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土壤重金属污染和累积性评价的耕地环境质量类别划分与风险管控
1
作者 张传华 刘力 +3 位作者 代杰 李曼曼 张凤太 邓凌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1-320,共10页
以重庆彭水县大同镇为例,协同采集土壤-玉米样品50套,分析土壤及玉米样品中Cd、Hg、As、Pb和Cr的含量及土壤pH,综合考虑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累积性,开展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提出风险管控措施建议,以期为地质高背景区耕地土壤风险管... 以重庆彭水县大同镇为例,协同采集土壤-玉米样品50套,分析土壤及玉米样品中Cd、Hg、As、Pb和Cr的含量及土壤pH,综合考虑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累积性,开展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提出风险管控措施建议,以期为地质高背景区耕地土壤风险管控提供技术方法。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土壤以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为主,土壤存在明显重金属累积的点位占比为22%,主要的超标及累积因子为Cd和As,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累积问题显著。研究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以III类(安全利用类,无明显累积)为主,IV类(安全利用类,有明显累积)和VI类(严格管控类,无明显累积)耕地均分布在研究区西南部。研究区耕地土壤重金属超标整体受地质背景的影响,重金属累积主要与城镇生活污水、禽畜粪肥和部分复合肥施用等人为活动有关,由于外源输入,部分耕地土壤超标程度加剧趋势明显。研究区玉米样品的总体超标率为28%,超标因子为Cd。当土壤pH>6.5时,农产品超标风险显著降低。建议在耕地土壤重金属溯源断源的基础上,根据土壤及农产品污染程度,施用钙质土壤调理剂或钙镁磷肥进行土壤酸化治理,实现“边生产,边修复”,逐渐改善研究区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重金属污染 累积性评价 环境质量类别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耕地质量分等参数调整的研究与思考
2
作者 张伟 《热带农业工程》 2025年第1期114-118,共5页
耕地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状况、产量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展耕地质量分等参数研究,是高效利用耕地资源、合理评定耕地等别的基础工作之一。以福建省某县为例,基于年度耕地等别库成果,对现有耕地质量等别库的耕地质量分等... 耕地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状况、产量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展耕地质量分等参数研究,是高效利用耕地资源、合理评定耕地等别的基础工作之一。以福建省某县为例,基于年度耕地等别库成果,对现有耕地质量等别库的耕地质量分等参数进行提取,调查、分析和论证现状耕地质量分等参数。针对现有成果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对应意见,为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等技术规范的修订和下一轮的耕地等别的评定及更新评价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分等参数 农用地质量 耕地等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中绿肥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3
作者 崔月贞 任绪明 +6 位作者 郝菁 陈浩 王吕 薛艳 邢丽红 陈乔 吴玉红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绿肥在提升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查阅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陕西汉中地区绿肥产业发展现状,当前绿肥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其产业发展策略。该地2023年绿肥种植面积在11.06 ... 绿肥在提升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查阅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陕西汉中地区绿肥产业发展现状,当前绿肥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其产业发展策略。该地2023年绿肥种植面积在11.06 hm^(2),种植品种以紫云英和毛叶苕子为主,可选择的绿肥品种较单一;以冬绿肥为主,冬绿肥的种植模式主要有稻田绿肥、果园绿肥和茶园绿肥;该地绿肥种子繁育生产基地规模较小,种子供应主要依靠外调,价格呈上涨趋势;绿肥种植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实现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同时减少化肥农药施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具有较高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目前,该地绿肥产业发展暂面临优异绿肥种质资源匮乏、绿肥种植积极性不高、绿肥技术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发育不够成熟、绿肥产业发展支持体系待完善、保障和激励效果不明显等挑战。基于此,提出种质资源强化与种业保障提升、多元激励强化与种植动力激发、种植技术体系创新推动与产业融合推动、产业支持体系建设等策略,为推动该地绿肥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耕地质量 种质资源 种植模式 绿肥技术体系 产业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耕地资源质量分类与等别转换的应用研究——以济南市为例
4
作者 张雅芹 孔胃 +3 位作者 杜芩 吴闯 楚储 于元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1期43-46,共4页
以济南市为研究区域,在2021年度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改进的灰靶模型和指标赋分求和法2种等别转换方式将济南市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成果转换为等别数据。结果表明:改进的灰靶模型兼顾了耕地的自然本底特征和耕地的粮食产能,... 以济南市为研究区域,在2021年度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改进的灰靶模型和指标赋分求和法2种等别转换方式将济南市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成果转换为等别数据。结果表明:改进的灰靶模型兼顾了耕地的自然本底特征和耕地的粮食产能,在赋权和评价过程更为客观、科学,转换后的等别成果更为合理,济南市质量较好的耕地主要位于中部和北部平原地区以及沿黄地区,等别主要为3等和4等地,占总耕地面积的77%,符合济南市实际情况;采用指标赋分求和法转换的等别整体较为合理,但主观性较强,评价结果区域内部差异性较小。因此,改进的灰靶模型在耕地资源质量分类与等别衔接研究中应用性更强,转换成果可为耕地占补平衡与进出平衡等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质量分类 等别 成果转换 改进的灰靶模型 指标赋分求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SNE法对寒地水稻种质资源品质的分类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翟立楠 李卓然 +4 位作者 王永琪 刘松欣 王英杰 李红宇 郑桂萍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8-85,共8页
为探究数据降维后可视化呈现并进行图像分割聚类的方法,本研究利用160份粳稻种质资源的品质指标,引入t-SNE算法将11项品质指标转化为两个相互独立的成分并进行可视化呈现,进一步采用K-means聚类,将图像聚类分割为具有不同特征的三个簇,... 为探究数据降维后可视化呈现并进行图像分割聚类的方法,本研究利用160份粳稻种质资源的品质指标,引入t-SNE算法将11项品质指标转化为两个相互独立的成分并进行可视化呈现,进一步采用K-means聚类,将图像聚类分割为具有不同特征的三个簇,分别利用非线性对数主成分分析,根据每个指标在主成分中平均贡献率进行排序,得到具有不同品质特征的三个类别。结果表明,160份寒地水稻种质资源被分成具有不同特征的簇0(62份资源)、簇1(47份资源)、簇2(51份资源),其中簇0强调蛋白质、直链淀粉等营养品质,簇1注重光泽、味道和香气等感官品质,而簇2更加突出糙米率、精米率和完整性等加工品质特征。本方法解决了聚类时数据维度过高、信息冗余等问题,并较完整地保留了高维数据的分布特征,而非线性对数主成分分析又可以进一步明晰每一类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水稻 种质资源 品质分类 t-SNE法 K-MEANS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数学方法的金昌市耕地质量评价及土壤养分空间特征分析
6
作者 郑铭宇 蔡立群 《农学学报》 2024年第7期24-35,共12页
本研究以金昌市为研究区,通过对市域范围内耕地质量等级、土壤养分特征和空间分异的分析,在保障精度的条件下,为耕地的科学施肥和提高土壤养分区域化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模糊数学作为一种对模糊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在许多领域都有广... 本研究以金昌市为研究区,通过对市域范围内耕地质量等级、土壤养分特征和空间分异的分析,在保障精度的条件下,为耕地的科学施肥和提高土壤养分区域化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模糊数学作为一种对模糊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阐述了该方法如何对耕地质量进行评价。本研究以金昌市为例,以《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为依据,采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地区耕地质量等级与养分含量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金昌市耕地质量等级处于一至六等地,无七至十等地,一等地为金昌市耕地主体,面积为80024.40 hm^(2),占金昌市总耕地的64.35%;金昌市耕地养分整体水平较为中等,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属中低等水平,总体呈现西高东低趋势;全氮含量多属低等水平,总体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趋势;有效磷含量多属较高水平,总体呈现西南地区高于东北地区;速效钾含量多属中低等水平,总体呈现西高东低趋势。金昌市耕地质量总体状况较好,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加大灌溉力度、加大节水技术推广力度,使土壤保水保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等级 模糊数学法 层次分析法 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讨赖河流域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7
作者 杨建军 闫宏华 +1 位作者 杨文举 苏海亮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11期35-37,共3页
通过对讨赖河年径流数据及典型年月径流数据对比分析,总结其年径流演变规律和不同断面月径流分布规律,通过对流域内水资源利用与人口、耕地变化、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分析,揭示当前流域水资源利用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 通过对讨赖河年径流数据及典型年月径流数据对比分析,总结其年径流演变规律和不同断面月径流分布规律,通过对流域内水资源利用与人口、耕地变化、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分析,揭示当前流域水资源利用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建议,以期为今后该流域水资源节约保护、产业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人口 耕地 经济 生态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用地分等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耕地综合质量评价 被引量:75
8
作者 路婕 李玲 +2 位作者 吴克宁 赵华甫 黄勤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23-329,共7页
该文从耕地生态管护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实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融合。基于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农用地分等的理论和方法,该文提出了耕地综合质量评估技术,即在农用地分等所建立的等级体系基础上,引入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该文从耕地生态管护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实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融合。基于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农用地分等的理论和方法,该文提出了耕地综合质量评估技术,即在农用地分等所建立的等级体系基础上,引入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系数概念,进一步利用该系数对农用地利用等指数进行修订,得到耕地综合评价指数,并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作了实证研究。根据洛阳市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与原农用地利用等别相比,无污染的耕地综合等别保持不变,有污染倾向的耕地综合等别有所下降,存在污染的耕地等别降为末等。这些评价结果可以为土地利用管理、环境污染防治规划将提供更有效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土壤污染 耕地综合质量评价 修订系数 农用地分等 利用等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居民点整理后耕地质量评价与应用 被引量:31
9
作者 曲衍波 张凤荣 +1 位作者 郭力娜 许月卿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6-233,F0003,共9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作为耕地占补平衡的一项重要途径,其补充耕地应统筹质量与数量。该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利用农用地分等方法与数据,辅助于GIS空间分析功能与邻域替代法,评价了农村居民点整理后耕地质量等别,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农村居民点... 农村居民点整理作为耕地占补平衡的一项重要途径,其补充耕地应统筹质量与数量。该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利用农用地分等方法与数据,辅助于GIS空间分析功能与邻域替代法,评价了农村居民点整理后耕地质量等别,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农村居民点整理规划,核算了规划补充耕地的生产能力,探讨了规划实施的目标设定、时空安排与关键性工程措施。研究表明,全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后耕地自然质量分值在0.3910~0.9745之间,划分为5个等别,可实现单产浮动区间为5769~12758kg/hm2;平谷区农村居民点整理规划中拆迁农村居民点面积为2442.60hm2,适宜整理为耕地的面积为1922.07hm2,整理后一等耕地到五等耕地分别占12.75%、21.69%、40.54%、15.36%和9.66%;近期优先整理Ⅰ级区,推进耕地规模化经营与用养结合,中期重点整理Ⅱ级区,加强培肥地力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远期适度整理Ⅲ级区和Ⅳ级区,需长期开展山地土地平整和生态保护工程建设。该研究尝试将农用地分等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以期为耕地占补"双平衡"的实践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地区 规划 分等 耕地质量 平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耕地综合质量的基本农田布局优化——以河南省温县为例 被引量:40
10
作者 刘霈珈 吴克宁 +1 位作者 赵华甫 高硕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4-59,F0002,共7页
研究目的:有效整合农用地分等与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两项成果,补充完善区域基本农田布局优化方法。研究方法:运用GIS空间分析法整合农用地分等与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两项成果,对研究区基本农田进行耕地综合质量评价。运用名特优农产... 研究目的:有效整合农用地分等与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两项成果,补充完善区域基本农田布局优化方法。研究方法:运用GIS空间分析法整合农用地分等与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两项成果,对研究区基本农田进行耕地综合质量评价。运用名特优农产品喜嗜典型元素分析法,确定基本农田布局优化方案。研究结果:温县基本农田布局优化后不仅面积增加了37 hm2,调入的基本农田利用等、肥力、环境健康、地化综合质量都大幅提高,有益元素N、P富集区面积大幅增加59.30 hm2和185.61 hm2,有害重金属元素Pb的2—3级富集区面积大幅减少195.45 hm2。研究结论:基本农田布局优化是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的重要工作;整合成果丰富了耕地综合质量的内涵,为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高效、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基本农田 农用地分等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 耕地综合质量 布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重庆市丘陵山地耕地质量评价与比较 被引量:35
11
作者 袁天凤 张孝成 +1 位作者 邱道持 谢德体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1-107,F0004,共8页
利用农用地分等自然质量等指数模型,结合分模块控制的方法实现区域间等指数可比,对重庆市丘陵山地4个代表县耕地质量进行了评价。利用MapGIS采用多图层叠加确定评价单元并获取单元属性数据;建立省内2级区间可比的自然质量分综合评判模型... 利用农用地分等自然质量等指数模型,结合分模块控制的方法实现区域间等指数可比,对重庆市丘陵山地4个代表县耕地质量进行了评价。利用MapGIS采用多图层叠加确定评价单元并获取单元属性数据;建立省内2级区间可比的自然质量分综合评判模型;通过采用同能量标准化产量和引入光温协调系数,改进对光温潜力指数的加和。结果表明:丘陵区大足、低山丘陵区梁平以中高等地为主,低中山区彭水以中低等地为主,中山区巫溪以低中等地为主,地势起伏对丘陵山地耕地总体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评价方法能实现跨区域和跨耕作制度间等指数的可比性,提高耕地质量评价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分等 GIS 耕地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质量预警 被引量:99
12
作者 刘友兆 马欣 徐茂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3年第6期9-12,共4页
研究目的:研究耕地质量预警的理论与方法,提供开展耕地质量的预警与消警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分析了耕地质量的重要性与波动性、耕地质量改良的滞后性与艰难性,指出了开展耕地质量预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阐述了警情... 研究目的:研究耕地质量预警的理论与方法,提供开展耕地质量的预警与消警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分析了耕地质量的重要性与波动性、耕地质量改良的滞后性与艰难性,指出了开展耕地质量预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阐述了警情、警源、警兆和警度等基本内容,提出了耕地质量预警的方法与基本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土地资源 预警指标 耕地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农用地(耕地)质量评价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韩敏 张慧 +4 位作者 陈旭晖 彭婧 娄斌 谢慧 王丹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8-91,共4页
农用地(耕地)质量评价或农用地分等,是国土资源管理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贵州省农用地分等以部颁《农用地分等规程》为依据,通过调查研究,运用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探明了贵州省内各地农用地(耕地)的数量、质量、土地... 农用地(耕地)质量评价或农用地分等,是国土资源管理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贵州省农用地分等以部颁《农用地分等规程》为依据,通过调查研究,运用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探明了贵州省内各地农用地(耕地)的数量、质量、土地生产潜力、空间位置和近百个土地属性特征,绘制全省88个县(市、区)详尽到村一级的农用地等别电子地图,为实现全省土地由数量管理向数量、质量、生态协调管理转变提供依据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耕地质量评价 农用地分等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农用地(耕地)自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5
14
作者 韩敏 张慧 +4 位作者 陈旭晖 彭婧 娄斌 谢慧 王丹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6-69,72,共5页
通过对贵州省山区特殊的光、温、水、土等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的深入研究,以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农用地分等规程》为依据,制定了一套符合贵州实际情况(川鄂湘黔浅山区、贵州高原区和滇黔高原山区)的农用地自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土地资源 耕地质量评价 农用地分等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等系数修正的耕地质量更新评价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林蔚 陈家赢 +1 位作者 张依 章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5-299,共5页
为保持现有耕地质量等级成果现势性,本文分析了年度内土地变更引起耕地质量变化的情况和原因,探讨了耕地质量更新评价方法和思路。以土地整理和评价理论方法为指导,运用农用地等别评定方法,修正方法中的土地利用、土地经济等相关系数,... 为保持现有耕地质量等级成果现势性,本文分析了年度内土地变更引起耕地质量变化的情况和原因,探讨了耕地质量更新评价方法和思路。以土地整理和评价理论方法为指导,运用农用地等别评定方法,修正方法中的土地利用、土地经济等相关系数,对质量变更的耕地进行评价。根据耕地变更不同的原因建立对应的耕地质量等级更新方法。以武汉市汉南区为实证研究,在汉南区2010年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价成果的基础上,对汉南区2012年的耕地质量等级做了年度更新。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汉南区年度内减少耕地233.85hm2;新增耕地49.08hm2,主要为二、三等地;质量变化耕地1 669.29hm2,质量均有所提升。实证研究验证了更新方法的可行性,对全国全面进行耕地质量等级年度更新工作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评价 等级更新 分等系数修正 变更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耕地综合质量的新增建设用地布局优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霈珈 吴克宁 高硕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92-698,共7页
耕地质量评价是我国耕地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研究耕地综合质量评价及其成果应用,对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向数量与质量并重、协调生态环境统一管理方式的转变,提高土地质量评价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南温县为例,选用GIS叠... 耕地质量评价是我国耕地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研究耕地综合质量评价及其成果应用,对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向数量与质量并重、协调生态环境统一管理方式的转变,提高土地质量评价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南温县为例,选用GIS叠加分析法有效整合农用地分等与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成果后对该区耕地进行了综合质量评价。同时结合当地名特优农产品喜嗜典型元素含量及空间分布情况,探讨了评价结果在新增建设用地布局优化中的应用方法。布局优化后的新增建设用地占地利用等12等耕地减少12.13 hm2、利用等11等耕地减少1.6 hm2,肥力中等、环境正常、地化综合质量优良的耕地减少13.73 hm2。N元素2-4级高富集区、P元素1-3级高富集区面积减少13.73 hm2、重金属Pb元素1级高富集区面积增加13.73 hm2。整合成果丰富了耕地综合质量的内涵,促进了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分等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 耕地综合质量 新增建设用地 布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与耕地地力评级结果的对比衔接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文璐 赵庚星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10,共7页
研究目的:探寻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和耕地地力评级结果间的差异与联系.实现其成果的衔接研究方法:模糊综合指数评判法、聚类分析法、层次分析法、GIS叠加分析法、转移矩阵分析、拟合分析。研究结果:(1)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和耕地地力评价... 研究目的:探寻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和耕地地力评级结果间的差异与联系.实现其成果的衔接研究方法:模糊综合指数评判法、聚类分析法、层次分析法、GIS叠加分析法、转移矩阵分析、拟合分析。研究结果:(1)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和耕地地力评价结果之间"等"、"级"变化差异程度不同,同一评价单元农用地自然质量等较多高于耕地地力评价级;(2)平原区"等"与"级"结果的差异程度远大于丘陵区;(3)建立了不同指标区农用地自然质量指数与耕地地力评价指数之间的衔接模型,丘陵区衔接模型的线性相关程度明显高于平原区。研究结论:利用衔接模型,可以在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和耕地地力评级结果间进行转换,实现了两者在同一指标区的相互衔接检验和不同指标区之间的统一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农用地分等 耕地地力评价 对比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量化耕地自然质量与立地条件协同关系 被引量:12
18
作者 钱凤魁 王卫雯 王秋兵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284-291,共8页
耕地自然质量条件与立地系统共同决定了耕地可持续的生产能力,测算二者之间的协同比例关系可为耕地资源的保护分区提供理论和方法借鉴。该文以辽宁省不同地貌区为例,通过构建不同地貌区耕地自然质量评价系统与耕地立地条件评价系统,运... 耕地自然质量条件与立地系统共同决定了耕地可持续的生产能力,测算二者之间的协同比例关系可为耕地资源的保护分区提供理论和方法借鉴。该文以辽宁省不同地貌区为例,通过构建不同地貌区耕地自然质量评价系统与耕地立地条件评价系统,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量化分析二者之间的协同关系,最后依据二者之间协同关系特征建立耕地资源保护分区。研究结果表明:在辽宁省西部的丘陵地貌区、中部的平原地貌区以及东部的山地地貌区,耕地资源保护优势条件特征存在区域差异,3个地貌区耕地自然质量条件与立地条件协同关系比值分别为4:6、6:4和5:5,应遵循耕地资源条件的地域差异特征实行协同保护。在此基础上,依据耕地资源优势条件特征将辽宁省耕地区域划分为核心保护区、优势整治区以及重点调控区,并提出不同区域耕地资源差异化的利用和保护措施。该研究结果体现了不同地貌区耕地资源优势保护条件特征的差异性与规律性,可为省域尺度耕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模型 耕地资源 自然质量 立地条件 耦合协调度 不同地貌区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调查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慧 龙剑峰 +3 位作者 陈洋 谢慧 王爱平 罗礼秋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5期163-166,共4页
为准确掌握贵州省耕地资源的现状和变化特征,通过2014—2015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耕地质量等别调查,对2011—2013年全省及其各市(州)耕地质量等别的变化进行更新评价。结果表明:2013年全省耕地质量平均等别为11.29等,比2011年提高0.01... 为准确掌握贵州省耕地资源的现状和变化特征,通过2014—2015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耕地质量等别调查,对2011—2013年全省及其各市(州)耕地质量等别的变化进行更新评价。结果表明:2013年全省耕地质量平均等别为11.29等,比2011年提高0.01等,与全国相比处于中等偏下水平。2012—2013年全省耕地面积共减少11 696.48hm2,高、中、低等地均减少,中等地减少量最大。全省耕地质量等别集中在7~15等(高、中等地),无优等地。高等地集中分布在遵义市,低等地集中分布在黔西南州和毕节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调查评价 土地资源管理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华县耕地分等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靳慧芳 李团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2-225,245,共5页
农用地分等工作作为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果可用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土地开发整理和基本农田保护等多方面。根据《农用地分等规程》(TD/T 1004—2003),采用因素法对华县耕地进行等别划分,结... 农用地分等工作作为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果可用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土地开发整理和基本农田保护等多方面。根据《农用地分等规程》(TD/T 1004—2003),采用因素法对华县耕地进行等别划分,结果为:自然质量等别九等至十四等,利用等别为十等至十八等,经济等别为四等至九等,三个等别整体空间分布规律大致相似,均呈现出阶梯式带状分布特点。经验证,该分等结果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符合,可为准确量化和有效管理华县耕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分等 自然质量等 利用等 经济等 华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