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字人文技术的上海松江九峰地区景观空间意象探究
1
作者 唐晓岚 徐嘉绮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9-459,共11页
松江被誉为“上海文化之根”,而九峰作为该地区独一无二的山林资源,以其独特的自然美景自元代以来便成为了江南地区的著名景点。在当代,九峰仍然是展现当地山林景观的重要地标。深入研究九峰地区景观空间意象,有助于识别与理解当地特色... 松江被誉为“上海文化之根”,而九峰作为该地区独一无二的山林资源,以其独特的自然美景自元代以来便成为了江南地区的著名景点。在当代,九峰仍然是展现当地山林景观的重要地标。深入研究九峰地区景观空间意象,有助于识别与理解当地特色景观,从而还原历史风貌,以推动中国传统景观文化传承与发扬。诗词中含有丰富的历史地理信息与景观空间意象的细腻描写,因此,文章以元明清时期639首松江九峰地区景观题材诗词作为研究对象,借助数字人文技术对诗词进行分节、筛选、定量分析与可视化分析,探索松江九峰地区景观意象构成因素及特色。结果表明:1)松江九峰地区拥有数量繁多的自然景观物象与类型丰富的人文景观物象;2)松江九峰地区诗词文本中以中性情感词与积极情感词占比最高;3)围绕物象与情感,松江九峰地区共归纳出“秋月泛舟”“闲适幽居”“松山感怀”“山间怀想”与“华亭山水”5类景观空间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江九峰 景观空间意象 数字人文技术 诗词文本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时间序列数据的超大城市不透水面空间扩张特征及规划引导分析——以上海市为例
2
作者 赵伯川 江璇 耿慧志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0-75,共6页
基于全球人工不透水面数据集,文章分析了上海市1985—2020年不透水面的空间扩张特征及其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透水面扩张与城市规划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不透水面面积累计增加2779.42 km^(2),并呈现从中心扩散到... 基于全球人工不透水面数据集,文章分析了上海市1985—2020年不透水面的空间扩张特征及其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透水面扩张与城市规划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不透水面面积累计增加2779.42 km^(2),并呈现从中心扩散到外围飞地再到局部织补的发展阶段,在扩张方向上呈现“南北展开,东部崛起”—“南部延伸,东西协进”的特征;不透水面占用各类非建设用地1720.39 km^(2),其中占用耕地面积高达1641.11 km^(2)。总体而言,增量发展时期,城镇体系规划和交通规划在引导不透水面扩张方面扮演了核心角色;存量发展时期,面对资源环境约束问题和区域协同发展需求,城市更新规划和都市圈规划将在不透水面结构优化和效益提升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透水面 空间扩张 规划引导 超大城市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城市乡村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策略——以上海市乡村为例
3
作者 王怡菲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9-46,共8页
立足超大城市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时代特征与需求,针对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从配置标准、空间供给、服务提升、城乡一体化等方面探索超大城市乡村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策略,并以上海市为例,梳理乡村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的实践与策略,旨在为... 立足超大城市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时代特征与需求,针对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从配置标准、空间供给、服务提升、城乡一体化等方面探索超大城市乡村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策略,并以上海市为例,梳理乡村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的实践与策略,旨在为其他超大城市开展乡村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城市 乡村 公共服务设施 提升策略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岔区钢轨波磨整治方法及预防性打磨关键控制点研究
4
作者 岑若舟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5-58,共4页
[目的]上海轨道交通在正线引入大型打磨设备进行打磨作业,但作为波磨高发地段的道岔区,因其位置特殊,大型打磨装备难以发挥作用,一般采用人工打磨。为提升人工打磨效率及打磨作业质量,需研究道岔区钢轨波磨整治方法以及预防性打磨关键... [目的]上海轨道交通在正线引入大型打磨设备进行打磨作业,但作为波磨高发地段的道岔区,因其位置特殊,大型打磨装备难以发挥作用,一般采用人工打磨。为提升人工打磨效率及打磨作业质量,需研究道岔区钢轨波磨整治方法以及预防性打磨关键控制点。[方法]结合上海轨道交通道岔区钢轨预防性打磨具体实例,分析了打磨前、打磨后和打磨18天后三种情况下道岔区各区段波磨特征;结合道岔区波磨形式以及打磨后不同周期不同部位波磨发展情况,提出了道岔区预防性打磨作业改进意见。[结果及结论]道岔区钢轨打磨应优先从波磨发展严重的一端开始,即从岔区顺坡终点开始向辙叉方向进行打磨;对重点打磨区段需进行重点打磨;要基本消除转辙器范围内的特征波长波磨,对打磨条件确实困难的位置要进行多次打磨。预防性打磨控制关键点为:确认打磨后特征波长波磨完全消除,打磨后抛光前检查确认无肉眼可见的残留波谷,打磨后光带应光滑、完整,特殊位置处的残留波谷数量应不大于1个/m。在打磨作业18及36天后应分两次对波磨发展情况进行复核,观察并记录波磨发展情况;对于已进行预防性打磨但没有很好抑制波磨发展的位置,应重新进行打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轨道交通 道岔区 钢轨波磨 预防性打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规划实施平台的区域风貌管控思路与实践
5
作者 李盼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3-77,共5页
规划实施平台管理,是为确保落实国土空间规划要求,以推动实施为导向,充分发挥实施主体的能动性,实现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控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以上海临港新片区核心区规划实施平台的实践为例,总结其基于规划实施平台的区域风貌管... 规划实施平台管理,是为确保落实国土空间规划要求,以推动实施为导向,充分发挥实施主体的能动性,实现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控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以上海临港新片区核心区规划实施平台的实践为例,总结其基于规划实施平台的区域风貌管控思路,即落实区域整体风貌框架、协调组团风貌引导要求、引导精细化的特色风貌管控、关注重点风貌要素的管控,形成对接管理的技术工具,以期为其他地区的相关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实施平台 区域风貌 管控与落实 上海临港新片区核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主城区餐饮业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李龙 王朝辉 +1 位作者 乔浩浩 高杨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8-113,121,共7页
秉持餐饮业发展质量和数量同等重要的原则,根据美团网注册商户点评数量和综合评分构建餐饮业发展水平指标,采用核密度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上海市主城区餐饮业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上... 秉持餐饮业发展质量和数量同等重要的原则,根据美团网注册商户点评数量和综合评分构建餐饮业发展水平指标,采用核密度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上海市主城区餐饮业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上海市主城区餐饮业空间分布极不均衡,呈现“核心-外围”圈层分布和沿道路延伸的特征;(2)不同类型餐饮业集聚差异较大,本帮江浙餐饮与外来传统地方菜系属于“单核集聚”,国际餐饮则是“双核联动”,休闲小吃快餐表现出“多核组团”面状集聚特征;(3)不同类型餐饮业影响因素及强度具有明显空间异质性。写字楼、商业中心、人口对餐饮业发展具有正向引导作用,路网、三甲医院具有反向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饮业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GWR 上海市主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区域水系协同治理规划与思考
7
作者 王元元 蔡梅 +3 位作者 江宸宇 李蓓 龚李莉 李朋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8,共6页
基于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要求,聚焦其核心地带——上海大都市圈的水系治理,分析了跨区域水系协同治理的现状与问题,按照“优布局、严保护、控风险、强管理、促协同”的总体思路,围绕水网共织、水源共保、洪涝共防、水廊共建... 基于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要求,聚焦其核心地带——上海大都市圈的水系治理,分析了跨区域水系协同治理的现状与问题,按照“优布局、严保护、控风险、强管理、促协同”的总体思路,围绕水网共织、水源共保、洪涝共防、水廊共建、共商共管5个方面提出了治理策略,并基于和而不同和刚柔并重两个原则,拟定了统筹兼顾、绿色安全、因地制宜、创新引领4条治理路径,可为上海大都市圈规划构建绿色安全水网提供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 水系 协同治理 上海大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素流动视角下中心城市公共服务辐射效应研究——基于环京、环沪城市群的比较分析
8
作者 李向民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92,共8页
在空间计量回归方法框架下,选取以北京、上海为中心向外辐射区域的6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要素流动视角探讨中心城市公共服务建设对周边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的影响,旨在为促进公共服务高质量均衡发展提供有益视角。结果表明:中心城市公共... 在空间计量回归方法框架下,选取以北京、上海为中心向外辐射区域的6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要素流动视角探讨中心城市公共服务建设对周边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的影响,旨在为促进公共服务高质量均衡发展提供有益视角。结果表明:中心城市公共服务建设通过引导要素流动发挥辐射效应,具有显著时空异质性。北京公共服务辐射性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对环京地区要素的“虹吸”,导致周边腹地要素流失,遏制了区域公共服务高质量均衡发展进程。上海公共服务建设对周边地区要素资源呈先“虹吸”后“反哺”态势,有效带动区域公共服务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京城市群 环沪城市群 中心城市 公共服务 辐射效应 虹吸效应 反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海统筹导向下上海大都市圈海域协同治理机制和策略研究
9
作者 金永福 赵立明 +7 位作者 顾洪祥 郭伟其 王晓璐 李志远 严丽 潘莹莹 任恩慧 肖大乔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84-1894,共11页
上海大都市圈是我国最具竞争力的都市圈之一,承担着海洋强国、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但其海洋开发与生态保护矛盾突出,存在水体污染、生态退化、防灾能力薄弱及协同机制缺失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实地调研、资料收集和需求对接,对上海大... 上海大都市圈是我国最具竞争力的都市圈之一,承担着海洋强国、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但其海洋开发与生态保护矛盾突出,存在水体污染、生态退化、防灾能力薄弱及协同机制缺失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实地调研、资料收集和需求对接,对上海大都市圈“1+5”涉海城市(上海市、盐城市、南通市、嘉兴市、宁波市、舟山市)进行系统分析,从海域功能协同、海洋产业联动、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及生态保护修复四大维度,构建海域协同治理机制框架,旨在探索陆海统筹与生态优先原则下的海域协同治理机制,推动该区域高质量发展。因此,本研究提出构建“一核两翼、节点链接、陆海协同”的海域功能优化布局,形成“核心带动、两翼齐飞、多点支撑”的交通和航运枢纽格局以及“多线共廊、多能复合”的能源通信管廊格局,筑牢“生命线+风景线+幸福线”的多弧多圈韧性海岸带以及“天空地海一体化”的防灾减灾联防联控体系,打造“一带、一口、一滩、三湾、多岛群”的美丽海湾布局。同时,上海大都市圈需强化陆海统筹和生态优先理念,通过资源整合,搭建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协同创新体系;利用数字赋能,构建“一张图”海域管理综合信息共享体系;加强区域协调,创建多主体协同管理平台;强化共保联治,构建区域海洋生态保护联合立法和协同执法机制,最终形成兼顾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跨区域协同治理模式,实现海域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安全双赢,为同类区域海洋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海统筹 上海大都市圈 协同治理 策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轨道交通高架车站轨行区渗漏水原因分析及整治措施
10
作者 周华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9-61,65,共4页
[目的]高架车站渗漏水是运维中需要重点整治的重要病害,需分析高架车站渗漏水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整治,以加强高架车站站厅层的质量管理。[方法]分析了高架车站常见渗漏水原因。以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泗泾站、洞泾路站综合改造施工工程为案例... [目的]高架车站渗漏水是运维中需要重点整治的重要病害,需分析高架车站渗漏水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整治,以加强高架车站站厅层的质量管理。[方法]分析了高架车站常见渗漏水原因。以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泗泾站、洞泾路站综合改造施工工程为案例,介绍了车站渗漏水位置,分析了造成车站结构渗漏水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整治措施。[结果及结论]为有效整治高架车站渗漏水,建议:对于高架车站渗漏水关键部位或风险区域,需采用统一的整治方案及技术措施,并需明确设施设备维护保养周期;要摸排清楚每座车站现的场实际情况,找到真正的漏水原因,对症下药;对于已整治渗漏点,要预留足够的观察时间,特别是在雨天期间,要落实专人对原有渗漏点加强观察,检验堵漏效果是否符合预期,并防止出现新的渗漏点;新建高架车站移交接管时,应将轨行区排水设施施工质量、伸缩缝整体施工质量等纳入重点检查及验收项,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轨道交通 高架车站 渗漏水 轨行区 伸缩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沪渝蓉铁路引入荆门地区方案研究
11
作者 曾娟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0,共5页
研究目的:沪渝蓉铁路武汉至宜昌段作为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沪渝蓉高铁通道的关键区段,是武汉城市圈与宜荆荆城市群间重要的城际通道。通过研究,拟实现沪渝蓉铁路科学引入荆门地区,合理确定沪渝蓉铁路引入荆门地区的线路走向及站... 研究目的:沪渝蓉铁路武汉至宜昌段作为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沪渝蓉高铁通道的关键区段,是武汉城市圈与宜荆荆城市群间重要的城际通道。通过研究,拟实现沪渝蓉铁路科学引入荆门地区,合理确定沪渝蓉铁路引入荆门地区的线路走向及站位布置方案。研究结论:(1)根据荆门地区铁路现状,统筹城市规划及沪渝蓉铁路、襄荆荆铁路走向,结合荆门地区旅客列车对数预测量,提出了5个引入荆门地区方案;(2)通过对线路走向及长度、工程投资、车站站位、运输组织、与城市规划的适应性、工程实施难度及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选择布局合理的线路方案;(3)城北引入方案具有线路顺直、站位条件好、运营灵活、投资较小、实施难度小等优势,且有助于增强荆门对周边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故予以推荐;(4)本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新线铁路枢纽规划选址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沪渝蓉铁路 荆门地区 方案研究 线路走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品质住宅管控策略探索——以上海临港新片区为例
12
作者 朱燕枞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8-82,共5页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和人们对居住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高品质住宅的建设与管控成为城市发展重点关注的内容。上海临港新片区作为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区域,其住宅建设不仅关乎区域经济发展,还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通过系统梳理...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和人们对居住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高品质住宅的建设与管控成为城市发展重点关注的内容。上海临港新片区作为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区域,其住宅建设不仅关乎区域经济发展,还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通过系统梳理上海临港新片区的规划背景、政策导向以及高品质住宅的建设现状,对区域内不同类型住宅项目进行实地调研,从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智慧社区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的管控策略,以期为其他城市新区的高品质住宅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品质住宅 规划设计 建筑设计 智慧社区 上海临港新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政策情景下集体土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模式分析——基于江浙沪地区的实证探索
13
作者 段金龙 周小平 +1 位作者 董藩 周涛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4-180,共7页
设定调节金和土地增值税两种政策情景,选取江浙沪9个县(区、市)作为研究区,利用2015—2021年土地交易数据以及相关政策文件,测算和评价两种政策情景下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模式。结果表明:调节金分配模式下,政府和集体... 设定调节金和土地增值税两种政策情景,选取江浙沪9个县(区、市)作为研究区,利用2015—2021年土地交易数据以及相关政策文件,测算和评价两种政策情景下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模式。结果表明:调节金分配模式下,政府和集体所得的平均土地增值收益分别为275元/m^(2)和310元/m^(2),集体在分配中略占优势;土地增值税分配模式下,政府和集体所得的平均土地增值收益分别为304元/m^(2)和281元/m^(2),促进分配向政府倾斜;政府和集体所得的土地增值收益及其比例的变异系数均为调节金分配模式大于土地增值税分配模式,后者更有利于缓解区域间的分配不公,但前者可更好地保障农民集体在分配中的主体地位。至于两种分配模式或其结合形式哪个更适合作为2024年底本轮入市试点到期后的改革方向,主要取决于国家层面制度设计的价值取向是更强调分配公平性还是保障农民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增值收益分配 调节金 土地增值税 江浙沪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通勤率的东京都市圈空间结构研究及其启示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健 张琳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5,共12页
都市圈是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重要空间组织形式,探讨其空间范围、空间结构和成长机制是优化都市圈规划的重要工作基础。选择与上海大都市圈相类似且发育更成熟的东京都市圈作为比较案例,基于“2018年东京都市圈城市交通特性调查”数... 都市圈是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重要空间组织形式,探讨其空间范围、空间结构和成长机制是优化都市圈规划的重要工作基础。选择与上海大都市圈相类似且发育更成熟的东京都市圈作为比较案例,基于“2018年东京都市圈城市交通特性调查”数据测度东京都市圈中心—外围的通勤流,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关系网络视角对东京都市圈通勤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效应进行分析,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东京都市圈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第一,东京都市圈空间范围大致为11300平方千米,并且有明显“核心—外围”结构,形成了以东京区部为核心的东京都市圈5个圈层;第二,通勤率指标仍然是体现中心城市和外围城市之间紧密劳动力联系的重要考察标准;第三,轨道交通建设、经济发展、时间距离以及人口规模等指标都对都市圈空间结构产生影响;第四,东京都市圈空间组织具有多层级的复杂网络结构特征。以上四点研究发现对于上海大都市圈空间规划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大都市圈 东京都市圈 通勤率 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浦东新区农民合作社发展现状与对策
15
作者 马莹 陈建 +3 位作者 吕沛琪 王雨蓉 王丽媛 马佳 《农业展望》 2024年第6期30-35,共6页
农民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发展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挥着重要作用。上海浦东新区作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地区推进试点区,在全国大力推进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有序推动,但发展过程中遇到注销瓶颈、规模化程度不高... 农民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发展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挥着重要作用。上海浦东新区作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地区推进试点区,在全国大力推进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有序推动,但发展过程中遇到注销瓶颈、规模化程度不高、整体品牌影响力不足、人才队伍不稳定、利益分配联结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基于此,从加强针对性服务指导与支持、提升合作社规模化程度、引入“区块链+”打造合作社品牌、加强农民合作社专业人才队伍、完善合作社利益分配联结机制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浦东新区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大都市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合作社 高质量发展 上海浦东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中心区居住空间组织网络模式及测度——整合物质和社会空间的复杂网络分析
16
作者 杨帆 王佳音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3,共9页
住宅区是城市建成地区的主要功能空间。选择上海市中心城为研究范围,采用复杂网络理论和分析方法,以住宅区为网络“节点”,以空间邻近性和社会互动为网络“连边”,建构居住空间网络,分析测度居住区“度”分布,检验居住空间网络的鲁棒性... 住宅区是城市建成地区的主要功能空间。选择上海市中心城为研究范围,采用复杂网络理论和分析方法,以住宅区为网络“节点”,以空间邻近性和社会互动为网络“连边”,建构居住空间网络,分析测度居住区“度”分布,检验居住空间网络的鲁棒性,并识别网络“社团”。发现城市居住空间网络稳定性意味着和谐、顺畅的社会交往和信息传递,其中大“度”节点住宅区发挥着重要作用,应予以重点关注。居住空间网络“社团”识别的结果对解读城市地域认同有借鉴意义。结论为建立“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相融合的城市住宅区空间结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对大都市建成区单元规划和空间更新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空间网络 住宅区 空间肌理 复杂网络分析 中心城区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江苏农村金融困境与私营银行的参与
17
作者 严跃平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103,共12页
20世纪30年代,江苏农村面临着金融枯竭的困境,表现为资金外流、负债普遍以及高利贷盛行。金融助农成为当务之急,部分私营商业银行也参与到江苏农村的金融救济之中,其中,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很具代表性。该行不仅成立了农业贷款部,还与江苏... 20世纪30年代,江苏农村面临着金融枯竭的困境,表现为资金外流、负债普遍以及高利贷盛行。金融助农成为当务之急,部分私营商业银行也参与到江苏农村的金融救济之中,其中,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很具代表性。该行不仅成立了农业贷款部,还与江苏地方政府合作成立农民抵押贷款所,通过信用合作社、农仓以及产销合作社发放农贷,提供相对较低的利率,对缓解农村资金压力具有一定的积极性。但是从根本上看,私营银行进行农贷的本质是为剩余资金寻找出路,因而其在调剂金融方面又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农村 农村金融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金融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沿海海雾分类及其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智慧 郑运霞 +1 位作者 刘飞 姚瑶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09-1518,共10页
利用2016—2020年上海沿海的海岛站、浮标站和沿岸站的观测资料,识别了6个站的海雾事件,并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海雾事件的时空特征及不同类型海雾发生的空间、季节、持续时间、强度和生消时间变化等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的... 利用2016—2020年上海沿海的海岛站、浮标站和沿岸站的观测资料,识别了6个站的海雾事件,并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海雾事件的时空特征及不同类型海雾发生的空间、季节、持续时间、强度和生消时间变化等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的全年海雾事件数基本在20~30次,但在时间和空间上差异显著。辐射雾是最常见的海雾类型,其次为雨雾,平流雾在洋山和近海海区发生频率更高。不同海区、不同类型海雾的季节变化差异较大,长江口海区每个月份都有辐射雾和雨雾发生,但以辐射雾为主,平流雾主要出现在冬季和春季,但频率较小。金山、洋山海区每个月份都以辐射雾为主,雨雾和平流雾主要发生在春季、夏季和冬季。平流雾一般持续时间较长,而雨雾和辐射雾持续时间较短。雨雾事件中的大气能见度最低数值一般高于辐射雾和平流雾,平流雾会产生最多的强浓雾事件。雨雾在一天中所有时间都可能发生,辐射雾和平流雾主要发生在夜间。辐射雾和平流雾的消散时间主要为日出后的1~5 h,雨雾的消散时间更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沿海海雾 辐射雾 雨雾 平流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添加对滨海新围垦区大叶女贞细根形态特征和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志保 路兴慧 +6 位作者 张演义 王宏骄 谢宪 江洪 韩婧雅 王艺合 梁晶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38-1447,共10页
为探究氮(N)磷(P)养分梯度分别对滨海新围垦区植物表层(0~10 cm)细根(≤2 mm)形态特征和生物量的影响,该实验以大叶女贞为试材,采用内生长土芯(体积196.25 cm 3)施肥法对大叶女贞土壤表层(0~10 cm)的土芯分别进行氮、磷添加实验,分别设... 为探究氮(N)磷(P)养分梯度分别对滨海新围垦区植物表层(0~10 cm)细根(≤2 mm)形态特征和生物量的影响,该实验以大叶女贞为试材,采用内生长土芯(体积196.25 cm 3)施肥法对大叶女贞土壤表层(0~10 cm)的土芯分别进行氮、磷添加实验,分别设每穴0、1、3、5、7、9、11、13、15、17、20 g的施肥梯度,研究N、P养分分别对土壤表层细根功能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施入3 g N时,细根的长度、表面积、体积、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生物量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62.39%、120.87%、169.97%、59.19%、106.99%和102.75%;施入5~11 g N时,以上各指标逐渐降低,当N施入量大于11 g时,无根系生长。(2)施入3 g P时,根系的总长度、表面积、体积、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和生物量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77.37%、111.15%、147.50%、73.87%、97.88%和98.05%。当P施入量大于5 g时,细根的以上指标逐渐降低,但未出现无根系的状况。施肥促使细根的形态指标和生物量发生了显著变化,植物通过改变细根构型来提高土壤养分的获取能力。综上认为,在距离树干1 m位置的表层土壤中分别施加3 g N或P可显著促进大叶女贞细根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添加 细根形态 生物量 大叶女贞 新围垦区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长联盟视角下的中心城区存量国有资产更新——以上海市长宁区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彭姗妮 翟宇琦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4-82,共9页
我国城市更新具有增长联盟的结构性特征,而存量国有资产更新中的增长联盟兼具典型性和独特性。上海长宁以愚园路和武夷路作为实践区域,为存量国有资产更新提供了不同模式的样本。愚园路案例中,以商铺型区属国有资产为主要载体,地方政府... 我国城市更新具有增长联盟的结构性特征,而存量国有资产更新中的增长联盟兼具典型性和独特性。上海长宁以愚园路和武夷路作为实践区域,为存量国有资产更新提供了不同模式的样本。愚园路案例中,以商铺型区属国有资产为主要载体,地方政府与民营企业形成了相互塑造的政企合作模式,合作关系一定程度上具有非正式特征;武夷路案例中,园区型国有资产在复杂权属关系下产生了各异的使用权获得路径,经历了曲折的联盟组建过程,促成了多层次多面向的政企联合体,在政府更强的统筹力度下体现出多元价值特征。在增长联盟的理论框架和上海长宁的实践基础上,从内部关系、构建过程和多重价值3个补充视角提出中心城区存量国有资产更新需关注的挑战和路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存量国有资产 增长联盟 中心城区 上海长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