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阿维菌素和呋虫胺增效组合的双载纳米微囊缓释剂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郭晓君 封云涛 +2 位作者 李娅 王琰 张润祥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10-1417,共8页
【目的】研发苹果黄蚜可持续防控药剂及应用技术,为苹果黄蚜可持续防控提供优化方案。【方法】采用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评价阿维菌素与呋虫胺对苹果黄蚜的联合毒力及二者纳米微囊缓释剂型的应用效果。【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阿维... 【目的】研发苹果黄蚜可持续防控药剂及应用技术,为苹果黄蚜可持续防控提供优化方案。【方法】采用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评价阿维菌素与呋虫胺对苹果黄蚜的联合毒力及二者纳米微囊缓释剂型的应用效果。【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阿维菌素与呋虫胺在1∶2和1∶4配比下对苹果黄蚜为增效作用;田间应用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和呋虫胺1∶4混配组合剂量(w)为15.0~22.5 mg·kg^(-1)时对苹果黄蚜药后3~15 d防效为91.44%~99.63%,二者混配可减少单一药剂有效成分用量10%~70%。按该配比制备2.25%阿维·呋虫胺纳米微囊缓释剂,田间应用结果表明,在苹果黄蚜高发期施药两次,二次药后7~15 d对苹果黄蚜的防效为79.80%~91.65%,表现出较好的后期防效;添加助剂GY-T1602可有效改善纳米微囊缓释剂的速效性。【结论】在苹果黄蚜始发期,推荐使用2.25%阿维·呋虫胺纳米微囊缓释剂以获得较长持效期,添加助剂GY-T1602可有效提高防效;在苹果黄蚜盛发期推荐选用阿维菌素与呋虫胺1∶4混配组合以快速压低虫口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黄蚜 阿维菌素 呋虫胺 联合毒力 纳米微囊缓释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羟乙基白杨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放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小娟 杨宝乐 +4 位作者 马川 何蕾 景临林 黄琼 马慧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5,共10页
目的:制备和评价7-羟乙基白杨素(7-HEC)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7-HEC/PLGA纳米粒,以粒径、多分散系数(PDI)、包封率、载药量及Zeta电位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 目的:制备和评价7-羟乙基白杨素(7-HEC)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7-HEC/PLGA纳米粒,以粒径、多分散系数(PDI)、包封率、载药量及Zeta电位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采用甘露醇作为冻干保护剂制备冻干粉,对最优处方制备的7-HEC/PLGA纳米粒进行表征及体外释放研究。结果:经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后的最优处方为:药载比2.12∶20,油水体积比1∶14.7,乳化剂为2.72%大豆磷脂。最优处方条件制备的7-HEC/PLGA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240.28±0.96)nm、PDI为0.25±0.69、包封率为(75.74±0.80)%、载药量为(6.98±0.83)%、电位为(-18.17±0.17)mV。体外释放48 h内累积释放度达到50%以上。结论:优化所得处方工艺稳定、操作简便。所得7-HEC/PLGA纳米粒粒度均匀,包封率较高。相对于7-HEC原料药,7-HEC/PLGA纳米粒的溶出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羟乙基白杨素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 乳化溶剂挥发法 处方优化 体外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青素口服纳米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仲晨 刘梅 +2 位作者 高焱 徐科凤 王颖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95-400,共6页
虾青素(Astaxanthin,AST)是一种脂溶性叶黄素类胡萝卜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炎和免疫调节活性。然而,因其口服生物利用度较差,临床应用有限。近年来,为了提高虾青素的生物利用度,各种类型的纳米制剂被广泛研究。其中纳米乳液、脂质体... 虾青素(Astaxanthin,AST)是一种脂溶性叶黄素类胡萝卜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炎和免疫调节活性。然而,因其口服生物利用度较差,临床应用有限。近年来,为了提高虾青素的生物利用度,各种类型的纳米制剂被广泛研究。其中纳米乳液、脂质体、固体脂质纳米颗粒、壳聚糖纳米颗粒和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纳米颗粒已被证明可有效提高虾青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本综述中,基于体外和体内研究数据和结果,总结了不同类型的纳米制剂对于提高虾青素口服生物利用度的研究进展,为今后虾青素口服剂型的开发提供参考,实现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 口服制剂 纳米颗粒 生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藤酮-壳聚糖接枝物农药纳米粒子水分散制剂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冯博华 张子勇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4-70,共7页
通过全天然产物蓖麻油酸酐(RAN)与羧甲基壳聚糖(CMC)的酰化反应,合成了羧甲基壳聚糖接技蓖麻油酸(CMC-g-RA)共聚物。探讨了原料的相对分子质量、RAN与CMC分子上氨基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温度和溶剂等因素对产物取代度的影响。以CMC-g-R... 通过全天然产物蓖麻油酸酐(RAN)与羧甲基壳聚糖(CMC)的酰化反应,合成了羧甲基壳聚糖接技蓖麻油酸(CMC-g-RA)共聚物。探讨了原料的相对分子质量、RAN与CMC分子上氨基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温度和溶剂等因素对产物取代度的影响。以CMC-g-RA为载体,通过在中性水中自组装大分子胶束的增溶作用,与植物源农药鱼藤酮(Rot)一起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农药纳米粒子水分散剂。对其粒径、粒径分布、表面电荷、形态结构和Rot的负载率等物理性能进行了表征,探讨了CMC-g-RA和Rot溶液的浓度对纳米粒子各相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形成的纳米粒子干燥后外观形态呈密实光滑的球状,粒径在200~500 nm之间,具有较窄的粒径分布,表面带负电荷;该纳米粒子的Zeta电位值随CMC-g-RA和Rot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在-40~-70 mV之间;Rot的负载率在20%~68%范围内。研究表明,改变Rot和CMC-g-RA溶液的质量浓度配比,可调节纳米粒子的物理性能;控制农药的负载率,有助于调控该新型制剂速效与缓释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鱼藤酮 农药 纳米粒子 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聚物纳米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杜子秀 陈娟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8期990-995,共6页
多聚物纳米抗生素制剂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有多种聚合物可以作为抗生素的载体,如聚氰基丙烯酸烷基酯、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壳聚糖、聚酰胺-胺型树枝状高分子(PAMAM)、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等。本文主要回顾了上述聚合物的抗生素... 多聚物纳米抗生素制剂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有多种聚合物可以作为抗生素的载体,如聚氰基丙烯酸烷基酯、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壳聚糖、聚酰胺-胺型树枝状高分子(PAMAM)、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等。本文主要回顾了上述聚合物的抗生素纳米制剂的发展状况,并分析展望其未来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物纳米抗生素 抗生素的载体 聚合物 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和处方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莹莹 孙冰冰 +3 位作者 张廷廷 李松涛 赵红玲 王汝兴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制备苦参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进行处方优化。方法选择硬脂酸作为固体脂质,吐温-80作为乳化剂,高压均质法制备苦参碱固体脂质纳米粒。以吐温-80用量、均质压力、药脂比为影响因素,包封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结果最佳... 目的制备苦参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进行处方优化。方法选择硬脂酸作为固体脂质,吐温-80作为乳化剂,高压均质法制备苦参碱固体脂质纳米粒。以吐温-80用量、均质压力、药脂比为影响因素,包封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处方为吐温-80用量0.3 g,均质压力90 MPa,药脂比1∶5,包封率(94.15±1.44)%。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制备苦参碱固体脂质纳米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固体脂质纳米粒 制备 处方 高压均质法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药理作用及新剂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7
作者 谢蓉 张民权 +2 位作者 李莹 周良良 陈振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0-125,共6页
大黄素是中药大黄中一种蒽醌类活性单体,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抗炎、抗病毒、抗菌、保护肝肾等多种药理作用,广泛应用于肝癌、肺癌、结肠炎、胰腺炎等疾病的治疗。大黄素药理活性广泛,但存在溶解性差,广泛代谢、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未能... 大黄素是中药大黄中一种蒽醌类活性单体,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抗炎、抗病毒、抗菌、保护肝肾等多种药理作用,广泛应用于肝癌、肺癌、结肠炎、胰腺炎等疾病的治疗。大黄素药理活性广泛,但存在溶解性差,广泛代谢、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未能实现临床转化。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使用纳米粒、脂质纳米颗粒、金属配合物等新剂型技术,提高大黄素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赋予其靶向性、缓释性等特性,以适用临床。通过检索PubMed、SCI-HUB等数据库中大黄素药理作用和新剂型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对大黄素药理作用和新剂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展大黄素的新剂型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抗肿瘤 抗炎 新剂型 纳米粒 脂质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粒子在口服胰岛素制剂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谢爽 田源 +3 位作者 熊向源 李资玲 龚妍春 李玉萍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78-183,190,共7页
由于胰岛素作为一种蛋白质药物,易被胃肠道中的消化酶降解,降低胰岛素的生物利用度。近年来各种口服胰岛素制剂被开发研究,其中纳米粒子在改善口服胰岛素生物利用度,提高降血糖作用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文中将纳米粒子分为合成高分子材... 由于胰岛素作为一种蛋白质药物,易被胃肠道中的消化酶降解,降低胰岛素的生物利用度。近年来各种口服胰岛素制剂被开发研究,其中纳米粒子在改善口服胰岛素生物利用度,提高降血糖作用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文中将纳米粒子分为合成高分子材料纳米粒子、天然高分子材料纳米粒子和其他类型纳米粒子,分别从各类纳米粒子特点、生物相容性、体内降血糖效果以及生物利用度等体内体外性能研究方面,对其在口服胰岛素制剂中的应用进行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口服胰岛素制剂 糖尿病 生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载盐酸小檗碱的磷脂/壳聚糖自组装纳米粒构建及表征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世彩 陈坤 刘黎瑶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59-63,共5页
磷脂/壳聚糖自组装纳米粒(lecithin/chitosan nanoparticles,L/CS NPs)是通过磷脂与壳聚糖的静电作用而自组装形成的一种特殊聚电解质复合物,可作为药物载体,有利于提高难溶性药物的口服利用度。本研究中,以难溶性药物盐酸小檗碱为目标... 磷脂/壳聚糖自组装纳米粒(lecithin/chitosan nanoparticles,L/CS NPs)是通过磷脂与壳聚糖的静电作用而自组装形成的一种特殊聚电解质复合物,可作为药物载体,有利于提高难溶性药物的口服利用度。本研究中,以难溶性药物盐酸小檗碱为目标递送药物,构建了包载盐酸小檗碱的磷脂/壳聚糖自组装纳米粒,并建立了包封率测定方法。通过正交设计,以包封率为指标,筛选出制备载药自组装纳米粒的最优处方,其中水相pH值为8.0、V_(乙醇)∶V_水=8∶92、m_(磷脂)∶m_(壳聚糖)=20∶1。在优选处方下,制备的载药自组装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214.8±9.3)nm、Zeta电位为(24.3±3.1)mV、包封率为(82.4±5.2)%,4℃下可稳定存放3个月。该研究为后期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纳米粒 盐酸小檗碱 药物递送 正交设计 处方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