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assⅠ新城疫病毒概述 被引量:8
1
作者 金仕强 孟春春 +3 位作者 仇旭升 于圣青 丁铲 左之才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2-106,共5页
新城疫病毒是影响养禽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病原之一。新城疫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根据亲源关系可以划分为ClassⅠ和ClassⅡ两大类。ClassⅠ新城疫病毒于2006年被证实存在,当前可被细分为9个基因型(1~9)。ClassⅠ所有自然分离株均为无毒... 新城疫病毒是影响养禽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病原之一。新城疫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根据亲源关系可以划分为ClassⅠ和ClassⅡ两大类。ClassⅠ新城疫病毒于2006年被证实存在,当前可被细分为9个基因型(1~9)。ClassⅠ所有自然分离株均为无毒株或弱毒株,但有经人工传代返强的报道,由于其分布广泛,数量庞大,对养禽业有巨大的潜在威胁。为了更好的了解ClassⅠ新城疫毒株的生物学特性,为研究ClassⅠ新城疫病毒提供参考,现将其基因组结构、分子流行病学及检测方法等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ssⅰ新城疫病毒 基因型 分子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assⅠ新城疫病毒NP基因分子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晓文 吴双 +3 位作者 胡顺林 王晓泉 刘慧谋 刘秀梵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1-14,共4页
为分析2002~2007年Class Ⅰ新城疫病毒分离株NP基因的分子特征,以及其在新城疫病毒演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采用RT-PCR方法扩增分离株的核衣壳蛋白(NP)基因,并进行了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NDVNP基因的分子特征。根据NP基因序列的... 为分析2002~2007年Class Ⅰ新城疫病毒分离株NP基因的分子特征,以及其在新城疫病毒演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采用RT-PCR方法扩增分离株的核衣壳蛋白(NP)基因,并进行了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NDVNP基因的分子特征。根据NP基因序列的遗传发生分析表明,ClassⅠ NDV2型毒株与DE/R49-99和美国株亲缘关系较近,而3型毒株与其他ClassⅠ毒株遗传关系较远,具有地区特色,形成一个独立的分支。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表明,NP蛋白N端1~400氨基酸比较保守,而C端序列(特别是氨基酸残基400~480)高度变异。ClassⅠ病毒2型毒株与国外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可能有共同的起源;而3型毒株独立于其他ClassⅠ毒株,具有独特性,这两种毒株的来源不同;不同基因型NP蛋白之间比较保守,但是P蛋白的C端发生了多个氨基酸的变异,对其功能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classclass 核蛋白基因 发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assⅠ新城疫病毒核衣壳蛋白在体外细胞感染过程中表达定位的检测 被引量:1
3
作者 孙英杰 陈鸿军 +4 位作者 詹媛 仇旭升 于洋 于圣青 丁铲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5-88,共4页
为分析核衣壳蛋白(NP)在新城疫病毒(NDV)感染真核细胞过程中细胞内定位的情况,本研究以NDV Class I强毒株9a5b作为免疫原制备4株NP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并将病毒株9a5b按5 MOI感染量接种DF1单层细胞,当接种后1 h~3 h时,NP有极少量表... 为分析核衣壳蛋白(NP)在新城疫病毒(NDV)感染真核细胞过程中细胞内定位的情况,本研究以NDV Class I强毒株9a5b作为免疫原制备4株NP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并将病毒株9a5b按5 MOI感染量接种DF1单层细胞,当接种后1 h~3 h时,NP有极少量表达并逐量增加,主要呈点状分布于细胞浆内;当接种后4 h~20 h时,NP聚集于细胞浆中,聚集数量与感染时间成正比;感染24 h后,细胞核碎裂,NP散在分布于细胞浆中。表明NP作为立早期蛋白,始终在胞浆中进行复制;在病毒感染初期,NP介导核糖核蛋白复合物发挥转录和翻译功能。本研究为深入开展NP与病毒mRNA转录、复制和包装的相互关系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class 核蛋白 细胞内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assⅠ新城疫病毒强毒株融合蛋白的表达时相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孙英杰 陈鸿军 +5 位作者 仇旭升 詹媛 于洋 宋翠萍 于圣青 丁铲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17-22,共6页
根据ClassⅠ新城疫病毒分离株9a5b编码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融合蛋白(F)基因截短片段(199~1500 nt),利用原核表达获得重组蛋白,切胶免疫Balb/c小鼠,制备特异性多抗血清,利用制得的血清进行F蛋白表达时相分析。结果表明:NDV 9a5b病毒... 根据ClassⅠ新城疫病毒分离株9a5b编码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融合蛋白(F)基因截短片段(199~1500 nt),利用原核表达获得重组蛋白,切胶免疫Balb/c小鼠,制备特异性多抗血清,利用制得的血清进行F蛋白表达时相分析。结果表明:NDV 9a5b病毒按5M.O.I(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多重感染复数)感染量接种DF1单层细胞,经IFA检测,在感染6 h时,F蛋白开始出现,主要分布于细胞浆内;12~16 h胞浆中的F蛋白含量逐渐增多,形成包涵体,开始在细胞膜上分布;当病毒感染24h后,F蛋白在细胞膜上形成明显的膜周染色;至感染36h后,出现多个细胞融合的包涵体,细胞已基本崩解。此时,F蛋白也散在分布于包涵体中。这为深入开展F蛋白与该病毒的毒力演化机制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class I 融合蛋白 动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assⅠ新城疫病毒BJ1株微基因组的构建及功能鉴定
5
作者 程晋龙 刘蒙蒙 +1 位作者 胡楠 张国中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11,共3页
将以绿色荧光蛋白(EGFP)为报告基因的ClassⅠ类新城疫病毒(NDV)BJ1株微基因组质粒pOK-M和3个辅助蛋白表达质粒pCI-NP、pCI-P、pCI-L共转染BSR T7/5细胞,转染24 h即可见到明显的绿色荧光,表明微基因组及其3种辅助质粒均获得了表达,并具... 将以绿色荧光蛋白(EGFP)为报告基因的ClassⅠ类新城疫病毒(NDV)BJ1株微基因组质粒pOK-M和3个辅助蛋白表达质粒pCI-NP、pCI-P、pCI-L共转染BSR T7/5细胞,转染24 h即可见到明显的绿色荧光,表明微基因组及其3种辅助质粒均获得了表达,并具有各自的生物学功能,为进一步建立该毒株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class 微基因组 反向遗传 辅助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ClassⅠ新城疫病毒的分离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6
作者 撒薇 杨宇玲 +2 位作者 黄丽清 文艺霏 韦天超 《广西畜牧兽医》 2021年第4期147-149,共3页
采集送检实验室的鸡和鸭的咽拭子及泄殖腔拭子,处理后进行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的RT-PCR检测以及病毒分离鉴定,对获得的分离株进行F基因高变区测序分析并构建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采集的样本经RT-PCR扩增得到NDV特... 采集送检实验室的鸡和鸭的咽拭子及泄殖腔拭子,处理后进行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的RT-PCR检测以及病毒分离鉴定,对获得的分离株进行F基因高变区测序分析并构建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采集的样本经RT-PCR扩增得到NDV特异性目的条带,接种鸡胚获得的病毒分离株具有血凝活性,两株NDV分离株F蛋白的裂解位点序列均为112ERQERF117,符合弱毒株的特征,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两株病毒属于NDV ClassⅠ类的1.1.2基因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class 遗传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城疫病毒ClassⅠ强毒株HN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免疫学反应 被引量:5
7
作者 孙英杰 陈鸿军 +4 位作者 宋翠萍 于洋 仇旭升 于圣青 丁铲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4-466,共3页
目的:制备抗新城疫病毒(NDV)ClassⅠ强毒分离株9a5b的单克隆抗体。方法:以9a5b尿囊液为免疫原,接种6周龄BALB/c小鼠,以血凝抑制(HI)和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所获得的mAb。结果:成功制备获得NDV血凝素(HN)特异性mAb4株。免疫特性鉴定表明... 目的:制备抗新城疫病毒(NDV)ClassⅠ强毒分离株9a5b的单克隆抗体。方法:以9a5b尿囊液为免疫原,接种6周龄BALB/c小鼠,以血凝抑制(HI)和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所获得的mAb。结果:成功制备获得NDV血凝素(HN)特异性mAb4株。免疫特性鉴定表明:在这4株mAb中,3H7和3H9株仅具有IFA和HI效价,且呈现ClassI毒株特异性。结论:该抗体材料为NDVClassⅠ和Ⅱ毒株的血清学鉴定提供极大的便利工具,并为NDVHN功能及受体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class 强毒株 HN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城疫病毒ClassⅠ强毒株磷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与定位 被引量:2
8
作者 程靖华 孙英杰 +5 位作者 陈鸿军 仇旭升 宋翠萍 于圣青 吴艳涛 丁铲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17-22,共6页
根据ClassI新城疫病毒分离株9a5b编码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P蛋白基因,原核表达后利用纯化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经二次亚克隆后筛选到4株针对P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利用所得单抗进行P蛋白在细胞内定位分析,NDV9a5b株... 根据ClassI新城疫病毒分离株9a5b编码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P蛋白基因,原核表达后利用纯化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经二次亚克隆后筛选到4株针对P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利用所得单抗进行P蛋白在细胞内定位分析,NDV9a5b株按5M.O.I感染量接种DFl单层细胞,当PI=4h时,P蛋白呈点状弥散分布于细胞浆内;PI=6~8h时,P蛋白聚集于细胞核周围;PI=12h时,P蛋白呈单极化聚集于细胞核一侧;而PI=16h后开始形成合胞体,P蛋白在单个细胞中仍呈现单极分布;当PI=48h时,细胞核已发生碎裂,荧光强度有所减弱。本研究为深入开展P蛋白在病毒增殖以及细胞周期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class P蛋白 细胞内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城疫病毒ClassⅠ与ClassⅡ毒株交叉血凝抑制试验快速分类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晓泉 刘晓文 +3 位作者 胡顺林 刘慧谋 刘文博 刘秀梵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17,21,共5页
ClassⅠ新城疫病毒(NDV)分离自健康家禽泄殖腔棉拭子,其基因序列与ClassⅡNDV存在很大差异,为了建立简单快速的NDV分类方法,用SPF鸡制备ClassⅠ和ClassⅡ毒株多价抗血清分别与选取的ClassⅠ和ClassⅡ代表毒株进行交叉血凝抑制反应。结... ClassⅠ新城疫病毒(NDV)分离自健康家禽泄殖腔棉拭子,其基因序列与ClassⅡNDV存在很大差异,为了建立简单快速的NDV分类方法,用SPF鸡制备ClassⅠ和ClassⅡ毒株多价抗血清分别与选取的ClassⅠ和ClassⅡ代表毒株进行交叉血凝抑制反应。结果表明所有ClassⅠ毒株比同ClassⅡ毒株的交叉血凝抑制值高8~64(3~6log2)倍;而ClassⅡ毒株与ClassⅡ抗血清的HI效价比同ClassⅠ毒株的交叉血凝抑制值高2~8(1~3log2)倍,结果与基因分型高度一致,说明可以用交叉血凝抑制试验进行初步分类。本研究结果显示,NDVClassⅠ弱毒株血凝性与广泛应用的NDV弱毒疫苗株不同,基因序列分析可以部分解释这种差异,另外可能HN蛋白的空间结构也会影响其与血凝素结合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class class 交叉血凝抑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Class Ⅰ新城疫病毒分离株NP和P蛋白基因分子特征和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云霞 刘华雷 +3 位作者 郑东霞 赵云玲 黄伟坚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1年第3期37-40,共4页
本研究对2009年实验室保存的一株Class Ⅰ新城疫病毒分离株NDV09-056的NP和P基因进行了扩增和序列分析,对其分子特征和遗传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株NP蛋白基因全长为1746nt,共编码489aa,其N端1~401氨基酸相对比较保守,C端... 本研究对2009年实验室保存的一株Class Ⅰ新城疫病毒分离株NDV09-056的NP和P基因进行了扩增和序列分析,对其分子特征和遗传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株NP蛋白基因全长为1746nt,共编码489aa,其N端1~401氨基酸相对比较保守,C端402~479氨基酸变化比较大;同源性分析表明本分离株的NP蛋白基因与Ⅰ类新城疫病毒代表毒株之间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3.5%~98.5%,而与Ⅱ类新城疫病毒代表毒株的同源性较低,介于77.0%~79.2%。P蛋白主要氨基酸突变区集中在57~107aa和135~212aa两个区域,而N端和C端相对保守;同源性分析表明本分离株的P蛋白基因与Ⅰ类新城疫病毒代表毒株之间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0.4%~95.3%,而与Ⅱ类新城疫病毒代表毒株的同源性较低,介于68.3%~72.5%。遗传进化分析表明本分离株与Ⅰ类基因3型新城疫病毒代表株NDV08-004的亲缘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NP基因 P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Class I新城疫病毒中国分离株分子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刘华雷 蒋小刚 +5 位作者 张维 赵云玲 郑东霞 孙承英 陈飞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0-33,共4页
对从健康家鸭中分离到的一株Class I新城疫病毒分离株Duck/China/08-004/2008进行了遗传进化特性研究。利用RT-PCR扩增了该分离株F基因的主要功能区片段,并进行了克隆与序列分析。序列测定结果已经登录到GenBank,登录号为EU589149。该... 对从健康家鸭中分离到的一株Class I新城疫病毒分离株Duck/China/08-004/2008进行了遗传进化特性研究。利用RT-PCR扩增了该分离株F基因的主要功能区片段,并进行了克隆与序列分析。序列测定结果已经登录到GenBank,登录号为EU589149。该分离株F蛋白裂解位点的组成为112E-Q-Q-E-R-L117,具有典型新城疫弱毒株的分子特征。同源性分析表明其与国内普遍使用的弱毒疫苗株LaSota和V4核苷酸的同源性较低(分别为55.4%和57.7%)。通过构建F基因的遗传进化树,结果表明该分离株在分类地位上属于ClassI,与我国目前普遍使用的弱毒疫苗株LaSota(Class II中的基因II型)和V4(Class II中的基因I型)处在不同的进化分支。通过构建57株ClassI新城疫病毒的遗传进化树,表明本分离株与近年来香港活禽市场分离株较为类似,同属于基因3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class 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致病性新城疫病毒的分离和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晓艳 张旭 +2 位作者 于天浩 康华裕 张彦龙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67-971,共5页
为鉴定导致黑龙江省肇源县2022年某养殖场鸭大量死亡的病原,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将病死鸭组织病料样品处理后接种9日龄SPF鸡胚连续传代分离出病毒后,利用PCR检测临床症状相似的各类禽源病毒,结果显示,除新型新城疫病毒(NDV)外未... 为鉴定导致黑龙江省肇源县2022年某养殖场鸭大量死亡的病原,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将病死鸭组织病料样品处理后接种9日龄SPF鸡胚连续传代分离出病毒后,利用PCR检测临床症状相似的各类禽源病毒,结果显示,除新型新城疫病毒(NDV)外未检测到其他病原。通过测定鸡胚半数致死量(ELD_(50))、平均致死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部致死指数(ICPI)及7日龄雏鸭的感染试验,评估分离株的毒力及致病性;对分离株F基因测序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株的ELD_(50)为1×10^(-2)ELD_(50)/m L,MDT为58.6 h,ICPI为1.625,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雏鸭全部死亡且解剖发现内脏组织等出现剖检病变;测序结果显示该分离株F基因全长1662 bp,其编码氨基酸裂解位点区序列为^(112)RRQRRF^(117),具有典型强毒力特性;F基因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该分离病毒属于Class II基因III型,与2000年~2017年在中国家禽中持续流行的病毒株聚为一大分支,且它们F基因序列的一致性为99.8%~99.9%,分离病毒与疫苗株Mukteswar、B1、La Sota、clone30、VG/VA、V4和中国标准嗜内脏速发型强毒株F48E8 F基因的一致性分别为99.6%、88.6%、88.4%、88.6%、88.4%、91.3%、92.1%。本研究为鸭新城疫的防控和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分离鉴定 class II基因III型 遗传进化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13
作者 孟春春 段云兵 +5 位作者 仇旭升 金仕强 詹媛 张向乐 于圣青 丁铲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8-14,共7页
根据Ⅶ型新城疫病毒基质蛋白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引物,建立快速检测Ⅶ型新城疫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通过RT-PCR方法克隆Ⅶ型新城疫病毒M基因靶序列,并将其连入T-Easy载体,制备阳性标准品,优化反应条件,以10倍系列稀... 根据Ⅶ型新城疫病毒基质蛋白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引物,建立快速检测Ⅶ型新城疫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通过RT-PCR方法克隆Ⅶ型新城疫病毒M基因靶序列,并将其连入T-Easy载体,制备阳性标准品,优化反应条件,以10倍系列稀释的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其相关系数为0.999。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的灵敏度可达100 copies/μL,而且特异性良好,除Ⅶ型新城疫病毒外,对Ⅱ型/Ⅲ型/IV型/Ⅸ型新城疫病毒、H5亚型禽流感病毒、H9亚型禽流感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本研究所建立的检测方法重复性好,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5%。对40份实验感染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其检出率为95%,而常规RT-PCR方法检出率仅为70%,表明该方法比常规RT-PCR检测方法灵敏度更高、特异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Ⅶ型新城疫病毒 SYBR Green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类新城疫病毒NDV08-004株微型基因组的构建及其功能鉴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云霞 管峰 +4 位作者 赵云玲 郑东霞 张维 刘华雷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1年第9期27-31,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Ⅰ类新城疫病毒NDV08-004的微型基因组和辅助质粒,为构建病毒拯救体系奠定基础。方法根据Ⅰ类新城疫病毒NDV08-004的全基因组序列,采用SOE方法将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插入NDV08-004的3’-Leader和5’-Trailer...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Ⅰ类新城疫病毒NDV08-004的微型基因组和辅助质粒,为构建病毒拯救体系奠定基础。方法根据Ⅰ类新城疫病毒NDV08-004的全基因组序列,采用SOE方法将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插入NDV08-004的3’-Leader和5’-Trailer区域之间后反向插入转录载体pOLTV5中,构建了NDV08-004的微型基因组pLGT-03。将pLGT-03转染辅助病毒NDV08-004感染的表达T7RNA聚合酶BSRT7/5细胞进行功能鉴定。采用RT-PCR将NDV08-004的NP、P和L蛋白基因亚克隆入表达载体pCI-neo中,分别构建了三个辅助质粒pCI-NP、pCI-P、pCI-L。通过构建的微型基因组pLGT-03和三个辅助质粒按照一定的比例共转染BSRT7/5细胞来验证辅助质粒的功能。结果微型基因组pLGT-03转染辅助病毒感染的BSRT7/5细胞后可见明显荧光,表明微型基因组构建成功。微型基因组和辅助质粒共转染可见荧光表达,表明三个辅助质粒均具有相应的功能。结论表明微型基因组和辅助质粒均具有相应的功能,为建立NDV08-004的反向遗传操作平台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辅助性质粒 微型基因组 病毒拯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与鸡新城疫灭活疫苗对比试验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俊平 杨惠萍 +3 位作者 邹勇 李春华 蒋凤英 倪建平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9年第4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新城疫灭活疫苗 新城疫病毒 对比试验 PPMV- 免疫效果 副黏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P基因的新城疫病毒Class I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16
作者 曹军平 王晓泉 +2 位作者 程汉 刘晓文 刘秀梵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89-1394,共6页
新城疫病毒是影响养禽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病原之一。新城疫病毒只有1个血清型,但根据亲源关系可以划分为Class I和ClassⅡ两大类。为快速定量检测Class I新城疫病毒,根据其NP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和Taq Man探针,以Class I新城... 新城疫病毒是影响养禽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病原之一。新城疫病毒只有1个血清型,但根据亲源关系可以划分为Class I和ClassⅡ两大类。为快速定量检测Class I新城疫病毒,根据其NP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和Taq Man探针,以Class I新城疫病毒JS-18-05株NP基因阳性重组质粒为标准品模板,建立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首次建立了一种敏感、特异、重复性好的快速检测新城疫病毒Class I核酸载量的Taq Man荧光定量RT-PCR方法。该方法在102~108拷贝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可检测到初始模板中1μl 10拷贝的病毒核酸,与传统的病毒分离方法具有相近的敏感性,且这两种方法对33株Class I、ClassⅡ新城疫病毒分离株尿囊液样品检测结果符合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class I 核衣壳蛋白基因 荧光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城疫病毒(禽Ⅰ型副粘病毒)的检测和鉴别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俊 巩霞 王川庆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2年第3期10-13,共4页
新城疫病毒 (NDV)分离株毒力的巨大差异使得检测NDV对于确诊该病是远远不够充分的 ,因为无致病力的病毒和有毒力的毒株所采取的控制措施是大不相同的。因此诊断需要更多的证据 ,至少要能够说明所分离的毒株是否具有毒力。常规的检测和鉴... 新城疫病毒 (NDV)分离株毒力的巨大差异使得检测NDV对于确诊该病是远远不够充分的 ,因为无致病力的病毒和有毒力的毒株所采取的控制措施是大不相同的。因此诊断需要更多的证据 ,至少要能够说明所分离的毒株是否具有毒力。常规的检测和鉴别NDV方法通常费时费力 ,并需要非常烦琐的体内试验。此外 ,进一步的诊断还需要提供更多有关于来源及其传播的信息。本文集中讨论了单克隆抗体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诊断该病上的应用。尽管对NDV分离株的毒力验证仍需进行体内试验 ,一套套单克隆抗体株的建立和应用对于鉴定NDV分离株来说仍是一个巨大进步。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变得更加简便可靠 ,极有可能取代单抗的应用 ,尤其是那些为了流行病学目的而对病毒所作的鉴定。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诱人之处在于其可以快速、精确而肯定地在一个试验中同时囊括诊断新城疫 (ND)的三个方面 :病毒的检测、鉴定 (包括对其毒力的推测 )和流行病学。大量基于RT -PCR的技术已被建立起来 ,同时辅以其后的酶切分析、核酸探针杂交以及核酸测序技术。尽管NDV各毒株之间的广泛变异仍然造成了一些技术困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技术 鉴别技术 病原学 DNV 致病性分子 新城疫病毒 型副粘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禽腺病毒病(Ⅰ群,4型)三联灭活疫苗对不同日龄雏鸡的免疫效力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阮继湘 章振华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1-115,共5页
为评估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禽腺病毒病(Ⅰ群,4型)三联灭活疫苗的免疫效力,采用该疫苗分别免疫7、14、21日龄的SPF雏鸡和商品雏鸡,免疫后21 d采血测定新城疫病毒(NDV)HI、H9亚型禽流感病毒(H9 AIV)HI及禽腺病毒(FAdV)中和抗体,并用禽... 为评估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禽腺病毒病(Ⅰ群,4型)三联灭活疫苗的免疫效力,采用该疫苗分别免疫7、14、21日龄的SPF雏鸡和商品雏鸡,免疫后21 d采血测定新城疫病毒(NDV)HI、H9亚型禽流感病毒(H9 AIV)HI及禽腺病毒(FAdV)中和抗体,并用禽腺病毒(Ⅰ群,4型)强毒攻击。结果显示:免疫后各不同日龄免疫组SPF雏鸡的NDV HI、H9 AIV HI及FAdV中和抗体效价分别为8.2 log2~8.5 log2、8.8 log2~9.6 log2和9.7 log2~10.3 log2,FAdV攻毒保护率均达到100%(10/10);21日龄SPF鸡免疫后3个月,试验鸡NDV HI、H9 AIV HI及FAdV中和抗体分别达7.2 log2、7.8 log2和11.3 log2,FAdV攻毒保护率均为100%(10/10);不同日龄免疫组普通雏鸡NDV HI、H9 AIV HI及FAdV中和抗体效价分别为6.7 log2~7.6 log2、7.9 log2~8.7 log2和9.8 log2~10.3 log2,FAdV攻毒保护率均达到100%(10/10)。表明该疫苗可对不同日龄SPF雏鸡和商品雏鸡产生良好的免疫力,对雏鸡免疫持续期达3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 禽流感(H9亚型) 禽腺病毒( 4型) 三联灭活疫苗 雏鸡 免疫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腺病毒-Ⅰ群、新城疫病毒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6
19
作者 江之瑶 王欣慧 +3 位作者 王守春 栾庆东 王建琳 尹燕博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20,共4页
为快速检测禽腺病毒-Ⅰ群(FAV-I)感染,且能有效区分常见混合感染的新城疫病毒(NDV)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本研究建立了多重PCR诊断方法。根据GenBank发表的FAV-Ⅰ的Hexon基因、NDV的F基因和IBV的N基因分别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通... 为快速检测禽腺病毒-Ⅰ群(FAV-I)感染,且能有效区分常见混合感染的新城疫病毒(NDV)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本研究建立了多重PCR诊断方法。根据GenBank发表的FAV-Ⅰ的Hexon基因、NDV的F基因和IBV的N基因分别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引物浓度、退火温度等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多重PCR诊断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特异性和敏感性研究,且对临床样本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可准确扩增出大小为895 bp(FAV-I)、1600 bp(IBV)和529 bp(NDV)的特异性片段;3种引物最佳浓度分别为3 pmol/μL、3 pmol/μL和6 pmol/μL,最佳退火温度为55℃;该方法对3种病毒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46×10^5拷贝/μL、8.93×10^2拷贝/μL和2.11×10^4拷贝/μL;且该方法不能扩增出减蛋综合征病毒、马立克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等,临床样品检测结果与单项PCR结果相同。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稳定性,可有效地区分FAV-I、NDV、IB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腺病毒 新城疫病毒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多重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株新出现的Ⅰ类新城疫病毒F基因的变异分析
20
作者 魏润宇 罗瑶瑶 +6 位作者 吕艳 王静静 郑东霞 赵云玲 刘文博 刘华雷 王志亮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81-1788,共8页
为了分析我国新出现的Ⅰ类新城疫病毒的分布和分子特性,对2016年分离到的4株Ⅰ类新城疫病毒进行F基因序列分析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4株Ⅰ类新城疫病毒F基因编码长度均为1 662nt,共编码553个氨基酸,分离株之间氨基酸相似性为97.9%~1... 为了分析我国新出现的Ⅰ类新城疫病毒的分布和分子特性,对2016年分离到的4株Ⅰ类新城疫病毒进行F基因序列分析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4株Ⅰ类新城疫病毒F基因编码长度均为1 662nt,共编码553个氨基酸,分离株之间氨基酸相似性为97.9%~100%。4株分离株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均为112 ERQERL117,符合新城疫病毒弱毒株的分子特征。F基因高变区(47—420nt)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这4株病毒为国内新出现的基因型,利用F基因编码区全长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显示4株病毒属于基因1c亚型,与北美分离株高度同源,而与国内基因1c亚型分离株(Duck/Guangxi/1261/2015)相似性仅为95.5%~97%。监测数据表明这种新出现的Ⅰ类新城疫病毒具有在国内进一步流行和扩散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分子特征 遗传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