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8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据技术赋能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逻辑理路、应用场域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正青 谢嘉珣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2,共8页
数据技术不断发展,赋予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以更大的能量和行动空间。以数据技术赋能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是高校优化实践育人、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引擎。从国内外实践样态来看,数据技术在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中的... 数据技术不断发展,赋予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以更大的能量和行动空间。以数据技术赋能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是高校优化实践育人、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引擎。从国内外实践样态来看,数据技术在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中的应用,集中表现在确定服务项目、创新服务形式、规范服务环节、提升服务质量四个方面。然而,面对数据技术的快速迭代所产生的困境,要从思想、技术、机构和制度四个层面建立“四维”路径,以提升数据技术赋能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技术 大学生 社区志愿服务 社区治理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本位的高职学生管理工作育人价值旨归、理念转型与实践创新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禹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33-37,共5页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切入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全面把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三个维度的价值秩序,坚持从外在走向内在,让学生管理...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切入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全面把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三个维度的价值秩序,坚持从外在走向内在,让学生管理更具育人服务的“人本温度”;坚持从规约走向契约,让学生管理更具育人服务的“法治效度”;坚持从共性走向个性,让学生管理更具育人服务的“文化厚度”。在实践层面,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积极推动学生管理工作构建“协同共育”大格局;以综合素养培育为核心,高效促进学生管理工作形成“连程合育”主链条;以思政融入事务管理为重点,切实促进学生管理工作实现“深度融育”高质量发展。实践探索,切实将学生管理工作的外部服务支持转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充分将育人服务的本质理论与实践诉求转化为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特色化实践与理论演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服务本位 学生管理 育人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农林类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3
作者 黄丽 赵雁鸣 张志华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4期63-66,共4页
基于2016年—2020年西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就业数据,从就业规模、就业结构、就业率及毕业生去向等多个维度,对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梳理了研究生招生入口、培养过程、就业指导、学校就业渠道拓展及研究生自身素质等关键因素,并... 基于2016年—2020年西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就业数据,从就业规模、就业结构、就业率及毕业生去向等多个维度,对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梳理了研究生招生入口、培养过程、就业指导、学校就业渠道拓展及研究生自身素质等关键因素,并提出如下改进措施:一是提升学校综合实力与软硬件设施水平;二是优化研究生招生宣传与复试选拔机制;三是强化就业指导服务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四是拓展产学研合作就业渠道;五是提高研究生素质,树立正确就业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农林类高校 硕士研究生 就业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意愿调查研究
4
作者 周凌云 闫师训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3期57-60,共4页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问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乎学生的自身发展,还关系着民生福祉和经济发展。近年来,由于受到社会大环境影响,就业市场发生一些变化,农业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意愿也随之出现新的特点。为探究农业类高职院校学生...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问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乎学生的自身发展,还关系着民生福祉和经济发展。近年来,由于受到社会大环境影响,就业市场发生一些变化,农业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意愿也随之出现新的特点。为探究农业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意愿情况,课题组成员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生和应届毕业生为例开展调研。结果显示,学生想回自己的家乡工作占比较高,倾向工作的稳定性,对企业岗位知识和求职方法技巧的了解有待进一步增强。基于此,课题组从政府、企业、学校和学生4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类 高职院校 学生 就业意愿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时代农林院校大学生个性化就业的育人模式研究
5
作者 张杰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5期165-168,共4页
在新时代背景下,农林院校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复杂,个性化就业需求不断凸显。该文聚焦于涉农高校大学生个性化就业的育人模式,深入分析当前育人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新时代对农林院校学生就业及育人模式提出的新要求。结合农业现代化和... 在新时代背景下,农林院校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复杂,个性化就业需求不断凸显。该文聚焦于涉农高校大学生个性化就业的育人模式,深入分析当前育人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新时代对农林院校学生就业及育人模式提出的新要求。结合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构建基于个性化就业的育人模式策略,旨在通过优化育人模式,更好地满足农林院校大学生个性化就业需求,提升其服务“三农”的就业竞争力,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农业农村发展需求的有效对接。研究对于推动农林院校就业育人工作创新和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农林院校大学生 个性化就业 育人模式 就业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高校大学生“三农”情怀教育体系构建
6
作者 赵伟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3期159-162,共4页
涉农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三农”情怀的教育为实现高等农业教育与乡村人才振兴协同推进的历史使命,是履行其应尽之责。该文从“三农”情怀教育的意义出发,深入分析涉农高校大学生“三农”情怀教育的现状及成因,提出从明确“三农”情怀教... 涉农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三农”情怀的教育为实现高等农业教育与乡村人才振兴协同推进的历史使命,是履行其应尽之责。该文从“三农”情怀教育的意义出发,深入分析涉农高校大学生“三农”情怀教育的现状及成因,提出从明确“三农”情怀教育内容、浓厚培育氛围、“三农”情怀教育认同、整合“三农”情怀教育资源等方面构建“三农”情怀教育科学体系,以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农高校 大学生 人才培养 乡村振兴 “三农”情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学生心理应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邵超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68-72,共5页
通过对辽宁高校学生问卷调查分析,探究高校学生心理应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利用SPSS的PRO-CESS宏进行链式中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心理应激水平和应对策略在样本中存在显著差异,且积极应对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而消极应对与心理健康水... 通过对辽宁高校学生问卷调查分析,探究高校学生心理应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利用SPSS的PRO-CESS宏进行链式中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心理应激水平和应对策略在样本中存在显著差异,且积极应对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而消极应对与心理健康水平呈负相关;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在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之间都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从预防教育、应对能力提升、资源整合和动态监测与干预四个层面提出高校学生心理应激的干预策略,旨在促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生 心理应激 积极应对 消极应对 心理健康 干预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时代意蕴与创新路径 被引量:3
8
作者 赵剑锋 邓蕾 朱雨桐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52,共7页
新时代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治理体系下的重要育人平台,在构建思想政治工作新生态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功能定位不甚明晰、管理模式不够灵活、育人环境不尽理想等现实问题。为了应对... 新时代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治理体系下的重要育人平台,在构建思想政治工作新生态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功能定位不甚明晰、管理模式不够灵活、育人环境不尽理想等现实问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高校应当积极探索创新路径,不断强化党的领导,持续优化育人环境,着力提升服务与管理水平,确保优质的育人资源能够集中投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中,以此来有效提升一流人才的自主培养质量和培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生管理 “一站式”服务 学生社区 时代意蕴 创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伴领导支持教与学:美国高校本科生助教项目的实践与经验
9
作者 段丹阳 孟艳 祁晓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128,共18页
本科生参与教与学有助于推进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的双重变革,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范式转变,现已经成为美国高校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生助教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教学合作伙伴也是学习合作伙伴。根据角色定位和服务对象的侧重可... 本科生参与教与学有助于推进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的双重变革,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范式转变,现已经成为美国高校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生助教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教学合作伙伴也是学习合作伙伴。根据角色定位和服务对象的侧重可将项目模式分为以服务学生为重点的辅助学习模式和以服务教师为重点的辅助教学模式,不同模式下本科生助教参与教与学的形式、特征及其理论基础存在一定的差异。美国高校本科生助教项目已经形成了包括选拔、培训、考核以及评估在内的完善的制度体系。本科生助教项目能够为教师提供持续的动态反馈及建议,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合作学习,丰富助教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我国高校应该重视同伴支持的重要作用,促进本科教育由教学范式向学习范式转变;立足于本科教育的改革需求,充分挖掘同伴资源;激发三方群体的内在动力,创建积极的互动关系;抓好教学改革的统筹规划,构建有效的运行保障机制,为我国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高校 同伴领导 本科生助教 本科生参与教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化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的探索与建设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智慧 李伟 王建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197,257,共8页
在人工智能新时代浪潮的推动下,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的智能化改革已成为必然趋势,然而目前普遍存在系统碎片化、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聚焦于用户、资源管理和业务视角,深入分析智能化改革的需求,进而提出一个以数据驱动的“1+N+X”多层... 在人工智能新时代浪潮的推动下,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的智能化改革已成为必然趋势,然而目前普遍存在系统碎片化、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聚焦于用户、资源管理和业务视角,深入分析智能化改革的需求,进而提出一个以数据驱动的“1+N+X”多层次系统架构,借助物联网、虚拟化和容器化技术,搭建了高效可扩展的算力网络,构建了协同、先进的综合性多维度智能化服务平台,全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高校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智能化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 智能化 物联网 算力网络 服务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士生到高职院校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PLS-SEM与fsQCA的影响因素与多元路径分析
11
作者 关婷婷 黄金莹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65-74,共10页
探究博士生到高职院校就业意愿影响因素的逻辑关系和多重路径,对解决高职院校引进博士生困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理性选择理论,建构生存理性、经济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研究模型,运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 探究博士生到高职院校就业意愿影响因素的逻辑关系和多重路径,对解决高职院校引进博士生困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理性选择理论,建构生存理性、经济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研究模型,运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混合的方法进行分析。PLS-SEM的结果表明:人才引进政策、劳动力市场环境、学习投入、学术发展、社会价值观念和职业认同对博士生高职就业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fsQCA的结果表明:存在观念认知驱动型、学术发展抑制型和政策市场驱动型三条影响博士生选择高职就业的组态路径。综合研究结果,建议高职院校在引进博士生方面要做好三方面工作:即完善制度供给,优化市场环境;差异化科研定位,突出应用科研导向;提升社会声望,增强职业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生 高职院校 就业意愿 职业选择 多元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学生返乡就业困境及解决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亚楠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5期60-62,共3页
乡村振兴战略为高职学生返乡就业提供了机会,但受乡村产业发展滞后、就业环境不优、高职教育与乡村需求错位等因素影响,高职学生返乡就业仍面临诸多困境。分析了制约高职学生返乡就业的深层次原因,从优化乡村产业发展环境、创新人才培... 乡村振兴战略为高职学生返乡就业提供了机会,但受乡村产业发展滞后、就业环境不优、高职教育与乡村需求错位等因素影响,高职学生返乡就业仍面临诸多困境。分析了制约高职学生返乡就业的深层次原因,从优化乡村产业发展环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健全乡村人才引育机制等方面提出破解之策,为高职学生返乡就业开辟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高职学生 返乡就业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五式一体”综合管理模式的创新实践——以大连艺术学院为例
13
作者 王芷琦 张秀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4期60-63,68,共5页
在政策的高位推动下,全国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方兴未艾,成为“三全育人”的重要载体,也成为教育从管理向服务转型的契机。但是,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仍存在党建引领、系统整合、队伍下沉、空间赋能、智慧服务等方面的不足... 在政策的高位推动下,全国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方兴未艾,成为“三全育人”的重要载体,也成为教育从管理向服务转型的契机。但是,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仍存在党建引领、系统整合、队伍下沉、空间赋能、智慧服务等方面的不足。结合大连艺术学院的实践探索,提出了“一站式”学生社区“五式一体”综合管理服务模式,认为“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育人必须把浸润式、创新式、下沉式、场景式、便利式有机融合起来,才能产生更好的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一站式”学生社区 综合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需优配:高校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战略选择
14
作者 史秋衡 孙昕妍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8,共8页
基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战略构想与前瞻性思考,高等教育人才供需关系要突破以往“对口”模式与“适应”模式的局限性,升级为主动适应、深度嵌套与适度引领的新型“优配”模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供给类型与资源结构的优化调整。现实中... 基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战略构想与前瞻性思考,高等教育人才供需关系要突破以往“对口”模式与“适应”模式的局限性,升级为主动适应、深度嵌套与适度引领的新型“优配”模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供给类型与资源结构的优化调整。现实中,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性滞后、高校人才培养同质化惯性以及教育科技人才离散化倾向,成为影响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关键症结。统筹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新型就业“优配”模式的应然逻辑指向重视知识体系完备与终身成长的能力优配、彰显人才培养特色与过程质量的类型优配以及实现就业育人全要素协同融汇的结构优配。以此为思路指导,以塑造大学生专业知识体系与高质量就业能力为核心进行改革发力,拓展“通专结合、专创融合”与“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育人途径,“分型分类”提供精准化就业服务,是高校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充分就业 供需优配 大学生就业能力 高校分类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工经济背景下高职生的就业意向及影响因素研究
15
作者 徐梦佳 张红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4,共9页
零工经济伴随着数字化浪潮,对劳动力市场、劳动者关系及劳动者技能的演进产生了一系列深刻影响。面向浙江省内20余所高职院校的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零工经济背景下高职生的就业意向在性别、年龄、专业大类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 零工经济伴随着数字化浪潮,对劳动力市场、劳动者关系及劳动者技能的演进产生了一系列深刻影响。面向浙江省内20余所高职院校的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零工经济背景下高职生的就业意向在性别、年龄、专业大类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并受到就业观念、就业能力、就业资本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高级认知技能和非认知性通用技能,规范零工平台管理,加强就业保障等,是现阶段政府、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和高职生等多元主体可以共同努力的方向,亦是实现高职生高质量就业愿景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工经济 高职生 就业意向 就业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学生就业法律教育的实践逻辑
16
作者 杨理想 翟月玲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102,共7页
实践逻辑是大学生就业法律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对此,有必要从认知、情感和行为等三个层面进行探讨。认知性实践逻辑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对就业法律知识进行甄选、作出符合国家就业创业政策的体系化系统化解读,以完成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 实践逻辑是大学生就业法律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对此,有必要从认知、情感和行为等三个层面进行探讨。认知性实践逻辑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对就业法律知识进行甄选、作出符合国家就业创业政策的体系化系统化解读,以完成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和法律价值观养成的认知构造;情感性实践逻辑就是通过内需生发进行情感唤起、以关心互动进行情感联结、以场景营造进行情感体验,从而完成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和法律价值观养成的情感刻画;行为性实践逻辑则是通过四年贯通、线上线下的时空切割整合、借助于现代技术开展个性化培养,从而完成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和法律价值观养成的行动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教育 法律教育 实践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创业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路径研究——基于职业价值观的中介效应分析
17
作者 于施佳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6-84,共9页
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持续攀升,但高职教育的人才供给质量与市场需求仍存在显著错位。以683名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通过多元回归和逐步回归验证法,探讨了创新创业教育对就业能力的影响。结果发... 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持续攀升,但高职教育的人才供给质量与市场需求仍存在显著错位。以683名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通过多元回归和逐步回归验证法,探讨了创新创业教育对就业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创新创业教育、外在职业价值观、内在职业价值观和就业能力之间两两显著相关;创新创业教育对就业能力不仅有直接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还能通过外在就业价值观和内在就业价值观的中介作用影响就业能力;内在职业价值观的中介效应比外在就业价值观更强;两者存在链式中介效应从而影响就业能力。研究探明了创新创业教育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路径,深化了对高职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理解;提出了以“职业价值观驱动就业能力提升”为核心,构建课程、教学、资源、评估、政策五维联动的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高职学生 就业能力 职业价值观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产业振兴何以促进大学生返乡创业
18
作者 王卓 任雪琪 李宝庆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7-125,共9页
在乡村人才供需失衡的背景下,基于西南某地42个村2021-2024年面板数据,构建“政策—产业—人力资本”分析框架,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乡村产业振兴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融合产业生产经营活跃度对大学生返乡率具有... 在乡村人才供需失衡的背景下,基于西南某地42个村2021-2024年面板数据,构建“政策—产业—人力资本”分析框架,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乡村产业振兴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融合产业生产经营活跃度对大学生返乡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通过农旅融合、智慧农业等新业态创造技术密集型岗位;传统农业与工商业因技术含量较低未能有效吸纳专业人才,农业活跃度与返乡率显著背离,产业升级滞后;返乡群体人力资本适配机制缺失。由此提出优化路径:(1)优先培育融合产业生态,构建“业态孵化+数字基建+教育适配”协同机制;(2)推动传统产业升级,通过技术渗透重塑岗位技能需求;(3)完善贯穿人才引入、培育与留存的全周期政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产协同 乡村振兴 大学生返乡创业 生产经营活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医文化推动医学院校思政育人的逻辑进路
19
作者 杨卓妍 李中华 +1 位作者 张金凤 程澄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53-860,共8页
红医文化贯穿中国红色卫生事业的发展历程,是革命文化、卫生文化与教育文化的统一体,为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育人资源。从历史逻辑看,红医文化根植于中国古代“医乃仁术”的传统医德思想,流变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卫生健康事... 红医文化贯穿中国红色卫生事业的发展历程,是革命文化、卫生文化与教育文化的统一体,为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育人资源。从历史逻辑看,红医文化根植于中国古代“医乃仁术”的传统医德思想,流变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从理论逻辑看,红医文化与习近平文化思想、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文化领导权理论有着紧密关联;从实践逻辑看,须从把准红医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学理性,突出医学生思政育人导向、善用红医文化现有资源,完善医学生思政育人内容、筑牢红医素养根基,优化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三个方面明晰实践理路;从价值旨归看,红医文化利于涵养医学生职业道德精神、满足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需求、助力健康中国事业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医文化 医学院校 医学生 医学人文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赶考”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
作者 龙春霞 荣燕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1-44,共4页
“赶考”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从历史性、本体性和价值性三个方面准确立体把握“赶考”精神的精神实质,是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进入新时代,大学生面临着理想信念之考、初心使命之考、政... “赶考”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从历史性、本体性和价值性三个方面准确立体把握“赶考”精神的精神实质,是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进入新时代,大学生面临着理想信念之考、初心使命之考、政治认同之考、意志力、抗压抗挫折力和应变能力之考,“赶考”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进路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赶考”精神的认知,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赶考”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贯彻“赶考”精神,丰富能够承载并传播“赶考”精神的教育载体,把“赶考”精神浸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赶考”精神 大学生 理想信念 政治认同 初心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