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原基纳米骨修复拔牙创及颌骨囊肿术后骨腔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廖福琴 张洁 +8 位作者 吴燕丽 韩志峰 张丽军 朱菲 姚丽 张昊 齐小良 胡雪兰 崔福斋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16-318,329,共4页
目的 研究胶原基纳米骨 (nHAC)修复智齿拔牙创及颌骨囊肿术后骨腔的治疗效果。方法  6 6例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 3组 :nHAC组 30例 ,阻生齿 2 1例 ,根端囊肿 9例 ,骨创植入nHAC ;多孔矿化骨 (Bio Oss)组 6例 ,阻生齿 2例 ,根端囊肿 3... 目的 研究胶原基纳米骨 (nHAC)修复智齿拔牙创及颌骨囊肿术后骨腔的治疗效果。方法  6 6例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 3组 :nHAC组 30例 ,阻生齿 2 1例 ,根端囊肿 9例 ,骨创植入nHAC ;多孔矿化骨 (Bio Oss)组 6例 ,阻生齿 2例 ,根端囊肿 3例 ,含牙囊肿 1例 ,骨创植入Bio Oss;对照组 30例 ,阻生齿 2 7例 ,根端囊肿 3例 ,骨创不植入材料。结果 nHAC与Bio Oss组 ,12周时x线显示两者骨密度基本一致。nHAC与空白对照组临床疗效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nHAC生物相容性好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替代材料 ,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C Bio-Oss 拔牙创 骨腔 纳米骨 颌骨囊肿 阻生齿 胶原 术后 骨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中胶原基纳米骨复合材料的研制 被引量:87
2
作者 廖素三 崔福斋 张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6-38,T007,共4页
目的依据仿生原理制备纳米骨框架材料。方法以胶原分子为模板,调制钙磷盐在液相中沉积其上,得到矿化胶原基复合材料,并采用液相分离法与少量聚乳酸复合进一步制备成为三维多孔框架材料。分离成骨细胞并在三维框架材料上培养,用x-ray、... 目的依据仿生原理制备纳米骨框架材料。方法以胶原分子为模板,调制钙磷盐在液相中沉积其上,得到矿化胶原基复合材料,并采用液相分离法与少量聚乳酸复合进一步制备成为三维多孔框架材料。分离成骨细胞并在三维框架材料上培养,用x-ray、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荧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胶原基纳米晶钙磷盐复合材料的晶粒度较低,晶体极为细小,与天然骨类似;材料为多孔状,孔隙率较高;内部为典型的纤维束状结构,该纤维束有HA晶体的衍射图样,且具有犤002犦择优取向;成骨细胞可在其上贴附、生长和繁殖。结论仿生制备的三维胶原基纳米骨框架材料,无论从结构还是性能上,都是骨组织工程中的优选材料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基复合材料 分级结构 骨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基纳米骨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丽军 王影 +7 位作者 吴燕丽 齐小良 张洁 韩志峰 朱菲 姚丽 胡雪兰 崔福斋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55-157,共3页
目的 研究胶原基纳米骨(nHAC)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理想的骨替代材料。方法 在32只成年兔双侧下颌骨形成0.8 mm×0.6mm全层骨膜骨质缺损,每一缺损作为一个实验单位。术后4、5、6、8、10、11、12周取材,行大体标... 目的 研究胶原基纳米骨(nHAC)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理想的骨替代材料。方法 在32只成年兔双侧下颌骨形成0.8 mm×0.6mm全层骨膜骨质缺损,每一缺损作为一个实验单位。术后4、5、6、8、10、11、12周取材,行大体标本、X线片、组织学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nHAC与CPC相比同期成骨量大。8周时nHAC成骨情况尚不如Bio-Oss。而12周时已接近Bio-Oss成骨水平。空白缺损则未能修复。结论 nHAC生物相容性好,效果较好于CPC,远期与Bio-Oss相似,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替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基纳米骨 修复 下颌骨缺损 实验 骨替代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型皮革胶原基衍生物/Fe掺杂T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增强太阳光催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崇裔 余小光 +2 位作者 廖红光 刘宏 童孟良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08-213,共6页
通过结构设计,将阳离子胶原基衍生物(CPAD)化学固定至铁掺杂二氧化钛(Fe^(3+)/TiO_(2))球形颗粒表面,构成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CPAD-Fe^(3+)/TiO_(2)。利用核磁共振氢谱、X射线衍射、紫外吸收光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 通过结构设计,将阳离子胶原基衍生物(CPAD)化学固定至铁掺杂二氧化钛(Fe^(3+)/TiO_(2))球形颗粒表面,构成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CPAD-Fe^(3+)/TiO_(2)。利用核磁共振氢谱、X射线衍射、紫外吸收光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测试方法对样品进行了系统性表征。采用甲基橙(MO)溶液模拟印染废水,研究了样品在太阳辐射下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当CPAD添加量为3%,溶液pH为3时,CPAD-Fe^(3+)/TiO_(2)对MO的降解效率高达94.91%(120min),且具有较好的可重复使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胶原基衍生物 铁掺杂二氧化钛 复合材料 光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基纳米骨的遗传毒性及对体外培养细胞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陈鹏 毛天球 +3 位作者 刘冰 岳进 雷德林 杨耀武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53-356,共4页
目的:体外研究胶原基纳米骨的遗传毒性,及对原代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样细胞、兔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Am es致突变试验、MTT法及碱性磷酸酶(ALP)检测法,测定不同浓度胶原基纳米骨(nHAC)的浸提液对鼠伤寒沙门菌的致突变比值的影响... 目的:体外研究胶原基纳米骨的遗传毒性,及对原代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样细胞、兔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Am es致突变试验、MTT法及碱性磷酸酶(ALP)检测法,测定不同浓度胶原基纳米骨(nHAC)的浸提液对鼠伤寒沙门菌的致突变比值的影响和对人牙周膜成纤维样细胞及兔成骨细胞的影响。结果:nHAC的浸提液各剂量组对鼠伤寒沙门菌的致突变比值均小于2,nHAC不会引起鼠伤寒沙门菌的回复突变数增加。不同时间点用不同浓度浸提液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样细胞正常增殖,浸提液不影响兔成骨细胞的功能表达。结论:胶原基纳米骨无遗传毒性,不影响人牙周膜成纤维样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兔成骨细胞的成骨活性,是一种组织工程骨支架的良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生物材料 胶原基纳米骨 遗传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