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4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S_(2)/g-C_(3)N_(4)复合材料负载光催化混凝土的制备及其活性研究
1
作者 林沙珊 王吓忠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3-132,共10页
以MoS_(2)和g-C_(3)N_(4)作为前驱体,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MoS_(2)/g-C_(3)N_(4)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稳态荧光光谱(PL)、瞬态光电流谱(TPC)和交流阻抗谱(EIS)对MoS_(2)/g-C_(3)N_... 以MoS_(2)和g-C_(3)N_(4)作为前驱体,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MoS_(2)/g-C_(3)N_(4)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稳态荧光光谱(PL)、瞬态光电流谱(TPC)和交流阻抗谱(EIS)对MoS_(2)/g-C_(3)N_(4)复合材料的物相晶型、比表面积和孔容孔径、光谱响应范围和强度、光生载流子重组、可见光吸收转化能力和电荷传质阻力等进行了表征。通过水泥包裹法制备了MoS_(2)/g-C_(3)N_(4)复合材料负载光催化混凝土,应用于氮氧化物(NOx)的去除。结果表明:MoS_(2)和g-C_(3)N_(4)之间异质结的构建拓宽了光谱吸收范围,提升了可见光吸收和转化能力,实现了高效的光生载流子分离,表面/界面电阻降低,有利于光催化性能的提升。在NOx初始质量浓度为200 mg/L、可见光照射时间为180 min、MoS_(2)/g-C_(3)N_(4)复合材料负载量为4%的条件下,MoS_(2)/g-C_(3)N_(4)复合材料负载光催化混凝土表现出最佳的NOx去除活性,NOx去除率达到了84.63%,循环使用10次NOx的去除率仅仅降低了2.85%,该催化材料的光催化稳定性也较好。MoS_(2)/g-C_(3)N_(4)复合材料的负载堵塞了混凝土的部分全连通和半连通孔隙,骨料和水泥之间结合更加紧密,降低了混凝土的透水性能,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表现出良好的抗冻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_(2)/g-C_(3)N_(4)复合材料 混凝土 可见光光催化 氮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Al_(2)O_(3)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及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荣智峥 魏午 +4 位作者 赵宇 毕舰镭 高阳 黄晖 聂祚仁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0-144,共15页
纳米Al_(2)O_(3)/Al复合材料作为轻质高性能结构材料,可实现轻量化节能减排,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船舶制造、国防及5G电子通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高能球磨粉末冶金法、超声辅助铸造法、搅拌摩擦法、增材制造法、... 纳米Al_(2)O_(3)/Al复合材料作为轻质高性能结构材料,可实现轻量化节能减排,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船舶制造、国防及5G电子通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高能球磨粉末冶金法、超声辅助铸造法、搅拌摩擦法、增材制造法、原位反应法等国内外纳米Al_(2)O_(3)/Al复合材料制备技术。总结分析纳米Al_(2)O_(3)增强体、增强体与铝基体的界面微结构、增强体的尺寸和含量、铝基体的晶粒尺寸、增强体的分散性和微观构型设计对纳米Al_(2)O_(3)/Al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概述了纳米Al_(2)O_(3)/Al复合材料中主要的强化机制。最后,展望了纳米Al_(2)O_(3)/Al复合材料未来在高增强体体积分数的大尺寸制备技术、非均质构型优化以及高强耐热结构功能一体化等方面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AL2o3 铝基复合材料 制备方法 力学性能 强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_(3)C_(2)T_(x)/Fe_(3)O_(4)纳米复合材料的吸波和电磁屏蔽性能与机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月霞 吴梦 +3 位作者 纪子影 刘璐 应国兵 徐鹏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27,共7页
在电磁屏蔽领域,铁氧体是常用的涂覆型吸波剂,但以Fe_(3)O_(4)为首的铁氧体存在一些不足。本研究采用冷冻干燥的方法成功制备了花苞状Ti_(3)C_(2)T_(x)/Fe_(3)O_(4)复合材料,Ti_(3)C_(2)T_(x)/Fe_(3)O_(4)复合材料的花苞状结构对电磁波... 在电磁屏蔽领域,铁氧体是常用的涂覆型吸波剂,但以Fe_(3)O_(4)为首的铁氧体存在一些不足。本研究采用冷冻干燥的方法成功制备了花苞状Ti_(3)C_(2)T_(x)/Fe_(3)O_(4)复合材料,Ti_(3)C_(2)T_(x)/Fe_(3)O_(4)复合材料的花苞状结构对电磁波的多重反射、界面极化和电磁耦合作用等使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微波吸收性能。当频率为6.74 GHz时,最小反射损耗达到-51.41 dB,对应的匹配厚度为2.8 mm,这意味着它可以吸收99.99928%的电磁波。本研究中特殊的花苞状Ti_(3)C_(2)T_(x)/Fe_(3)O_(4)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吸波性能,在电磁屏蔽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 Ti_(3)C_(2)T_(x)/Fe_(3)o_(4)复合材料 吸波 电磁屏蔽 吸波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藻土/Bi_(2)MoO_(6)/g-C_(3)N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降解四环素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余峰 李斯琪 +2 位作者 袁家乐 钟韻童 郭文显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36-1244,共9页
采用新颖的热缩聚法制备得到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通过表面修饰钼酸铋、硅藻土进行改性得到硅藻土/Bi_(2)MoO_(6)/g-C_(3)N_(4)复合光催化材料。借助SEM(扫描电子显微镜),EDS(能谱仪),XRD(X射线衍射仪),FTI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采用新颖的热缩聚法制备得到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通过表面修饰钼酸铋、硅藻土进行改性得到硅藻土/Bi_(2)MoO_(6)/g-C_(3)N_(4)复合光催化材料。借助SEM(扫描电子显微镜),EDS(能谱仪),XRD(X射线衍射仪),FTI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UVV1SDR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PL(光致发光光谱仪),比表面积及孔径测试仪和电化学工作站等多种仪器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其降解废水中的盐酸四环素(TC)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硅藻土/Bi_(2)MoO_(6)/g-C_(3)N_(4)复合材料表现了良好吸附光催化协同作用和优异的稳定性。在可见光照射下反应120 min对TC的降解率最高达到了95.3%,比二元复合材料Bi_(2)MoO_(6)/g-C_(3)N_(4)的89.1%及纯g-C_(3)N_(4)的66.3%均有较大提升。本研究为吸附光催化协同处理水中抗生素类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2)Moo_(6)/g-C_(3)N_(4) g-C_(3)N_(4)复合材料 硅藻土 光催化 盐酸四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CeO_2复合材料催化降解橙黄G的效能及降解途径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晓薇 甘国强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55-1463,共9页
为研究磁性纳米Fe_3O_4/CeO_2复合材料在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利用共沉淀法制备Fe_3O_4/CeO_2复合材料,并将其作为非均相类Fenton催化剂降解橙黄G染料废水,利用单因素法优化出最佳降解工艺,同时利用TOF-MS/MS(飞行时间质谱... 为研究磁性纳米Fe_3O_4/CeO_2复合材料在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利用共沉淀法制备Fe_3O_4/CeO_2复合材料,并将其作为非均相类Fenton催化剂降解橙黄G染料废水,利用单因素法优化出最佳降解工艺,同时利用TOF-MS/MS(飞行时间质谱)检测降解中间产物,推测出可能降解途径.结果表明,当Ce/Fe为1∶1(质量比)时制备的Fe_3O_4/CeO_2复合材料催化效果最佳.最佳降解工艺条件:初始pH为2.0,温度为30℃,H_2O_2投加量为30 mmol/L,Fe_3O_4/CeO_2复合材料的投加量为2.0 g/L,初始ρ(橙黄G)为50 mg/L.在最佳降解工艺条件下反应120 min后,橙黄G去除率为96.2%,TOC去除率为65.0%,Fe_3O_4/CeO_2复合材料至少可重复利用6次.研究显示,橙黄G降解主要有三条可能的降解途径,包括偶氮键断裂、偶氮键与苯环断开、脱磺酸基、羟基化以及开环等过程,共检测出八种可能的降解中间产物,主要有苯胺、苯酚、萘酚以及羧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ceo2 橙黄G 类芬顿法 降解效能 降解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_(2)CO_(3)·10H_(2)O-Na_(2)HPO_(4)·12H_(2)O/SiO_(2)复合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璇 李再超 +2 位作者 吴亚楠 唐炳涛 张宇昂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3-629,656,共8页
以Na_(2)CO_(3)·10H_(2)O(SCD)、Na_(2)HPO_(4)·12H_(2)O(DHPD)为相变主体制备了共晶体系,通过绘制凝固点变化图与DSC测试共同确定在m(SCD)∶m(DHPD)=4∶6时形成共晶,FTIR和XRD结果显示,2种水合盐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但其晶... 以Na_(2)CO_(3)·10H_(2)O(SCD)、Na_(2)HPO_(4)·12H_(2)O(DHPD)为相变主体制备了共晶体系,通过绘制凝固点变化图与DSC测试共同确定在m(SCD)∶m(DHPD)=4∶6时形成共晶,FTIR和XRD结果显示,2种水合盐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但其晶型结构发生改变。通过添加质量分数为2%的Na2SiO3·9H_(2)O作为成核剂降低体系的过冷度,且经历50次相变循环体系未出现相分离,相变焓值仅下降0.25%。进一步使用质量分数为25%的气相SiO_(2)作为支撑材料,采用浸渍法制备了相变前后形状稳定的共晶水合盐/SiO_(2)定形相变材料(SSPCM)。所得SSPCM的相变温度为24.08℃,相变焓值为146.6J/g,过冷度为0.55℃,热导率为0.4571W/(m·K)。同保温泡沫相比,其可将模拟房内部中心温度的升温时间延长了1.81倍,降温时间延长了0.3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_(2)Co_(3)·10H_(2)o Na_(2)HPo_(4)·12H_(2)o 共晶水合盐 复合相变材料 建筑节能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遗态Fe_2O_3-Fe_3O_4/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水中锑(Ⅲ)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韦文慧 朱宗强 +2 位作者 朱义年 秦辉 梁美娜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9-72,共4页
以桉树为植物模板,通过氨水浸提、硝酸铁浸渍和马弗炉有氧焙烧等处理制备获取桉树遗态Fe2O3-Fe3O4/C复合材料,借助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仪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和性质分析;通过吸附试验研究了初始Sb(Ⅲ)含量、pH、吸附剂投加量以及... 以桉树为植物模板,通过氨水浸提、硝酸铁浸渍和马弗炉有氧焙烧等处理制备获取桉树遗态Fe2O3-Fe3O4/C复合材料,借助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仪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和性质分析;通过吸附试验研究了初始Sb(Ⅲ)含量、pH、吸附剂投加量以及吸附剂粒径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获取的复合材料很好地保留了桉树自身固有的植物本征结构,且Fe2O3和Fe3O4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呈现出其对水中Sb(Ⅲ)的良好吸附性能;随着Sb(Ⅲ)初始含量的增加,桉树遗态Fe2O3-Fe3O4/C复合材料对Sb(Ⅲ)的吸附量增大;温度对吸附除Sb(Ⅲ)没有明显影响;初始溶液pH为8时,Sb(Ⅲ)的去除效果最好;适宜吸附剂投加量为0.5 g/50 mL;吸附剂粒径小利于吸附率的提高,但块状材料也显示出良好的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遗态 Fe2o3-Fe3o4 C复合材料 制备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Fe_3O_4与纳米SrO·6Fe_2O_3填充丁腈橡胶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比较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其磊 杨逢瑜 +2 位作者 杨倩 陈君辉 关红艳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8-134,共7页
采用共混法制备了NBR/Fe3O4复合材料和NBR/SrO.6Fe2O3复合材料,使用UMT-2MT摩擦磨损试验机和2206型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对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摩擦磨损状况进行了测试.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与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对NBR/Fe3O4复合材料的表面微... 采用共混法制备了NBR/Fe3O4复合材料和NBR/SrO.6Fe2O3复合材料,使用UMT-2MT摩擦磨损试验机和2206型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对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摩擦磨损状况进行了测试.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与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对NBR/Fe3O4复合材料的表面微观形貌以及纳米粒子在橡胶中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2种纳米材料的加入均能够改善NBR的耐磨性,其中NBR/Fe3O4复合材料的耐磨效果更佳.Fe3O4和SrO.6Fe2O32种纳米粒子的最佳添加量均为10%左右(质量分数).纳米Fe3O4粒子的加入使得NBR的摩擦系数与磨损率有较大幅度的减小,而纳米SrO.6Fe2O3在添加量为10%~30%的范围内,随着添加量的加大,摩擦系数与磨损率不断加大.NBR/Fe3O4复合材料在纳米粒子含量10%左右时具有较好的表面结构,且纳米Fe3O4粒子在复合材料中分布较为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R/Fe3o4复合材料 NBR/Sro·6Fe2o3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 表面微观结构 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压制备Ti_3SiC_2/MgAl_2O_4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盼军 尹洪峰 +2 位作者 潘丽青 袁蝴蝶 孙高磊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11年第5期53-56,共4页
采用反应热压烧结法制备Ti3SiC2/MgAl2O4复合材料,研究MgAl2O4含量对该复合材料致密化程度、显微结构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Al2O4和Ti3SiC2两相之间具有很好的化学相容性;MgAl2O4的引入对该复合材料的烧结致密度影响不明显;Mg... 采用反应热压烧结法制备Ti3SiC2/MgAl2O4复合材料,研究MgAl2O4含量对该复合材料致密化程度、显微结构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Al2O4和Ti3SiC2两相之间具有很好的化学相容性;MgAl2O4的引入对该复合材料的烧结致密度影响不明显;MgAl2O4晶粒镶嵌在Ti3SiC2晶粒的层片之间,相互穿错搭接,可以有效地阻止裂纹的扩展;适当的MgAl2O4可以改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当MgAl2O4的质量分数为20%时,其抗弯强度达到421.4 MPa,当MgAl2O4的质量分数为10%时,其断裂韧性达到4.27 MPa.m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3 SiC2/MgAl2o4 复合材料 热压烧结 显微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Fe_3O_4@TiO_2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7
10
作者 高平强 张岩 +2 位作者 温晓晴 卢翠英 赵林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3-416,共4页
利用热分解油酸铁复合物得到油相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以冰醋酸、钛酸四异丙酯和乙醇组成混合溶液,采用水热仿生合成法制备Fe_3O_4@TiO_2核壳结构磁性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 利用热分解油酸铁复合物得到油相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以冰醋酸、钛酸四异丙酯和乙醇组成混合溶液,采用水热仿生合成法制备Fe_3O_4@TiO_2核壳结构磁性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材料的形貌、结构、磁学性能等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TiO_2在Fe_3O_4颗粒表面进行了有效的包覆,形成了良好的包覆层,产品分散性好、结晶度高、形态稳定、磁性良好,为其在环境保护、生物、光催化等诸多领域的潜在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纳米复合材料 磁性材料 FE3o4 T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Fe_2O_3为原料制备LiFePO_4/C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冠 苏刚 +2 位作者 严曼明 蔡文斌 江志裕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6-139,共4页
以Fe2O3为铁源原料,利用热还原法成功地制备了L iFePO4/C复合材料.用XRD以及SEM对材料的晶体结构以及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和充放电测试研究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于700℃下制备的L iFePO4/C复合材料在0.1C的倍... 以Fe2O3为铁源原料,利用热还原法成功地制备了L iFePO4/C复合材料.用XRD以及SEM对材料的晶体结构以及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和充放电测试研究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于700℃下制备的L iFePO4/C复合材料在0.1C的倍率下可以得到放电容量144.8 mA.h/g,在循环160次后,容量仍保持在141.4 mA.h/g.这种以廉价的Fe2O3代替目前常用的二价铁盐原料方法,具有减少L iFePO4合成成本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o3 LIFEPo4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纳米Fe3O4与Fe3O4/TiO2复合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11
12
作者 梁翠芬 熊予莹 +1 位作者 初本莉 肖化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3-66,共4页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Fe3O4.TEM及XRD的测定结果表明制备了尖晶石型纳米Fe3O4,VSM结果显示样品具有超顺磁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了Fe3O4/TiO2复合材料,XRD和UV-Vis结果表明制备出双层封闭结构的复合粒子的光吸收带发生了较大...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Fe3O4.TEM及XRD的测定结果表明制备了尖晶石型纳米Fe3O4,VSM结果显示样品具有超顺磁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了Fe3O4/TiO2复合材料,XRD和UV-Vis结果表明制备出双层封闭结构的复合粒子的光吸收带发生了较大幅度的红移,并进入可见光区,同时吸收光强度也明显增大,这对开发日光型催化剂是十分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材料 共沉淀法 FE3o4 T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S_2/g-C_3N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1
13
作者 徐梦秋 柴波 +2 位作者 闫俊涛 汪海波 任占冬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9-395,共7页
首先在N-甲基吡咯烷酮溶液中超声剥离得到少层的MoS_2,将其与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复合,制得MoS_2/g-C_3N_4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Raman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 首先在N-甲基吡咯烷酮溶液中超声剥离得到少层的MoS_2,将其与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复合,制得MoS_2/g-C_3N_4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Raman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DRS)和光致荧光(PL)技术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可见光下考察MoS_2/g-C_3N_4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Rh B)的活性,结果表明:将少量MoS_2与g-C_3N_4复合可明显提高光催化活性,且1%(w/w)MoS_2/g-C_3N_4复合物的光催化活性最高,可能的原因是MoS_2和g-C_3N_4匹配的能带结构,增大了界面间电荷的传输,降低了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进而提高了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2/g-C3N4复合材料 光催化 降解 罗丹明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熔体中添加NH_4Al(SO_4)_2制备Al/Al_2O_3复合材料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洪 付高峰 +2 位作者 姜澜 史玉娟 刘常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0-314,共5页
向铝熔体中添加脱水的硫酸铝铵,于900℃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分解的Al2O3原位生成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SEM观察表明,Al2O3颗粒在铝基体中细小弥散分布,形成球形的、不团聚的增强体颗粒。与基材相比,Al/Al2O3复合材料的耐磨损性能明显提... 向铝熔体中添加脱水的硫酸铝铵,于900℃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分解的Al2O3原位生成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SEM观察表明,Al2O3颗粒在铝基体中细小弥散分布,形成球形的、不团聚的增强体颗粒。与基材相比,Al/Al2O3复合材料的耐磨损性能明显提高,耐磨性是基材的4倍,且由硫酸铝铵原位生成的复合材料耐磨性优于添加氧化铝形成的复合材料。拉伸实验结果显示,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没有明显变化,且塑性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AL2o3 复合材料 AL2o3颗粒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359-Zr(CO_3)_2体系反应合成复合材料的干滑动磨损性能 被引量:9
15
作者 江润莲 赵玉涛 +4 位作者 戴起勋 程晓农 纪嘉明 朱延山 冯钦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621-1626,共6页
研究了新型反应体系A359 Zr(CO3)2熔体反应法制备的(Al3Zr+Al2O3)p/A359复合材料干滑动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磨损量随着载荷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均远小于基体磨损量,由于颗粒的支撑和减磨作用,使得同一条件下复合材料的磨损量... 研究了新型反应体系A359 Zr(CO3)2熔体反应法制备的(Al3Zr+Al2O3)p/A359复合材料干滑动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磨损量随着载荷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均远小于基体磨损量,由于颗粒的支撑和减磨作用,使得同一条件下复合材料的磨损量随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减少;当载荷为98N时,12%(Al3Zr+Al2O3)P/A359复合材料的磨损量为20.2mg,而基体材料的磨损量为54.5mg,复合材料比基体材料耐磨性提高了2.5倍;由磨损表面SEM观察表明,基体A359合金存在严重粘着和变形,表现为粘着磨损和剥层磨损,复合材料的磨损类型表现为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3Zr+Al2o3)p/A359复合材料 熔体反应法合成 耐磨性 磨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f)/SiO_2复合材料与TC4,Ti_3Al和TiAl的钎焊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波 熊华平 +1 位作者 毛唯 程耀永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1-44,90,共5页
在880℃/10min规范下,采用AgCuTi活性箔带钎料完成了SiO2f/SiO2/TC4,SiO2f/SiO2/Ti3Al和SiO2f/SiO2/TiAl三种接头的连接,每种接头界面均结合良好。接头显微组织结果表明,三种接头组织形貌较为相似,均在靠近SiO2f/SiO2母材的界面处形成... 在880℃/10min规范下,采用AgCuTi活性箔带钎料完成了SiO2f/SiO2/TC4,SiO2f/SiO2/Ti3Al和SiO2f/SiO2/TiAl三种接头的连接,每种接头界面均结合良好。接头显微组织结果表明,三种接头组织形貌较为相似,均在靠近SiO2f/SiO2母材的界面处形成了一层薄薄的扩散反应层组织,在该组织中出现了Ti和O的富集。分析认为,钎焊过程中钎料中的Ti会优先向SiO2f/SiO2母材边缘扩散,同时,金属母材中的元素在液态钎料的作用下不断向钎缝中溶解,其中一部分母材中的Ti也会向复合材料母材边缘扩散,两种不同来源的Ti共同与SiO2发生反应生成Ti-O相,根据三种接头扩散层中Ti和O的原子比例推断Ti-O相为Ti2O。三种接头的钎缝基体区主要由白色组织和灰色组织共同组成,其中白色组织中富含Ag,主要以Ag基固溶体形式存在,而灰色组织中富含Ti和Cu,二者结合生成Ti-Cu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f/Sio2复合材料 AgCuTi TC4 TI3AL TI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遗态Fe2O3/Fe3O4/C复合材料吸附Sb(Ⅲ)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梁延鹏 朱宗强 +1 位作者 朱义年 秦辉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3-26,共4页
以制备获得的桉树遗态Fe2O3/Fe3O4/C复合材料为吸附剂,研究了Sb(Ⅲ )不同初始质量浓度和不同温度下,其对模拟废水中Sb(Ⅲ)的静态吸附特征。结果表明,初始质量浓度为5、10和50 mg/L Sb(Ⅲ)的吸附动力学曲线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吸附平衡... 以制备获得的桉树遗态Fe2O3/Fe3O4/C复合材料为吸附剂,研究了Sb(Ⅲ )不同初始质量浓度和不同温度下,其对模拟废水中Sb(Ⅲ)的静态吸附特征。结果表明,初始质量浓度为5、10和50 mg/L Sb(Ⅲ)的吸附动力学曲线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吸附平衡时间随初始浓度的增大而提高;4种动力学模型的拟合和回归分析显示,遗态材料对Sb(Ⅲ)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很好地遵循准2级动力学模型(R2>0.99);在25、35、45℃试验条件下,遗态材料对Sb(Ⅲ)的吸附量均随着溶液平衡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随温度升高呈下降趋势,遗态材料对Sb(Ⅲ)的等温吸附更适合用Freundlich等温模型拟合(R2>0.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遗态Fe2o3 FE3o4 C复合材料 吸附 Sb(Ⅲ) 动力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Cu_3Ti_4O_(12)/聚偏氟乙烯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法军 周东祥 +1 位作者 龚树萍 郑志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13,共3页
采用溶液混合随后热压的方法制备了CaCu3Ti4O12/聚偏氟乙烯(CCTO/PVDF)复合材料。采用XRD对复合材料的物相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与CCTO体积分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0kHz下,当CCTO含量等于50%(体积分数)时,复合材... 采用溶液混合随后热压的方法制备了CaCu3Ti4O12/聚偏氟乙烯(CCTO/PVDF)复合材料。采用XRD对复合材料的物相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与CCTO体积分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0kHz下,当CCTO含量等于50%(体积分数)时,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达到81。采用Maxwell-Garnett模型、Jaysundere模型和Yamada模型分别对实验结果进行了预测和比较,其中Yamada模型与实验结果符合得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复合材料 介电性能 CACU3TI4o12 聚偏氟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2O_3/ZnFe_2O_4/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明 刘光跃 +3 位作者 廖丽霞 田冬霞 陈旺 汪金莲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65-468,464,共5页
本文以葡萄糖作为碳源,采用溶剂热法进行原位碳包覆合成了Fe_2O_3/ZnFe_2O_4/C材料,研究了材料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循环伏安扫描(CV)和恒流充放电技术对材料结构及电... 本文以葡萄糖作为碳源,采用溶剂热法进行原位碳包覆合成了Fe_2O_3/ZnFe_2O_4/C材料,研究了材料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循环伏安扫描(CV)和恒流充放电技术对材料结构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此法合成的Fe_2O_3/ZnFe_2O_4/C复合材料呈现多孔结构,粒径约为250nm,经历40次循环后材料的可逆容量依然能保持在645.7mAh/g,较未包覆碳材料的电极提高了19.0%,其可逆容量和循环稳定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o3/ZnFe2o4/C 包覆 锂离子电池 溶剂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压烧结制备Si_3N_4/SiO_2复合材料 被引量:7
20
作者 徐常明 王士维 +1 位作者 黄校先 郭景坤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35-938,共4页
以无压烧结工艺制备了Si3N4/SiO2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Si3N4颗粒对石英基体的析晶起到了抑制作用和增韧补强作用.Si3N4含量为5vol%的样品在1370℃烧结2h后,抗弯强度达到96.2MPa,断裂韧性为2.4MPa·m1/2,介电常数和介电损... 以无压烧结工艺制备了Si3N4/SiO2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Si3N4颗粒对石英基体的析晶起到了抑制作用和增韧补强作用.Si3N4含量为5vol%的样品在1370℃烧结2h后,抗弯强度达到96.2MPa,断裂韧性为2.4MPa·m1/2,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分别在3.63-3.68和1.29-1.75×10-3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线罩 无压烧结 Si3N4/Sio2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