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patial Color Mixing Model of Digital Camouflage Pattern 被引量:7
1
作者 Yong ZHANG Shi-qiang XUE +2 位作者 Xiao-jun JIANG Jing-yang MU Yang Y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13年第3期157-161,共5页
A spatial color-mixing model based on tricolor angular frequencies is proposed in consideration that the design theory falls behind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camouflage pattern.The model is based on Fourier transform... A spatial color-mixing model based on tricolor angular frequencies is proposed in consideration that the design theory falls behind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camouflage pattern.The model is based on Fourier transform and Gaussian low-pass filter(LPF).In the model,the tricolor angular frequencies are introduced to the spatial frequency response function of human color vision,and the effects of atmospheric attenuation and air screen brightness on color mixture are considered.The field test shows that the model can simulate the color-mixing process in the aspects of color-mixing order,and shape and position of color-mixing spot.But the color-mixing spot color is not perfect,which can be improved by optimizing the atmospheric parameters and tricolor cut-off angular frequencies.The model provides a tool for the research on digital camouflage patter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色 空间 图案 迷彩 数码 频率响应函数 色彩视觉 低通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泥金彩漆图案寓意解析及其在服装3D设计中的应用
2
作者 姚其红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5-99,共5页
深入探究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波泥金彩漆这一中国工艺美术瑰宝中的图案所蕴含的寓意、在器型部位的应用。通过实例展示了如何将宁波泥金彩漆的图案提取、结合现代服装3D技术,并创新应用于服装设计,实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 深入探究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波泥金彩漆这一中国工艺美术瑰宝中的图案所蕴含的寓意、在器型部位的应用。通过实例展示了如何将宁波泥金彩漆的图案提取、结合现代服装3D技术,并创新应用于服装设计,实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开辟了新路径。这种创新不仅给服装设计师带来许多创意性的灵感,也为传统工艺的现代转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践路径,让宁波泥金彩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泥金彩漆 图案寓意 图案提取与设计 服装3D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地区冠层植物对森林色彩景观时空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韩文静 张昶 +4 位作者 王成 沈德才 周海琪 刘婷 殷鲁秦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243,共12页
以珠三角地区10种典型森林为研究对象,揭示冠层植物对森林色彩景观的时空贡献机制。通过全年定点观测,共获取195张样本图像,利用自拟程序量化分析图像色彩构成和斑块空间格局特征。通过目视解译辨识分析植物种类和斑块格局,采用Apriori... 以珠三角地区10种典型森林为研究对象,揭示冠层植物对森林色彩景观的时空贡献机制。通过全年定点观测,共获取195张样本图像,利用自拟程序量化分析图像色彩构成和斑块空间格局特征。通过目视解译辨识分析植物种类和斑块格局,采用Apriori算法揭示冠层树种与森林色彩的关联机制,使用线性混合模型探讨冠层植物斑块分布对森林色彩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珠三角地区森林色彩景观以绿色(66.14%)为主色,以浅绿色(13.15%)为辅助色,以黄绿色(8.94%)、橙色(6.31%)和黄色(5.45%)为点缀色;2)不同森林色彩的主要贡献植物,其种类构成、贡献时间和贡献率均存在差异,银柴、窿缘桉对橙色和黄色贡献突出,非洲楝、小叶榄仁、美丽异木棉、木油桐对黄绿色和浅绿色贡献较大,而乐昌含笑、山鸡椒、麻楝则对绿色贡献较大;3)冠层植物斑块指标对森林色彩斑块平均分维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密度的解释程度较高(Marginal R^(2)=0.399、0.287、0.250)。以上结果为南亚热带地区森林色彩景观优化提供了树种选择和植物空间方面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层植物 森林色彩贡献率 贡献持续时间 森林色彩景观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纺织品图案的屈曲矫正与再生设计 被引量:2
4
作者 石文慧 朱海峰 +2 位作者 蒋汶秦 倪嘉陆 徐平华 《服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5,共6页
为解决传统纺织品成像屈曲造成的图案变形问题,探究基于内容的图像拉伸方法,同时对矫正后的图案进行再生设计。通过计算图像的能量矩阵得到端到端的最小能量曲线,利用周边信息计算出填补像素;通过路径动态规划的迭代来实现图像在水平和... 为解决传统纺织品成像屈曲造成的图案变形问题,探究基于内容的图像拉伸方法,同时对矫正后的图案进行再生设计。通过计算图像的能量矩阵得到端到端的最小能量曲线,利用周边信息计算出填补像素;通过路径动态规划的迭代来实现图像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内容填充,从而实现屈曲图像的矫正。利用边缘检测、矢量化操作和颜色聚类等方法,对纹样和色彩进行再生设计。将基于能量矩阵矫正图案屈曲的方法与其他常用的形态矫正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能量矩阵矫正图案屈曲的方法在保全内容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实现屈曲图案的形态矫正。借助图像处理技术,可以提取矫正后图案的纹样和色彩,应用于当代产品创新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图案 屈曲 矫正 色彩提取 能量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贡嘎山有花植物花色的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5
作者 聂昌达 王宇 +4 位作者 陈伏生 方向民 王方超 毛梦蕾 祖奎玲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3-384,共12页
【目的】植物功能性状能够有效表征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花色是植物有性繁殖的重要功能性状之一,探究贡嘎山有花植物花色的时空分布格局与影响因素,对理解山地植物花色性状形成,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于2018—201... 【目的】植物功能性状能够有效表征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花色是植物有性繁殖的重要功能性状之一,探究贡嘎山有花植物花色的时空分布格局与影响因素,对理解山地植物花色性状形成,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于2018—2019年5、7、9月沿9个海拔梯度实地调查贡嘎山有花植物的花色类型,记录花色、花期等性状,结合不同海拔梯度的植被特征、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干扰等指标,应用地理空间分析技术和回归模型等方法,探究贡嘎山不同花色植物物种数占比的时空变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1)贡嘎山白色花的植物物种数占比最高,达27%,黄色和紫色花植物物种数次之,占比分别为22%和17%;不同生活型植物物种的花色类型占比差异显著,乔木和灌木均以白色花植物物种数占比最高,分别达54%和30%,草本植物以黄色花占比最高,为25%,藤本植物以红色和紫色花为主,占比均为25%。(2)沿海拔梯度不同花色物种数占比呈有规律的变化,低海拔植物物种的花色以红色为主,中海拔以红色和白色为主,而高海拔多为紫色、黄色和蓝色。(3)不同花色的植物物种随调查月份不同而变化,7月,花色多样性最高,5月、7月和9月均为白色花植物物种占比最高,黄色次之。(4)沿海拔梯度的蓝色、黄色和紫色花植物物种数占比与气候因素和人类影响指数显著相关,推断贡嘎山花色格局受气候条件和人为干扰等多因素共同调控。【结论】贡嘎山植物物种花色呈明显的海拔梯度空间变异格局,且具月份动态变化规律;有花植物花色时空格局形成既受温度、降水和蒸散发等气候因素的调控,也与人类活动的干扰强弱有关。需进一步研究植物花色进化生态学,为理解和保护植物多样性提供更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色 海拔 分布格局 气候因素 繁殖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氏鳍竺鲷(Pterapogon kauderni)早期色素细胞发育和体色变化
6
作者 余天虹 范雨轩 +2 位作者 李玲 陈楠 王淑红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140,共11页
本研究以考氏鳍竺鲷(Pterapogon kauderni)为研究对象,采用显微观察和拍照的方法记录了考氏鳍竺鲷早期发育过程中色素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变化以及体色变化过程。在水温(27±0.5)℃条件下,考氏鳍竺鲷胚胎经15~22d孵化。受精后4d(4 days... 本研究以考氏鳍竺鲷(Pterapogon kauderni)为研究对象,采用显微观察和拍照的方法记录了考氏鳍竺鲷早期发育过程中色素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变化以及体色变化过程。在水温(27±0.5)℃条件下,考氏鳍竺鲷胚胎经15~22d孵化。受精后4d(4 days post fertilization,4dpf)胚胎发育至器官形成期,6dpf黑色素在眼球出现,7dpf黄色素细胞在体节处出现,8dpf虹彩颗粒反射小板在眼球出现,19dpf白色素细胞在第二背鳍出现。考氏鳍竺鲷体表图案的形成自12dpf头部眼间隔黑色素细胞的出现开始,21dpf吻部第一色带初显,孵化后1d(1 day post hatching,1dph)卵黄囊吸收完毕,体侧四条色带与尾部Y形色带基本形成,70dph身体中部第三和第四色带之间开始出现白色斑点,220dph体色模式与2龄成鱼一致。研究结果可为探究考氏鳍竺鲷体色形成调控机制和观赏鱼进化学说的发展以及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氏鳍竺鲷 色素细胞 体色模式 早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中华蜜蜂种群形态多样性研究
7
作者 杨灿 李乾欢 +7 位作者 石佳欣 温迪岚 潘成涛 李娟 万顺 张子健 廖今楠 龙见坤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5-1201,I0011,I0012,共19页
为揭示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种群的形态多样性及其与地理分布的关系,本研究通过形态指标分析,旨在为保护区内的中蜂种质资源保护和优良蜂种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中华蜜蜂为... 为揭示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种群的形态多样性及其与地理分布的关系,本研究通过形态指标分析,旨在为保护区内的中蜂种质资源保护和优良蜂种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中华蜜蜂为研究对象,在保护区内选取21个不同样点种群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其39个形态指标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梵净山保护区境内中华蜜蜂在不同种群间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喙长、右前翅长、肘脉指数、第三背板长、第四背板黑色绒毛带宽度等差异明显;该保护区中蜂的唇基和小盾片Sc区色型最丰富,上唇色型单一(仅5级),小盾片Sc区以7~8级偏黄色型为主占85.78%,KB区以4~6级中度偏黄色型为主占61.75%。腹部背板色型以8-7-7组合为主,其中第2背板偏黄色型占比达91.57%;主成分分析提取到2个主成分因素,累计解释51.41%的变异,因素1与采集能力、蜜蜡分泌相关的形态指标关联密切;因素2与体型大小和色型深浅相关;聚类分析得出梵净山21个不同样点种群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集中分布于梵净山东北及北部,出现了明显的地理分布规律,其余区域聚为另一类,贵州大学教学实验场中蜂为一类;印江地区(样点19、18)表现出较强的生产能力,松桃和江口地区(样点15、9、8、1)蜂群体型较大、飞翔能力强,可作为优良种质资源重点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中华蜜蜂 种群 形态差异 色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行色的织物花型图案色彩迁移方法
8
作者 王建辉 张华熊 +1 位作者 金耀 刘志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4-153,共10页
针对传统织物花型图案设计效率低、成本高、种类单一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效、智能化的基于流行色的花型图案色彩迁移方法。首先根据流行色趋势和色彩理论,通过当前流行色生成兼顾花型图案设计特征的流行色调色盘。然后利用K-means聚类算... 针对传统织物花型图案设计效率低、成本高、种类单一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效、智能化的基于流行色的花型图案色彩迁移方法。首先根据流行色趋势和色彩理论,通过当前流行色生成兼顾花型图案设计特征的流行色调色盘。然后利用K-means聚类算法,结合生成的流行色调色盘与不同类型的花型图案,构建流行色花型图案数据集。最后设计了色彩迁移模型,对CycleGAN模型进行网络架构优化,引入了边缘保持损失函数和色彩感知损失函数,优化了色彩迁移模型对纹理细节的捕捉能力和色彩真实性的保持效果;同时在模型训练过程中加入椒盐噪声,进一步提升了模型的稳健性。实验结果表明:生成的流行色调色盘在问卷调查中得票率为67.36%,显著高于传统调色盘;生成的色彩迁移图的结构相似性指数和峰值信噪比分别为29.714和0.911,显著高于其它色彩迁移方法。本文提出的色彩迁移方法为织物花型图案的智能化设计提供了一种高效方案,有助于推动纺织服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迁移 生成对抗网络 花型图案 织物花型设计 流行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美术元素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扬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87-390,共4页
目的探讨民间美术元素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为产品包装设计提供更多的思路,通过民间美术元素的应用使产品包装设计更具艺术性与文化性。方法分析传统民间美术的内涵,探究民间美术和艺术设计的关系,从三个层面探析了民间美术元素在产... 目的探讨民间美术元素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为产品包装设计提供更多的思路,通过民间美术元素的应用使产品包装设计更具艺术性与文化性。方法分析传统民间美术的内涵,探究民间美术和艺术设计的关系,从三个层面探析了民间美术元素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策略。结论民间美术与艺术设计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民间美术能够为艺术设计提供灵感的来源、民间美术与艺术设计具有一致性与相似性、民间美术与艺术设计具有相同性与融合性。为了使民间美术元素更好地渗透到产品包装设计中,可以将民间美术的图案元素、色彩元素和材料元素应用到产品包装设计中。相关设计人员要关注传统民间艺术,让其与现代化的设计方式和理念进行巧妙地结合,让包装设计更加丰富多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美术 产品包装 图案 色彩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色彩和边缘信息的妆花缎意匠图自动生成技术
10
作者 徐雨露 侯珏 +1 位作者 杨阳 刘正 《服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5-282,共8页
针对传统妆花缎意匠图人工绘制效率低、效果受主观因素制约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层分色技术的自动生成方法。通过K-means++聚类算法和Canny边缘检测技术分别提取色彩层和纹样边缘层,经图像融合与孔洞填充处理后获得高精度的意匠分色图... 针对传统妆花缎意匠图人工绘制效率低、效果受主观因素制约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层分色技术的自动生成方法。通过K-means++聚类算法和Canny边缘检测技术分别提取色彩层和纹样边缘层,经图像融合与孔洞填充处理后获得高精度的意匠分色图;结合通经断纬工艺特点,创新性地采用距离阈值并色模型计算色块像素的最短水平距离,实现智能并色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分层分色技术自动生成的分色图色彩分布集中,平均连通域计数比达0.98,其分色效果显著优于现有软件。该技术可有效解决纹样边缘模糊问题,提升意匠图设计效率,为妆花缎织造工艺的数字化升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妆花缎意匠图 分层分色 并色 自动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桕品种秋季叶色参数和生理指标变异研究
11
作者 金月喊保 周琦 +3 位作者 方庆 舒晓娟 李因刚 胡国伟 《浙江林业科技》 2025年第4期69-77,共9页
为探究不同色系乌桕Triadica sebifera品种的秋叶变色规律和生理指标变化情况,以‘浦红桕’‘浦大紫’和‘辉煌’3个乌桕品种的嫁接无性系为材料,对不同时期叶片的色度值、色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时间... 为探究不同色系乌桕Triadica sebifera品种的秋叶变色规律和生理指标变化情况,以‘浦红桕’‘浦大紫’和‘辉煌’3个乌桕品种的嫁接无性系为材料,对不同时期叶片的色度值、色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时间的推移,‘浦红桕’和‘浦大紫’叶片L^(*)(光泽明亮度)值呈现先增加后减少趋势,而其a^(*)(红绿色)值和b^(*)(黄蓝色)值则呈现增加趋势;‘辉煌’叶片的色度值呈现增加趋势,且其L^(*)值和b^(*)值总体大于‘浦红桕’和‘浦大紫’。(2)在叶色变化过程中,3个乌桕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现减少趋势,而花色苷和可溶性糖含量则呈现增加趋势,且在S6(11月4日)出现显著变化(P<0.05)。(3)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值呈现减少趋势,而花色素苷/叶绿素比值、花色素苷/类胡萝卜素比值则呈现增加趋势。(4)相关性分析表明,色度值和叶绿素类表现出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花色素苷及可溶性糖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乌桕秋季叶色变化与色素含量和色素间的比值相关,当花色素苷/叶绿素、花色素苷/类胡萝卜素比值较大时乌桕叶.片呈现红色(85.87、128.91)或紫色(49.33、60.09),而比值较小时其叶片则呈现黄色(12.34、14.17)。以上研究结果可为乌桕品种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桕 色度值 色素含量 可溶性糖 相关性分析 变色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棉木秋叶呈色模式及其与生理和解剖结构的关系
12
作者 苏排 李倩 +5 位作者 孙龙杰 李欣怡 闫淑芳 刘艳芬 左力辉 温培丹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8-69,共12页
【目的】探究丝棉木叶片色彩Lab特征值与色素含量、叶肉细胞显微和超微结构的关系,明确丝棉木叶片呈色模式,为丝棉木物候期管理和彩叶良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改良的叶片取色方法采集不同呈色丝棉木叶片Lab特征值... 【目的】探究丝棉木叶片色彩Lab特征值与色素含量、叶肉细胞显微和超微结构的关系,明确丝棉木叶片呈色模式,为丝棉木物候期管理和彩叶良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改良的叶片取色方法采集不同呈色丝棉木叶片Lab特征值,测定不同叶色丝棉木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可溶性糖含量,观察丝棉木叶片石蜡切片的显微结构和叶片组织层次及各类丝棉木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中央大液泡和质体小球等超微结构形态。【结果】丝棉木叶片根据色彩可分为绿色系、黄色系和红色系3类,不同颜色秋叶色素含量、显微和超微结构均存在显著差异,黄色系叶片具有较高的亮度(L^(*))和彩度(C^(*))。叶绿素降解以及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积累差异在叶色转变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绿色系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黄色系和红色系叶片,红色系叶片可溶性糖和花青素含量显著高于黄色系和绿色系叶片。解剖结构对比发现,不同叶片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存在显著性差异,栅海比通过影响色素附着面大小导致色素积累差异。叶片超微结构分析显示,红色系叶肉细胞器结构相对完整,黄色系叶肉细胞受损,叶绿体、液泡解体加速叶绿素分解。通过通径分析,进一步阐明影响叶片呈色的直接和间接途径:叶片亮度(L^(*))和彩度(C^(*))直接或间接受叶绿素b含量、叶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等参数影响,叶片的红绿色度(a^(*))、黄蓝色度(b^(*))直接反映叶片红、黄呈色,影响叶片a^(*)、b^(*)的主要因素为叶绿素a含量、上表皮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结论】丝棉木秋叶红、黄色彩变化主要由色素调控机制决定,同时也受叶片结构影响。不同叶色叶片鲜艳程度(L^(*)和C^(*))提升主要受叶绿素b含量降低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的调控。在秋季低温胁迫下,丝棉木叶片结构多样性造就叶片呈色多样化,物质合成受限的叶片为保全整株养分储备,其细胞器逐渐解体、内含色素分解,使得养分回流,因缺乏花青素呈现为黄色;而生长状态良好、在低温胁迫下仍具有较强抗逆能力的叶片,则合成大量花青素呈现为红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棉木 Lab特征值 色素含量 解剖结构 呈色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大蓟马的田间趋色性、日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
13
作者 邹祥 胡静荣 +8 位作者 王阿强 李瑾 吴明月 刘勇 杨玉婷 史彩华 郭兆将 张友军 谢文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1-152,共12页
为明确普通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对不同颜色的趋性及其种群在海南豇豆种植高峰期日活动规律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文在海南豇豆盛花期选择8种颜色的粘虫板和自制的64种色卡,在田间系统性开展普通大蓟马的趋色定量研究,并评估了... 为明确普通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对不同颜色的趋性及其种群在海南豇豆种植高峰期日活动规律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文在海南豇豆盛花期选择8种颜色的粘虫板和自制的64种色卡,在田间系统性开展普通大蓟马的趋色定量研究,并评估了粘虫板悬挂的方位、高度和规格对普通大蓟马的诱集效果。在此基础上,悬挂诱集效果最好的色板,探究海南冬季普通大蓟马的日活动规律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联。研究结果表明,粉色粘虫板和60号色卡(RGB值为255,160,255)对普通大蓟马的引诱效果最好,粘虫板朝向与豇豆植株保持平行,悬挂高度在140 cm,色板规格10 cm×10 cm引诱效果最佳。运用色板最优组合开展普通大蓟马的日活动规律调查,发现普通大蓟马在海南三亚冬季的日活动规律呈单峰型,活动峰值时间在10:00-12:00。环境因子关联分析发现,普通大蓟马活动的最适环境温度在28~33℃、相对湿度在51.3%~80.5%、光照强度在23885~122284 lx。研究结果揭示了普通大蓟马的颜色趋性和在南方豇豆主产区的日活动规律特性,为普通大蓟马的物理防控措施的开发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大蓟马 趋色性 粘虫板 环境因子 日活动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集烘烤循环风机变频调控对烟叶脱水变黄特性及抗逆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贺乘龙 刘永华 +8 位作者 李冠辉 罗加伟 施正发 黄宁 金鑫 谢伶俐 赵宇航 成志军 韦克苏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17-129,共13页
【目的】探究密集烘烤循环风机变频调控对烟叶脱水变黄特性及烘烤进程中抗逆性的影响,为优化密集烘烤循环风机变频调控、提升实际生产中烟叶烘烤质量和经济效益等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方法】采用‘云烟87’中部叶为材料,对固定高频组(... 【目的】探究密集烘烤循环风机变频调控对烟叶脱水变黄特性及烘烤进程中抗逆性的影响,为优化密集烘烤循环风机变频调控、提升实际生产中烟叶烘烤质量和经济效益等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方法】采用‘云烟87’中部叶为材料,对固定高频组(CK,频率50 Hz)和变频调控组(T,频率35 Hz-40 Hz-45 Hz-40 Hz)烘烤工艺下烟叶的失水特性、颜色参数、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MDA含量及烤后烟叶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密集烘烤风机变频调控可延长烟叶变黄期与定色期时间、缩短干筋期,总烘烤时间延长8 h。变频调控组烟叶在变黄中后期及定色期失水较慢,烘烤60~96 h时烟叶含水量显著高于固定高频组,有利于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降解,烘烤结束后变频调控组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低于固定高频组,分别降低58.03%、73.79%;变频调控组定色期抗氧化酶活性相对较高,有利于烘烤过程中清除ROS,48~96h时MDA含量显著降低,降幅29.18%~53.35%;变频调控组烤烟整体颜色变化均匀,色泽较为明亮。烤后烟叶分析发现,变频调控组叶宽、单叶质量分别提高10.63%、27.5%,柔软度值降低9.92%,柔软性得到提升;风机变频调控处理可促进烟叶淀粉、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分解,烤后烟叶总氮、钾、淀粉、蛋白质含量分别较固定高频组降低4.70%、5.70%、3.94%、8.65%,总糖含量提高4.01%。感官评吸质量测定表明,变频调控组烟叶的感官评吸质量明显优于固定高频组。【结论】相较于固定高频率烘烤,风机变频调控更有利于烟叶的变黄失水协调,能提高烘烤中烟叶抗逆性,促进其内部物质转化和烤后烟叶物理特性的提升,提升烤后烟叶品质和感官评吸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风机频率 失水特性 颜色参数 色素含量 抗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荷花苞片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筛选 被引量:1
15
作者 谭健俊 黄李珊 +2 位作者 周熠玮 徐晔春 叶远俊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08-116,共9页
[目的]筛选适用于姜荷花苞片组织qRT-PCR分析的内参基因,为苞片颜色相关基因功能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9个不同颜色的姜荷花品种为试材,根据姜荷花基因组数据选择常用的内参基因,包括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18S核糖体RNA(18S... [目的]筛选适用于姜荷花苞片组织qRT-PCR分析的内参基因,为苞片颜色相关基因功能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9个不同颜色的姜荷花品种为试材,根据姜荷花基因组数据选择常用的内参基因,包括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18S核糖体RNA(18S rRNA)、蛋白磷酸酶2A(PP2A)、泛素蛋白(UBQ)、苹果酸脱氢酶(MDH)、肌动蛋白(Actin)、微管蛋白(TUB)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8个看家基因,使用ΔCt、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 4种分析方法评估基因表达的稳定性,通过RefFinder程序综合评价以筛选出姜荷花苞片组织的最佳内参基因。[结果]8个内参基因均扩增出单一主峰,引物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0.98,扩增效率为99.5%~125.0%,PCR产物经1%琼脂糖电泳检测显示条带清晰单一,表明引物设计特异性好。4种不同的算法分析获得的结果排名有差异,其中MDH在ΔCt、geNorm和NormFinder分析中为表达最稳定的内参基因,18S rRNA在BestKeeper分析中为表达最稳定的内参基因。利用RefFinder程序综合评价得出候选内参基因稳定性综合排名,排序依次为MDH>Actin>TUB>18S rRNA>PP2A>GAPDH>UBQ>PAL,表明不同品种姜荷花苞片最佳内参基因是MDH,其次为Actin和TUB,PAL稳定性最差、不适合作为姜荷花苞片组织的内参基因。[结论]MDH可作为不同品种姜荷花苞片组织的稳定内参基因,为后续深入开展姜荷花苞片颜色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 姜荷花 内参基因 苞片颜色 MDH 基因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防风适宜产区、种植方式及年限研究
16
作者 李千 张煜 +11 位作者 杨琳琳 黄菲 张海霞 郭文晶 付靖淇 谭淑瑶 高欣宇 潘美芳 郑文隽 徐新房 赵书武 李向日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653-1660,1671,共9页
目的:研究栽培防风适宜产区、种植方式及年限对药材质量的影响,为解决其品质不佳、质量不一的问题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不同产地、不同种植方式及年限的样品,通过色差仪量化样品粉末表观颜色,计算总色值(E^(*)ab),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 目的:研究栽培防风适宜产区、种植方式及年限对药材质量的影响,为解决其品质不佳、质量不一的问题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不同产地、不同种植方式及年限的样品,通过色差仪量化样品粉末表观颜色,计算总色值(E^(*)ab),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样品中升麻素苷、升麻素、亥茅酚苷和3′-O-当归酰亥茅酚含量,对样品粉末色度值与4种成分含量进行因子分析。结果: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防风粉末色度值b^(*)、E^(*)ab降低,表面黄色减弱,色原酮成分的积累增加;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内在质量(色原酮含量)呈增加趋势,色原酮含量整体表现出种植多年栽培防风含量大于种植1年防风。除去6批未知种植方式的多年生栽培防风,多年生栽培防风中,13批籽播多年品中有10批得分水平在7.5分,更接近于野生品,而7批秧播品得分水平在5分,质量评分相对较低。结论:应在年均温≤11℃的地区优选籽播方式种植多年,本研究结果可为合理选择优质种植产区、种植方式及年限提供依据,为更多药用植物栽培种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防风 适宜产区 种植方式 种植年限 色度值 升麻素 3′-O-当归酰亥茅酚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面积溶剂响应性光子晶体薄膜的制备及应用
17
作者 龚立昊 虞灿义 +3 位作者 张学君 孙加龙 王梁彬 张洪吉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9-454,共6页
以苯乙烯(St)、丙烯酸正丁酯(BA)、甲基丙烯酸烯丙酯(AMA)为单体,采用半逐步乳液聚合法制得了P(St-BA-AMA)胶体微球,通过热辅助自组装方法制备了光子晶体薄膜。采用FTIR、SEM、DSC、微型光纤光谱仪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和测试。考察了胶体... 以苯乙烯(St)、丙烯酸正丁酯(BA)、甲基丙烯酸烯丙酯(AMA)为单体,采用半逐步乳液聚合法制得了P(St-BA-AMA)胶体微球,通过热辅助自组装方法制备了光子晶体薄膜。采用FTIR、SEM、DSC、微型光纤光谱仪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和测试。考察了胶体微球粒径、成膜温度、响应溶剂对光子晶体薄膜呈现结构色的影响,探究了光子晶体薄膜在图案化防伪、水响应纸张制备方面的应用。结果表明,通过调控种子乳液质量可以制备平均粒径在185~272 nm的胶体微球,且其粒径大小均一;由平均粒径为185、210、227、245和272 nm胶体微球制备的光子晶体薄膜结构色分别为紫色、蓝色、绿色、橙色和红色;粒径为210 nm的胶体微球制备的光子晶体薄膜经水、无水乙醇、乙酸浸润后,分别呈现紫色、蓝色、绿色的结构色;成膜温度为40~100℃时,光子晶体薄膜表面胶体微球的周期性排列保持不变,具备自身的稳定性。光子晶体薄膜已应用于图案化防伪、水响应纸张制备,可防止遇到结构色显色与背景色相同导致防伪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光子晶体薄膜可反复书写-擦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 结构色 丙烯酸酯 薄膜 溶剂响应性 图案化防伪 水响应纸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涂法实现SiO_(2)非晶光子晶体的大面积构筑与图案化应用
18
作者 迟聪聪 徐星根 +3 位作者 许馨 张丹洁 李嘉昊 任蒋雪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4-252,共9页
非晶光子晶体结构可以呈现出柔和且低角度依赖性的结构色,当前二氧化硅非晶光子晶体的制备工艺已较为成熟,但在大面积构筑方面依然面临很多挑战。本研究采用喷涂法在聚氯乙烯基材上大面积构筑二氧化硅非晶光子晶体。研究发现,结构色饱... 非晶光子晶体结构可以呈现出柔和且低角度依赖性的结构色,当前二氧化硅非晶光子晶体的制备工艺已较为成熟,但在大面积构筑方面依然面临很多挑战。本研究采用喷涂法在聚氯乙烯基材上大面积构筑二氧化硅非晶光子晶体。研究发现,结构色饱和度随喷涂次数的增加而降低;添加乙炔炭黑可减少非相干散射,有效提升结构色饱和度;聚乙烯吡咯烷酮有助于增加非晶光子晶体的晶格间距,从而改善非晶光子晶体结构的有序性,当聚乙烯吡咯烷酮用量为1.5 wt%时,呈色效果最佳;喷涂水性丙烯酸树脂可有效包覆二氧化硅微球,从而提升非晶光子晶体结构的稳定性并实现大面积图案化应用。本研究对制备结构稳定且高饱和度的结构色薄膜具有指导意义,在色彩显示、功能涂层和纺织材料等领域具有较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色 非晶光子晶体 二氧化硅 喷涂法 图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发育中体色花纹时序发生的色素细胞变化和控制基因表达的分析Ⅱ.仔稚幼鱼时期
19
作者 孙志宾 孙伟恒 +10 位作者 王新安 马爱军 黄智慧 李迎娣 苟冬惠 于宏 闫鹏飞 田蜜 Vorathep Muthuwan 曲江波 洪宜展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6-764,共9页
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属于鲈形目、雀鲷科、双锯鱼属,是热带珊瑚礁观赏鱼类的首选品种,其不同发育时期各种色素细胞的动态变化及其控制基因表达情况有待深入研究。记录了眼斑双锯鱼仔稚幼鱼体色花纹模式建成的发育过程,对... 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属于鲈形目、雀鲷科、双锯鱼属,是热带珊瑚礁观赏鱼类的首选品种,其不同发育时期各种色素细胞的动态变化及其控制基因表达情况有待深入研究。记录了眼斑双锯鱼仔稚幼鱼体色花纹模式建成的发育过程,对比不同发育时期体色变化的特点,筛选出仔稚幼鱼时期体色花纹变化较为明显的9个发育时期,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眼斑双锯鱼各发育时期的10个体色控制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眼斑双锯鱼的体色发生存在明显的时序性,仔鱼时期鱼体呈现半透明状,黑色素细胞排列在身体两侧,随着生长发育数量逐渐增多;稚鱼时期,体表开始出现红色素细胞和黄色素细胞,身体慢慢变得不透明,9 dph开始出现第一道条纹,虹彩色素细胞数量逐渐增多,10 dph时期观察到第二道条纹出现;幼鱼时期,三道白色条纹完全形成,体表的橙红色和白色条纹被黑色素细胞分隔开来,界线逐渐清晰,长成完整的花纹。结合荧光定量PCR结果分析发现:在仔稚幼鱼阶段,10个体色控制基因在各发育时期均有表达,不同功能分类的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在仔稚幼鱼前期表达量变化较大的基因主要为TYR、Dct、Ednrb、Sox10等与黑色素细胞迁移、分化、合成相关的基因;随着幼鱼不断的生长发育,白色条纹逐条出现,与虹彩色素细胞相关的Fms、Foxd3等基因也开始出现表达量显著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斑双锯鱼 发育 体色花纹 时序发生 色素细胞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编织技术的编织原理与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范友红 李小辉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50,共7页
为了对局部编织的创新设计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基于SDS-ONE APEX3岛精服装设计系统以纬平针为地组织设计局部编织花样色码,主要从编织与休止针数变化的角度介绍局部编织技术的编织原理,提出不加不减局部编织、减针局部编织与加针局部编... 为了对局部编织的创新设计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基于SDS-ONE APEX3岛精服装设计系统以纬平针为地组织设计局部编织花样色码,主要从编织与休止针数变化的角度介绍局部编织技术的编织原理,提出不加不减局部编织、减针局部编织与加针局部编织的工艺设计方法,并在电脑横机上编织出织片小样,进一步阐述局部编织技术在二维平面的嵌花色块拼接、镂空肌理的孔眼效应、三维立体的凹凸造型以及结构轮廓成形编织方面的应用。通过对比分析花样色码与织片小样,指出局编加减针规则与先后顺序、吊目方式、色纱组合等因素对局编织片外观的影响,对局部编织技术在针织创意花型开发与成形编织方面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编织 编织原理 花样色码 吊目 电脑横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