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铬渣中Cr(VI)制取铬黄颜料的资源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大银 钟康年 +3 位作者 蔡鹤生 孙小静 汪瀚 郭立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19-22,共4页
用蒸馏水在直径 52 mm和 80 mm的有机玻管中淋浸风化铬渣 ,在渣水比为 2 50 g/2 0 0 m L、50 0 g/40 0 m L和 750 g/60 0 m L的 3种方案中 ,750 g/60 0 m L的效果最佳。在 2种不同管径装置中 ,可分别得到 Cr(VI)总溶出率为 94.0 %、98.7... 用蒸馏水在直径 52 mm和 80 mm的有机玻管中淋浸风化铬渣 ,在渣水比为 2 50 g/2 0 0 m L、50 0 g/40 0 m L和 750 g/60 0 m L的 3种方案中 ,750 g/60 0 m L的效果最佳。在 2种不同管径装置中 ,可分别得到 Cr(VI)总溶出率为 94.0 %、98.7%的良好淋浸效果。将含 Cr(VI)的淋滤液替代商品重铬酸钠成功地制备出柠檬铬黄、中铬黄、浅铬黄 ,Pb Cr O4 含量指标符合国标要求。相对于铅盐、Na2 Cr O4 的理论反应用量 ,Cr(VI)浓度为 2 6.2 1 g/L 时 ,不仅可获取理想的铬黄生成量 ,而且可使沉淀分离液中检不出 Cr(VI)残留量 ,但高于此浓度则会出现 Cr(VI)残留。理论值 1 .1 5倍的铅盐用量可使 Cr(VI)沉淀完全 ,铬黄达最高产率。廉价矿物材料改性磷灰石等可用于外排废液中 Pb2 +的吸附去除 ,以控制二次污染。利用铬渣中 Cr(VI)溶出液直接制取铬黄颜料 ,可为铬渣资源化处理开辟一条新途径并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渣 Cr(Ⅵ) 淋滤液 柠檬铬黄 中铬黄 浅铬黄 铬黄颜料 制取 资源化 重铬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渣制取铬黄淋滤液中过量铅离子的去除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詹旭 刘大银 +1 位作者 钟康年 蔡鹤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1-292,297,共3页
用累托石做吸附剂来处理铬渣淋滤液制铬黄过程中产生的过量 Pb2 + 。当 p H为 5 .6~ 7.3 ,反应时间 90 min,吸附剂与水量比为 2 4g/L,Pb2 +浓度由 2 .5 mg/L降到 0 .0 5 mg/L ,Pb2 +的去除率最高可达 98%,外排废水符合 GB
关键词 淋滤 铬黄 铬渣 铅离子 废水 去除率 吸附剂 滤液 制取 反应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铬黄粒子的微胶囊化及其表面形貌的表征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桂琴 严乐美 +3 位作者 崔建中 宋瑛 张万东 郭从容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4,共4页
研究了铅铬黄粒子的微胶囊化及其机理;探讨了对粒子表面形貌的量化表征方法.结果表明,在油包水(W/O)乳液中对铅铬黄粒子进行无机微胶囊化是一提高其耐酸、碱性的有效方法.颜料粒子的表面形貌可用其表面分形维数(D)量化表征.
关键词 铅铬黄 微胶囊化 表面形貌 分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含铬废水和含铅废水制备铬黄 被引量:3
4
作者 钱功明 李茂林 章柯宁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8-371,共4页
利用净化后的含铬废水和含铅废水制备铬黄。采用沉淀法对废水进行净化预处理,最佳工艺条件:100mL含铬废水中加入20 g Na_2CO_3及10 mL H_2O_2,用NaOH调节含铬废水pH为10.00;用NaOH调节含铅废水pH为2.65。将净化后的10 mL含铬废水和25 m... 利用净化后的含铬废水和含铅废水制备铬黄。采用沉淀法对废水进行净化预处理,最佳工艺条件:100mL含铬废水中加入20 g Na_2CO_3及10 mL H_2O_2,用NaOH调节含铬废水pH为10.00;用NaOH调节含铅废水pH为2.65。将净化后的10 mL含铬废水和25 mL含铅废水混合,在55~60℃条件下反应10 min,合成的铬黄达到GB/T 3184—2008《铬酸铅颜料和钼铬酸铅颜料》的质量标准。经重金属吸附剂处理pb2+后铬黄合成滤液中的Cr^(6+)和Pb^(2+)质量浓度均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黄 废水处理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铬电镀废水回收铬黄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罗惠华 钱功明 +1 位作者 钟康年 严红喜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5年第2期30-32,共3页
对含铬电镀废水用还原沉淀法和资源化处理两种工艺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资源化处理,充分利用了废水的铬离子生产铬黄,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生产的铬黄质量达到国家标准。该工艺是开发利用含铬电镀废水的一种理想的实用工艺。
关键词 含铬废水 废水处理 资源化 铬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色陶瓷釉的研制 被引量:2
6
作者 文志刚 杨美兰 +2 位作者 阮代锬 刘旭美 罗骏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73,共6页
黄色釉是一种重要的釉,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有关它的新型制备方法经常被研发出来。为了探索黄色釉的制备工艺,本文以Cr_(2)O_(3)为显色剂,在低温煅烧条件下成功地获得黄色陶瓷釉,其烧成温度为950℃,通过XRD和紫外光谱法表征了铬绿转换成... 黄色釉是一种重要的釉,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有关它的新型制备方法经常被研发出来。为了探索黄色釉的制备工艺,本文以Cr_(2)O_(3)为显色剂,在低温煅烧条件下成功地获得黄色陶瓷釉,其烧成温度为950℃,通过XRD和紫外光谱法表征了铬绿转换成黄色陶瓷釉的过程。实验证实了Na_(3)PO_(4)能够降低黄色釉的烧结温度,并且Na_(3)PO_(4)的含量与黄色釉的色度密切相关。通过SEM图详细分析了煅烧前和煅烧后样品中颗粒之间粘结的情况。因此这些实验结果有助于新型黄色陶瓷釉的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釉 制备 陶瓷 铬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镀铬废水的处理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陈瑞福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0年第11期16-17,共2页
利用分步中和—沉淀方法去除高浓度镀铬废水中重金属离子杂质。处理后高浓度镀铬废水可供化工厂生产铬黄。
关键词 镀铬废水 废水处理 分步中和-沉淀法 铬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收铬黄和铁氧体法联合处理高浓度含铬电镀废水 被引量:5
8
作者 彭人勇 倪晓晓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2-55,共4页
采用回收铬黄和铁氧体法对青岛某公司的高浓度含铬电镀废水进行资源化处理,并考察各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废水初始pH=9.0,反应温度为70℃,氧化时间60 min时,废水中三价铬的氧化率达95.23%。将氧化后的废水过滤,得到铬黄母液。调... 采用回收铬黄和铁氧体法对青岛某公司的高浓度含铬电镀废水进行资源化处理,并考察各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废水初始pH=9.0,反应温度为70℃,氧化时间60 min时,废水中三价铬的氧化率达95.23%。将氧化后的废水过滤,得到铬黄母液。调节母液pH=9.0,反应温度60℃,加入硝酸铅52.6 g/L,母液中铬回收率可达100%,可获得合格的铬黄产品。采用铁氧体法进行后续处理,出水中的铬、铅均达到GB 21900—2008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废水 铬黄 铁氧体 二次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颜料生产废水治理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邵玉芬 钱金平 靳玲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3期10829-10830,10895,共3页
[目的]为更好地治理颜料生产废水。[方法]用Al2(SO4)3、硝酸、烧碱和硝酸铅溶液等铅铬黄生产原辅材料作为药剂,治理颜料生产废水,并与硫酸亚铁还原法的治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铅铬黄生产工艺的可行性分析表明,废水中的总铅浓度为0.018... [目的]为更好地治理颜料生产废水。[方法]用Al2(SO4)3、硝酸、烧碱和硝酸铅溶液等铅铬黄生产原辅材料作为药剂,治理颜料生产废水,并与硫酸亚铁还原法的治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铅铬黄生产工艺的可行性分析表明,废水中的总铅浓度为0.018 mg/L,铬的浓度为4.160×10-8mg/L,均符合排放标准。采用铅铬黄生产工艺实际治理污水后,6价铬浓度为0.361 mg/L、pH值为6.24,总铬浓度为0.963 mg/L,CODcr为67.200 mg/L,各项指标标准指数均小于1,可以实现达标排放。铅铬黄生产工艺与硫酸亚铁还原法相比更适合企业的生产需要,不仅治理了重金属污染,同时回收利用了铅、铬资源,减免了二次污染,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论]采用铅铬黄生产工艺对废水进行回收治理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铬黄废水 硫酸亚铁法 污水处理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蓝湿革脱铬坯革的硅鞣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天琪 梁泽 +2 位作者 张泽天 王俊超 李正军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3-38,共6页
采用草酸和硫酸的混合物作为脱铬材料对蓝湿革进行脱铬处理,比较和分析了脱铬过程中酸用量、处理时间对皮革收缩温度和铬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基于蓝湿革脱铬坯革的硅鞣工艺技术,测试比较了蓝湿革脱铬后再硅鞣制备的含铬硅鞣... 采用草酸和硫酸的混合物作为脱铬材料对蓝湿革进行脱铬处理,比较和分析了脱铬过程中酸用量、处理时间对皮革收缩温度和铬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基于蓝湿革脱铬坯革的硅鞣工艺技术,测试比较了蓝湿革脱铬后再硅鞣制备的含铬硅鞣革的耐湿热稳定性、力学性能、柔软度和耐黄变等性能。结果表明,脱铬过程中,脱铬材料酸用量相同时,随着时间的延长,皮革收缩温度和铬含量均逐步下降,然后趋于稳定;酸用量较大时这种变化更明显。两种用量脱铬后制备的含铬硅鞣革的性能差异不大,收缩温度都较高,力学性能和柔软度较好,耐黄变性能好。硅鞣剂渗透性好,在革中分布较为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铬 收缩温度 硅鞣 含铬硅鞣革 耐黄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耐黄变白湿革工艺研究——用Tanfor T-A鞣制黄牛革 被引量:4
11
作者 费益莹 薛巡天 +2 位作者 厉巧萍 于凤 罗建勋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2015年第4期36-41,共6页
目前市场上诸多非铬鞣剂单独鞣制后的白湿革在存放或加工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变黄现象。为了克服或避免该类问题,需要研究鞣制性能较好且能赋予该白湿革耐黄变性能的新型无铬鞣剂。本文以浸酸黄牛皮为原料皮,对无铬鞣剂Tanfor T-A的鞣... 目前市场上诸多非铬鞣剂单独鞣制后的白湿革在存放或加工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变黄现象。为了克服或避免该类问题,需要研究鞣制性能较好且能赋予该白湿革耐黄变性能的新型无铬鞣剂。本文以浸酸黄牛皮为原料皮,对无铬鞣剂Tanfor T-A的鞣法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Tanfor T-A具有较好的鞣制性能,其较佳的鞣制条件为:鞣制初始的p H值为3.0,鞣剂用量为6%,在常温下鞣制4 h,然后提碱至p H值为4.5,补热水至液比为200%,温度保持在40℃,并转动3-4 h。鞣制后革的收缩温度可达78℃,革坯粒面平细,颜色为亮白色且具有极好的耐黄变性能。另外,Tanfor T-A鞣制后革坯对阴离子染料、加脂剂的吸收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铬鞣剂 收缩温度 无铬鞣 制革 耐黄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