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扩展Lagrange乘子的Clough接触面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周伟 靳萍 +2 位作者 常晓林 周创兵 胡颖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9-74,共6页
双曲线接触面本构模型能比较真实地模拟堆石材料与混凝土面板间的接触关系,扩展Lagrange乘子法能比较精确地计算接触面间接触状态。在吸取Clough双曲线接触面本构关系应用于无厚度的Goodman单元和有厚度的Desai薄层单元的成功经验的基础... 双曲线接触面本构模型能比较真实地模拟堆石材料与混凝土面板间的接触关系,扩展Lagrange乘子法能比较精确地计算接触面间接触状态。在吸取Clough双曲线接触面本构关系应用于无厚度的Goodman单元和有厚度的Desai薄层单元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Clough双曲线接触面模型引入扩展Lagrange乘子法进行摩擦接触问题的求解。介绍了基于扩展Lagrange乘子法的序列二次规划法(SQP)提法,详细推导了在扩展Lagrange算法的非线性接触计算中引入Clough双曲线接触面本构关系的数值列式和实施步骤。数值算例和工程实例的计算结果证明该方法是成功的,能够比较真实地模拟堆石-混凝土墙(混凝土面板)之间的接触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Lagrange乘子 clough双曲线接触面模型 序列的二次规划法SQP Goodman单元 薄层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粒料接触面模型及其在土石坝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文轩 卞士海 +1 位作者 李国英 吴俊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379-2388,共10页
在土石坝工程中越来越重视岸坡与坝料之间的接触特性,将土体本构模型中使用较多的双曲线型硬化规律运用至接触面模型,提出了一个简洁的接触面本构模型,推导了接触面模型刚度矩阵表达式。通过对4组试验的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 在土石坝工程中越来越重视岸坡与坝料之间的接触特性,将土体本构模型中使用较多的双曲线型硬化规律运用至接触面模型,提出了一个简洁的接触面本构模型,推导了接触面模型刚度矩阵表达式。通过对4组试验的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粗粒料的界面剪切试验。将提出的接触面模型嵌入有限元程序,应用于如美心墙坝河谷与坝料的接触分析。三维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坝体两侧岸坡的剪切位移变化规律都是中间部分剪切滑移量较大,岸坡边缘部分相对较小,陡坡一侧最大滑移量大于较缓一侧。这些均符合粗粒料滑移的基本规律,可为岸坡-坝料接触特性研究以及土石坝工程计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曲线型硬化规律 接触面模型 直剪试验 模型验证 剪切滑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与硫酸腐蚀混凝土接触面剪切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肖杰 屈文俊 +1 位作者 朱鹏 田敬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613-2620,共8页
为了研究酸腐蚀作用对桩-土接触面剪切特性的影响,利用大型多功能界面剪切仪,进行了砂土与被硫酸加速腐蚀0、31、93、154 d的混凝土板之间接触面剪切试验,量测了不同腐蚀时间的混凝土与砂土接触面的剪切应力和剪切位移关系。研究结果表... 为了研究酸腐蚀作用对桩-土接触面剪切特性的影响,利用大型多功能界面剪切仪,进行了砂土与被硫酸加速腐蚀0、31、93、154 d的混凝土板之间接触面剪切试验,量测了不同腐蚀时间的混凝土与砂土接触面的剪切应力和剪切位移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砂土与硫酸腐蚀混凝土接触面剪切应力与剪切位移符合双曲线模型,接触面剪切破坏符合摩尔-库仑准则。随着腐蚀时间的增加,接触面黏聚力减小,摩擦角、剪切强度以及达到峰值剪切应力所需的剪切位移增大,接触面的破坏趋向于土体自身剪切破坏。取未腐蚀混凝土与砂土接触面达到峰值剪应力时的剪切位移为基准,对该位移对应的不同腐蚀时间下混凝土与砂土接触面的剪切应力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腐蚀5个月后的剪切应力要小于未腐蚀时的剪切应力。按双曲线模型对试验测得的接触面剪切应力和剪切位移关系进行了拟合,获得了该模型中的参数,为进一步进行数值模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腐蚀 土与混凝土接触面 剪切试验 双曲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冻(融)土-结构接触面剪切应力-应变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志强 王博 +2 位作者 王涛 杜保江 小海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4-140,共7页
为揭示深厚表土冻融土-混凝土结构接触面剪切力学特性,利用改进的DRS-1高压直残剪试验系统,开展系列高法向应力、升温条件下冻(融)土-结构接触面直剪试验,总结高应力作用下不同融化程度冻(融)土-结构接触面剪切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的基本... 为揭示深厚表土冻融土-混凝土结构接触面剪切力学特性,利用改进的DRS-1高压直残剪试验系统,开展系列高法向应力、升温条件下冻(融)土-结构接触面直剪试验,总结高应力作用下不同融化程度冻(融)土-结构接触面剪切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的基本特征.通过试验分别建立峰值前和考虑应变软化特征的高应力、升温条件下冻(融)土-结构接触面剪切应力-应变经验方程,探讨接触面剪切应力极值和初始剪切模量随法向应力水平、融化程度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融化程度的加深,冻(融)土-结构接触面剪切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形态由具有应变软化特征逐渐转变为具有应变硬化特征;当接触面剪切应变较小时(峰值前),标准的双曲线模型对高应力、升温条件下冻(融)土-结构接触面剪切应力-应变关系仍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而具有应变软化特征的全过程剪切应力-应变关系可采用改进的双曲线模型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剪试验 冻(融)土 接触面 高法向应力 冻融作用 双曲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渗透水压力的黏土与混凝土接触面力学特性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柳江 薛晨阳 +2 位作者 刘斯宏 袁静 扎西顿珠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7-453,共7页
采用大型直剪仪进行黏土与混凝土接触面的单向直剪试验,研究接触面在不同渗透水压力和法向应力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并对黏土与混凝土接触面的强度及应力变形特性进行分析,基于双曲线模型提出了考虑渗透水压力作用的黏土与混凝土接触面本... 采用大型直剪仪进行黏土与混凝土接触面的单向直剪试验,研究接触面在不同渗透水压力和法向应力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并对黏土与混凝土接触面的强度及应力变形特性进行分析,基于双曲线模型提出了考虑渗透水压力作用的黏土与混凝土接触面本构模型。结果表明:接触面的剪应力与相对剪切位移较好地满足双曲线关系,竖向位移表现为剪缩;接触面的抗剪强度与接触土体的饱和状态显著相关,当土体由非饱和状态过渡至饱和状态时,接触面抗剪强度随渗透水压力的增大显著降低;当接触土体趋于饱和时,抗剪强度随渗透水压力增大的降幅随之减小,且与有效法向应力间呈较好的线性关系;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所提出的考虑渗透水压力作用下黏土与混凝土的接触面本构模型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 混凝土 接触面 力学特性 本构模型 双曲线模型 界面渗透水压力 大型直剪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超固结黏土-混凝土接触面力学特性直剪试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蔚 饶锡保 李浩民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1-136,141,共7页
为探讨黏土的超固结比对黏土-混凝土接触面力学特性的影响,利用直剪仪对不同弱超固结黏土与混凝土的接触面进行直剪试验。试验成果分析表明:黏土的超固结比从1增加到2时,接触面的黏聚力增大40%,内摩擦角增大38%。弱超固结黏土与混凝土... 为探讨黏土的超固结比对黏土-混凝土接触面力学特性的影响,利用直剪仪对不同弱超固结黏土与混凝土的接触面进行直剪试验。试验成果分析表明:黏土的超固结比从1增加到2时,接触面的黏聚力增大40%,内摩擦角增大38%。弱超固结黏土与混凝土接触面尚未剪切破坏时,剪应力-剪切位移曲线符合双曲线模型;接触面剪应力达到抗剪强度后,接触面破坏,进入滑动摩擦不收敛状态。接触面的抗剪强度、初始切线劲度系数与破坏比随着超固结比的增大而逐渐增大;接触面的抗剪强度符合摩尔-库伦破坏准则。建立了黏聚力、内摩擦角、ΔL/τ-ΔL关系中的斜率和截距与超固结比的经验公式,结合摩尔-库伦破坏准则,又建立了简单的接触面本构模型。并用试验数据验证其合理性,可供相关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超固结黏土 直剪试验 接触面 超固结比 抗剪强度 双曲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桩土界面初始临界摩阻力影响的基桩沉降计算方法 被引量:10
7
作者 赵明华 刘苏 +1 位作者 尹平保 刘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425-3431,共7页
桩土界面荷载传递函数模型对基桩沉降计算有重要影响。首先,在现有土与结构接触面剪切试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桩土界面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性,建立考虑桩土界面初始临界摩阻力影响的荷载传递双曲线模型。其次,用线性弹簧模拟各桩段... 桩土界面荷载传递函数模型对基桩沉降计算有重要影响。首先,在现有土与结构接触面剪切试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桩土界面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性,建立考虑桩土界面初始临界摩阻力影响的荷载传递双曲线模型。其次,用线性弹簧模拟各桩段,用塑性摩擦片和非线性弹簧的并联组合元件模拟桩侧土体的侧摩阻力,用非线性弹簧模拟桩端阻力,得到了能考虑桩土界面初始临界摩阻力影响、土体分层性和非线性特性的基桩沉降计算方法。最后,利用该方法对某工程实例中的2根试桩进行计算,并与未考虑桩土界面初始临界摩阻力影响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考虑桩土界面初始临界摩阻力影响的计算结果较未考该影响的计算结果,在加载的初始阶段,更接近实测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曲线模型 荷载传递法 荷载沉降曲线 土与结构接触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