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地区中药炮制特色技术研究概况
1
作者 陆国弟 吴国泰 +1 位作者 杨扶德 晋玲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72-877,共6页
不同地区的中药炮制特色技术是中药炮制工艺学术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对传统炮制技术整体性和历史连续性的认识,从炮制理论、特色技术、特色辅料、特色工具及特色品种等方面,对北京、江西、四川、福州、新疆、青海、甘肃地区的中... 不同地区的中药炮制特色技术是中药炮制工艺学术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对传统炮制技术整体性和历史连续性的认识,从炮制理论、特色技术、特色辅料、特色工具及特色品种等方面,对北京、江西、四川、福州、新疆、青海、甘肃地区的中药炮制特色技术进行整理与总结,分析中药炮制传承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促使各地区炮制技术、加工方法及特色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炮制 不同区域 炮制理论 特色技术 特色辅料 特色工具 特色品种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文本命名实体识别研究综述 被引量:1
2
作者 时倩如 李贺 +2 位作者 于雯倩 沈旺 张承坤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6,共13页
[目的/意义]中医文本中包含了大量领域相关知识,可为准确诊断和有效的疾病防治提供指导。本文对中医文本命名实体识别(NER)研究进行系统性综述。[方法/过程]从中医文本的特征出发,探讨了中医文本NER在知识体系、语料构建和技术算法层次... [目的/意义]中医文本中包含了大量领域相关知识,可为准确诊断和有效的疾病防治提供指导。本文对中医文本命名实体识别(NER)研究进行系统性综述。[方法/过程]从中医文本的特征出发,探讨了中医文本NER在知识体系、语料构建和技术算法层次面临的挑战;梳理中医文本NER语料构建中可用的术语标准、实体类型和标注原则与方法;归纳中医文本NER技术的一般框架、常用方法和近期趋势,并总结评估指标。[结果/结论]建议未来研究可从以下方向开展:在语料层面制定标注规范并构建高质量数据集,在算法层面探索针对小样本问题的数据优化、针对复杂实体的识别模型和增强模型解释性,以提高中医NER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名实体识别 中医 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G支付模式下中医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3
作者 景迈玉 季亚男 +2 位作者 张敬华 田侃 朱小颖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4-48,共5页
目的:在医保支付改革背景下,构建一套DRG支付模式下符合中医医院特点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中医医院的管理实践和医保服务质量评估提供有效工具与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初步建立指标池,采用德尔菲法进一步构建绩效评价指标... 目的:在医保支付改革背景下,构建一套DRG支付模式下符合中医医院特点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中医医院的管理实践和医保服务质量评估提供有效工具与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初步建立指标池,采用德尔菲法进一步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结果:经过两轮专家咨询,确定了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32项。一级指标分别为医院内部管理、医疗服务能力、医疗服务效率、医疗质量、费用控制5个维度,权重分别为0.25、0.21、0.19、0.21和0.14。专家积极程度、权威程度和意见协调程度较高,为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提供了支持。结论:初步构建了DRG支付模式下中医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中医医院DRG实施效果的科学评价提供了简便有效的量化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医院 DRG 评价指标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肺纤维化动物模型及中药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震 邹吉宇 +3 位作者 臧凝子 王天娇 庞立健 吕晓东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4-720,共17页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确诊后生存期较短,目前西药治疗效果欠佳,且肺移植治疗价格高昂,因此亟须寻求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动物实验研究是验证药物作用机制的重要手段,合理的IP...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确诊后生存期较短,目前西药治疗效果欠佳,且肺移植治疗价格高昂,因此亟须寻求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动物实验研究是验证药物作用机制的重要手段,合理的IPF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对IPF实验研究尤为重要。当前使用博来霉素(bleomycin,BLM)诱导IPF模型较为普遍。传统中药具有治疗靶点多、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在IPF的治疗中正逐渐受到重视。通过中药干预IPF动物模型进而验证中药治疗IPF的具体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是目前实验研究的中心内容。本文通过对IPF动物模型的选用、诱导方法、建立过程、评估方法及中药对模型的干预作用进行综述,总结出IPF动物模型最佳建模方法及中药治疗现状,以期为IPF的科学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纤维化 中药干预作用 动物模型 造模方法 造模过程 模型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发酵四黄止痢复方中兽药工艺的研究
5
作者 于嘉璐 陈涛 +5 位作者 刘广旭 单文琪 全子慧 刘雨桐 宋婧祎 蒋红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53-58,共6页
为探讨四黄止痢复方中兽药益生菌发酵工艺,本试验以黄芩苷含量、盐酸小檗碱含量、气味、口感组成的综合评分(Y1)筛选发酵益生菌组合,以黄芩苷含量、盐酸小檗碱含量组成的综合评分(Y2)为响应值进行单因素试验筛选益生菌发酵工艺参数,经... 为探讨四黄止痢复方中兽药益生菌发酵工艺,本试验以黄芩苷含量、盐酸小檗碱含量、气味、口感组成的综合评分(Y1)筛选发酵益生菌组合,以黄芩苷含量、盐酸小檗碱含量组成的综合评分(Y2)为响应值进行单因素试验筛选益生菌发酵工艺参数,经正交试验优化益生菌发酵工艺。结果显示:以Y1为响应值获得发酵四黄止痢复方中兽药适宜的益生菌为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组合,以Y2为响应值发现,对发酵影响的因素益生菌接菌量>装液量>发酵时间,且接菌量对Y2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装液量对Y2有显著性影响(P<0.05);益生菌发酵四黄止痢复方中兽药最优工艺为接种YE-BS-LB(1:1:1)组合益生菌菌液15%,装液量为30%,混匀后置入摇床,37℃、100 r/min发酵2.5 d,该工艺发酵产物中黄芩苷含量为(291.26±2.62)mg/mL、盐酸小檗碱含量为(168.33±1.22)mg/mL。由此表明,该工艺条件切实可行且益生菌发酵能够极大提高组方中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四黄止痢复方中兽药 发酵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专家共识》构建实践
6
作者 巩仪凡 刘宏潇 +1 位作者 马小霞 石金杰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65-1371,共7页
目的: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临床疑难重大病种之一,中医药治疗优势显著。但至今仍缺乏公认的证候诊断标准,制约着AS中医诊疗方案研制、应用与推广。针对AS中医诊疗长期缺乏标准化证候诊断体系的现状,通过系统整合循证医学证据与专家临床经... 目的: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临床疑难重大病种之一,中医药治疗优势显著。但至今仍缺乏公认的证候诊断标准,制约着AS中医诊疗方案研制、应用与推广。针对AS中医诊疗长期缺乏标准化证候诊断体系的现状,通过系统整合循证医学证据与专家临床经验,构建具有行业共识性的中医证候标准,为规范中医临床诊疗实践提供标准化依据。方法:依托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防治分会主任委员单位,组织全国中医领域专家,通过循证医学方法,建立强直性脊柱炎证候标准。参照国际相关标准指南及专家共识的研制规范,采取循证医学研究办法,通过文献研究、临床调查及专家咨询等环节,集成专家意见形成《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专家共识》。结果:全国共42名各领域专家参与本共识的研制。本研制的强直性脊柱炎证候类型分为肾督亏虚证、湿热痹阻证、肝肾不足证、寒湿痹阻证、瘀血痹阻证共5个中医证候类型。同时,对病名、病位、病性、证候特征、临床辨治及处方进行了共识。结论:《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专家共识》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与权威度,可供国内外同道在临证和科学研究参考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 诊疗方案 证候 专家共识 标准化 构建过程 方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钗石斛多糖的酶解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筱玥 刘学 +2 位作者 刘春环 刘晶 杨成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7-848,共12页
采用α-半乳糖苷酶对金钗石斛多糖30%醇沉(30%为乙醇水溶液中乙醇的质量分数)组分(DNP-30)进行了酶解。以酶解产物(DNP-30E)对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确定了最佳... 采用α-半乳糖苷酶对金钗石斛多糖30%醇沉(30%为乙醇水溶液中乙醇的质量分数)组分(DNP-30)进行了酶解。以酶解产物(DNP-30E)对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确定了最佳酶解条件。采用FTIR、NMR、高效凝胶渗透色谱仪对DNP-30和DNP-30E进行了表征。基于体外和细胞内抗氧化活性实验、建立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刺激HaCaT细胞氧化应激模型,探究了DNP-30和DNP-30E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在α-半乳糖苷酶加酶量20 U/mL、pH=7.0、酶解温度46℃、酶解时间11 h的最佳酶解条件下,DNP-30E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平均值为85.62%。与DNP-30相比,DNP-30E还原糖含量由0.63%±0.35%升至48.66%±0.51%,重均相对分子质量由7.95×10^(5)Da降至2083 Da。酶解过程造成多糖中的葡萄糖(1α→6)-甘露糖〔Glu(1α→6)-Man〕键发生断裂,并引起葡萄糖端基氢构型翻转。当多糖质量浓度为2.0 g/L时,DNP-30E提高了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自由基清除率;当多糖质量浓度为5.0~10.0 g/L时,DNP-30E细胞毒性比DNP-30显著降低。多糖质量浓度为0.5 g/L时,DNP-30E组比DNP-30组的活性氧含量降低了34.21%,丙二醛含量降低了50.2%,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提升了84.17%,表现出更强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钗石斛多糖 Α-半乳糖苷酶 酶解工艺优化 抗氧化活性 HACAT细胞 中药现代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桔豆粕复合发酵饲料添加剂制备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8
作者 代新新 冯丽娜 +2 位作者 高辛 董坤 姚琳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4-191,共8页
本试验以中草药桔梗、红豆越橘叶以及豆粕为发酵原料,为制备绿色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优选制备工艺。采用枯草芽孢杆菌进行固体发酵,以总多酚含量、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及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发酵温度、发酵时间、... 本试验以中草药桔梗、红豆越橘叶以及豆粕为发酵原料,为制备绿色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优选制备工艺。采用枯草芽孢杆菌进行固体发酵,以总多酚含量、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及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原料比例、含水量、接菌量等条件,并采用响应面Box-Behnken设计建立模型,对发酵工艺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红豆越橘叶和桔梗比例1:0.8、含水量65%、接菌量8%、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56 h。在此工艺下,总多酚含量5.86 mg/g、总游离氨基酸含量17.95 mg/g、ABTS自由基清除率66.28%。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越桔豆粕复合物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响应面法预测理论值与实际值接近,可为后续研究提供稳定可行的制备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饲料添加剂 固体发酵 工艺优化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中医医案的事件抽取方法研究
9
作者 马月坤 崔漠晓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50,共10页
针对中医事件抽取过程中存在事件论元边界模糊的问题,综合运用卷积神经网络、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和注意力机制提出了一种局部与全局语义特征融合的事件抽取模型(event extraction model integrating local and global semantic feature,... 针对中医事件抽取过程中存在事件论元边界模糊的问题,综合运用卷积神经网络、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和注意力机制提出了一种局部与全局语义特征融合的事件抽取模型(event extraction model integrating local and global semantic feature,EE-LGSF),以提升中医事件抽取的效果。首先,通过结合不同滤波窗口大小的卷积神经网络提取文本的多维度局部特征信息,同时利用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捕捉文本的全局特征信息;其次,通过门控机制实现局部与全局信息的动态交互,以增强对论元边界的识别能力;再次,引入模糊跨度注意力机制,动态调整注意力范围,从而优化论元跨度的决策过程;最后,以条件随机场进行标签预测。结果表明,所提模型比相关模型在中医医案数据集上的F1值提升了3.0~11.0个百分点,在解决中医事件抽取问题方面表现更为优异。所提模型能有效利用文本局部和全局语义信息,提高对文本跨度学习的灵活性来增强模型对论元边界的识别能力,从而获得更好的中医事件抽取效果,对中医知识传承和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语言处理 事件抽取 中医医案 注意力机制 卷积神经网络 动态融合 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式教学法在中药材加工与养护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0
作者 游莹卓 刘艳贞 +2 位作者 王恩久 宋传玲 冯慧敏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0期155-158,共4页
该文旨在探讨探究式教学法在中药材加工与养护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分析传统教学法的不足,阐述探究式教学法的内涵与理论基础,并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案例,展示其在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实践与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构建适用于中药材加工与... 该文旨在探讨探究式教学法在中药材加工与养护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分析传统教学法的不足,阐述探究式教学法的内涵与理论基础,并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案例,展示其在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实践与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构建适用于中药材加工与养护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为该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 中药材加工与养护 职业教育 教学模式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中药炮制智能化转型升级发展新路径探讨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林 李伟东 +8 位作者 苏联麟 季德 郁红礼 史亚博 梅茜 李昱 李铭轩 张玖捌 陆兔林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53-660,共8页
当前中药饮片炮制生产存在主观性强、质量不稳定、生产效率低、智能化程度缺乏等问题,为加快推动中药炮制智能化转型升级,深入剖析当前中药饮片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生产模式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针对传统中药炮制基础理论缺乏现代科学阐述... 当前中药饮片炮制生产存在主观性强、质量不稳定、生产效率低、智能化程度缺乏等问题,为加快推动中药炮制智能化转型升级,深入剖析当前中药饮片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生产模式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针对传统中药炮制基础理论缺乏现代科学阐述、在线数字化质量表征技术缺失、生产装备智能化水平较低及优质饮片评价标准缺失等问题,以“新质生产力”形成为导向,提出以科技创新为驱动,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手段深入探讨中药炮制机理,明晰饮片炮制过程“药性-质量”关联规律,应用仿生传感与人工智能实现饮片全息质量表征、云边协同大数据系统助推生产线智能升级,构建“物理-化学-生物”多模态数据融合的优质饮片评价体系,促使中药炮制过程向更高效、精准、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推动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炮制 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 多模态 炮制火候 转型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功效物质为质量目标的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2
12
作者 肖伟 张欣 +2 位作者 徐芳芳 章晨峰 王振中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30-1038,共9页
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是影响中药产品质量的关键,但中药成分的多样性和生产过程的复杂性给过程质量的精准控制带来巨大挑战。首先提出了以功效物质为核心的中药智能化控制理念,系统阐释了中药质量的科学内涵,为中药复杂成分体系“控什... 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是影响中药产品质量的关键,但中药成分的多样性和生产过程的复杂性给过程质量的精准控制带来巨大挑战。首先提出了以功效物质为核心的中药智能化控制理念,系统阐释了中药质量的科学内涵,为中药复杂成分体系“控什么”“怎么控”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通过先进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对中药生产过程开展了智改数转的研究和建设实践。最终建立了以功效物质为质量目标的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体系,为解决过程质量控制难题提供了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生产 过程质量控制 功效物质 智能制造 过程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龙掌血茎和根不同炮制品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
13
作者 陈龙 陈小燕 +4 位作者 张淼 罗静 邓玲玉 朱华 许立拔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90-95,共6页
旨在了解飞龙掌血[Toddalia asiatica(Linn)Lam.]茎和根不同炮制对小鼠急性毒性作用。130只KM小鼠适应性喂养3 d后,随机分为13组,包括溶媒组和12个药物试验剂量组(1个药材茎生品组和5个茎炮制组,1个根生品组和5个根炮制组,其中5种药材... 旨在了解飞龙掌血[Toddalia asiatica(Linn)Lam.]茎和根不同炮制对小鼠急性毒性作用。130只KM小鼠适应性喂养3 d后,随机分为13组,包括溶媒组和12个药物试验剂量组(1个药材茎生品组和5个茎炮制组,1个根生品组和5个根炮制组,其中5种药材炮制品包括水煮制品、水洗制品、水蒸制品、酒蒸制品和酒炙制品)。溶媒组小鼠按40 mL/kg给予纯净水灌胃,给药3次,间隔4~5 h;茎各炮制品试验组小鼠按40 mL/kg灌胃,给药3次,间隔4~5 h;根各炮制品试验组小鼠按30 mL/kg灌胃,给药2次,间隔4~5 h,记录给药后各组小鼠14 d的主要临床症状、体重变化,并统计死亡率。结果表明,飞龙掌血及各炮制品可对小鼠产生急性毒性作用,临床中毒症状有自主活动减少、安静怠动、俯卧和翻正反射消失。炮制品组与溶媒组比较,在14 d内茎和根各炮制品均可致小鼠体重明显降低,且死亡率显著高于溶媒组(P<0.05或P<0.01);而与生品组比较,茎和根的5种炮制品在14 d内对小鼠体重的影响不显著,可有效降低小鼠的死亡率,其中以水煮法效果最佳。水煮、水洗、水蒸、酒蒸、酒炙炮制方法可以减小飞龙掌血茎和根(生品)对小鼠的毒性作用,但对小鼠体脂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龙掌血[Toddalia asiatica(Linn)Lam.] 根和茎 炮制品 小鼠急性毒性 中药炮制减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农业类院校中药加工与炮制学课堂理论教学改革探索
14
作者 范新凤 宋芸 +2 位作者 刘亚令 王向英 冯焱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12期101-104,共4页
中药加工与炮制学课程是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通过分析近年来学生们该课程考核成绩的分布特征,发现学生们的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缺乏学习热情,学生课堂听课效率低,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该课程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专业自信、课堂学习... 中药加工与炮制学课程是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通过分析近年来学生们该课程考核成绩的分布特征,发现学生们的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缺乏学习热情,学生课堂听课效率低,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该课程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专业自信、课堂学习氛围、考核三方面,探讨了提升中药加工与炮制学课程教学设计的路径,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改善课堂沉闷气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进而为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创新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农业类院校 中药加工与炮制学课程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提取罗勒籽胶的理化性质及其结构特性
15
作者 刘树萍 张佳美 +2 位作者 彭秀文 李沛钊 邢珂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65-1773,共9页
采用酶法提取罗勒籽胶,通过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常规法、微波法、超声法和酶法)对罗勒籽胶的得率、理化性质(凝胶强度、持水力、溶胀性能、颜色)、微观结构、流变特性、活性成分(总黄酮、总酚)及抗... 采用酶法提取罗勒籽胶,通过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常规法、微波法、超声法和酶法)对罗勒籽胶的得率、理化性质(凝胶强度、持水力、溶胀性能、颜色)、微观结构、流变特性、活性成分(总黄酮、总酚)及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酶法提取罗勒籽胶的最佳工艺为:以果胶酶为提取酶制剂、酶添加量4.1%(以预处理后罗勒籽质量为基准)、酶解时间30 min、酶解温度40℃、pH=5.1。在上述优化条件下,罗勒籽胶得率为12.96%;与其他3种方法相比,酶法提取罗勒籽胶得率最高、持水力最佳;微观结构表明,酶法提取的罗勒籽胶具有网络结构;动态流变温度扫描模式说明,罗勒籽胶是稳定的水胶体,其中,酶法提取的罗勒籽胶最稳定;酶法提取的罗勒籽胶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活性成分,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率达到20.60%±1.44%,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清除率达到8.70%±0.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勒籽胶 酶法提取 工艺优化 理化性质 结构特性 中药现代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材干燥技术与装备研究现状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乐意 李长河 +9 位作者 刘明政 李康 叶祥瑞 王子文 范林政 王仁坤 赵华洋 坎杂 张国华 邬健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8,共28页
中药材在采收后需经过产地初加工处理,其中干燥是产地初加工的必要环节,并直接影响到中药材的品质。传统的自然干燥方式效率低,且药材干燥品质良莠不齐,严重制约中药产业的发展。因此,加强对中药材干燥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尤为迫切。基于此... 中药材在采收后需经过产地初加工处理,其中干燥是产地初加工的必要环节,并直接影响到中药材的品质。传统的自然干燥方式效率低,且药材干燥品质良莠不齐,严重制约中药产业的发展。因此,加强对中药材干燥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尤为迫切。基于此,该研究综述了中药材干燥技术与装备的研究现状。首先,总结中药材的干燥脱水过程与理化性质变化规律,分析了药材自身特性与干燥条件对水分脱除速率与干燥品质的影响机制。其次,针对热风、热泵、红外、微波、真空与高压电场干燥技术,以干燥机理为基础,总结各类干燥技术的装备结构与工作原理,分析了干燥装备存在的干燥不均匀、能耗大、效率低等问题并探讨了相应改善方法。同时,研究了各类干燥技术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干燥效果,分析了干燥温度、切片厚度、真空度等工艺参数对干燥效果的影响规律,探讨了预处理、阶段式变温变湿、间歇式干燥等赋能干燥效果的工艺手段,并综合干燥品质、干燥效率与干燥成本,得到了各类干燥技术的优缺点与适用范围。进一步地,分析了微波-真空、微波-热风与远红外-热泵三类联合干燥技术不同组合方式下的干燥机理,阐述了各类联合干燥装备的研发进展,探讨了联合干燥技术相较于单一干燥技术的优势以及装备和工艺存在的不足。最后,从提高中药材品质评价标准、完善干燥相关模型、加强干燥装备研发三方面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中药材干燥技术研究与装备创新研发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干燥 机理 装备 效果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领域大语言模型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欣桐 马素芬 +3 位作者 张丰聪 周扬 李小童 生慧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93-1403,共11页
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中医药领域大语言模型,推动了中医药的创新与发展,对中医药的传承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研究背景,阐述了中医药领域大语言模型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过程,包括收集中医药领域数据信息、输入指令数据微... 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中医药领域大语言模型,推动了中医药的创新与发展,对中医药的传承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研究背景,阐述了中医药领域大语言模型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过程,包括收集中医药领域数据信息、输入指令数据微调模型及选择不同评估方法评测模型性能三个关键任务。总结了中医药大语言模型的前沿技术,如提示工程、检索增强生成、人类反馈强化学习等理论应用,有效提升了大语言模型在中医药领域各种应用场景中的适应能力。分析了中医药大语言模型仍面临的困难及挑战,在数据隐私、伦理偏见、模型解释、技术难题、评估标准等方面仍需进一步优化提升。展望了未来中医药大语言模型的应用前景,将其与深度学习等先进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并融合中医四诊信息、中药图像数据等多模态信息,可为大语言模型在中医药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从而更好地服务中医辨证诊断、中药处方推荐、中医药知识图谱构建、中医药教育等各种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人工智能 大语言模型 自然语言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辅料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缪妍 胡丽琴 +4 位作者 张珂 钱帅 高缘 张建军 魏元锋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4-741,共8页
药用辅料作为制剂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扮演着充当药物载体、改善药物释放、保障药品稳定性及提高患者顺应性的重要角色。中医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发展,药学、化学与材料学深度交叉融合,为中药制剂的创新研发提... 药用辅料作为制剂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扮演着充当药物载体、改善药物释放、保障药品稳定性及提高患者顺应性的重要角色。中医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发展,药学、化学与材料学深度交叉融合,为中药制剂的创新研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而与此同时制药行业对优质辅料的需求也日益凸显。本文旨在综述中药制剂辅料的研究进展,具体涵盖预混与共处理辅料、物理及化学改性辅料、“药辅合一”辅料包括矫味剂、填充剂、促透剂及在递送系统中的应用等,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梳理与分析,探讨各类辅料在中药制剂中的具体应用现状,以期为中药制剂辅料的选择提供思路,并促进中药制剂辅料领域的创新活力,呼吁开发适合中药制剂的个性化辅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辅料 中药制剂 预混与共处理辅料 改性辅料 药辅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BERT模型与词汇增强的中医命名实体识别模型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旻哲 殷继彬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22-127,共6页
现有的中医命名实体识别相关研究较少,基本都是基于中文病例做相关研究,在传统中医编写的病例文本中表现不佳。针对中医案例中命名实体密集且边界模糊难以划分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融合词汇增强和预训练模型的中医命名实体识别方法LEBERT-B... 现有的中医命名实体识别相关研究较少,基本都是基于中文病例做相关研究,在传统中医编写的病例文本中表现不佳。针对中医案例中命名实体密集且边界模糊难以划分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融合词汇增强和预训练模型的中医命名实体识别方法LEBERT-BILSTM-CRF。该方法从词汇增强和预训练模型融合的角度进行优化,将词汇信息输入到BERT模型中进行特征学习,达到划分词类边界和区分词类属性的目的,提高中医医案命名实体识别的精度。实验结果表明,在文中构建的中医病例数据集上针对10个实体进行命名实体识别时,提出的基于LEBERT-BILSTM-CRF的中医案例命名实体识别模型综合准确率、召回率、F1分别为88.69%,87.4%,88.1%,高于BERT-CRF,LEBERT-CRF等常用命名实体识别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语言处理 中医案例 词汇增强 BERT BLSTM-CR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栝楼籽多糖的提取工艺、初级结构及降血糖活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巧英 张坤朋 +3 位作者 翁少亭 李淑艳 宿珍 孔令琦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6,共10页
为探究栝楼籽多糖的提取工艺、初级结构及降血糖活性,采用热水浸提法对栝楼籽多糖进行提取,经葡聚糖凝胶G-150纯化得到均质多糖(WHP-Ⅰ)后进行了初步表征。通过体外和体内联合法测试了栝楼籽多糖的降血糖活性。得到栝楼籽多糖的最优提... 为探究栝楼籽多糖的提取工艺、初级结构及降血糖活性,采用热水浸提法对栝楼籽多糖进行提取,经葡聚糖凝胶G-150纯化得到均质多糖(WHP-Ⅰ)后进行了初步表征。通过体外和体内联合法测试了栝楼籽多糖的降血糖活性。得到栝楼籽多糖的最优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100 min、料液比1∶25 (g∶m L)、浸提1次,在上述条件下,WHP-Ⅰ平均提取率为19.01%。WHP-Ⅰ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765×10~4,并含有5种糖残基,WHP-Ⅰ表面较为平整,有孔状结构,且附着有细小的颗粒。WHP-Ⅰ对α-葡萄糖苷酶的半抑制浓度(IC_(50))为15.837 g/L,WHP-Ⅰ具有减缓Ⅱ型糖尿病(T2DM)引起脏器损伤的潜力,给药4周后,中剂量组M-WHP-Ⅰ[200 mg/(kg·bw)]和高剂量组H-WHP-Ⅰ[300 mg/(kg·bw)]小鼠的血糖值分别降低了32.13%和42.27%,且WHP-Ⅰ对糖尿病小鼠的肾脏和肝脏具有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栝楼 多糖 工艺优化 结构表征 降血糖活性 中药现代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