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CM-41催化剂上临CO_2-乙烷脱氢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亚男 郭晓红 +5 位作者 周广栋 毕颖丽 李文兴 程铁欣 吴通好 甄开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22-1125,共4页
合成了不同Co掺杂量的Co-MCM-41分子筛.用XRD,FTIR和TG-DTA等技术对所制样品进行表征.在常压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它们对临CO2-乙烷脱氢制乙烯反应的性能,结果表明,3%Co-MCM-41在973K可使乙烷的转化率达到39.54%,乙烯的选择性达... 合成了不同Co掺杂量的Co-MCM-41分子筛.用XRD,FTIR和TG-DTA等技术对所制样品进行表征.在常压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它们对临CO2-乙烷脱氢制乙烯反应的性能,结果表明,3%Co-MCM-41在973K可使乙烷的转化率达到39.54%,乙烯的选择性达到98.59%,收率达到38.98%.Co的掺杂量和反应温度等条件对该反应均有一定影响.Co-MCM-41对乙烷催化脱氢制乙烯同样也有很高的活性.引入CO2可消除积炭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更有利于催化反应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cm-41分子筛 乙烷 CO2 乙烯 临CO2-乙烷脱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法合成Co-MCM-41介孔分子筛 被引量:11
2
作者 陶涛 姜廷顺 +1 位作者 王忠华 殷恒波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7-39,共3页
采用微波辐射技术合成了Co-MCM-41介孔分子筛,并用N2低温吸附、FT-IR、XRD和TEM等表征手段考察了其比表面积、孔径分布、晶体形貌等特性。结果表明:微波辐射法合成的Co-MCM-41分子筛诱导期极短,晶化速度很快,样品的比表面积大于1000m2/g... 采用微波辐射技术合成了Co-MCM-41介孔分子筛,并用N2低温吸附、FT-IR、XRD和TEM等表征手段考察了其比表面积、孔径分布、晶体形貌等特性。结果表明:微波辐射法合成的Co-MCM-41分子筛诱导期极短,晶化速度很快,样品的比表面积大于1000m2/g,热稳定性高于1000K,但水热稳定性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cm-41 微波 合成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CM-41分子筛的制备、表征及催化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亚男 郭晓红 +3 位作者 周广栋 毕颖丽 程铁欣 吴通好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390-392,共3页
研究合成掺杂不同Co含量的Co-MCM-41分子筛.并在常压连续流动固定床微反应器上考察它们对CO2催化氧化乙烷脱氢制乙烯反应的性能.结果表明,3%Co-MCM-41活性最高.Co的掺杂量、反应温度等条件对该催化反应均有一定影响.引入CO2可消除积碳... 研究合成掺杂不同Co含量的Co-MCM-41分子筛.并在常压连续流动固定床微反应器上考察它们对CO2催化氧化乙烷脱氢制乙烯反应的性能.结果表明,3%Co-MCM-41活性最高.Co的掺杂量、反应温度等条件对该催化反应均有一定影响.引入CO2可消除积碳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有利于催化反应的进行.利用XRD和IR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cm-41分子筛 乙烷 CO2 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Co-MCM-41分子筛吸附脱除FCC柴油中的碱性氮化物 被引量:1
4
作者 洪新 李云赫 +2 位作者 高畅 赵永华 唐克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21,共6页
研究了不同Co掺杂量介孔Co-MCM-41分子筛吸附脱除FCC柴油中的碱性氮化物。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各Co-MCM-41分子筛的吸附脱碱氮能力均优于MCM-41,其中Co-MCM-41(0.06)的吸附容量最大为9.11mg/g,优于MCM-41的7.36mg/g。但当掺杂Co/Si比... 研究了不同Co掺杂量介孔Co-MCM-41分子筛吸附脱除FCC柴油中的碱性氮化物。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各Co-MCM-41分子筛的吸附脱碱氮能力均优于MCM-41,其中Co-MCM-41(0.06)的吸附容量最大为9.11mg/g,优于MCM-41的7.36mg/g。但当掺杂Co/Si比大于0.06时,过多的Co会以Co3O4形式高度分散在分子筛孔道中,堵塞了吸附活性位,使其吸附脱除FCC柴油中碱性氮化物的能力反而有所下降。Co-MCM-41(0.06)静态实验时FCC柴油的GC-NCD结果表明,脱除了82.21%苯胺类碱性氮化物,44.68%的弱碱性吲哚类氮化物及24.43%的非碱性的咔唑类氮化物,说明Co-MCM-41(0.06)对碱性氮化物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动态实验结果表明,每克Co-MCM-41(0.06)可将15.2mL的FCC柴油的碱氮从235.95μg/g脱除到10μg/g以下,吸附容量为3.09mg/g,动态实验时MCM-41吸附脱碱氮能力几乎完全消失了。采用焙烧或乙醇溶剂洗涤再生处理模拟柴油的Co-MCM-41(0.06)几乎完全恢复了吸附脱氮能力,但处理FCC柴油试样的再生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cm-41 分子筛 催化裂化柴油 碱性氮化物 吸附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CM-41催化以氧气为氧化剂的烯烃环氧化反应 被引量:1
5
作者 汤清虎 吴红丽 +1 位作者 张庆红 王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442-1444,共3页
通过模板剂离子交换(TIE)法合成了Co-MCM-41.反应性能测定表明,该试样能够有效催化以氧气为氧化剂的多种烯烃的环氧化反应,且不需共还原剂活化氧气.XRD、XPS、Raman和H2-TPR表征结果表明,TIE法合成试样中的钴是以高分散的单态(Single-Si... 通过模板剂离子交换(TIE)法合成了Co-MCM-41.反应性能测定表明,该试样能够有效催化以氧气为氧化剂的多种烯烃的环氧化反应,且不需共还原剂活化氧气.XRD、XPS、Raman和H2-TPR表征结果表明,TIE法合成试样中的钴是以高分散的单态(Single-Site)Co(Ⅱ)形式存在的,该高分散的Co(Ⅱ)在烯烃环氧化反应中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烃 分子氧 环氧化 co-mcm-4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原子介孔分子筛Co-MCM-41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
6
作者 洪新 赵欢 +1 位作者 曹宇 唐克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92-195,共4页
采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了介孔分子筛Co-MCM-41,并考察了晶化时间、晶化温度、p H值、陈化时间对合成介孔分子筛Co-MCM-41的影响。确定较适宜的合成条件为晶化温度110℃,晶化时间48 h,p H值10-11,陈化时间1 h,Co-MCM-41热稳定性研究表明,当... 采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了介孔分子筛Co-MCM-41,并考察了晶化时间、晶化温度、p H值、陈化时间对合成介孔分子筛Co-MCM-41的影响。确定较适宜的合成条件为晶化温度110℃,晶化时间48 h,p H值10-11,陈化时间1 h,Co-MCM-41热稳定性研究表明,当焙烧温度增加到900℃,介孔结构出现坍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原子介孔分子筛 水热合成 co-mcm-4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钴介孔分子筛Co-MCM-41耦合溴化四丁基铵协同催化苯乙烯直接氧化碳酰化制备苯乙烯环状碳酸酯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芳霄 朱前程 +2 位作者 向丹 梁林 孙建敏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8-273,共6页
以苯乙烯为起始物,经催化环氧化然后环氧化物与二氧化碳环加成反应"串联一锅"制备苯乙烯环状碳酸酯,反应工艺简单(避免了中间体环氧化物的事先合成与分离)且绿色经济(原料苯乙烯比苯乙烯环氧化物价格低廉且毒性小),工艺具有... 以苯乙烯为起始物,经催化环氧化然后环氧化物与二氧化碳环加成反应"串联一锅"制备苯乙烯环状碳酸酯,反应工艺简单(避免了中间体环氧化物的事先合成与分离)且绿色经济(原料苯乙烯比苯乙烯环氧化物价格低廉且毒性小),工艺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前景。探讨了掺杂不同金属(Co,Fe,Ni,Mn,Cu,Ti)的MCM-41介孔分子筛催化剂对苯乙烯环氧化的转化率和选择性,研究表明以含钴介孔分子筛Co-MCM-41为最佳,并以Co-MCM-41耦合溴化四丁基铵(TBAB)为催化剂,考察了苯乙烯直接氧化碳酰化制苯乙烯环状碳酸酯反应。从影响反应活性和产物选择性的因素来优化反应,在80℃、4 MPa、CO2压力下,反应7 h,碳酸酯的收率达到46.1%。Co-MCM-41催化第一步苯乙烯环氧化反应,溴化四丁基铵催化第二步环加成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cm-41 溴化四丁基铵 苯乙烯 二氧化碳 苯乙烯环状碳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CM-41催化H_2O_2氧化4-甲基吡啶生成4-吡啶甲酸的反应条件及机理 被引量:1
8
作者 缪应纯 翟忠标 +1 位作者 杨盛春 王家强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8-193,共6页
研究了乙酸溶剂中无引发剂条件下,Co掺杂MCM-41催化过氧化氢(30%)氧化4-甲基吡啶的反应,催化剂表现出高底物转化率和产物吡啶甲酸选择性以及良好的再生性。探讨了不同溶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等对H2O2氧化4-甲基吡啶反应... 研究了乙酸溶剂中无引发剂条件下,Co掺杂MCM-41催化过氧化氢(30%)氧化4-甲基吡啶的反应,催化剂表现出高底物转化率和产物吡啶甲酸选择性以及良好的再生性。探讨了不同溶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等对H2O2氧化4-甲基吡啶反应的影响,确定较优反应条件为m(4-甲基吡啶)∶m(催化剂)=10∶1,V(4-甲基吡啶)∶V(冰醋酸)=1∶10,温度363 K,时间6 h。该条件下4-甲基吡啶的转化率为96.5%,4-吡啶甲酸的选择性为91.4%。探讨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材料 催化氧化 甲基吡啶 吡啶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CM-41催化氧化二苯甲烷制备二苯甲酮的反应条件 被引量:4
9
作者 常芳 李晚谊 +2 位作者 杨盛春 彭丽 王家强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57-760,共4页
系统地研究了Co掺杂MCM-41用于液相催化氧化二苯甲烷的反应,并探讨了不同溶剂及溶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等对二苯甲烷氧化反应的影响;并得出较优的反应条件:m(二苯甲烷)∶m(催化剂)=10∶1;V(二苯甲烷)∶V(冰醋酸)=1∶... 系统地研究了Co掺杂MCM-41用于液相催化氧化二苯甲烷的反应,并探讨了不同溶剂及溶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等对二苯甲烷氧化反应的影响;并得出较优的反应条件:m(二苯甲烷)∶m(催化剂)=10∶1;V(二苯甲烷)∶V(冰醋酸)=1∶10;温度为100℃,时间为10 h,二苯甲烷的转化率21%,二苯甲酮的选择性9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材料 催化氧化 二苯甲烷 二苯甲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o/MCM-41上二苯并噻吩加氢脱硫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瑶 孙仲超 +5 位作者 王安杰 阮立峰 鲁墨弘 任靖 李翔 姚平经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6-211,共6页
以二苯并噻吩(DBT)为模型化合物,在高压滴流床反应器上考察了以MCM-41担载不同原子物质的量比的Co-Mo催化剂的加氢脱硫(HDS)活性,并在总压5.0MPa、温度280~340℃和液时空速30~90h-1条件下,研究了HDS的反应动力学.利用假1级平推流反应... 以二苯并噻吩(DBT)为模型化合物,在高压滴流床反应器上考察了以MCM-41担载不同原子物质的量比的Co-Mo催化剂的加氢脱硫(HDS)活性,并在总压5.0MPa、温度280~340℃和液时空速30~90h-1条件下,研究了HDS的反应动力学.利用假1级平推流反应模型求得了DBT加氢脱硫反应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和表观反应活化能.根据DBT加氢脱硫反应网络中氢解路径的速率常数和加氢反应路径的速率常数随Co和Mo原子物质的量比的变化关系可以看出,氢解反应和加氢反应在不同的活性中心上进行,Co的引入强化了催化剂的氢解反应活性.在不同Co和Mo原子物质的量比的催化剂上进行反应时,DBT加氢脱硫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不同.Co和Mo原子物质的量比为0.25、0.50、0.75和1.0时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11.0、92.9、82.1和101.4kJ.mol-1.研究结果表明,表观活化能与反应活性有很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脱硫 反应动力学 二苯并噻吩 HDS 钴-钼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掺杂ZnO/MCM-41分子筛的制备及对异戊醇的催化氧化性能 被引量:7
11
作者 高虎飞 赵彬侠 +5 位作者 刘卫娟 刘林学 叶维 高晗 章毅 张小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723-1730,共8页
以Co掺杂的介孔分子筛MCM-41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系列5%ZnO/xCo-MCM-41催化剂,并用于催化分子氧氧化异戊醇合成异戊醛的反应.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扫描电子显微... 以Co掺杂的介孔分子筛MCM-41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系列5%ZnO/xCo-MCM-41催化剂,并用于催化分子氧氧化异戊醇合成异戊醛的反应.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氮气吸附-脱附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并考察了Co掺杂量对分子筛结构和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o掺杂量的增大,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均减小,而其平均孔径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Co掺杂量为0.05时,5%ZnO/0.05Co-MCM-41仍保持了MCM-41高度有序的六方介孔结构,具有高比表面积(989 m2/g)、较大孔径(2.88 nm)和孔体积(0.88 cm3/g),引入的Co主要以孤立态钴离子[Single-site Co(Ⅱ)]形式存在于MCM-41骨架,MCM-41骨架中的Co可以有效提高ZnO微粒的分散度,适度降低5%ZnO/MCM-41的表面酸性,并大幅度提高5%ZnO/MCM-41的氧化还原性.与5%ZnO/MCM-41相比,5%ZnO/0.05Co-MCM-41可使异戊醛的选择性提高2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Co—MCM-41分子筛 催化氧化 异戊醛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K^+离子交换对Co-Mo/MCM-41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翔 王安杰 +2 位作者 张生 鲁墨弘 胡永康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6,共6页
用偏硅酸钠和正硅酸乙酯作硅源制备了MCM-41(分别记作MCM-41(S)和MCM-41(T))分子筛,并用Na2C2O4和K2C2O4对MCM-41(S)进行了碱金属离子交换改性。以质量分数0.8%的二苯并噻吩(DBT)的十氢萘溶液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不同MCM-41担载的Co-Mo... 用偏硅酸钠和正硅酸乙酯作硅源制备了MCM-41(分别记作MCM-41(S)和MCM-41(T))分子筛,并用Na2C2O4和K2C2O4对MCM-41(S)进行了碱金属离子交换改性。以质量分数0.8%的二苯并噻吩(DBT)的十氢萘溶液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不同MCM-41担载的Co-Mo硫化物催化剂对DBT的加氢脱硫反应性能。结果表明,MCM-41担载的Co-Mo催化剂加氢活性较低,DBT主要通过直接脱硫反应路径脱硫。其活性顺序为:Co-Mo/MCM-41(T)>Co-Mo/MCM-41(S)>Co-Mo/MCM-41(K)>Co-Mo/MCM-41(Na)。UV-Vis结果表明,部分Co与MCM-41(S)中少量Al发生相互作用,生成了CoAl2O4,是造成Co-Mo/MCM-41(S)活性降低的重要因素。而在Co-Mo/MCM-41(K)和Co-Mo/MCM-41(Na)中,除CoAl2O4物种之外,碱金属的引入还促进了Co3O4物种的形成,使其活性进一步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脱硫 MCM-41 CO-MO 碱金属 离子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吖啶酮衍生物/介孔分子筛MCM-41组装体的金属离子传感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慧东 张萍 +3 位作者 孙迎辉 叶开其 张晶莹 王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06-509,共4页
将5,12-二[6(2氨基乙基氨基)己基]喹吖啶酮(BAEAHQA)组装到介孔分子筛MCM-41的孔道中,制备了金属离子传感材料BEDAHQA/MCM-41.荧光光谱显示组装体的发光避免了喹吖啶酮固体发光的浓度猝灭现象.引入不同的金属离子将使BAEAHQA/MCM41的荧... 将5,12-二[6(2氨基乙基氨基)己基]喹吖啶酮(BAEAHQA)组装到介孔分子筛MCM-41的孔道中,制备了金属离子传感材料BEDAHQA/MCM-41.荧光光谱显示组装体的发光避免了喹吖啶酮固体发光的浓度猝灭现象.引入不同的金属离子将使BAEAHQA/MCM41的荧光光谱强度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和峰位移动.尤其是金属钴离子可以使BAEAHQA/MCM-41的发光产生明显的猝灭,猝灭程度可达到92.63%.通过引入乙二氨基团BAEAHQA达到了发光基团与螯合基团之间的分离,有效地避免了pH值对发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BAEAHQA/MCM4-1对于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传感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离子传感材料 BAEAHQA MCM-41 钴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3H_6和NO在Cu-Al-MCM-41催化剂上的反应和吸附行为 被引量:3
14
作者 万颖 王正 +2 位作者 马建新 张益群 周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5-288,299,共5页
利用 XRD、NMR、N2 吸附等温线、TPD、原位红外 ( in situ FTIR)和程序升温反应技术等手段考察了 Cu- Al- MCM- 41的结构特征、化学吸附性能和催化 NO选择性还原的反应活性。经 Cu离子交换的 Al- MCM- 41并未改变载体的结构特征 ,仍保... 利用 XRD、NMR、N2 吸附等温线、TPD、原位红外 ( in situ FTIR)和程序升温反应技术等手段考察了 Cu- Al- MCM- 41的结构特征、化学吸附性能和催化 NO选择性还原的反应活性。经 Cu离子交换的 Al- MCM- 41并未改变载体的结构特征 ,仍保持长程有序的中孔结构。C3H6和 NO在Cu- Al- MCM- 41上发生竞争吸附。C3H6在反应中起双重作用 :一方面 ,提供 NO选择性还原的还原物种 ;另一方面 ,由于其在催化剂上的强吸附而阻抑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H6 NO 催化剂 反应 吸附行为 选择性催化还原 贫燃 尾气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丁烯氢甲酰化用介孔MCM-41分子筛负载铑磷络合物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俊强 储伟 罗仕忠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0-74,共5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Si-MCM-41介孔分子筛,并在其上担载HRh(CO)(PPh3)3络合物合成负载型催化剂,考察了该载体Si-MCM-41分子筛的制备条件对异丁烯氢甲酰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分子筛的制备条件中pH值,原料配比,晶化温度对反应性能的...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Si-MCM-41介孔分子筛,并在其上担载HRh(CO)(PPh3)3络合物合成负载型催化剂,考察了该载体Si-MCM-41分子筛的制备条件对异丁烯氢甲酰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分子筛的制备条件中pH值,原料配比,晶化温度对反应性能的影响最显著,在pH=10,n(Si)∶n(CTAB)=1∶0.2和晶化温度为120℃的条件下制备的Si-MCM-41载体对异丁烯氢甲酰化制异戊醛的选择性达最优。采用低温液氮吸附脱附分析(BET)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技术对载体Si-MCM-41和负载型HRh(CO)(PPh3)3-MCM-41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载体在负载络合物后仍然保持了较好的介孔特征,其较均匀的孔径分布表现出对反应产物较好的择形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分子筛Si-MCM-41 铑膦络合物 异丁烯 氢甲酰化 异戊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_2O对Co-Mo/MCM-41催化剂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果崇申 李翔 王安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40-645,共6页
分别采用分步浸渍法和共浸渍法将K2O引入Co-Mo/MCM-41催化剂的前驱体中,制得的催化剂分别记作K-Co Mo/MCM-41和KCo Mo/MCM-41,并以质量分数0.8%二苯并噻吩(DBT)的十氢萘溶液作模型化合物,考察了3种硫化物催化剂对其加氢脱硫(HDS)反应的... 分别采用分步浸渍法和共浸渍法将K2O引入Co-Mo/MCM-41催化剂的前驱体中,制得的催化剂分别记作K-Co Mo/MCM-41和KCo Mo/MCM-41,并以质量分数0.8%二苯并噻吩(DBT)的十氢萘溶液作模型化合物,考察了3种硫化物催化剂对其加氢脱硫(HDS)反应的催化性能。采用XRD、UV-Vis和TPR分析手段对所得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共浸渍法引入K2O,不仅破坏了载体全硅MCM-41的结构,还降低了Co-Mo/MCM-41催化剂中八面体配位的Mo物种含量;采用分步浸渍法将K2O引入Co-Mo/MCM-41前驱体中,对催化剂中物种的分布和配位状态影响不大,但抑制了Co-Mo/MCM-41前驱体的还原。DBT的脱硫路径有直接脱硫(DDS)和加氢脱硫(HYD)两条路径,在Co-Mo/MCM-41硫化物催化剂上,主要通过DDS路径脱硫。KCo Mo/MCM-41对DBT的DDS和HYD的催化活性都低于Co-Mo/MCM-41,因而总的DBT HDS反应活性也较低。而采用分步浸渍法引入K2O对Co-Mo/MCM-41总的DBT HDS催化活性影响不大,但提高了Co-Mo/MCM-41对DDS路径的催化活性,同时抑制了其对HYD路径的催化活性,降低了反应过程中氢气的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脱硫 CO-MO K2O MCM-41 共浸渍 分步浸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缩聚法制备氨基化介孔硅及其对毒死蜱的缓释性能 被引量:7
17
作者 林粤顺 周新华 +3 位作者 周红军 龚圣 徐华 陈铧耀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44-650,共7页
通过化学修饰法对介孔硅(MCM-41)进行改性。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为改性剂,采用共缩聚法制备了氨基化介孔硅(NH2-MCM-41),并以毒死蜱为模型药物,制备了毒死蜱/... 通过化学修饰法对介孔硅(MCM-41)进行改性。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为改性剂,采用共缩聚法制备了氨基化介孔硅(NH2-MCM-41),并以毒死蜱为模型药物,制备了毒死蜱/氨基化介孔硅载药体系。利用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附-脱附、透射扫描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Zeta电位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MCM-41和NH2-MCM-41的结构、形貌、Zeta电位和毒死蜱的负载情况进行了表征,考察了MCM-41和NH2-MCM-41对毒死蜱的吸附量和缓释性能,并着重探究了NH2-MCM-41与毒死蜱之间的作用力。结果表明:NH2-MCM-41和MCM-41均为有序的六方相介孔结构。MCM-41对毒死蜱的吸附量为106 mg/g,而NH2-MCM-41的最大吸附量为178 mg/g,且后者的吸附量随其Zeta电位值升高而增大。APTES的加入有利于改善MCM-41对毒死蜱的缓释性能;载药体系的释药行为可用Higuchi动力学模型来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缩聚法 介孔硅 MCM-41 氨基化改性 毒死蜱 缓释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