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叶铁线莲Clematis henryi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 被引量:10
1
作者 黄余磊 吕枷薪 +3 位作者 蒋明 李温平 张徐俞 邹清成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31-735,共5页
以单叶铁线莲老枝、嫩茎、叶片和叶柄为外植体,在附加各种激素的MS培养基上进行诱导培养,以探讨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条件。结果表明,嫩茎为最佳外植体,适用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在MS+1.2 mg.L-16-BA+0.35 mg.L-1NAA培养基中,嫩茎的出... 以单叶铁线莲老枝、嫩茎、叶片和叶柄为外植体,在附加各种激素的MS培养基上进行诱导培养,以探讨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条件。结果表明,嫩茎为最佳外植体,适用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在MS+1.2 mg.L-16-BA+0.35 mg.L-1NAA培养基中,嫩茎的出愈率为88.6%;MS+4.0 mg.L-1KT+0.4 mg.L-1NAA为最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不定芽发生率为90.0%;MS+0.04 mg.L-1NAA为最佳生根培养基,生根率达9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叶铁线莲 嫩茎 愈伤组织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照强度和光质对铁线莲品种繁星(Clematis‘nelly moser’)不定芽诱导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徐玲玲 丁朵朵 +2 位作者 陶贵荣 党悦方 郭斌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15-720,共6页
以铁线莲品种繁星(Clematis‘nelly moser’)的带节茎段为材料,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和光质对铁线莲不定芽繁殖的影响.以MS为基本培养基(含有0.2mg/L 1-萘乙酸和2mg/L 6-苄氨基腺嘌呤),设置光照强度梯度为0、500、2 000、3 000和4 000Lux的... 以铁线莲品种繁星(Clematis‘nelly moser’)的带节茎段为材料,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和光质对铁线莲不定芽繁殖的影响.以MS为基本培养基(含有0.2mg/L 1-萘乙酸和2mg/L 6-苄氨基腺嘌呤),设置光照强度梯度为0、500、2 000、3 000和4 000Lux的白光光照;用透明玻璃纸得到蓝(440nm)、绿(560nm)、红(650nm)3种光质,以白光为对照组,强度均为3 000Lux.结果表明:在光照强度为3 000Lux的白光光照下,不定芽的诱导效果最好,其诱导频率和每个外植体上不定芽的数量分别为100%和4.4,每个外植体上不定芽的平均高度为5.66cm,平均节数为4.6个;蓝光能够显著提高不定芽的诱导数量,是相同光强白光诱导数量的1.27倍,蓝光下不定芽SOD和CAT的最大值显著高于其它光质下的数值,且叶绿素a和b的比值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光学 铁线莲 激素 不定芽 光照强度 光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线莲品种‘Multi-Blue’不定根的诱导培养及其发生过程的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启香 胡恒康 方炎明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1期80-85,共6页
对适宜于铁线莲品种‘Multi-Blue’(Clematis‘Multi-Blue’)不定芽生根培养的基本培养基进行了筛选,并采用L9(32)正交实验设计对生根培养基中NAA和IBA质量浓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对不定根形成过程中解剖结构的变化也进行了观察。接种在1/... 对适宜于铁线莲品种‘Multi-Blue’(Clematis‘Multi-Blue’)不定芽生根培养的基本培养基进行了筛选,并采用L9(32)正交实验设计对生根培养基中NAA和IBA质量浓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对不定根形成过程中解剖结构的变化也进行了观察。接种在1/2MS培养基上的铁线莲品种‘Multi-Blue’不定芽的生根率极显著高于改良1/2MS、MS和WPM培养基(P<0.01),生根率达66.97%;在1/2MS培养基中添加0.05 mg.L-1NAA,不定芽的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达69.34%,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1)。研究结果表明,添加0.05 mg.L-1NAA的1/2MS培养基(含30 g.L-1蔗糖和8 g.L-1琼脂,pH5.8)为铁线莲品种‘Multi-Blue’不定芽生根培养的最佳培养基。在不定芽的茎横切面上未见潜伏根原基存在;而在接种约1周后,不定芽茎基部皮层的薄壁细胞逐渐恢复分生能力,出现胞质变浓、核质增加、液泡缩小及细胞排列紧密等变化,细胞开始分裂并形成分生细胞团;接种后约2周,根原基发端细胞不断分裂并逐渐形成体积较小、染色较深的一群分生细胞,并出现明显的分层结构;接种后约3周,细胞继续进行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并分化出球形或楔形的不定根根原基;根原基在皮层中常发生弯曲或分支,且皮层处的不定根加粗生长,最终突破皮孔并形成独立的不定根。观察结果表明,铁线莲品种‘Multi-Blue’不定芽基部形成的不定根根原基为诱生根原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线莲品种'multi-blue 不定根 基本培养基类型 NAA 解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槭叶铁线莲(Clematis acerifolia Maxim.)群落物种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庞久帅 原阳晨 +3 位作者 周苗苗 任俊杰 高鹏 成克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449-3457,共9页
槭叶铁线莲(Clematis acerifolia)为太行山特有植物,但数量稀少且分布零散,其生存状况受到学者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对河北省易县葫芦峪沟谷新发现的槭叶铁线莲群落的典型样地调查,以物种重要值作为生态位计量指标,对各物种... 槭叶铁线莲(Clematis acerifolia)为太行山特有植物,但数量稀少且分布零散,其生存状况受到学者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对河北省易县葫芦峪沟谷新发现的槭叶铁线莲群落的典型样地调查,以物种重要值作为生态位计量指标,对各物种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生态位相似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对槭叶铁线莲的生存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调查样地中共记录到14科15属17种植物,群落物种组成较为简单,槭叶铁线莲在大部分调查样地中的重要值最大,占据优势地位,其他物种重要值相对较低;群落内所有物种中,槭叶铁线莲的生态位宽度最大(B_(i)=6.264),绒毛绣线菊(Spiraea dasyantha)次之(B_(i)=5.144),其他种类较小;所有物种组成的136个种对中,生态位完全重叠(Q_(ik)=1)、重叠程度较高(0.5≤Q_(ik)<1)和重叠程度较低(Q_(ik)<0.5)的种对比例分别为8.09%、16.91%和75.00%,生态位完全相似(C;=1)、相似程度较高(0.5≤C;<1)和相似程度较低(C;<0.5)的种对比例分别为8.09%、5.88%和86.03%,大部分物种之间生态位重叠程度和相似性都处于较低水平;槭叶铁线莲与其他物种构成的16个种对中,62.50%的种对生态位重叠程度较低(Q_(ik)<0.5),81.25%的种对生态位相似性程度较低(C;<0.5),反映出群落内各物种间对资源和空间的竞争较为温和,群落较为稳定,槭叶铁线莲在其分布生境中生存状况相对安全;本文研究表明,利用生态位分析方法可以作为珍稀濒危物种生存状态和安全风险评估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 槭叶铁线莲 重要值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生态位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青铁线莲总黄酮提取、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尹翔宇 王宝山 +4 位作者 罗宝军 刘群 封海波 陈朝喜 杨彦文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18-25,共8页
本研究旨在优化甘青铁线莲总黄酮的提取和纯化工艺,并评估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超声辅助醇提法,结合响应面试验,优化总黄酮提取工艺条件;利用AB-8大孔树脂对初提液进行纯化,并通过探讨纯化产物对ABTS+·、DPPH·自由基的清除... 本研究旨在优化甘青铁线莲总黄酮的提取和纯化工艺,并评估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超声辅助醇提法,结合响应面试验,优化总黄酮提取工艺条件;利用AB-8大孔树脂对初提液进行纯化,并通过探讨纯化产物对ABTS+·、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来评价甘青铁线莲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甘青铁线莲总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时间90 min,乙醇体积分数50%,提取温度50℃,液料比43.0∶1(mL∶g),在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最高(7.18%);经纯化后的甘青铁线莲总黄酮回收率为72.32%,纯度提高了约59%;纯化产物对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明显,IC50值分别为106.77 mg/mL和398.65µg/mL。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提取工艺有效提高了甘青铁线莲总黄酮的提取效率,经大孔树脂纯化后的甘青铁线莲总黄酮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可为甘青铁线莲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青铁线莲 总黄酮 提取工艺优化 纯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和加权TOPSIS法评价木通与川木通的差异
6
作者 缪翼翔 常源 +3 位作者 董珂旭 张媛 史辑 刘蓬蓬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8-1194,共7页
目的评价木通与川木通的差异。方法建立UPLC指纹图谱,结合聚类分析、PCA、OPLS-DA和加权TOPSIS法,比较2种药材差异。结果木通UPLC指纹图谱中有22个共有峰,相似度0.907~0.996,指认出5种成分;川木通UPLC指纹图谱中有8个共有峰,相似度0.533... 目的评价木通与川木通的差异。方法建立UPLC指纹图谱,结合聚类分析、PCA、OPLS-DA和加权TOPSIS法,比较2种药材差异。结果木通UPLC指纹图谱中有22个共有峰,相似度0.907~0.996,指认出5种成分;川木通UPLC指纹图谱中有8个共有峰,相似度0.533~0.844,指认出1种成分。2种药材相似度0.039~0.548,共有峰3个。9批木通和9批川木通聚为2类;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8.760%;差异标志物有13个,经对照品比对鉴定出3个,分别为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最优解的欧氏贴近度为0.088~0.696。结论木通、川木通化学组成存在明显差异,两者不能互相代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通 川木通 UPLC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学 加权TOPSI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有植物吴兴铁线莲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
7
作者 石坚 邱国强 +3 位作者 吴燕芬 汪惠峰 李建 张峰 《天津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27-32,共6页
为实现吴兴铁线莲产业化生产,加快推广应用进程,建立吴兴铁线莲植物组织培养再生体系是最佳途径,以两年生吴兴铁线莲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繁的研究。结果表明,灭菌处理以70%酒精灭菌10 s和10%次氯酸钠灭菌10 min混合处理效果最佳... 为实现吴兴铁线莲产业化生产,加快推广应用进程,建立吴兴铁线莲植物组织培养再生体系是最佳途径,以两年生吴兴铁线莲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繁的研究。结果表明,灭菌处理以70%酒精灭菌10 s和10%次氯酸钠灭菌10 min混合处理效果最佳,出芽率达到70.67%,污染率为17.33%;启动培养以1/2MS培养基较适合,芽苗生长情况良好,不仅健壮且未出现黄化和褐化现象;增殖培养效果以MS+2 mg·L^(-1)6-BA+0.3 mg·L^(-1)IBA+2 g·L^(-1)水解酪蛋白最佳,增殖系数达到4.73;生根培养以1/2MS+0.5 mg·L^(-1)IBA+0.01 mg·L^(-1)NAA最佳,生根率达到79.67%。本研究建立了吴兴铁线莲完整的组培技术体系,打破了其地域限制,为其推广应用及商业化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其后期的跨学科合作提供了一定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兴铁线莲 灭菌 组培快繁 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铁线莲属植物研究进展
8
作者 郭舒艳 杨颖 +3 位作者 边媛 高龙 张钟匀 朱琳 《农学学报》 2025年第1期57-67,共11页
文章详细阐述了中国铁线莲属植物在种质资源调查、栽培繁殖、药理作用及园林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通过总结铁线莲属植物种质资源分布因气候条件各异具有区域代表性,分析铁线莲属植物繁育与生态地理响应的关系,得出控温、光照、适量的... 文章详细阐述了中国铁线莲属植物在种质资源调查、栽培繁殖、药理作用及园林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通过总结铁线莲属植物种质资源分布因气候条件各异具有区域代表性,分析铁线莲属植物繁育与生态地理响应的关系,得出控温、光照、适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良好的培养基质等是提升铁线莲属植物繁育技术的有效手段。同时从资源价值利用方面分析了不同种铁线莲属植物药用化学成分和功效及园林提升构景形式。提出今后应针对开发潜力尚小的铁线莲属植物类群进行资源保护,对现有铁线莲属植物资源中表现优良的种质进行杂交繁育利用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线莲属 种质资源 品种选育 繁殖技术 药理研究 园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线莲属植物花部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9
作者 袁明霞 宋微 +3 位作者 刘换换 严燕青 钟鹏艳 王皓洋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00-208,共9页
从123份铁线莲样本中选择13个花部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综合排名,结果表明,各性状间存在较大变异,其中6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4.79%~181.18%,平均变异系数为63.84%,单花萼瓣数... 从123份铁线莲样本中选择13个花部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综合排名,结果表明,各性状间存在较大变异,其中6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4.79%~181.18%,平均变异系数为63.84%,单花萼瓣数变异系数最大(181.18%),萼瓣纵径变异系数最小(24.79%)。各性状间遗传多样性指数为5.688~6.915,以花色中线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6.915),单花萼瓣数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5.69)。各性状间也存在程度不等的相关性,以萼片类型与单花萼瓣数、花径与萼瓣纵径、花径与萼瓣横径、萼瓣纵径与萼瓣横径、花径与花色中线这几组间的相关性最为显著。基于主成分分析并结合聚类分析,排序得到各大类群中性状突出的种质资源,如针瓣皇帝Clematis Needle Kaiser、宽瓣皇帝C.Broad Kaiser、水晶喷泉C.Crystal Fountain、超级多蓝C.Belleof Taranaki、魔法喷泉C.Magic Fountain、伍斯特美女C.Beauty of Worcester、王梦C.King s Dream、约瑟芬C.Josephine、总统C.The President、丹尼尔德隆达C.Daniel Deronda等品种。期待本研究结果可为铁线莲优良品种的定向选育和市场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线莲属(clematis L.) 表型性状 多样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野生铁线莲杂交子代表型性状及ISSR分子鉴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庞晓云 杨坤 +2 位作者 殷佩璇 孙浩男 刘冬云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74,共12页
为培育铁线莲新品种、丰富其栽培类型,以大叶铁线莲、卷萼铁线莲、短尾铁线莲3种不同生长类型的野生铁线莲为亲本进行远缘杂交育种并鉴定其子代的真实性,探究子代与亲本的遗传变异规律和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利用12条ISSR引物对3个亲本... 为培育铁线莲新品种、丰富其栽培类型,以大叶铁线莲、卷萼铁线莲、短尾铁线莲3种不同生长类型的野生铁线莲为亲本进行远缘杂交育种并鉴定其子代的真实性,探究子代与亲本的遗传变异规律和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利用12条ISSR引物对3个亲本的6个杂交组合的子代进行真实性鉴定,47个子代鉴定出了43个真杂种。杂交亲本及子代的等位基因数变化范围为1.731~1.937,有效等位基因数变化范围为1.449~1.613,期望杂合度变化范围为0.273~0.352,多样性指数在0.417~0.527之间,表明子代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杂交子代部分表型性状受到了亲本的影响,在直立和藤蔓2种亲本生长类型的基础上出现了匍匐生长类型的子代,萼片长度、萼片宽度、花径、叶片宽度呈现增加趋势,其余花部和叶部性状则相反。表型性状结合分子标记可有效用于野生铁线莲杂交子代早期真实性鉴定,缩短育种周期,为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线莲 表型性状 ISSR 杂交种鉴定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光对单叶铁线莲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子航 陶丽 +4 位作者 侴天泽 杨晗曦 刘志高 俞慧婷 申亚梅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5-623,共9页
【目的】探讨单叶铁线莲Clematis henryi对不同光照强度的生理响应机制,为单叶铁线莲的引种栽培和园林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3年生单叶铁线莲扦插苗为研究材料,设置遮光率为0(ck)、80%(T1)、60%(T2)、50%(T3)和40%(T4)5种光照处理,... 【目的】探讨单叶铁线莲Clematis henryi对不同光照强度的生理响应机制,为单叶铁线莲的引种栽培和园林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3年生单叶铁线莲扦插苗为研究材料,设置遮光率为0(ck)、80%(T1)、60%(T2)、50%(T3)和40%(T4)5种光照处理,研究不同遮光强度对单叶铁线莲植株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①遮光处理显著增加植株分蘖数量、节数和节间距(P<0.05),T1处理的分蘖数和节数增幅最大,分别增加63.0%和24.3%,T1、T2、T3处理的节间距分别高于对照27.5%、8.4%和32.1%,T3处理的生物量最高,高于对照36.7%;②遮光处理极显著促进蛋白质合成,同时减少丙二醛(MDA)的产生(P<0.01),T1处理的MDA质量摩尔浓度最低,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于30 d达最大值(11.2 mg·g^(−1));③叶绿素a和叶绿素b质量浓度不断增加,60 d时各处理组均高于对照,T1处理的叶绿素总量于30 d时达最大值(2.28 mg·L^(−1)),为对照的3.9倍;④随遮光强度由高到低,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升—降—升的变化趋势,同时2种酶的活性随时间推移逐步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则相反。【结论】单叶铁线莲有较强耐阴性,50%~60%的光照强度可显著促进枝和叶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提高观赏价值。夏季栽培单叶铁线莲应选择适宜的遮光环境,保障植株的健康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叶铁线莲 遮光 保护酶活性 叶绿素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态标记和ISSR分子标记的长瓣铁线莲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贾艳艳 邱玉鹏 +3 位作者 周欣莹 耿宇航 孙浩男 刘冬云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6,共12页
为快速区分鉴定市场上繁多的长瓣铁线莲(Clematis macropetala)品种,了解长瓣铁线莲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亲缘关系,本试验利用形态标记结合ISSR分子标记对25个长瓣铁线莲品种和1个野生种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4个数量形状的变... 为快速区分鉴定市场上繁多的长瓣铁线莲(Clematis macropetala)品种,了解长瓣铁线莲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亲缘关系,本试验利用形态标记结合ISSR分子标记对25个长瓣铁线莲品种和1个野生种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4个数量形状的变异系数在0.24%~2.32%之间;15个假质量性状的信息多样性指数H在0~2.29%之间,遗传多样性指数D在0~0.94%之间;在欧式距离为15时,可将29个表型性状划分为七类,在欧式距离为15时,可将26个长瓣铁线莲划分为五类。12条引物共扩增出144个条带,多态性条带占比为100%。利用引物UBC815、UBC824和UBC836构建26个长瓣铁线莲的指纹图谱,可快速区分鉴定26个长瓣铁线莲。UPGMA聚类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8时,可将26个长瓣铁线莲划分为八大类。形态标记结合ISSR分子标记可有效鉴别长瓣铁线莲种质资源,以期为长瓣铁线莲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创制新品种等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瓣铁线莲 形态标记 I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线莲组(铁线莲属)植物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铭健 王淑安 +4 位作者 王鹏 刘永东 李素梅 李林芳 李亚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105,共7页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铁线莲属(Clematis Linn.)铁线莲组(Sect.Viticella DC.)10种植物根尖进行制片,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同时基于核型似近系数对供试植物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植物均为二倍体(2n=2x=16),并且,多数染色体为中...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铁线莲属(Clematis Linn.)铁线莲组(Sect.Viticella DC.)10种植物根尖进行制片,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同时基于核型似近系数对供试植物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植物均为二倍体(2n=2x=16),并且,多数染色体为中部(m)着丝点染色体,部分染色体为近端部(st)着丝点染色体,少数染色体为近中部(sm)或端部(t)着丝点染色体;核型公式有10m+6st、10m+2sm+4st和10m+4st+2t 3种;吴兴铁线莲(C.huchouensis Tamura)的染色体相对长度范围(8.34~17.87)、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相对长度的比值(2.14)、平均臂比(3.15)均最大;吴兴铁线莲和意大利铁线莲(C.viticella Linn.)的核型为“2B”,其余种类的核型为“2A”;短柱铁线莲(C.cadmia Buch.-Ham.ex Wall.)的核型不对称系数最大(65.78%)、着丝点指数(31.88%)最小,而天台铁线莲〔C.patens ssp.tientaiensis(M.Y.Fang)W.T.Wang〕的核型不对称系数最小(61.28%)、着丝点指数(35.27%)最大。供试植物第1至第5对染色体均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6至第8对染色体则为近中部、近端部或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核型不对称性散布图显示:重瓣铁线莲(C.florida var.plena D.Don)、天台铁线莲、铁线莲(C.florida Thunb.)和转子莲(C.patens C.Morr.et Decne.)均位于左下角,说明这些植物的核型不对称性较低。在核型似近系数为0.948处,供试的10种植物分成2组。研究结果显示:供试铁线莲组10种植物中,重瓣铁线莲等4种植物处于相对原始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线莲属 铁线莲组 染色体核型 核型不对称系数 核型似近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SR标记的长瓣铁线莲杂交子代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贾艳艳 周欣莹 +2 位作者 耿宇航 孙浩男 刘冬云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64,共10页
【目的】准确快速确定长瓣铁线莲(Clematis macropetala)杂交子代真实性,缩短长瓣铁线莲新品种培育周期,并为铁线莲属植物杂交子代鉴定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2条ISSR引物对8个长瓣铁线莲杂交组合的30个子代进行鉴定,... 【目的】准确快速确定长瓣铁线莲(Clematis macropetala)杂交子代真实性,缩短长瓣铁线莲新品种培育周期,并为铁线莲属植物杂交子代鉴定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2条ISSR引物对8个长瓣铁线莲杂交组合的30个子代进行鉴定,并对真杂种和亲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30个子代共鉴定出29个真杂种,真杂种率为96.67%;29个真杂种及9个亲本PCR扩增共得到136条清晰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达到99.26%;38个样本的等位基因数(Na)为1.9926,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778,Nei’s基因多样性(H)为0.2937,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I)为0.4531,表明38个样本具有较高的DNA多态性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相似系数矩阵表明,82.76%的真杂种与父本的亲缘关系较近。【结论】ISSR分子标记技术可准确快速鉴定长瓣铁线莲杂交子代真实性,长瓣铁线莲同一杂交组合后代间的遗传距离较近,真杂种发生了一定的遗传分化,整体与父本保持更近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瓣铁线莲 杂交子代 分子鉴定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辐照对藏药唐古特铁线莲主要活性成分及灭菌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回霞 谢和兵 +1 位作者 尼玛次仁 白玛旦增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9-297,共9页
为考察电子束辐照对唐古特铁线莲药材中主要活性成分及灭菌效果的影响,本试验采用0、2、4、6、8、10 kGy吸收剂量对唐古特铁线莲药材粉末进行辐照处理,比较辐照对唐古特铁线莲粉末性状、显微特征、齐墩果酸薄层色谱图、总黄酮和槲皮素... 为考察电子束辐照对唐古特铁线莲药材中主要活性成分及灭菌效果的影响,本试验采用0、2、4、6、8、10 kGy吸收剂量对唐古特铁线莲药材粉末进行辐照处理,比较辐照对唐古特铁线莲粉末性状、显微特征、齐墩果酸薄层色谱图、总黄酮和槲皮素含量、指纹图谱以及微生物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吸收剂量电子束辐照后,唐古特铁线莲粉末性状、显微特征、齐墩果酸薄层色谱图、总黄酮和槲皮素含量均未见明显变化,指纹图谱相似度达0.997及以上,细菌菌落数、霉菌酵母菌菌落总数显著降低(P<0.05),当吸收剂量达到6 kGy时,微生物水平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规定。综上,不同吸收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对唐古特铁线莲药材主要活性成分无显著影响,且在6 kGy时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可用于唐古特铁线莲药材的灭菌。本研究为藏药唐古特铁线莲药材、含唐古特铁线莲药材的成药辐照灭菌技术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特铁线莲 电子束 辐照灭菌 槲皮素 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种杀螨剂对铁线莲二斑叶螨的室内毒力测定
16
作者 陈瑞旭 窦宏奇 +2 位作者 明浩宇 杨鹤同 宋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8期112-117,共6页
选择市面上常见的7种杀螨剂对铁线莲上二斑叶螨进行毒力测定。利用玻片浸渍法、叶片残毒法和盆栽毒力测定分别对二斑叶螨卵、成螨及盆栽铁线莲上的叶螨种群进行了毒力测定。对卵和成螨的毒力测定结果显示,除治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苦参碱... 选择市面上常见的7种杀螨剂对铁线莲上二斑叶螨进行毒力测定。利用玻片浸渍法、叶片残毒法和盆栽毒力测定分别对二斑叶螨卵、成螨及盆栽铁线莲上的叶螨种群进行了毒力测定。对卵和成螨的毒力测定结果显示,除治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苦参碱、阿维哒螨灵、丁氟螨酯、联肼乙螨唑、阿维乙螨唑、螺螨酯和联苯肼酯。盆栽毒力测定显示,各种杀螨剂的LC_(50)值都比室内毒力测定值有所提高。通过与其他已有研究结果比对发现,铁线莲上二斑叶螨的LC_(50)值较高,表明在铁线莲上定殖的二斑叶螨对农药的耐受性更高。研究结果可为铁线莲上二斑叶螨的化学防治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线莲 二斑叶螨 杀螨剂 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畲药十二时辰基源植物重瓣铁线莲的全长转录组分析
17
作者 何舒澜 柯兰兰 陈观水 《福建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62-1170,共9页
【目的】重瓣铁线莲是畲药十二时辰基源植物,以根入药,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本研究旨在了解重瓣铁线莲基因注释信息、次级代谢产物代谢通路及基因功能,丰富其转录组信息,为进一步筛选和鉴定其药用成分代谢通路相关基因奠定基础。【方法... 【目的】重瓣铁线莲是畲药十二时辰基源植物,以根入药,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本研究旨在了解重瓣铁线莲基因注释信息、次级代谢产物代谢通路及基因功能,丰富其转录组信息,为进一步筛选和鉴定其药用成分代谢通路相关基因奠定基础。【方法】利用SMRT测序技术,对重瓣铁线莲根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并借助生物信息学工具进行功能注释、结构分析以及萜类合成途径基因的挖掘。【结果】测序共获得高质量测序subreads数据量62.21 Gb,通过数据处理分析,获得20540条高质量去冗余转录本。利用NR、GO、NT、Pfam、COG/KOG、SwissProt、KEGG等7个数据库对高质量去冗余序列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共有19909条转录本至少在1个数据库得到注释,有8888条转录本在NR、NT、COG/KOG、KEGG、GO等5个公共数据库中均有注释。GO注释结果显示,14911条转录本共富集在包含生物学过程、细胞组成和分子功能三大类的53个条目中。KEGG分析显示,19701条转录本序列被富集到6条主通路和44条子通路。COG/KOG注释发现,13204条转录本被注释,其中注释最多的功能类别为一般功能预测。对转录本结构分析发现,共预测到978个转录因子、224条长非编码RNA、7167个SSR。对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进行挖掘,共鉴定到48个转录本(16个关键酶候选基因)参与萜类骨架生物合成。【结论】本研究成功对畲药十二时辰基源植物重瓣铁线莲的根进行了全长转录组测序,获得该物种的全长转录组相关基因功能信息,填补了重瓣铁线莲基因信息的空白,为深入研究重瓣铁线莲的调控网络、生物学特征、相关代谢途径、信号通路及分子机制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瓣铁线莲 全长转录组 转录因子 长非编码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3个铁线莲品种耐涝性鉴定与评价
18
作者 林韧安 敖展雄 +6 位作者 黄爱云 陈凯 李远荣 章海英 张卫国 郑坚 胡青荻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6期46-55,共10页
【目的】耐涝性是铁线莲园林应用的关键因素,耐涝性鉴定对铁线莲引种驯化和抗逆性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分析43个铁线莲园艺品种涝渍胁迫后的表型,将叶片形态、叶片颜色、茎秆形态、茎秆颜色4个表型指标定性分级,结合相对电导... 【目的】耐涝性是铁线莲园林应用的关键因素,耐涝性鉴定对铁线莲引种驯化和抗逆性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分析43个铁线莲园艺品种涝渍胁迫后的表型,将叶片形态、叶片颜色、茎秆形态、茎秆颜色4个表型指标定性分级,结合相对电导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综合评价其耐涝性。【结果】涝渍胁迫后铁线莲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相对电导率增加;叶片含水量、叶色、叶形态、茎色、茎形态均与相对电导率显著相关,耐涝性综合评分与相对电导率、叶色、叶形态、茎色、茎形态显著相关;聚类分析将43个铁线莲品种分为耐涝型、中间型、不耐涝型、极不耐涝型,分别有2个、16个、6个和19个。【结论】初步明确43个铁线莲品种耐涝性分级的特征,为铁线莲耐涝性鉴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线莲 耐涝性 形态指标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种云南野生铁线莲引种驯化与观赏性评价
19
作者 王永林 《热带林业》 2024年第3期65-68,共4页
为保护和合理开发本土铁线莲属植物资源,对原产云南省的12种野生铁线莲进行引种栽培试验,并结合对叶、花、果表型特征连续4年的物候观测结果,开展观赏性评价。结果显示:12种铁线莲在普洱市思茅区引种栽培后均能完成生活史,花期主要集中... 为保护和合理开发本土铁线莲属植物资源,对原产云南省的12种野生铁线莲进行引种栽培试验,并结合对叶、花、果表型特征连续4年的物候观测结果,开展观赏性评价。结果显示:12种铁线莲在普洱市思茅区引种栽培后均能完成生活史,花期主要集中在秋季(9月~11月)冬季(12月)。花萼以白色为主,也有淡紫色、淡绿色、黄色,均具有较强的结实能力。滇南铁线莲、思茅铁线莲、元江铁线莲3个云南特有种的综合评分和观花评分均为最高(Ⅰ级),3个常绿藤本种类小木通、单叶铁线莲和柱果铁线莲的观叶评分最高(Ⅰ级);引种的12种野生铁线莲,可按照观叶、观花、观果特点在普洱市城区进行造景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线莲属 云南省 种质资源 引种驯化 观赏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线莲属植物挥发成分的GC-MS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赵晨曦 曾映旭 +1 位作者 李彬 梁逸曾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172-175,共4页
In this paper,essential oils from seven different species of Clematis plant were extracted by water steam distillation.Their chromatography fingerprints were obtain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Co... In this paper,essential oils from seven different species of Clematis plant were extracted by water steam distillation.Their chromatography fingerprints were obtain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Compounds were mainly identified through mass spectrometry comparing with the NIST02 database.The overlapped peaks were resolved by chemometric resolution methods,obtaining pure chromatography and pure mass spectrometry.The resolved pure mass spectrometry then compared with NIST02 database.The relative quantitative results were obtained by peak area normalization.62 compounds accounting for 87.96% to 97.19% of the total essential oils were identified.It showed that Eugenol,n-hexadecanoic acid and Z,Z-9,12-octadecadienoic acid were their common main compounds although the contents vary with different samples.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in essential oils from different species or different parts of Clematis are also very different.This research provides us chemical bases for further exploitation of Clemat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ematis Essential oil GC-MS CHEMOMETR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