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聚维酮碘漱口水联合龈下刮治与根面平整术治疗牙周炎的随机对照研究
1
作者 刘恩言 段丁瑜 +3 位作者 谢旭东 李灏来 李茂雪 丁一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2-369,共8页
目的评价1%聚维酮碘(PVP-I)漱口水联合龈下刮治与根面平整术在Ⅰ/Ⅱ期A/B级牙周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为PVP-I漱口水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75例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在全口超声龈上洁治、龈下刮治与根面平整术(SRP)后,分别使用0.9%氯... 目的评价1%聚维酮碘(PVP-I)漱口水联合龈下刮治与根面平整术在Ⅰ/Ⅱ期A/B级牙周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为PVP-I漱口水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75例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在全口超声龈上洁治、龈下刮治与根面平整术(SRP)后,分别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NaCl组)、0.12%复方氯己定漱口水(CHX组)、1%PVP-I漱口水(PVP-I组)漱口1周。在SRP治疗后1、4、12周检测受试者临床指标、龈上菌斑微生物组成、龈沟液炎症标志物含量以及患者报告结局。结果63例受试者完成随访,治疗后临床指标、微生物指标以及炎症指标均改善(P<0.05)。各组间比较,治疗后1周CHX组、PVP-I组的出血指数、菌斑指数低于NaCl组,CHX组菌斑指数低于PVP-I组(P<0.05),其余临床指标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CHX组Shannon指数低于NaCl组(P<0.05),其余微生物指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CHX组白细胞介素-10浓度高于NaCl组(P<0.05),其余炎症指标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I组口感、口腔味道方面评分最高。3组的牙面及黏膜染色均不明显。结论1%PVP-I漱口水联合SRP在短期内可有效减轻牙龈炎症,减少牙菌斑,改善临床症状。在疗效不明显劣于氯己定的同时,PVP-I漱口水患者接受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基础治疗 龈下刮治与根面平整术 聚维酮碘 龈上菌斑 龈沟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泛型中度牙周炎(Ⅱ期B级)基础治疗8年随访1例
2
作者 吴靖 纳欣 +2 位作者 彭思敏 曹正国 王晓璇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0-264,共5页
本文依据欧洲牙周病学会S3级临床实践指南,系统记录1例广泛型Ⅱ期B级牙周炎患者的完整诊疗过程。通过展示牙周基础治疗与牙周支持照护(supportive periodontal care,SPC)的协同疗效,期望提升口腔医师对规范化牙周治疗的认知度。临床实... 本文依据欧洲牙周病学会S3级临床实践指南,系统记录1例广泛型Ⅱ期B级牙周炎患者的完整诊疗过程。通过展示牙周基础治疗与牙周支持照护(supportive periodontal care,SPC)的协同疗效,期望提升口腔医师对规范化牙周治疗的认知度。临床实践证明,规范的牙周基础治疗配合长期SPC监测,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维持治疗效果,降低复发风险。这种系统化的治疗模式为减轻牙周疾病负担提供了可靠的临床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牙周炎 牙周基础治疗 牙周支持照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治疗对重度牙周炎患者龈沟液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形成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付岚清 郝新宇 +1 位作者 钱文博 孙颖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2,共7页
目的探讨基础治疗对重度牙周炎患者龈沟液(GCF)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水平的影响,并分析影响NETs形成的因素。方法纳入Ⅲ~Ⅳ期牙周炎患者31例,初诊及基础治疗后6~8周,记录牙周临床指标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探诊深度(PD... 目的探讨基础治疗对重度牙周炎患者龈沟液(GCF)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水平的影响,并分析影响NETs形成的因素。方法纳入Ⅲ~Ⅳ期牙周炎患者31例,初诊及基础治疗后6~8周,记录牙周临床指标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探诊深度(PD)和临床附着丧失(CAL),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GCF内NETs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龈下非附着菌斑中总菌、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伴放线菌团聚杆菌(A.actinomycetemcomitans)和中间普雷沃菌(P.intermedia)数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GC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并分析NETs水平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基础治疗后,GCF内NETs水平,PLI、GI、PD、CAL等牙周临床指标,总菌、P.gingivalis、A.actinomycetemcomitans及P.intermedia数量,IL-8及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GCF内NETs水平与PLI、GI、PD、CAL、TNF-α、IL-8水平,总菌和P.gingivalis数量存在高度正相关性(P<0.05)。结论基础治疗能降低重度牙周炎患者GCF中的NETs水平,后者的形成可能与P.gingivalis数量和GCF中TNF-α、IL-8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基础治疗 龈沟液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预映射在慢性牙周炎病人牙周维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继敏 李曼茹 +5 位作者 盖莹 张磊 韩尚志 李淑英 孟凡利 刘锐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735-3741,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干预映射制定的干预方案在慢性牙周炎病人牙周维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3月在承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88例慢性牙周炎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采... 目的:探讨基于干预映射制定的干预方案在慢性牙周炎病人牙周维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3月在承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88例慢性牙周炎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采用基于干预映射制定的干预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健康教育方案。在初诊时、基础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复诊时,比较两组复诊依从性、口腔保健自我效能量表和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得分。结果:最终73例病人完成此研究,其中观察组41例,对照组32例。基础治疗后3个月,两组复诊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口腔保健自我效能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口腔保健自我效能量表和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得分均存在组别、时间主效应及组别与时间的交互效应(P<0.05)。结论:基于干预映射制定的慢性牙周炎病人牙周维护治疗干预方案能有效提高病人复诊依从性和口腔保健自我效能水平,改善病人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预映射 慢性牙周炎 牙周维护治疗 IKAP理论 复诊依从性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因子4及肿瘤坏死因子-α在慢性牙周炎发病中的相互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郑欣欣 熊雨 +4 位作者 王雪 陈丽珍 陈敬林 钟丽萍 金幼虹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7-560,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因子4(PF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慢性牙周炎(Ⅲ期C级)发病中的相互影响。方法:收集慢性牙周炎(Ⅲ期C级)患者22例和牙周健康者22例,ELISA测定牙周治疗前、后龈沟液(GCF)和血清中PF4及TNF-α的浓度和脂多糖(LPS)体... 目的:探讨血小板因子4(PF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慢性牙周炎(Ⅲ期C级)发病中的相互影响。方法:收集慢性牙周炎(Ⅲ期C级)患者22例和牙周健康者22例,ELISA测定牙周治疗前、后龈沟液(GCF)和血清中PF4及TNF-α的浓度和脂多糖(LPS)体外刺激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的血小板后血小板释放PF4的量;流式细胞仪计算治疗前、后GCF内血小板数量。结果:患者GCF、血清中PF4和TNF-α的浓度高于牙周健康组(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GCF中的PF4和TNF-α降低明显(P<0.05)、血清中的PF4和TNF-α无变化(P>0.05)。LPS刺激治疗前、后血液中的血小板后,血小板释放PF4的浓度均远远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牙周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明显(P<0.01)。牙周治疗前的GCF中CD41/CD61双阳性血小板数和CD45阴性细胞数分别是牙周健康者的85倍和87倍(P<0.01)。结论:PF4与TNF-α在慢性牙周炎的发病中具有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Ⅲ期C级) 牙周基础治疗 血小板因子4 肿瘤坏死因子-Α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在伴有釉突的Ⅱ度根分叉病变基础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郭小斌 文昶 +2 位作者 李四红 王水凝 杨栋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研究半导体激光联合去釉突治疗在伴有釉突的Ⅱ度根分叉病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存在Ⅱ型釉突的Ⅱ度根分叉病变患者24例,共48颗患牙,随机分为根面平整组(SRP组)、去釉突+SRP组(D+SRP组)、去釉突+SRP+半导体激光... 目的:研究半导体激光联合去釉突治疗在伴有釉突的Ⅱ度根分叉病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存在Ⅱ型釉突的Ⅱ度根分叉病变患者24例,共48颗患牙,随机分为根面平整组(SRP组)、去釉突+SRP组(D+SRP组)、去釉突+SRP+半导体激光组(D+SRP+L组)。SRP组不去釉突直接行SRP;D+SRP组去除釉突后行SRP;D+SRP+L组去釉突后,联合使用半导体激光辅助SRP。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3个月比较3组患者的探诊深度(PD)、牙龈出血指数(BI)、牙龈退缩(GR)和附着丧失(CAL)。收集36颗存在Ⅱ型釉突的离体牙,随机分为以上3组,制备根片,原子力显微镜下观察3组的表面形态,测定表面粗糙度(Ra值);免疫荧光细胞迁移实验观察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s)迁移能力;牙龈卟啉单胞菌培养观察菌落形态。结果:治疗后4周及3个月,牙周各指标改善情况,D+SRP+L组最显著,D+SRP组次之,SRP组最差(P<0.01)。原子力显微镜下测定各组表面粗糙度:D+SRP+L组最大,D+SRP组次之,SRP组最小。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PDLFs迁移细胞数目,D+SRP+L组迁移能力最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子力显微镜下VPM(peak material volume)值,D+SRP组与SRP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而D+SRP+L组最低,与SR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菌层厚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联合去釉突可以提高有釉突的Ⅱ度根分叉病变患牙的基础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釉突 半导体激光 慢性牙周炎 牙周基础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超声工作尖对离体牙根面的影响
7
作者 欧剑秋 陈晓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12-918,共7页
目的:评价新型超声工作尖对牙根面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因重度牙周炎无法保留需拔除的前牙27颗,随机分为3组:新型超声工作尖组(n=9)、DENTSPLY超声工作尖组(n=9)、EMS超声工作尖组(n=9)。处理前利用表面粗糙度测量仪... 目的:评价新型超声工作尖对牙根面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因重度牙周炎无法保留需拔除的前牙27颗,随机分为3组:新型超声工作尖组(n=9)、DENTSPLY超声工作尖组(n=9)、EMS超声工作尖组(n=9)。处理前利用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测量3组离体牙牙根表面粗糙度。体外模拟牙周基础治疗操作,去净离体牙表面牙结石后再次测量牙根表面粗糙度。制成牙切片通过扫描电镜法观察镜下牙根面形态。3组样本牙根粗糙度的组间对比使用方差分析,事后检验使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组内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SPSS 24.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根面粗糙度检测结果:3组样本的牙根粗糙度变化值有显著差异,EMS超声工作尖组表面粗糙度值较处理前下降最小,其次是DENTSPLY超声工作尖,新型超声工作尖表面粗糙度值较处理前下降最显著(P<0.001)。扫描电镜观察:使用EMS超声工作尖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后的牙根面形态最不完整,可见细小凹坑状缺损,部分区域有牙骨质剥脱和穿凿孔洞,有较多的玷污层和碎屑残留;使用DENTSPLY超声工作尖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后的离体牙根面相较于EMS超声工作尖组更光滑,有玷污层和少许碎屑残留,表面可见细小裂纹,牙根面不连续;使用新型超声工作尖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后的离体牙根面较DENTSPLY超声工作尖组更为平整,牙骨质形态结构清晰、完整、连续,有少量线性划痕,未见明显牙骨质剥脱或凿孔。结论:新型超声工作尖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后,牙根表面光滑;新型超声工作尖对牙根面损伤小,是理想的超声工作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牙周基础治疗 表面粗糙度 扫描电镜 新型超声工作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8
8
作者 刘博 赵溪达 +2 位作者 张建全 赵雪 潘亚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1-614,共4页
目的评价侵袭性牙周炎牙周基础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9月—2008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48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LAgP)20例,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GAgP)2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牙周... 目的评价侵袭性牙周炎牙周基础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9月—2008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48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LAgP)20例,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GAgP)2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1、3、6个月检测全口牙的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出血指数(BI)和牙齿松动度。结果 LAgP和GAgP患者在治疗后1、3、6个月的PD、CAL、BI和牙齿松动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LAgP患者的PD、CAL在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1个月比较,GAgP患者的PD、CAL在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第一恒磨牙治疗后1、3、6个月的CAL较同期中切牙的改善情况更明显。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对侵袭性牙周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GAgP和LAgP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的中期效果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牙周炎 牙周基础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临床指标及5种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64
9
作者 周婷 谢萍 +1 位作者 徐屹 丁一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观察牙周基础治疗对临床指标及5种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40个位点),在治疗前和基础治疗后3个月时检测观测位点的临床指标牙周探诊深度(PPD),临床附着丧失(CAL)和探诊出血(BOP),同时采集龈下微生... 目的:观察牙周基础治疗对临床指标及5种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40个位点),在治疗前和基础治疗后3个月时检测观测位点的临床指标牙周探诊深度(PPD),临床附着丧失(CAL)和探诊出血(BOP),同时采集龈下微生物样本。采用PCR和反杂交的方法对所采集微生物样本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斯坦纳菌,中间普氏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和齿垢密螺旋体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通过牙周基础治疗后临床指标PPD及BOP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CAL的改善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斯坦纳菌和齿垢密螺旋体的检出量显著减少(P<0.05或P<0.001)。治疗前PPD>6mm的位点只有福赛斯坦纳菌在治疗后比治疗前有显著减少(P<0.05),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齿垢密螺旋体的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础治疗是治疗慢性牙周炎的有效方法,可改善临床指标,减少龈下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斯坦纳菌和齿垢密螺旋体的数量。但在PPD>6mm的位点基础治疗对于这五微生物的影响作用是有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致病菌 慢性牙周炎 牙周基础治疗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塔派克斯糊剂治疗感染根管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1
10
作者 蔡华雄 阮毅 +2 位作者 陈绛媛 朱越广 赵华婷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09-511,共3页
目的 :观察比塔派克斯 (Vitapex)糊剂在感染根管治疗中疗效。方法 :选择患慢性根尖周炎的恒牙15 9个 ,随机分为 3组 ,分别充填 Vitapex糊剂、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及氧化锌丁香油加碘仿糊剂 ,观察其临床近期疗效。结果 :Vitapex糊剂充填组... 目的 :观察比塔派克斯 (Vitapex)糊剂在感染根管治疗中疗效。方法 :选择患慢性根尖周炎的恒牙15 9个 ,随机分为 3组 ,分别充填 Vitapex糊剂、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及氧化锌丁香油加碘仿糊剂 ,观察其临床近期疗效。结果 :Vitapex糊剂充填组术后反应明显轻于其它两组 (P<0 .0 0 5 ) ,超充糊剂 3个月复查时吸收率高于其它两组 (P<0 .0 1) ,而一年愈合率 3组间无明显差别 (P>0 .0 5 )。结论 :Vitapex糊剂应用于感染根管的充填近期疗效优于氧化锌丁香油糊剂 ,而一年复查效果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TAPEX 慢性根尖周炎 治疗 根管充填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中重度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种植前牙周炎控制效果的分析 被引量:25
11
作者 苏哲君 王鹏 +3 位作者 霍峰 李毅萍 陈雪 马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96-1199,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中重度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牙周感染控制疗效、全唾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8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老年中重度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22例为实验组,单纯老年中重度牙周炎患者18例为对照组,进行... 目的:探讨老年中重度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牙周感染控制疗效、全唾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8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老年中重度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22例为实验组,单纯老年中重度牙周炎患者18例为对照组,进行全口牙周基础治疗。分别于基础治疗前、后3个月检测两组患者临床牙周指标,全唾液中MMP-8含量。结果:基础治疗前两组间PD、PD>5mm百分比、BOP及MMP-8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基础治疗后3个月两组PD、PD>5mm百分比、BOP及MMP-8水平与基线水平相比均有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PD、PD>5mm百分比、BOP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MMP-8水平较对照组MMP-8水平相比下降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实验组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3个月菌斑百分率<20%,全口BOP(+)百分比22.7%,PD>5mm百分比13.6%。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可以改善老年中重度牙周炎伴T2DM患者的牙周临床指标,降低全唾液中MMP-8水平,牙周感染控制较满意。与单纯老年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相比较,老年中重度牙周炎伴T2DM患者行牙周基础治疗后炎症控制的效果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慢性牙周炎 牙周基础治疗 基质金属蛋白酶-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92
12
作者 常春荣 韩东 +2 位作者 孙尚敏 潘亚萍 关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前后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患者40例(治疗组)和健康者50例(健康组)。对治疗组患者行牙周基础治疗,采集2组... 目的观察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前后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患者40例(治疗组)和健康者50例(健康组)。对治疗组患者行牙周基础治疗,采集2组临床参数、龈沟液及血清样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龈沟液IL-6、TNF-α及血清hs-CRP。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龈沟液IL-6、TNF-α及血清hs-CRP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参数、龈沟液IL-6、TNF-α及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牙周基础治疗不仅能改善牙周局部临床指标及炎症状况,还能降低血清中hs-CRP水平,利于牙周炎的治疗及相关全身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牙周基础治疗 牙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治疗对伴慢性牙周炎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循证医学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肖燕 刘冰 +3 位作者 朱娟芳 李文鹿 杨艳杰 刘林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2-246,共5页
目的:从循证医学的角度评价国内牙周治疗对伴慢性牙周炎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其研究质量。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和中国医学生物资料数据库(CBM),检索时限为1994~2013年,收集... 目的:从循证医学的角度评价国内牙周治疗对伴慢性牙周炎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其研究质量。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和中国医学生物资料数据库(CBM),检索时限为1994~2013年,收集发表的所有关于牙周治疗对伴慢性牙周炎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影响的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依据循证医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5篇符合纳入标准的论著。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论著数量较少,研究质量不高,无法进行Meta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就目前而言,牙周治疗可以降低伴慢性牙周炎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论:目前在牙周治疗影响伴慢性牙周炎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方面的研究较少,质量较低,不能为其对该因子的影响提供最佳证据。临床中需要更多的、科学严谨的RCT研究类的文献,指导牙周治疗对伴慢性牙周炎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冠心病 牙周治疗 C反应蛋白 循证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治疗慢性牙周炎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曾艳 李雅冬 +1 位作者 周鹏 唐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05-612,共8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半导体激光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Cochrane Library、OVID、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万方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关于半导体激光应用于慢性牙周...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半导体激光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Cochrane Library、OVID、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万方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关于半导体激光应用于慢性牙周炎治疗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4月。由2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再采用RevMan 5.3软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当各研究之间无统计学异质性或异质性较小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反之,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篇文献(中文4篇,英文6篇),共245名慢性牙周炎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单纯牙周基础治疗,半导体激光辅助牙周基础治疗能显著减少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牙周探诊深度(PPD)[1个月:MD=-0.47,95%CI:(-0.79,-0.15),P=0.004;3个月:MD=-0.34,95%CI:(-0.62,-0.07),P=0.01],能有效减少患者1个月、3个月后的出血指数(BI)[1个月:MD=-0.20,95%CI:(-0.34,-0.06),P=0.006;3个月:MD=-0.18,95%CI:(-0.33,-0.03),P=0.02],也能改善患者1个月后的临床附着丧失(CAL)[MD=-0.17,95%CI:(-0.30,-0.04),P=0.01],但3个月后的CAL无明显改善。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对于慢性牙周炎,在短期的临床观察随访中,半导体激光辅助牙周基础治疗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 慢性牙周炎 牙周基础治疗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基础治疗对伴高脂血症牙周炎大鼠血清IL-6及牙槽骨吸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冲 刘欣 +3 位作者 李豪 马千惠 常乐 任秀云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85-788,共4页
目的:建立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合并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HL)的SD大鼠模型并对其进行牙周基础治疗,观察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炎症因子及牙槽骨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HL组(B)、CP... 目的:建立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合并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HL)的SD大鼠模型并对其进行牙周基础治疗,观察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炎症因子及牙槽骨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HL组(B)、CP组(C)、HL+CP组(D);进行相应的建模处理,从建模开始15周后随机处死B组大鼠1只,取颈动脉分叉血管组织进行油红O染色,观察到泡沫细胞形成,则建模成功。再将C/D组随机分为2小组,C1/D1为自然进程组,C2/D2为牙周基础治疗组,进行2次牙周干预,分别于干预前1周、第1次干预后1周、第2次干预后1、3、5周采血,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6含量。实验结束后处死所有大鼠,取单侧上颌骨,剥离牙龈,进行亚甲基蓝染色,使用电子数显卡尺在徕卡显微镜(16X)下测量离体上颌骨实验牙釉质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cementoenamel junction and alveolar bone crest,CEJ-ABC)的距离(第一、二磨牙共12个位点)作为牙槽骨吸收值以检测牙槽骨吸收情况。使用SPSS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IL-6含量C、D组明显高于A组(P<0.05),其中,C1/D1组随时间推移一直呈现上升趋势,C2/D2组则在第2次干预后1周血清IL-6含量达到高峰,随观察时间延长则逐渐下降并低于基线水平(P<0.05);牙槽骨丧失量:C、D组>A组(P<0.001),而C2/D2组较C1/D1组牙槽骨丧失略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槽骨吸收与血清IL-6水平呈Pearson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高脂血症可加重牙周炎病变,牙周干预后短期内表现为机体炎症反应加重,远期则可能因炎症因子水平的降低而减轻全身病变进程。血清IL-6水平升高后,牙周局部表现为牙槽骨的吸收量增加。牙周基础治疗一定程度上可改善伴或不伴有高脂血症的牙周炎大鼠牙槽骨丧失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高脂血症 牙周基础治疗 白介素6 牙槽骨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非手术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A_(1c)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袁堂霞 张彦表 +2 位作者 周云 王凡涛 王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5-419,424,共6页
目的探讨牙周非手术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DMCP)患者牙周状况、糖代谢及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诊断为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的患者,按糖化血红蛋白A1(cGHbA1)c控制水平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GHbA1c&... 目的探讨牙周非手术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DMCP)患者牙周状况、糖代谢及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诊断为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的患者,按糖化血红蛋白A1(cGHbA1)c控制水平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GHbA1c<7.00%,DMCP1组,30例)和血糖控制较差组(GHbA1c≥7.00%,DMCP2组,30例);选择不伴有系统性疾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CP组,3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牙周非手术治疗,分析治疗前(基线)及治疗后1、3个月时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出血(BOP)、空腹血糖(FPG)、GHbA1c及血清sICAM-1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3个月时,3组PD、SBI、PLI、BOP阳性率、血清sICAM-1水平比基线时均明显降低(P<0.05),CP组和DMCP1组CAL比基线时亦均明显降低(P<0.05),但DMCP2组CAL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3个月时,DMCP2组GHbA1c水平与基线时比较平均降低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P组和DMCP1组在整个观察期间GHbA1c水平与基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非手术治疗可降低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炎症程度及血清sICAM-1的水平,并可改善血糖控制良好者的牙周附着水平;该治疗还可以降低血糖控制较差者的GHbA1c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2型糖尿病 牙周非手术治疗 糖化血红蛋白A1C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锥形束CT浅析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牙槽骨骨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赵海礁 谭丽思 +3 位作者 王宏岩 赵戬 潘春玲 潘亚萍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08-1012,共5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及Simplant软件测量分析不同类型、不同年龄段的慢性牙周炎患者,经过牙周基础治疗后牙槽骨的骨量恢复情况,以期为进一步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就诊于中国医... 目的:应用锥形束CT及Simplant软件测量分析不同类型、不同年龄段的慢性牙周炎患者,经过牙周基础治疗后牙槽骨的骨量恢复情况,以期为进一步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的慢性牙周炎患者50例,其中轻度牙周炎患者15例,中度牙周炎患者18例,重度牙周炎患者17例。采用Simplant软件及t检验观测并比较基线及牙周基础治疗后6个月慢性牙周炎个体的牙槽骨缺损程度,是否进行了统计学分析,请简要补充统计方法及检验水准。结果:不同年龄、不同病损程度的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前相比,牙槽骨高度和相对骨密度均有改善。〈50岁的轻度、中度牙周炎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牙槽骨密度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牙槽骨距釉牙骨质界的缺损高度均有降低,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重度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后牙槽骨密度和牙槽骨缺损高度均有改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牙槽骨缺损高度及相对骨密度的改善程度呈下降趋势且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磨牙及磨牙的近中、远中位点治疗后6个月牙槽骨缺损高度及相对骨密度较其他位点改善明显(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改善慢性牙周炎的牙槽骨缺损高度和相对骨密度;锥形束CT及Simplant软件的应用有助于评估治疗前后牙槽骨骨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基础治疗 锥形束CT Simplant软件 牙槽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慢性牙周炎治疗效果的作用 被引量:14
18
作者 丁芳 吕亚林 +1 位作者 王杰 刘银花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68-772,共5页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干预是否能够维持慢性牙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患者85名,牙周基础治疗后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卫生宣教,实验组给予包括口腔健康教育的认知行为干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干预是否能够维持慢性牙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患者85名,牙周基础治疗后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卫生宣教,实验组给予包括口腔健康教育的认知行为干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4个月、治疗后6个月进行牙周检查并记录牙周指标。结果治疗后2个月时实验组的菌斑指数(plague index,PLI)、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个月时实验组的PLI为1.48±0.29,对照组为1.77±0.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后4个月时实验组的BI(2.41±0.31)低于对照组(2.54±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实验组的PD(3.18±0.25)mm,低于对照组(3.38±0.3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4个月实验组的AL(2.59±0.21)低于对照组(2.77±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治疗后6个月时实验组的PLI、BI、PD、AL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慢性牙周炎牙周基础治疗的疗效是有益的,可以纳入牙周维护治疗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牙周基础治疗 认知行为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炎患者基础治疗前后牙周袋内挥发性硫化物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崇武 闫福华 +2 位作者 林桂星 张晓霞 陈群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83-384,共2页
目的 :了解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后牙周袋内挥发性硫化物水平的变化。方法 :对 8例牙周炎患者的 5 1颗牙进行牙周基础治疗 ,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 4周用金刚牙科探针记录颊侧近远中牙周袋内共 10 2个位点的挥发性硫化物 (volatilesulfurcompou... 目的 :了解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后牙周袋内挥发性硫化物水平的变化。方法 :对 8例牙周炎患者的 5 1颗牙进行牙周基础治疗 ,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 4周用金刚牙科探针记录颊侧近远中牙周袋内共 10 2个位点的挥发性硫化物 (volatilesulfurcompounds,VSC )水平及菌斑指数 (plaqueindex ,PI)、牙周探诊深度 (probingdepth ,PD )、出血指数(bleedingindex ,BI )及临床附着水平 (clinicalattachmentlevel ,CAL )。结果 :牙周基础治疗后 4周 ,牙周袋内VSC水平及牙周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下降 (P <0 .0 0 1)。结论 :牙周袋内VSC可能是反映牙周组织状况的一项较为客观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治疗 前后牙周袋内挥发性硫化物 金刚牙科探针 菌斑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oot SP一次性根管治疗前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53
20
作者 李响 蔡兴伟 +1 位作者 何鑫 张娜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3-396,共4页
目的:观察iRoot SP一次性根管治疗前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40例前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n=120),在Nd:YAG激光消毒下,进行一次性根管充填:观察组采用iRoot SP以热牙胶连续波垂直加压技术充填根管,... 目的:观察iRoot SP一次性根管治疗前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40例前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n=120),在Nd:YAG激光消毒下,进行一次性根管充填:观察组采用iRoot SP以热牙胶连续波垂直加压技术充填根管,对照组采用AH-plus糊剂以热牙胶连续波垂直加压技术充填根管,观察术后48 h疼痛发生情况、术后10 d窦道愈合情况及1年后的疗效。结果:术后48 h观察组和对照组疼痛发生率分别为7.14%和15.0%(P=0.038);术后10 d,观察组和对照组窦道愈合情况有效率分别为95.8%和88.3%(P=0.031);术后1年复诊,2组疗效成功率分别为98.3%和94.8%(P>0.05)。结论:iRoot SP和AH-plus糊剂在一次性根管治疗前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中均取得良好疗效,但iRoot SP术后反应发生率低,窦道愈合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oot SP 一次性根管治疗 慢性窦道型根尖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