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制砂粒形对砂浆抗Cl^(-)与CO_(2)耦合侵蚀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王晓敏 罗素蓉 +1 位作者 丁金龙 汤国华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98-607,共10页
采用数字图像处理(DIP)技术测定并分析标准砂、河砂及3种机制砂的粒形指数,研究Cl^(-)与CO_(2)耦合作用下机制砂粒形对砂浆抗侵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机制砂的粒形指数均低于河砂,且受片状颗粒含量影响显著;Cl^(-)与CO_(2)耦合侵蚀... 采用数字图像处理(DIP)技术测定并分析标准砂、河砂及3种机制砂的粒形指数,研究Cl^(-)与CO_(2)耦合作用下机制砂粒形对砂浆抗侵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机制砂的粒形指数均低于河砂,且受片状颗粒含量影响显著;Cl^(-)与CO_(2)耦合侵蚀下,砂浆内对流区终点的pH值为12.0~12.5;随着细骨料粒形指数的降低,砂浆中的自由Cl^(-)含量和表观Cl^(-)扩散系数先下降后上升,与孔径50 nm以上风险孔比例呈正相关,且受单个循环周期内CO_(2)侵蚀时长的影响;细骨料粒形指数的降低增强了骨料的曲折效应,提高了细骨料对外界侵蚀的阻滞效果。建议将机制砂的合理粒形指数取为0.8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砂 粒形指数 耦合侵蚀 自由Cl^(-)含量 表观Cl^(-)扩散系数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渣矿化二氧化碳体系下的Cl^(-)吸附机制研究及应用
2
作者 孙佳佳 朱辰 赵良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2-332,共11页
利用钢渣中的活性钙封存二氧化碳并产出高纯碳酸钙是CCUS(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and Storage)领域的研究热点.氯化铵是钢渣固碳技术中常用的工作介质,通过它能实现活性钙的循环浸取和矿化,但会导致Cl^(-)残留.为了高效洗脱矿化后... 利用钢渣中的活性钙封存二氧化碳并产出高纯碳酸钙是CCUS(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and Storage)领域的研究热点.氯化铵是钢渣固碳技术中常用的工作介质,通过它能实现活性钙的循环浸取和矿化,但会导致Cl^(-)残留.为了高效洗脱矿化后钢渣中的残留Cl^(-),开展了不同初始Cl^(-)含量、吸附时间、反应温度下钢渣对Cl^(-)的吸附实验和不同液固比与洗涤工艺下的矿化后钢渣的洗涤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钢渣对Cl^(-)的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热力学吸附更符合Langmuir模型.钢渣对Cl^(-)的吸附机理可以解释为钢渣中的含铝组分活化后与溶液中的Cl^(-)结合,产生化学吸附,同时与钢渣中部分水化形成的无定形水合硅酸钙(CSH)凝胶形成物理吸附.当洗涤液固比为2 L·kg^(-1)时,需要洗涤三次,钢渣中的氯含量才能达标,液固比为1和0.5 L·kg^(-1)时,均需要洗涤四次.套洗工艺可以用于钢渣的洗涤,并且比普通的洗涤方式节水65%~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固碳 二氧化碳矿化 Cl^(-)吸附 Cl^(-)洗涤 吸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对CO_(2)饱和页岩气压裂液中N80钢和TP125 V钢腐蚀行为研究
3
作者 彭林彩 陈文 +4 位作者 王智 余华利 霍绍全 蒲铭凯 徐聪丽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122,共7页
目的 针对页岩气井下复杂的腐蚀环境,在饱和CO_(2)条件下模拟页岩气压裂液环境,探究不同Cl^(-)含量对N80钢和TP125V钢的腐蚀的影响。方法 采用失重法、表面分析法及电化学法等分析质量浓度为5 000~30 000 mg/L的Cl^(-)对N80钢和TP125V... 目的 针对页岩气井下复杂的腐蚀环境,在饱和CO_(2)条件下模拟页岩气压裂液环境,探究不同Cl^(-)含量对N80钢和TP125V钢的腐蚀的影响。方法 采用失重法、表面分析法及电化学法等分析质量浓度为5 000~30 000 mg/L的Cl^(-)对N80钢和TP125V钢腐蚀的影响规律。结果 随着Cl^(-)质量浓度由5 000 mg/L增加到30 000 mg/L, N80钢的腐蚀速率由0.019 mm/a增至0.025 mm/a,TP125V钢的腐蚀速率由0.021 mm/a增至0.030 mm/a。从试片表面形貌分析,Cl^(-)质量浓度越大,试样表面腐蚀坑数量增多,坑径越大。电化学法测试表明,随着Cl^(-)质量浓度的增加,N80钢的极化电阻Rp逐渐减少,而腐蚀电流Icorr逐渐增加,也进一步说明腐蚀程度更加严重。结论 在CO_(2)饱和页岩气压裂液环境中,Cl^(-)含量的增加会促进N80钢和TP125V钢的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 腐蚀 页岩气 N80钢 TP125 V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土壤水溶性Cl^(-)、NO_(3)^(-)、SO_(4)^(2-)离子提取与离子色谱仪同时测定技术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孔令娥 晋琪 +5 位作者 李寒 孙子怡 张宇航 郑磊 马常宝 汪洪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9-278,共10页
为建立盐碱土中水溶性Cl^(-)、NO_(3)^(-)和SO_(4)^(2-)的提取与离子色谱仪同时测定的方法,选取采自新疆和宁夏2个盐碱地土样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土壤水溶性阴离子浸提过程,水土比例对水溶性离子的测定结果影响显著。选择浸提条件为水土比... 为建立盐碱土中水溶性Cl^(-)、NO_(3)^(-)和SO_(4)^(2-)的提取与离子色谱仪同时测定的方法,选取采自新疆和宁夏2个盐碱地土样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土壤水溶性阴离子浸提过程,水土比例对水溶性离子的测定结果影响显著。选择浸提条件为水土比例5∶1,振荡时间为3 min,浸提液离心后过0.45μm滤膜,待测液Cl^(-)、NO_(3)^(-)、SO_(4)^(2-)采用离子色谱同时测定。结果表明,离子色谱法测定3种离子线性范围均为0.2~20 mg/L;方法检出限Cl^(-)为0.18 mg/kg,NO_(3)^(-)为0.12 mg/kg,SO_(4)^(2-)为0.38 mg/kg。3种离子6次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均<5%;加标回收率90.6%~104%;11种不同地点的盐碱土土壤水溶性盐浸提液中Cl^(-)、NO_(3)^(-)、SO_(4)^(2-)的测定结果分别与电位滴定法、连续流动分析仪法、硫酸钡质量法测定数值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本方法的检出限、准确度、精密度能满足盐碱土土壤水溶性Cl^(-)、NO_(3)^(-)和SO_(4)^(2-)离子含量的同时测定,省时省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仪 盐碱土 水溶性Cl^(-) 水溶性NO_(3)^(-) 水溶性SO_(4)^(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sorption and flotation mechanism of a ketoxime-dithiocarbonate surfactant to chalcopyrite 被引量:4
5
作者 XIAO Jing-jing YAO Chen +1 位作者 WU Ya-xin LI Chang-zh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3847-3857,共11页
The adsorption mechanism of O-isopropyl-S-[2-(hydroxyimino) propyl] dithiocarbonate ester(IPXPO) to chalcopyrite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contact angle, in-situ atomic force microscopy(in-situ AFM), cyclic voltammetr... The adsorption mechanism of O-isopropyl-S-[2-(hydroxyimino) propyl] dithiocarbonate ester(IPXPO) to chalcopyrite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contact angle, in-situ atomic force microscopy(in-situ AFM), cyclic voltammetry(CV)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 The results of contact angle and in-situ AFM demonstrated that IPXPO adsorbed on chalcopyrite increases surface hydrophobicity and roughness. It was found by CV experiments that a layer passive film was formed. The results of XPS spectra further revealed that the thiol S atom, oxime N atom, and O atom in the IPXPO molecule might react with copper atoms to form Cu-S, Cu-N, and Cu-O bonds, respectively. An artificial mixed minerals flotation test indicated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pH=6.79 and IPXPO initial concentration 5×10^(-5)mol/L, the flotation recovery of chalcopyrite reached about 90%, while for pyrite only 25%, suggesting that IPXPO is an excellent collector for flotation separation and enrichment of chalcopyr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sopropyl-S-[2-(hydroxyimino)propyl]dithiocarbonate ester CHALCOPYRITE HYDROPHOBICITY adsorption mechanism FLOT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量对不同质地土壤外源Cl^(-)淋洗效率及其空间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孙磊 原琳 +4 位作者 符强 聂鑫 于洪涛 汤金融 董乐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7-38,共12页
为雨养地区不同质地土壤含氯化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基础,采用土柱模拟研究不同降雨量(55、110、220和440 mm)对不同质地土壤(黏壤土、壤土、砂质壤土和砂土)中外源Cl^(-)淋洗效率和残留Cl^(-)在土壤耕层分布。结果表明,土壤中外源Cl^(-... 为雨养地区不同质地土壤含氯化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基础,采用土柱模拟研究不同降雨量(55、110、220和440 mm)对不同质地土壤(黏壤土、壤土、砂质壤土和砂土)中外源Cl^(-)淋洗效率和残留Cl^(-)在土壤耕层分布。结果表明,土壤中外源Cl^(-)在降雨量66 mm(砂土)、77 mm(壤土和砂质壤土)和88 mm(黏壤土)时开始淋出,降雨量110 mm(砂土)和132 mm(黏壤土、壤土和砂质壤土)时Cl^(-)淋出速率达到最大值,降雨量220 mm(砂土和砂质壤土)和264 mm(黏壤土和壤土)时累计淋出率达到92.2%~92.9%,此时,Cl^(-)淋出量与降雨量相关系数可达0.913~0.958(P<0.05)。土壤中Cl^(-)分布显著受降雨量影响,降雨量为55 mm时,外源Cl^(-)主要集中在10~30 cm土层;降雨量为110 mm时,不同质地土壤Cl^(-)含量均表现为20~30 cm>10~20 cm>0~10 cm,土壤黏粒含量越高,Cl^(-)在0~10 cm土层积累比例越高;降雨量220 mm时,砂质壤土和砂土中各土层Cl^(-)含量与不施氯处理差异不显著,黏壤土和壤土固未达到最大淋洗率,10~20 cm、20~30 cm土层中Cl^(-)含量仍显著高于0~10 cm土层(P<0.05);降雨量为440 mm时,各处理均达到最大淋洗率,施氯土壤与不施氯土壤Cl^(-)含量均无差异。4种质地土壤中Cl^(-)大量淋洗均发生在降雨量为55~220 mm时,在此降雨量范围内,施氯量和土壤黏粒含量与土壤Cl^(-)含量呈正相关,降雨量与土壤Cl^(-)含量呈负相关。以降雨量、施氯量和黏粒含量估算得到绥化壤土中Cl^(-)含量与田间实测Cl^(-)含量误差在[-9.5%,21.3%],因此可根据当地土壤黏粒含量、实际降雨量和施氯量估算土壤中Cl^(-)残留量,或根据当地土壤黏粒含量、历史降雨量和作物耐氯临界值确定含氯肥料施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 土柱模拟 淋洗 降雨量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甲基紫-Cl^(-)作用下铜的快速电结晶过程 被引量:3
7
作者 张震 黄家龙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23-1731,共9页
采用线性电势扫描、循环伏安和计时电流等电化学方法研究40℃下甲基紫和Clˉ单独存在与同时存在时,含315 g/L CuSO4、110 g/L H2SO4的高浓度酸铜溶液中Cu在铜电极上的电结晶过程。结果表明:甲基紫和Clˉ单独存在或同时存在时Cu的电结晶... 采用线性电势扫描、循环伏安和计时电流等电化学方法研究40℃下甲基紫和Clˉ单独存在与同时存在时,含315 g/L CuSO4、110 g/L H2SO4的高浓度酸铜溶液中Cu在铜电极上的电结晶过程。结果表明:甲基紫和Clˉ单独存在或同时存在时Cu的电结晶过程较为复杂,开始先按瞬时成核三维生长方式进行;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向连续成核三维生长方式进行,但当成核时间较长时,其电结晶成核偏离理论模型,表现出扩散与电化学反应混合控制,而且甲基紫和Clˉ共同作用时更快进入混合控制。甲基紫和Clˉ在电沉积过程表现出显著的去极化作用,且它们的共同作用使Cu2+的扩散系数增大,明显促进铜的快速电结晶和成核过程。适宜的甲基紫和Clˉ浓度,例如2.5 mg/L甲基紫和20 mg/L Clˉ,会增大Cu2+的扩散系数,同时获得足够大的成核数密度,对铜电结晶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甲基紫 Cl^(-) 电结晶 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Cl^(-)多元流动热流体中油井管材的腐蚀特性 被引量:2
8
作者 程嘉瑞 王瑞 +2 位作者 梁向进 牛晔 丁银川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24,共7页
在高温高压反应釜中进行了含O_(2)、CO_(2)的多元热流体腐蚀试验,结合SEM、EDS和XRD测试,对腐蚀试样的微观形貌和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了Cl^(-)浓度变化对J55(管材)的腐蚀影响。结果表明:在含氧多元热流体中,随着Cl-含量的升高,J55... 在高温高压反应釜中进行了含O_(2)、CO_(2)的多元热流体腐蚀试验,结合SEM、EDS和XRD测试,对腐蚀试样的微观形貌和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了Cl^(-)浓度变化对J55(管材)的腐蚀影响。结果表明:在含氧多元热流体中,随着Cl-含量的升高,J55的腐蚀速率先增后减。当NaCl质量分数为1%时,J55的腐蚀速率最大。多元热流体含CO_(2)条件下,当Cl^(-)含量较低时,J55的腐蚀速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而当Cl^(-)含量较高时,J55的腐蚀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存在临界Cl^(-)浓度。在含氧的氯离子腐蚀体系中,J55表现出O_(2)与Cl^(-)相互竞争的腐蚀特性,当Cl^(-)含量较低时,O_(2)在腐蚀反应的初始阶段起主要促进作用;当Cl^(-)含量较高时,Cl^(-)成为影响腐蚀速率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热流体 高温高压 临界浓度 Cl^(-)腐蚀 J55油管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成分中碳合金钢的显微组织及在含Cl^(-)环境下的耐腐蚀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丹 钟庆东 +1 位作者 杨健 章书剑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6-23,共8页
基于40Cr钢成分,设计出3种成分(质量分数/%)分别为0.35C,0.9Mn,3.5Cr,0.6Si,0.3V,0.05Ti(编号N1),0.35C,1.2Mn,2.0Cr,0.8Si,0.4V,0.11Ti(编号N2)以及0.40C,0.6Mn,3.5Cr,0.8Si,0.1V,0.23Ti(编号为N3)的试验钢,研究了试验钢的显微组织以... 基于40Cr钢成分,设计出3种成分(质量分数/%)分别为0.35C,0.9Mn,3.5Cr,0.6Si,0.3V,0.05Ti(编号N1),0.35C,1.2Mn,2.0Cr,0.8Si,0.4V,0.11Ti(编号N2)以及0.40C,0.6Mn,3.5Cr,0.8Si,0.1V,0.23Ti(编号为N3)的试验钢,研究了试验钢的显微组织以及在质量分数3.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N3试验钢的晶粒最细小且马氏体板条束最窄,N1试验钢次之,N2试验钢最大;N1试验钢的开路电位最高,自腐蚀电位最高,自腐蚀电流密度最低,最大相位角绝对值最大,容抗弧半径最大;在NaCl溶液中浸泡24 h后,N1和N3试验钢表面发生局部点蚀,N2试验钢发生均匀腐蚀;N1试验钢中铬含量高,晶粒尺寸适中,表面腐蚀产物致密性最高,耐腐蚀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碳合金钢 显微组织 含Cl^(-)环境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不同土质和植被类型下Cl^(-)运移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荣磊 陈留美 +3 位作者 邵明安 黄来明 裴艳武 张应龙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90-1201,共12页
为确定不同土质和植被类型下溶质运移特征及影响因素,采用垂直土柱易混置换法,研究了陕北六道沟和圪丑沟流域不同土质(砂土S、壤土L)和植被类型(乔AR、灌SH、草GR)下Cl^(-)运移特征。结果表明:Cl^(-)初始穿透时间(TS:12~80 min)、完全... 为确定不同土质和植被类型下溶质运移特征及影响因素,采用垂直土柱易混置换法,研究了陕北六道沟和圪丑沟流域不同土质(砂土S、壤土L)和植被类型(乔AR、灌SH、草GR)下Cl^(-)运移特征。结果表明:Cl^(-)初始穿透时间(TS:12~80 min)、完全穿透时间(TE:75~480 min)、平均孔隙水流速(V:0.52~1.98 cm·h^(-1))和水动力弥散系数(D:0.75~2.55 cm2·h^(-1))均随土壤质地、植被类型和土层深度而发生变化。0~20 cm土层Cl^(-)的TS和TE最小,随深度增加而增大,V和D则相反。同一质地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0~1 m剖面中Cl^(-)的V和D均值表现为:S-AR> S-GR> S-SH和L-AR> L-SH> L-GR,TS和TE则相反,这是由于砂土和壤土中不同类型植物根系生物量剖面分布具有显著差异,进而影响大孔隙数量、孔隙连通性密度和优先流路径。同一植被类型不同质地土壤0~1 m剖面中Cl^(-)的V和D均值表现为:S-AR> L-AR;S-SH> L-SH;S-GR> L-GR,TS和TE则相反,这是由于土壤机械组成影响孔隙分布状况,砂土中大孔隙数量多且孔隙连通性密度高,有助于形成优先流,而壤土中细小孔隙所构成的复杂孔径及带电团聚体对离子的吸附作用会阻碍Cl^(-)运移。容重、大孔隙数、孔隙连通性密度、有机碳含量和颗粒组成均与V,TS和TE显著相关,表明土壤性质显著影响不同土质和植被类型下Cl^(-)运移特征。上述结果可为黄土高原不同质地土壤人工植被合理布局与配置,降低养分流失风险,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 穿透曲线 溶质运移 植被类型 土壤质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气环境中CO_(2)-H_(2)S在α-Fe(110)密排面上吸附与点蚀机理研究
11
作者 李金灵 马文骏 +2 位作者 朱世东 屈撑囤 付安庆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82-93,共12页
目的从微观尺度探究CO_(2)-H_(2)S(CO_(2)和H_(2)S共存)在湿气管道顶部的吸附特性,进而揭示点蚀机理。方法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利用Materials Studio构建CO_(2)、H_(2)S和CO_(2)-H_(2)S在α-Fe(110)密排面的吸附模型,对CO_(2)... 目的从微观尺度探究CO_(2)-H_(2)S(CO_(2)和H_(2)S共存)在湿气管道顶部的吸附特性,进而揭示点蚀机理。方法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利用Materials Studio构建CO_(2)、H_(2)S和CO_(2)-H_(2)S在α-Fe(110)密排面的吸附模型,对CO_(2)、H_(2)S和CO_(2)-H_(2)S在α-Fe(110)面的吸附能、局域态密度、分波态密度和差分电荷密度进行仿真;利用高温高压釜模拟CO_(2)-H_(2)S-Cl^(-)腐蚀环境,分析L360钢在湿气环境中的腐蚀行为;最后,揭示含Cl^(-)湿气管道顶部CO_(2)-H_(2)S吸附机制与点蚀机理。结果CO_(2)、H_(2)S、CO_(2)-H_(2)S及CO_(2)-H_(2)S-Cl^(-)在最稳定位置时的吸附能分别为-4.065、-3.961、-8.538、-12.775e V,表明相较于CO_(2)与H_(2)S单独吸附,CO_(2)-H_(2)S在α-Fe(110)面的吸附能更负,Cl^(-)会进一步降低CO_(2)-H_(2)S的吸附能;且CO_(2)在与H_(2)S竞争环境电子中占优势;Cl^(-)会使CO_(2)-H_(2)S的局域态密度峰值降低,转移趋势为失去电子,基体和腐蚀介质的电子向着低能级跃迁释放出更多能量,进而加强了Fe与CO_(2)-H_(2)S间的化学键强度;Cl^(-)的2p轨道与Fe的3d轨道在-6.8 eV和-5.7 eV发生重叠,Cl^(-)被吸附到Fe表面并与Fe形成化学键生成氯化物,进而改变腐蚀产物膜的组分与结构,削弱产物膜的致密性和稳定性,减弱腐蚀阻抗力。在含Cl^(-)湿气的CO_(2)-H_(2)S环境中,液相中的Cl^(-)浓度升高,使L360钢的气相平均腐蚀速率逐渐增大,最高达2.935mm/a,点蚀越发严重。结论CO_(2)与H_(2)S在α-Fe(110)面吸附存在一定的协同和竞争作用,协同促进金属的腐蚀,FeCO3会优先沉积成膜,但H_(2)S会抑制FeCO3的生长,腐蚀产物以FeS为主;Cl^(-)会增强CO_(2)-H_(2)S与α-Fe(110)面间的作用力,弱化腐蚀产物膜层的保护性,进一步加速金属腐蚀、尤其是点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H_(2)S Cl^(-) 第一性原理 α-Fe(110)密排面 吸附特征 腐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Cl^(-)环空保护液中超级13Cr油管点腐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霍宏博 宋闯 +3 位作者 刘婉颖 刘东东 张羽臣 何世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06-219,共14页
目的 研究超级13Cr管材在油气井服役环境中的点腐蚀失效机制,分析超级13Cr马氏体不锈钢在高温、高Cl^(-)环空保护液、超临界H_(2)S/CO_(2)环境中的点腐蚀失效行为,明确其适用性,并提出相应的腐蚀控制措施。方法 通过分析失效油管的宏观... 目的 研究超级13Cr管材在油气井服役环境中的点腐蚀失效机制,分析超级13Cr马氏体不锈钢在高温、高Cl^(-)环空保护液、超临界H_(2)S/CO_(2)环境中的点腐蚀失效行为,明确其适用性,并提出相应的腐蚀控制措施。方法 通过分析失效油管的宏观形貌、显微组织、腐蚀形貌及腐蚀产物,判断超级13Cr油管现场失效的原因,结合高温高压反应釜模拟井下腐蚀环境,从平均腐蚀速率、点腐蚀速率等方面揭示超级13Cr油管的点腐蚀失效机理。结果 该超级13Cr材质管柱在受到H_(2)S/CO_(2)污染的环空保护液环境下会发生点腐蚀穿孔失效;通过观察现场失效油管发现,在受到腐蚀性气体污染的高Cl^(-)环空保护液环境中,油管外壁发生了明显的局部腐蚀,油管腐蚀由外壁向内壁扩展,发生了严重的点腐蚀穿孔,并具有一定的H_(2)S应力腐蚀开裂(SCC)特征;在环空保护液环境下,失效油管表面有Cr、O、Cl、S离子聚集,腐蚀受到CO_(2)-H_(2)S共同影响;模拟腐蚀实验结果显示,超级13Cr油管在腐蚀性气体污染的海水基环空保护液环境下具有点腐蚀敏感性,蚀坑深度为80.346μm,点腐蚀速率达到10.34 mm/a。结论 超级13Cr油管在环空保护液中具有优异的抗均匀腐蚀能力,但在受到H_(2)S/CO_(2)污染的高Cl^(-)环空保护液环境中具有明显点腐蚀倾向,建议环空保护液用淡水配制,并进行除氧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13Cr油管 点腐蚀失效 环空保护液 高Cl^(-)环境 腐蚀机理 超临界腐蚀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SI4340高强钢在含氧和/或Cl^(-)高温水中的应力腐蚀行为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涛 张肖飞 +2 位作者 华晓春 赵丽 饶思贤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19,60,共6页
采用慢拉伸应力腐蚀试验与应力腐蚀裂纹扩展试验,对AISI4340钢在含饱和氧和/或0.1 mol·L^(-1)的100℃水中的应力腐蚀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0℃水中存在的氧或C一均可以增大AISI4340钢的应力腐蚀倾向,但在含Cl^(-)并除氧的100... 采用慢拉伸应力腐蚀试验与应力腐蚀裂纹扩展试验,对AISI4340钢在含饱和氧和/或0.1 mol·L^(-1)的100℃水中的应力腐蚀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0℃水中存在的氧或C一均可以增大AISI4340钢的应力腐蚀倾向,但在含Cl^(-)并除氧的100℃水中的应力腐蚀倾向不显著,慢拉伸断口依旧保留部分韧性断裂特征,而在含饱和氧的高温水中AISI4340钢发生完全脆性断裂,应力腐蚀倾向显著;氧或Cl^(-)均可提高AISI4340钢在100℃水中的应力腐蚀裂纹扩展速率,氧与Cl^(-)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二者共存显著提高了应力腐蚀倾向,并导致开裂后裂纹快速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SI4340高强钢 饱和氧 Cl^(-) 裂纹扩展速率 应力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浓度对阳极氧化5A06铝合金/1Cr18Ni9Ti不锈钢偶接件腐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梁明辉 吴向清 +4 位作者 谢发勤 李正 何鹏 贺栋栋 王少青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1-168,共8页
目的研究阳极氧化铝合金/1Cr18Ni9Ti不锈钢偶接的电偶腐蚀机理及Cl^(-)浓度对其腐蚀行为的影响规律,为铝合金在不同服役环境中的腐蚀与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电偶腐蚀实验,在不同Cl^(-)浓度下偶接阳极氧化5A06铝合金和1Cr18Ni9Ti不锈钢... 目的研究阳极氧化铝合金/1Cr18Ni9Ti不锈钢偶接的电偶腐蚀机理及Cl^(-)浓度对其腐蚀行为的影响规律,为铝合金在不同服役环境中的腐蚀与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电偶腐蚀实验,在不同Cl^(-)浓度下偶接阳极氧化5A06铝合金和1Cr18Ni9Ti不锈钢,根据腐蚀电流的变化规律分析、表面腐蚀形貌与成分的表征、并结合电化学测试,分析了Cl^(-)浓度对阳极氧化5A06铝合金的电偶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电偶电流呈现锯齿状波动,总体表现为由高到低逐渐趋于稳定。电偶电流随着Cl^(-)质量分数的变化表现为3.5%>5%>2%>6.5%>8%>0.5%,且当Cl^(-)质量分数为3.5%时电偶电流最大为16.56μA/cm^(2)。结论电偶腐蚀过程中5A06铝合金阳极氧化膜表面的腐蚀产物对点蚀坑产生堵塞,阻碍了溶液中Cl^(-)进一步和基体发生反应,阳极氧化膜表现为破坏—修复—破坏的循环往复过程;溶液中Cl^(-)既可以促进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溶解,增加铝合金电偶腐蚀的敏感性,也会降低溶液中溶解氧的浓度从而抑制阳极反应发生。当Cl^(-)质量分数<3.5%时其促进溶解作用大于抑制反应作用,而当Cl^(-)质量分数>3.5%时其抑制反应作用大于促进溶解作用,因此电偶腐蚀速率随着Cl^(-)浓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极氧化 5A06铝合金 电偶腐蚀 Cl^(-)浓度 点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机头灰水洗液的钾钠分离效果探究
15
作者 陈胤晖 《绿色科技》 2025年第2期133-137,共5页
钢铁行业烧结机头灰综合利用时产生的水洗液是一种高钾钠废水,如果能回收其中的钾盐,能很好地弥补我国钾盐资源短缺问题。以某钢铁集团机头灰水洗液为研究对象,考察高温产钠低温析钾的分离效果,验证相图K^(+)、Na^(+)//Cl^(-)-H_(2)O体... 钢铁行业烧结机头灰综合利用时产生的水洗液是一种高钾钠废水,如果能回收其中的钾盐,能很好地弥补我国钾盐资源短缺问题。以某钢铁集团机头灰水洗液为研究对象,考察高温产钠低温析钾的分离效果,验证相图K^(+)、Na^(+)//Cl^(-)-H_(2)O体系中钾钠分离的实际性能。结果表明:高钾钠废水高温热蒸产钠、降温析钾,可以实现钾钠盐的分离,在控制合适的工艺参数的条件下,钾盐的氧化钾质量分数>58%,完全可以达到《氯化钾》GB 6549-2011中一类合格品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头灰水洗液 热蒸-降温工艺 K^(+)、Na^(+)//Cl^(-)-H_(2)O体系 钾钠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吸氯性能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鹏飞 罗炫 杨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87-491,共5页
为解决传统水热法所制备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导致的样品比表面积不高且易产生污染的问题,本研究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Ca-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气凝胶(类水滑石),并利用各种试验方法来表征材料结构,研究结果表明:Ca-Al类水滑石气凝胶... 为解决传统水热法所制备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导致的样品比表面积不高且易产生污染的问题,本研究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Ca-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气凝胶(类水滑石),并利用各种试验方法来表征材料结构,研究结果表明:Ca-Al类水滑石气凝胶形成了以LDHs(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晶粒为骨架的多孔结构,且比表面积由粉体材料的2.59m^(2)/g提高到102.96m^(2)/g。同时在一定条件下,利用Ca-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气凝胶焙烧产物Ca-AlCLDH(Ca-Al-calcinedlayered doublehydroxide)吸附去除水中的Cl^(-)。结果表明:在室温下,Ca-Al-CLDH类水滑石气凝胶对pH=6的500mg/L的Cl^(-)溶液最大单位吸附量可达35.63mg/g,且180min便可快速达到吸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Al类水滑石 溶胶凝胶法 气凝胶 吸附 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吸附同步净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水产品中痕量的二甲苯麝香和酮麝香 被引量:5
17
作者 丁立平 蔡春平 +2 位作者 林永辉 吴文凡 方祥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9-313,共5页
为了考察水产品中二甲苯麝香和酮麝香的残留量,建立了水产品中痕量二甲苯麝香和酮麝香测定的多重吸附同步净化(MASP)-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以乙腈高速匀浆提取样品,应用 MASP 方法对样品同时进行提取、盐析和净化,并采用... 为了考察水产品中二甲苯麝香和酮麝香的残留量,建立了水产品中痕量二甲苯麝香和酮麝香测定的多重吸附同步净化(MASP)-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以乙腈高速匀浆提取样品,应用 MASP 方法对样品同时进行提取、盐析和净化,并采用 GC-MS 在选择离子监测( SIM)模式下测定水产品中的痕量二甲苯麝香和酮麝香,以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选用 DB-5 MS 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采用电子轰击电离源,二甲苯麝香的选择监测离子为 m / z 282、297、265,酮麝香为 m / z 279、294、191。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二甲苯麝香和酮麝香在1~100μg / kg 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不低于0.999,检出限(S / N =3)为0.30μg / kg。明虾、花蛤和鳗鱼空白样品中1.0、2.0、10.0μg / kg 3个添加水平下二甲苯麝香和酮麝香的加标回收率为79%~10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13.3%。本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的特点,可用于水产品中痕量二甲苯麝香和酮麝香的日常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吸附同步净化 气相色谱-质谱 二甲苯麝香 酮麝香 水产品 multiple adsorption synchronous purification( MASP)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GmCLC-d1/d2基因参与盐胁迫适应过程的生理功能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露 黄巧玥 +2 位作者 程聪 刘询 於丙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84-1095,共12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大豆GmCLC-d1/d2基因及其启动子对盐胁迫的响应,并探索其参与植物盐胁迫适应过程的生理机制。[方法]从大豆品种‘Lee68’中克隆了GmCLC-d1/d2基因,分别构建其植株RNA干扰(RNAi)和过表达载体,通过发根农杆菌介导转化获...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大豆GmCLC-d1/d2基因及其启动子对盐胁迫的响应,并探索其参与植物盐胁迫适应过程的生理机制。[方法]从大豆品种‘Lee68’中克隆了GmCLC-d1/d2基因,分别构建其植株RNA干扰(RNAi)和过表达载体,通过发根农杆菌介导转化获得RNAi和过表达大豆发根组合植株,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获得过表达拟南芥,分析和比较盐胁迫下植株的形态和生理指标变化。[结果]与转空载大豆发根组合植株相比,盐处理下RNAi-GmCLC-d1/d2植株鲜重、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和叶绿素含量,根和叶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下降,根、叶相对电解质渗漏率(REL)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根、茎、叶Cl^(-)含量明显上升,NO_(3)^(-)含量显著下降,导致根、茎和叶,特别是地上部Cl^(-)/NO_(3)^(-)值显著上升;而发根过表达大豆植株OE-GmCLC-d1/d2的上述指标表现相反,耐盐性有所增强。盐胁迫下过表达GmCLC-d1/d2拟南芥种子发芽率、幼苗根长以及3周龄植株鲜重、叶片RWC及叶绿素含量等均明显优于野生型,地上部REL和MDA含量显著降低,CAT、POD和SOD活性明显增强;根和地上部Cl^(-)含量明显降低,NO_(3)^(-)含量明显上升,导致根和地上部,特别是后者Cl^(-)/NO_(3)^(-)值显著下降。[结论]GmCLC-d1/d2可通过增强盐胁迫下NO_(3)^(-)在发根过表达大豆组合植株或过表达拟南芥化植株根部的吸收以及向地上部的转运和分配,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Cl^(-)的吸收和转运,以维持植株特别是地上部较低的Cl^(-)/NO_(3)^(-)值,从而增强耐盐性,其中GmCLC-d2基因的效应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CLC-d1/d2基因 大豆发根过表达 过表达拟南芥 Cl^(-)/NO_(3)^(-)值 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对混凝土中钢筋氯盐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伟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104,共4页
为研究不同浓度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缓蚀阻锈效果,开展钢筋电化学试验,研究不同APEO浓度对钢筋电化学行为和缓蚀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PEO浓度的增加,钢筋的电化学行为出现三阶段变化特征,即激发—抑制—再激发;当APEO浓度达3... 为研究不同浓度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缓蚀阻锈效果,开展钢筋电化学试验,研究不同APEO浓度对钢筋电化学行为和缓蚀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PEO浓度的增加,钢筋的电化学行为出现三阶段变化特征,即激发—抑制—再激发;当APEO浓度达30mg/L时,腐蚀溶液中钢筋表面阻抗最大,腐蚀电流最小,电化学反应强度最弱;当APEO浓度过低时,在钢筋表面难以形成包裹完整的钝化膜;当APEO浓度过高时,作为金属络合物的APEO易与钢筋表面Fe发生络合反应,加剧钢筋腐蚀反应。因此,掺入一定浓度的APEO,可有效提高钢筋抗腐蚀性,延长钢筋混凝土结构在Cl^(-)腐蚀环境下的服役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Cl^(-)腐蚀 阻蚀 阻抗谱 浓度依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州湾滨海平原沉积环境对古卤水盐分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汝杰 李静 李晓波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9-271,共13页
海岸带沉积环境是研究地下水演化与运移的基础。为探讨莱州湾南岸沉积环境对咸-淡地下水空间分布及迁移能力的影响,钻探采集了2个第四纪典型钻孔(LZ01和LZ02)样品,利用压榨法提取了孔隙水,测定了沉积物的粒度组成和孔隙水Cl^(-)浓度。... 海岸带沉积环境是研究地下水演化与运移的基础。为探讨莱州湾南岸沉积环境对咸-淡地下水空间分布及迁移能力的影响,钻探采集了2个第四纪典型钻孔(LZ01和LZ02)样品,利用压榨法提取了孔隙水,测定了沉积物的粒度组成和孔隙水Cl^(-)浓度。结果表明,2个钻孔均以细粒沉积物为主,平均粒径为5.5?。根据沉积物岩性和粒度参数特征,得出LZ01与LZ02钻孔分别包含10、9个沉积相态交替,揭露了晚更新世以来的3套海相地层单元。孔隙水以卤(咸)水为主,Cl^(-)浓度剖面形态呈现3个峰值,3个卤水层分别与3套海相地层对应,表明沉积物中残留海相古卤水,并向相邻沉积物中扩散。沉积物的水动力指数与Cl^(-)浓度垂向变化率呈现明显的分区性;中等水动力条件下,孔隙水Cl^(-)扩散迁移能力强。敏感粒径分析表明孔隙水迁移的优势粒径范围为45.61~111.47μm。研究区古海侵事件控制了卤水的分布,而低渗透性及岩性组合对封存古卤水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可为莱州湾滨海平原卤水成因、地下水咸化及运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 沉积环境 海相地层单元 水动力强度 Cl^(-)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