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粮食安全形势演变及"十五五"粮食需求研判
1
作者 姜长云 李俊茹 巩慧臻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5-51,共17页
科学研判粮食安全形势和供求格局演变趋势,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当前是中国历史上粮食安全状况最好的时期,近年来中国大豆进口增长较快且规模较大有其必然性,不能说明中国粮食安全形势严峻。中国粮食安... 科学研判粮食安全形势和供求格局演变趋势,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当前是中国历史上粮食安全状况最好的时期,近年来中国大豆进口增长较快且规模较大有其必然性,不能说明中国粮食安全形势严峻。中国粮食安全状况处于国际较好水平。考虑资源禀赋约束,“十五五”期间中国粮食需求增长空间有限且将达到峰值。研判“十五五”时期粮食需求应重视峰域概念,多些弹性和区间思维,全面准确理解粮食供求紧平衡问题。应继续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底线任务,在加强粮食综合生产和流通能力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加强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和粮食供求的空间协调问题,更加重视统筹粮食生产、加工、流通和国际贸易,并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粮食需求 供求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工业化阶段中国供需不平衡的形成机制与政策探讨
2
作者 孙志燕 周紫玥 《经济与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4,共9页
日趋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全球经济分工格局的重构和逆全球化趋势增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经济出现了新一轮的供需不平衡,引发了国内政策领域的广泛讨论。尝试从国家发展阶段转换和经济增长的新视角来讨论这一问题。利用长周期数据... 日趋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全球经济分工格局的重构和逆全球化趋势增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经济出现了新一轮的供需不平衡,引发了国内政策领域的广泛讨论。尝试从国家发展阶段转换和经济增长的新视角来讨论这一问题。利用长周期数据对供需平衡的一般规律性特征进行了归纳;并从国际竞争环境、人口结构变化、技术变革和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等四个维度,对中国当前供需不平衡的原因和生成机制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应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突破口,为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加大所带来的供需失衡建立灵敏度更高的平衡机制。要加快完善项目投资和资源要素配置机制,促进供给与需求内生平衡机制的形成。加强宏观调控政策的地区导向性,从政策层面弱化供给端的“同步效应”。加快完善我国收入分配政策,提高居民消费能力,防止总需求在人口老龄化加深背景下出现过大幅度的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需平衡 后工业化 供给侧改革 地区导向性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共享电动汽车的用户助推与充电协同调度
3
作者 陈中 万玲玲 张梓麒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572-3590,共19页
城市区域共享型电动汽车(ECSS)优化调度需要解决越发突出的用户用车需求与网点车辆供需不平衡、网点车辆充电与电网运行状态不匹配等问题。该文提出面向共享电动汽车的用户助推方案与充电优化的协同调度方法。首先,设计融合了认知和动... 城市区域共享型电动汽车(ECSS)优化调度需要解决越发突出的用户用车需求与网点车辆供需不平衡、网点车辆充电与电网运行状态不匹配等问题。该文提出面向共享电动汽车的用户助推方案与充电优化的协同调度方法。首先,设计融合了认知和动机助推策略框架的面向强、弱助推场景的用户助推方案,并采用披露-模糊综合评价方法(r-FCEM)评估助推方案的用户响应度,通过助推引导用户还车至理想网点以解决车辆平衡调度问题;然后,基于计及经济性和低碳性的共享电动汽车充电优化模型,设计助推和充电优化协同调度下的ECSS环境,与深度Q网络(DQN)智能体交互,通过模拟用户-运营商-电网三者交互,对车辆的助推方案和充电优化策略进行协同求解,以解决充电匹配问题;最后,通过调研和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能在满足用户选择自由权的基础上以非强制策略提高用户响应度,提升了运营商经济效益,降低了电网负荷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电动汽车系统 车辆供需平衡 充电状态匹配 助推 充电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互联网中能源终端的研究综述及展望 被引量:2
4
作者 孙秋野 刘广亮 王一帆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92-1805,I0011,共15页
随着大量多元化可再生能源接入能源互联网,可再生能源的充分消纳和电力系统的运行将面临新的环境,给系统能源的供需平衡以及高效、经济、稳定运行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为了适应新的环境,促进系统实时供需平衡、实现能源的可持续供应,保证... 随着大量多元化可再生能源接入能源互联网,可再生能源的充分消纳和电力系统的运行将面临新的环境,给系统能源的供需平衡以及高效、经济、稳定运行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为了适应新的环境,促进系统实时供需平衡、实现能源的可持续供应,保证能源就地消纳以及稳定的经济效益,能源互联网中能源的最终使用者——能源终端被广泛关注。能源终端是能源供应链的最后一环,涉及到电、气、冷、热等多种能源形态,直接关系到能源的分配、利用、转换、存储以及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它们分布式接入用户侧,以多种形式参与电网的能量调节、统一调度和价格激励,与电网之间存在双向互动,在能源互联网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在此背景下,基于能源消费者、能源生产者、能源管理平台和能源交互节点对能源终端进行定位,进而能源终端概念被提出,描述了其应用场景、定义和特点。然后,根据能源市场需求、能源设施规划以及能源效益评估,从建模-控制-优化-交易-规划5个方面分析了能源互联网中能源终端实施的关键技术,并展望了能源终端未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能源终端 供需平衡 就地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功率可调节裕度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志颖 王致杰 王鸿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5-261,共7页
针对综合能源系统能源结构改变导致系统灵活性和环保性下降的问题,提出考虑功率可调节裕度的区域综合能系统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模型。首先,重点分析净负荷预测误差和可调度机组对系统可调节能力的影响;其次,引入阶梯式碳交易机制,建立... 针对综合能源系统能源结构改变导致系统灵活性和环保性下降的问题,提出考虑功率可调节裕度的区域综合能系统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模型。首先,重点分析净负荷预测误差和可调度机组对系统可调节能力的影响;其次,引入阶梯式碳交易机制,建立日前调度模型,以实现系统低碳经济运行;然后,以系统动态功率可调节裕度最大为目标,建立日内滚动优化调度模型;最后,构建综合能源系统,并设置多个场景,通过CPLEX进行多目标优化计算。仿真结果表明,所建优化模型提高系统的可调节裕度。因此,所提出的优化调度方法可实现系统在低碳经济运行的同时,提高系统多能源功率的可调节裕度,增强系统的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度优化 综合能源系统 数学模型 灵活性供需平衡 动态功率调节裕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2030广东电力需求的能源结构预测与碳排放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蓝晓东 廖卓颖 舒杰 《新能源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0-240,共11页
电力行业是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省节能降碳的主战场。基于2010—2022年广东用电量消费数据,采用马尔科夫方法修正的灰色模型对省内2030年前全社会用电量进行预测,以电量平衡为约束条件开展基准情景、新能源电力发展情景、新能源电力超期... 电力行业是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省节能降碳的主战场。基于2010—2022年广东用电量消费数据,采用马尔科夫方法修正的灰色模型对省内2030年前全社会用电量进行预测,以电量平衡为约束条件开展基准情景、新能源电力发展情景、新能源电力超期发展情景下电力供应结构、电煤用量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马尔科夫方法修正后的灰色模型提高了预测精度,2025年和2030年省内用电量预计将分别为9410亿kW·h和12468亿kW·h。新能源电力发展情景下,2025年和2030年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量将分别为4281亿kW·h和5484亿kW·h,新能源电力超期情景下将使其发电量分别提高到5851亿k W·h和7484亿kW·h。与基准情景相比,新能源电力发展预计可使2025年和2030年电煤需求量分别降低0.18亿吨和0.50亿吨,煤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分别降低0.49亿吨和1.34亿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需求 供应结构 灰色模型 电量平衡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调节服务流视角的黄河流域生态补偿优化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元博 翟天林 +3 位作者 毕庆生 陈鹏 李玲 陈昱润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63-3775,共13页
生态补偿是促进区域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目前,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流的生态补偿探讨较少,定量评估较为匮乏。基于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供-流-需理论,提出了一种新型生态补偿模式,明确黄河流域调节服务供需关系,结合风场分... 生态补偿是促进区域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目前,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流的生态补偿探讨较少,定量评估较为匮乏。基于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供-流-需理论,提出了一种新型生态补偿模式,明确黄河流域调节服务供需关系,结合风场分析、水文分析以及热点分析识别生态系统服务流供给区、需求区、传递路径,并通过比较生态辐射力获取服务流量,最终确定黄河流域调节服务生态补偿受偿城市、补偿城市以及补偿金额。研究结果表明:(1)2020年黄河流域水源涵养和固碳服务供给在空间上表现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需求分布与人口密度分布密切相关,在空间上则表现为“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2)黄河流域水源涵养服务供给与需求关系整体上呈现赤字状态,供给难以满足需求;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固碳服务供给能够满足需求,但已接近生态赤字警戒线。(3)黄河流域水源涵养服务受偿城市共8个,补偿城市共22个;固碳服务受偿城市共10个,补偿城市共28个。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生态补偿总金额为676.54亿元,其中水源涵养服务生态补偿总金额为160.54亿元,固碳服务生态补偿总金额为516亿元。研究结果可以为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管理政策的制定以及生态补偿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生态系统服务流 生态系统调节服务 供需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凯湖灌区农业生产水足迹时空演变特征与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宋林霖 王红姝 许耀文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7-450,共14页
为揭示三江平原地区水资源利用情况和用水结构,实现区域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本文引入水足迹计算的理论模型和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量化了兴凯湖灌区2001-2021年作物生产水足迹时空演变规律、主控影响因素以及内在驱动机制;预测了规划年... 为揭示三江平原地区水资源利用情况和用水结构,实现区域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本文引入水足迹计算的理论模型和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量化了兴凯湖灌区2001-2021年作物生产水足迹时空演变规律、主控影响因素以及内在驱动机制;预测了规划年内不同类型作物的灌溉用水量,并进行了作物生产用水供需平衡及水资源承载力状况评价。结果表明:作物生产总水足迹和蓝水足迹呈现逐渐降低变化趋势,而绿水足迹和灰水足迹呈现波动变化趋势。玉米水足迹总量无显著变化,整体保持相对稳定水平,而水稻、大豆和其他作物水足迹总量在不断减少。兴凯湖灌区作物生产水足迹地区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年降水量相对较高,作物生产蓝水足迹相对较低,绿水足迹和灰水足迹则相对偏高,需要特别关注西部地区的水资源使用。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中,除了兴凯湖农场为临界超载外,其余农场用水总量评价、地下水评价和综合评价结果为超载或严重超载,存在较为严重的缺水情况,而八五六农场缺水最严重。兴凯湖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近年来有所改善,但时空差异明显,地区分布不均,仍需结合区域内资源禀赋和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作物种植结构,提高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凯湖灌区 水足迹特征 用水供需平衡 水资源承载力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生态系统洪水调节服务供需平衡及风险管理分区——以山西省岚县为例
9
作者 杨丽雯 张亚琳 +4 位作者 马雅丽 栾青 洪丹丹 王大勇 徐树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5-556,共12页
为了更好地调节和管理洪水风险,使用 SCS-CN模型计算洪水调节服务供给量,使用 FloodArea模型模拟洪水淹没量表示洪水调节服务需求量,评价山西省岚县 5年一遇、10年一遇和 25年一遇洪水调节服务的供需关系,并结合人口分布进行风险管理分... 为了更好地调节和管理洪水风险,使用 SCS-CN模型计算洪水调节服务供给量,使用 FloodArea模型模拟洪水淹没量表示洪水调节服务需求量,评价山西省岚县 5年一遇、10年一遇和 25年一遇洪水调节服务的供需关系,并结合人口分布进行风险管理分区,得到如下结果.1)5年、10年和 25年一遇洪水调节服务供给量呈增加趋势,10年一遇比 5年一遇洪水调节服务供给量低 33.05%,主要源于土壤湿润状况不同.2)5年一遇、10年一遇和 25年一遇洪水调节服务需求量逐渐增加,5年一遇和 10年一遇洪水连续发生时,风险主要来自淹没深度的增加.3)10年一遇洪水调节服务供需不平衡面积远高于 5年和 25年一遇洪水,表明生态系统洪水调节服务供给不足以应对小洪水和中洪水连续发生的情况;5年一遇和 25年一遇供需不平衡面积受海拔高度和土地利用的影响,10年一遇供需不平衡面积受降雨量的显著影响.4)5年、10年和 25年一遇洪水调节服务强优先管理区仅分布于东村镇,优先管理区和亚优先管理区分布与洪水调节服务供需不平衡区域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可为汾河上游生态系统服务管理和洪水风险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洪水调节 供需平衡 洪水风险管理 岚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光伏消纳和时空多层级功率均衡的供电网格线路升级改造
10
作者 张志刚 唐巍 +2 位作者 李宗晟 张璐 张筱慧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56-3166,I0036-I0039,共15页
针对供电网格不同线路分布式光伏渗透率差异性显著,导致净负荷功率曲线时序特性严重不匹配,进而造成变压器与中压线路面临的多层级设备过载、局部电压越限等安全性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光伏消纳和时空多层级功率供需均衡的供电网格线路... 针对供电网格不同线路分布式光伏渗透率差异性显著,导致净负荷功率曲线时序特性严重不匹配,进而造成变压器与中压线路面临的多层级设备过载、局部电压越限等安全性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光伏消纳和时空多层级功率供需均衡的供电网格线路联络升级与扩容改造方法。基于多维度、多层级制定农村供电网格线路联络规划决策准则;建立面向分布式光伏消纳的考虑时空多层级功率供需均衡的供电网格中压线路升级改造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以主变负载率均衡程度与线路升级改造的经济性最优为目标,下层模型以馈线组负载率均衡程度和馈线组运行经济性最优为目标,通过上、下层模型交互迭代获得供电网格线路联络规划的最优方案。上、下层模型分别采用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和二阶锥与大M法,并利用商业软件CPLEX进行求解。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功率传输能力提升分布式光伏消纳率以及提升设备资产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消纳 多层级功率供需均衡 线路联络改造 供电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35年我国碲资源供需形势分析
11
作者 韩中奎 陈子瞻 +4 位作者 潘昭帅 代涛 杜力普 李杰 高天明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7-305,共9页
碲作为半导体温差制冷、太阳能电池、红外探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原材料之一,其安全供应至关重要。因此,准确研判未来碲资源供需平衡态势,对于科学规划我国碲资源供给侧产能布局与战略储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利用ARIMA模型对我... 碲作为半导体温差制冷、太阳能电池、红外探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原材料之一,其安全供应至关重要。因此,准确研判未来碲资源供需平衡态势,对于科学规划我国碲资源供给侧产能布局与战略储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利用ARIMA模型对我国碲资源未来需求进行预测;其次基于铜-碲共伴生特性,利用“S”型曲线预测了我国精炼铜未来需求;最后据此推导出碲资源未来供给潜力变化趋势。结果显示:(1)随着我国铜资源需求饱和,以及再生精炼铜比例上升,铜阳极泥中的碲资源供给潜力呈现逐步下降趋势。碲资源供给潜力从2023年的539.8 t下降至2035年的393.4 t。(2)现阶段,我国碲资源消费需求相对疲软,预计碲资源过剩状态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3)随着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红外探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未来碲资源需求量激增,供大于求的局面将会逐渐收窄。到2035年,我国碲资源供应缺口将达到81.8 t。针对当前供大于求的市场状况,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供不应求趋势,本文提出:推动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资源库存的有效利用和消耗;构建碲资源战略储备管理体系,提高未来资源供给弹性;拓宽碲资源的获取途径,增强供应的稳定性和保障能力等措施。本文研究对促进我国碲产业链健康发展具有科学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资源 伴生矿产 供需平衡 ARIMA模型 “S”型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农架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及供需关系
12
作者 向洪莉 曹茜 +4 位作者 眭海刚 曹威 史玮玥 杨敬元 葛亮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774-4788,共15页
神农架国家公园是我国十个国家公园试点之一,具有独特的生态价值和极高的生态地位。然而,对于新划定的神农架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协同关系和供需平衡关系研究较为缺乏,不利于神农架国家公园生态管理和价值实现。在评估神农架国... 神农架国家公园是我国十个国家公园试点之一,具有独特的生态价值和极高的生态地位。然而,对于新划定的神农架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协同关系和供需平衡关系研究较为缺乏,不利于神农架国家公园生态管理和价值实现。在评估神农架国家公园2010—2020年产水服务、土壤保持服务、固碳服务、水质净化服务和生境质量的基础上,采用相关性分析、热点分析、权衡协同度研究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通过计算供需比探究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基于市场价值法和替代成本法计算剩余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研究结果表明:(1)神农架国家公园的生态系统服务总量整体上呈增长趋势,产水服务、土壤保持服务先下降后大幅上升,固碳服务先上升后有所下降,水质净化、固碳服务和生境质量的空间格局较为稳定,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因素为降雨、海拔、植被类型等;(2)除产水服务与生境质量之间具有较强的协同关系外,其他生态系统服务之间主要以权衡为主,尤以西北部的湖北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湖北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权衡关系最强;(3)2类、3类生态系统服务热点区的面积最大且呈逐年增加趋势,4类、5类热点区的面积有所减少;(4)产水服务、土壤保持服务、固碳服务整体上为供大于求,综合供需比逐年增加;(5)在满足当地生态系统服务需求的基础上,神农架国家公园的剩余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由144.06亿元增加到216.62亿元。为更好地实现新划定的神农架国家公园全域管理,促进国家公园试点落地,亟需重视神农架国家公园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将生态效益转换为经济价值,提高当地和周边居民福祉。未来应将国家公园西北部(即原湖北十八里长峡国家自然保护区和湖北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管理和效益调控的重点对象,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协同 供需平衡 价值量 神农架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AP-MODFLOW的讨赖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
13
作者 张朝辉 刘开清 +3 位作者 王生龙 胡飞燕 司建华 周冬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8659-8665,共7页
为深入理解甘肃河西内陆盆地水循环中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转化机制,进而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运用长期水文数据并结合WEAP-MODFLOW模型的方法,对讨赖河流域的地表水与地下水交互作用及其调度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模型模拟... 为深入理解甘肃河西内陆盆地水循环中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转化机制,进而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运用长期水文数据并结合WEAP-MODFLOW模型的方法,对讨赖河流域的地表水与地下水交互作用及其调度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的地下水开采量(2.46×10^(8)m^(3))与实际开采量(2.5×10^(8)m^(3))高度吻合,误差仅约1%,验证模型在地下水开采模拟方面的有效性;在预测的2030年用水情景下,若无水库调节,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供水量将分别为3.840×10^(8)m^(3)和1.982×10^(8)m^(3),显示出地下水存在一定的负均衡问题。讨赖峡水库的库容变化对地表水供水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库容增加能有效提升地表水的调节和供水能力,从而减轻地下水系统的负担。采用优先使用地表水的调度规则对地下水均衡产生了积极影响,有助于缓解地下水系统压力并保护地下水资源。可见,讨赖河流域内水文周期具有显著变异性,且洪水河与讨赖河的水文特性存在明显差异,这强调了实施区域化水资源管理策略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讨赖河 WEAP-MODFLOW模型 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 水供需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障极端天气下供需安全的新型电力系统电源规划 被引量:3
14
作者 阮前途 叶荣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115,共13页
近年来,愈加频繁的持续性高温干旱、低温冰冻等极端天气造成了区域电力系统供需失衡,导致大规模停电或限电的发生。主要原因是新型电力系统中,极端天气对供需平衡的影响更大。针对长期性气候变化,阐明了电力系统弹性评价与提升的整体研... 近年来,愈加频繁的持续性高温干旱、低温冰冻等极端天气造成了区域电力系统供需失衡,导致大规模停电或限电的发生。主要原因是新型电力系统中,极端天气对供需平衡的影响更大。针对长期性气候变化,阐明了电力系统弹性评价与提升的整体研究框架。首先,构建含气候参数的系统运行抽象模型,以刻画不同类型极端天气对各类电源、电网、负荷的影响;其次,提出基于去噪变分自编码器算法的极端场景集生成方法;最后,面向持续性极端天气的供需保障,提出新型电力系统多类型电源扩展规划方法。基于中国南方某省份的极端天气历史数据生成典型源荷场景集,结合IEEE标准算例进行仿真,验证了所提协同规划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弹性 供需平衡 极端天气 场景生成 电源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静稳天气事件下电力系统风险评估与管控
15
作者 姜海洋 蒋明华 +5 位作者 丁坤 杜尔顺 兰焮尧 方宇晨 张宁 康重庆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52,共11页
新能源电量高占比下,极端气象事件给电力生产带来了极大的风险与挑战。在这些极端气象事件中,极端静稳天气作为一种特殊大气特征,容易导致连续多日新能源持续低出力的极端场景,严重影响新型电力系统长周期供需平衡。针对极端静稳天气造... 新能源电量高占比下,极端气象事件给电力生产带来了极大的风险与挑战。在这些极端气象事件中,极端静稳天气作为一种特殊大气特征,容易导致连续多日新能源持续低出力的极端场景,严重影响新型电力系统长周期供需平衡。针对极端静稳天气造成的电力长周期供需不平衡风险,从优化规划的角度提出风险量化评估与管控方法。首先,定义面向电力安全保供的极端静稳天气,辨识和选取极端场景。然后,基于提取得到的场景进行电力生产模拟,构建电力长周期供需不平衡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机会约束的极端静稳天气下长周期供需不平衡风险评估模型。最后,将上述模型嵌入传统电力规划模型,实现面向长周期供需不平衡风险管控的长周期灵活性资源优化配置,并基于IEEE RTS-79算例分析论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并探究了长时储能在管控极端静稳天气下长周期供需不平衡风险方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静稳天气 供需平衡 风险评估 风险管控 长时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面缝合装置挑线机构的改进及其线迹优化
16
作者 凌雨风 何俊杰 +1 位作者 王天琪 王昊轩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5-43,共9页
为解决单面缝合装置在缝合过程中链式线迹质量差、缝合成功率低的问题,在对其单面缝合装置工作原理基础上,基于线量供需平衡理念,改进了挑线机构的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了参数分析,以满足挑线机构的供线量与缝合过程的需线量... 为解决单面缝合装置在缝合过程中链式线迹质量差、缝合成功率低的问题,在对其单面缝合装置工作原理基础上,基于线量供需平衡理念,改进了挑线机构的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了参数分析,以满足挑线机构的供线量与缝合过程的需线量协同。结合设计的线道布局,控制了缝线张力和线量供给,确保了单面缝合线迹稳定成型条件在工艺中充分实现。研究表明:改进实验组在线迹质量上相较于无挑线机构组和增设挑线机构组有明显改善,不同实验材料下的缝合成功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PVC皮革的缝合效果最好。改进后的装置显著提升了线迹质量,验证了单边缝合装置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面缝合技术 挑线机构 线迹质量 线道布局 供需平衡 单面缝合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D模型的巴彦淖尔市水资源供需平衡方案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平顺 臧旭超 +4 位作者 厚富来 田国良 李璐 韩学敏 董少刚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211,共10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探求城市水资源供需平衡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下城市发展规划过程中的重要议题。结合当地社会发展现状,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设计出稳态均衡型、经济增长型、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探求城市水资源供需平衡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下城市发展规划过程中的重要议题。结合当地社会发展现状,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设计出稳态均衡型、经济增长型、高效利用型和综合协调型4种水资源供需平衡方案,分析了2016—2035年巴彦淖尔市水资源供需状况。模拟结果表明:(1)巴彦淖尔市若采取稳态均衡型和经济增长型方案,预计在2018—2027年将面临水资源供应无法满足需求的风险。(2)采用高效利用型和综合协调型方案却能够有效改善这一状况。(3)综合协调型方案不仅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还有效降低了农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需水量,极大缓解了水资源供需压力,可作为当地水资源未来开发利用的优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 水资源供需 水均衡 巴彦淖尔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医疗卫生供需均衡性研究
18
作者 韩霜 田晓伟 +3 位作者 宋泽宇 张馨月 张新宇 孔杨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23,共7页
目的:探寻影响我国医疗卫生供需均衡的关键因素,提出实现医疗卫生供需均衡的思考建议。方法:构建医疗卫生供需均衡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2011—2021年为历史年、2022—2035年为未来年,进行仿真模拟。结果:政府卫生支出、床位数、居民支付... 目的:探寻影响我国医疗卫生供需均衡的关键因素,提出实现医疗卫生供需均衡的思考建议。方法:构建医疗卫生供需均衡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2011—2021年为历史年、2022—2035年为未来年,进行仿真模拟。结果:政府卫生支出、床位数、居民支付水平是影响医疗卫生服务供需均衡的重要因素,医疗卫生机构数及卫生人力资源总量对供需均衡的影响较小。结论:为实现医疗卫生供需均衡,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拓宽社会资本参与渠道;优化床位资源的合理分配,有效提高床位利用率;合理调控居民支付水平,切实满足医疗服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卫生供需均衡 系统动力学 仿真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D模型的新疆水资源供需预测及平衡方案研究
19
作者 聂鸿玉 刘凯鑫 +1 位作者 胡宝华 倪盼盼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21,共7页
为了系统解析新疆水资源时空分布规律与利用效率,促进新疆经济社会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构建供需动态平衡的SD模型,并通过控制变量原则,提出维持现状型(S1)、经济发展型(S2)、节约用水型(S3)和可持续发展型(S4)4种发展情景,对新疆2024-203... 为了系统解析新疆水资源时空分布规律与利用效率,促进新疆经济社会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构建供需动态平衡的SD模型,并通过控制变量原则,提出维持现状型(S1)、经济发展型(S2)、节约用水型(S3)和可持续发展型(S4)4种发展情景,对新疆2024-2035年的需水量和水资源供需平衡状况进行模拟及动态分析。结果表明:①在预测期内,设定的4种情景下,新疆需水总量均呈上升趋势,平均需水总量分别为717.323、720.719、603.311和605.486亿m^(3),平均供需比分别为0.887%、0.883%、1.054%、1.050%。②4种情景下,若维持现状,新疆在2030年后将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经济发展型将进一步加剧水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节约用水型有效降低了需水总量,极大缓解了水资源供需压力,但同时会限制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可持续发展型从多方面进行调整,既保证了经济的发展,又保证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新疆社会发展应选择的方案。研究结果可以为新疆水资源合理利用及推动人水关系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 水资源供需平衡 SD模型 发展情景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水资源供需演变面临挑战问题及研究途径
20
作者 陈喜 高满 +1 位作者 董建志 王哲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6-444,共9页
近百年来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农田扩张、用水需求提高,叠加气候变化,导致区域水资源衰减和供需严重失衡;近年来大规模调水、节水、产业结构调整等缓解了水资源衰减和供需失衡状态;未来低碳、绿色发展以及应对... 近百年来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农田扩张、用水需求提高,叠加气候变化,导致区域水资源衰减和供需严重失衡;近年来大规模调水、节水、产业结构调整等缓解了水资源衰减和供需失衡状态;未来低碳、绿色发展以及应对全球变化,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将面临极大的调整,水资源演变情势、供需结构和安全保障将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本文将京津冀地区水文情势及水资源供需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系统分析历史不同阶段水资源演变“S型”曲线形成及驱动机制,阐述低碳、绿色发展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对水资源供需格局转变的影响,提出促进当地水资源恢复能力的水循环机理以及提升应对极端气候变化的水资源保障能力研究途径,为京津冀地区乃至其他缺水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水循环 供需平衡 京津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