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4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mization of mesh characteristics of gear pair considering influence of assembly errors
1
作者 ZHAO Xiao-jian MA Hui +5 位作者 MA Ze-yu LIU Jia-qi CAO Peng WU Yu-ping DING Xiang-fu ZHAO Tian-y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4期1400-1430,共31页
Gear assembly errors can lead to the increase of vibration and noise of the system,which affect the stability of system.The influence can be compensated by tooth modification.Firstly,an improved three-dimensional load... Gear assembly errors can lead to the increase of vibration and noise of the system,which affect the stability of system.The influence can be compensated by tooth modification.Firstly,an improved three-dimensional loaded tooth contact analysis(3D-LTCA)method which can consider tooth modification and coupling assembly errors is proposed,and mesh stiffness calculated by proposed method is verified by MASTA software.Secondly,based on neural network,the surrogate model(SM)that map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ification parameters and mesh mechanical parameters is established,and its accuracy is verified.Finally,SM is introduced to establish an optimization model with the target of minimizing mesh stiffness variations and obtaining more even load distribution on mesh surface.The results show that even considering training time,the efficiency of gear pair optimization by surrogate model is still much higher than that by LTCA method.After optimization,the mesh stiffness fluctuation of gear pair with coupling assembly error is reduced by 34.10%,and difference in average contact stresses between left and right regions of the mesh surface is reduced by 62.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ical gear mesh characteristics gear tooth modification assembly errors neural network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inical and angi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asymptomatic restenosis after PCI
2
作者 刘晓堃 傅向华 马宁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S1期150-,共1页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nd angi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asymptomatic versus symptomatic restenosis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Methods One hundred and sixty eight patients ...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nd angi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asymptomatic versus symptomatic restenosis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Methods One hundred and sixty eight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ercutaneous revascularization and 6 month follow up angiography were recruited from 2001 to 2002, in which Fifty nine patients with angiographic restenosis ( ≥50% diameter stenosis) were analyzed. Multivariate analysis evaluated 24 clinical and angiographic variables, comparing those with and without angina. Results Restenosis occurred in 32 patients with clinical silence (55%) and 27 patients with angina. Male sex ( P =0.03 ), absence of antianginal therapy with nitrates ( P =0.002 ) ,greater reference diameter after the procedure ( P =0.04 ), greater reference diameter at follow up (P=0.01), and less lesion severity at 6 months ( P =0.04 ) were univariate predictors of asymptomatic restenosis. By multivariate analysis, only male, greater reference diameter at follow up, and less lesion severity at 6 months were associated with restenosis without angina.Conclusions Approximately half of patients with angiographic restenosis have no symptoms. The only multivariate predictors of silent restenosis at 6 months were male sex, greater reference diameter at follow up, and less lesion severity on follow up angiograp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nical and angi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asymptomatic restenosis after PCI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o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maging manifestations of AIDS complicated with disseminated Penicillium marneffei infection 被引量:2
3
作者 LU Pu-xuan ZHU Wen-ke +5 位作者 ZHAN Neng-yong LIU Yan CHEN Xin-chun YE Ru-xin CAI Li-sheng ZHU Bo-ping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6年第1期63-68,共6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maging manifestations of AIDS complicated with disseminated Penicillium marneffei (PM) infe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2 patients with AIDS complicated with di...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maging manifestations of AIDS complicated with disseminated Penicillium marneffei (PM) infe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2 patients with AIDS complicated with disseminated PM infection were collected and the symptoms, signs, laboratory examination results and image manifestations of these patient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1) The diagnosis of PM infection in all the 12 cases were confirmed by peripheral blood culture. All the 12 cases (100%) had irregular fever (38-41 ) and enlarged lymph nodes, 8 cases (66%) had skin rashes; 8 cases (66%) had hepatomegaly; 9 cases (75%) had splenomegaly while 8 cases (66%) had anemia. (2) Imaging manifestation: Five cases manifested bilateral pulmonary disseminated miliary nodular shadows or lattice signs; 1 case showed enlarged hilar lymph node and 2 cases showed patchy shadow with pleuritis. One case presented sub-pleural curve line shadow at the posterior part of the right lower lung, and adhesion between the intestinal wall and intestinal mesentery in mass form in the abdomen by CT examination. Conclusion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AIDS (CD4 T lymphocytes <50/ u L) with impaired immunity might be susceptible to complication of disseminated PM infection, which presents mainly damage of multiple organs and symptoms such as fever; enlargement of liver, spleen and lymph nodes, as well as specific skin maculopapular rashes. Imaging manifestations in the lungs were revealed as miliary nodular shadows and lattice-like shadows. Intensified abdominal CT might reveal presence of several enlarged postperitoneal lymph nodes and intestinal adhesion in shape of "cak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免疫缺陷综合征 青霉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洪波 王秀娟 郭新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3,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至2021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病中心诊治的42例AITL患者临床资料,使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患者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log-r... 目的: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至2021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病中心诊治的42例AITL患者临床资料,使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患者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log-rank方法进行组间比较。结果:42例患者以老年人为主,中位发病年龄66(22-80)岁,其中25例为男性。38例Ann Arbor分期III-IV期,23例伴有B组症状,34例IPI中高危及高危。起病临床表现以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为主(31例),可伴多浆膜腔积液(24例)、发热(17例)、皮疹(11例)和贫血(15例)。18例病理组织活检显示EBV阳性,28例Ki-67≥40%,6例伴发EBV血症。42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2(1-121)个月,3年预估生存率为37.6%,无进展生存率为26.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白介素-6升高、合并多浆膜腔积液的患者生存率更低。结论:AITL起病时临床表现多样,侵袭性高,预后差,常规化疗远期预后不佳。高白介素-6水平、伴有多浆膜腔积液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临床特征 预后 多浆膜腔积液 白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入冲击与摩擦的齿轮副传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何泽银 裴世丰 +2 位作者 杨金 伍宏健 易锋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为揭示啮合冲击与摩擦对齿轮副传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基于啮入冲击理论提出一种受载齿轮副转速计算方法,准确求解齿轮副时变转速变化情况。构建齿轮副啮入冲击数学模型,结合势能法得到线外啮合刚度,进而确定啮合齿对的齿面载荷。根据齿面... 为揭示啮合冲击与摩擦对齿轮副传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基于啮入冲击理论提出一种受载齿轮副转速计算方法,准确求解齿轮副时变转速变化情况。构建齿轮副啮入冲击数学模型,结合势能法得到线外啮合刚度,进而确定啮合齿对的齿面载荷。根据齿面油膜润滑状态,计算时变摩擦因数和摩擦力。最后,建立时变转速解析计算模型,阐明受载齿轮副转速周期性变化机制,并对齿轮副进行动态接触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线外啮合阶段主动轮转速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从动轮转速突增,之后非线性减小;线内啮合阶段,主从动轮转速在理论值附近波动且波动幅值较小。数值分析与解析计算结果良好吻合,验证了解析算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动特性 啮入冲击 齿面摩擦 载荷分配 动态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肺淋巴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6
作者 冯友繁 张媛媛 +8 位作者 魏小芳 张启科 赵丽 梁小芹 伏媛 刘菲 赵阳阳 黄秀娟 李青芬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7-392,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PPL)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收集甘肃省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7例PP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及其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7例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6(29-73)岁;男性8例,女性9例...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PPL)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收集甘肃省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7例PP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及其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7例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6(29-73)岁;男性8例,女性9例;按照Ann Arbor临床分期,Ⅰ-Ⅱ期患者9例,Ⅲ-Ⅳ期患者8例;IPI评分0-2分的患者14例,3-4分的患者3例。17例患者首诊时均有症状,首发症状大多为咳嗽,6例患者有B症状。17例患者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8例,MALT淋巴瘤5例,灰区淋巴瘤(GZL)1例,霍奇金淋巴瘤(HL)3例。17例患者中,15例接受化疗,其中3例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3例接受放疗,2例未治疗。中位接受化疗疗程数为6(2-8)疗程。评估近期疗效,12例患者达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年龄、病理亚型、性别、分期、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与完全缓解率均无相关性(P>0.05),IPI评分与近期完全缓解率有相关性(P<0.05)。中位随访31(2-102)个月,12例CR患者中1例因感染新冠死亡,其余均存活;3例未达CR的患者中,1例疾病进展后死亡,另2例存活;2例未治疗的患者中,1例于确诊1年后死亡。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及总生存(OS)时间均为31(2-102)个月。结论:PPL发病率低,且该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极易漏诊及误诊,病理亚型以MALT淋巴瘤及DLBCL为主,治疗以联合化疗为主,IPI评分与疗效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肺淋巴瘤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3例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临床分析与抗生素管理改进措施研究
7
作者 何颖 刘志勇 +3 位作者 杨汉松 蔡雅丽 许景林 陈冬梅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8-134,146,共8页
目的 分析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探讨抗生素管理改进方案对减少肠道病毒感染患儿抗生素使用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新生儿科收治住院的诊断为肠道病毒感染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器官衰竭分为一... 目的 分析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探讨抗生素管理改进方案对减少肠道病毒感染患儿抗生素使用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新生儿科收治住院的诊断为肠道病毒感染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器官衰竭分为一般感染组和重症感染组,比较两组间患儿临床特征差异。结果 共纳入肠道病毒感染新生儿153例,主要集中在5~7月份;其中男94例、女59例;出生胎龄39.3(38.1~40.3)周,出生体重3 200.0(2 950.0~3 450.0)g;早期新生儿35例;发病日龄15.0(8.0~23.0)天。所有患儿中首发症状为发热146例,病程中出现发热152例,发热病程1.8(1.5~2.4)天。入院中位白细胞计数为5.0(3.5~7.2)×10^(9)/L,中位C反应蛋白水平2.4(0.5~7.3)mg/L;中位降钙素原水平0.2(0.1~0.3)ng/mL。一般感染组146例患儿均好转出院。7例重症感染患儿合并出血肝炎综合征4例,死亡2例;合并心肌炎3例,死亡2例。与一般感染组相比,肠道病毒重症感染组胎龄较小,病程中出现纳差反应差比例较高,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较低,乳酸、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病毒PCR阳性标本进行测序分型共检出9种血清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B3、埃可病毒12及埃可病毒30型最多见,共占62.7%。实施抗生素管理质量改进后,肠道病毒感染新生儿抗生素使用率较低,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与改进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以轻症为主,但重症感染病死率高;轻、重症患儿在实验室检查结果上存在一定差异。肠道病毒PCR、测序分型及抗生素管理改进措施对合理诊治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 临床特征 重症感染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啮合相位差的行星齿轮传动非线性振动特性分析
8
作者 张晓君 于晓光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4-150,共7页
在行星齿轮传动过程中,由于啮合相位差存在非线性振动响应,难以根据各构件的静应力平衡关系推导线性振动方程,导致对行星齿轮传动的振动分析不全面,传动的稳定性较差,对此,提出考虑啮合相位差的行星齿轮传动非线性振动特性分析方法。考... 在行星齿轮传动过程中,由于啮合相位差存在非线性振动响应,难以根据各构件的静应力平衡关系推导线性振动方程,导致对行星齿轮传动的振动分析不全面,传动的稳定性较差,对此,提出考虑啮合相位差的行星齿轮传动非线性振动特性分析方法。考虑啮合相位差分析动态激励下的行星齿轮啮合刚度时变特性,计算行星齿轮传动啮合相位差参数,对振动信号进行TEMD分解,采用奇异值熵分析行星齿轮传动的故障非线性振动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啮合面相位差的增大会导致啮合刚度的降低,轮齿啮合位移在-0.3~0.3 mm内波动,轮齿啮合速度在-0.4~0.4 mm/s内波动,故障非线性特性时频分析结果更贴近实际行星齿轮故障非线性振动特征。据此优化机械设计,可消除传动偏差,提升传动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合相位差 行星齿轮 非线性 振动特性 刚度时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发纵隔气肿八例影像学及临床特点研究
9
作者 付强 任作雷 +5 位作者 林志强 龚剑峰 王长征 王婷 胡雅兰 谭举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0-515,共6页
背景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影像学与成人有一定差异,主要表现为胸膜下磨玻璃影、斑片状高密度影、实变影等,合并纵隔气肿者并不多见。大量气肿形成可严重影响呼吸及循环功能,导致明显喘憋、低氧血症,需积极处理。目的分析并总... 背景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影像学与成人有一定差异,主要表现为胸膜下磨玻璃影、斑片状高密度影、实变影等,合并纵隔气肿者并不多见。大量气肿形成可严重影响呼吸及循环功能,导致明显喘憋、低氧血症,需积极处理。目的分析并总结儿童COVID-19并发纵隔气肿的影像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22-12-01—2023-01-30在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医院儿科住院的8例COVID-19并发纵隔气肿的患儿年龄、性别、影像学、临床特点及诊疗情况。结果8例患儿年龄3岁7个月~12岁,男女比3∶5,高分辨率CT(HRCT)均显示双肺感染合并纵隔气肿。气肿多同时累及颈部及胸壁。肺部表现多种多样:胸膜下磨玻璃影、实变、树芽征、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支气管壁增厚及网格征等,未见大片实变及“白肺”。1例患儿合并少量胸腔积液。临床表现除有发热、咳嗽外,均有明显气促,肺部听诊干湿啰音可不显著。4例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1例合并卡他布兰汉菌感染。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者应用阿奇霉素,合并卡他布兰汉菌感染者给予头孢噻肟治疗。8例患儿均给予氧疗。1例患儿白细胞总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明显气急,低氧血症,常规治疗无好转,给予有创呼吸机治疗3d后好转撤机。5例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3例使用糖皮质激素。1周后复查胸部CT,纵隔气肿均完全吸收,肺部病灶明显好转。结论COVID-19并发纵隔气肿者多为学龄前期或学龄期儿童,婴幼儿少见。可同时合并颈部及胸壁积气。肺部病变可累及间质或实质、双肺均受累,表现形式多样。起病多有明显气急,积极氧疗。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同时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者,要密切关注呼吸情况,积极使用IVIG,适时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必要时采用呼吸机人工辅助通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纵隔气肿 临床特征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拓扑修形人字齿轮系统非线性分岔特性分析
10
作者 董皓 毕越 +4 位作者 刘升升 吕鑫龙 韩灏 侯祥颖 靳广虎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7-804,849,850,共10页
针对人字齿轮系统运行中普遍存在的非线性振动与分岔问题,首先,笔者基于集中参数法,构建融合拓扑修形效应、时变啮合刚度与齿侧间隙影响的24自由度弯-扭-轴-摆耦合动力学模型;其次,基于势能法精确建立含拓扑修形的人字齿轮时变啮合刚度... 针对人字齿轮系统运行中普遍存在的非线性振动与分岔问题,首先,笔者基于集中参数法,构建融合拓扑修形效应、时变啮合刚度与齿侧间隙影响的24自由度弯-扭-轴-摆耦合动力学模型;其次,基于势能法精确建立含拓扑修形的人字齿轮时变啮合刚度模型,揭示修形对啮合刚度演化规律的深层机制;最后,采用龙格库塔法求解方程,结合分岔图、时域响应、频域特性、相平面轨迹及庞加莱截面,深入分析拓扑修形对系统分岔演化与混沌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拓扑修形后,系统振动与分岔特性的基本演化规律保持一致,局部分岔行为和振动响应得到有效改善;随着齿侧间隙增大,系统分岔特性呈现单周期、倍周期至混沌的演变趋势,在拓扑修形作用下,部分混沌解转变为周期解,整体混沌区域明显减少。理论结果与试验数据一致性较好,研究成果为高性能人字齿轮系统的动力学优化与振动控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字齿 拓扑修形 时变啮合刚度 非线性 分岔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KZF1缺失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11
作者 王莉华 郭燕 +3 位作者 张媛 王秀峰 刘宪凯 黄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6-971,共6页
目的:分析IKZF1缺失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1月本院血液科收治的B-ALL患者72例,检测IKZF1缺失情况,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72例患者中,共检出IKZF1缺失(IKZF1+)... 目的:分析IKZF1缺失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1月本院血液科收治的B-ALL患者72例,检测IKZF1缺失情况,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72例患者中,共检出IKZF1缺失(IKZF1+)患者32例(44.4%),IKZF1正常(IKZF1-)患者与IKZF1+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Ph+患者中的IKZF1+患者比例显著高于Ph-患者(P<0.05)。IKZF1缺失类型以大片段缺失为主,外显子1-8缺失及外显子4-7缺失分别占34.4%及31.2%。IKZF1-患者的中位OS和PFS显著长于IKZF1+患者(OS:26.0个月vs16.0个月,χ^(2)=23.094,P<0.05;PFS:26.0个月vs 16.0个月,χ^(2)=11.150,P<0.05)。IKZF1+患者中,行allo-HSCT治疗的患者中位OS显著长于未行allo-HSCT治疗患者(未达到vs 15.0个月,χ^(2)=5.685,P<0.05)。结论:IKZF1缺失为影响B-ALL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IKZF1缺失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弧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和临床特点
12
作者 郭健莲 李强 +1 位作者 禹乐 沙漠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5-430,共6页
目的分析创伤弧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测指标和病原菌药敏结果等。方法对2022年5月—2023年11月第909医院急诊病区收治的14例创伤弧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药敏试验、炎症指标、凝血因子、生化学和免疫学指标进行... 目的分析创伤弧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测指标和病原菌药敏结果等。方法对2022年5月—2023年11月第909医院急诊病区收治的14例创伤弧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药敏试验、炎症指标、凝血因子、生化学和免疫学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患者9例(64.3%)有海产品或海水相关接触史,6例(42.9%)有肝炎、冠心病和糖尿病等基础病病史;11例(78.6%)预后良好,3例(21.4%)预后差放弃治疗。共分离出18株创伤弧菌,伤口脓液和血液标本分别分离出11株(61.1%)和7株(38.9%),4例(28.6%)患者的两种标本同时分离出创伤弧菌。创伤弧菌对抗菌药物全敏感的有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四环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和氯霉素,耐药率较高的为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和阿米卡星,敏感率分别为50.0%、55.6%和61.1%。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凝血因子: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D-二聚体;生物化学指标:尿素、肌酐、尿酸、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免疫学指标: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降钙素原和B型钠尿肽前体等均显著升高。结论同时送检伤口脓液和血培养可提高病原菌检出率,早期的清创和抗生素联合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弧菌 药敏试验 临床特点 实验室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摆线齿轮泵转子建模设计与流量特性仿真分析
13
作者 刘国宁 吕展博 武昊天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179,共8页
CB-B系列摆线齿轮泵通常被用作航空发动机燃油泵测试系统中的油液增压泵,为确保测试系统在高压和高振动环境下能够稳定油压并均匀供给油量,需要进行建模设计和流量特性分析。目前摆线泵齿廓参数设计多依赖传统机械理论分析,未能结合流... CB-B系列摆线齿轮泵通常被用作航空发动机燃油泵测试系统中的油液增压泵,为确保测试系统在高压和高振动环境下能够稳定油压并均匀供给油量,需要进行建模设计和流量特性分析。目前摆线泵齿廓参数设计多依赖传统机械理论分析,未能结合流量特性分析,工作可靠性不高。通过分析转子副啮合特性,确定弧径系数与创成系数,结合流体特性优化配流面结构,建立转子模型。流量分析采用基于转子几何特征的集中参数思想,离散泵内流体域,计算各腔室动态流量,对泵体泄漏情况进行归类分析,建立数学流体模型。最后利用AMESim平台搭建摆线泵动态流量模型,与优化前相比,误差控制在1%,流量不均匀系数低于5%,出口压力波动在2%以内,满足工作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廓参数 啮合特性 流量特性 泄漏分析 仿真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机行星齿轮啮合冲击激励及系统动态特性研究
14
作者 何泽银 伍宏健 +2 位作者 杨震 易锋 裴世丰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47,共15页
为揭示太阳轮-行星轮间啮入冲击诱发行星轮系内、外啮合状态演变规律,建立盾构机行星齿轮内、外啮合齿轮副线外啮入冲击激励解析计算模型,与齿轮副有限元显式动态接触模型对比,验证解析模型合理性;进而,搭建啮入冲击诱发行星轮-齿圈、... 为揭示太阳轮-行星轮间啮入冲击诱发行星轮系内、外啮合状态演变规律,建立盾构机行星齿轮内、外啮合齿轮副线外啮入冲击激励解析计算模型,与齿轮副有限元显式动态接触模型对比,验证解析模型合理性;进而,搭建啮入冲击诱发行星轮-齿圈、行星轮-太阳轮线内冲击机理模型,研究外啮合齿轮副啮入冲击对行星轮-齿圈内啮合状态、太阳轮-行星轮外啮合状态的影响规律,阐明太阳轮-行星轮-齿圈多点冲击激励变化规律;而后,建立盾构机行星齿轮系统集中质量模型,计算不同冲击激励下内、外齿轮副间啮合力,阐明冲击激励与齿轮副啮合力间动态演化规律;最后,搭建行星轮系统显示动力学模型,提取外、内啮合齿轮副啮合力与接触力,与理论解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理论模型合理性。结果表明:内、外啮合冲击力数值与解析解吻合良好,相对误差为4.09%;行星轮系统线外啮入冲击将诱发内、外啮合齿轮副线内冲击;行星轮系冲击激励呈周期性变化,将诱发行星轮系内、外啮合齿轮副间啮合力改变,啮入冲击激励会使齿轮副间动态啮合力减小,而诱发的线内冲击激励会使齿轮副动态啮合力增大,导致行星轮系统振动加剧;行星轮系统有限元仿真数值解与解析解对比,外、内啮合啮入冲击相对误差分别为3.21%、6.40%,平均啮合力误差分别为6.93%,3.80%,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合冲击 解析模型 动态特性 行星齿轮 盾构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例重症日本斑点热病例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分析
15
作者 张庆勇 龚萍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76-781,共6页
目的分析重症日本斑点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为诊治重症日本斑点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2年4月-2024年9月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日本斑点热患者病例资料,选取重症患者进行分析,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结果... 目的分析重症日本斑点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为诊治重症日本斑点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2年4月-2024年9月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日本斑点热患者病例资料,选取重症患者进行分析,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结果共收治日本斑点热患者19例,其中轻症10例,重症9例,9例(100%)重症患者均有野外活动史。患者主要临床表现除发热、皮疹、乏力、纳差、焦痂等症状外,所有患者均存在多个脏器功能障碍。实验室检查显示:5例(55.6%)白细胞计数增高,9例(100%)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9例(100%)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8例(88.9%)血小板降低。9例(100%)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9例(100%)丙氨酸转氨酶增高,8例(88.9%)天冬氨酸转氨酶增高,6例(66.7%)总蛋白降低,9例(100%)清蛋白及清蛋白/球蛋白比值降低,3例(33.3%)血钠降低,9例(100%)血钙降低,8例(88.9%)尿素升高,6例(66.7%)肌酐升高,9例(100%)乳酸脱氢酶及α-羟丁酸脱氢酶增高,4例(44.4%)肌酸激酶同工酶增高。治疗方面:所有患者均采用多西环素联合其他抗菌药物治疗,6例(66.7%)患者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8例(88.9%)患者输入血小板、血浆等成分血制品,9例(100%)患者输白蛋白,并进行护肝、护胃、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各脏器的支持治疗,最终6例(66.7%)患者治愈。结论重症日本斑点热除引起发热、皮疹、焦痂等典型症状外,均引起多个器官功能障碍,及时应用多西环素及各脏器支持治疗,能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得到有效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日本斑点热 多器官功能障碍 临床特征 治疗方法 日本立克次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1例苏州地区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乔本玉 吴小珂 +8 位作者 宋文丽 李科儒 李后德 蒋雨 张金茹 徐晓东 陈冬勤 曹勇军 张艳林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0-685,共6页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31日至2021年7月31日入住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的51例MS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及脑脊液、影像学检查,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31日至2021年7月31日入住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的51例MS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及脑脊液、影像学检查,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51例MS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3.3±15.6)岁,女性占56.9%,男/女=1/1.3。成人MS(AOMS)占62.8%,男/女=1/1.7;晚发型MS(LOMS)占37.2%,男/女=1/0.9。复发缓解型MS(RRMS)占76.5%,慢性起病占60.8%,年平均复发率8.8%。首发症状多见肢体麻木、无力。确诊MS后未复发者多见头晕、麻木,复发者多见肢体无力、麻木。MRI病灶中,侧脑室旁受累62.7%(32/51),脊髓受累52.9%(27/51),幕下受累51.0%(26/51)。与确诊MS后未复发者相比,复发者幕下、脊髓(颈髓、胸髓)受累比例明显增加。随着复发次数增加,脑脊液白蛋白、IgG、IgA、IgM数值升高。男性EDSS评分较女性高,LOMS评分较AOMS高。MS确诊后未复发患者EDSS评分低,随访时评分为0(0,1.00)分;复发者评分相对偏高,随访时评分为2.75(0.25,7.25)分。结论:MS患者以慢性起病多见,LOMS比例偏高,随着发病年龄增加,男性比例升高。首次发病高EDSS评分,颈髓、胸髓、幕下病灶,脑脊液白蛋白、IgG、IgA、IgM数值升高,首次发病年龄50岁以上,男性与MS不良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预后 晚发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市48例猴痘患者临床与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纯 王宁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2-686,共5页
目的 分析长沙市48例猴痘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人们对猴痘的认识和早期诊断,为猴痘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长沙市第一医院2023年6月29日—2024年9月30日收入院治疗的48例猴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流行病学资料、临床... 目的 分析长沙市48例猴痘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人们对猴痘的认识和早期诊断,为猴痘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长沙市第一医院2023年6月29日—2024年9月30日收入院治疗的48例猴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经过进行分析。结果 48例患者均为男性,中位年龄33(19~54)岁,95.83%(46例)的患者为男男性行为者,发病前93.75%(45例)的患者承认有男男性行为,患者以发热(43.75%)、出疹(97.92%)为主要临床表现,62.50%(30例)的患者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且合并HIV感染的患者皮疹表现更为严重。经对症及支持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2例合并HIV感染的患者死亡。结论 男男性行为者是此次猴痘疫情的高危人群,密切接触是疫情传播的主要途径,患者以发热、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猴痘合并HIV感染患者皮疹表现更为严重。猴痘患者多数预后良好,合并HIV且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可能是导致其死亡的高危因素。疫情防控应主要在高危人群中开展,一旦发生疑似皮疹及早检测及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痘 猴痘病毒 临床特征 流行病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硬化症合并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分析及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邹松炎 张日伊 +1 位作者 李孝东 穆银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37-741,750,共6页
背景系统性硬化症(SSc)是异质性疾病,常同时合并干燥综合征(SS),SSc患者部分症状与SS相似,临床诊治过程中容易漏诊SS。目的探讨SSc合并SS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及重叠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2023年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 背景系统性硬化症(SSc)是异质性疾病,常同时合并干燥综合征(SS),SSc患者部分症状与SS相似,临床诊治过程中容易漏诊SS。目的探讨SSc合并SS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及重叠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2023年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住院治疗的SSc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依据是否合并SS将患者分为SSc组(n=91)和SSc合并SS组(n=36)。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SSc合并SS的危险因素。结果SSc合并SS组患者女性比例、病程、血液受累、局限性皮肤型SSc(lcSSc)、自身免疫性肝病比例高于SSc组,肺部受累比例、环磷酰胺使用比例低于SSc组(P<0.05)。SSc合并SS组患者血小板分布宽度、补体C4、抗硬皮病70抗体检出率低于SSc组,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免疫球蛋白M(IgM)、抗着丝点蛋白B抗体(抗CENP-B抗体)、抗干燥综合征A/Ro52抗体(抗SSA/Ro52抗体)、抗干燥综合征A/Ro60抗体(抗SSA/Ro60抗体)、抗干燥综合征B抗体(抗SSB抗体)、抗线粒体M2抗体(AMA-M2)检出率高于SSc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gM升高(OR=3.796,95%CI=1.021~14.115)、抗SSA/Ro52抗体阳性(OR=15.099,95%CI=1.750~130.264)、抗CENP-B抗体阳性(OR=11.681,95%CI=1.662~82.097)是SSc合并S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SSc合并SS患者同时具备两者的特点,当SSc患者IgM偏高,抗SSA/Ro52抗体、抗CENP-B抗体阳性并出现相应临床症状时,应进行唇腺活检等系统全面的检查,以防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皮病 系统性 系统性硬化症 干燥综合征 临床特点 实验室特点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双侧大结节样肾上腺增生所致临床型和亚临床型库欣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许怀瑾 李冰 +12 位作者 陈康 周慧鑫 王雅静 臧丽 王先令 程愈 杜锦 郭清华 谷伟军 吕朝晖 巴建明 窦京涛 母义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00-807,共8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双侧大结节样肾上腺增生(PBMAH)所致临床型和亚临床型库欣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24年10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确诊的198例PBMAH所致库欣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临床型... 目的探讨原发性双侧大结节样肾上腺增生(PBMAH)所致临床型和亚临床型库欣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24年10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确诊的198例PBMAH所致库欣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临床型库欣综合征(n=61)与亚临床型库欣综合征(n=137),比较两型患者临床特点的异同。结果PBMAH所致库欣综合征患者的确诊年龄(53.5±10.4)岁,男118例,女80例,男女比例为1.475:1。与亚临床型比较,临床型患者中女性更多见,血皮质醇、24h尿游离皮质醇(24h UFC)和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后血皮质醇水平升高,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降低,肾上腺结节增大,手术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BMAH所致库欣综合征患者的高血压、血脂紊乱、肥胖、糖尿病、低钾血症、维生素D缺乏、骨质疏松症、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分别为87.9%、50.5%、37.1%、36.9%、27.8%、25.9%、18.7%、18.7%和12.1%;其中,与亚临床型患者比较,临床型患者的低钾血症、维生素D缺乏和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增高(P<0.05),其他合并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患者术后随访结果显示,单侧肾上腺全切术术后短期生化缓解率为41.5%(22/53),长期生化缓解率为32.0%(8/25);单侧肾上腺部分(或结节)切除术的短期生化缓解率为52.9%(9/17),长期生化缓解率为14.3%(1/7);单侧肾上腺全切+对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均出现皮质功能不全(3/3),1例(1/3)在术后3.4年复发。结论PBMAH所致库欣综合征患者临床型与亚临床型具有各自的临床特点。手术是治疗PBMAH的有效手段,但仍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在非双侧肾上腺全切除术后不能达到生化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双侧大结节样肾上腺增生 肾上腺源性库欣综合征 临床特点 合并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的遗传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左然然 孙素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56-762,共7页
背景目前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DRE)在儿童癫痫中的占比维持在30%左右,且常合并精神发育迟滞,影响患儿生活质量,因此DRE的诊疗仍然是神经病学的重大挑战。目的分析儿童DRE的遗传学特点及临床特征,为临床进行基因检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 背景目前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DRE)在儿童癫痫中的占比维持在30%左右,且常合并精神发育迟滞,影响患儿生活质量,因此DRE的诊疗仍然是神经病学的重大挑战。目的分析儿童DRE的遗传学特点及临床特征,为临床进行基因检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2022年于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且完善基因检测的95例DRE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分为基因突变阳性组(44例)和基因突变阴性组(51例)。收集患儿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发病年龄、用药情况、发热惊厥史、癫痫家族史等)、临床特征(发作类型、癫痫综合征、发育情况)、辅助检查[基因检测、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分析DRE的遗传病因及临床特征。结果95例DRE患儿中,男55例(57.9%)、女40例(42.1%),中位发病年龄为1.00(0.50,4.00)岁,用药数量为3(2,4)种;基因突变阳性组患儿发病年龄小于基因突变阴性组(Z=-5.322,P=0.001);两组患儿性别、发热惊厥史、癫痫家族史、用药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8例(40.0%)的患儿确诊为癫痫综合征,其中76.3%(29/38)在新生儿或婴儿期发病;基因突变阳性组患儿癫痫综合征占比高于基因突变阴性组(χ^(2)=12.065,P=0.001)。临床发作类型多样,最常见的为2种及以上发作类型,占52.6%(50/95),其次为单一局灶性发作,占33.7%(32/95);两组DRE患儿发作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20,P=0.404)。57例患儿完善了发育筛查,其中43例(75.4%)在发病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发育迟缓,33例(76.7%)表现为全面性发育迟缓;基因突变阳性组患儿发育迟缓占比高于基因突变阴性组(χ^(2)=5.728,P=0.017)。44例患儿检出变异基因,阳性检出率为46.3%,其中以离子通道类变异为主,SCN1A为最常见的单基因突变。90例(94.7%)患儿VEEG检查异常,以局灶性癫痫放电为主;基因突变阳性组患儿高峰失律占比高于基因突变阴性组(χ^(2)=7.425,P=0.006)。25例(26.3%)患儿存在结构性病因,其中基因突变阳性组12例,基因突变阴性组13例;两组DRE患儿结构性病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9,P=0.844)。结论遗传因素为儿童DRE的重要病因,提示发病年龄小、发育迟缓与遗传性病因有关,应积极早期完善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DRE并精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难治性癫痫 儿童 遗传学 基因检测 癫痫综合征 临床特征 全面性发育迟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