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含于《民法典》的政策:规范表达及体系展开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平华 董媛媛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104,共13页
《民法典》第十条将国家政策逐出裁判依据之列,但其条文在不同程度上体现或导向政策。梳理政策在法典制定和实施中的功能,隐含于法典中的政策将浮出水面。隐含于《民法典》的政策可界定为经转化进入民法规范、指导立法和司法及作为民法... 《民法典》第十条将国家政策逐出裁判依据之列,但其条文在不同程度上体现或导向政策。梳理政策在法典制定和实施中的功能,隐含于法典中的政策将浮出水面。隐含于《民法典》的政策可界定为经转化进入民法规范、指导立法和司法及作为民法解释之来源的规范性文件。该政策所在民法条文为政策的规范表达。按照民法与政策的互动轨迹,政策的规范表达分为引入型和转致型两类。引入型表达包括直接规定政策术语和转化政策目标的规范表达,转致型表达可细分为直接转致和间接转致两类表达。政策在其规范表达条文的制定中作为立法指针。经引入或转致进入法典后,政策融入立法目的,为目的解释提供参考,并充当民法规范的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政策 规范表达 类型 法律适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产权法与民法的体系定位 被引量:43
2
作者 熊琦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8-138,共11页
我国知识产权入典和成典所引发的争议,根源在于未能清晰地梳理知识产权法与民法的体系逻辑。回溯两者的立法传统可以发现,知识产权法与民法彼此独立发展的史实在现有研究中未被重视。再观权利属性的类型衔接,知识产权、私权、财产权的... 我国知识产权入典和成典所引发的争议,根源在于未能清晰地梳理知识产权法与民法的体系逻辑。回溯两者的立法传统可以发现,知识产权法与民法彼此独立发展的史实在现有研究中未被重视。再观权利属性的类型衔接,知识产权、私权、财产权的概念边界不明,最终造成片面的为了制度创新和特色而忽视体系科学的现状。历史上知识产权法的变革与发展,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商法自治性和超国家的发展特色,因而以民法与商法的关系来类比民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更为科学。鉴于无体物与有体物财产权在规则设计上不可忽略的差异以及知识产权法内部各权利类型无法提取公因式的实际现状,立法上应该保留著作权法、专利法和商标法单独立法,避免出现为法典化而法典化导致的例外远多于一般的窘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法典 民法典编纂 商法 法典化 体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义性条款配置研究——以民法典编纂为中心 被引量:9
3
作者 屈茂辉 廖子轩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0-78,191,共10页
定义性条款是对特定法律概念内涵和外延进行阐释及具体说明的法律条文,其具有明确法律适用大前提、凝聚用语共识、减轻论证和说明负担以提高交流效率、间接回答某些民法学理论问题的功能。编纂民法典应当科学合理地配置定义性条款,坚持... 定义性条款是对特定法律概念内涵和外延进行阐释及具体说明的法律条文,其具有明确法律适用大前提、凝聚用语共识、减轻论证和说明负担以提高交流效率、间接回答某些民法学理论问题的功能。编纂民法典应当科学合理地配置定义性条款,坚持必要性原则。与司法适用并不直接相关的法律概念、交由学说理论定义更妥当的法律概念、交由法官在审判实践中进行价值补充或予以类型化的概念无需立法定义。需要立法者设置相应标准或进行价值判断的法律概念、与日常观念用语和专业科学用语含义不尽相同的法律概念应该配置定义性条款,并妥当安放定义性条款的体系位置。我国民法典施行法中应规定法律概念解释规则的一般性条款,同时还要发挥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文件的协调联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义性条款 法律概念 立法技术 民法典编纂 《民法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民法典颁行为契机推动中国法典化进程——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典化理论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立民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2-36,共15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蕴含丰富的法典化理论,适时把可以并能够编纂成法典的法律尽可能编纂成法典并加以实施是其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以民法典的颁行为契机,以我国法律的法典化为目标,对法律的法典化问题作了充分、科学的表达。习近平总...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蕴含丰富的法典化理论,适时把可以并能够编纂成法典的法律尽可能编纂成法典并加以实施是其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以民法典的颁行为契机,以我国法律的法典化为目标,对法律的法典化问题作了充分、科学的表达。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理论内涵丰富、意蕴深刻、逻辑严密,富有中国特色,其中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中国共产党长期重视民事法制的制定与实施、民法典的颁布与实施具有重大意义、民法典为以后法律法典化提供了良好的范例等。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典化理论必将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全面依法治国中产生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法典化理论 依法治国 民法典 法治文明 中华优秀传统 法律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编纂中的法条表达技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条文的梳理 被引量:10
5
作者 黄文煌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2-132,共11页
法条是承担规范功能并能够被裁判所援引的恒定的结构单元,将拟调整的事项通过法条形式进行表达,须遵循科学的技术规则。在立法机关提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文本中,仍有不少条文表达上的问题,表现为不同规范类型的表征性... 法条是承担规范功能并能够被裁判所援引的恒定的结构单元,将拟调整的事项通过法条形式进行表达,须遵循科学的技术规则。在立法机关提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文本中,仍有不少条文表达上的问题,表现为不同规范类型的表征性词语运用不当,存在赘述型法条和无害规定,法条之间的内容重复且条文群的体系化程度不足,条文的标示也缺乏科学性。为提高立法的质量,应正视这些问题,并运用法条表达技术予以克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编纂 法条表达技术 规范类型 法条标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物权法》司法解释的整理与民法典物权编的完善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文胜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5-50,共6页
最高人民法院有关《物权法》的司法解释条文可分为简单解释型、澄清误解型、多义取舍型、具体细化型、漏洞填补型、裁量因素型等类型。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应对有关《物权法》的司法解释中的条文进行系统梳理,将其中的澄清误解型条文、... 最高人民法院有关《物权法》的司法解释条文可分为简单解释型、澄清误解型、多义取舍型、具体细化型、漏洞填补型、裁量因素型等类型。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应对有关《物权法》的司法解释中的条文进行系统梳理,将其中的澄清误解型条文、多义取舍型条文、具体细化型条文和漏洞填补型条文取其合理者纳入民法典中。最迫切需要纳入民法典的是漏洞填补型条文和具体细化型条文,其次为多义取舍型条文,再次为澄清误解型条文;简单解释型条文虽也可适当纳入民法典之中,但紧迫性最弱;将《物权法》司法解释中的裁量因素型条文纳入民法典中加以规定的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编纂 物权编 司法解释 立法技术 法律解释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产权在民事法律权利体系中的地位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劭君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0-34,共5页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要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编纂民法典。民法典的出台将关乎整个法治国家的建设,为适应市场经济变化提供基本法律制度保障。有关知识产权是否应当纳入民法典体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要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编纂民法典。民法典的出台将关乎整个法治国家的建设,为适应市场经济变化提供基本法律制度保障。有关知识产权是否应当纳入民法典体系、知识产权法与民法的关系、知识产权应当以怎样的形态出现在法典中等诸多问题已成为学界热议的论题,这与知识产权在国民经济中日趋重要密不可分。本文从民法对经济生活的影响入手,着眼于分析知识产权在民事权利体系中的地位,试述知识产权应当纳入民法典的理由以及现实意义,并为制度设计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编纂 民事法律权利 知识产权私权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的政治与政策解读 被引量:6
8
作者 韩强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3-40,共8页
民法典是一个具有多侧面的复杂法律现象。除了在传统上将民法典视为法律规范和学术作品之外,民法典还具有政治和政策的属性。作为政治运动的过程和成果的民法典,一方面宣示了政治运动的某种价值观念,另一方面又提供了政治对话的平台。... 民法典是一个具有多侧面的复杂法律现象。除了在传统上将民法典视为法律规范和学术作品之外,民法典还具有政治和政策的属性。作为政治运动的过程和成果的民法典,一方面宣示了政治运动的某种价值观念,另一方面又提供了政治对话的平台。而作为法律政策模型的民法典,更是起到了规范日常法律决策活动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民法典作为法律政策模型具有不可解决的局限性。真正的法律决策应是一个社会、政治、制度、经验以及个人因素的混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法典化 法律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典化时代的法律方法研究——中国法律方法论研究报告(2019—2021) 被引量:6
9
作者 孙光宁 侯晓燕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3-184,共12页
《民法典》开启了中国法典化的进程,对法律方法论的研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影响在近三年的研究成果中已经开始显现。在具体法律方法的研究成果中,法律发现方法借助于《民法典》第10条的新规定,深度挖掘和扩展了法律渊源;法律解释方... 《民法典》开启了中国法典化的进程,对法律方法论的研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影响在近三年的研究成果中已经开始显现。在具体法律方法的研究成果中,法律发现方法借助于《民法典》第10条的新规定,深度挖掘和扩展了法律渊源;法律解释方法的研究更加重视目的解释和体系解释,前者挖掘法典规定背后的决定因素,后者统筹处理法典诸多规定之间的关系;法律推理方法中的司法推定也围绕《民法典》的相应规定展开;漏洞补充方法聚焦于《民法典》制定后遗留的若干不足;利益衡量方法则借助于法益概念在刑事法中得到更多关注。在部门法法律方法中,关于《民法典》实施的研究成果最为丰富,由此也对其他部门法及其法典化进程产生扩散影响。法律方法论的研究应当继续深度参与法典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法典化 法律方法论 法律解释 法律推理 漏洞补充 利益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社会下的民法典——兼论法典化之时代使命 被引量:6
10
作者 扬.斯密茨 罗浏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173,共8页
一如两百年前一样,人们似乎依旧习惯于仰仗国家来统筹整理法律,并借助综合性法典来展现法律。文章将探讨这种信赖在法典编纂中的合理性。文章着力论证,在信息化时代,法典编纂的法律信息供给功能可以借由比依赖国家创设法律体系更好的方... 一如两百年前一样,人们似乎依旧习惯于仰仗国家来统筹整理法律,并借助综合性法典来展现法律。文章将探讨这种信赖在法典编纂中的合理性。文章着力论证,在信息化时代,法典编纂的法律信息供给功能可以借由比依赖国家创设法律体系更好的方式予以实现。信息化社会使得法律渊源具有多元性,并赋予了市民选择法律来经营生活的可能性。从传统来说,大陆法系以及普通法系国家在编纂法典以实现法律信息的系统化供给方面的经验表明,这些法典化活动能够满足当时的法律信息管理需要,但是传统的法律编纂方式却难以应对信息化社会的挑战。这促使法律需要以不同的姿态面向大众——在国家编纂法典或法律科学的形式之外,借助多元的可供受众选择的法律信息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法典编纂 法律信息管理 信息社会 法律信息供应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编纂对财产犯罪法益保护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夏伟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3-43,共11页
在民法之外,重新构建一个仅适用于刑法中财产犯罪法益保护的判断标准,既无必要也不现实。财产犯罪法益保护扩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入罪,不论是"利益的法益化"还是"管理的占有化",都是以保护法益之名行扩张犯罪圈之实... 在民法之外,重新构建一个仅适用于刑法中财产犯罪法益保护的判断标准,既无必要也不现实。财产犯罪法益保护扩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入罪,不论是"利益的法益化"还是"管理的占有化",都是以保护法益之名行扩张犯罪圈之实。犯罪圈的不当扩张,不仅会有损整体法秩序,还会弱化乃至消解法益甄别法与不法的机能。部门法之间的紧张关系在任何法律体系下都是无可避免的,民法典编纂为解决"刑民倒挂"问题以及增加法秩序统一性原理在刑民之间的衔接度提供了重要契机。为此,应重新梳理刑民之间围绕财产、占有、管理等方面的争议问题,将民法所确定的财产法益内容作为财产犯罪法益保护的基本依据,并允许刑法根据财产犯罪的特点对法益保护范围作出适当调整。这样做的目的不是通过民法给刑法套上枷锁,而是在遵循法秩序统一性原理的基础上达成应有的刑民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编纂 财产犯罪 法益保护 整体法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