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7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of Monoclonal Antibody Against Clostridium perfringensα-toxin and Screen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Phage Display Technology
1
作者 Wang Hong-wei Liu Hai-xin +3 位作者 Xie Zhen-zhen Zhang Yue Zhong Ming Li Guang-xi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0年第3期76-86,共11页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phospholipase C(plc),also calledα-toxin,is encoded by the plc gene Clostridium perfringers.The production ofα-toxin can lead to the occurrence of gas gangrene.Vaccination is considered as one...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phospholipase C(plc),also calledα-toxin,is encoded by the plc gene Clostridium perfringers.The production ofα-toxin can lead to the occurrence of gas gangrene.Vaccination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best solutions against Clostridium infections.In this study,an anti-Cpα-toxin monoclonal antibody(mAbs)A10E5 was successfully prepared,which had better biological reactivity.Then,the phage random 12-peptide library was used to screen mAb A10E5 protein.After four rounds of screening,three peptides with high affinity to the anti-α-toxin mAbs were screened.Two 12-peptide peptide Q and peptide E with higher inhibition rate were obtained by indirect ELISA.Two polypeptides of 500μg·mL^(-1)synthesized in vitro were mixed with30μg·mL^(-1)α-toxin at a concentration to treat Hela cells.Cell viability was determined by MTT assa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of the peptide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survival rate of Hela cells compared with theα-toxin group,and the effect of peptide Q was more obvious.The chickens were immunized with phages expressing two different affinity polypeptides and then challenged.The results of chicken weight change,intestinal lesion score,bacterial count,and antibody titer in peripheral blood showed that the two phages expressing the polypeptides had a certain protective effect on the chickens compared with the PBS group,and peptide Q had better protection effect.In conclusion,the high affinity peptide with mAb A10E5 was screened in this study,and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the plc polypeptide vaccine was verified by in vivo and in vitro experiments,which wa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phospholipase C PHAGE PEPTI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圈养野生动物源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的MLST分型及毒力基因分析
2
作者 徐春忠 徐锋 王建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4-680,共7页
为了解上海地区动物园流行的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的ST型,探讨其可能的遗传进化关系和潜在致病性,通过细菌基因组框架图测序对10株产气荚膜梭菌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菌株MLST分型和致病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0株菌均为A... 为了解上海地区动物园流行的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的ST型,探讨其可能的遗传进化关系和潜在致病性,通过细菌基因组框架图测序对10株产气荚膜梭菌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菌株MLST分型和致病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0株菌均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分属于6个新的ST型,并携带有大量的毒力基因,包括plc(α毒素)、pfoA(θ毒素)等16种主要的毒力因子,以及hlyⅢ、hlyB等22种可能来源于其他菌属的毒力基因。研究发现,动物园的产气荚膜梭菌以A型为主,但存在遗传多样性、宿主多样性等特点,同时携带大量的毒力因子对人和动物均存在较大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园 产气荚膜梭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羊源D型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3
作者 李娜 刘重阳 +4 位作者 张靖靖 玛丽雅其其格 珠娜 陆斌 海鹰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52-1359,共8页
【目的】D型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革兰阳性厌氧菌,可引起山羊、绵羊和牛等动物发生肠毒血症,对反刍动物的健康造成巨大的影响。本研究旨在了解内蒙古乌审旗地区D型产气荚膜梭菌耐药情况,为该地区由D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疾病的治疗提供科... 【目的】D型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革兰阳性厌氧菌,可引起山羊、绵羊和牛等动物发生肠毒血症,对反刍动物的健康造成巨大的影响。本研究旨在了解内蒙古乌审旗地区D型产气荚膜梭菌耐药情况,为该地区由D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培养特性及革兰染色镜检对分离菌进行初步鉴定,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和毒素基因PCR扩增对可疑菌株进一步鉴定,并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PCR检测分离菌耐药基因。【结果】分离菌在TSC培养基中长出黑色的圆形菌落,革兰染色镜检可见菌体粗短,成单个或双个排列的革兰阳性直杆菌,形态学及镜检结果符合产气荚膜梭菌特点。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分离菌与NCBI数据库中已公布的产气荚膜梭菌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均>99%,鉴定该菌株为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基因PCR检测扩增出cpa和etx基因,表明该菌株为D型产气荚膜梭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呋新、庆大霉素等16种抗菌药耐药。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检出bla CTX-M、bla SHV、qnrA和aac(6′)-Ⅰb-cr 4种耐药基因,未检出bla TEM和qnrS 2种耐药基因。【结论】本试验成功从绵羊体内分离出1株D型产气荚膜梭菌,该菌株存在多重耐药,该研究结果为D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绵羊的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D型产气荚膜梭菌 分离鉴定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拮抗产气荚膜梭菌的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与益生特性研究
4
作者 林显华 张甜甜 +1 位作者 吕文亮 王雨平 《现代畜牧兽医》 2025年第3期32-37,共6页
研究旨在为饲用芽孢杆菌的研发与应用提供参考。试验从肉鸡肠道内容物中分离筛选具有较强拮抗产气荚膜梭菌功能的芽孢杆菌,通过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测序等方法确定其分类归属,并对其益生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菌株J... 研究旨在为饲用芽孢杆菌的研发与应用提供参考。试验从肉鸡肠道内容物中分离筛选具有较强拮抗产气荚膜梭菌功能的芽孢杆菌,通过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测序等方法确定其分类归属,并对其益生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菌株J5-8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具有良好的耐热能力,经80、100、120℃处理10 min,芽孢存活率分别为94.6%、86.5%和81.1%。菌株J5-8在pH值低于3时仍有26%的菌体存活,在0.5%胆盐中存活率为82%,在模拟人工胃液、肠液等条件下均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与同类菌株相比,菌株J5-8产酶种类及中性蛋白酶等活性均较高。研究表明,菌株J5-8具有良好的耐酸、胆盐以及耐温能力,而且能够产多种生物酶,可作为饲用芽孢杆菌进行防控产气荚膜梭菌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芽孢杆菌 产气荚膜梭菌 抑菌 分离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组测序的疑似产气荚膜梭菌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余树坤 崔紫妍 +3 位作者 刘浪 谭雅心 崔洲莹 陶志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6,共6页
目的对武汉市某区一起疑似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分子分型溯源及耐药特征性分析。方法采用FIlm Array TM检测系统和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对中毒事件所涉样本进行病原菌初筛,根据初筛结果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质谱鉴定分析,采... 目的对武汉市某区一起疑似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分子分型溯源及耐药特征性分析。方法采用FIlm Array TM检测系统和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对中毒事件所涉样本进行病原菌初筛,根据初筛结果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质谱鉴定分析,采用荧光PCR对分离菌株进行产气荚膜梭菌6种毒力基因检测,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分析其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及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遗传进化分析(wgSNPs),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共分离到10株产荚膜梭菌,其中8株来自7份肛拭子样本,1株来自粪便样本,1株来自食品样本。可疑食品产气荚膜梭菌计数为7.8×10^(6) CFU/g。10株产气荚膜分离菌株均检出plc(a)毒素基因,未检出cpe等其他5种毒素基因,证实均为A型菌产气荚膜梭菌。所有菌株对克林霉素100%耐药,对万古霉素、头孢西丁、美罗培南等抗生素几乎完全敏感。10株产气荚膜梭菌均携带tetB(P)、tetA(P)和mprF等耐药基因,其次是ermQ(70%)、ant(6)-Ib(10%)以及LnuP(10%)。wgSNPs遗传进化分析显示4株暴发菌株聚成一簇,与可疑食品来源株同属一个独立的亚分支,亲缘关系较近。结论此次食物中毒事件可能是由被产气荚膜梭菌污染的手撕鸡所致,菌株未出现多重耐药现象,但均对克林霉素耐药,需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多重PCR初筛 全基因组测序 耐药基因 食物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气荚膜梭菌Alpha毒素突变体的表达及单克隆抗体制备
6
作者 韩凤烨 刘莹 +7 位作者 潘晨帆 张乾义 陈小云 朱真 印春生 温永俊 王凤雪 杜吉革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2-450,共9页
[目的]获得产气荚膜梭菌Alpha毒素(Clostridium perfringens alpha-toxin, CPA)的重组突变体,评价其毒力和抗原性,进而制备针对CPA的单克隆抗体,并评价单克隆抗体特性。[方法]通过人工合成含6个氨基酸突变(第56和130位的天冬氨酸突变为... [目的]获得产气荚膜梭菌Alpha毒素(Clostridium perfringens alpha-toxin, CPA)的重组突变体,评价其毒力和抗原性,进而制备针对CPA的单克隆抗体,并评价单克隆抗体特性。[方法]通过人工合成含6个氨基酸突变(第56和130位的天冬氨酸突变为甘氨酸、第275、307和331位的酪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第336位的天冬氨酸突变为天冬酰胺)的CPA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至pET-30a(+)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进行诱导表达与纯化,获得重组蛋白rCPA_(m6),并检测其毒力与免疫原性。将rCPA_(m6)作为包被抗原建立CPA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用灭活的天然CPA作为免疫原按照常规方法免疫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对其功能进行鉴定。[结果]重组蛋白rCPA_(m6)在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中能够以可溶性和包涵体两种形式表达。毒力测定结果显示,100μg/只rCPA_(m6)攻毒后,小鼠全部存活。免疫原性分析结果显示,1×最小致死量(MLD)的天然CPA攻毒后,对照组小鼠全部死亡,10和20μg/只rCPA_(m6)免疫组小鼠存活率为100%。利用rCPA_(m6)成功建立了CPA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筛选获得4株分泌抗CPA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6E3、6B8、10A11、13D10,且4种细胞上清抗体效价均≥1∶3 200,其中单克隆抗体6B8细胞上清能中和天然CPA,且能与rCPA_(m6)发生反应。[结论]试验成功获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的重组蛋白rCPA_(m6),制备的CPA单克隆抗体6B8具有一定的中和活性及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研究结果为CPA亚单位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候选抗原,同时为CPA中毒症的治疗以及抗原/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Alpha毒素(CPA) 突变体 原核表达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地区犊牛腹泻病原调查及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耐药性分析
7
作者 赵雪剑 陈晓良 +3 位作者 冯晓微 张康 马小军 李建喜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927-3938,共12页
[目的]掌握甘肃地区规模化牛场犊牛腹泻感染性病原微生物的流行情况,并了解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方法]使用5联犊牛腹泻病原微生物核酸检测试剂盒对兰州、张掖和武威等8个地区10个牛场... [目的]掌握甘肃地区规模化牛场犊牛腹泻感染性病原微生物的流行情况,并了解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方法]使用5联犊牛腹泻病原微生物核酸检测试剂盒对兰州、张掖和武威等8个地区10个牛场采集的108份犊牛腹泻粪便样本进行Cp、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产肠毒素型大肠杆菌K9 9 (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 K99,K99)、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COWP)检测;取Cp核酸阳性的粪便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并使用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对其进行鉴定。同时,采用PCR扩增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型;通过纸片扩散法(K-B法)和PCR法分别对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采集的108份犊牛腹泻粪便样本中Cp核酸阳性率为78.70%(85/108),其单独感染阳性率为14.81%(16/108),总混合感染率为63.89%(69/108);Cp与BRV、BCoV的混合感染率分别为44.44%(48/108)和24.07%(26/108)。共分离得到13株Cp分离株,且均为A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84.62%(11/13)分离株对庆大霉素表现耐药,76.92%(10/13)分离株对卡那霉素表现耐药。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84.62%(11/13)分离菌株检出Acc(6′)/ph(2″)基因,53.85%(7/13)分离菌株检出ermC基因,Sul1、qnrS、和ermB等7种耐药基因均未检出。[结论]甘肃地区犊牛腹泻混合感染较为严重,主要流行的Cp菌株为A型,多数Cp分离菌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严重且携带多种耐药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犊牛腹泻 产气荚膜梭菌 分离鉴定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兔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和药物敏感性
8
作者 王帅帅 刘玉梅 +3 位作者 李双军 李梦云 谭世图 张自强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62,共8页
对河北省某规模化兔场中10只病死兔进行临床症状观察和剖检,经分离培养、革兰染色、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毒素分型、生长曲线测定、菌落计数、药敏试验、组织病理学观察和动物致病力试验确定引起该兔场发病的病原菌,研究其... 对河北省某规模化兔场中10只病死兔进行临床症状观察和剖检,经分离培养、革兰染色、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毒素分型、生长曲线测定、菌落计数、药敏试验、组织病理学观察和动物致病力试验确定引起该兔场发病的病原菌,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分离出的革兰阳性杆菌的生化特性与产气荚膜梭菌的一致;其16S rRNA基因序列长度为1 380 bp,与编号为MK156683.1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序列的相似性达到99%。分离菌毒素分型结果显示该基因只携带cpa毒力基因。动物致病力试验结果显示,在感染24h后试验组家兔全部死亡,经鉴定,家兔病变脏器的病原微生物与感染菌株为同一株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阿奇霉素、麦迪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恩诺沙星、氧氟沙星、头孢曲松这10种药物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产气荚膜梭菌 菌株分离与鉴定 生物学特性 药物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花鹿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及对小鼠的致病性分析
9
作者 曾圣鑫 宋承琦 +9 位作者 申恺源 郝国鑫 王雅琨 王鑫 王晓旭 刘志杰 刘永波 刘永生 杨顺利 付志新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976-3984,共9页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perfringens)是危害动物养殖业的重要病原,养鹿业深受其害。本研究从临床患鹿肠内容物分离到一株C.perfringens菌株,运用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毒素型PCR及生化等方法进行菌株鉴定,并开展耐药性分析;通过腹...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perfringens)是危害动物养殖业的重要病原,养鹿业深受其害。本研究从临床患鹿肠内容物分离到一株C.perfringens菌株,运用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毒素型PCR及生化等方法进行菌株鉴定,并开展耐药性分析;通过腹腔注射对小鼠进行攻毒,记录其发病、死亡情况和组织病理学变化,建立小鼠感染模型。结果表明,分离株鉴定为A型C.perfringens,符合产气荚膜梭菌生化特征,对阿米卡星、多黏菌素B、链霉素、卡那霉素、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几种抗生素表现出耐药特征。菌液攻毒小鼠精神萎靡,被毛凌乱,扎堆不动,剖检可见肝脏、脾脏肿大,肠壁变薄,小肠内有黄色内容物。该菌株半数致死量为7.99×10^(7) CFU·mL^(-1)。组织切片可见各组织器官充血、出血,炎性细胞浸润,小肠肠绒毛部分断裂脱落,结构不完整。本研究结果将为临床鹿梭菌防治提供指导,为C.perfringens鹿用疫苗研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鹿 分离鉴定 小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动物园动物产气荚膜梭菌携带状况调查
10
作者 徐昀眺 郑九蓁 +5 位作者 李自盼 卞泓凯 潘新语 丁香 王海燕 刘文博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9-144,共6页
为了解不同野生动物群中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的携带情况、生物学特性及耐药情况,收集了江苏省某野生动物园内57种不同动物粪便样本进行厌氧培养、纯化和染色镜检进行初步鉴定、传代纯化,生化鉴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 为了解不同野生动物群中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的携带情况、生物学特性及耐药情况,收集了江苏省某野生动物园内57种不同动物粪便样本进行厌氧培养、纯化和染色镜检进行初步鉴定、传代纯化,生化鉴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鉴定菌株;对分离的产气荚膜梭菌进行毒素型检测及耐药性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23株产气荚膜梭菌,均为A型。95.7%菌株对氨苄青霉素钠、美罗培南、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敏感,其中由德保矮马(Debao pony)粪便中分离得到的产气荚膜梭菌对所试的8种抗菌药物均耐药。研究结果为今后野生动物中该病防控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 产气荚膜梭菌 毒素基因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地区野猪菌群多样性分析及其携带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
11
作者 谭娟娟 杨贝莹 +4 位作者 武前悦 花慧颖 曹华斌 严珲 张锦华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76-1886,共11页
旨在探究野猪呼吸道、肠道及粪便中的菌群组成和携带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的相关情况。采集江西地区27头野猪呼吸道、肠道及粪便样品,采用细菌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野猪不同生理部位的菌群组成和差异,分析野猪... 旨在探究野猪呼吸道、肠道及粪便中的菌群组成和携带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的相关情况。采集江西地区27头野猪呼吸道、肠道及粪便样品,采用细菌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野猪不同生理部位的菌群组成和差异,分析野猪源Cp基因型及毒素基因cpa、cpb、cpb2、etx、itx、cpe和netb的携带情况,并分离纯化肠道与粪便样品中的产气荚膜梭菌,对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菌群分析结果显示:三组的优势菌门都为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其中肠道和粪便中厚壁菌门的占比最高,呼吸道中变形菌门的占比最高。差异性分析发现三组中5个菌属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余10个菌属存在显著差异;从野猪粪便样品中分离到了三株Cp,经PCR毒素基因分型检测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确认为A型,并且无β2毒素基因;27份样品中Cp的携带率为81.48%(22/27),在这22份阳性样品中,β2毒素基因的检出率为9份,占40.91%(9/22)。其它毒素基因未检测到,综合各分型毒素检测结果,阳性样品中存在的Cp均为A型。综上,本研究基于菌群分析,了解了野猪不同生理部位的菌群组成,以及Cp在野猪中的携带情况,为预防、检测野猪源的相关疾病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猪 菌群分析 产气荚膜梭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宿主来源产气荚膜梭菌生物被膜形成前后药物敏感性分析
12
作者 吴莹 邵长军 刘文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2,共5页
为了检测5株不同宿主来源产气荚膜梭菌形成生物被膜能力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首先用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测定5株不同来源的产气荚膜梭菌对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筛选高敏药物测定各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利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 为了检测5株不同宿主来源产气荚膜梭菌形成生物被膜能力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首先用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测定5株不同来源的产气荚膜梭菌对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筛选高敏药物测定各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利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不同来源产气荚膜梭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高敏药物对生物被膜的抑制和清除能力。药敏结果显示,5株不同宿主来源产气荚膜梭菌均对氨苄西林高度敏感,对其余6种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耐药;氨苄西林对不同菌株的MIC值在0.031~2.000μg/mL之间;所有菌株均能生成生物被膜,但生物被膜生成能力有差异;不同菌株在各自4、2、1 MIC下生物被膜的生成受到不同程度抑制,而亚抑菌浓度的氨苄西林能刺激生物被膜的生成,氨苄西林对已经生成的生物被膜不能完全清除。结果表明,不同来源产气荚膜梭菌形成生物被膜前后对药物敏感性不同,可为产气荚膜梭菌的临床用药选择及使用剂量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生物被膜 最小抑菌浓度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气荚膜梭菌β毒素纳米抗体双抗夹心ELISA方法的建立
13
作者 贾琼 高帅鹏 +4 位作者 修艳宇 任泓睿 张书茵 杨皓宇 范瑞文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06-2916,共11页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分泌的β毒素(CPB)可引起家畜和野生动物发生肠炎和肠毒血症以及人类严重的食物中毒。因此,开发有效的检测方法对于鉴定该菌株的感染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建立产气荚膜梭菌CPB纳米抗体文库和噬菌...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分泌的β毒素(CPB)可引起家畜和野生动物发生肠炎和肠毒血症以及人类严重的食物中毒。因此,开发有效的检测方法对于鉴定该菌株的感染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建立产气荚膜梭菌CPB纳米抗体文库和噬菌体展示技术淘选其特异性纳米抗体(命名为CPB-VHH),并对该纳米抗体半衰期、亲和性及温度稳定性进行评估。同时,分别以CPB-VHH为捕获抗体和羊驼抗CPB多克隆血清为检测抗体,建立双抗夹心ELISA方法,并对该方法临界值、灵敏性、交叉反应及准确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本研究筛选获得一种针对CPB的特异性纳米抗体CPB-VHH,其半衰期为2.152 h,亲和性常数为0.9612,在37℃以内的稳定性较好;以该抗体为基础,建立一种检测CPB的双抗夹心ELISA方法,临界值为0.183,灵敏度为0.977 ng·mL^(-1),准确率为92%,且与产气荚膜梭菌CPA、CPB、ETX重组蛋白、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L.monocytogenes)、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火鸡沙门菌(Salmonella)、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本研究建立的双抗夹心ELISA方法为B型和C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提供一种诊断方法,同时也为涉及CPB定量的疫苗研发及该毒素致病性研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β毒素(CPB) 纳米抗体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源产气荚膜梭菌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14
作者 辛禾妍 刘彩英 +5 位作者 尚远昊 孟娜 石文立 刘新艳 贾方芳 李勤凡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39,共5页
为了解陕西省某牛场健康牛和腹泻牛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的携带情况及毒素分型,探究其致病性和耐药性,对采集的63份奶牛粪便样品进行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毒素分型试验、小鼠致病性试验、半数致死量测定和药敏试... 为了解陕西省某牛场健康牛和腹泻牛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的携带情况及毒素分型,探究其致病性和耐药性,对采集的63份奶牛粪便样品进行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毒素分型试验、小鼠致病性试验、半数致死量测定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腹泻牛粪便样品中产气荚膜梭菌分离率为65.22%,健康牛粪便样品中分离率为30%,共分离得到27株产气荚膜梭菌,经鉴定均为A型。部分菌株16S rRNA遗传进化树分析发现11-2和希腊水牛源菌株(JX311438.1)具有较近的亲源性,11-5、11-1、Y-27和Y-28菌株与巴基斯坦水牛源菌株(OR905705.1)属于同一支。随机选取1株产气荚膜梭菌,腹腔注射小鼠的LD_(50)为9.75×10^(7)CFU/mL,感染小鼠出现不同程度病变,以肺和肠道出血为主。27株产气荚膜梭菌对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耐药率高,分别为92.5%和88.9%,对头孢曲松敏感。综上所述,腹泻牛粪便样品中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率高于健康牛粪便样品,27株分离株均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对小鼠有致病性,对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耐药率高,对头孢曲松敏感,为该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奶牛 耐药性 致病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部分地区牛源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15
作者 蔺冰冰 赵洪哲 +5 位作者 关娜 乌日古木拉 其根 张杨 温永俊 王凤雪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73-1883,共11页
【目的】探明内蒙古部分地区肉牛源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erfringens)分离株的流行特性和耐药性,为该地区肉牛产气荚膜梭菌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采集37头病死肉牛的组织样品,采用分离培养、染色镜检... 【目的】探明内蒙古部分地区肉牛源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erfringens)分离株的流行特性和耐药性,为该地区肉牛产气荚膜梭菌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采集37头病死肉牛的组织样品,采用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等方法进行细菌分离鉴定,PCR检测分离菌的毒素类型及耐药基因,并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菌在TSC培养基上呈黑色圆形菌落,在TSA培养基中浑浊产气,镜检见短粗的革兰阳性直杆菌。分离菌发酵蔗糖、葡萄糖、麦芽糖、硫化氢,使明胶液化,在含铁牛乳培养基中“爆裂发酵”。从37头患畜组织样品中分离出8株产气荚膜梭菌,分离率为21.62%。毒素基因PCR分型结果显示,分离株均只含有cpa毒素,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耐药基因PCR检测结果显示,检出多种耐药基因,其中blaTEM、tetM、ermB和sul2基因检出率最高,均为100%;耐药基因aph(3′)-Ⅲ-F、tetB(P)、ermC检出率分别为87.5%、62.5%和62.5%,其余耐药基因未检出。药敏试验结果显示,8株产气荚膜梭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对丁胺卡那、链霉素耐药率均为100%;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耐药率均为87.5%;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100%、75.0%和50.0%;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氯霉素、克林霉素均表现为敏感。【结论】内蒙古部分地区牛群中存在产气荚膜梭菌流行,主要以A型为主,对抗生素产生了较严重的耐受情况,且存在多重耐药。试验结果可为产气荚膜梭菌流行病学研究、临床合理用药和科学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分离鉴定 耐药性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气荚膜梭菌致死性毒素致病机制和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16
作者 王虹迪 余聪 傅思武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2期66-72,共7页
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体,其产生的4种主要毒素(α、β、ε、ι)均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宿主一旦感染该菌,病情进展迅速,死亡风险高,因此其毒素的致病机制及检测方法研究对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具有重要意义。α... 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体,其产生的4种主要毒素(α、β、ε、ι)均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宿主一旦感染该菌,病情进展迅速,死亡风险高,因此其毒素的致病机制及检测方法研究对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具有重要意义。α毒素在气性坏疽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β毒素可引起幼畜出血性坏死性肠炎,ε毒素毒力最强,与动物肠毒血症密切相关,ι毒素是该菌主要致死毒素中唯一的二元毒素,可引起动物坏死性肠炎、肠毒血症及人食物中毒。近期,基于ELISA和PCR技术衍生出大量产气荚膜梭菌致死性毒素检测技术,包括间接ELISA、双抗夹心ELISA、多重PCR、荧光定量PCR、微滴式数字PCR、环介导等温扩增等。这些检测技术各具特点,可根据具体需求、样品类型和检测目标进行选择。本文对产气荚膜梭菌4种主要毒素的致病机制和检测技术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以期为“禁抗”后制定科学的产气荚膜梭菌感染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毒素 人兽共患病 致病机制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牛源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宫震 付修龙 +4 位作者 金映红 薛晶 李月 张凌 夏俊 《草食家畜》 2025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新疆某牛场2头犊牛突然死亡,本试验旨在明确此次发病的病原,为牛场疫病防控提供指导。【方法】无菌采集2份突然死亡的犊牛脏器和肠道样品,从脏器中分离纯化出1株细菌,对其进行培养特性观察、PCR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显... 【目的】新疆某牛场2头犊牛突然死亡,本试验旨在明确此次发病的病原,为牛场疫病防控提供指导。【方法】无菌采集2份突然死亡的犊牛脏器和肠道样品,从脏器中分离纯化出1株细菌,对其进行培养特性观察、PCR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显示分离细菌为产气荚膜梭菌,该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呋钠、环丙沙星等抗生素敏感性较高,对链霉素、卡那霉素、替米考星等不敏感。【结论】结果表明,此次导致牛场犊牛突然死亡的病原为产气荚膜梭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呋钠、环丙沙星等抗生素敏感,对链霉素、卡那霉素、替米考星等抗生素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鉴定 产气荚膜梭菌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源产气荚膜梭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及枯草芽孢杆菌对其抑制作用
18
作者 叶碧锦 欧兰欣 +6 位作者 王定爱 方肆云 申翰钦 严专强 戚南山 孙铭飞 黄福强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2,共7页
为探究产气荚膜梭菌在黄羽肉鸡重要养殖区域的流行及耐药情况,采集广东、广西等华南地区,安徽、江苏、福建等华东地区6个规模化肉鸡养殖场9份肠道病变样品进行分离鉴定和毒素分型检测、耐药性分析,琼脂扩散试验检测野外分离枯草芽孢杆菌... 为探究产气荚膜梭菌在黄羽肉鸡重要养殖区域的流行及耐药情况,采集广东、广西等华南地区,安徽、江苏、福建等华东地区6个规模化肉鸡养殖场9份肠道病变样品进行分离鉴定和毒素分型检测、耐药性分析,琼脂扩散试验检测野外分离枯草芽孢杆菌BSGZ7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从肠道样品中分离到7株A型和2株G型产气荚膜梭菌,9株分离菌和1株标准菌均对阿莫西林、青霉素、头孢噻肟、氨苄西林、头孢氨苄、氟苯尼考、头孢曲松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链霉素、磺胺异恶唑、林可霉素、红霉素、多黏菌素B等抗菌药物普遍耐药,枯草芽孢杆菌BSGZ7发酵液均对10株菌有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对产气荚膜梭菌具有一定抑菌作用,有望成为防控鸡坏死性肠炎的新型绿色安全的抗菌制剂,同时也为临床上鸡坏死性肠炎的防控和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枯草芽孢杆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对鹅的致病性试验
19
作者 张美琳 杨智灿 +5 位作者 刘佳琪 苏文楠 李宛珈 朱婉君 陈济铛 张济培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61,共7页
为了解鹅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对鹅的致病性,研究通过鸡胚致病性试验、不同感染途径攻毒试验筛选毒力较强的菌株及适合感染途径,对35日龄雏鹅进行人工致病试验,通过评估临床症状、体重变化、肠道表征评分、组... 为了解鹅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对鹅的致病性,研究通过鸡胚致病性试验、不同感染途径攻毒试验筛选毒力较强的菌株及适合感染途径,对35日龄雏鹅进行人工致病试验,通过评估临床症状、体重变化、肠道表征评分、组织病理学变化、肠道绒毛高度及隐窝深度等研究其对鹅的致病性。结果显示:Cp-07株对鸡胚的致病性较强,鸡胚半数致死量(ELD_(50))为10^(-8.75)/0.2 mL;灌服Cp-07株可对雏鹅致死,肠道能分离到Cp,而皮下注射和静脉注射仅在第6天肠道分离到Cp;感染组雏鹅表现出精神沉郁、拉血便等症状,从第3天开始感染组体重低于对照组,肠道出现明显的肠壁变薄、出血,肠黏膜脱落并出现坏死灶,肠道表征评分高达4分;感染组肠绒毛脱落、断裂,大量红细胞、炎性细胞浸润,十二指肠及回肠固有形态消失,小肠绒毛高度不同程度下降,隐窝深度增加。研究表明,试验筛选出1株高毒力Cp,适合接种途径为灌服,单独感染Cp可引起鹅肠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坏死性肠炎 鹅源 肠道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有机酸对肉鸡坏死性肠炎的防治作用研究
20
作者 桂焱垚 刘力源 +4 位作者 张颢曦 史玉俊 黄杰荣 刘耕松 欧长波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05-1913,共9页
【目的】探究复方有机酸对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鸡生长性能、肠道组织形态、盲肠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1日龄三黄鸡,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BC)、产气荚膜梭菌模型组(P)、阳性药物(林可霉素)治疗组(PT... 【目的】探究复方有机酸对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鸡生长性能、肠道组织形态、盲肠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1日龄三黄鸡,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BC)、产气荚膜梭菌模型组(P)、阳性药物(林可霉素)治疗组(PT)以及10、20、40 mg/kg复方有机酸治疗组(分别为L、M、H)。肉鸡1日龄时,除BC组外,其他各组肉鸡连续7 d灌胃1.5×10^(8) CFU产气荚膜梭菌;同时,PT组肉鸡连续7 d灌胃1 mL林可霉素,L、M、H组肉鸡连续7 d灌胃1 mL相应浓度复方有机酸;BC组肉鸡灌胃1 mL生理盐水,试验期为13 d。试验期间每天记录肉鸡体重变化以及剩余饲料量,计算料重比。第13天时,采集各组肉鸡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测定肠道组织形态,并收集盲肠内容物进行盲肠微生物16S rRNA测序分析。【结果】(1)与BC组相比,P组肉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下降,料重比升高(P>0.05)。与P组相比,PT、L、M和H组肉鸡平均日增重升高、饲料转化率降低(P>0.05),随着复方有机酸剂量升高,L、M和H组肉鸡平均日增重呈现上升趋势。(2)与BC组相比,P组肉鸡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V/C)均显著降低(P<0.05)。与P组相比,PT、L、M、H组肉鸡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绒毛高度均显著升高(P<0.05),十二指肠、空肠的绒隐比均显著升高(P<0.05),其中H组肉鸡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测序分析结果显示,6组肉鸡盲肠内容物样本中共获得76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TU),其中共有的核心OTU共62个,BC、PT、L、M和H组特有的OTU分别为5、2、1、1和5个。P组肉鸡盲肠微生物菌群多样性较低,H组肉鸡盲肠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和丰度最高,其物种丰度也最高。(4)与BC组相比,P组肉鸡盲肠微生物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比值升高(P>0.05);与P组相比,H组肉鸡盲肠微生物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比值升高(P>0.05)。【结论】复方有机酸能够阻止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引起的坏死性肠炎的肠道病变发展,本试验条件下,40 mg/kg复合有机酸治疗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肠炎 复方有机酸 产气荚膜梭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