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杉木幼龄林生长的良种与初植密度互作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晓燕 孙建军 +1 位作者 段爱国 张建国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72,共11页
[目的]探讨杉木不同良种和初植密度对其幼龄期生长的影响及互作效应,旨在揭示杉木受不同世代种子园良种和初植密度的影响规律,为杉木良种与初植密度的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2年春在福建省邵武市卫闽国有林场营造的杉木良种... [目的]探讨杉木不同良种和初植密度对其幼龄期生长的影响及互作效应,旨在揭示杉木受不同世代种子园良种和初植密度的影响规律,为杉木良种与初植密度的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2年春在福建省邵武市卫闽国有林场营造的杉木良种和密度互作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基于11 a定位观测数据资料,分析2个世代杉木种子园良种(1代和3代)和4种初植密度(1667、3333、5000以及6667株·hm^(-2))交互控制下的林分生长动态效应。[结果]树高、胸径、冠幅、单株材积与初植密度呈负相关关系,除冠幅外,随林龄增长,密度负效应增强;蓄积量和断面积与初植密度呈正相关关系,随林龄增长,密度正效应增强。10~11a间,第3世代良种在低、中初植密度(1667和3333株·hm^(-2))条件下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蓄积量和断面积均显著高于第1世代良种,且增幅效应更强,此密度条件下,高世代良种的生长优势得到明显发挥,而两个良种的冠幅差异不显著。随初植密度增大,高密度(5000和6667株·hm^(-2))下,不同良种间各生长指标差异均较小。良种对树高相对贡献率的变化起伏较大,但5 a后,良种相对贡献率明显低于初植密度。5a时,良种对胸径和冠幅的相对贡献率达最大,明显大于初植密度,此后,随林龄增长,良种相对贡献率逐年下降,在9 a时达到最低。对于单株材积、蓄积量和断面积,在整个调查期间,良种相对贡献率始终低于初植密度。[结论]为提高早期杉木人工林产量,可适当增大初植密度,由于低、中密度条件下更有利于高世代良种生长增益的发挥,所以,用3代良种造林时,可适当扩大初植密度范围,降低初植密度的下限,密度可下调至3333株·hm^(-2),单位面积产量与5000和6667株·hm^(-2)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而用1代良种造林时,5000和6667株·hm^(-2)产量均显著高于1667和3333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良种 初植密度 幼龄林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杉杂种种子园种子杉木良种选育
2
作者 石扬文 潘震 +5 位作者 陈波涛 张成 杨月吉 邓蔚松 龙倩 毛红 《贵州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14-18,共5页
“黔杉杂种种子园种子”是贵州国家杉木良种基地营建的双系和多系种子园生产的第3代杉木良种,旨在充分利用杉木第2世代选育优良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及亲本优良结实特性,保障生产性种子园高产稳产。应用选育优良组合亲本的交配关联性和固定... “黔杉杂种种子园种子”是贵州国家杉木良种基地营建的双系和多系种子园生产的第3代杉木良种,旨在充分利用杉木第2世代选育优良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及亲本优良结实特性,保障生产性种子园高产稳产。应用选育优良组合亲本的交配关联性和固定排列,使用4个亲本穗条嫁接营建双系种子园,使用11个亲本穗条嫁接营建多系种子园。入园无性系的优良开花结实特性得到充分体现及验证,盛产期的双系和多系种子园种子产量是同期常规种子园的3.9~6.3倍;5~6年生自由授粉鲜球果出种率约4.0%,种子发芽率高达49%。营建的双系和多系种子园仅具有良种生产功能而无育种功能,自由授粉子代优良单株不能选入下一世代育种群体,营建自由授粉子代测定进一步验证良种现实增益并为疏伐改造及良种审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双系种子园 多系种子园 良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半同胞家系生长和材性遗传变异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黄寿先 周传明 +3 位作者 朱栗琼 韦立权 施季森 刘敏锐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35-539,共5页
对 1 0年生杉木半同胞家系的生长和木材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的研究表明 ,树高、胸径和材积、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在家系间存在显著差异 ,木材基本密度和管胞长宽比在家系间差异不显著。树高、胸径、材积、木材基本密度、管胞长度、管胞宽... 对 1 0年生杉木半同胞家系的生长和木材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的研究表明 ,树高、胸径和材积、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在家系间存在显著差异 ,木材基本密度和管胞长宽比在家系间差异不显著。树高、胸径、材积、木材基本密度、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和管胞长宽比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 0 .697、0 .841、0 .836、0 .31 7、0 .462、0 471和 0 .2 49,单株遗传力分别为 0 .42 5、0 .671、0 .71 6、0 .2 49、0 .437、0 l45、0 .1 81。木材基本密度与树高、胸径、材积、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和管胞长宽比都呈负相关 ,只有基本密度与管胞长度的负相关达到显著水平。选出的 4个优良家系 ,树高、胸径、材积、基本密度、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和管胞长宽比的遗传增益分别为 3 96%、4.31 %、1 2 .69%、0 .1 2 %、 0 .65 %、 0 .69%和 0 0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径 树高 材积 管胞 木材基本密度 半同胞家系 杉木 负相关 遗传变异 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西不同杉木无性系子代测定林幼林生长的比较 被引量:10
4
作者 吴鹏飞 马祥庆 +3 位作者 蒋建 陈友力 林文奖 何友兰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1-375,共5页
为筛选适宜闽西地区推广的杉木优良无性系,对福建漳平五一国有林场7年生不同杉木无性系子代测定林进行调查,比较不同无性系的速生性,估算不同无性系幼林生长的现实增益.结果表明:供试的86个不同无性系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为5.87 m... 为筛选适宜闽西地区推广的杉木优良无性系,对福建漳平五一国有林场7年生不同杉木无性系子代测定林进行调查,比较不同无性系的速生性,估算不同无性系幼林生长的现实增益.结果表明:供试的86个不同无性系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为5.87 m、7.82 cm和0.0255 m3,分别是福建洋口国有林场第1代种子园混合子代实生苗的1.13、1.10和1.55倍;不同无性系生长存在较大差异,M34无性系生长最快,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分别为1.02 m.a-1,1.47 cm.a-1和0.0052m3.a-1;初步筛选出17个杉木速生优良无性系,与漳平五一国有林场初级嫁接种子园实生苗相比,这些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平均现实增益值分别达12.67%、15.86%和47.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子代测定林 生长 现实增益 无性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良种种子品质遗传改良初步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孙鸿有 傅秋华 +2 位作者 程育民 王宇熙 丰晓阳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120-126,共7页
对杉木优良种源、1代种子园、1.5代种子园、2代种子园和优良家系的种子千粒重、涩粒率、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品质的遗传改良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估算了遗传力和遗传增益。结果表明,约有60%以上良种的种子品质有不同程... 对杉木优良种源、1代种子园、1.5代种子园、2代种子园和优良家系的种子千粒重、涩粒率、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品质的遗传改良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估算了遗传力和遗传增益。结果表明,约有60%以上良种的种子品质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涩粒率和千粒重改良程度较大。良种种子品质的差异和遗传增益的变化,在选育层次之间,没有一定的变化趋势,并不随选育层次的提高而提高。不同种子园之间同一家系的种子品质差异极显著。种子性状遗传力大小次序是:千粒重>涩粒率>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对杉木良种种子品质评价,不应以选育层次的高低论“优良”,而应以遗传改良实际进展为依据。对优良家系选择,要考虑其所在的不同种子园之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品种 种子品质 遗传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分组群状多系杂交子代测定林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力 曹汉洋 +3 位作者 陈敬德 何祯祥 施季林 陈孝丑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88-393,共6页
对 3片杉木分组群状多系杂交子代测定林的研究表明 ,树高、胸径和材积在不同地点间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 ,群组和亲本与地点的交互作用达显著水平 ,在各地点参试的群组及亲本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 ;胸径、树高和材积的家系遗传力变动在 0 .3... 对 3片杉木分组群状多系杂交子代测定林的研究表明 ,树高、胸径和材积在不同地点间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 ,群组和亲本与地点的交互作用达显著水平 ,在各地点参试的群组及亲本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 ;胸径、树高和材积的家系遗传力变动在 0 .36和 0 .40之间 ,单株遗传力在 0 .0 7和 0 .1 1之间 ,当亲本入选率为 0 .0 5~0 .1 5时 ,胸径、树高和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 2 .45 %~ 4.36 %、2 .2 4%~ 3.96 %和 6 .6 3%~ 1 1 .77% ;根据对群组和亲本的综合评价 ,选出即高产又稳定的群组 2个和亲本 2 3个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组群状 多系杂交子代 遗传参数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优良无性系龙15与闽33双系种子园遗传改良效应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郑勇平 孙鸿有 +3 位作者 冯建民 张建章 冯建国 吴隆高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1-208,共8页
分别以未经遗传改良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的普种、多系种子园(1代、1.5代和2代种子园)为对照,连续4 a采集种子,测定种子品质,连续2 a营建试验林,进行2(a)次4地点5重复的子代遗传测验,对无性系龙15与闽33双系种子园的遗传改良增益... 分别以未经遗传改良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的普种、多系种子园(1代、1.5代和2代种子园)为对照,连续4 a采集种子,测定种子品质,连续2 a营建试验林,进行2(a)次4地点5重复的子代遗传测验,对无性系龙15与闽33双系种子园的遗传改良增益,反交效应以及遗传效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双系种子园种子品质现实增益为6.76%~20.44%,除涩籽率外,种子千粒质量、种子生活力和种子活力均优于多系种子园;子代生长在6年生时的材积现实增益达46.14%,比多系种子园大10.63%~21.10%。种子品质和子代侧枝性状的正交与反交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子代生长、高径比和冠幅的正交与反交基本相等。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主要是由基因加性效应控制,非加性效应也占有较大比例。种子千粒质量、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表现出超显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育种学 杉木 种子园 双系种子园 改良效果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平原河堤杉木栽培种源选择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晓储 黄利斌 +2 位作者 蔡顺章 刘爱娟 于洪林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27-34,共8页
在苏北宝应县平原河堤进行的55个产地杉木种源造林试验表明,种源间适应性、抗性与生长性状多有显著的统计差异.性状变异与产地纬度、经度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受纬度与经度双重影响渐变。产地温度和湿度是种源产生性状变异的主要作... 在苏北宝应县平原河堤进行的55个产地杉木种源造林试验表明,种源间适应性、抗性与生长性状多有显著的统计差异.性状变异与产地纬度、经度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受纬度与经度双重影响渐变。产地温度和湿度是种源产生性状变异的主要作用因子.种源选择具有较高增产潜力.选择四川洪雅、邻水、永川、彭县,广东乐昌、信宜,广西融水、那坡、浦北,福建大田,湖南祁阳,江西安乐、全南等22个种源造林,12年生小径材蓄积比江苏对照杉木(宜兴产地)增加35.84~169.98m3/hm2,蓄积表型增益达33.79%~160.54%,遗传增益达10.36%~49.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堤 杉木 栽培 种源 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个常见的杉木育种方案的遗传效果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齐明 彭九生 《江西林业科技》 2004年第4期12-15,共4页
分析了几个常见的育种方案的遗传效果,结果发现,进行逆向选择时,选择优良组合之双亲建立双系种子园的方案,要优于选择优良亲本建立1.5代种子园;而在进行前向选择时,选择优良个体展开无性育种和无性利用方案,要优于建立多世代种子园方案... 分析了几个常见的育种方案的遗传效果,结果发现,进行逆向选择时,选择优良组合之双亲建立双系种子园的方案,要优于选择优良亲本建立1.5代种子园;而在进行前向选择时,选择优良个体展开无性育种和无性利用方案,要优于建立多世代种子园方案。在杉木遗传育种中,应将有性育种和无性育种有机地结合起来,两者相互补充,不可偏废。最后文中还对双系种子园的建立技术,有性育种和无性育种方案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全双列杂交试验 育种方案 遗传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第二代种子园子代测定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剑斌 何祯祥 《云南林业科技》 1996年第4期41-45,共5页
本文对福建省官庄林场杉木第二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试验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性状进行了研究。子代测定结果表明,参试家系间的效应显著;利用方差分析的结果,估算了杉木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并以10%、... 本文对福建省官庄林场杉木第二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试验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性状进行了研究。子代测定结果表明,参试家系间的效应显著;利用方差分析的结果,估算了杉木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并以10%、20%的选择强度估算出杉木的遗传增益值。通过分析得出杉木各生长性状间有较高的相关性。依材积选择出46个优良家系,用作造林,4年生时估计其遗传增益可达41.37%~51.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二代种子园 子代测定 遗传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努力为繁荣我国林木育种事业作贡献——考察广东三个林木良种基地的点滴感受 被引量:2
11
作者 沈熙环 《广东林业科技》 2008年第4期1-4,共4页
文章扼要介绍了英德、龙山和信宜三个良种基地建设情况,提出良种生产单位的首要任务是不断给林业生产单位提供品质愈来愈好的种苗,这同时也是自身生存发展的条件;加大育种资源的研究利用,可以采取"先易后难"、"优者居先&... 文章扼要介绍了英德、龙山和信宜三个良种基地建设情况,提出良种生产单位的首要任务是不断给林业生产单位提供品质愈来愈好的种苗,这同时也是自身生存发展的条件;加大育种资源的研究利用,可以采取"先易后难"、"优者居先",逐步开展,力争取得实效;重视种内各层次的遗传变异,要在地理变异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抓紧子代测定,为了取得实效,应重视亲本组合的选择;提高种子园种子产量,增加无性繁殖系数是当务之急;加强领导,完善管理、生产与研究三结合是良种基地持续发展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马尾松 火炬松 良种繁育基地 遗传资源 种源 子代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不同世代不同类型种子园遗传改良增益研究 被引量:37
12
作者 郑勇平 孙鸿有 +4 位作者 董汝湘 华朝晖 唐淑琴 张建章 傅顺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27,共8页
以浙江省17个无性系种子园为研究对象,连续2年采种育苗造林,进行2次4地点5区组的种子园子代测定试验,测定树高、胸径、材积、冠幅、侧枝等8个性状。结果表明从未经遗传改良普通林分种子到1代、1.5代、2代种子园,子代生长增益是逐代增长... 以浙江省17个无性系种子园为研究对象,连续2年采种育苗造林,进行2次4地点5区组的种子园子代测定试验,测定树高、胸径、材积、冠幅、侧枝等8个性状。结果表明从未经遗传改良普通林分种子到1代、1.5代、2代种子园,子代生长增益是逐代增长的,但世代之间增幅明显下降。优良双系种子园子代生长增益最大,优良种源种子园次之。1代、1.5代和2代种子园,种源种子园,双系种子园的子代生长,在6年生时,树高生长现实增益分别为4.35%、6.04%、7.88%、12.02%和12.02%,遗传增益依次为3.90%、5.41%、7.06%、10.77%和10.77%;胸径现实增益为7.60%、9.68%、12.08%、15.05%和19.70%,遗传增益为7.07%、9.00%、11.23%、14.00%和18.32%;材积现实增益为20.65%、27.47%、32.14%、39.93%和46.14%,遗传增益为16.97%、22.58%、26.42%、32.82%和37.93%。为持续获得高增长的遗传改良效果,在高世代种子园建设中,应充分发掘和优先利用优良种源的优质种质资源;在提升育种群体遗传水平,保持遗传基础多样性的同时,建立双系种子园,实现工业原料林用种的品种化,应是今后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种子园 现实增益 遗传增益 子代测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壳山核桃品种果质性状变异及选择改良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李永荣 刘永芝 +3 位作者 翟敏 吴文龙 庞万兵 杜佳 《江苏林业科技》 2011年第3期6-11,共6页
对南京地区引种的21个薄壳山核桃品种果实单果重、出仁率、出油率,果型指数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均有显著的遗传变异,具有明显的改良潜力。相关分析未发现性状间有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综合性状改良,由综合坐标评定法选出M... 对南京地区引种的21个薄壳山核桃品种果实单果重、出仁率、出油率,果型指数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均有显著的遗传变异,具有明显的改良潜力。相关分析未发现性状间有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综合性状改良,由综合坐标评定法选出Mahan,Wictita,Sioux,Pawnee,Elliott,Shawnee等6个优良新品种,综合性状优于现行的优良品种钟山25号。单果重出仁率、出油率、果型指数遗传增益分别达53.0%~3.8%;25.9%~8.1%;4.7%-3.2%;59.5%~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品种 果质性状 遗传变异 选择改良 综合选择 遗传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不同遗传改良途径良种生产力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日林 李兴发 +3 位作者 洪昌端 邵顺流 江波 潘智慧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4-47,共4页
以杉木不同类型种子园、优良家系等良种为材料,进行不同途径良种的造林对比试验。从4年生和18年生试验林的2次生长量调查情况反映出不同途径良种的生产力水平是不同的。4年生时生长较快的前10位良种到18年生时的中选率只有60%;18年生时... 以杉木不同类型种子园、优良家系等良种为材料,进行不同途径良种的造林对比试验。从4年生和18年生试验林的2次生长量调查情况反映出不同途径良种的生产力水平是不同的。4年生时生长较快的前10位良种到18年生时的中选率只有60%;18年生时开化种源种子园的那坡小区混系种子、长乐1.5代混系种子、龙泉双系种子园混系种子及湘零陵9、龙泉15、龙泉5优良家系种子造林的林分平均单株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80.9%、54.5%、49.1%、42.0%、38.9%、33.5%;按种源类别统计,龙泉双系种子园材积生长量最大,遗传增益达到49.1%,长乐1.5代种子园、种源种子园和本省(浙江)选优良家系的遗传增益也在30%以上,而从外省未经子代测定而收集到的15个优树无性系的遗传增益仅为0.8%。为获得高增长的遗传改良效益,用真正优良的优树无性系2个或多个配置,是营建杉木高级种子园较理想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种子园 良种 生产力 遗传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代杉木良种苗木的施肥配方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宋政凯 李惠通 +3 位作者 赖慧捷 任衍敏 苏铁 刘爱琴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0-427,共8页
为满足二代杉木良种生长的养分需求,筛选出二代杉木良种苗木的最佳施肥配方,以经遗传改良的半年生二代杉木良种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试验设计进行配方施肥盆栽试验,通过综合营养诊断施肥法(DRIS)和肥料效应函数进行配... 为满足二代杉木良种生长的养分需求,筛选出二代杉木良种苗木的最佳施肥配方,以经遗传改良的半年生二代杉木良种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试验设计进行配方施肥盆栽试验,通过综合营养诊断施肥法(DRIS)和肥料效应函数进行配方施肥研究。结果表明:DRIS分析得出,氮(N)、磷(P)、钾(K)的最优养分浓度比例是2.06∶1∶1.76;肥料效应函数计算得出,无微肥处理的N、P、K理论最佳施肥量分别为0.407、0.193和0.262 g·kg^-1,有微肥处理的N、P、K理论最佳施肥量分别为0.474、0.214和0.273 g·kg^-1。施微肥对杉木苗体内养分含量的平衡和苗木生长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代杉木 良种 施肥 综合营养诊断施肥法 肥料效应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改良对杉木针叶和种实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学峰 杨双云 +3 位作者 蔡红 黄豆 叶代全 边黎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96-1307,共12页
为揭示遗传改良对主要造林用材树种叶和种实性状的影响,阐明性状的变异趋势,该研究以杉木第4轮育种的精选树(改良群体)、四省五地的表型优树与古树(未改良群体)为对象,调查了218个无性系的针叶和种实性状指标,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对比方... 为揭示遗传改良对主要造林用材树种叶和种实性状的影响,阐明性状的变异趋势,该研究以杉木第4轮育种的精选树(改良群体)、四省五地的表型优树与古树(未改良群体)为对象,调查了218个无性系的针叶和种实性状指标,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对比方法研究遗传改良对杉木及不同类型杉木的表型差异,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究遗传改良对杉木针叶和球果部分表型性状的影响,以及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1)未改良群体的针叶长、针叶宽和出籽率分别比改良群体小13.28%、10.81%和33.90%,其他性状表现为未改良群体大于改良群体,差异在10.90%~27.03%之间。未改良群体球果长、球果宽和出籽率的变异系数,分别比改良群体大9.14%、12.73%和15.38%。(2)球果长、球果宽、苞鳞长和苞鳞宽4个性状,在未改良群体中仅有球果长和球果宽(0.931)、苞鳞长和苞鳞宽(0.622)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经遗传改良后,这4个性状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3)四川雅安(SCYA)的球果长和球果宽的性状比改良群体大48.83%和53.26%,安徽黄山(AHHS)的百粒重比改良群体大16.92%。(4)遗传改良导致松张型球果的杉木比例降低,紧包型和反翘型球果的杉木比例增加。综上认为,杉木的遗传改良导致球果大小下降,改变了不同针叶和球果类型的比例,同时会改变针叶性状和种实性状的相关性,将为杉木种质资源评价和未来多目标育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遗传改良 育种群体 针叶 种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不同类别良种改良效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徐金良 洪昌端 +1 位作者 沈辛作 项龙昌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37-340,共4页
杉木不同类别良种改良效果的比较研究*徐金良洪昌端沈辛作项龙昌关键词杉木良种增产效果杉木(Cunninghamialanceloata(Lamb.)Hook.)是我国南方主要的速生用材和造林树种。浙江省从70年代初开展... 杉木不同类别良种改良效果的比较研究*徐金良洪昌端沈辛作项龙昌关键词杉木良种增产效果杉木(Cunninghamialanceloata(Lamb.)Hook.)是我国南方主要的速生用材和造林树种。浙江省从70年代初开展杉木遗传改良工作以来,以种源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良种 增产效果 品种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不同良种大田播种育苗对比试验 被引量:4
18
作者 赖文胜 杨逢志 +2 位作者 黄秋良 黄宇 范辉华 《福建林业科技》 2017年第4期74-78,共5页
在福建省仙游县建林林业专业合作社苗圃,对产自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等10个单位14个1~3代的杉木种子园良种开展苗期生长特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4个良种的生长指标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苗高、地径、生物量均值最大的分别是:尤溪林场... 在福建省仙游县建林林业专业合作社苗圃,对产自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等10个单位14个1~3代的杉木种子园良种开展苗期生长特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4个良种的生长指标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苗高、地径、生物量均值最大的分别是:尤溪林场第3代、尤溪林场第3代、洋口林场第3代;综合苗高、地径、生物量性状,利用多性状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尤溪林场第3代的综合表现最优(多性状综合评价Pi值最小)、其后依次是洋口林场第3代、光泽华侨林场第3代、官庄林场第2.5代、南平市郊林场第1代、尤溪林场第2代、洋口林场第2.5代、政和林场第1代、长汀第2代、建瓯市第1.5代、尤溪林场第1代、浙江省龙泉市第2代、洋口林场第1.5代、官庄林场第1.5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良种 播种育苗 遗传力 遗传增益 多性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2代种子园单亲子代试验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建忠 徐永勤 +1 位作者 沈凤强 吴家旅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32-635,共4页
The height and DBH of 5 to 7-year trees of filial generation of single parent were tested and analysed in 1997—1999 in second generation seed orchard of Chinese fir(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 in Changle Fore... The height and DBH of 5 to 7-year trees of filial generation of single parent were tested and analysed in 1997—1999 in second generation seed orchard of Chinese fir(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 in Changle Forestry Cente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owth traits of height and DBH were mos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the tested families.The heritabilities of height and DBH of families different years in were 67.02%、73.41%、54.95%、59.18%、55.48% and 47.37% respectively.The genetic gain of families of plus tree of superior provenance and hybrid match was more than that of the families of plus tree of superior families of first generation seed orchard of Chinese fir.The genetic gain of second generation seed orchard was more than that of the filial generation of superior provenance and mixed families filial generation of first generation and 1 and(1.5) generation seed orchard.The selection was effective on material of second generation of Chinese Fir and the second generation seed orchard rebuilding was successfu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2代种子园 单亲子代 生长量 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椿优树子代测定及优良家系的选择
20
作者 王毅敏 高本旺 +4 位作者 张海玲 高晗 何松 雷华 刘军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3年第4期225-233,共9页
[目的]探讨香椿优树子代的生长性状差异和遗传变异规律,筛选适宜在鄂西地区推广的香椿优良家系。[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比较10年生香椿优树子代的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和单株材积的生长表现及遗传变异规律,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及综... [目的]探讨香椿优树子代的生长性状差异和遗传变异规律,筛选适宜在鄂西地区推广的香椿优良家系。[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比较10年生香椿优树子代的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和单株材积的生长表现及遗传变异规律,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筛选出优良家系。[结果](1)35个香椿家系1年生幼苗地径、树高在家系间差异极显著(P<0.01);树高遗传力(0.9384)略大于地径遗传力(0.8185),表明不同香椿家系苗期生长受遗传控制。(2)10年生香椿优树子代测定林的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和单株材积在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12号、13号、26号、38号、42号和43号等家系胸径变异系数均大于40%;4号、8号、10号、12号、15号、23号、42号、43号、YL075号和YL083号等家系树高变异系数均大于25%;13号、26号、38号和43号等家系单株材积变异系数均大于100%。(3)通过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将35个家系分为差、中、良、优4个类别,选出43号、26号、YL082号、38号和2号等5个优良家系。优良家系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分别为10.09 cm、9.52 m和0.0464 m^(3),分别比35个参试家系的平均胸径(8.07 cm)提高20.02%,比平均树高(8.82 m)提高7.35%,比平均单株材积(0.0289 m^(3))提高37.72%;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7.26%、6.16%、40.08%,入选率达14.28%。[结论]不同香椿家系生长性状差异明显,存在较为丰富的遗传变异;筛选出的5个香椿优良家系遗传增益较高、生长速度快,可作为鄂西地区低效林改造的优良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家系 生长表现 良种选择 遗传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