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镀Ni-Cu-P合金镀层耐蚀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黄燕滨 赵艺伟 +2 位作者 刘波 刘菲菲 孟昭福 《电镀与精饰》 CAS 2007年第3期7-9,17,共4页
采用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法,与Ni-P合金镀层对比,研究了化学镀Ni-Cu-P合金镀层在3.5%NaCl水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极化曲线结果表明,化学镀Ni-Cu-P合金镀层的自腐蚀电流密度(4.037μA/cm2)远远小于Ni-P合金镀层,说明Ni-Cu-P合金镀层的耐... 采用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法,与Ni-P合金镀层对比,研究了化学镀Ni-Cu-P合金镀层在3.5%NaCl水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极化曲线结果表明,化学镀Ni-Cu-P合金镀层的自腐蚀电流密度(4.037μA/cm2)远远小于Ni-P合金镀层,说明Ni-Cu-P合金镀层的耐蚀性能比Ni-P合金镀层好。在交流阻抗谱图中,化学镀Ni-Cu-P合金镀层在整个浸泡过程中仅出现一个时间常数的单容抗弧,镀层电阻不断的增大,表明镀层有钝化膜不断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ni—cu—P合金镀层 耐蚀性 钝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冷Cu_(70)Ni_(30)熔体在石英玻璃涂层壳型中过冷遗传性
2
作者 郭学锋 杨根仓 邢建东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7,共3页
在熔模铸造壳型内表面基体玻璃涂层(B)上,用溶胶-凝胶原理制备了非晶薄膜涂层(F),FTIR和TGA-DTA 分析结果表明,裂纹发生在室温~400℃加热区间,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热处理过程中涂层吸附水、醇快速解附引起薄... 在熔模铸造壳型内表面基体玻璃涂层(B)上,用溶胶-凝胶原理制备了非晶薄膜涂层(F),FTIR和TGA-DTA 分析结果表明,裂纹发生在室温~400℃加热区间,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热处理过程中涂层吸附水、醇快速解附引起薄膜膨胀所致,这一过程中涂层的热失重占总失重量的89.5% 。为此,用分级热处理工艺制备了无裂纹B-F复合涂层,XRD分析结果表明,该涂层为SiO2 玻璃态。将净化后获得深过冷的Cu70Ni30合金熔体浇入B-F涂层中,获得了198K深过冷,其过冷度遗传率达到了0.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体 石英玻璃涂层 过冷遗传性 铜镍合金 铸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组织切片的显微反射红外光谱
3
作者 姚杰 李茜 +2 位作者 陈维 刘玉芳 王丹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37-138,共2页
用电镀法在ITO导电玻璃上制得Co—Ni—Cu金属合金膜,将其用作红外显微反射吸收样品的载玻片,研究了大鼠脑组织切片的化学成分。结果显示:该合金镀层具有较高的反射率,当大鼠脑组织切片在4μm时可得到脑组织中脂类,蛋白质类和磷酸酯类物... 用电镀法在ITO导电玻璃上制得Co—Ni—Cu金属合金膜,将其用作红外显微反射吸收样品的载玻片,研究了大鼠脑组织切片的化学成分。结果显示:该合金镀层具有较高的反射率,当大鼠脑组织切片在4μm时可得到脑组织中脂类,蛋白质类和磷酸酯类物质的的红外光谱信息。其中在1 740和1 718cm-1处的吸收峰为脂类的特征峰;1 648和1 544cm-1的为酰胺Ⅰ带和酰胺Ⅱ的特征峰;1 234和1 070cm-1为磷酸酯的特征峰。谱图还显示大鼠脑干中的磷酸酯含量高于小脑中的含量。与显微衰减全反射模式相比,反射吸收模式所测得的红外光谱谱峰信号更强。而且,该方法不接触样品,对样品无污染,是真正意义上的无损无接触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吸收红外显微光谱 co—ni—cu镀层载玻片 大鼠脑组织 AT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