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CKPIT产品JIT模块化供货模式的创建
1
作者 张怡 《时代汽车》 2016年第3期53-54,共2页
当今整车厂客户对于零部件供应商供货模块化、零库存、降低成本等要求不断提升。为了应对目前客户与内部持续高效发展的需求,我们不断探索与创新,发展出了企业生产车间COCKPIT总成生产线与整车厂客户同步生产、零库存式生产、集成模块... 当今整车厂客户对于零部件供应商供货模块化、零库存、降低成本等要求不断提升。为了应对目前客户与内部持续高效发展的需求,我们不断探索与创新,发展出了企业生产车间COCKPIT总成生产线与整车厂客户同步生产、零库存式生产、集成模块化供货的生产运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IT供货模式 内部物流拉动方式 SPS+AGV配料上线方式 IT系统的运用 cockpit环形生产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I大模型的新能源汽车智能座舱多模态交互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2
2
作者 邓建明 龚循飞 +2 位作者 于勤 罗锋 廖程亮 《汽车文摘》 2025年第1期8-13,共6页
智能座舱是汽车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模态交互是智能座舱的核心功能。为了研究AI大模型赋能智能座舱实现多模态交互的技术原理,利用AI大模型的学习和泛化能力,分析了多模态交互技术框架和关键技术,评估国内外科技公司和车企在多模态... 智能座舱是汽车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模态交互是智能座舱的核心功能。为了研究AI大模型赋能智能座舱实现多模态交互的技术原理,利用AI大模型的学习和泛化能力,分析了多模态交互技术框架和关键技术,评估国内外科技公司和车企在多模态交互领域的应用案例,如百度、华为、腾讯和科大讯飞的大语言模型,并对其效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AI大模型在多模态交互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任务处理效率与准确性,增强了智能座舱的人机交互体验。最后探讨了AI大模型在智能座舱应用中面临的挑战与前景,为AI技术在智能座舱领域的深入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智能座舱 多模态交互 AI大模型 技术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煤矿挖掘机模拟驾驶舱仿真系统研究
3
作者 李双 秦冬松 +3 位作者 马彦林 哈德力努尔·革明努尔 董进龙 刘光伟 《能源与环保》 2025年第2期230-234,240,共6页
针对露天煤矿挖掘机培训耗时长、培训不方便、实际操作训练受天气、场地等外部条件限制,不利于在特定场景下的专项训练等问题,提出构建露天煤矿挖掘机模拟驾驶舱仿真系统,用于对露天煤矿挖掘机司机进行仿真培训。模拟驾驶舱仿真系统充... 针对露天煤矿挖掘机培训耗时长、培训不方便、实际操作训练受天气、场地等外部条件限制,不利于在特定场景下的专项训练等问题,提出构建露天煤矿挖掘机模拟驾驶舱仿真系统,用于对露天煤矿挖掘机司机进行仿真培训。模拟驾驶舱仿真系统充分应用双目视觉技术、虚拟互动技术、基于点云DEM数据地形建模以及3Dmax设备建模等技术,来实现对驾驶员的三维仿真培训。系统涵盖启动、行驶、停车、铲装、转运5个标准作业流程,以及1个应急安全措施模拟训练等功能。系统建设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升了学员的学习便捷程度,提高了培训的灵活性和效率,便于挖掘机司机经验的积累、技能的快速提升。研究成果,对露天煤矿远程操控设备具有相同的借鉴意义,也可为国内相同需求的露天矿山进行效果应用示范,为其提供应用效果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仿真 驾驶舱 露天煤矿 挖掘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座舱域控制器FPD⁃LinkⅢ检测系统设计
4
作者 吴斌 郑永军 +1 位作者 王学影 郭斌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8,共8页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进步,FPD-LinkⅢ作为高速串行视频传输接口,正广泛应用于智能座舱系统。为对其进行检测,提出一套基于DS90UB948解串芯片的FPD-LinkⅢ视频处理方案。系统采用ZYNQ作为处理核心,对解串芯片输出的并行信号进行图像压缩...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进步,FPD-LinkⅢ作为高速串行视频传输接口,正广泛应用于智能座舱系统。为对其进行检测,提出一套基于DS90UB948解串芯片的FPD-LinkⅢ视频处理方案。系统采用ZYNQ作为处理核心,对解串芯片输出的并行信号进行图像压缩拼接和输出,输出的拼接视频流用于实时显示。采集的单路图像用于质量检测,通过图像相似度算法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可正确接收、处理三路FPD-LinkⅢ视频流,拼接图像连贯流畅,采集图像清晰;并且SSIM图像相似度算法可准确定位异常通路,满足了FPD-LinkⅢ的质量验证要求,为构建高阶智能驾驶仿真测试平台的图像采集与传输提供了技术支持与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PD-LinkⅢ 智能座舱 座舱域控制器 视频压缩 视频拼接 SS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手机与智能座舱视频交互的硬件设计方案
5
作者 李建海 《汽车电器》 2025年第2期6-8,共3页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背景下,汽车与手机的联动愈发迫切且重要。目前,声音交互模式已发展成熟,在乘用车市场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视频与画面的交互方式却成了近年来影响客户智能座舱体验的关键痛点。基于此,文章依据用户场景,提出一种针对手...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背景下,汽车与手机的联动愈发迫切且重要。目前,声音交互模式已发展成熟,在乘用车市场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视频与画面的交互方式却成了近年来影响客户智能座舱体验的关键痛点。基于此,文章依据用户场景,提出一种针对手机到智能座舱视频交互功能的核心板硬件设计方案。该方案以SUNPLUS SPHE8368-U芯片以及蓝牙/无线模组为核心组件,能够实现接收并处理手机视频数据,随后将其传输至由底板驱动的座舱屏幕,最终达成手机到座舱屏投屏的系统设计,为提升智能座舱用户体验开拓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座舱 手机 视频交互 核心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2)B音频总线的EMC干扰分析
6
作者 覃宝山 孙志颖 +3 位作者 付国良 黄妍琼 武晓宇 刘广浩 《汽车电器》 2025年第1期79-81,共3页
车辆在进行整车EMC抗扰度试验中出现音频干扰现象,经过试验分析、试验车拆解分析以及整车音频总线的EMC仿真分析,确认不同工艺下A^(2)B音频总线的抗扰度能力差异,得出影响音频总线的抗扰能力的因素为A^(2)B线束接插件、双绞线未并拢长... 车辆在进行整车EMC抗扰度试验中出现音频干扰现象,经过试验分析、试验车拆解分析以及整车音频总线的EMC仿真分析,确认不同工艺下A^(2)B音频总线的抗扰度能力差异,得出影响音频总线的抗扰能力的因素为A^(2)B线束接插件、双绞线未并拢长度和非双绞间距。在整车研发过程中出现A^(2)B音频总线受干扰的情况,通过优化A^(2)B总线的制线工艺,以解决整车音频干扰问题,提升A2B音频系统的整体抗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B音频总线 智能座舱 干扰噪音 电磁兼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智能座舱沉浸式体验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7
作者 彭翌晖 《时代汽车》 2025年第3期135-137,共3页
智能座舱技术的飞跃进步,使得用户体验逐步登上设计舞台的中心。在此背景下,虚拟现实(VR)技术以其独特的沉浸式特性,为智能座舱的创新设计开启了无限可能。本研究梳理了智能座舱的发展脉络及其未来趋势,同时考察了VR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 智能座舱技术的飞跃进步,使得用户体验逐步登上设计舞台的中心。在此背景下,虚拟现实(VR)技术以其独特的沉浸式特性,为智能座舱的创新设计开启了无限可能。本研究梳理了智能座舱的发展脉络及其未来趋势,同时考察了VR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现状。进一步地,本文阐释了VR技术及其融入汽车智能座舱的潜在优势。重点在于深入探讨智能座舱在设计沉浸式体验时需考虑的用户需求以及用户体验的关键性及其构成要素。本文详尽介绍了VR技术在多个领域的突破性应用案例。研究发现,VR技术的应用有望极大地增强智能座舱的用户体验,并为我国汽车业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视角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智能座舱 沉浸式体验 创新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冷散热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设计及仿真研究
8
作者 李晓军 周友志 《汽车实用技术》 2025年第4期52-56,共5页
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提高,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所需控制的硬件数量越来越多,需要芯片具有更高的功率和负荷,从而导致对芯片的散热要求更高。为了解决芯片散热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液冷散热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包含系统级(SoC)芯片板和网关... 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提高,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所需控制的硬件数量越来越多,需要芯片具有更高的功率和负荷,从而导致对芯片的散热要求更高。为了解决芯片散热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液冷散热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包含系统级(SoC)芯片板和网关板两块控制卡。通过在和SoC芯片接触的上盖上设置液冷散热装置,使因计算负荷和功率较高而导致散热需求较大的SoC芯片可以得到快速散热,在下盖设置锯齿状条纹增大散热面积用于网关板控制卡散热,并研究了两块控制卡的散热路径。通过热仿真研究了液冷散热的流速分布、压力分布和温度分布,热仿真和实测数据结果表明,在水冷循环条件下,各芯片稳定工作时的温度远低于其结点温度,散热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座舱域控制器 液冷散热 双控制卡 热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表征学习和遗传算法的军用座舱色彩设计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苏胜 顾森 +1 位作者 宋志强 刘萍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0-1069,共10页
军用座舱色彩设计作为载人军事设备工业设计中较为主观的一部分,设计的合理性至关重要。为提高军用座舱色彩设计的科学性,提出一种基于深度表征学习和遗传算法的军用座舱配色方法。利用深度表征学习模型预测军用座舱配色方案,并根据色... 军用座舱色彩设计作为载人军事设备工业设计中较为主观的一部分,设计的合理性至关重要。为提高军用座舱色彩设计的科学性,提出一种基于深度表征学习和遗传算法的军用座舱配色方法。利用深度表征学习模型预测军用座舱配色方案,并根据色彩感知理论建立军用座舱配色模型,将其作为生成方案的限制条件。同时,引入交互式遗传算法到智能配色系统中,通过人工引导的方式优化神经网络的参数,对预测的配色方案进行有效迭代。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生成的配色方案符合军用座舱配色模型,结合遗传算法的模型预测准确率比单一的深度表征模型提高了16%~18%。相较于人工色彩设计方案,军用座舱智能配色方法生成的方案满意度略优、设计周期缩短了80%~88%,色彩稳定性提高了6%~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用座舱配色 深度表征学习 交互式遗传算法 色彩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因素影响下的驾驶舱拨动开关反应时研究
10
作者 靳慧斌 杨瑜 +1 位作者 常银霞 邹国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13-2420,共8页
针对飞行员操纵驾驶舱拨动开关的反应时问题,通过搭建飞行模拟实验舱,采集飞行员操纵驾驶舱拨动开关的反应时数据,应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研究在多因素影响下,影响飞行员反应时的因素。结果表明:驾驶舱拨动开关位于飞行员正前方左侧水... 针对飞行员操纵驾驶舱拨动开关的反应时问题,通过搭建飞行模拟实验舱,采集飞行员操纵驾驶舱拨动开关的反应时数据,应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研究在多因素影响下,影响飞行员反应时的因素。结果表明:驾驶舱拨动开关位于飞行员正前方左侧水平斜向下45°的面板,反应时最短;规定正确的操作开关方向为向前为正,相比方向为向后为正,飞行员的操纵反应时更短;高负荷因素下,飞行员反应时更长;有灯光引导条件下可以降低飞行员的反应时;面板位置、负荷处理、灯光引导3种因素主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对飞行员操纵驾驶舱拨动开关的反应时的影响显著。通过实验研究与数据处理分析,结果客观真实,有助于提升飞行员的飞行安全水平,也为操纵器件设计问题提供了基础实验研究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工效学 驾驶舱 拨动开关 反应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Transformer飞行员姿态估计
11
作者 吴红兰 刘豪 孙有朝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00-3110,共11页
人体姿态估计是行为感知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民用飞机驾驶舱智能交互方式的一项关键技术。为建立民用飞机驾驶舱复杂光照环境与飞行员姿态估计模型性能的可解释联系,提出基于视觉Transformer飞行员姿态(ViTPPose)估计模型,该模型... 人体姿态估计是行为感知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民用飞机驾驶舱智能交互方式的一项关键技术。为建立民用飞机驾驶舱复杂光照环境与飞行员姿态估计模型性能的可解释联系,提出基于视觉Transformer飞行员姿态(ViTPPose)估计模型,该模型在卷积神经网络(CNN)主干网络末端使用包含多层编码层的双支路Transformer模块,编码层联合Transformer和空洞卷积,在增大感受野的同时捕捉后期高阶特征的全局相关性。基于飞行机组标准操作程序,建立飞行模拟场景下的飞行员操纵行为关键点检测数据集,ViTPPose估计模型在此数据集上完成飞行员坐姿估计,并通过与基准模型对比,验证了其有效性。在驾驶舱复杂光照的背景下,构建坐姿估计热图,分析ViTPPose估计模型对光照强度的偏好,测试其在不同光照等级下的性能,揭示其对不同光照强度的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用飞机 智能驾驶舱 飞行员姿态估计 卷积神经网络 自注意力 可解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蝴蝶色彩仿生特征在智能座舱CMF的设计应用
12
作者 苏畅 傅文爽 +1 位作者 魏君 张英朝 《色彩》 2024年第10期49-52,共4页
智能座舱的CMF设计成为吸引用户的重要手段之一。蝴蝶蕴含独特的色彩自然美法则,成为CMF设计师的重要灵感来源。本文以蝴蝶为色彩仿生研究对象,使用K-means聚类算法从蝴蝶图像中提取出对应的色彩组合,结合日本色彩研究所配色体系(PCCS)... 智能座舱的CMF设计成为吸引用户的重要手段之一。蝴蝶蕴含独特的色彩自然美法则,成为CMF设计师的重要灵感来源。本文以蝴蝶为色彩仿生研究对象,使用K-means聚类算法从蝴蝶图像中提取出对应的色彩组合,结合日本色彩研究所配色体系(PCCS)探究蝴蝶的色彩组合、色彩调和规律,得到了3组智能座舱色彩设计方案。为满足座舱的造型设计定义与色彩设计定位要求,将蝴蝶色彩仿生特征应用于智能座舱的CMF设计方案,从而验证了色彩仿生设计方法在智能座舱的CMF设计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设计 色彩仿生 智能座舱 CM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维度指标聚类约简的民机驾驶舱显示界面可用性研究
13
作者 陈登凯 肖瑶 +2 位作者 肖江浩 周垚 杨聪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78-1088,共11页
民机驾驶舱显示界面可用性关系到飞行员满意度及飞行安全和效率,但目前该领域的可用性指标缺乏针对性。通过执行过程交互控制(executive process-interactive control,EPIC)模型分析获得民机驾驶舱显示界面可用性指标的维度:飞行任务、... 民机驾驶舱显示界面可用性关系到飞行员满意度及飞行安全和效率,但目前该领域的可用性指标缺乏针对性。通过执行过程交互控制(executive process-interactive control,EPIC)模型分析获得民机驾驶舱显示界面可用性指标的维度:飞行任务、飞行员感官、飞行员认知和飞行交互,并在这4个维度的基础上进行提取和筛选。为解决小样本支持下的多维度指标数据集的筛选问题,使用基于层次聚类-粗糙集信息熵(HC-CEBARKNC)的指标聚类约简算法,并与K-means聚类-遗传算法进行了实例对比研究。运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验证2种算法的性能和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HC-CEBARKNC算法在指标聚类约简性能上表现更佳,能够有效简化民机驾驶舱显示界面的可用性指标体系、提炼可用性决策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舱 界面可用性 聚类约简 HC-CEBARKNC算法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融合特征增强的座舱表情识别模型
14
作者 罗玉涛 郭丰瑞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97-1706,1686,共11页
针对智能座舱驾驶员表情识别深度学习模型准确率和实时性难以兼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融合与特征增强网络的表情识别模型EmotionNet。模型以GhostNet为基础,在特征提取模块内利用两个检测分支融合坐标注意力和通道注意力机制,实... 针对智能座舱驾驶员表情识别深度学习模型准确率和实时性难以兼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融合与特征增强网络的表情识别模型EmotionNet。模型以GhostNet为基础,在特征提取模块内利用两个检测分支融合坐标注意力和通道注意力机制,实现注意力机制互补与对重要特征的全方位关注;建立特征增强颈部网络以融合不同尺度特征信息;最终通过头部网络实现不同尺度特征信息决策级融合。在训练中则引入迁移学习思想和中心损失函数以进一步提高模型的识别准确性。在RAF-DB和KMU-FED数据集实验中,模型分别取得85.23%和99.95%识别准确率,并达到59.89 FPS的识别速度。EmotionNet平衡了识别准确率和实时性,达到了较为先进的水平并具备一定的智能座舱表情识别任务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座舱 表情识别 注意力机制 特征增强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还原模型的驾驶舱眼位点反推
15
作者 蒋维安 刘茜 《科技通报》 2024年第2期95-100,共6页
为获得飞机驾驶舱眼位点数据,本文研究了驾驶舱眼位点的反推。首先,通过建立某综合程序训练器的3D还原模型和简易飞机驾驶员模型,反推实际眼位点;其次,对实际眼位点和标准要求的参考眼位点进行对比分析,得到预测误差;最后将真实驾驶舱... 为获得飞机驾驶舱眼位点数据,本文研究了驾驶舱眼位点的反推。首先,通过建立某综合程序训练器的3D还原模型和简易飞机驾驶员模型,反推实际眼位点;其次,对实际眼位点和标准要求的参考眼位点进行对比分析,得到预测误差;最后将真实驾驶舱实测数据与该训练器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实际误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预测误差与实际误差相符,在纵向上预测误差为105.2 mm,实际误差为80 mm,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存在细微误差。通过3D还原模型反推眼位点的方法能够反应综合程序训练器与真实驾驶舱之间存在的误差,可作为综合程序训练器鉴定等工作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还原模型 飞机驾驶舱眼位点 飞机综合程序训练器 设备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智慧座舱发展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光辉 孙迪 李园园 《航空工程进展》 CSCD 2024年第1期141-148,共8页
未来飞机座舱智慧化转型是必然趋势,研究飞机智慧座舱发展技术能够为未来飞机智慧座舱的设计提供参考支撑。本文探讨了智能与智慧的区别,提出了飞机智慧座舱的概念与设计内涵,总结出深度感知与沉浸式交互、类人的认知及开放性与个性化... 未来飞机座舱智慧化转型是必然趋势,研究飞机智慧座舱发展技术能够为未来飞机智慧座舱的设计提供参考支撑。本文探讨了智能与智慧的区别,提出了飞机智慧座舱的概念与设计内涵,总结出深度感知与沉浸式交互、类人的认知及开放性与个性化定制服务的智慧座舱功能设计要素;梳理了发展飞机智慧座舱亟需解决的五项关键技术:多维度深度信息感知与融合技术、先进信息显示技术、沉浸式自然交互技术、智能态势认知技术、多智能体自主适应技术。通过关键技术的分析对未来飞机智慧座舱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座舱 智慧座舱 深度感知 沉浸式交互 智能态势认知 个性化定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斗机座舱显控人机交互界面设计要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昕燕 李昕孜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2-85,共4页
飞行员在复杂的作战环境中,需要迅速、准确地获取并处理大量信息,座舱显控交互界面的设计合理性直接决定了飞行员的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基于人机工效学的视角,系统地分析战斗机座舱显控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要素与原则要求,阐述了如何在... 飞行员在复杂的作战环境中,需要迅速、准确地获取并处理大量信息,座舱显控交互界面的设计合理性直接决定了飞行员的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基于人机工效学的视角,系统地分析战斗机座舱显控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要素与原则要求,阐述了如何在设计过程中融入这些原则要求,用于指导将人机工效应用于战斗机座舱显控系统的顶层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斗机 座舱显控 人机工效 人机交互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智能驾驶舱人机交互设计研究
18
作者 张贤 陈波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86-189,共4页
为了实现船员与船舶智能驾驶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操作控制,研究船舶智能驾驶舱人机交互设计方法。基于认知负荷理论,构建船舶智能驾驶舱人机交互的信息加工模型,分析船员的认知资源。船员利用人机交互界面发出指令,利用卷积神经网络,选... 为了实现船员与船舶智能驾驶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操作控制,研究船舶智能驾驶舱人机交互设计方法。基于认知负荷理论,构建船舶智能驾驶舱人机交互的信息加工模型,分析船员的认知资源。船员利用人机交互界面发出指令,利用卷积神经网络,选取tanh函数以及交叉熵损失函数作为激活函数与损失函数,输出人机交互界面的智能决策反馈。依据所生成的航行决策,以船员的注意资源为约束,选取视觉传达指数作为目标函数,获取符合船员操作习惯和视觉感受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设计船舶智能驾驶舱人机交互界面,船员能够快速捕捉界面中的关键信息,缩短了船员获取信息到完成驾驶操作的时间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驾驶舱 人机交互 卷积神经网络 视觉传达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轰炸机舱室颜色优选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杜健 熊端琴 +3 位作者 杨柳 戈含笑 张宜爽 郭小朝 《人类工效学》 2024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 研究轰炸机飞行员对飞机舱室的颜色需求,提出基于视觉工效的颜色设计方案,为飞机舱室的内部装饰颜色设计提供依据.方法 试验对象为151 名轰炸机飞行员,平均年龄26-40 岁.要求飞行员对飞机舱壁及主要控制设备的备选颜色进行选择排列... 目的 研究轰炸机飞行员对飞机舱室的颜色需求,提出基于视觉工效的颜色设计方案,为飞机舱室的内部装饰颜色设计提供依据.方法 试验对象为151 名轰炸机飞行员,平均年龄26-40 岁.要求飞行员对飞机舱壁及主要控制设备的备选颜色进行选择排列,并与其日常喜欢的颜色进行对比.结果 (1)飞行员对座舱舱壁装饰浅色系按适合程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E,B,D、F,C,A,J、I,H,G,K,L;(2)飞行员对座舱控制设备装饰深色系适合程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E',H'、F',A',C',B',D',G',I',J',K',L';(3)飞行员对深、浅两个色系各12 种颜色的选择度并不相同,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4)飞行员日常生活中喜欢的颜色对于本次选择结果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 (1)飞行员对于轰炸机内饰颜色的选择不受日常颜色偏好的影响;(2)浅色系中最适合用于轰炸机舱壁的颜色为E(FS36463)、B(FS36495),其次为D(FS36628)、F(FS36492);(3)深色系中最适合用于轰炸机控制设备的颜色为 E'(FS36173)、H'(FS36176),其次为 F'(FS36152)、A'(FS361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设计 人机交互 军事交通 轰炸机 视觉工效 座舱内饰 颜色设计 飞行员 航空交通工程 军用飞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乘用车座舱中控屏布置与交互设计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许可 张新 +2 位作者 刘国亮 汤小虎 黄雅莲 《汽车文摘》 2024年第3期39-46,共8页
为了适应乘用车座舱中控屏尺寸日益增大的趋势,在设计阶段更好地提升中控屏人机交互体验水平,以乘用车座舱中控屏布置设计为研究对象,梳理乘用车座舱发展现状及目前中控屏人机交互存在的问题,基于多模态和多场景对座舱功能、硬件选型、... 为了适应乘用车座舱中控屏尺寸日益增大的趋势,在设计阶段更好地提升中控屏人机交互体验水平,以乘用车座舱中控屏布置设计为研究对象,梳理乘用车座舱发展现状及目前中控屏人机交互存在的问题,基于多模态和多场景对座舱功能、硬件选型、概念布局、中控屏布置、人机交互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尤其是针对中控屏进行了Ramsis、Speos、Protopie虚拟分析,并利用Seating Buck模型、量产状态样车等完成中控屏易用性评价,确保方案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座舱 中控屏 概念布局 人机交互 易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