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nveiling structural and dynamical features of chromatin using NMR spectroscopy This article is part of the virtual special issue“Solid-state NMR studies on polymers and biological solids”
1
作者 Xiangyan Shi 《Magnetic Resonance Letters》 2024年第4期62-70,共9页
Eukaryotic deoxyribonucleic acid(DNA)is wrapped around histone octamers(HOs)to form nucleosome core particles(NCPs),which in turn interact with linker DNA and linker histones to assemble chromatin fibers with more com... Eukaryotic deoxyribonucleic acid(DNA)is wrapped around histone octamers(HOs)to form nucleosome core particles(NCPs),which in turn interact with linker DNA and linker histones to assemble chromatin fibers with more complex,high-order structures.The molecular properties of chromatin are dynamically regulated by several factors,such as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and effector proteins,to maintain genome stability.In the past two decades,high-resolution techniques have led to many breakthroughs in understand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that govern chromatin regulation.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has emerged as one of the major techniques in this field,providing new insights into the nucleosomes and nucleosome-protein complexes in different states ranging from soluble form to condensed states.Solution-state NMR has proven valuable in elucidating the conformational dynamics and molecular interactions for histone N-terminal tails,histone core regions and DNA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specific isotopic labeling.Solid-state NMR,which is not constrained by the high molecular weights of complexes like nucleosomes,has been applied to capture the structural and dyna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flexible tails and rigid histone core regions in nucleosomes and their complexes with effector proteins.Furthermore,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techniques allows tracking molecular properties of nucleosomes during phase separation processes,which potentially play essential roles in chromatin regulation.This review summarizes recent advances in NMR studies of chromatin structure and dynamics.It highlighted that NMR revealed unique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for nucleosomes that are often invisible experimentally by other techniques like cryogenic electron microscopy(cryo-EM)and X-ray diffraction(XRD).I envision that,with future ef-forts such as the development of NMR methods and optimization of sample production protocols,solution-state NMR and solid-state NMR will provide invaluable information to expand our understanding of chromatin activity and its regulatory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matin Structure Dynamics Phase separation Solution-state NMR Solid-state 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changes of chromatin acesility in early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2
作者 Liu Jianyun Zhang Jie +2 位作者 Ma Baicheng Wu Ping Xiong Jianjun 《解剖学杂志》 CAS 2021年第S01期227-227,共1页
The genome wide dynamic profiling of chromatin accessibility in early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has not been reported.In this study,the sixth generation primary cultured human MSC... The genome wide dynamic profiling of chromatin accessibility in early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has not been reported.In this study,the sixth generation primary cultured human MSCs were treated with osteogenic inducer for 0 day,3 days,5 days and 7 days,respectively,and then harvested for assay for transposase accessible chromatin using sequencing(ATAC seq).The numbers of chromatin accessibility,the specific activated DNA motifs in chromatin accessibility regions and the functional enrichment analysis of peak adjacent genes were analyzed by bioinforma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 MESENCHYMAL chromat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chromatin folding patterns by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3
作者 ZHANG Yi OUYANG Zhenqian +2 位作者 HU Jun CHEN Shengfu LI Minqian(Shanghai institute of Nuclear Research,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201800)ZHAO Hut, QIAN Ruolan(Shanghai institute of Cell Biolog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200031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2期96-99,共4页
The chromatin folding patterns in air and liquid were studied by atomicforce microscopy (AFM). A gentle water-air interface method was adopted to spreadchromatin from interphase nucleus of chicken erythrocyte. The chr... The chromatin folding patterns in air and liquid were studied by atomicforce microscopy (AFM). A gentle water-air interface method was adopted to spreadchromatin from interphase nucleus of chicken erythrocyte. The chromatin was ah-sorbed on APS-Inica surfaCe and studied with AFM. Beads-on-a-string were observedand many higher-order structures such as superbeads with dimensions 40-60urn indiameter and 4-7 urn in height were found to string together to make chromatin fibers.When sample spreading and absorbing time were shortened, higher-order chromatinfibers with 60-120 urn in width were observed in air as well as under water environment. These chromatin structures may reflect chromatin folding patterns in the living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原子力显微镜 染色质折叠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romatin and DNA chain fragmentation studies on apoptosis in immune cells induced by ^(235)U and radioprotection of IL-2 or IL-6
4
作者 Zhu Shou Peng, Zhang Lan Sheng and Fu Qiang ( Suzhou Medical College, Suzhou 215007 )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1期49-51,共3页
ChromatinandDNAchainfragmentationstudiesonapoptosisinimmunecelsinducedby235UandradioprotectionofIL2orIL6ZhuS... ChromatinandDNAchainfragmentationstudiesonapoptosisinimmunecelsinducedby235UandradioprotectionofIL2orIL6ZhuShouPeng,Zha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染色质 免疫细胞 ^235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MP4C调控坏死性凋亡促进胃癌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5
作者 郭齐宁 李亚萍 +5 位作者 裴莉 于龙臣 罗正东 赵瑞 牛忠芳 张欣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5年第2期125-133,共9页
目的:探讨染色质修饰蛋白4C(CHMP4C)调控坏死性凋亡途径在胃癌(G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CHMP4C在泛癌中的表达情况,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人正常胃上皮细胞与GC细胞系中CHMP4C的表达情况。在GC细... 目的:探讨染色质修饰蛋白4C(CHMP4C)调控坏死性凋亡途径在胃癌(G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CHMP4C在泛癌中的表达情况,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人正常胃上皮细胞与GC细胞系中CHMP4C的表达情况。在GC细胞系中过表达或敲低CHMP4C,利用CCK-8、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CHMP4C对GC细胞生长、增殖能力的影响。利用CCK-8实验和Hoechst/PI双染色实验检测经坏死性凋亡诱导剂TSZ或抑制剂necrostatin-1(Nec-1)处理后,GC细胞死亡率和PI阳性细胞比率变化。Western blot检测GC细胞RIPK1、RIPK3、MLKL蛋白质及磷酸化水平。结果:CHMP4C在GC组织和细胞中表达升高。CCK-8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CHMP4C的GC细胞增殖能力和集落形成效率明显提高,而敲低CHMP4C的GC细胞明显减弱。并且,CCK-8和Hoechst 33342/PI双染实验结果显示,上调CHMP4C能够抑制TSZ诱导的GC细胞死亡;而Nec-1能够逆转CHMP4C敲低引起的GC细胞活力减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RIPK1、p-RIPK3、p-MLKL水平在过表达细胞中均明显降低,而在敲低细胞中升高;对敲低细胞采用Nec-1处理后,这三种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结论:CHMP4C可能通过抑制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的磷酸化负向调控坏死性凋亡促进GC进展,有望成为GC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染色质修饰蛋白4C 坏死性凋亡 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依赖性神经保护蛋白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胡媛媛 冯同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6期42-45,61,共5页
活性依赖性神经保护蛋白(ADNP)是一种转录因子。近些年来研究发现,ADNP具有染色质重塑、细胞周期与增殖调控、DNA损伤与修复、细胞运动与转移、化疗耐药等肿瘤相关生物学功能,在多种肿瘤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突变及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 活性依赖性神经保护蛋白(ADNP)是一种转录因子。近些年来研究发现,ADNP具有染色质重塑、细胞周期与增殖调控、DNA损伤与修复、细胞运动与转移、化疗耐药等肿瘤相关生物学功能,在多种肿瘤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突变及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ADNP的分子结构、功能特点及其在多种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肿瘤的诊治研究方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依赖性神经保护蛋白 肿瘤 突变 染色质重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色质调节因子相关的lncRNA肾透明细胞癌预后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7
作者 肖智良 董洋 +1 位作者 史振铎 韩从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期4-14,共11页
目的构建染色质调节因子(CR)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肾透明细胞癌(ccRCC)预后模型,提高ccRCC的预后管理。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ccRCC的转录组数据和临床数据,并通过“caret”R包将ccRCC样本以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166例)和验证集... 目的构建染色质调节因子(CR)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肾透明细胞癌(ccRCC)预后模型,提高ccRCC的预后管理。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ccRCC的转录组数据和临床数据,并通过“caret”R包将ccRCC样本以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166例)和验证集(71例)。基于“DESeq2”R包筛选出差异表达的CR及相关的lncRNA。构建CR与lncRNA的共表达网络,并筛选出相关系数|rs|>0.3且P<0.05的差异lncRNA。利用单因素Cox、Lasso和多因素逐步Cox回归分析,构建CR相关的lncRNA预后模型。计算训练集和验证集样本的风险评分,根据风险评分的中位数将ccRCC患者分为高、低风险组。K-M曲线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风险评分的独立预测性能。“DynNom”和“shiny”R包开发在线预测工具。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探索风险评分与免疫微环境及免疫检查点的关系。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237个肿瘤样本和72个癌旁正常组织样本,鉴定了1025个CR相关的lncRNA,最终筛选得到7个CR相关lncRNA(DUXAP8、AC026462.3、LINC01460、AL592494.1、AL353804.2、AC012462.1、AC009518.1)构建预后模型,并将其开发成在线工具(https://xzlmodelshiny.shinyapps.io/DynNomapp/)。高危组患者的生存率低于低危组(P<0.05),ROC曲线表明模型预测效能较好,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中风险评分的HR值分别为4.058(95%CI:2.530~6.508,P<0.001)和3.096(95%CI:1.887~5.080,P<0.001)。高风险组MDSC和Tregs细胞等免疫抑制细胞的浸润比例高于低风险组,趋化因子、免疫检查点及副炎症等通路的富集水平高于低风险组(P<0.05)。此外,风险评分与免疫检查点TNFRSF25和TNFSF14呈正相关(r>0.3,P<0.05)。结论本研究构建的CR相关的lncRNA风险模型可独立有效地预测ccRCC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染色质调节因子 长链非编码RNA 预后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合子基因激活时期染色体的表观遗传学变化
8
作者 王鑫宇 杨烨 +1 位作者 赵纯 凌秀凤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61-67,74,共8页
哺乳动物受精后,胚胎由母源因子调控逐渐转变为合子型调控,表达合子转录本,即合子基因激活(zygotic gene activation,ZGA)。其间发生了剧烈的表观遗传学变化,如组蛋白修饰、DNA甲基化重编程以及染色质重塑等。表观遗传学重塑的异常可导... 哺乳动物受精后,胚胎由母源因子调控逐渐转变为合子型调控,表达合子转录本,即合子基因激活(zygotic gene activation,ZGA)。其间发生了剧烈的表观遗传学变化,如组蛋白修饰、DNA甲基化重编程以及染色质重塑等。表观遗传学重塑的异常可导致严重的发育缺陷,甚至胚胎致死。因此,了解ZGA过程中的表观遗传学变化对于明确其致病机制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哺乳动物合子基因激活时期DNA甲基化重编程、组蛋白修饰以及染色质重塑3个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探究哺乳动物合子基因激活时期染色体的表观遗传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子基因激活 染色质重塑 组蛋白 甲基化 表观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顺式调控元件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鑫 刘鹏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45-1956,共12页
顺式调控元件是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DNA序列,确保植物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和环境应答时相关基因正确的时空表达。目前,植物顺式调控元件的功能研究落后于动物,然而依托较完善的基因组注释信息和开放染色质技术,植物顺式调控元件研究取... 顺式调控元件是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DNA序列,确保植物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和环境应答时相关基因正确的时空表达。目前,植物顺式调控元件的功能研究落后于动物,然而依托较完善的基因组注释信息和开放染色质技术,植物顺式调控元件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文章综述了植物顺式调控元件的相关研究,发现活性顺式调控元件与染色质活性相关联,转录因子和顺式调控元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基因转录水平,高通量测序技术提供的不同分子层面的组学数据能高效鉴定到顺式调控元件,由转座子衍生的顺式调控元件调控农艺性状基因转录。精准鉴定和深入功能解析顺式调控元件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植物顺式调控元件的挖掘与功能解析有助于系统阐明农作物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调控机制,更好助力于培育高产、优质、高抗、高效的优良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式调控元件 开放染色质 转录因子 染色质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及变体在染色质重塑中的功能:以水生动物精子发生为例
10
作者 徐文腾 孙雪雪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9,共17页
两性生殖中,精子作为携带父本信息的载体,是物种延续的关键因素。精子发生经历精原细胞、初级和次级精母细胞、圆形精子、成熟精子阶段。在圆形精子形成成熟精子过程中,染色质进行重塑,细胞形态发生剧烈变化,其中,组蛋白修饰和组蛋白变... 两性生殖中,精子作为携带父本信息的载体,是物种延续的关键因素。精子发生经历精原细胞、初级和次级精母细胞、圆形精子、成熟精子阶段。在圆形精子形成成熟精子过程中,染色质进行重塑,细胞形态发生剧烈变化,其中,组蛋白修饰和组蛋白变体在这些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甲基化主要与基因表达的激活或抑制有关;乙酰化激活转录活性并参与组蛋白沉积和DNA修复;磷酸化促进转录后修饰或参与DNA双链断裂修复;泛素化调节不同细胞途径中各式各样的蛋白质底物。组蛋白变体在调节染色体结构中发挥重要功能:如组蛋白H1变体在分化过程中具有抑制转录的作用;组蛋白H2A和H2B变体在精子染色质包装过程中发挥特有功能;H3.3是H3最重要的变体,在细胞周期的各时期都有表达;组蛋白H4则是进化最慢的组蛋白之一,目前还没有发现其组蛋白变体。本文围绕组蛋白翻译后修饰,梳理了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泛素化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和组蛋白变体在染色质重塑过程中的功能研究进展,随后针对各类组蛋白变体及其功能进行了总结,最后以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为例简要介绍这些研究对水生动物精子发生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 翻译后修饰 染色质重塑 精子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观遗传调控在植物病原真菌发育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与分子机制
11
作者 孙子越 陶增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9-480,共12页
经过长期进化,植物病原真菌发展出多种复杂而精妙的侵染宿主策略。在植物与病原菌互作过程中,病原菌致病基因的精准表达与调控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表观遗传调控是指通过化学修饰改变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从而调控基因表达的过程,包括DN... 经过长期进化,植物病原真菌发展出多种复杂而精妙的侵染宿主策略。在植物与病原菌互作过程中,病原菌致病基因的精准表达与调控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表观遗传调控是指通过化学修饰改变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从而调控基因表达的过程,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以及染色质重塑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表观遗传调控在植物病原真菌基因的转录重编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进而影响其发育、环境应激反应、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和致病性等方面。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表观遗传调控因子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等在植物病原真菌发育和致病性中的作用,并对当前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未来的病害防治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原真菌 组蛋白修饰 染色质重塑 DNA/RNA甲基化 真菌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述:核小体液-液相分离中早期形核过程的分子结构
12
作者 张蒙 薛涵 +1 位作者 刘建方 任罡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7,共14页
研究揭示,核小体阵列在体外具有液-液相分离(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LLPS)的内在特性,被认为在体内引导染色质区域的结构变化。然而,对于形成的异质凝聚物在分子水平的结构研究,长期以来受到技术限制,从而阻碍了研究人员对核... 研究揭示,核小体阵列在体外具有液-液相分离(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LLPS)的内在特性,被认为在体内引导染色质区域的结构变化。然而,对于形成的异质凝聚物在分子水平的结构研究,长期以来受到技术限制,从而阻碍了研究人员对核小体液-液相分离的深入理解。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张蒙等运用先进的冷冻电子断层扫描技术(Cryo⁃electron tomography,Cryo⁃ET)、结合单分子电子断层重构(individual⁃particle electron tomography,IPET)和基于深度学习的分割技术,确定了液-液相分离在不同阶段的凝聚物的分子组织结构。该研究揭示,核小体的液-液相分离过程涉及到两个主要步骤:首先,旋节分解形成不规则的凝聚物;然后,这些凝聚物经过一个不稳定的过渡阶段,转化为更紧凑的球状核,进一步通过聚集更多旋节材料或与其它球状凝聚物的融合,逐渐形成更大的球状聚集体。此外,连接组蛋白H1催化旋节向球状凝聚物转变的速率,比旋节分解速度快出十倍以上。因此,推测这种转变可能涉及到核小体疏水表面的暴露,进而改变了核小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发现为染色质从间期结构向中期结构转变提供了新的物理机制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小体 核小体阵列 液-液相分离 凝聚物 旋节分解 成核和生长 组蛋白H1 染色质 非平均的单分子结构测定 冷冻电子断层扫描 单分子结构重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不同直径卵泡卵母细胞特征及染色体形态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郭延华 周平 +4 位作者 石国庆 王立民 唐红 万鹏程 代蓉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07-1314,共8页
[目的]剥离不同直径卵泡卵母细胞,比较卵母细胞成熟前后的特征。[方法]测量绵羊卵巢表面卵泡直径后进行剥离,研究卵泡表面直径与卵泡实际直径之间的关系。按表面直径分组(1.0mm以下、1.0~2.0mm、2.1~4.0mm、4.1 mm以上),比较各分组间... [目的]剥离不同直径卵泡卵母细胞,比较卵母细胞成熟前后的特征。[方法]测量绵羊卵巢表面卵泡直径后进行剥离,研究卵泡表面直径与卵泡实际直径之间的关系。按表面直径分组(1.0mm以下、1.0~2.0mm、2.1~4.0mm、4.1 mm以上),比较各分组间卵母细胞透明带厚度、卵丘复合体质量、卵母细胞成熟前后的染色体形态变化的差异。[结果]随着卵泡直径的增大,卵泡实际直径差异极显著(P<0.01);各组间透明带厚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有降低的趋势;卵丘复合体质量分为A级、B级和C级,A级有增加的趋势,B级C级有降低的趋势;卵母细胞成熟后GV/GVBD比率有下降的趋势,MAT-I、MII有增加的趋势。[结论]随着卵泡直径增大,未成熟卵母细胞的质量提高,卵母细胞核成熟比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泡 卵母细胞 染色体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调控鸡脾和胸腺IGF2表达的表观遗传机制探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艳利 申静 +3 位作者 支丽慧 李世召 姚军虎 杨小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6-304,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胚期注射叶酸对肉鸡脾和胸腺中IGF2基因表达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其调控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学机制。选择重量和大小相近的种蛋360枚,随机分为4组,在孵化期第11天(E11)分别注射0(对照)、50、100和150μg的叶酸。每个处理选... 本试验旨在研究胚期注射叶酸对肉鸡脾和胸腺中IGF2基因表达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其调控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学机制。选择重量和大小相近的种蛋360枚,随机分为4组,在孵化期第11天(E11)分别注射0(对照)、50、100和150μg的叶酸。每个处理选取体重相近的48只1日龄雏鸡,随机分为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在饲养的第21和42天取胸腺和脾组织。用RT-PCR方法检测组织中IGF2的相对表达量;重亚硫酸盐修饰克隆测序法(BSP)检测IGF2启动子区域(-648/-479bp)甲基化水平;DNase I-qPCR方法检测IGF2启动子区域(-847/-616bp)染色质构象。结果表明,胚期注射100和150μg叶酸显著提高了受精蛋孵化率(P<0.05);胚期注射150μg叶酸显著提高了42日龄脾中IGF2的表达量(P<0.05)、降低了42日龄脾中该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水平(P<0.05),并且也显著增加了42日龄脾中IGF2启动子区的染色质可接近度(P<0.05);然而在21日龄时各叶酸处理组对脾中IGF2的表达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脾组织不同,150μg叶酸处理组显著提高了21日龄胸腺中IGF2的表达(P<0.05),对42日龄胸腺中该基因的表达却没有显著影响(P>0.05),并且与对照组相比,150μg叶酸处理组中21日龄胸腺组织IGF2启动子区的染色质可接近度也显著增加(P<0.05)。由此可见,在种蛋孵化第11天注射叶酸可通过影响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水平和染色质构象来调控组织中IGF2的表达,并且存在组织器官和时间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IGF2 甲基化 染色质构象 表观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运动能力小鼠在定制负荷运动适应中骨骼肌的基因转录响应——以细胞自噬与线粒体有关基因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漆正堂 刘静霞 +3 位作者 钱帅伟 王贵平 邹勇 丁树哲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3-100,共8页
运动能力的差异是生物个体间客观存在的。本研究以细胞自噬与线粒体有关基因为例,探讨不同年龄不同运动能力小鼠在运动适应中骨骼肌进行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转录调控机制,以及骨骼肌基因响应的个性化特征。将清洁级ICR小鼠分为青年对照组(... 运动能力的差异是生物个体间客观存在的。本研究以细胞自噬与线粒体有关基因为例,探讨不同年龄不同运动能力小鼠在运动适应中骨骼肌进行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转录调控机制,以及骨骼肌基因响应的个性化特征。将清洁级ICR小鼠分为青年对照组(YC)、青年运动组(YR)、成年对照组(AC)、成年运动组(AR),每组10只。采用递增负荷的运动能力测试确定青年、成年小鼠可以承受的最大跑速,YR、AR组小鼠按各自最大跑速的65%~75%进行耐力训练,每天训练1 h,持续4周。取腓肠肌测试mtDNA、ATP含量以及Caspases酶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用染色质免疫沉淀+PCR(ChIP-PCR)检测p53、ERRα与靶基因启动子结合的DNA片段。结果表明(1)骨骼肌mtDNA含量在成年小鼠运动后显著提高,ATP含量在成年、青年小鼠运动后均显著提高。(2)运动显著提高成年小鼠Caspase 3,8,9的酶活性,但是对青年小鼠无显著影响。(3)成年、青年小鼠自噬基因对运动响应显著,但线粒体生物发生、COX复合物、代谢调控有关基因只在成年小鼠对运动响应显著。(4)运动促进p53、ERRα与靶基因Tfam、SCO2、PUMA、Bax启动子的结合,但在成年、青年小鼠中靶基因转录水平不一致。结论即使保持相对一致的运动负荷,青年小鼠骨骼肌自噬与线粒体有关基因对运动的响应也比成年小鼠低。尽管运动促进p53、ERRα与靶基因启动子的结合,但靶基因在mRNA水平并不一定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骨骼肌 基因选择性表达 染色质免疫沉淀 自噬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直径的绵羊卵泡中卵母细胞核相及皮质颗粒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寒阳 李捷鑫 +7 位作者 李文瑞 刘爱菊 曹慧 郝永兰 苏欣 王春霞 孙树春 田树军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55-1262,共8页
为了探讨绵羊体内卵母细胞的核相及皮质颗粒的分布特征,本研究根据绵羊卵泡直径将绵羊有腔卵泡分为早期有腔卵泡(l mm≤直径≤2.5 mm)与中期有腔卵泡(2.5 mm<直径≤7.5 mm)两组,用地衣红染色方法观察两组绵羊卵泡中卵母细胞的核相... 为了探讨绵羊体内卵母细胞的核相及皮质颗粒的分布特征,本研究根据绵羊卵泡直径将绵羊有腔卵泡分为早期有腔卵泡(l mm≤直径≤2.5 mm)与中期有腔卵泡(2.5 mm<直径≤7.5 mm)两组,用地衣红染色方法观察两组绵羊卵泡中卵母细胞的核相特征及所占比例,用FITC-PNA、Hoechst 33342双染方法观察两组绵羊卵泡中的不同核相时期的卵母细胞的皮质颗粒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绵羊早期有腔卵泡中的卵母细胞大部分处于GV1期,其核膜边缘不整齐,染色体呈细丝状,紧贴于核膜下均匀分布或集中于核膜下某处分布,皮质颗粒在胞质中密集、均匀的分布.绵羊中期有腔卵泡中的卵母细胞,大部分处于GV3~GV4期,其核膜边缘清晰、着色较轻,染色体短而粗,在核质中均匀分布,核质明显脱颗粒化,皮质颗粒开始向细胞膜迁移,部分卵母细胞的皮质颗粒在细胞膜下形成一圈密集的带状区域.由此可见,绵羊早期与中期有腔卵泡中的卵母细胞大部分处于GV期的不同阶段,其胞质中皮质颗粒开始发生迁移的时间早于生发泡破裂(GVBD)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卵母细胞 卵泡 染色体 皮质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38-3p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异常及其表观遗传组蛋白的修饰位点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文静 王晓霏 +4 位作者 刘利英 童东东 李茜 倪磊 郭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06-710,721,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肿瘤中miR-338-3p表达谱及其表达异常的表观遗传修饰调控机制。方法生物信息学大数据库(TCGA Pan-Cancer)分析miR-338-3p在15种不同种类肿瘤组织中的表达谱;以胃癌为研究对象,分析数据库中45例正常胃组织和366例胃癌组...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肿瘤中miR-338-3p表达谱及其表达异常的表观遗传修饰调控机制。方法生物信息学大数据库(TCGA Pan-Cancer)分析miR-338-3p在15种不同种类肿瘤组织中的表达谱;以胃癌为研究对象,分析数据库中45例正常胃组织和366例胃癌组织中miR-338-3p表达情况;CRCH37数据库预测miR-338-3p上游启动子区组蛋白修饰位点;利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获取组蛋白结合的DNA,PCR扩增miR-338-3p启动子区片段,凝胶电泳验证PCR产物。结果 miR-338-3p在包括食道癌(ESCA)等不同种类肿瘤中表达异常,其中ESCA、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肾嫌色细胞癌(KICH)、肾乳头状肾细胞癌(KIRP)、肺鳞癌(LUSC)和甲状腺癌(THCA)中表达显著下调(P<0.05),而在结肠腺癌(COAD)、肾透明细胞癌(KIRC)和肝细胞肝癌(LIHC)表达显著上调(P<0.05);366例胃癌组织中miR-338-3p表达普遍下调;染色质免疫共沉淀结合PCR证实组蛋白H3K9m2和H3K4m3是可能引起miR-338-3p下调的两个修饰位点。结论 miR-338-3p在胃癌中表达下调,组蛋白H3K9和H3K4甲基化修饰是潜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338-3p TCGA数据库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 组蛋白修饰 表观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革防霉剂研制探讨 被引量:21
18
作者 刘其则 方闻一 +2 位作者 单志华 段庆文 刘红超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1993年第2期15-20,共6页
本文通过不同杀菌组分对皮革上常生长的霉菌作抑菌实验比较,寻找原料易得,合成容易,对环境污染小,高效、广谱低毒的杀菌组分。
关键词 霉变 活性组分 皮革 防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法对猪链球菌反应调控因子CovR靶基因的筛选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静静 王玲 +7 位作者 杜骁杰 李敏 王晶 李先富 郑峰 胡丹 王长军 潘秀珍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80-684,共5页
目的猪链球菌CovR是具有全局调控作用的负反应调控因子。文章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方法筛选转录调控因子CovR的靶基因,为进一步开展CovR调控机理研究提供条件。方法利用甲醛固定猪链球菌2型05ZYH3... 目的猪链球菌CovR是具有全局调控作用的负反应调控因子。文章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方法筛选转录调控因子CovR的靶基因,为进一步开展CovR调控机理研究提供条件。方法利用甲醛固定猪链球菌2型05ZYH33菌株活细胞,超声波破碎法将DNA随机断裂成100~500bp大小不同的片段,再利用CovR特异性单抗免疫沉淀该蛋白质-DNA片段解交联并分离纯化DNA。针对8个潜在的靶标基因启动子区设计引物,分别用设计的引物对免疫共沉淀的DNA样品进行PCR扩增,验证CovR与DNA的结合。结果最佳ChIP实验条件为1%甲醛交联DNA与蛋白质的复合物;功率80 W、工作10 s、间隔30 s、超声40次破碎该复合物,可得到100~500 bp大小不同的片段用于后续实验。PCR结果显示SSU1668基因和SSU1732基因启动子区扩增出阳性条带,另外6种基因的启动子区未扩增出阳性条带。结论 CovR抗体免疫沉淀得到的DNA片段中含有SSU1668基因和SSU1732基因启动子区,表明SSU1668基因和SSU1732基因是CovR的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 CovR 调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及其在植物分子细胞遗传学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9
20
作者 林秀琴 毛钧 +3 位作者 陆鑫 刘新龙 马丽 蔡青 《甘蔗糖业》 2012年第1期51-57,共7页
荧光原位杂交是在分子水平上检测外源染色质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技术在研究植物分子细胞遗传学、基因扩增、基因作图及植物进化和亲缘关系的鉴定上已广泛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荧光原位杂交探针类型、探针标记方法和染色体制片技术等,概... 荧光原位杂交是在分子水平上检测外源染色质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技术在研究植物分子细胞遗传学、基因扩增、基因作图及植物进化和亲缘关系的鉴定上已广泛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荧光原位杂交探针类型、探针标记方法和染色体制片技术等,概述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构建植物基因组物理图谱,功能基因定位,远缘杂种的鉴定及外源染色质的检测,减数分裂时期染色体行为研究和探讨种的起源中的应用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外源染色质的检测 染色体行为 种的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