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油樟的化学类型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毓敬 李宝灵 +2 位作者 曾幻添 陆碧瑶 朱亮锋 《植物资源与环境》 CSCD 1993年第3期7-11,共5页
对湖南省的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 (Gamble)N.Cho ex H.W.Li)资源作了调查。用色谱、色谱/质谱联用方法鉴定了油樟叶精油的43个化学成分,依主含成分不同可将其划分为6个不同的化学类型。其中,主含甲基丁香酚、龙脑、樟脑... 对湖南省的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 (Gamble)N.Cho ex H.W.Li)资源作了调查。用色谱、色谱/质谱联用方法鉴定了油樟叶精油的43个化学成分,依主含成分不同可将其划分为6个不同的化学类型。其中,主含甲基丁香酚、龙脑、樟脑、芳樟醇和倍半萜烯的5个化学类型为首次在油樟中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樟 化学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樟叶挥发油水乳剂制备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杜永华 范静 +4 位作者 魏琴 殷中琼 贾仁勇 刘宇 周黎军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4381-4386,共6页
为了提高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Gamble)N.Chao]叶挥发油的水溶性及其在制剂过程中的稳定性,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油樟叶挥发油水乳剂配比,并对该配方产品进行验证试验,包括水乳剂类型鉴别、物理性能、稳定性、持泡... 为了提高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Gamble)N.Chao]叶挥发油的水溶性及其在制剂过程中的稳定性,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油樟叶挥发油水乳剂配比,并对该配方产品进行验证试验,包括水乳剂类型鉴别、物理性能、稳定性、持泡性等,检验产品的合格性。结果表明,油樟叶挥发油水乳剂最佳乳化工艺确定为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值HLB为12.0、乳化剂添加比例为4%、油樟叶挥发油添加比例为20%,所得乳剂的离心稳定性常数Ke为20.80%。此配方所得油樟叶挥发油水乳剂稳定性好,可有效减少挥发油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gamble) n.Chao]叶 挥发油 水乳剂 制备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蒸气蒸馏方式对油樟油提取率及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周诰均 李玉华 +3 位作者 杜永华 魏琴 张超 张蓉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3期520-522,共3页
采用水中蒸馏、水上蒸馏、水蒸气直接蒸馏和水蒸气扩散蒸馏方式提取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Gamble)N.Chan]叶挥发油,比较了油樟油的提取率及主要成分含量。结果表明,采用水上蒸馏(3.83%)和水蒸气直接蒸馏(3.73%)获得的提取... 采用水中蒸馏、水上蒸馏、水蒸气直接蒸馏和水蒸气扩散蒸馏方式提取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Gamble)N.Chan]叶挥发油,比较了油樟油的提取率及主要成分含量。结果表明,采用水上蒸馏(3.83%)和水蒸气直接蒸馏(3.73%)获得的提取率较高,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均显著高于水中蒸馏和扩散蒸馏的提取率(P<0.05),后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蒸馏方式对1,8-桉叶油素含量的影响较大,对α-松油醇和γ-松油烯无显著影响(P>0.05);采用水蒸气直接蒸馏所得油樟油中1,8-桉叶油素含量最高(60.10%),显著高于水蒸气扩散蒸馏和水上蒸馏(P<0.05),与水中蒸馏无显著差异(P>0.05)。可见,水蒸气直接蒸馏方式能获得较高的油樟油提取率及主要成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gamble)n.chan] 挥发油 水蒸气蒸馏 1 8-桉叶油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真菌对油樟幼苗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赵敏 刘红玲 +5 位作者 邓錡璋 杨蕊毓 戴林 陈颖 吴定莲 王文静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7期74-77,共4页
以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Gamble)N.Chao]幼苗为试验对象,设置对照(不接种AM真菌,CK)、接种摩西球囊霉菌(Glomus mosseae,G.m)和接种根内球囊霉菌(Glomus intraradices,G.i)3个处理进行盆栽试验,3个月后测定油樟幼苗根、茎... 以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Gamble)N.Chao]幼苗为试验对象,设置对照(不接种AM真菌,CK)、接种摩西球囊霉菌(Glomus mosseae,G.m)和接种根内球囊霉菌(Glomus intraradices,G.i)3个处理进行盆栽试验,3个月后测定油樟幼苗根、茎、叶各部分的干物质质量和油樟幼苗土壤中有效钾、有效磷的含量,同时测定菌根侵染率和土壤孢子密度。结果表明,3个月后CK、G.m、G.i,菌根侵染率分别为0、32.38%、29.97%,相较于CK,G.m和G.i处理的油樟幼苗生物量分别提高了52.9%、32.8%;接种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和有效钾的含量,G.m处理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27.4%、38.3%,G.i处理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20.8%、23.1%。两种AM真菌都能成功侵染油樟幼苗,提高土壤中有效钾和有效磷的含量,促进植物生长,并且摩西球囊霉菌对促进油樟幼苗生长、活化土壤钾和土壤磷的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真菌 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gamble)n.Chao] 土壤养分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宾市市树油樟嫩枝扦插成活率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郑鹏 石兆明 +1 位作者 钟林茂 易桂林 《中国城市林业》 2013年第6期58-59,共2页
以萘乙酸(NAA)和ABT1号生根粉作为生根剂,进行油樟扦插繁殖试验。结果表明,500 mg/L萘乙酸(NAA)成活率最高,其成活率达到95.42%;100 mg/L的ABT1号生根粉扦插成活率最高,为96.92%。因此,在油樟嫩枝扦插时,建议采用ABT1号生根粉浓度为100 ... 以萘乙酸(NAA)和ABT1号生根粉作为生根剂,进行油樟扦插繁殖试验。结果表明,500 mg/L萘乙酸(NAA)成活率最高,其成活率达到95.42%;100 mg/L的ABT1号生根粉扦插成活率最高,为96.92%。因此,在油樟嫩枝扦插时,建议采用ABT1号生根粉浓度为100 mg/L,萘乙酸(NAA)浓度为50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嫩枝扦插 油樟 萘乙酸 ABT1号生根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