焦于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目标,以城乡医保统筹为切入点,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构造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评估城乡医保统筹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城乡医保统筹显著减缓了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平行趋势检验表明政策的效果随时间推移逐渐显现;机制分析表明,医保统筹通过收入端与支出端两条渠道惠及中低收入群体,能够有效降低该群体因病致贫、返贫的风险;进一步讨论发现,医保统筹显著减轻了农村居民尤其是农村中低收入群体的就医负担。因此,在持续完善城乡医保统筹的进程中,政策应更有针对性地向低收入群体倾斜,提升受益公平性,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医保统筹 共同富裕 居民收入差距 基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实现方式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颂吉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7-104,共8页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缩小城乡差别、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逐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农村居民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乡村优质师资配置不足、乡村医疗服...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缩小城乡差别、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逐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农村居民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乡村优质师资配置不足、乡村医疗服务质量有待提升、乡村公共文化供给存在短板、乡村养老服务亟须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依托县域城乡学校共同体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依托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提高乡村医疗服务质量,优化乡村公共文化供给,提高乡村养老保障水平,统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乡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决策分析——基于中国县域面板数据
10
作者 田祥宇 曲国华 褚靖铭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134,共17页
县域作为数字乡村建设与城乡共同富裕协同推进的关键场域,厘清其驱动路径与作用机制,可为优化数字乡村建设模式及共同富裕实践提供理论支撑。本文基于2018—2020年中国县域面板数据,构建城乡共同富裕的综合指标体系,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 县域作为数字乡村建设与城乡共同富裕协同推进的关键场域,厘清其驱动路径与作用机制,可为优化数字乡村建设模式及共同富裕实践提供理论支撑。本文基于2018—2020年中国县域面板数据,构建城乡共同富裕的综合指标体系,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旨在揭示其多维驱动路径与空间关联特征。研究发现:(1)数字乡村建设显著提高了城乡共同富裕水平,其中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对共同富裕的提升效应最为明显;(2)机制检验表明,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服务提升是数字乡村建设驱动城乡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3)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城乡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与中部地区以及非贫困地区更为明显;(4)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对城乡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本文为全面提高城乡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视野,对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和城乡共同富裕具有明显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城乡共同富裕 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基础设施建设 县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视域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动态演进及驱动因子
11
作者 张伟丽 马自豪 +3 位作者 李建新 郑道霖 魏瑞博 覃成林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6-769,共14页
基于共同富裕目标界定并测算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揭示其动态演进及驱动因子,有利于形成共同富裕的空间动能。本文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算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进一步分析其分布演进及驱动力量,发现:(1)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 基于共同富裕目标界定并测算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揭示其动态演进及驱动因子,有利于形成共同富裕的空间动能。本文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算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进一步分析其分布演进及驱动力量,发现:(1)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东部高水平城市发挥“溢出效应”向周边城市辐射,中部城市“追赶效应”显著,西部城市正处在震荡阶段,东北城市亟待遏制发展颓势。(2)全国和4大区域均在相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0.93,0.99]内转移概率由向上转为向下。东部高水平城市抵御下行能力较强,西部向上转移概率略低于全国,东北向上转移潜力羸弱,未来全国城市“东优西次,南强北弱”的不均衡现象仍将存在。(3)创新活力直接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协调和服务共享是重要渠道,生态文明和开放互联起次要作用,增收共促具有间接作用,且各因子交互也驱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4大区域的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依赖创新活力和产业协调驱动,东部和中部以创新活力为主导,西部的创新活力和服务共享交互作用较强,东北则突出产业协调对生态文明和服务共享的积极影响。不同规模城市中,创新活力是首要驱动,超大城市依赖其与生态文明、产业协调的交互作用,大城市依赖创新活力与生态文明合作,而中小城市则依赖其与服务共享、产业协调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空间Kernel密度估计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数字化转型能否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基于劳动力转移与技术渗透的双重视角
12
作者 张子珍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9,共10页
产业数字化转型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载体,正成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要素优化配置的核心动力。本研究基于2012—2022年中国27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从劳动力转移与技术渗透的双重视角出发,系统考察了产业数字化对城乡... 产业数字化转型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载体,正成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要素优化配置的核心动力。本研究基于2012—2022年中国27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从劳动力转移与技术渗透的双重视角出发,系统考察了产业数字化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机制及其作用路径。研究发现,产业数字化转型通过促进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和加速技术渗透扩散,显著推动了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为缩小城乡差距提供了新动能。异质性分析揭示,产业数字化的融合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和城市层级差异,其对中部地区城市及高行政级别城市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调节效应检验发现,财政分权制度通过提升政策适配性,高等教育发展通过增强技术扩散能力,均能有效强化产业数字化的城乡融合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产业数字化与城乡融合发展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只有当数字化水平突破中低发展阶段的门槛值时,才能显著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数字化 城乡融合发展 劳动力转移 技术渗透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劳动力技能差异与城乡共同富裕
13
作者 单旖旎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27,共8页
基于2014—2023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通过基准回归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新质生产力、劳动力技能差异与城乡共同富裕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新质生产力可赋能城乡共同富裕实现,且该结论具有稳健性。异质性分析结果证明... 基于2014—2023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通过基准回归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新质生产力、劳动力技能差异与城乡共同富裕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新质生产力可赋能城乡共同富裕实现,且该结论具有稳健性。异质性分析结果证明,相较于低水平产业结构地区,新质生产力对城乡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高水平产业结构地区更为显著。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劳动力技能差异在新质生产力与城乡共同富裕之间发挥显著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劳动力技能差异 城乡共同富裕 居民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乡关系视角下乡村产业兴旺的理论与策略
14
作者 曹前满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7-135,共19页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依赖于新型城乡关系构建,以弥合城乡分割的发展困局。乡村产业兴旺是基于对乡村经济规律的遵循,把握乡村产业传统与现代、综合性与单一性关系,实质上影射了城镇的重要角色。乡村经济转型离不开城镇化的社...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依赖于新型城乡关系构建,以弥合城乡分割的发展困局。乡村产业兴旺是基于对乡村经济规律的遵循,把握乡村产业传统与现代、综合性与单一性关系,实质上影射了城镇的重要角色。乡村经济转型离不开城镇化的社会转型背景。促进产业兴旺是富民经济策略,在城乡融合的形式下,为经济拓展聚合力量,并在融合中寻找平衡,达到市场化资源整合与要素配置以及培育特色经济收益平衡。乡村产业兴旺需要通过新型城乡关系提供必要外部支持,提升乡村在区域行政中的地位,破解城市对乡村的结构性约束,达到乡村功能与城市功能相互加持的效果。完善城镇体系,破解功能异化下的行政区经济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 新型城乡关系 乡村经济 产业兴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如何促进农民增收?
15
作者 范合君 支一涵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128,F0003,共12页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对农民收入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和阿里研究院发布的县域数字乡村指数的子指数,利用2018—2020年中国986个县级单位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对农民收入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和阿里研究院发布的县域数字乡村指数的子指数,利用2018—2020年中国986个县级单位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促进农民增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非革命老区、非返乡创业试点地区、非农业强县的农民增收效应更明显;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推动农村电商创业集聚和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农民增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而促进共同富裕。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赋能效应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经验证据,也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农民增收 电商创业集聚 农村发展活力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陵山片区新型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效应及影响机制
16
作者 王凯 赵燕 +2 位作者 谭佳欣 关锐 甘畅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6-398,共13页
基于2014—2021年武陵山片区71个县域单元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探究新型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效应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新型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新型城镇化对... 基于2014—2021年武陵山片区71个县域单元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探究新型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效应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新型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新型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2)新型城镇化通过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缩小城乡收入差距;3)新型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受到自身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均存在单门槛效应,分别呈现边际递减规律和倒“U”型变动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新型城镇化 城乡收入差距 空间溢出 门槛效应 武陵山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银行竞争与农村家庭发展韧性
17
作者 温涛 刘正桃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5-59,共15页
农村家庭发展韧性作为农村家庭抵御风险冲击、避免陷入贫困的能力,对实现共同富裕至关重要,而县域银行竞争是否会提升农村家庭发展韧性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基于县域银行网点数据和微观农村家庭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县域... 农村家庭发展韧性作为农村家庭抵御风险冲击、避免陷入贫困的能力,对实现共同富裕至关重要,而县域银行竞争是否会提升农村家庭发展韧性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基于县域银行网点数据和微观农村家庭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县域银行竞争对农村家庭发展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县域银行竞争能够提升农村家庭发展韧性,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县域银行竞争对农村家庭发展韧性的影响效应存在包容性,对低韧性农村家庭发展韧性的提升效应更明显,能够降低韧性不平等。进一步地,县域银行竞争对中西部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区的农村家庭发展韧性的提升作用更强,缩小了地区之间的韧性差距,对低物质资本禀赋、低社会资本禀赋和低人力资本禀赋的农村家庭发展韧性的提升效应更强,缩小了资本禀赋差距带来的韧性差距。机制分析表明,县域银行竞争通过缓解信贷约束、提高投资收益、促进农户非农就业提升农村家庭发展韧性。本文对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银行竞争 农村家庭发展韧性 信贷约束 农户非农就业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孝通的小城镇理论及其当下意义
18
作者 陆益龙 李祥华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30,共10页
在系统经验考察的基础上,费孝通前瞻性地提出“小城镇,大问题”的理论命题,并清晰地勾勒出涉及“类别、层次、兴衰、布局、发展”等方面的小城镇研究的基本框架。小城镇理论秉承“志在富民”的思想脉络,且延续了城乡协调发展道路的理论... 在系统经验考察的基础上,费孝通前瞻性地提出“小城镇,大问题”的理论命题,并清晰地勾勒出涉及“类别、层次、兴衰、布局、发展”等方面的小城镇研究的基本框架。小城镇理论秉承“志在富民”的思想脉络,且延续了城乡协调发展道路的理论体系,立足于从沿海到边区的区域发展经验,总结出诸如“苏南模式”的小城镇发展模式,概括了类似“一镇一品”的小城镇富民机制,提出“全国一盘棋”的小城镇格局构想。新时代,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以及人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实践中,费孝通的小城镇社会学理论依然具有许多有价值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小城镇 志在富民 城乡发展 “苏南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理解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深刻内涵
19
作者 姜长云 姜惠宸 芦千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共10页
科学理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大战略导向,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现代化的“并联式”发展过程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特征,... 科学理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大战略导向,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现代化的“并联式”发展过程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特征,特别是当前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增加了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性、紧迫性。要注意将强化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同强化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乡村全面振兴的支撑作用结合起来,注重从城乡连续体、城乡问题的跨界求解、城乡问题的网络求解三重维度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并将县域作为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新型城镇化 乡村全面振兴 城乡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对农业发展韧性的影响
20
作者 杜家廷 陈姝洁 顾谦农 《农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54,共15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增强农业发展韧性是农业强国建设的内在要义。文章基于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以《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为政策变量,运用广义DID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对农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增强农业发展韧性是农业强国建设的内在要义。文章基于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以《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为政策变量,运用广义DID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对农业发展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政策对农业发展韧性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且这种影响存在异质性。从数字普惠金融构成维度来看,数字化深度对农业发展韧性的提升效应最大;从农业细分行业和地理区域来看,该政策对小农业、东部地区、非粮食主产区、金融排斥高水平区农业发展韧性的提升作用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主要通过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技术创新、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等路径来增强农业发展韧性,数字鸿沟对该政策提升农业发展韧性功能的发挥具有抑制效应,传统金融竞争则具有促进效应。为此,应在大力夯实农村数字基础设施,积极缓解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基础上,不断增强数字普惠金融政策的可达性、针对性、畅通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对我国农业发展韧性的提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业发展韧性 数字鸿沟 城乡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