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供给侧改革”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启示——基于新供给经济学视角 被引量:143
1
作者 李博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2-58,共7页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式,辨析西方供给学派和中国新供给经济学的缘起、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把握"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思想,结合我国体育产业存在的问题,探讨"供给侧改革"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启示。研究认为,...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式,辨析西方供给学派和中国新供给经济学的缘起、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把握"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思想,结合我国体育产业存在的问题,探讨"供给侧改革"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启示。研究认为,新供给经济学源于供给学派但又不同于传统的供给学派,是供给学派的中国化,"供给侧改革"实际上是一种经济增长的新思路,本质上是一种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经济改革模式。我国体育产业存在着无效供给过度、有效供给不足和"供需错位"等供给问题。减少无效供给是增加我国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前提,增加有效供给是提高体育产业竞争力的根本,把握供给侧改革机遇是体育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供给经济学 供给学派 供给侧改革 体育产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70年城镇化发展:回顾·反思·展望 被引量:7
2
作者 周加来 周慧 周泽林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3,共13页
全面梳理新中国70年城镇化发展历程,系统总结城镇化发展取得的成就,深入反思城镇化存在的问题,科学展望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及主要特征。研究认为:中国城镇化发展经历了起步期、加速发展期和基本成熟期三个主要阶段;城镇化在激发... 全面梳理新中国70年城镇化发展历程,系统总结城镇化发展取得的成就,深入反思城镇化存在的问题,科学展望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及主要特征。研究认为:中国城镇化发展经历了起步期、加速发展期和基本成熟期三个主要阶段;城镇化在激发经济增长动能、推动经济不断增强、促进国民收入持续提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导致城市高房价泡沫、居民幸福感降低、城乡差距拉大、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伴随居民自由流动而出现的独有的农民工现象,以及产业创新对高质量城镇化发展支撑力不足也需引起足够重视。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将主要呈现四个方面的特征: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实现由“单个城市—城市圈—城市群—城市带”到“城市域”的转变;海绵城市、卫星城市、智慧城市、特色小镇等新型城市类型不断涌现;城乡一体化政策指导城乡一体化实践,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日趋完善,制度创新激发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农村与城市开始融为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70年 城镇化 经济发展 城乡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彼特创新经济学视角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文超 李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0-156,共7页
在世界经济竞争格局大变革、中国经济新旧常态转换的历史时期,赋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有的历史使命:重塑经济增长新动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理解"创新驱动"成为理解供给侧改革的关键;以创新作为研究对象,坚持有机、系统、开放的动态... 在世界经济竞争格局大变革、中国经济新旧常态转换的历史时期,赋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有的历史使命:重塑经济增长新动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理解"创新驱动"成为理解供给侧改革的关键;以创新作为研究对象,坚持有机、系统、开放的动态衍化观的熊彼特创新经济学为理解创新驱动进而理解供给侧改革提供了科学的视角。在熊彼特创新经济学视角下,创新驱动的含义是推动生产要素向上流动;改革的根本任务是破除约束、提供保障,构建能促进创新、推动生产要素向上流动的创新体系;改革中政府的职能,一是完善市场,二是弥补市场;改革的根本性质,是促进创新、推动要素向上流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运用熊彼特创新经济学的思维可以解开人们对供给侧改革在认识上的一系列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经济新常态 熊彼特 创新经济学 创新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中的战略定位--兼评“新自由主义经济秩序”论、“WTO宪政秩序”论、“经济民族主义扰乱全球化秩序”论 被引量:18
4
作者 陈安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8,共16页
198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中力图阻挠或扭曲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NIEO)历史潮流的各种学说层出不穷,诸如"新自由主义经济秩序"论、"WTO宪政秩序"论、"经济民族主义扰乱全球化秩序"论等等。这类学说虽然激发... 198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中力图阻挠或扭曲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NIEO)历史潮流的各种学说层出不穷,诸如"新自由主义经济秩序"论、"WTO宪政秩序"论、"经济民族主义扰乱全球化秩序"论等等。这类学说虽然激发了一些新的有益思考,却确实造成了一系列新的思想混乱。建立NIEO乃是1950年代以来全球弱势群体数十亿人口争取国际经济平权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当代中国人应当全面、完整、准确地加深理解邓小平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方针,将中国在建立NIEO历史进程中的战略坐标和基本角色,定位为旗帜鲜明、言行一致的积极推动者。中国理应进一步发扬传统的具有独特内涵的中华民族爱国主义,通过BRICSM类型的"南南联合"群体,成为建立NIEO的积极推手和中流砥柱之一。总之,中国人务必保持清醒,谨防落入上述各种"时髦"理论的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经济新秩序 中国战略定位 新自由主义经济秩序 WTO宪政秩序 经济 民族主义乱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减速是“新常态”吗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艳军 华民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9-119,327,共11页
"新常态"论将中国经济减速解释为追赶进程从高速向中高速增长阶段的转换,并逐渐成为主流观点。通过回顾历史,可发现"新常态"论与世界各主要国家经济增长的历程并不相符合,也并未发现所谓的"追赶周期"。... "新常态"论将中国经济减速解释为追赶进程从高速向中高速增长阶段的转换,并逐渐成为主流观点。通过回顾历史,可发现"新常态"论与世界各主要国家经济增长的历程并不相符合,也并未发现所谓的"追赶周期"。基于中国现实的分析则表明,中国经济依然具有高速增长的潜力。中国经济减速属于"增长型衰退",真实原因在于近年来实施的经济政策逐渐显现负面效应。因此,坚持贯彻执行十八届三中全会重大决议,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政策转向,中国经济仍可恢复高速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减速 新常态 经济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等强国”在全球体系中生存策略的理论分析--兼论中澳战略伙伴关系 被引量:8
6
作者 于镭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14年第1期49-60,共12页
在全球和次全球(区域)体系中,中国作为全球性经济和地缘政治新兴大国,其上升态势有力地推动了与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大周边邻国的经济融合,以及政治和战略合作。在全球"复合依存"架构下,这种日益增强的经济融合与多领域的合作... 在全球和次全球(区域)体系中,中国作为全球性经济和地缘政治新兴大国,其上升态势有力地推动了与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大周边邻国的经济融合,以及政治和战略合作。在全球"复合依存"架构下,这种日益增强的经济融合与多领域的合作反映了中国地缘政治新趋势,即将自20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实施的经济外交和针对中国大周边邻国的"外交魅力攻势"紧密结合。这种新的地缘政治战略推动中国和澳大利亚采取"和解"策略,增进经济合作和政治磋商,并最终促使双方构建战略伙伴关系。中澳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不仅有利于推动双边贸易和经济合作的进一步扩大,而且也有利于双方构筑政治和战略互信。中澳战略伙伴关系还有助于确保当中国凭借其新增的财富和力量获取相应的全球性大国地位时,澳大利亚和美国的其他盟友不要视中国的"和平崛起"为威胁,并进行自我约束,避免卷入美国遏制中国的任何企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地缘政治新战略 经济外交 外交魅力攻势 中等强国 平衡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正在新平台上找方向 被引量:2
7
作者 黄志凌 《征信》 2017年第4期1-6,共6页
回顾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经济,"以体量扩张为特征的经济发展青春期"为未来经济走向成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经济当下的困境是找方向时期的困境。观察中国经济的现状与前景,不要忽略经济大国的地位因素。目前的中国... 回顾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经济,"以体量扩张为特征的经济发展青春期"为未来经济走向成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经济当下的困境是找方向时期的困境。观察中国经济的现状与前景,不要忽略经济大国的地位因素。目前的中国经济,已经不能简单地从增速这一单一维度去衡量了,传统的经验、规律和标准已经很难准确刻画中国经济现实。中国经济运行已经步入新通道,趋势正在确认;经济能否在新通道里运行更长时间,取决于中国经济升级的势头能否持续。全球经济"三驾马车"格局已经形成,处理好与美国和欧盟之间的经贸关系,对于中国经济升级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发展困境 新平台 经济升级 “三驾马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制度转型对制度供给的时空响应——基于非国有经济视角 被引量:1
8
作者 袁田 杨永春 +1 位作者 史坤博 李恩龙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16,共7页
以中国内地31个省级单元为研究对象,运用矢量数据符号法、空间自相关方法,基于非国有经济视角,探讨中国经济制度转型对制度供给的时空响应。研究表明:1990—2015年,经济制度转型指数的高值与较高值区集聚在东部地区,且在空间上呈明显蔓... 以中国内地31个省级单元为研究对象,运用矢量数据符号法、空间自相关方法,基于非国有经济视角,探讨中国经济制度转型对制度供给的时空响应。研究表明:1990—2015年,经济制度转型指数的高值与较高值区集聚在东部地区,且在空间上呈明显蔓延的趋势,中国经济制度转型水平呈现东部沿海向西北内陆渐次推进的梯度性空间演变格局。1990—2015年,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制度转型指数的差距逐渐缩小,中国经济制度转型在时空上呈逐渐收敛的态势,1990—2005年收敛速度较快,2005—2015年收敛趋于平稳;1990—2000年,转型指数年均增速高值和较高值区在东、中、西部地区均有分布,2000—2015年,转型指数年均增速的高值和较高值区整体向中西部地区偏移。中国经济制度转型的时空演变格局体现了其对东部沿海向西北内陆不断推进的渐进式制度供给的时空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制度转型 制度供给 时空响应 非国有经济 中国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全球化的升级与应对: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 被引量:8
9
作者 卢黎歌 隋牧蓉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2期1-8,共8页
经济全球化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葡萄牙、西班牙殖民"掠夺式"的1. 0版、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英国等"列强殖民掠夺+不平等商贸式"的2. 0版;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美国为首富人俱乐部垄断资本输出式"的3. 0版后... 经济全球化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葡萄牙、西班牙殖民"掠夺式"的1. 0版、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英国等"列强殖民掠夺+不平等商贸式"的2. 0版;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美国为首富人俱乐部垄断资本输出式"的3. 0版后,正在向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为主要特征的4. 0版本升级。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升级中要定位好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积极应对并面对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霸权主义国际权力观的掣肘、文化差异形成的价值观鸿沟和国际利益不均衡等困境;认为中国的对策一是选择渐进式改良路径,二是进一步用好外交舞台,三是做大做强"一带一路",四是积极倡导量力而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经济全球化 世界经济新秩序 中国角色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