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葵丘之会天子禁令考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德春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76-81,88,共7页
《春秋穀梁传》所记载之葵丘之会天子禁令是现存最早的也是最可信的关于葵丘之会天子禁令之记载,《孟子》所载之葵丘之会天子禁令是在《春秋穀梁传》关于葵丘之会天子禁令之记载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添枝加叶的发挥。孟子在穀梁子之后,孟子... 《春秋穀梁传》所记载之葵丘之会天子禁令是现存最早的也是最可信的关于葵丘之会天子禁令之记载,《孟子》所载之葵丘之会天子禁令是在《春秋穀梁传》关于葵丘之会天子禁令之记载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添枝加叶的发挥。孟子在穀梁子之后,孟子学习过《春秋穀梁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丘之会 天子禁令 《春秋穀梁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秋榖梁传》的经济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2
作者 杨德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6-121,共6页
《春秋榖梁传》经济思想的本质是在维护君权的前提下具有某些民本主义色彩的富民、裕民的经济思想。《春秋榖梁传》的经济思想的核心是以政治和道德干预经济,特别是干预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的占有,以政治和道德干预水资源的使用。... 《春秋榖梁传》经济思想的本质是在维护君权的前提下具有某些民本主义色彩的富民、裕民的经济思想。《春秋榖梁传》的经济思想的核心是以政治和道德干预经济,特别是干预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的占有,以政治和道德干预水资源的使用。《春秋榖梁传》在粮食储备问题上具有深深的危机感。《春秋榖梁传》对于农业生产非常重视,是把农业生产当作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来对待的。特别强调不使百姓财尽,要使百姓小有余钱。制民之产的富民、裕民思想是《春秋榖梁传》重要的经济思想。士民、商民、农民、工民通过交换关系共同构成一个社会,和协发展,各得其所。《春秋榖梁传》提出应该实行税什一的税收制度,减轻赋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穀梁传》 经济 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春秋穀梁传》的结构艺术
3
作者 杨德春 《保定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61-65,共5页
《春秋穀梁传》是二级结构方式,其第二级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以问答方式结构其内容,确保简洁。《春秋穀梁传》问答式的结构方式形成的外因在于私人讲学的兴起,内因是《春秋穀梁传》的历史观及由此而形成的《春秋穀梁传》的内容。《春秋穀... 《春秋穀梁传》是二级结构方式,其第二级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以问答方式结构其内容,确保简洁。《春秋穀梁传》问答式的结构方式形成的外因在于私人讲学的兴起,内因是《春秋穀梁传》的历史观及由此而形成的《春秋穀梁传》的内容。《春秋穀梁传》的提问和回答在大多数情况下均显得比较舒缓。《春秋穀梁传》将"也"字与问答句相结合的结构方式对后世散文影响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穀梁传》 文学性 结构艺术 问答式 “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秋穀梁传》的政治思想
4
作者 杨德春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5-19,共5页
《春秋穀梁传》的政治思想包括尊周和尊天子的思想、深察名号的尊卑等级思想、关于君臣关系与君统传延的思想、诸侯国间交往以诚相待的思想、以华变夷之思想。
关键词 《春秋穀梁传 》政治 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荀子与《春秋榖梁传》
5
作者 杨德春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83-86,共4页
荀子是《春秋榖梁传》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荀子学习和教授《春秋左氏传》当在与赵孝成王议兵于赵之前。荀子一生思想的发展是有脉络可循的,他早年学习儒家的传统思想,偏重于古代礼乐制度;中年居于稷下学宫开始创立新说,主张法后王;晚... 荀子是《春秋榖梁传》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荀子学习和教授《春秋左氏传》当在与赵孝成王议兵于赵之前。荀子一生思想的发展是有脉络可循的,他早年学习儒家的传统思想,偏重于古代礼乐制度;中年居于稷下学宫开始创立新说,主张法后王;晚年见秦政之暴,弟子李斯相秦,荀子为之不食,荀子思想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荀子一生思想发展变化的脉络及其学习和教授《春秋》三传的先后顺序有利于认识《春秋》三传思想的差异。荀卿适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因家于兰陵,在"亲亲上恩"的文化大环境之下传授《春秋榖梁传》,使《春秋榖梁传》"亲亲上恩"的文化因素得到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春秋榖梁传》 亲亲上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秋穀梁传疏》所称“旧解”考
6
作者 张沛林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6年第2期161-166,共6页
唐初杨士勋在其《春秋穀梁传疏》中引用了大量所谓"旧解"、"旧说"、"一解"以及"或以为"等先唐关于《穀梁传》研究的佚文。本文通过对这些材料的梳理与分类,分析其内容并推定其来源。
关键词 杨士勋 《春秋穀梁传疏》 旧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