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博弈论-云模型的湖北省汉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邓乐乐 郭生练 +1 位作者 王俊 向鑫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0-208,共9页
针对现有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单一赋权和主观选择不确定性的局限,构建了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不确定性,采用博弈论融合单一赋权法生成指标权重,基于灰色关联-TOPSIS法获取贴近度,并对云模型进行优化... 针对现有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单一赋权和主观选择不确定性的局限,构建了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不确定性,采用博弈论融合单一赋权法生成指标权重,基于灰色关联-TOPSIS法获取贴近度,并对云模型进行优化,提出了基于博弈论-云模型的评价方法,综合评价了湖北省汉江中下游地区8市2010—2020年水资源承载力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水资源承载力水平上游高于下游,具有较强的聚集特征,空间分异性明显;2011年水资源承载力水平最低,2020年最高,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各市水资源承载力水平以中等为主,部分年份达警戒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博弈论 云模型 汉江中下游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与云模型的重要耕地后备资源区水资源能源粮食协同安全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贺正齐 周到 +1 位作者 张振扬 费义涵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1,47,共7页
基于水资源、能源、粮食三大战略性基础资源在重要耕地后备资源区的复杂关联关系,开展水资源能源粮食协同安全评价研究。以我国盐碱地这一重要耕地后备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PSR分析法建立典型盐碱地区水资源能源粮食协同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水资源、能源、粮食三大战略性基础资源在重要耕地后备资源区的复杂关联关系,开展水资源能源粮食协同安全评价研究。以我国盐碱地这一重要耕地后备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PSR分析法建立典型盐碱地区水资源能源粮食协同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云模型、可变模糊识别模型,构建典型盐碱地区水资源能源粮食协同安全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典型盐碱地区东营市。结果表明:东营市水资源能源粮食协同安全水平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水资源的相对短缺及其在农业生产与能源开采中的合理配置是影响三者协同安全水平的重要因素。从加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因地制宜开展耕地后备资源区盐碱化改造两个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盐碱地区水资源能源粮食协同安全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后备资源 盐碱地区 水资源能源粮食协同安全 PSR模型 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9年西北地区云水资源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余杰 蔡淼 +3 位作者 周毓荃 杨玲 赵俊杰 欧建军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6-489,共14页
为认识西北地区的云水资源(Cloud Water Resource,简称CWR)特征以及科学规划人工增雨开发空中水资源作业布局,利用2000—2019年中国1°×1°CWR观测诊断评估数据集,采用线性拟合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等方法,统计分析了... 为认识西北地区的云水资源(Cloud Water Resource,简称CWR)特征以及科学规划人工增雨开发空中水资源作业布局,利用2000—2019年中国1°×1°CWR观测诊断评估数据集,采用线性拟合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等方法,统计分析了西北地区CWR的分布及演变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从全区整体看,CWR的相关物理量(状态量、平流量、总量和降水效率)主要表现为夏季最高,春、秋季次之,冬季最低的季节变化特征。其中,春季CWR总量约为1736亿t(折合柱水量约为51.2 mm),仅次于夏季;春季水凝物降水效率为48.7%,相较于秋季,春季的CWR开发潜力更大。(2)从区域内1°×1°网格的计算结果得到空间分布,受地势与环流的影响,近20年CWR年总量及水汽年总量、水凝物年总量的多年平均空间分布呈“两高一低”的特征,高值位于西风急流区与季风影响边缘区,低值区主要位于高原气候区。(3)近20年,西北地区格点的CWR年总量平均以23.6 mm/a速率增加,其中春季的增加趋势最显著,增速为8.5 mm/a。季节分布上,CWR夏季最多,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少;水凝物降水效率夏季高,秋、春季较低,冬季最低。(4)CWR年总量的EOF分解第一模态(EOF1)贡献率为78.2%,分布特征为区域东部较高,在2008年出现年际转折,开始转变为CWR东部多、西部少的分布格局。(5)在西北地区典型区域中,天山区域年平均及格点平均后的CWR年总量以及水凝物降水效率均高于祁连山区,年际变化上祁连山区的CWR在增多,天山区的在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云水资源(cwr) 时空特征 季节特征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次博弈云模型的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陶虎 胡广录 +3 位作者 白元儒 焦娇 刘鹏 周成乾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2,共5页
为准确判断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状况,提升流域内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的适应能力,从社会、经济、生态、水资源系统中选取16个评价指标构建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利用二次博弈云模型和障碍度模型评价石羊河流域2000... 为准确判断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状况,提升流域内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的适应能力,从社会、经济、生态、水资源系统中选取16个评价指标构建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利用二次博弈云模型和障碍度模型评价石羊河流域2000~2020年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状况并查明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2000~2020年,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状况有所改善,水资源承载力总体处于Ⅲ级(临界承载状态);生态环境用水率、人均GDP、实际耕地灌溉率是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障碍因子;石羊河流域应调整用水结构、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节水型经济的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提高水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模型 博弈论多组合权重 障碍度 水资源承载力 石羊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山区低层云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6
5
作者 彭宽军 陈勇航 +3 位作者 王文彩 邱学兴 林雄 白鸿涛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53-659,共7页
采用云与地球辐射能量系统(CERES)2003~2007年的CERESSSFAquaMODIS云资料,选取新疆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三大山区,通过考察云量和云液态水柱含量分析了低层云水资源的多年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大山区多年平均的云量... 采用云与地球辐射能量系统(CERES)2003~2007年的CERESSSFAquaMODIS云资料,选取新疆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三大山区,通过考察云量和云液态水柱含量分析了低层云水资源的多年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大山区多年平均的云量年平均区域值在24.4%~27.5%之间,云液态水柱含量在51~56.3g/m2之间。三大山区低层云量和云液态水柱含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综合云量和云水柱含量来看,春季是三大山区低层云量资源最丰富的季节,冬季是三大山区低层云中的含水量最丰富的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层云量 水资源 云液态水柱含量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ERES的宁夏空中云水资源特征及其增雨潜力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常倬林 崔洋 +2 位作者 张武 田磊 翟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12-1120,共9页
利用2009-2014年NASA地球观测系统(EOS)云与地球辐射能量系统(CERES)云资料和气象站降水资料,对宁夏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及南部山区3个具有不同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的地区云水资源及增雨潜力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宁夏地... 利用2009-2014年NASA地球观测系统(EOS)云与地球辐射能量系统(CERES)云资料和气象站降水资料,对宁夏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及南部山区3个具有不同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的地区云水资源及增雨潜力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宁夏地区大气可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从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从季节变化看表现出随夏秋春冬依次递减的特征。在东亚季风和贺兰山地形的共同影响下,全年总云量和低云量在南部山区最大,北部川区最小。云光学厚度与水云粒子半径及冰云等效直径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中中部干旱带相关关系最强是开展人工增雨效果最显著的地区。随着全年四季天气气候变化,宁夏人工增雨主要潜力区会逐渐由春季的贺兰山沿山、中部干旱带地区,移动到夏季的银川以南同心以北和固原西南部地区,秋季缩减到海原、西吉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S 云水资源 人工增雨 开发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与云模型的黑龙江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15
7
作者 成琨 付强 +2 位作者 任永泰 郭佳 鲁雪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5-80,共6页
为研究水资源承载力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在构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以及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将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因子作为云滴,由云滴构成的指标体系定义为云空间,利用各指标因子实际值对应的信息熵值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基于正向云... 为研究水资源承载力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在构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以及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将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因子作为云滴,由云滴构成的指标体系定义为云空间,利用各指标因子实际值对应的信息熵值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基于正向云发生器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并进行实例研究,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向云发生器 水资源承载力 指标体系 熵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的云模型 被引量:24
8
作者 贾琦 段春青 陈晓楠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8-52,共5页
对流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进行科学评判,针对评价中存在随机性及模糊性的特征,建立起基于云理论的流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综合评价模型。综合考虑水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用水条件等11个指标建立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二元... 对流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进行科学评判,针对评价中存在随机性及模糊性的特征,建立起基于云理论的流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综合评价模型。综合考虑水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用水条件等11个指标建立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二元模糊对比法确定各个指标权重,借助云模型定量描述单指标条件下待评价区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的等级,并通过模糊变换,确定综合评判等级。云模型将不确定性概念的模糊性和随机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隶属函数描述评价等级的模糊性,并利用超熵概念考虑隶属度本身存在的随机性,更符合实际评判的情况。应用该模型对黄河流域9个行政分区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总体上较弱,其中宁夏和内蒙古最弱,其主要原因在于水资源总量短缺且水资源效率低,急需采取相关措施节流开源、提高产业用水效率,特别是需要进一步实施节水灌溉措施,降低农业灌溉定额,从而提高区域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可再生能力 云模型 综合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遥感数据反演土壤水分方法 被引量:44
9
作者 张友静 王军战 鲍艳松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2-228,共7页
基于ASAR-APP影像数据和光学影像数据,根据水云模型研究了小麦覆盖下地表土壤含水量的反演方法。利用TM和MODIS影像构建的植被生物、物理参数与实测小麦含水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TM影像提取的归一化水分指数(NDWI)反演精度较好,相关系数... 基于ASAR-APP影像数据和光学影像数据,根据水云模型研究了小麦覆盖下地表土壤含水量的反演方法。利用TM和MODIS影像构建的植被生物、物理参数与实测小麦含水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TM影像提取的归一化水分指数(NDWI)反演精度较好,相关系数达到0.87。根据这一关系,结合水云模型并联立裸露地表土壤湿度反演模型,建立了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土壤含水量反演模型和参数统一求解方案。反演结果表明:该方案可得到理想的土壤水分反演精度,并可控制参数估计的误差。反演土壤含水量和准同步实测数据的相关系数为0.9,均方根误差为3.83%。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并制作了研究区土壤缺水量分布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多源遥感数据 水云模型 ASAR 多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理论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安 和吉 陈晓楠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22,共5页
针对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中存在不确定性的特征,将云模型引入到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领域中,利用云理论实现评价等级的定性与定量转换。将云综合评判模型应用于海河流域的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海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为"... 针对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中存在不确定性的特征,将云模型引入到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领域中,利用云理论实现评价等级的定性与定量转换。将云综合评判模型应用于海河流域的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海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为"较弱"等级;南水北调中线调水100亿m^3后,海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介于"中等"和"较弱"等级之间,改善不明显。该模型可以将不确定性概念的模糊性和随机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用隶属函数描述了评价等级的模糊性,又利用超熵概念充分考虑了隶属度本身存在的随机性,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能力 南水北调工程 云模型 综合评价 水资源优化配置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黑龙江省云水资源人工增雨潜力评估 被引量:2
11
作者 牛忠清 张苗苗 +1 位作者 安英玉 张惠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期251-253,共3页
黑龙江省年平均降水量390-660 mm,历年有效降水不均,分布差异较大,区域性显著,一般东部多、西部少,西部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以上气候特点决定了黑龙江省有必要从空中云水资源中开发获取较多的降水,弥补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等方面的缺水... 黑龙江省年平均降水量390-660 mm,历年有效降水不均,分布差异较大,区域性显著,一般东部多、西部少,西部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以上气候特点决定了黑龙江省有必要从空中云水资源中开发获取较多的降水,弥补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等方面的缺水现状。鉴于以上原因,需对云水资源潜力进行评估,在此依据CWR-PEP方法对2013年黑龙江省云水资源人工增雨潜力进行评估,结果认为2013年黑龙江省云水资源人工增雨潜力共约为1.295亿t,具有较大的人工增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水资源 cwr-PEP方法 增雨潜力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模型的城市资源水价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晓英 江崇秀 张琛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5-221,共7页
分析合肥市的社会经济状况,选取水质、人均水资源量、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密度等反映水资源功能、稀缺程度和水价承受能力的5个指标作为资源水价影响因子,在依据水费承受指数和供水因素分析确定资源水价上限的基础上,建立云... 分析合肥市的社会经济状况,选取水质、人均水资源量、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密度等反映水资源功能、稀缺程度和水价承受能力的5个指标作为资源水价影响因子,在依据水费承受指数和供水因素分析确定资源水价上限的基础上,建立云模型分析影响因子对应各等级的确定度,结合超标倍数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分析得到合肥市2014—2017年资源水价分别为3.06元/m^3、3.70元/m^3、4.28元/m^3、5.35元/m^3。研究表明,伴随经济增长,资源水价随之升高,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模型 水资源价值 影响因子 综合确定度 资源水价 合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38
13
作者 张强 孙昭萱 +2 位作者 陈丽华 赵映东 陈添宇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1-390,共10页
分析了祁连山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重要意义,介绍了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的国际现状,系统概括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祁连山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在地形云野外科学试验、云水资源监测方法、地形云形成物... 分析了祁连山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重要意义,介绍了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的国际现状,系统概括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祁连山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在地形云野外科学试验、云水资源监测方法、地形云形成物理模型、云水资源和地面降水的分布特征及影响机制、地形云的微物理特征、祁连山人工增雨概念模型等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初步评估了祁连山区人工增雨的效果和效益,讨论了祁连山空中云水资源开发的一些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研究进展 空中云水资源 开发利用 效果和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云水资源火箭人工增雨方法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以琳 徐学义 +2 位作者 苗长忠 贾思之 杨正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64-170,共7页
在开发云水资源中,火箭人工增雨作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WR型人工增雨火箭,以播云碘化银浓度大于10L-1的扩散体所移过的累积面积在地面上的投影为有效播云区。利用湍流扩散方程,对湍流扩散系数、风速和作业仰角进行敏感性试验... 在开发云水资源中,火箭人工增雨作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WR型人工增雨火箭,以播云碘化银浓度大于10L-1的扩散体所移过的累积面积在地面上的投影为有效播云区。利用湍流扩散方程,对湍流扩散系数、风速和作业仰角进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湍流扩散系数与最大扩散半径成正比,与达到最大扩散半径的时间成反比,有效播云区面积与环境风大小成正比。在迎风多轮火箭作业中,根据仰角不同,每轮发射三发火箭弹,发射夹角在32°—90°之间变化。在不同风速下,当仰角在64°-52°、湍流扩散系数在20-100m2.s-1之间时,三发火箭弹的有效播云区面积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水资源 火箭人工增雨 作业方案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干旱半干旱区空中水资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玉芝 常姝婷 +1 位作者 华珊 黄建平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5-492,共8页
系统回顾了近年来中外对东亚干旱半干旱区空中水资源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大气水汽、云的分布特征、空中水资源的降水转化率及其影响因子等。东亚干旱半干旱区西部及东部水汽含量较中部高,背风坡水汽含量较迎风坡高,季风区及山... 系统回顾了近年来中外对东亚干旱半干旱区空中水资源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大气水汽、云的分布特征、空中水资源的降水转化率及其影响因子等。东亚干旱半干旱区西部及东部水汽含量较中部高,背风坡水汽含量较迎风坡高,季风区及山脉地区云水资源高于盆地、沙漠上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东亚干旱半干旱区对流层底部的水汽显著增多,其中夏季增加最为明显。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西北部分地区云水路径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同时呈现"东正西负"的东西向变化差异以及"北正南负"的反相位特征。大气环流、地表温度、下垫面地表特征等因子通过影响东亚干旱半干旱区的水汽输送及蒸散,进而改变东亚干旱半干旱区空中水资源,空中水资源的改变通过影响辐射收支、不同高度云量及第2次相变产生的云水含量进而对局地温度和降水产生影响。以往研究中,大部分主要针对东亚干旱半干旱区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和云平均状态的分布与变化特征,而与降水相关联的空中水资源的变化特征目前仍不清楚,有待系统深入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中水资源 干旱半干旱区 水汽 云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博弈论和云模型的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文川 杨柳 +1 位作者 郑野 徐冬梅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5-45,共11页
为优化配置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揭示承载力变化状况,提高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在综合考虑自然条件、水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对水资源承载力影响的基础上,筛选28个评价指标,构建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采用博弈论赋权法... 为优化配置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揭示承载力变化状况,提高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在综合考虑自然条件、水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对水资源承载力影响的基础上,筛选28个评价指标,构建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采用博弈论赋权法计算水资源承载力指标权重,利用正态云模型度量承载力指标的隶属度,提出基于博弈论和云模型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并应用于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中。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资源量、年均水资源总量、耕地灌溉率和地下水开采量这四个指标对于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有着重要影响;石羊河流域2012—2018年水资源承载力从Ⅱ级过渡到Ⅲ级,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状况逐年向好,与可变集模型评价结果一致。上述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具有合理性与可靠性,为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亦可为石羊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弈论 正态云模型 水资源承载力 石羊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联系云和风险矩阵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7
17
作者 金菊良 陈磊 +3 位作者 沈时兴 陈梦璐 汪明武 童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8-134,共7页
为结合定量模型和水资源承载力的内在机理评价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水资源承载力状况,构建基于非对称联系云和风险矩阵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首先确定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为结合定量模型和水资源承载力的内在机理评价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水资源承载力状况,构建基于非对称联系云和风险矩阵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首先确定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结合规定的评价标准构建基于非对称联系云和风险矩阵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ACCRMM)。将该模型对2015年安徽省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应用的评价结果显示:16个地级市的水资源承载状况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从南到北有依次减弱的趋势;皖北地区6个地级市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等级均为Ⅲ级;皖中地区4个地级市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等级为Ⅱ级;皖南地区的马鞍山、芜湖市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等级为Ⅱ级,而铜陵、池州、黄山、宣城市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等级为Ⅰ级。评价结果与安徽省水资源现状基本一致,表明ACCRMM用来评价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非对称联系云 风险矩阵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增雨综合技术研究 被引量:32
18
作者 王广河 姚展予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3期1-10,共10页
“人工增雨综合技术预研究”项目对人工增雨云水资源的开发潜力、人工增雨的科学模型及其数值模拟、人工增雨监测识别技术、人工增雨催化作业技术、人工增雨外场试验的科学设计和南方夏季对流云人工增雨潜力区识别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合... “人工增雨综合技术预研究”项目对人工增雨云水资源的开发潜力、人工增雨的科学模型及其数值模拟、人工增雨监测识别技术、人工增雨催化作业技术、人工增雨外场试验的科学设计和南方夏季对流云人工增雨潜力区识别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 ,在此基础上初步优选和集成了人工增雨成套技术 ,并在抗旱型和蓄水型人工增雨外场试验中进行了初步应用 ,取得了较好的实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增雨综合技术 数值模拟 对流云 云水资源 监测技术 催化技术 夏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A和云理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黄显峰 李宛谕 +2 位作者 方国华 李丹阳 刘展志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1期9-15,63,共8页
我国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日趋严重,新形势下,双控行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研究水资源承载能力有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从水资源总量、水资源强度、生态环境3个方面出发,基于集对分析(SPA)和云理论,构建了水资源承载能力评... 我国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日趋严重,新形势下,双控行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研究水资源承载能力有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从水资源总量、水资源强度、生态环境3个方面出发,基于集对分析(SPA)和云理论,构建了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体系,确定出评价等级与标准,并以南京市浦口区为例,研究了浦口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结果表明,浦口区2016年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等级为一般。此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强度 生态环境SPA 云理论 水资源承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信息化与云计算 被引量:17
20
作者 朱跃龙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1,共5页
在分析当前水利信息化现状和遇到的"基础资源整合难、遗产系统重用难、数据资源共享难"等共性、关键的问题后,介绍了云计算的概念和关键技术,认为可以将云计算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应用到水利信息化建设中。最后,给出了已建云平... 在分析当前水利信息化现状和遇到的"基础资源整合难、遗产系统重用难、数据资源共享难"等共性、关键的问题后,介绍了云计算的概念和关键技术,认为可以将云计算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应用到水利信息化建设中。最后,给出了已建云平台的实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计算 水利信息化 云服务 虚拟化 面向服务体系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