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求知、修身与发展的统合:国际比较视野下中国学生的学习特点分析 |
张华峰
史静寰
郭菲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2
|
老子形象在德语世界的变迁:多维诠释与文学镜像 |
谭渊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3
|
近红外光谱结合极限学习机用于红参产地鉴别研究 |
宋梦如
李丹
朱青霞
刘姗姗
蒋红
姬瑞瑞
|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
2024 |
1
|
|
|
4
|
传教士·工具书·文化传播——从《英华萃林韵府》看晚清“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的交汇 |
林金水
吴巍巍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0
|
|
|
5
|
重建“中国哲学”的双重理据 |
朱汉民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
6
|
康熙帝之治术与“西学中源”说新论——《御制三角形推算法论》的成书及其背景 |
韩琦
|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5
|
|
|
7
|
天旋、岁差与中西之争——清代科学思想史的一条线索 |
杨小明
任春光
|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
8
|
危机与认同:中国民族溯源研究——以清末民国时期中学本国史教科书为中心 |
刘超
|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6
|
|
|
9
|
论“国学”之作为“学” |
张耀南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
10
|
论戴震与西学 |
徐道彬
|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7
|
|
|
11
|
朱彝尊对西洋传教士及其书籍的看法——康熙朝文人阅读史个案探析 |
于翠玲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
12
|
西学东渐与中国美育传统形态的现代转换 |
吴东胜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4 |
2
|
|
|
13
|
揭暄《璇玑遗述》成书及流传考略 |
孙承晟
|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
14
|
20世纪前期中国文艺美学对西方的影响 |
邵志华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
15
|
清后期“西学中源”论中“以子证西”的两面性及其命运 |
刘仲华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
16
|
论中国古代学术史研究之源起 |
葛志毅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
17
|
沃尔夫对儒家经典的使用与接受 |
陈猛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
18
|
明末清初中国民族文化起源的中西“道统”之争 |
周书灿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
19
|
中西比较哲学史上“并置派”的重要尝试——张东荪用知识社会学“重写”中华哲学史的一个分析 |
张耀南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
20
|
“中学西渐”视野下的中国思想变革--美国青年政治理论家Leigh Jenco的学术新著《变法》评介 |
刘擎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