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樟叶黄酮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鹏飞 卫金洪 +5 位作者 钱玉梅 孙正光 吴薇 黄申 费嘉翔 毛多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89-1894,共6页
目的研究樟叶黄酮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液液萃取、大孔吸附树脂、HW-40C凝胶色谱、分子排阻色谱和制备型HPLC分离纯化樟叶95%乙醇提取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DPPH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从中分离... 目的研究樟叶黄酮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液液萃取、大孔吸附树脂、HW-40C凝胶色谱、分子排阻色谱和制备型HPLC分离纯化樟叶95%乙醇提取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DPPH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0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 R,3S)-7-methoxy-5-O-β-D-glucopyranosyl-afzelechin(1)、槲皮素-3-O-桑布双糖苷(2)、槲皮素-3-O-β-D-芹菜糖-(1→2)-β-D-葡萄糖苷(3)、槲皮素-3-O-洋槐糖苷(4)、山柰酚-3-O-β-D-芸香糖-7-O-β-D-葡萄糖苷(5)、山柰酚-3-O-α-L-鼠李糖-7-O-β-D-葡萄糖苷(6)、5,3′-di-O-methyl-(-)-epicatechin(7)、cinchonainⅡb(8)、槲皮素-3,4′-二-O-β-D-葡萄糖苷(9)、表儿茶素(10)。化合物8清除DPPH自由基的IC 50值为4.8μg/mL。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6为首次从樟属植物中分离鉴定,化合物7~9为首次从樟叶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 分离鉴定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树叶水浸提液对高羊茅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沈洁 吉星星 +2 位作者 袁堂如 赵兴兰 刘然然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3349-3353,共5页
试验探讨了不同浓度的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叶水浸提液对草坪植物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樟树叶水浸提液对受体植物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均有明显的化感抑制作用,... 试验探讨了不同浓度的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叶水浸提液对草坪植物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樟树叶水浸提液对受体植物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均有明显的化感抑制作用,且随着水浸提液浓度的升高,抑制效应增强。当水浸提液浓度达到150 mg/mL时,高羊茅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单株幼苗的苗长、苗鲜重、根长、根鲜重均与去离子水处理的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对高羊茅种子发芽指数的化感抑制效应高于对发芽率的化感抑制效应;对幼苗生长指标的化感抑制作用强度高低排序依次为根长、苗长、根鲜重、苗鲜重;显示出樟树叶片中含有较强活性和具稳定性的化感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 )presl] 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 )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化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树优良家系的组培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周丽华 蔡燕灵 +2 位作者 曾令海 蔡静如 张谦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7-73,共7页
以新选育的珍贵用材树种樟树的2个优良家系为材料,开展组培快繁育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樟树适宜初代培养基为改良DCR(DCRI)附加6-BA 0.3 mg/L和NAA 0.05 mg/L。家系X5和X9的最佳继代培养基分别为DCRI+6-BA 0.6 mg/L+NAA 0.05 mg/L和DCR... 以新选育的珍贵用材树种樟树的2个优良家系为材料,开展组培快繁育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樟树适宜初代培养基为改良DCR(DCRI)附加6-BA 0.3 mg/L和NAA 0.05 mg/L。家系X5和X9的最佳继代培养基分别为DCRI+6-BA 0.6 mg/L+NAA 0.05 mg/L和DCRI+6-BA 1.0 mg/L+IAA 0.2 mg/L+NAA 0.05 mg/L,其芽倍数分别为增殖2.69倍和3.25倍。通过优化组合,筛选得到2个家系的通用生根培养基:1/2MS+IBA 2.0 mg/L+IAA 1.7 mg/L+6-BA 0.1 mg/L+NAA 0.05 mg/L,其生根率高达96.30%。探索出适宜的驯化、移栽和后期管理技术,使2个家系生根苗的移栽存活率分别高达85.2%和8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优良家系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树种子的脱水耐性和贮藏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田春娥 姜孝成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9-23,共5页
樟树种子的生育期约210d。在发育过程中,樟树种子的生物学性状(果皮颜色、种子鲜重和干重、含水量等)发生了显著变化:果实体积在150DAA(DAA表示花后天数,下同)时达最大值,直径约为0.98cm,但种子仍在继续生长,直到210DAA左右达到生理成熟... 樟树种子的生育期约210d。在发育过程中,樟树种子的生物学性状(果皮颜色、种子鲜重和干重、含水量等)发生了显著变化:果实体积在150DAA(DAA表示花后天数,下同)时达最大值,直径约为0.98cm,但种子仍在继续生长,直到210DAA左右达到生理成熟,此时果实黑而发亮。成熟种子每1000粒的鲜、干重分别为186.42g和138.90g,含水量约为0.33g/g(DW)。新鲜种子萌发率很低,只有2.4%左右;种皮有抑制种子萌发的作用,去种皮后,种子萌发率可达到21.0%。干燥脱水处理时,无论硅胶脱水(快干)或室内自然风干(慢干),都使种子电导率呈上升趋势;但脱水程度使种子萌发率呈现不同的变化:最初的轻度脱水都使种子的萌发率上升,分别达到90.0%和67.0%;随着脱水程度加大,种子萌发率呈下降趋势,但在种子脱水至趋于稳定的含水量之前,种子萌发率仍高于未脱水前的水平。结果表明:樟树种子具一定的脱水耐性,但较大程度的脱水会对种子造成伤害,而且慢干比快干对种子的伤害更大。0℃以上低温湿藏是解除樟树种子休眠的有效途径;温度较高时,种子达到最高萌发率的时间较短,但此后种子活力下降的速度也较快;0℃以下低温贮藏时,种子迅速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种子 低温湿藏 活力 萌发率 脱水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树自由授粉家系生长与形质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3
5
作者 张谦 曾令海 +3 位作者 蔡燕灵 何波祥 连辉明 周丽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共6页
以广东天然分布的208株樟树优树自由授粉子代为对象,在粤东河源开展遗传测定,分别测量了9 a时的3个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与2个形质性状(通直度和树干数)指标。结果表明:上述5个性状在家系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较高... 以广东天然分布的208株樟树优树自由授粉子代为对象,在粤东河源开展遗传测定,分别测量了9 a时的3个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与2个形质性状(通直度和树干数)指标。结果表明:上述5个性状在家系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变异受较强程度的遗传控制,其中家系遗传力为0.56~0.85,单株遗传力为0.23~0.82。遗传相关性分析发现,3个生长性状间紧密相关,相关系数均超过0.90,但生长性状与形质性状以及形质性状相互之间均不存在明显相关。利用综合选择指数Ic和20%入选率筛选到生长和干形优良的家系共41个,其生长性状均具有较高遗传增益,但形质性状的遗传增益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自由授粉家系 遗传力 遗传相关性 育种值 遗传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樟不同无性系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 被引量:25
6
作者 林达定 张国防 +1 位作者 于静波 冯娟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3期56-61,共6页
对18个芳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无性系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了测定,并对各参数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基于上述测定结果对供试的18个芳樟无性系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芳樟不同无性系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 对18个芳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无性系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了测定,并对各参数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基于上述测定结果对供试的18个芳樟无性系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芳樟不同无性系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0.60~2.26、0.24~1.15和0.14~0.50 mg.g-1,差异较大,部分无性系间叶绿素a和b以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无性系BT2叶片的叶绿素a含量在18个无性系中最高,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也较高。各无性系间叶片的初始荧光(F0)、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0)、PSⅡ电子传递情况(Fm/F0)、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和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Qy)差异明显,且部分无性系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各无性系间的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和荧光下降比值(Rfd)差异不显著。在各叶绿素荧光参数中,F0与Fm显著正相关;Fm与Fv、Fv/Fm、Fv/F0、Fm/F0以及Fv/Fm与Fv、Fv/F0、Fm/F0、Qy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其中Fv/Fm与Fv/F0、Fm/F0的相关系数均达0.98;Qp与NPQ、Rfd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其他参数则总体上呈负相关;Qy与Fm、Fv、Fv/Fm、Fv/F0、Fm/F0以及Rfd与NPQ、Qp、Qy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采用欧氏距离法,可将18个无性系划分为2类:第1类包含16个无性系;第2类仅包含无性系PC5和WP1。第1类又可进一步划分为2个亚类:第1亚类仅包含无性系BY2;第2亚类共包含15个无性系,其中的BT1与BT2距离最短,光合生理特征最接近。根据研究结果,初步推断芳樟各无性系叶片的潜在光化学活性和电子传递情况共同影响PSⅡ光能转换效率;无性系116、187、BT1和MD1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无性系BT2则具有良好的光合生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樟 无性系 光合色素 叶绿素荧光参数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樟内生细菌抑制植物病原真菌及对纤维素利用初步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欣龙 王涛 +2 位作者 游玲 杨学贵 黄乃耀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7-131,共5页
从香樟分离得到139株内生细菌,采用对峙生长法评价了内生细菌对常见植物病原真菌辣椒疫霉病原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苹果炭疽病原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棉花枯萎菌(Fusariumoxys-porumvasinfectum)、玉米... 从香樟分离得到139株内生细菌,采用对峙生长法评价了内生细菌对常见植物病原真菌辣椒疫霉病原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苹果炭疽病原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棉花枯萎菌(Fusariumoxys-porumvasinfectum)、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turcicum(Pass.)Leonardet Suggs)的体外抑制情况.同时,通过内生细菌在微晶纤维平板上的生长情况,对其利用纤维素能力进行了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内生细菌中有35株至少对一种植物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对辣椒疫霉病原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turcicum(Pass.)Leonardet Suggs)有较为明显的抑制效果;20株能够利用纤维素生长,而且,XG10同时具备抑菌和纤维素分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樟 内生细菌 植物病原菌 微晶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树叶及天竺桂叶的精油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马英姿 谭琴 +1 位作者 李恒熠 杨波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40,共5页
采用水蒸馏法提取樟树叶、落叶、花及天竺桂叶的精油,用杯碟法测定了2种植物叶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和黑曲霉的抑菌活性,并测定了2种精油对应试菌种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樟树的落叶含精油最高,可达0.52%,天竺... 采用水蒸馏法提取樟树叶、落叶、花及天竺桂叶的精油,用杯碟法测定了2种植物叶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和黑曲霉的抑菌活性,并测定了2种精油对应试菌种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樟树的落叶含精油最高,可达0.52%,天竺桂鲜叶含精油量达0.53%;樟树叶精油对4种供试菌都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但天竺桂精油对青霉无抑制作用;樟树叶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和黑曲霉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500μL/mL,2.500μL/mL,0.625μL/mL,1.250μL/mL;天竺桂叶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5μL/mL,2.50μL/mL,5.00μL/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油 樟树 天竺桂 抑菌活性 最小抑菌浓度(M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抗寒香樟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长宪 刘静 +4 位作者 黄艳艳 胡淑芳 张虹 王厚新 孙仲序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3-516,共4页
以北方抗寒香樟为试材,建立无菌外植体,筛选出侧芽分化最佳培养基MS+6-BA1.0mg/L+NAA0.1mg/L,继代最佳培养基为MS+BA5.0mg/L+IBA1.0mg/L,同时进行了叶片再生分化试验研究。
关键词 抗寒香樟 外植体 侧芽分化 继代 叶片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树叶油地理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30
10
作者 张国防 陈存及 赵刚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22-25,共4页
对分布在福建省不同地区的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叶油含量和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J3(118°16’-119°29’)和W1(28°18’-27°30’)交叉区域芳樟叶油含量(1.90%±0.30%)和... 对分布在福建省不同地区的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叶油含量和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J3(118°16’-119°29’)和W1(28°18’-27°30’)交叉区域芳樟叶油含量(1.90%±0.30%)和芳樟醇含量(95.34%±1.10%)较高,可作为优良芳樟选育的重点区域;J2(117°03’-118°16’)和W3(26°42’~25°54’)交叉区域桉樟叶油含量(1.36%±0.48%)和1,8-桉叶油素含量(10.44%±17.28%)较高,可以作为优良桉樟选育的重点区域。J2和W2(27°30’-26°42’)交叉区域樟脑叶油含量(1.13%±0.65%)和樟脑含量(4.80%±13.97%)较高,可以作为优良脑樟选育的重点区域;J4(119°29’~120°43’)和W6(24°18’-23°31’)交叉区域黄樟叶油含量(1.05%±0.34%)和黄樟油素含量(9.01%±16.73%)较高,可以作为优良黄樟选育的重点区域。樟树叶油含量和主成分类型及含量呈明显的地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叶油 地理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植物精油对霉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2
11
作者 袁萍 王国亮 +2 位作者 龚复俊 王爱芬 王孔星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1年第6期521-523,共3页
关键词 肉桂 山苍子 丁子香 霉菌 精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香樟幼苗光合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舒翔 范川 +5 位作者 李贤伟 李晓清 龙汉利 黄复兴 徐玲玲 刘鸿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7-162,共6页
【目的】探讨施肥对香樟幼苗光合生理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设置了氮、磷、钾3因素3水平(N、P:0、3、6g/株;K:0、2、4g/株),对盆栽香樟幼苗进行指数施肥。【结果】氮肥能显著提高香樟幼苗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Chl)和胞间... 【目的】探讨施肥对香樟幼苗光合生理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设置了氮、磷、钾3因素3水平(N、P:0、3、6g/株;K:0、2、4g/株),对盆栽香樟幼苗进行指数施肥。【结果】氮肥能显著提高香樟幼苗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Chl)和胞间CO2浓度(Ci),Pn和Chl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3g/株时值最大,Ci与施氮量呈正相关关系;磷肥能显著提高香樟幼苗的光饱和点(LSP),且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升高,在6g/株时最大;钾肥能显著降低香樟幼苗的蒸腾速率(Tr),且随着施钾量的升高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2g/株时最小。【结论】施肥能显著提高香樟幼苗的光合效率,促进香樟幼苗光合效率最显著的是处理N2P3K1,其氮磷钾配比为3∶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樟 指数施肥 光合生理特性 光响应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樟根际土壤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李建勇 杨小虎 奥岩松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63-765,共3页
化感作用是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中作物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它有十分重要的经济、生态意义。该研究采用常规水浸提方法制备不同浓度的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根际土壤水浸提液,用生物测定法测定其对萝卜(Raphanus sativus L.)... 化感作用是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中作物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它有十分重要的经济、生态意义。该研究采用常规水浸提方法制备不同浓度的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根际土壤水浸提液,用生物测定法测定其对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红苋菜(Amaranthus mangosfanus L.)和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L.)Medic.)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浸提液浓度不同,其化感效应不同,受体植物不同,化感效应差别也较大,具体表现为,浓度较低时,化感作用较小,对萝卜根生长起促进作用,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化感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大致表现出低促高抑的规律;萝卜受化感作用抑制作用较其他两种蔬菜小。通过研究可得出结论:香樟对蔬菜有较强的化感作用,香樟林地发展林-菜复合种植一定要选择合适的蔬菜种类和科学的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樟 蔬菜 化感作用 水浸提液 根际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树苗期萌芽特性遗传变异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姚小华 任华东 +2 位作者 王开良 吴柯久 高森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537-543,共7页
通过对樟树苗期种源 /家系二水平试验研究 ,目的是为樟树遗传改良提供一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 ,樟树的苗期萌芽率遗传变异存在于种源和家系二个层次。樟树早期萌芽百分率、中期萌芽百分率、晚期萌芽百分率种源层次的变异远大于家系层次... 通过对樟树苗期种源 /家系二水平试验研究 ,目的是为樟树遗传改良提供一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 ,樟树的苗期萌芽率遗传变异存在于种源和家系二个层次。樟树早期萌芽百分率、中期萌芽百分率、晚期萌芽百分率种源层次的变异远大于家系层次的变异。方差分析表明 ,樟树苗期种源间在早期萌芽百分率、中期萌芽百分率上有极显著差异 ,晚期萌芽百分率性状有显著差异 ;家系之间在早期萌芽百分率性状上有极显著差异。种源内大多数家系间在苗期萌芽率上达不到显著水平。早期萌芽百分率、中期萌芽百分率、晚期萌芽百分率各性状 ,高于遂川种源的家系分别有 84、83、10 4个 ,低于遂川种源的分别有 10 7、10 8、87个。早期萌芽百分率、中期萌芽百分率、晚期萌芽百分率与地理纬度均呈负相关 ,其中早期萌芽百分率、中期萌芽百分率与地理纬度呈负极显著相关 ;早期萌芽百分率、中期萌芽百分率与年均温、1月均温和绝对低温极显著相关 ,早期萌芽百分率与干季数显著相关。早期萌芽百分率、中期萌芽百分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苗期萌芽率 种源/家系试验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樟扦插育苗试验 被引量:26
15
作者 殷国兰 周永丽 +3 位作者 鄢武先 杨金亮 冯绍惠 余柏均 《四川林业科技》 2011年第6期99-101,共3页
本文根据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Presl)的扦插育苗试验,研究了不同季节、生根促进剂的种类及浓度对其扦插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3月)选择绿枝插穗,200 mg.kg-1的IBA处理是扦插香樟的最佳处理,扦插成活率高达97%。并且3月进行... 本文根据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Presl)的扦插育苗试验,研究了不同季节、生根促进剂的种类及浓度对其扦插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3月)选择绿枝插穗,200 mg.kg-1的IBA处理是扦插香樟的最佳处理,扦插成活率高达97%。并且3月进行扦插,秋季即可上山造林,可缩短香樟育苗时间并节约育苗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樟 扦插育苗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化学型樟树的RAPD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国防 陈存及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7-21,共5页
用RAPD标记技术分析了30个不同化学型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样本的遗传关系。14个引物共扩增出170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61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达94.71%,特异位点有15个。聚类结果显示,当λ=13时,30个樟树样本被分为4类,... 用RAPD标记技术分析了30个不同化学型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样本的遗传关系。14个引物共扩增出170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61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达94.71%,特异位点有15个。聚类结果显示,当λ=13时,30个樟树样本被分为4类,即芳樟型(主成分为芳樟醇)、脑樟型(主成分为樟脑)、桉樟型(主成分为1,8-桉叶油素)和黄樟型(主成分为黄樟醇),表明不同化学型樟树样本间的遗传关系与其叶精油的主成分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化学型 分类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樟树叶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分析 被引量:30
17
作者 张国防 陈存及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69-70,共2页
Basedon 329samples from28 counties ofFujian Province,components ofessential oil were analyzed by GC-M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higher content of essential oil in Cinnamomum camphora(L.) Presl leaf from Fujia... Basedon 329samples from28 counties ofFujian Province,components ofessential oil were analyzed by GC-M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higher content of essential oil in Cinnamomum camphora(L.) Presl leaf from Fujian Province(mean content 1.084%).58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and their relative contents were determined by normalization method of areas.58 compounds represented 96.909% of total peak areas.Its main compounds included linalool(43.732%),camphora(14.431%),1,8-cineole(10.457%),safrole(7.079%),α-terpineol(2.570%),and β-phellandrene(2.231%),etc.These constituents represented 80.5% of total peak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叶油 GC—MS 化学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树水浸液对钉螺的生态毒理学效应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万贤 柯文山 +4 位作者 吴明煜 孙启祥 彭镇华 尹蔚琳 张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19-925,共7页
用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新鲜根皮、茎皮、叶为材料,设置1%、0.5%、0.1%、0.05%4个不同浓度梯度的水浸液处理钉螺,以清水和1 mg/L浓度的氯硝柳胺溶液为对照,统计钉螺死亡率,并分析钉螺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采用... 用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新鲜根皮、茎皮、叶为材料,设置1%、0.5%、0.1%、0.05%4个不同浓度梯度的水浸液处理钉螺,以清水和1 mg/L浓度的氯硝柳胺溶液为对照,统计钉螺死亡率,并分析钉螺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采用透射电镜分析亚显微结构损伤情况。结果表明:(1)樟树各部分的水浸液均有很好的灭螺效果。钉螺死亡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0.5%—1.0%以上的樟树根皮、茎皮、叶水浸液均可达到100%的毒杀钉螺致死效果,与1 mg/L氯硝柳胺溶液的灭螺效果相当;灭螺效果顺序依次为:根皮>茎皮>叶。(2)在处理初期,钉螺体内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增强,但随处理时间延长,其活性急剧降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显示,处理24—48 h后钉螺酶活高于对照组,处理72—96 h后酶活最强,而处理120 h酶活则大大减弱。(3)钉螺肝细胞亚显微结构观察表明,随处理时间的延长,线粒体、内质网、细胞核等结构损伤越来越严重。这些结果表明樟树水浸液对钉螺肝脏造成过氧化伤害和细胞器结构损伤,具有很好的杀螺效果,可作为生态工程抑螺林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钉螺 杀螺活性 生态工程抑螺 血吸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城市森林生物量的结构特征 被引量:7
19
作者 高述超 田大伦 +3 位作者 闫文德 朱凡 方晰 梁小翠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56-65,共10页
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对长沙城市樟树马尾松林生物量的结构特征和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分组成的乔木树种单株生物量不等同,其中樟树单株生物量为191.12 kg、马尾松291.97 kg、山矾29.37 kg、对萼山矾18.04 kg;林分乔木层生物量... 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对长沙城市樟树马尾松林生物量的结构特征和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分组成的乔木树种单株生物量不等同,其中樟树单株生物量为191.12 kg、马尾松291.97 kg、山矾29.37 kg、对萼山矾18.04 kg;林分乔木层生物量为76.14 t.hm-2,组成树种樟树为28.67 t.hm-2,占乔木层总生物量37.7%;马尾松17.51 t.hm-2,占23.0%;山矾22.91 t.hm-2,占30.0%;对萼山矾7.05 t.hm-2,占9.3%;林下灌木层生物量为16.15 t.hm-2,草本层为0.22 t.hm-2,层外层为0.05 t.hm-2;林地死地被物生物量为5.00 t.hm-2,其中L层为0.53 t.hm-2、F层2.57 t.hm-2、H层1.97 t.hm-2;凋落物生物量为7601.66 kg.hm-2,其中凋落针叶量占43.10%、凋落阔叶量占29.55%、落果6.47%、有机碎屑20.88%,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凋落变化节律,年凋落物量有60%以上发生在秋冬季节;林分生产力4.85 t.hm-2.a-1,其中樟树为2.62 t.hm-2.a-1、马尾松为0.73 t.hm-2.a-1、山矾为1.14 t.hm-2.a-1、对萼山矾0.36 t.hm-2.a-1。研究结果可为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提供基本数据,为评价城市森林的服务功能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樟树马尾松林 生物量 生产力 结构特征 长沙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树枝叶精油的提取和分析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孙凌峰 周传军 彭春耘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5年第4期347-351,共5页
该文通过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并测定了若干幼小樟树的树叶、树枝中的精油的含量,并用气相色谱仪和色质联机对精油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不同樟树枝叶精油的化学成分差异很大,据此可以把樟树划分为不同的化学类型.同一樟树枝叶中,... 该文通过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并测定了若干幼小樟树的树叶、树枝中的精油的含量,并用气相色谱仪和色质联机对精油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不同樟树枝叶精油的化学成分差异很大,据此可以把樟树划分为不同的化学类型.同一樟树枝叶中,一般树叶含油量是树枝的5—10倍,用樟树枝提取精油价值不大.研究发现,有的幼樟树叶中精油含量高达2.583%,该精油中芳樟醇含量达97.28%,大大超过各种文献的记载值.这一发现对培育高产优质叶用芳樟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精油 芳樟醇 提取 化学成分 香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