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Fe_(2)O_(4)/MoS_(2)的制备及其活化PMS降解四环素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驰 魏佳华 +2 位作者 侯雪 何旷怡 高瑞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4-201,共8页
利用水热法合成CoFe_(2)O_(4)/MoS_(2)复合材料催化剂。采用SEM、XRD、XPS、FTIR等手段对该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将其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四环素(TC)。进一步探讨了CoFe_(2)O_(4)/MoS_(2)投加量、PMS投加量、pH、TC初始... 利用水热法合成CoFe_(2)O_(4)/MoS_(2)复合材料催化剂。采用SEM、XRD、XPS、FTIR等手段对该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将其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四环素(TC)。进一步探讨了CoFe_(2)O_(4)/MoS_(2)投加量、PMS投加量、pH、TC初始质量浓度、共存阴离子等因素对TC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TC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CoFe_(2)O_(4)/MoS_(2)投加量为0.5 g/L,PMS投加量为0.4 g/L,pH=3时,60 min内TC降解率可达到92.23%,反应速率常数为0.0095 L/(mg·min)。在含有无机阴离子的反应体系中,HCO_(3)^(-)和CO_(3)^(2-)对CoFe_(2)O_(4)/MoS_(2)活化PMS去除TC有明显抑制作用,SO_(4)^(2-)、H_(2)PO_(4)^(-)、Cl^(-)抑制作用较弱。自由基猝灭实验证实,CoFe_(2)O_(4)/MoS_(2)活化PMS可以产生活性氧物种SO_(4)^(·-)、·OH、O_(2)^(·-)、1 O_(2),其均参与了降解TC的反应,其中SO_(4)^(·-)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fe_(2)o_(4)/MoS_(2) 四环素 过一硫酸盐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包覆CeO_(2)-Co_(3)O_(4)复合材料制备及其亚甲基蓝降解效能的研究与优化
2
作者 孟庆男 梁香灵 +2 位作者 田娜 汤玉斐 赵康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0-97,共8页
围绕污水处理领域的前沿技术,设计了碳包覆CeO_(2)-Co_(3)O_(4)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催化性能优化综合实验。实验融合了溶剂热反应、溶胶凝胶反应和模板法,制备出具有“核壳”及“摇铃”结构的复合材料;借助XRD、TEM、SEM、FTIR、N_(2)吸附... 围绕污水处理领域的前沿技术,设计了碳包覆CeO_(2)-Co_(3)O_(4)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催化性能优化综合实验。实验融合了溶剂热反应、溶胶凝胶反应和模板法,制备出具有“核壳”及“摇铃”结构的复合材料;借助XRD、TEM、SEM、FTIR、N_(2)吸附-解吸附测试等表征手段剖析了材料的结构特性。研究了材料催化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亚甲基蓝(MB)的性能;建立了材料结构与性能间的联系,并基于最优材料,提出了其催化机制。该实验训练了学生对化学及材料学科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自主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_(2)-Co_(3)o_(4) 核壳及摇铃结构 亚甲基蓝 PMS活化 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Fe_(2)O_(4)@MoS_(2)活化PMS降解环丙沙星的产物及毒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杰 马梦杰 +1 位作者 谢鹏飞 章慧娟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65-2874,共10页
利用实验室制备的CoFe_(2)O_(4)@MoS_(2)活化过一硫酸氢盐(PMS)降解水中的环丙沙星(CIP),SEM及XRD的表征结果证明了CoFe_(2)O_(4)@MoS_(2)的成功制备.降解结果表明,CoFe_(2)O_(4)@MoS_(2)/PMS体系中CIP的去除率在120min达到74.38%,高于... 利用实验室制备的CoFe_(2)O_(4)@MoS_(2)活化过一硫酸氢盐(PMS)降解水中的环丙沙星(CIP),SEM及XRD的表征结果证明了CoFe_(2)O_(4)@MoS_(2)的成功制备.降解结果表明,CoFe_(2)O_(4)@MoS_(2)/PMS体系中CIP的去除率在120min达到74.38%,高于单独的CoFe_(2)O_(4)@MoS_(2)以及PMS体系之和,证实了CoFe_(2)O_(4)@MoS_(2)对PMS的活化能力.淬灭实验结果表明CoFe_(2)O_(4)@MoS_(2)/PMS体系中的主要的氧化活性物种为OH、SO_(4)^(-)以及^(1)O_(2),且SO_(4)^(-)和^(1)O_(2)对CIP的降解起主要作用.通过密度泛函理论并结合HPLC分析,得到8种可能的中间产物并提出了CIP可能的两种降解路径.T.E.S.T程序对降解产物的环境风险的评价预测结果显示,和母体相比,大部分产物的急性毒性降低、致突变性减弱、生物累积性和发育毒性降低,生态毒性明显降低.此外,4次循环后CoFe_(2)O_(4)@MoS_(2)/PMS体系对CIP的去除率仍能达到60.04%,且XRD结果显示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变化不明显,说明了催化剂的高效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fe_(2)o_(4)@MoS_(2) 活化过一硫酸氢盐(PMS) 环丙沙星 降解产物 毒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Ag_(3)PO_(4)/CoFe_(2)O_(4)/ZnO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研究
4
作者 王喜全 吕艳丽 +1 位作者 华丹红 陈鹏飞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61-2169,共9页
为提高Ag_(3)PO_(4)光催化稳定性和光催化活性,采用共沉淀和水热合成方法对Ag_(3)PO_(4)进行CoFe_(2)O_(4)材料掺杂与ZnO半导体复合改性,制备磁性Ag_(3)PO_(4)/CoFe_(2)O_(4)/ZnO复合催化剂,并通过XRD、EDS、SEM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晶... 为提高Ag_(3)PO_(4)光催化稳定性和光催化活性,采用共沉淀和水热合成方法对Ag_(3)PO_(4)进行CoFe_(2)O_(4)材料掺杂与ZnO半导体复合改性,制备磁性Ag_(3)PO_(4)/CoFe_(2)O_(4)/ZnO复合催化剂,并通过XRD、EDS、SEM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晶型结构、能带结构、微观形貌等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以罗丹明B为降解对象,研究复合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及催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CoFe_(2)O_(4)和ZnO的加入使得Ag_(3)PO_(4)对光的吸收边带发生了红移,由550 nm红移至600 nm;在可见光照射下对罗丹明B表现出优异的催化降解性能:当罗丹明B的初始浓度为10 m/L、催化剂投加浓度为2.0 g/L、RhB的初始pH值为5时,脱色率达到98%。复合催化剂在多次回收使用后,对罗丹明B依旧具有较高的脱色率,其化学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_(3)Po_(4)/cofe_(2)o_(4)/Zno复合催化剂 催化降解能力 罗丹明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oxymonosulfate Activation by CoFe_(2)O_(4)/MgAl-LDH Catalyst for the Boosted Degradation of Antibiotic
5
作者 LI Jianjun CHEN Fangming +5 位作者 ZHANG Lili WANG Lei ZHANG Liting CHEN Huiwen XUE Changguo XU Liangji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0-448,I0022-I0024,共12页
Owing to outstanding hydrophilicity and ionic interaction,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s)have emerged as a promising carrier for high performance catalysts.However,the synthesis of new specialized catalytic LDHs for d... Owing to outstanding hydrophilicity and ionic interaction,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s)have emerged as a promising carrier for high performance catalysts.However,the synthesis of new specialized catalytic LDHs for degradation of antibiotics still faces some challenges.In this study,a CoFe_(2)O_(4)/MgAl-LDH composite catalyst was synthesized using a hydrothermal coprecipitation method.Comprehensive characterization reveals that the surface of MgAl-LDH is covered with nanometer CoFe_(2)O_(4) particles.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CoFe_(2)O_(4)/MgAl-LDH is 82.84 m^(2)·g^(-)1,which is 2.34 times that of CoFe_(2)O_(4).CoFe_(2)O_(4)/MgAl-LDH has a saturation magnetic strength of 22.24 A·m^(2)·kg^(-1) facilitating efficient solid-liquid separation.The composite catalyst was employed to activate peroxymonosulfate(PMS)for the efficient degradation of 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TCH).It is found that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CoFe_(2)O_(4)/MgAl-LDH significantly exceeds that of CoFe_(2)O_(4).The maximum TCH removal reaches 98.2%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TCH]=25 mg/L,[PMS]=1.5 mmol/L,CoFe_(2)O_(4)/MgAl-LDH=0.20 g/L,pH 7,and T=25℃).Coexisting ions in the solution,such as SO_(4)^(2-),Cl-,H_(2)PO_(4)^(-),and CO_(3)^(2-),have a negligible effect on catalytic performance.Cyclic tests demonstrate that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CoFe_(2)O_(4)/MgAl-LDH remains 67.2%after five cycles.Mechanism investigations suggest that O_(2)^(•-)and ^(1)O_(2) produced by CoFe_(2)O_(4)/MgAl-LDH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the catalytic degra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c composite catalyst PERoXYMoNoSULFATE cofe_(2)o_(4)/MgAl-LDH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 antibiot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Fe_(2)O_(4)/BiFeO_(3)Z型异质结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盐酸黄连素 被引量:1
6
作者 周添红 翟天骄 +3 位作者 王金怡 苏旭 王花兰 张洪伟 《化工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838-6848,共11页
抗生素在水环境中的污染问题已经受到广泛关注,而光催化技术在该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半导体复合构建Z型异质结能够提高载流子分离效率,进而提高光催化降解效率。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oFe_(2)O_(4)/BiFeO_(3)Z型异质结,并对其结构... 抗生素在水环境中的污染问题已经受到广泛关注,而光催化技术在该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半导体复合构建Z型异质结能够提高载流子分离效率,进而提高光催化降解效率。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oFe_(2)O_(4)/BiFeO_(3)Z型异质结,并对其结构及光磁性能进行表征,将其应用于光催化降解盐酸黄连素,综合评价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复合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光和磁响应性能;在使用CoFe_(2)O_(4)和BiFeO_(3)比例为1∶2的复合异质结,催化剂用量为20mg,污染物浓度为5mg/L,pH为3时,反应120min的降解率达到86.76%,且该异质结展现出较好的稳定性。控制反应的活性物质为空穴和超氧自由基。Z型异质结的构建使得其光催化性能提高。CoFe_(2)O_(4)/BiFeO_(3)Z型异质结有良好的环境友好性,可应用于水环境中抗生素的降解。该研究为光催化降解抗生素等有机污染物提供了一个可行性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酸钴 铁酸铋 光催化氧化 盐酸黄连素 污染物降解 降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反应合成MgAl_(2)O_(4)多孔纤维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昕悦 许晴 +4 位作者 朱欣欣 周瑞琪 段红娟 张海军 李少平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0-194,共5页
MgAl_(2)O_(4)纤维的主要制备方法为气相法,但该方法存在反应温度高、制备成本高以及产率低等问题。将碱式硫酸镁晶须作为模板,分别与铝溶胶或α-Al_(2)O_(3)微粉混合,通过固相反应制备了MgAl_(2)O_(4)多孔纤维,研究了热处理温度(1000、... MgAl_(2)O_(4)纤维的主要制备方法为气相法,但该方法存在反应温度高、制备成本高以及产率低等问题。将碱式硫酸镁晶须作为模板,分别与铝溶胶或α-Al_(2)O_(3)微粉混合,通过固相反应制备了MgAl_(2)O_(4)多孔纤维,研究了热处理温度(1000、1100和1300℃)和保温时间(3、10 h)以及铝源(铝溶胶和α-Al_(2)O_(3)微粉)对MgAl_(2)O_(4)多孔纤维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α-Al_(2)O_(3)微粉相比,以铝溶胶为铝源时,纤维中MgAl_(2)O_(4)生成量更高;2)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Al_(2)O_(3)与MgO逐渐反应完全,MgAl_(2)O_(4)的生成量不断增加,MgAl_(2)O_(4)多孔纤维上有小而均匀的纳米孔;3)最佳制备工艺是以铝溶胶为铝源,在1300℃保温3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式硫酸镁晶须 铝溶胶 MgAl_(2)o_(4) 多孔纤维 固相反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Fe_(2)O_(4)/MXene复合材料的构筑及活化过氧单硫酸盐降解阿特拉津 被引量:1
8
作者 曹梦寒 徐鹏 +4 位作者 石凤银 李桂鄂 张国栋 郑庆柱 张广山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6-267,共12页
通过微波辅助水热法将双金属氧化物(CoFe_(2)O_(4))负载在MXene上,成功制备了CoFe_(2)O_(4)/MXene复合催化剂并用于活化过氧单硫酸盐(Peroxymonosulfate,PMS)。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技... 通过微波辅助水热法将双金属氧化物(CoFe_(2)O_(4))负载在MXene上,成功制备了CoFe_(2)O_(4)/MXene复合催化剂并用于活化过氧单硫酸盐(Peroxymonosulfate,PMS)。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技术手段对复合催化剂的结构、形貌和元素价态进行表征,发现CoFe_(2)O_(4)被成功负载到了MXene上。以阿特拉津(ATZ)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CoFe_(2)O_(4)/MXene活化PMS降解ATZ体系中催化剂投加量、过硫酸盐浓度和pH值等因素对ATZ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6.35的条件下,当CoFe_(2)O_(4)/MXene(0.1 g/L)和PMS(0.37 mmol/L)用量较低时,ATZ的降解率在15 min内达到100%;并且该体系具有较广的pH值适用范围(2~10)和应用范围;淬灭实验表明,反应体系中自由基途径和非自由基途径均存在,其中SO_(4)•^(−)、O_(2)•^(−)和^(1)O_(2)占主导作用,共同作用于ATZ的降解过程。这项研究开发了具有优异催化性能的新型材料,可为CoFe_(2)O_(4)/MXene非均相催化剂活化PMS降解有机污染物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fe_(2)o_(4)/MXene 微波水热 过氧单硫酸盐 阿特拉津 活性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_(4)Fe_(3)(PO_(4))_(2)P_(2)O_(7)@C的合成与储钠性能
9
作者 王洪波 豆子航 +2 位作者 武晗 楚庄 王艳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8-512,共5页
钠离子电池是大型储能系统的理想电源,可通过纳米化和碳包覆提升铁基聚阴离子正极材料的性能。采用湿法球磨和喷雾干燥并结合高温烧结制备Na_(4)Fe_(3)(PO_(4))_(2)P_(2)O_(7)(NFPP)@C复合材料。通过XRD、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CV... 钠离子电池是大型储能系统的理想电源,可通过纳米化和碳包覆提升铁基聚阴离子正极材料的性能。采用湿法球磨和喷雾干燥并结合高温烧结制备Na_(4)Fe_(3)(PO_(4))_(2)P_(2)O_(7)(NFPP)@C复合材料。通过XRD、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CV及恒流充放电等测试,分析NFPP@C正极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NFPP@C材料呈现球状颗粒且表现为微纳米结构特征,当电压为1.5~4.2 V时,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良好的倍率性和稳定的循环性。室温25℃下,材料在0.3 C时的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04.6 mAh/g和100.7 mAh/g,以5.0 C循环500次的容量保持率为95.2%;材料在-25℃和-35℃时,放电比容量分别为81.1 mAh/g和72.3 mAh/g,低温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_(4)Fe_(3)(Po_(4))_(2)P_(2)o_(7)(NFPP) 包覆 喷雾干燥 正极材料 钠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wave-assisted preparation of Z scheme heterojunction by anchoring ZnFe_(2)O_(4)on tubular-like g-C_(3)N_(4)for peroxymonosulfate activation towards levofloxacin degradation
10
作者 HAN Peng-da DONG Guo-hua +6 位作者 ZHANG Xin-jia CHAI Dong-feng SU Ting ZHANG Zhuan-fang ZHAO Ming LI Jin-long ZHANG Wen-zh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3期894-918,共25页
It is still challenging for exploring high-active photocatalysts to efficiently remove levofloxacin(LFX)by activating peroxymonosulfate(PMS).Herein,we constructed a novel Z scheme ZnFe_(2)O_(4)/g-C_(3)N_(4)/CQDs(ZCC)h... It is still challenging for exploring high-active photocatalysts to efficiently remove levofloxacin(LFX)by activating peroxymonosulfate(PMS).Herein,we constructed a novel Z scheme ZnFe_(2)O_(4)/g-C_(3)N_(4)/CQDs(ZCC)heterojunction by anchoring ZnFe_(2)O_(4)on tubular-like g-C_(3)N_(4)induced by CQDs(denoted as CNC)using microwave-assisted thermal methods.The ZCC exhibits the highest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in activating PMS for LFX degradation,endowing a removal rate~95.3%,which is 4.8 and 7.3 times that of pure ZnFe_(2)O_(4)(19.8%)and g-C_(3)N_(4)(13.1%),separately.The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ZCC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distinctive morphology of CNC,enhanced light response,increased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abundant pore structure.Besides,the formed Z scheme heterojunction and CQDs acting as a transmission bridge of the photogenerated charges(e−and h+)can accelerate transfer and inhibit recombination of e−and h+.Radical capture experiments and electron spin resonance(ESR)measurements revealed that SO4•-and O2•-play a predominant role in degradation process of LFX.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was applied to identify intermediates and propose feasible degradation pathways of LFX.In conclusion,this study presents a promising strategy for regulating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g-C_(3)N_(4)by simultaneously integrating CQDs induction and Z scheme heterojunction 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Fe_(2)o_(4) carbon quantum dots g-C_(3)N_(4) LEVoFLoXACIN Z scheme heterojun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烧MgO粉对凝胶注模法制备MgAl_(2)O_(4) 多孔陶瓷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朴佳思 杜庆洋 +1 位作者 唐钰栋 白佳海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3,共4页
为了降低原料成本,简化工艺流程,提高MgAl_(2)O_(4)多孔陶瓷的性能,将Al_(2)O_(3)粉和MgO粉于1500℃保温2 h合成了MgAl_(2)O_(4)粉体,再外加轻烧MgO粉(外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5%、1.0%、1.5%和2.0%),采用凝胶注模法于1500℃保温2 h制备了M... 为了降低原料成本,简化工艺流程,提高MgAl_(2)O_(4)多孔陶瓷的性能,将Al_(2)O_(3)粉和MgO粉于1500℃保温2 h合成了MgAl_(2)O_(4)粉体,再外加轻烧MgO粉(外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5%、1.0%、1.5%和2.0%),采用凝胶注模法于1500℃保温2 h制备了MgAl_(2)O_(4)多孔陶瓷,研究轻烧MgO粉外加量对MgAl_(2)O_(4)多孔陶瓷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以轻烧MgO粉作为固化剂制备的MgAl_(2)O_(4)多孔陶瓷烧后线收缩率较小,具有较好的尺寸稳定性,且孔径主要分布在0.5~2.0μm;2)随着轻烧MgO粉外加量的增加,MgAl_(2)O_(4)多孔陶瓷的显气孔率和气通量增加,显微结构较均匀;3)当轻烧MgO粉外加量(w)为2.0%时,MgAl_(2)O_(4)多孔陶瓷的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Al_(2)o_(4)多孔陶瓷 凝胶注模法 轻烧Mgo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IF-8衍生氮掺杂多孔碳的制备及其对低浓度煤层气中CH_(4)/N_(2)的吸附分离研究
12
作者 陈轶思 张宏图 +1 位作者 王彬彬 李瑶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44-251,共8页
为了充分利用低浓度煤层气,同时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开发一种制备方法简单、性能优异的多孔碳吸附剂,以实现CH 4/N 2混合物中CH 4的有效分离是一项势在必行且具有挑战的工作。本工作以ZIF-8为前驱体和自牺牲模板,成功制备了氮掺杂多孔... 为了充分利用低浓度煤层气,同时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开发一种制备方法简单、性能优异的多孔碳吸附剂,以实现CH 4/N 2混合物中CH 4的有效分离是一项势在必行且具有挑战的工作。本工作以ZIF-8为前驱体和自牺牲模板,成功制备了氮掺杂多孔碳吸附剂,系统分析了碳化温度和碳化时间对所制备碳材料孔隙结构和氮含量的影响,结合CH 4和N 2的等温吸附测试,分析碳材料对CH_(4)/N_(2)的吸附分离性能。在碳化温度为1000℃、碳化时间为1 h时,所得的碳材料NPC-1000-1展现出最优的CH 4吸附量(1.52 mmol/g)和CH_(4)/N_(2)分离系数,根据亨利定律计算,其对CH_(4)/N_(2)的选择性系数为3.73;根据理想溶液吸附理论(IAST),在0.1 MPa压力下,其对二元混合气体CH_(4)/N_(2)(30/70)的分离选择性系数为4.72,这主要归因于该样品优异的孔隙结构和理想氮含量的协同作用。本研究为多孔碳吸附剂的制备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为煤层气的有效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F-8 氮掺杂 多孔 CH_(4)/N_(2)吸附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公英花球状NiCO_(2)O_(4)/碳量子点双功能电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
13
作者 杜瓌 刘冬澳 +4 位作者 王俞晴 于沺沺 吉莹 薛裕华 李生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9-386,共8页
本研究利用镍钴氧化物(NiCO_(2)O_(4), NCO)和碳量子点(CQDs),通过水热法和煅烧处理制备出蒲公英花球结构的NiCO_(2)O_(4)-CQDs (NCO-CQDs)复合双功能电催化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NCO... 本研究利用镍钴氧化物(NiCO_(2)O_(4), NCO)和碳量子点(CQDs),通过水热法和煅烧处理制备出蒲公英花球结构的NiCO_(2)O_(4)-CQDs (NCO-CQDs)复合双功能电催化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NCO-CQDs的微观结构,NCO-CQDs复合材料是由NCO相互堆叠形成的纳米棒和CQDs颗粒形成的蒲公英花球状复合材料。为了增加NCO-CQDs复合材料的氧空位从而提高电化学性能,通过在空气中煅烧的NCO-CQDs复合材料,得到优异的性能,在氧还原反应(ORR)中,所研究的NiCO_(2)O_(4)-CQDs-air催化剂展现了0.752 V的半波电位,且在经历20 000 s的稳定性测试后,其电流保持率高达92.2%,这一结果显著优于传统的Pt/C催化剂(68.6%),突显出其卓越的稳定性。在氧析出反应(OER)方面,以10 mA/cm^(2)的电流密度进行评估时,该催化剂的电位为1.874 V,Tafel斜率为100.9 mV/dec,这些性能指标均优于Pt/C催化剂(电位2.007 V,Tafel斜率312.9 mV/dec),并且与IrO_(2)催化剂的性能相当(电位1.794 V,Tafel斜率44.8 mV/d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o_(2)o_(4) 量子点 双功能催化剂 氧还原反应 氧析出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Fe_(2)O_(4)改性活性炭活化PMS控制超滤膜有机污染
14
作者 王青云 李凯 +1 位作者 文刚 黄廷林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132-6138,共7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负载CoFe_(2)O_(4)的改性活性炭(CoFe_(2)O_(4)/PAC),考察了其活化过一硫酸盐(PMS)用于超滤膜前预处理控制有机污染的效能与机制.结果表明,CoFe_(2)O_(4)/PAC+PMS预处理使腐殖酸(HA)造成的膜通量下降大幅减缓,与PA...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负载CoFe_(2)O_(4)的改性活性炭(CoFe_(2)O_(4)/PAC),考察了其活化过一硫酸盐(PMS)用于超滤膜前预处理控制有机污染的效能与机制.结果表明,CoFe_(2)O_(4)/PAC+PMS预处理使腐殖酸(HA)造成的膜通量下降大幅减缓,与PAC+PMS预处理后相比,比通量提高了55%,可逆和不可逆污染阻力分别下降了62%和51%;CoFe_(2)O_(4)/PAC+PMS预处理对污水厂二级出水中有机物(Ef OM)矿化效率高,对DOC的去除率达到76.4%,对主要荧光组分的去除率达到53.1%~67.7%,且优先去除分子量较高的有机物,因此使可逆和不可逆污染阻力分别减少了69%和67%;此外,Co Fe_(2)O_(4)/PAC具有较好的磁分离性能和可重复利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 膜污染 过一硫酸盐(PMS) cofe_(2)o_(4)改性活性炭 污水厂二级出水有机物(Ef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氮掺杂活性多孔碳布的制备及其对CO_(2)/CH_(4)吸附分离和甲醇吸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雅茹 王燕 李瑶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5-53,共9页
开发一种用于吸附和分离CO_(2)/CH_(4)以及吸附甲醇的经济、高效、安全的纳米多孔碳材料,以黏胶纤维织物为前体物质,以CO_(2)为活化剂,采用一步碳化-活化方法制备柔性氮掺杂活性多孔碳布,并探讨活化温度对多孔碳孔隙结构发育和化学成分... 开发一种用于吸附和分离CO_(2)/CH_(4)以及吸附甲醇的经济、高效、安全的纳米多孔碳材料,以黏胶纤维织物为前体物质,以CO_(2)为活化剂,采用一步碳化-活化方法制备柔性氮掺杂活性多孔碳布,并探讨活化温度对多孔碳孔隙结构发育和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活化温度800℃时制备的FPCC-A-800超微孔体积为0.29 m^(3)/g,占总孔体积的71%,含氮量为5.88%。在25℃和0.1 MPa压力下,FPCC-A-800对CO_(2)的吸附量最高为3.13 mmol/g,根据理想吸附溶液理论(IAST),计算二元混合气体CO_(2)/CH_(4)(体积比为50/50),FPCC-A-800的CO_(2)/CH_(4)选择性为2.35,这归因于FPCC-A-800优异的超微孔结构和适中的含氮量协同作用。活化温度900℃时制备FPCC-A-900,在25℃和0.0095 MPa压力下其甲醇吸附量可达9.90 mmol/g,这是因为它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1159 cm^(2)/g)和总孔体积(0.54 cm^(3)/g)。活化温度700℃时制备的FPCCA-700具有较高的含氮量,在低压范围展现出最优的CO_(2)/CH_(4)分离性能,根据Henry定律,25℃时其CO_(2)/CH_(4)选择性系数为3.36。实验表明,制备的柔性氮掺杂活性多孔碳布在治理温室气体、提高煤层气利用率和吸附工业甲醇等方面均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 氮掺杂 活性多孔 Co_(2)/CH_(4)吸附分离 甲醇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Fe_(2)O_(4)/生物质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吸波性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程沐森 谢文瀚 +1 位作者 耿浩然 董丽杰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193-10199,共7页
采用一锅水热法及高温煅烧法制备了CoFe_(2)O_(4)/生物质碳复合材料。从材料微观形貌、晶体结构和电磁参数表征说明,CoFe_(2)O_(4)能够均匀分散在碳基材料中,CoFe_(2)O_(4)的存在有利于生物质在碳化过程产生缺陷极化,这有利于增强材料... 采用一锅水热法及高温煅烧法制备了CoFe_(2)O_(4)/生物质碳复合材料。从材料微观形貌、晶体结构和电磁参数表征说明,CoFe_(2)O_(4)能够均匀分散在碳基材料中,CoFe_(2)O_(4)的存在有利于生物质在碳化过程产生缺陷极化,这有利于增强材料的吸波性能。通过调节CoFe_(2)O_(4)的含量,实现对复合材料电磁参数的有效调控,进而优化其阻抗匹配性能。实验结果表明,CoFe_(2)O_(4)/C-3.0复合材料在2.0 mm下获得最小反射损耗(Reflection loss RL)值为-48.0 dB,有效吸收带宽(Effective absorption bandwidth EAB)为5.5 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cofe_(2)o_(4) 柚子皮 吸波性能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磁分离回收多孔CoFe_(2)O_(4)的制备及其催化过一硫酸盐降解亚甲基蓝溶液的性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夏强 向小倩 +3 位作者 廖小刚 郑林 李纲 胡学步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7-116,共10页
采用草酸盐热解法制得Fe_(2)O_(3),Co_(3)O_(4)以及CoFe_(2)O_(4)三种过渡金属氧化物多孔材料。借助XRD,SEM,BET,VSM和XPS等测试手段对材料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比表面积、磁学性能以及表面化学状态进行分析。选择典型的阳离子型染料... 采用草酸盐热解法制得Fe_(2)O_(3),Co_(3)O_(4)以及CoFe_(2)O_(4)三种过渡金属氧化物多孔材料。借助XRD,SEM,BET,VSM和XPS等测试手段对材料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比表面积、磁学性能以及表面化学状态进行分析。选择典型的阳离子型染料亚甲基蓝(MB)作为降解模型,对三种样品催化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处理模拟印染废水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三种材料均具有分级微/纳米纤维状多孔结构,CoFe_(2)O_(4)因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以及Fe,Co元素间的协同效应比Fe_(2)O_(3)和Co_(3)O_(4)表现出更为优异的催化PMS降解MB溶液的性能。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出CoFe_(2)O_(4)/PMS体系降解500 mL浓度为10 mg·L^(-1)MB溶液的优化条件为:PMS用量3 mL(0.1 mol·L^(-1)),催化剂添加量0.07 g,反应时间50 min。在此条件下,MB的降解去除率为89.77%。考察几种阴离子对CoFe_(2)O_(4)/PMS催化氧化体系的影响,发现Cl^(-),PO_(4)^(3-),C_(2)O_(4)^(2-)的存在均对MB的降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活性物种猝灭实验和电子顺磁共振(EPR)鉴定结果证实,^(1)O_(2)是CoFe_(2)O_(4)/PMS催化氧化体系中产生的最主要活性物种。循环使用实验结果表明,CoFe_(2)O_(4)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且可磁分离回收特性使其可作为活化PMS降解印染废水的候选催化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盐热解法 cofe_(2)o_(4) 过一硫酸盐 磁分离回收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柔性块体多孔碳的制备及对CO_(2)/CH_(4)的吸附分离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娅鸽 王彬彬 +1 位作者 杨德威 李瑶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29-237,共9页
为开发一种用于CO_(2)/CH_(4)吸附和分离的经济、高效、工艺简单的块体多孔碳材料,选取三聚氰胺海绵块为前驱体物质,将其用作块体碳的支撑骨架,同时也作为氮源,引入葡萄糖作为二次碳源,以CO_(2)气体作为活化剂,经一步碳化-活化制备氮掺... 为开发一种用于CO_(2)/CH_(4)吸附和分离的经济、高效、工艺简单的块体多孔碳材料,选取三聚氰胺海绵块为前驱体物质,将其用作块体碳的支撑骨架,同时也作为氮源,引入葡萄糖作为二次碳源,以CO_(2)气体作为活化剂,经一步碳化-活化制备氮掺杂柔性块体多孔碳,并探讨葡萄糖负载量、活化温度及活化时间对多孔碳孔隙结构形成和化学成分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葡萄糖负载量为0.5 g、活化温度为800℃、活化时间为3 h时,所制备的样品有最大的比表面积(845 m^(2)/g)、最高的总孔体积(0.37 cm^(3)/g)以及最发达的微孔结构,其微孔体积高达0.30 cm^(3)/g,占总孔体积的81%,超微孔体积高达0.26 cm^(3)/g,占总孔体积的百分比高达70%。在25℃、0.1 MPa压力下,AMC-800-3展现出最优的CO_(2)吸附容量,可达2.84 mmol/g;根据亨利定律,利用低压(<0.015 MPa)下的吸附等温线起始斜率计算得出AMC-800-3对CO_(2)/CH_(4)的固有选择性系数为2.70,仅次于未活化样品;根据理想溶液吸附理论(IAST),在0.1 MPa压力下,AMC-800-3对二元混合气体CO_(2)/CH_(4)(50V/50V)的分离选择性系数为2.35,这主要归因于该样品所具有的优异的微孔结构和一定量氮的协同作用;通过动态穿透实验进一步测试了AMC-800-3对二元混合气体CO_(2)/CH_(4)(50V/50V)的选择性,结果与IAST计算相接近。本工作所制备的氮掺杂柔性块体多孔碳在减少碳排放、提高煤层气利用率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掺杂 柔性 块体多孔 Co_(2)/CH 4吸附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多孔状CoFe_(2)O_(4)/Nafion复合修饰电极检测重金属离子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玉婷 储旭 曹晏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32-236,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多孔海绵状CoFe_(2)O_(4)尖晶石晶体,滴铸在玻璃碳电极(glassy carbon electrode,GCE)上作为修饰电极,继续滴加Nafion形成CoFe_(2)O_(4)/Nafion/GCE电极。在优化的条件下,修饰电极在0.02~0.10μmol/L内对于Pb(Ⅱ)...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多孔海绵状CoFe_(2)O_(4)尖晶石晶体,滴铸在玻璃碳电极(glassy carbon electrode,GCE)上作为修饰电极,继续滴加Nafion形成CoFe_(2)O_(4)/Nafion/GCE电极。在优化的条件下,修饰电极在0.02~0.10μmol/L内对于Pb(Ⅱ)的检测灵敏度为68.50μA/(μmol·L),检测下限(limit of detection,LOD)为7.3 nmol/L(通过3σ方法计算)。进一步的XPS表征说明了活性材料对于重金属的络合作用。评估了所制备电极的重复性、干扰性以及实际湖水检测,结果均表明其优异的性能以及潜在的实用性。因此,CoFe_(2)O_(4)尖晶石晶体是潜在的重金属检测新型传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Ⅱ) 方波溶出伏安法 重金属离子 NAFIoN 多孔海绵cofe_(2)o_(4)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水滑石/壳聚糖为前体氮掺杂碳负载CoFe_(2)O_(4)-CoO催化剂用于增强四环素降解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金帆 牛晓茹 张素风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4-80,共7页
开发用于高级氧化技术的廉价易得、高效稳定的催化剂对于水处理至关重要.以水滑石/壳聚糖为前驱体开发了一种新型“原位沉淀-煅烧”法制备磁性氮掺杂碳负载CoFe_(2)O_(4)-CoO催化剂(LDO/NC).该催化剂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四环素(... 开发用于高级氧化技术的廉价易得、高效稳定的催化剂对于水处理至关重要.以水滑石/壳聚糖为前驱体开发了一种新型“原位沉淀-煅烧”法制备磁性氮掺杂碳负载CoFe_(2)O_(4)-CoO催化剂(LDO/NC).该催化剂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四环素(TC),表现出明显优于单纯水滑石氧化物(LDO)和氮掺杂碳(NC)的催化活性.这是由于壳聚糖作为碳源和氮源的原位引入成功抑制了钴铁金属氧化物团聚,同时N原子的掺杂增强电子转移,协同催化提高活性.研究了催化剂组成、催化剂用量、PMS用量和初始pH值等因素对TC降解效率的影响规律.最佳条件下(PMS用量0.4 g L^(-1),LDO/NC用量0.5 g L^(-1),pH=5),30 min内TC的降解率和总碳去除率分别达到97.8%和81.0%.该催化剂可磁性回收且循环使用五次以上,稳定性保持良好.提供了一种用于催化PMS氧化处理制药废水的绿色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fe_(2)o_(4)-Coo 氮掺杂 过一硫酸盐 四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