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零值域分解的深度图像压缩感知重建
1
作者 朱路 邬雷 +2 位作者 王定坤 程双全 刘媛媛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0-222,共13页
图像压缩感知能从低采样观测中重建出高质量图像。将深度学习应用于图像压缩感知,可显著提高图像重建质量。然而,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压缩感知方法存在模型可解释性差、结构盲目设计而影响重建性能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 图像压缩感知能从低采样观测中重建出高质量图像。将深度学习应用于图像压缩感知,可显著提高图像重建质量。然而,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压缩感知方法存在模型可解释性差、结构盲目设计而影响重建性能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零值域分解的深度图像压缩感知方法(range-null space decomposition based deep image compressive sensing network,RND-Net)。该方法通过全局卷积采样的方式稀疏感知图像的特征信息,通过学习信号相关的采样矩阵,使采样值包含更丰富的图像特征,且相较一般的逐块采样方式,在全局层面上的采样可明显减少块状伪影;基于零值域分解的数学表示,将采样与重建过程转化为端到端深度学习模型,借助深度神经网络拟合所涉及的线性或非线性运算,相比传统方法缩短了模型推理时间,提升了图像重建能力。上述将数学先验知识有效融入数据驱动的方法称为协同驱动,既充分利用了数学先验知识,强化了模型的可解释性,使模型结构更易于设计,又发挥了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数据驱动方法的自主寻优能力,相比其他深度压缩感知方法更易于获得全局最优解。在多个测试集上的实验证明,RND-Net与目前图像重建能力较好的算法相比显著提升了图像重建质量,减少了单幅图像重建时间。当采样率为0.1、测试集为BSDS68时,RND-Net比AutoBCS在峰值信噪比(PSNR)上平均高1.02 dB。在测试集Set14上,RND-Net对于混合驱动的GPX-ADMM-Net的平均PSNR和结构相似性指数(SSIM)增益分别为1.15dB和0.0518;重建单幅图像时,RND-Net比GPX-ADMM-Net快约0.1049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压缩感知 深度学习 图像重建 零值域分解 协同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边端场景下基于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的边缘缓存策略
2
作者 王海艳 常博 骆健 《通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3-167,共15页
云边端场景下,边缘缓存技术旨在通过促进边缘节点间的协同内容分发,减轻回程链路的流量负载并提升服务质量。考虑内容流行度的动态变化,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卷积网络的内容请求状态预测(TCNCRSP)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最大化累积奖励为目标... 云边端场景下,边缘缓存技术旨在通过促进边缘节点间的协同内容分发,减轻回程链路的流量负载并提升服务质量。考虑内容流行度的动态变化,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卷积网络的内容请求状态预测(TCNCRSP)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最大化累积奖励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算法的边缘缓存策略,通过在云端利用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对各边缘节点的状态数据进行降维处理,生成低维全局状态,减少状态共享所需的通信成本。实验结果显示,所提方法显著提升了缓存命中率和服务质量,同时降低了系统开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边端协同 边缘缓存 内容流行度预测 时间卷积网络 深度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深度学习与多模型滤波的无人车协同导航方法
3
作者 肖烜 段宇轩 +2 位作者 唐嘉乔 涂青蓝 沈凯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9-486,共8页
为了提升复杂环境下的协同导航精度与鲁棒性,提出了融合深度学习与多模型滤波的无人车协同导航方法。将深度学习网络与交互式多模型预测算法(IMM)深度融合,并融入协同导航系统的设计中,实现了数据层面的高效融合与互补,显著增强了导航... 为了提升复杂环境下的协同导航精度与鲁棒性,提出了融合深度学习与多模型滤波的无人车协同导航方法。将深度学习网络与交互式多模型预测算法(IMM)深度融合,并融入协同导航系统的设计中,实现了数据层面的高效融合与互补,显著增强了导航系统在复杂、高动态环境中的适应性与精确性。复杂环境下实车实验结果表明,在200 m的测试路径上,所提方法协同导航系统最大误差为0.3 m,较最初的激光/惯性协同导航方法提升了27.9%,验证了所提方法在卫星拒止环境下协同导航系统的显著优势与工程实用价值,为未来智能无人系统在拒止条件下的自主导航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导航 拒止环境 点云检测 深度学习 交互式多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地协同的动态车载边缘任务卸载方法
4
作者 崔萌萌 施静燕 项昊龙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5-37,共13页
为了进一步优化车载服务的服务质量(QoS),移动边缘计算(MEC)被深度整合于车联网(IoV)中,旨在为车辆提供地理位置较近的计算资源,降低任务处理延迟和能耗。然而,传统的MEC服务器部署主要依赖于地面基站(BS),这不仅导致高昂的部署成本,而... 为了进一步优化车载服务的服务质量(QoS),移动边缘计算(MEC)被深度整合于车联网(IoV)中,旨在为车辆提供地理位置较近的计算资源,降低任务处理延迟和能耗。然而,传统的MEC服务器部署主要依赖于地面基站(BS),这不仅导致高昂的部署成本,而且限制其覆盖范围,难以确保为所有车辆提供无间断服务。为了应对上述挑战,空地协同IoV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方案应运而生。无人机(UAV)能够借助其视距链路的灵活性动态地协助路边单元(RSU),为车辆用户提供更为灵活的计算资源,进而保障车载服务的连续性和高效性。提出一种基于空地协同的动态车载边缘任务卸载方法(DVETOM)。该方法采用车-路-空架构,构建了车辆到RSU(V2R)链路和车辆到UAV(V2U)链路。针对车辆任务的本地执行、卸载至RSU执行和卸载至UAV执行3种模式分别构建传输模型和计算模型,并以最小化系统时延和能耗作为联合优化目标构建目标函数。DVETOM将任务卸载问题转化为马尔可夫决策过程(MDP),基于深度强化学习(DRL)的分布式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D4PG)算法优化任务卸载策略。与5种基准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DVETOM在提升车辆用户QoS的同时,在降低系统时延方面优于现有方法3.45%~23.7%,在降低系统能耗方面优于现有方法5.8%~23.47%。综上所述,DVETOM有效地优化了IoV中的车载边缘任务卸载,为IoV用户提供了更高效、更节能的服务解决方案,展现了其在智能交通系统领域的广泛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联网 边缘计算 空地协同 任务卸载 深度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云边端协同的计算卸载策略生成方法
5
作者 李寒 许晨曦 刘孟媛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32-1639,共8页
针对智能终端无法满足计算密集型应用程序任务高效、低延时需求的问题,研究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算法的计算卸载策略生成方法。构建均衡考虑执行延时、终端能耗以及系统资源均衡的云边端资源协同的任务调度模型;构建迁移模型,根据终端... 针对智能终端无法满足计算密集型应用程序任务高效、低延时需求的问题,研究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算法的计算卸载策略生成方法。构建均衡考虑执行延时、终端能耗以及系统资源均衡的云边端资源协同的任务调度模型;构建迁移模型,根据终端实时位置动态选择最优迁移策略以完成任务;引入优先经验重放策略,提出一种改进的双层竞争深度网络算法PER-D3QN求解计算卸载最优策略。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基线算法,PER-D3QN有效降低了执行延时、终端能耗以及系统资源均衡方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计算 云边端协同 计算卸载 卸载策略 深度强化学习 优先经验重放 竞争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I的对话驱动人机协同知识建构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乐颖 刘永贵 +1 位作者 张义兵 高兴启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36,共9页
GAI赋能课堂,大多停留在“用”的浅层状态,对于GAI技术如何促进人机之间的有效协作,这种协作如何影响知识的构建、创新及其效果,尚缺乏深度思考。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对话驱动的人机协同知识建构模式,并基于此构建了“GAI·C”课堂智... GAI赋能课堂,大多停留在“用”的浅层状态,对于GAI技术如何促进人机之间的有效协作,这种协作如何影响知识的构建、创新及其效果,尚缺乏深度思考。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对话驱动的人机协同知识建构模式,并基于此构建了“GAI·C”课堂智能对话学习系统。通过对34位学生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教学干预,从社交互动、认知活动、认知发展和学习成果四个维度评估了该模式对学生深度学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智能对话学习系统能有效观测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显著促进了学生在关键领域的知识建构,对学生深度学习实现了有效干预。同时该模式还有效促进了教师从单向传授到双向协作的转变;学生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为人机协同知识建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I 人机协同 对话 知识建构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面向车载边缘计算基于服务缓存的任务协同卸载算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唐朝刚 李召 +1 位作者 肖硕 吴华明 《计算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4-876,共13页
为充分利用边缘服务器的有限资源,提高应用服务的缓存效益,本文提出了以应用服务缓存为基础的协同卸载的车载边缘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卸载任务的时延和能耗最小化为优化目标,展开对应用服务缓存和计算卸载问题的研究。将服务缓存、... 为充分利用边缘服务器的有限资源,提高应用服务的缓存效益,本文提出了以应用服务缓存为基础的协同卸载的车载边缘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卸载任务的时延和能耗最小化为优化目标,展开对应用服务缓存和计算卸载问题的研究。将服务缓存、任务卸载以及计算资源分配的联合优化建模为非线性整数规划问题。为降低求解难度,将原问题分解为服务缓存和计算卸载联合决策子问题以及边缘服务器计算资源分配子问题。其中,将服务缓存和计算卸载子问题建模为马尔科夫决策过程,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缓存卸载方案。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其它基准方法,本文提出的方案能够将优化目标值降低约7%,响应时延减少约12%,同时将缓存命中率提升约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边缘计算 任务卸载 应用缓存 协作卸载 深度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多目标深度强化学习模型求解固定式-移动式-无人机式协同配送的AED选址问题
8
作者 揭慧鑫 刘勇 马良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70-1377,共8页
当前单一固定式自动体外除颤仪(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存在数量不足、覆盖不均的问题,难以同时满足时间、成本方面的需求。为优化AED资源的配置与使用效率,考虑固定式AED、移动式AED、无人机式AED三种方式协同配送,以... 当前单一固定式自动体外除颤仪(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存在数量不足、覆盖不均的问题,难以同时满足时间、成本方面的需求。为优化AED资源的配置与使用效率,考虑固定式AED、移动式AED、无人机式AED三种方式协同配送,以成本最小、配送时间最小建立双目标AED选址模型。由于该模型属于NP-hard问题,提出了新型多目标深度强化学习模型(novel multi-objective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NMDRL),并针对多目标特点,设计双向协同图注意力机制以及多重最优策略增加Pareto解的多样性和分布性。在四种规模的算例上进行消融实验以及灵敏度分析,验证了双向协同图注意力网络、多重最优策略、门控循环单元各组件的有效性。在三种规模下的对比实验表明NMDRL算法在HV值、IGD值、支配性指标上优于NSGA-Ⅱ、MOPSO以及其他多目标深度强化学习算法,且模型微调步骤可以有效增强算法的多样性和分布性。最后,以上海市杨浦区为研究对象进行数值实验,并针对无人机AED成本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验证了模型及算法的可行性,为AED实际布局提供了有效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强化学习 双向协同图注意力 固定式-移动式-无人机式协同 AED选址 双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关系网络的中医舌色苔色协同分类方法
9
作者 王恩慈 卓力 +3 位作者 李艳萍 王欣 杨洋 魏玮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07-1218,共12页
目的中医舌象诊察特征繁多,包括舌色、苔色、舌形态和舌动态等,约有30多种。目前普遍采用独立的方式分别进行分析,未能充分利用不同诊察特征之间的关联关系,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分析系统的整体实现复杂度。方法为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关... 目的中医舌象诊察特征繁多,包括舌色、苔色、舌形态和舌动态等,约有30多种。目前普遍采用独立的方式分别进行分析,未能充分利用不同诊察特征之间的关联关系,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分析系统的整体实现复杂度。方法为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关系网络的中医舌色苔色协同分类方法,通过关系网络来学习舌色苔色两个标签之间的非线性关联关系,可以在一个框架下同时实现舌色和苔色分类两个任务。首先,构建了一种双分支轻型卷积神经网络,通过设计低、高层特征融合模块,结合坐标注意力机制,能够以较低的模型复杂度实现较高的分类精度;其次,设计了一个舌色、苔色标签关系非线性学习网络,通过学习,挖掘出两者之间的关联关系信息,并将这一信息作为补充,用于舌色、苔色的协同分类。结果在两个自建的中医舌象分类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中,舌色分类的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5.17%和93.67%,苔色分类的准确率则分别达到了91.11%和90.53%。结论提出的方法可以将整体复杂度降低50%左右,同时还可以提升两个分类任务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舌诊 舌色苔色协同分类 深度学习 关系网络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智能推理加速技术综述
10
作者 章晋睿 龙婷婷 +3 位作者 张德宇 许愿 任炬 张尧学 《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3-1102,共40页
智能下沉是迈向泛在智能时代的必经之路,也推动了端智能(on-device intelligence)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在终端设备直接部署运行深度学习模型,端智能在实时性、安全性、个性化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已在自动驾驶、卫星侦察、虚拟现实/增强现... 智能下沉是迈向泛在智能时代的必经之路,也推动了端智能(on-device intelligence)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在终端设备直接部署运行深度学习模型,端智能在实时性、安全性、个性化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已在自动驾驶、卫星侦察、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irtual Reality/Augmented Reality,VR/AR)等众多场景广泛应用.然而,随着深度学习模型参数量不断增大,端侧受限的硬件资源已难以支撑不断增长的计算开销.为提升终端设备在模型推理的计算效率,研究人员从模型算法、编译软件、设备硬件等多个层面开展了系统性优化,有效推动了端智能的发展与演进.本文从算法、软硬件结合优化等方面对现有端侧深度学习模型推理优化工作进行了总结,涵盖模型压缩技术、模型-软件-硬件的协同设计、模型异构并行部署策略以及大模型的端侧优化技术.最后,本文梳理了当前端智能推理加速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智能 模型压缩 推理加速 深度学习 软硬件结合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深度交互的协作群体智能构建策略与应用研究
11
作者 孔维梁 韩淑云 张昭理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8-145,共8页
协作学习是高阶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但学习者之间交互参与不积极、交互内容缺乏深度等问题仍然严重阻碍了协作学习效能的有效发挥。为了促进学习者之间的深度交互和加强深层次知识建构,从协作群体构建的视角切入,结合人... 协作学习是高阶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但学习者之间交互参与不积极、交互内容缺乏深度等问题仍然严重阻碍了协作学习效能的有效发挥。为了促进学习者之间的深度交互和加强深层次知识建构,从协作群体构建的视角切入,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提出并验证了促进深度交互的协作群体智能构建策略。该策略基于混合分组原则,对学习者的知识水平和学习风格进行异质组合,对交互意愿进行同质组合,引入对协作进程有重要影响的领导者角色作为约束条件。实践结果表明:(1)该策略能有效减少学习者边缘化现象,增强其交互的紧密性;(2)有助于提升学习者在意义协商、检验修正等高层次交互上的参与度,从而促进深层次知识建构;(3)有利于使交互紧密围绕任务展开,并推动学习者从意义协商向更高层次的检验修正和达成与应用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作学习 深度交互 群体构建 社会网络 交互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I识别模型的智慧矿山井上/下安全预警系统构建及应用
12
作者 杨洋 马昆 +3 位作者 王立兵 任予鑫 黄艳利 董霁红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4-136,共13页
针对智慧矿山建设中煤矿安全生产面临的复杂挑战,构建了一套面向全流程、多场景的人工智能安全预警系统,通过“感知—分析—预警—处置”的闭环架构,实现矿山安全生产的智能化管控。在感知层,设计了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矿山场景智能感知... 针对智慧矿山建设中煤矿安全生产面临的复杂挑战,构建了一套面向全流程、多场景的人工智能安全预警系统,通过“感知—分析—预警—处置”的闭环架构,实现矿山安全生产的智能化管控。在感知层,设计了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矿山场景智能感知方案,实现对复杂矿山环境的精准识别;在分析层,开发了采—掘—运—通协同预警模型,实现生产环节的全面监控;在决策层,集成机器学习算法与知识图谱技术,构建了具有跨域适应性的混合智能预警系统;在应用层,搭建多维感知预警平台,包括综采工作面智能可视化、矿井水动态监测、井下人员行为智能研判等功能模块,实现了对矿山生产全过程的实时、精准监控。研究表明:(1)融合DETR和Deep Lab V3+的矿山场景识别AI模型在高分辨率数据集上的P_A值达到0.835、M_(IOU)值达到0.825,结合SAM模型对露天煤炭场地、井工煤炭场地、煤电场地和煤化工场地4类煤基场地的识别精度均超过0.820,在鄂尔多斯和宁东基地的验证中识别精度分别达到0.788和0.838;(2)矿山安全预警系统采用分层设计架构,可以完成从矿山开采数据采集、处理到业务逻辑和应用展示的全过程智能感知管控;(3)系统在宁东基地典型矿山的应用验证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可靠性,为推动传统矿山向智慧矿山转型提供了实践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矿山 安全预警 深度学习 协同预警模型 多场景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学生知识状态与混沌萤火虫算法的习题推荐研究
13
作者 周楠 董永权 +2 位作者 闫林克 金家永 贺步贵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20-1631,共12页
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正推动教育领域实现更智能化和个性化的进步,个性化教育旨在根据学生的知识状态和学习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习题,以优化学习效果和体验。个性化习题推荐是智慧教育领域的关键环节,通过感知学生的知... 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正推动教育领域实现更智能化和个性化的进步,个性化教育旨在根据学生的知识状态和学习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习题,以优化学习效果和体验。个性化习题推荐是智慧教育领域的关键环节,通过感知学生的知识状态推荐适合的习题,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然而,传统的推荐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知识状态变化,导致推荐结果不准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融合学生知识状态与混沌萤火虫算法的习题推荐模型(SKS-CFA-ER)。该算法框架包含两个核心模块:学生知识状态感知(KSP)模块和习题列表推荐(REL)模块。KSP模块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感知学生的知识概念覆盖率和学习掌握程度,构建学生的知识状态模型;REL模块根据KSP模块的预测结果,通过混沌萤火虫算法过滤和优化习题集,生成最优的个性化习题推荐列表。在三个数据集上进行了广泛的习题推荐实验,并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与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习题推荐 在线教育 协同过滤 深度学习 混沌萤火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强化学习的多边缘协同负载均衡方法
14
作者 郑龙海 肖博怀 +2 位作者 姚泽玮 陈星 莫毓昌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8-348,共11页
在移动边缘计算中,设备通过将计算密集型任务卸载到附近边缘服务器,可以有效减少应用程序的延迟和能耗。为了提高服务质量,边缘服务器之间需要协作而非单独工作。针对多边缘协作的负载均衡问题,现有的策略往往依赖于精确的数学模型或缺... 在移动边缘计算中,设备通过将计算密集型任务卸载到附近边缘服务器,可以有效减少应用程序的延迟和能耗。为了提高服务质量,边缘服务器之间需要协作而非单独工作。针对多边缘协作的负载均衡问题,现有的策略往往依赖于精确的数学模型或缺乏对边缘拓扑关系的利用。为了解决此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强化学习的卸载决策方法。首先将多边缘协作的负载均衡场景抽象为图数据;然后采用基于图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嵌入过程来提取图的信息特征,以辅助深度Q网络进行卸载决策;最后通过集中反馈控制机制找到目标负载均衡方案。在多个场景下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在缩短任务平均响应时延方面的有效性,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优于对比算法且接近理想方案的负载均衡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边缘协作 负载均衡 任务卸载 图神经网络 深度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RT-Net:基于注意力赋权分层网络的无蜂窝协作感知方法
15
作者 刘升恒 颜贺 +3 位作者 李兴康 徐大专 王东明 黄永明 《雷达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4-993,共20页
该文针对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中多站协作感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蜂窝网络架构的智能框架HRTNet,用于实现准确且资源高效的位置估计。具体而言,该文首先将感知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并基于深度可分离卷积设计了一个轻量级的区域选择... 该文针对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中多站协作感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蜂窝网络架构的智能框架HRTNet,用于实现准确且资源高效的位置估计。具体而言,该文首先将感知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并基于深度可分离卷积设计了一个轻量级的区域选择网络,以识别目标所属的子区域,从而减少计算负担并实现广域覆盖。其次,考虑到多站数据差异性的隐式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分通道单维注意力机制,旨在有效聚合多站的感知数据并增强特征的提取和表示能力,从而生成注意力权重图以加权修正原始特征。最后,基于多尺度和多重残差连接设计了一个目标定位网络,该网络能够提取更加全面和深层的特征并实现多级特征融合,进而可靠地将其映射到目标的位置坐标。仿真及实测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现有方法,HRT-Net在较低计算复杂度和存储开销下,能够实现厘米级的目标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通信一体化 多点协作 无蜂窝 深度学习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配电网高频采集的云边端协同业务处理机制
16
作者 于子淇 刘健阳 +2 位作者 陈亚鹏 周振宇 孙中伟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502-3513,共12页
在新能源广泛接入背景下,配电网业务数据采集终端接入规模与信号采集频次激增,对网络的业务承载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该文首先通过整合云边端算力资源,构建以最大化云边端协同处理数据量为目标的优化问题,并引入李雅普诺夫优化理论将其转... 在新能源广泛接入背景下,配电网业务数据采集终端接入规模与信号采集频次激增,对网络的业务承载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该文首先通过整合云边端算力资源,构建以最大化云边端协同处理数据量为目标的优化问题,并引入李雅普诺夫优化理论将其转换为仅依赖当前时隙信息的在线优化问题,实现排队时延与长时平均采集数据量的协同保障;然后,提出基于改进深度Q网络(DQN)的配电网云边端协同处理算法,通过引入基于贪婪策略的Q值排序机制与双重经验回放机制,解决多终端处理决策耦合导致的资源竞争冲突,在保障样本多样性处理能力的同时提升算法的收敛性;最后,仿真结果证明所提算法能够有效适配配电网采集业务高密度、高频次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高频采集 云边端协同 业务处理 深度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可变形-端到端目标检测模型的竹片缺陷检测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良城 徐筱茹 伍希志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9-359,共11页
目前,虽然已经有一些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竹片缺陷检测方案,但这些方案检测存在种类较少、实用性较差且难以部署在机器上等缺陷,为此,提出一种改进的竹片缺陷检测模型。该模型为改进的可变形-端到端目标检测(Deformable-DETR)模型,首先... 目前,虽然已经有一些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竹片缺陷检测方案,但这些方案检测存在种类较少、实用性较差且难以部署在机器上等缺陷,为此,提出一种改进的竹片缺陷检测模型。该模型为改进的可变形-端到端目标检测(Deformable-DETR)模型,首先将骨干网络替换成由DCNv3卷积为核心而堆叠设计的InternImage,该网络在保留卷积神经网络(CNN)先验特性的情况下还能捕捉到长距离依赖,使提取到的特征空间语义更丰富;然后在特征提取后新增一个采样模块,该采样模块将图像特征抽象为精细的前景特征和少量粗糙的背景特征,不仅能去除冗余的背景特征信息,还能提取高语义前景信息;最后引入一种新颖的协作混合分配训练策略,该策略通过训练由一对多标签分配监督的多个并行辅助头,提高编码器在端到端检测器中的学习能力。此外,使用数据增强来扩展数据集,并使用迁移学习,以增强竹片缺陷的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改进方法可以提高模型的缺陷特征提取与解析的能力,并在测试数据集上取得了85.7%mAP50(全类平均精确度),单张图片推理时间为0.28 s,检测精度优于其他主流目标检测模型,为竹片缺陷检测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检测 深度学习 空间特征采样 协作混合分配训练 计算机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的城市低效居住用地智能识别与协同更新路径研究——以南京花园路片区为例
18
作者 孙佳炜 秦萧 +1 位作者 张姗琪 孟石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26,共8页
随着低效用地再开发与老旧小区改造的深入推进,低效居住用地的精准识别成为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南京市花园路片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区域-地块双尺度指标体系,融合空间聚类与深度学习技术,突破传统静态评价方法的局限性,提出... 随着低效用地再开发与老旧小区改造的深入推进,低效居住用地的精准识别成为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南京市花园路片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区域-地块双尺度指标体系,融合空间聚类与深度学习技术,突破传统静态评价方法的局限性,提出“本体修复-邻域联动”的协同治理路径。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方法,AI技术对邻域功能组合特征的自动化提取与动态化识别显著提升了低效居住用地识别的科学性与系统性,该方法可为老旧小区更新提供技术与实践路径层面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效居住用地 智能识别 深度学习 协同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的切片划分与协作卸载
19
作者 王鹏飞 郑霖睿 +2 位作者 于正欣 苗旺 陈哲毅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275-2282,共8页
新兴的空天地一体化网络(Space-Air-Ground Integrated Networks,SAGIN)赋予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更广泛的通信覆盖范围与更灵活的网络接入能力.然而,多样化的用户需求与低效的资源利用严重影响了SAGIN中计算卸载的... 新兴的空天地一体化网络(Space-Air-Ground Integrated Networks,SAGIN)赋予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更广泛的通信覆盖范围与更灵活的网络接入能力.然而,多样化的用户需求与低效的资源利用严重影响了SAGIN中计算卸载的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QoS).现有研究工作大多针对静态环境或依赖系统先验知识,难以适应动态复杂的SAGIN环境.针对上述挑战,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面向SAGIN的切片划分与协作卸载(Slice Partitioning and Collaborative Offloading,SPCO)框架.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Transformer的切片资源划分方法,通过感知用户流量的变化趋势,实现高效的切片资源划分.接着,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深度强化学习(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DRL)的协作卸载与资源分配方法,通过应对Q值高估与高方差导致的难以收敛等问题,实现了通信和计算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异构平台的高效协作卸载.大量基于真实流量数据集的实验验证了SPCO的有效性.所提SPCO框架可有效增加服务商收益,且相较于其他基准方法可以取得更加优越的任务完成率与资源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 网络切片 协作卸载 资源分配 深度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物联网的云边端协同计算中任务卸载与资源分配算法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施建锋 陈忻阳 李宝龙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8-469,共12页
为满足远郊和灾区物联网(IoT)设备的时延与能耗需求,该文构建了由IoT终端、低地球轨道(LEO)卫星和云计算中心组成的新型动态卫星物联网模型。在时延、能耗等实际约束条件下,将系统时延与能耗加权和视为系统开销,构造了最小化系统开销的... 为满足远郊和灾区物联网(IoT)设备的时延与能耗需求,该文构建了由IoT终端、低地球轨道(LEO)卫星和云计算中心组成的新型动态卫星物联网模型。在时延、能耗等实际约束条件下,将系统时延与能耗加权和视为系统开销,构造了最小化系统开销的任务卸载、功率和计算资源联合分配问题。针对动态任务到达场景,提出一种模型辅助的自适应深度强化学习(MADRL)算法,实现任务卸载决策、通信资源和计算资源的联合配置。该算法将问题分为两部分解决,第1部分通过模型辅助、二分搜索算法和梯度下降法优化了通信资源与计算资源;第2部分通过自适应深度强化学习算法训练出Q网络以适应随机任务的到达,进行卸载决策优化。该算法实现了有效的资源分配和可靠及时的任务卸载决策,且在降低系统开销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引入卫星的移动性,使得系统开销降低了41%。引入星间协作技术,使系统开销降低了22.1%。此外,该文所提算法收敛性能好。与基准算法相比,该算法的系统开销降低了3%,在不同环境下的性能表现都是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边端协同计算 卫星物联网 深度强化学习 任务卸载 资源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