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烧结烟气的循环流化床焚烧处理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沈宇帆 韩诚良 +4 位作者 柯希玮 张扬 张杨鑫 张海 吕俊复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051-4059,共9页
烧结烟气是钢铁生产的烧结工序产生的废气,含NO_(x)、SO_(2)、二噁英、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成分。用烧结烟气替代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空气以焚烧处理,既能有效资源化利用废气中CO和余氧,又能借助循环流化床中脱硫脱硝设备与高温环境,将... 烧结烟气是钢铁生产的烧结工序产生的废气,含NO_(x)、SO_(2)、二噁英、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成分。用烧结烟气替代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空气以焚烧处理,既能有效资源化利用废气中CO和余氧,又能借助循环流化床中脱硫脱硝设备与高温环境,将烧结烟气中SO_(x)和NO_(x)等污染物与燃煤产生的污染物一并去除,有望成为高效的烧结烟气一体化污染物处理技术。然而,目前燃煤循环流化床燃烧背景下烧结烟气中二噁英、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脱除的研究尚不足。针对该问题,先通过化学反应动力学模拟,研究烧结烟气作为助燃剂燃烧过程,发现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氢等自由基在二噁英分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燃烧反应温度提高能显著促进二噁英及挥发性有机物的脱除,而燃尽烟气的余氧量降低对二噁英的脱除也有较显著促进作用。通过计算颗粒流体动力学的方法,模拟以烧结烟气为助燃剂的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情况,发现燃烧过程流态化情况好,烧结烟气中低浓度CO基本燃尽,旋风分离器出口CO质量浓度约100 mg/m^(3),燃烧温度达到去除污染物的要求,验证了将烧结烟气作为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中助燃剂的可行性。在唐山某钢铁企业开展了烧结烟气的循环流化床焚烧方法工程验证,测试发现低低温省煤器出口处烟气二噁英脱除率超过99.5%,低至0.0057 ng TEQ/m^(3),CO质量浓度低至108 mg/m^(3),此外烟气中NOx和SO2质量浓度低至38、24 mg/m^(3),满足超低排放要求。工程验证证实循环流化床烧结烟气一体化焚烧处理技术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烧结烟气 焚烧处理 二噁英 污染物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重流化床垃圾与煤混烧重金属的排放特性 被引量:29
2
作者 李建新 严建华 +2 位作者 池涌 倪明江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79-183,共5页
由于垃圾成分复杂,垃圾内所含的重金属在焚烧过程中将发生迁移和转化,最终分布在焚烧底灰、飞灰、烟气中。重金属通常具有急性或慢性毒性,对人体的健康产生负面效应,有时会以更复杂的方式危害人体,如致癌、致畸、致突变。该文对某垃圾... 由于垃圾成分复杂,垃圾内所含的重金属在焚烧过程中将发生迁移和转化,最终分布在焚烧底灰、飞灰、烟气中。重金属通常具有急性或慢性毒性,对人体的健康产生负面效应,有时会以更复杂的方式危害人体,如致癌、致畸、致突变。该文对某垃圾焚烧厂的150t/日的流化床垃圾焚烧炉,在 不同的煤与垃圾混烧比例下与纯煤燃烧时重金属的排放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并研究了脱硫剂(CaCO_3、CaO)对重金属的吸附效果及除尘前后烟气中重金属Hg、Pb、Cd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掺煤混烧时飞灰中重金属的含量高于纯煤燃烧方式,且添加剂对重金属有不同的吸附效果,经水膜除尘后烟气中的重金属含量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处理 焚烧处理 流化床 混烧 重金属 排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固体废物的焚烧实验 被引量:8
3
作者 田文栋 魏小林 +2 位作者 黎军 吴东垠 盛宏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9-53,共5页
稳定均匀的燃烧温度是确保减少垃圾焚烧系统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采用内旋流流化床(ICFB)进行了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实验,探讨了不同的布风速度、垃圾焚烧量、流化床浓相区高度和不同种类垃圾对焚烧稳定性的影响,并给出了流化... 稳定均匀的燃烧温度是确保减少垃圾焚烧系统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采用内旋流流化床(ICFB)进行了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实验,探讨了不同的布风速度、垃圾焚烧量、流化床浓相区高度和不同种类垃圾对焚烧稳定性的影响,并给出了流化床内部温度和CO、NOX、SO2等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变化.内旋流流化床采用非均匀布风,低速风的移动区尚未流化时,浓相区温度存在一定的不均匀性,低速风区流速超过2倍初始流化速度后,浓相区温度是均匀一致的;流化床的床料具有较好的蓄热能力,较厚的床层有利于提高燃烧的稳定性,可减少垃圾给料和垃圾热值的波动对燃烧温度造成的不利影响;垃圾的焚烧效果与垃圾的热值有直接关系,焚烧低热值垃圾时,为了提高焚烧温度并达到较好的排放指标,需要增加一定量辅助燃料进行助燃;内旋流流化床在燃烧稳定性以及燃烧温度控制上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固体废弃物 内旋流流化床 焚烧 废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炉固体残留物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许明磊 严建华 +3 位作者 马增益 王勤 孙巍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6-21,共6页
在对流化床垃圾焚烧炉的固体残留物——飞灰、积灰和底渣进行化学成分、微观形态、元素分布和物相分析的基础上,对其特性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分析结果表明:飞灰表现为高钙低硫,具有较强的积灰倾向,飞灰中的Ca主要来自垃圾;尾部烟道各受... 在对流化床垃圾焚烧炉的固体残留物——飞灰、积灰和底渣进行化学成分、微观形态、元素分布和物相分析的基础上,对其特性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分析结果表明:飞灰表现为高钙低硫,具有较强的积灰倾向,飞灰中的Ca主要来自垃圾;尾部烟道各受热面区段的飞灰性质变化不大,飞灰的微观形态极不规则,没有熔融球化痕迹;飞灰中的主要物相为石英和钙的硅酸盐;尾部烟道受热面积灰主要为Ca-S型积灰,烧结致密化强化了积灰的持续生长,积灰内部有明显的多相反应痕迹,致密的烧结结构与松散烧结颗粒交互存在;积灰中的主要物相是CaSO4;底渣的性质复杂多变,高密度、高硬度和高熔点物质为其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能动力工程 固体残留物 成分分析 微观分析 循环流化床 垃圾焚烧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一体化污泥干化焚烧工艺的冷态实验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李云玉 吕清刚 +1 位作者 朱建国 朱治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1-6,共6页
采用一种新型的循环流化床污泥干化焚烧一体化工艺,设计建造了冷态实验装置,进行实验研究。实验装置中,鼓泡流化床干化器与直径150 mm、高3 500 mm的循环流化床主床耦合,实验用气动控制阀为左右非对称结构。实验结果表明:系统中直接返... 采用一种新型的循环流化床污泥干化焚烧一体化工艺,设计建造了冷态实验装置,进行实验研究。实验装置中,鼓泡流化床干化器与直径150 mm、高3 500 mm的循环流化床主床耦合,实验用气动控制阀为左右非对称结构。实验结果表明:系统中直接返回主床和通过干化器返回主床两个循环回路之间的压力耦合关系是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主床流化速度的变化对系统循环流率及气动控制阀两侧返料流率的影响趋势一致,但干化器侧与主床侧的循环流率的变化速率不同;气动控制阀两侧返料管所连压力平衡管对循环流化床一体化污泥焚烧系统稳定运行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污泥 一体化 干化 焚烧 冷态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衍生燃料在流化床垃圾焚烧炉混烧试验 被引量:6
6
作者 魏国侠 武振华 +2 位作者 徐仙 刘汉桥 王承智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0-133,共4页
在300 t/d的垃圾循环流化床焚烧炉进行了工业试验,考察污泥衍生燃料掺烧替代部分煤的可行性,测试了污泥衍生燃料掺烧过程中给煤量的调整对床温、蒸发量、烟气中CO及SO2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混烧过程中焚烧炉的给煤量宜控制在1 t/h左右... 在300 t/d的垃圾循环流化床焚烧炉进行了工业试验,考察污泥衍生燃料掺烧替代部分煤的可行性,测试了污泥衍生燃料掺烧过程中给煤量的调整对床温、蒸发量、烟气中CO及SO2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混烧过程中焚烧炉的给煤量宜控制在1 t/h左右,否则容易造成焚烧炉循环灰量不足,破坏炉内物料平衡和碳平衡;掺烧1.5 t/h污泥衍生燃料不仅可替代给煤量0.8 t/h,处理污泥0.9 t(含水率80%),而且同时提高了垃圾处理量2.63 t/h;掺烧衍生燃料后炉床出口平均温度为863℃,比混烧前提高了11.5℃,这有利于抑制炉内二恶英的产生;混烧污泥衍生燃料后CO、SO2浓度的平均值分别降低到51.5、40.1 mg/m3,灰渣热酌减率也从3.7%降低到3.2%,表明掺烧衍生燃料有利于焚烧过程中污染物的控制和灰渣的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 污泥衍生燃料 循环流化床 给煤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旋流流化床埋管传热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田文栋 魏小林 +2 位作者 黎军 吴东垠 盛宏至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19,共4页
垃圾焚烧系统中 ,内旋流流化床存在不同布风速度的移动区、流动区和换热区 ,处于换热区的埋管的对流换热系数受附近流动区气流参数的影响 ,其变化趋势及数值大小与普通鼓泡型流化床之间有明显不同 :最大的对流换热系数明显高于鼓泡床 ;... 垃圾焚烧系统中 ,内旋流流化床存在不同布风速度的移动区、流动区和换热区 ,处于换热区的埋管的对流换热系数受附近流动区气流参数的影响 ,其变化趋势及数值大小与普通鼓泡型流化床之间有明显不同 :最大的对流换热系数明显高于鼓泡床 ;换热区尚未流化时 ,对流换热系数已经大幅提高 ;整条换热曲线的变化比较平缓 ,易于流化床浓相床内换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旋流流化床 焚烧 埋管 传热 垃圾 废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B垃圾焚烧炉烟道沿程烧结积灰的特性 被引量:10
8
作者 许明磊 严建华 +3 位作者 马增益 王勤 孙巍 岑可法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50-553,共4页
使用扫描电镜、能谱、粉末X射线衍射等测试手段,分别对循环流化床(CFB)垃圾焚烧炉尾部烟道沿烟气流程不同受热面的烧结积灰进行了微观结构、元素和物相组成的分析对比,对Ca-S型烧结积灰的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CFB垃圾焚烧炉受热面... 使用扫描电镜、能谱、粉末X射线衍射等测试手段,分别对循环流化床(CFB)垃圾焚烧炉尾部烟道沿烟气流程不同受热面的烧结积灰进行了微观结构、元素和物相组成的分析对比,对Ca-S型烧结积灰的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CFB垃圾焚烧炉受热面烧结积灰主要由亚微颗粒熔融团聚而成,烟气温度越高烧结积灰结构越致密。形成烧结积灰的主要元素是Ca、S等,600℃左右对流受热面积灰中Ca、S的富集达到最大。松散积灰中Si、Al是主要的成分,Ca、S也仍保持较高的水平。烧结积灰的物相组成主要是CaSO4,还有少量低熔点的钙的硅酸盐,化学反应烧结和传质作用的强化是积灰固化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循环流化床 垃圾焚烧炉 烧结积灰 微观分析 CAS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盐化工废液流化床焚烧特性试验 被引量:5
9
作者 陈惠超 赵长遂 +5 位作者 鲁端峰 李永旺 李庆钊 陈晓平 吴新 杨林军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55-759,共5页
在燃煤循环流化床燃烧试验装置上对含盐化工有毒。废液红水进行焚烧试验,考察了废液红水焚烧量、红水密相区喷入比例、过剩空气系数及二次风率等因素对焚烧试验炉内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合理组织工况下炉膛主要焚烧区温度保持... 在燃煤循环流化床燃烧试验装置上对含盐化工有毒。废液红水进行焚烧试验,考察了废液红水焚烧量、红水密相区喷入比例、过剩空气系数及二次风率等因素对焚烧试验炉内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合理组织工况下炉膛主要焚烧区温度保持在850-900℃之间,焚烧效果好,床层没有出现结焦现象,尾部飞灰中析出微量有机盐分.随着红水焚烧量或过剩空气系数的增加,密、稀相区温度均下降;随着红水在密相区喷入比例或二次风率的增加,密相区温度下降,稀相区温度上升,炉温趋于均匀,更利于焚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水废液 循环流化床 焚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有机废液循环流化床焚烧NO_x排放特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惠超 赵长遂 +5 位作者 李永旺 鲁端锋 李庆钊 陈晓平 杨林军 吴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7-232,共6页
在一座热态循环流化床燃烧试验装置上对化工有毒废液红水进行焚烧试验,对焚烧过程烟气成分进行了在线检测,重点考察红水焚烧量、二次风率、红水密相区喷入比例、过剩空气系数等因素对NOx排放浓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NOx排放浓度随着... 在一座热态循环流化床燃烧试验装置上对化工有毒废液红水进行焚烧试验,对焚烧过程烟气成分进行了在线检测,重点考察红水焚烧量、二次风率、红水密相区喷入比例、过剩空气系数等因素对NOx排放浓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NOx排放浓度随着红水焚烧量或过剩空气系数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红水在密相区喷入比例或二次风率的增加而减小。由于循环流化床低温和分级燃烧对NOx生成的抑制作用,各试验工况NOx排放浓度均满足国家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红水废液 焚烧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炉混烧羊毛脂废料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马攀 马增益 +5 位作者 陈继华 刘渊源 池涌 严建华 岑可法 金忠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11,142,共6页
以生活垃圾和煤混烧的400 t/d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锅炉为依托,对某大型生物医药公司的羊毛脂废料进行混烧的工业试验,了解混烧该废料对垃圾焚烧炉燃烧稳定性、炉膛温度、锅炉尾部常规污染物排放及飞灰含碳量的影响,以研究羊毛脂废料代替... 以生活垃圾和煤混烧的400 t/d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锅炉为依托,对某大型生物医药公司的羊毛脂废料进行混烧的工业试验,了解混烧该废料对垃圾焚烧炉燃烧稳定性、炉膛温度、锅炉尾部常规污染物排放及飞灰含碳量的影响,以研究羊毛脂废料代替燃煤作为垃圾发电辅助燃料的可行性。试验表明,随着羊毛脂废料掺混量的增加,煤的添加量随之下降,烟气中的烟尘浓度,CO和SO2含量以及飞灰含碳量均有所下降;NO含量随掺混量的增加而增加,N2O随掺混量的增加而减少;HCl含量受掺混量影响不明显。随床温升高NO排放增加,CO排放下降,SO2和HCl浓度基本不变。试验表明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锅炉对羊毛脂废料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垃圾焚烧 羊毛脂废料 混烧 工业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旋流流化床垃圾焚烧炉及其研究中的测量技术 被引量:3
12
作者 田文栋 魏小林 盛宏至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52-159,共8页
内旋流流化床具有燃烧迅速、温度均匀、排放清洁、燃烧过程可控等特点,是一种适合于焚烧城市生活垃圾及其它特种燃料的炉型。包括内旋流流化床锅炉在内的许多流化床锅炉的床料颗粒空隙率小,光线不能穿透;并且颗粒的尺寸大,动量高,... 内旋流流化床具有燃烧迅速、温度均匀、排放清洁、燃烧过程可控等特点,是一种适合于焚烧城市生活垃圾及其它特种燃料的炉型。包括内旋流流化床锅炉在内的许多流化床锅炉的床料颗粒空隙率小,光线不能穿透;并且颗粒的尺寸大,动量高,其环境难以满足通常测量手段的基本要求。尤其在颗粒相和气相速度场以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研究上缺乏理想的测量手段。本文介绍了力学研究所建造的内旋流流化床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旋流 流化床 测量 垃圾焚烧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锅炉焚烧垃圾腐蚀现状及防护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魏琪 王瑞 +1 位作者 李辉 崔明亮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7-59,共3页
焚烧垃圾产生的高温腐蚀一直以来认为是硫化气体和硫酸盐的腐蚀,近年来研究发现氯的影响最为严重。综述了高温氯化腐蚀现状、氯化腐蚀机理以及防护研究的进展,提出研究新型耐氯腐蚀涂层材料,采用电弧喷涂技术解决垃圾焚烧锅炉的腐蚀问题。
关键词 氯腐蚀 垃圾焚烧 电弧喷涂 循环流化床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粘熔排渣技术在内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斌 田凤国 +1 位作者 章明川 范浩杰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5-358,共4页
提出将粘熔排渣技术应用于内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处理。从垃圾灰渣化学组分等角度分析其必要性和可行性。采用树脂颗粒作为床料,微晶蜡颗粒为低熔点物质,在非均匀布风内循环流化床内进行热态团聚模拟试验。试验表明:床内温度分区、团聚... 提出将粘熔排渣技术应用于内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处理。从垃圾灰渣化学组分等角度分析其必要性和可行性。采用树脂颗粒作为床料,微晶蜡颗粒为低熔点物质,在非均匀布风内循环流化床内进行热态团聚模拟试验。试验表明:床内温度分区、团聚过程区域化是灰粘熔排渣技术的重要保证,内循环颗粒流动有利于排渣顺利进行,缩短粘性物质在床内的停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垃圾焚烧 灰粘熔排渣 非均匀布风 内循环流化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 t/d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锅炉改造的设计和运行 被引量:9
15
作者 吕国钧 蒋旭光 +2 位作者 蔡永祥 陈俊 袁克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34,共8页
为解决某400 t/d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锅炉燃烧恶化、炉膛冒正压、CO排放超标等问题,提出系统燃烧优化改造方案。改造后的流化床垃圾焚烧锅炉垃圾处理量、蒸发量达到设计改造要求;炉膛内焚烧温度达到870℃以上,烟气停留时间大于5 s,CO的2... 为解决某400 t/d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锅炉燃烧恶化、炉膛冒正压、CO排放超标等问题,提出系统燃烧优化改造方案。改造后的流化床垃圾焚烧锅炉垃圾处理量、蒸发量达到设计改造要求;炉膛内焚烧温度达到870℃以上,烟气停留时间大于5 s,CO的24 h排放均值和炉渣热灼减率分别为23.24 mg/m^3和0.35%,燃烧效率达到99%以上;排放烟气中污染物指标均低于《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5—2014)中的限值。改造后的焚烧锅炉燃烧稳定,达到了燃烧优化目标,改造思路可以为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锅炉燃烧优化设计与改造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 循环流化床 锅炉改造 一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 MW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清海 张衍国 任钢炼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6-70,共5页
利用1 MW循环床垃圾焚烧大型热态试验装置进行了生活垃圾焚烧试验。试验中测量了绝热炉膛沿炉膛高度的温度分布和CO、NOx、SO2等气体成分的浓度分布。结果表明,焚烧垃圾时,炉膛的温度分布与燃煤时显著不同;相对于燃煤锅炉,垃圾焚烧炉需... 利用1 MW循环床垃圾焚烧大型热态试验装置进行了生活垃圾焚烧试验。试验中测量了绝热炉膛沿炉膛高度的温度分布和CO、NOx、SO2等气体成分的浓度分布。结果表明,焚烧垃圾时,炉膛的温度分布与燃煤时显著不同;相对于燃煤锅炉,垃圾焚烧炉需要更高的炉膛;垃圾焚烧的烟气成分中NOx较低,不经处理即能达标。可为循环床垃圾焚烧炉的设计和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床焚烧炉 垃圾 焚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半干法垃圾焚烧烟气脱酸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明星 刘丹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8-91,共4页
针对垃圾焚烧烟气中含HCl和SO_2较多的特点,对循环流化床半干法烟气脱酸进行试验研究,并测试炉膛温度、Ca(OH)_2给料量、烟气流量、烟气温度、喷水量等影响酸性气体产生和脱酸效率的主要参数。结果表明:SO_2产生量随炉膛温度增加而降低,... 针对垃圾焚烧烟气中含HCl和SO_2较多的特点,对循环流化床半干法烟气脱酸进行试验研究,并测试炉膛温度、Ca(OH)_2给料量、烟气流量、烟气温度、喷水量等影响酸性气体产生和脱酸效率的主要参数。结果表明:SO_2产生量随炉膛温度增加而降低,HCl产生量在炉膛温度为900~950℃之间最低,在低于900℃和高于950℃均有所升高;Ca(OH)_2给料量由70 kg/h增加至210 kg/h,HCl和SO_2的排放值分别由157.8 mg/m^3、123.6 mg/m^3降至23.1 mg/m^3、49.1 mg/m^3;烟气流量由30 000 m^3/h增至45 000 m^3/h,SO_2的排放值变化不大,而HCl的排放值有明显增加,同时为满足烟气中O_2含量要求,烟气流量应不低于36 000 m^3/h;HCl和SO_2的排放值随烟气温度的降低和喷水量的增加而不断降低,同时为满足布袋除尘器稳定运行的要求,烟气温度宜控制在150℃以上。在炉膛温度为900~950℃,熟石灰给料量为160 kg/h,烟气温度为160℃,烟气流量为36 000 m^3/h和喷水量为08~1.0 t/h时,烟气中HCl和SO_2的排放值分别为40.6 mg/m^3和77.9mg/m^3,烟气净化系统的脱酸效果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垃圾焚烧 烟气净化 HCL SO2 循环流化床半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系统电除尘飞灰和布袋飞灰特性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李文瀚 马增益 +6 位作者 杨恩权 蔡亚明 陈哲 高若峰 严建华 曹锡法 潘恩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97-1405,共9页
以浙江某垃圾焚烧电厂飞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电除尘飞灰和布袋飞灰粒径分布、表面特征、矿物组成、重金属含量和浸出特性。结果表明:1)电除尘飞灰和布袋飞灰粒径呈单峰分布,大部分分别集中在9.8~120.6mm和3.8~72.8mm之间;2)电除尘飞... 以浙江某垃圾焚烧电厂飞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电除尘飞灰和布袋飞灰粒径分布、表面特征、矿物组成、重金属含量和浸出特性。结果表明:1)电除尘飞灰和布袋飞灰粒径呈单峰分布,大部分分别集中在9.8~120.6mm和3.8~72.8mm之间;2)电除尘飞灰和布袋飞灰孔隙率基本可以忽略不计,飞灰对重金属的吸附主要是在飞灰颗粒表面进行;3)电除尘飞灰中晶相主要为SiO_2,而布袋飞灰晶体包括SiO_2、Ca(OH)2、CaCO3、NaCl和KCl;4)Cd和Hg以气化、冷凝和吸附的方式向飞灰传递,元素Se以化学吸附的方式向飞灰传递,As和Cr以烟气夹带的方式向飞灰传递,元素Pb、Zn和Cu主要通过形成氯化物以气化、冷凝和吸附的方式向飞灰传递;5)飞灰中Cd、Cu和Zn易于浸出,而Cr、Hg和Se浸出率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 循环流化床 焚烧 电除尘飞灰 布袋飞灰 飞灰特性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入炉垃圾热值软测量 被引量:8
19
作者 尤海辉 马增益 +4 位作者 唐义军 王月兰 郑林 俞钟 吉澄军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63-1172,共10页
面对城市生活垃圾(MSW)的热值(HVs)难以实时测量的现状,构建基于减法聚类的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ANFIS)的入炉垃圾热值软测量模型.针对循环流化床(CFB)生活垃圾焚烧炉的工艺特点,选择模型的输入变量;依据专家经验对样本的热值进行模糊分... 面对城市生活垃圾(MSW)的热值(HVs)难以实时测量的现状,构建基于减法聚类的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ANFIS)的入炉垃圾热值软测量模型.针对循环流化床(CFB)生活垃圾焚烧炉的工艺特点,选择模型的输入变量;依据专家经验对样本的热值进行模糊分类;利用减法聚类(SC)算法对训练样本进行分析,自适应地确定初始模糊规则和模糊神经网络的初始结构参数;结合最小二乘估计法和误差反向传播算法对模糊神经网络的参数进行学习,构建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完成CFB生活垃圾焚烧锅炉入炉垃圾热值的软测量建模.对比研究BP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模型在垃圾热值预测方面的表现,结果表明:基于减法聚类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最高的预测精度.预测值和实际垃圾热值的比较结果证明:模糊神经网络模型能够表征垃圾热值的整体变化趋势,可以对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锅炉的运行、控制和管理起到指导作用,并且能够为循环流化床生活垃圾焚烧锅炉的燃烧自动控制(ACC)系统提供可靠的热值反馈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CFB) 焚烧炉 城市生活垃圾热值 模糊神经网络 减法聚类 BP神经网络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支持向量机(SV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解废水循环流化床焚烧工艺模拟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晓峰 张翠清 +2 位作者 李文华 郭永红 康志忠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09-214,共6页
研究了煤热解分级利用多联产工艺产生的热解废水的循环流化床焚烧处理工艺。能量平衡计算结果表明,热解废水进入循环流化床燃烧炉,炉膛温度下降7.6℃。数值模拟了热解废水喷入流化床燃烧炉不同位置的4种工况,各工况炉膛出口温度均下降... 研究了煤热解分级利用多联产工艺产生的热解废水的循环流化床焚烧处理工艺。能量平衡计算结果表明,热解废水进入循环流化床燃烧炉,炉膛温度下降7.6℃。数值模拟了热解废水喷入流化床燃烧炉不同位置的4种工况,各工况炉膛出口温度均下降约16℃,2种计算方法虽有一定偏差,但误差在工程可控范围内。研究结果表明,热解废水送入循环流化床燃烧炉内焚烧的方案可行,能实现热解废水零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废水 循环流化床 焚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