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通话推广与乡村振兴互嵌式发展实践路径
1
作者 魏冉 谷月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9期55-58,共4页
该文选择少数民族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2个典型区域,开展普通话应用推广情况的实地走访和调查研究,分析内蒙古和辽宁省普通话的推广现状、普及程度、应用环境及存在问题。调研过程中采用实践走访、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和参与观察等研究方... 该文选择少数民族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2个典型区域,开展普通话应用推广情况的实地走访和调查研究,分析内蒙古和辽宁省普通话的推广现状、普及程度、应用环境及存在问题。调研过程中采用实践走访、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和参与观察等研究方法,在少数民族和乡村地区收集关于普通话推广应用的资料和数据。研究发现,近年来普通话推广工作的持续推进已经初见成效,但在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和乡村地区,特别是老人群体,普通话的普及率仍然偏低。此外,地方方言与普通话的混合使用在日常语言的应用中十分普遍,此类现象也一定程度上影响标准普通话的深入推广。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该文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普通话在少数民族和农村地区的深度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东北老工业基地 普通话应用推广 民族团结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边疆治理与国家形象塑造
2
作者 张安福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8-69,共12页
自先秦至清代,历代中原王朝持续有效的边疆治理,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古代对边疆地区采取丰富多元、因地制宜的空间治理措施,使得古代中国呈现出开放包容的国家形象;边疆地区也是古代大规模移民的重要区域,在不... 自先秦至清代,历代中原王朝持续有效的边疆治理,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古代对边疆地区采取丰富多元、因地制宜的空间治理措施,使得古代中国呈现出开放包容的国家形象;边疆地区也是古代大规模移民的重要区域,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形成屯戍移民、双向对流移民、游牧南下与农耕北上等多种形式的移民浪潮,中原王朝采取不同措施推动农牧一体化治理,促使多元一体的国家局面形成;边疆地区是多元文化汇集之地,历代中原王朝采取“书同文”、推广儒学传播等措施,推动边疆多民族对中原王朝的文化认同和“大一统”国家的形成。由此,古代中国通过对边疆地区特殊区域的空间治理、移民治理、文化治理等策略,从不同路径丰富并完善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塑造了古代中国开放包容、多元一体、守正创新的大国形象,使得边疆地区成为中国国家形象形成和对外传播的关键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边疆治理 民族融合 国家形象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CAD法的大明宫大遗址地区更新规划评估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付晓萌 王新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64-872,共9页
多元利益主体的博弈是困扰当前城市更新工作的难题,尤其对于西北地区而言,城市规划工作尚处于“增量”向“存量”转型初期,城市大遗址区的保护与更新矛盾较为突出,采用合适的决策分析工具化解其中的社会风险具有重要意义.规划方案作为... 多元利益主体的博弈是困扰当前城市更新工作的难题,尤其对于西北地区而言,城市规划工作尚处于“增量”向“存量”转型初期,城市大遗址区的保护与更新矛盾较为突出,采用合适的决策分析工具化解其中的社会风险具有重要意义.规划方案作为相关利益主体价值观的直接体现,应在规划评估中予以重视.基于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采用S-CAD政策评估方法,发挥其具有鲜明理性逻辑及便于平衡各方诉求的特点,对大明宫地区的保护与改造总体规划进行分析,从主导观点和相关观点的不同立场对该规划的实施效应、效率和可行性进行评估,进而为大明宫地区的城市更新品质提升工作提供相关建议,以期为我国西北地区的城市遗址区的更新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规划评估 城市遗址区 s-CAD分析法 西北地区 大明宫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时代民族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学校教育场域重构 被引量:3
4
作者 苏德 马圆圆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3,共9页
智能时代,民族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学校教育场域是以智能技术为基础,在师生之间形成的一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为目的的客观关系网络。其中,教育技术是基础,扩展教育空间并提升教育主体能力;教育主体是关键,通过技术和... 智能时代,民族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学校教育场域是以智能技术为基础,在师生之间形成的一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为目的的客观关系网络。其中,教育技术是基础,扩展教育空间并提升教育主体能力;教育主体是关键,通过技术和教育空间实践教育目标;教育空间是载体,通过教育技术的嵌入支持教育主体发展。然而,当前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场域重构面临学校教育空间去教育化现象、技术生态系统发展受限、教育主体技术素养与自觉传承意识薄弱等问题,需通过加强技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培养师生自觉传承的责任意识、优化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空间建设等途径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校教育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9—2020年中国沿海植被覆盖多时空尺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侯婉 侯西勇 董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7249-7263,共15页
近些年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加剧,导致沿海地区植被覆盖发生复杂变化。基于1999—2020年SPOT⁃VGT NDVI数据,从格局—过程、变化趋势—持续特征、季节演化等方面,揭示中国沿海植被覆盖多时空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沿海较高和高植... 近些年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加剧,导致沿海地区植被覆盖发生复杂变化。基于1999—2020年SPOT⁃VGT NDVI数据,从格局—过程、变化趋势—持续特征、季节演化等方面,揭示中国沿海植被覆盖多时空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沿海较高和高植被覆盖区占比高,中植被覆盖区占比较低,无和低植被覆盖区占比低。(2)中国沿海植被覆盖呈现波动但总体缓增的年际变化特征;年内变化表现为“∩”型曲线,存在明显的峰值(8月)和谷值(2月)。(3)年、月、季多时间尺度中国沿海植被覆盖变化均以“增加”为主,历史增加趋势、未来增加态势以及总体增加且将持续增加的区域都广泛分布,尤以辽宁东北部、冀北山区、闽浙山区、我国台湾中东部、两广山区、海南中部等最为显著。(4)年、月、季多时间尺度中国沿海植被覆盖变化为“降低”的区域面积均相对较少,历史降低趋势、未来降低态势以及总体降低且将持续降低的区域都呈现“环城市群”和“临农牧交错(或过渡)带”聚集的格局特征,在冀东南、山东半岛、长三角城市群、台湾海峡两岸、珠三角城市群等最为突出。研究有望为沿海植被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气候变化适应等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变化趋势 持续性 季节演化态势 中国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系统进路 被引量:21
6
作者 阮朝奇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8,共8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对中国历史文化和世界民族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是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办好高水平大学、建设“双一流”大学的重要使命。民族地区高校要自觉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对中国历史文化和世界民族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是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办好高水平大学、建设“双一流”大学的重要使命。民族地区高校要自觉主动肩负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重任,坚持系统观念,注重从政治保障、价值引领、文化浸润、知行合一、研究创新等多维进路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根铸魂,使各民族师生自觉成为民族团结的践行者、促进者、守护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高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系统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边疆民族地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时空演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徐晓亮 刘旭义 +3 位作者 关靖云 杨晶晶 王明辰 暴龙飞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96-1605,共10页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发挥着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稳疆固边的作用。中国西部边疆民族地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以中国西部边疆民族地区...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发挥着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稳疆固边的作用。中国西部边疆民族地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以中国西部边疆民族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11—2020年的多指标面板数据,测度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分析协调度时空演化,并识别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西部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2020年新冠疫情对旅游业冲击明显,受历史文化沉淀和文化交流影响,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高于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2)各省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协调度波动上升,协调等级逐步优化,广西和云南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协调水平较高,形成“马太效应”。(3)投资水平、政策支持、市场供给和交通条件是西部边疆民族地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其中投资水平表现出的效用最强。研究结果可为西部边疆民族地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有助于加强文化旅游建设,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提升文化活力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高质量发展 西部边疆民族地区 时空演化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多维阐释 被引量:3
8
作者 陈胜锦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作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智慧结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经典马克思主义镶嵌的民族基本观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蕴的民族治理智慧以及革命、建设、改革各... 作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智慧结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经典马克思主义镶嵌的民族基本观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蕴的民族治理智慧以及革命、建设、改革各历史时期党的主要领导人民族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分别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出场的理论逻辑、文化逻辑和历史逻辑。明确了民族工作的战略定位、廓清了民族工作的价值旨归、提出了民族工作的建设理路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内容布展的系统性阐发。多维致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对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有着深刻的现实启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筑牢民族工作的政治基石;殚精竭虑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夯实民族工作的物质基础;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稳民族工作的制度基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中国共产党 民族工作 民族地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边境少数民族网络社群的信息生态机制分析——兼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考察 被引量:1
9
作者 黄鸿业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4,共10页
我国西南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具有群体跨境流动、相对贫困落后、民族成分复杂、宗教信仰多样等特征,该地区“三股势力”依然活跃,并渗入各类网络社群,煽动不良情绪。从维护边境安全稳定与中华民族完整统一的国家战略来看,亟须统筹合力,优... 我国西南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具有群体跨境流动、相对贫困落后、民族成分复杂、宗教信仰多样等特征,该地区“三股势力”依然活跃,并渗入各类网络社群,煽动不良情绪。从维护边境安全稳定与中华民族完整统一的国家战略来看,亟须统筹合力,优化网络社群生态,使其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对西南边境部分村落、乡镇进行调研,借鉴信息生态理论,将少数民族网络社群视作信息生态环境的重要有机体,发现其遵循以下信息生态机制:公共议题讨论,基于情感需求的“线上—线下”交互的运行机制;基层治理信息交互,社会信息交流共同体的信息交互机制;基于锚定的强集聚效应,信息中心节点聚合效应显著但不稳定性客观存在的动员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网络社群 信息生态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西南边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及其发展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朴刚 栾桂芝 陈立华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25,共3页
通过文献资料调查、田野实证等方法,对世居东北的10个少数民族所拥有的约200多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了系统研究,探求项目的渊源并对其进行分类和归纳。在概述东北少数民族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的基础上,分析了东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 通过文献资料调查、田野实证等方法,对世居东北的10个少数民族所拥有的约200多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了系统研究,探求项目的渊源并对其进行分类和归纳。在概述东北少数民族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的基础上,分析了东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所具有的特征,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对全民健身、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的意义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东北地区 少数民族 民族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关系的变量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徐黎丽 孙金菊 夏妍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8-23,共16页
本文在对当代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关系进行调查和分析后,认为:接触深浅是民族关系得以展开的客观变量;民族认同是影响民族关系深入发展的主观变量;国家认同则是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核心变量。民族关系只有在客观接触与主观认同... 本文在对当代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关系进行调查和分析后,认为:接触深浅是民族关系得以展开的客观变量;民族认同是影响民族关系深入发展的主观变量;国家认同则是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核心变量。民族关系只有在客观接触与主观认同统一的基础上,以国家认同为核心,才能真正走向平等与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边疆 民族地区 民族关系 接触 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沉积物实验室剪切波速度及其与沉积物的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7
12
作者 潘国富 叶银灿 +2 位作者 来向华 陈锡土 吕小飞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4-68,共5页
采用压电陶瓷弯曲元法和共振柱试验的方法对采自我国海域的一些典型海底浅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剪切波速测试,获得首批可信数据.两种方法所测得的剪切波速数据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且在数赫兹至数十千赫兹频段范围内剪切波速不具明显弥散性... 采用压电陶瓷弯曲元法和共振柱试验的方法对采自我国海域的一些典型海底浅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剪切波速测试,获得首批可信数据.两种方法所测得的剪切波速数据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且在数赫兹至数十千赫兹频段范围内剪切波速不具明显弥散性.剪切波速与沉积物类型关系密切,不同海区和不同类型海底沉积物的剪切波速有明显差异.近海较细颗粒沉积物粉砂的剪切波速在100 m/s左右,细颗粒沉积物的剪切波速在100 m/s以下;陆架较粗颗粒沉积物的剪切波速最大,超过100 m/s;深海、半深海细颗粒沉积物的剪切波速最低,小于50 m/s.剪切波速与含水量、密度、孔隙度、塑限和液限等沉积物物理参数之间具很好的相关性,反映了剪切波速和物理性质之间的密切关系.剪切波速与压缩波速呈正相关性,但在不同的波速范围剪切波速随压缩波速的变化有很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域 海底沉积物 实验室测试 剪切波速 物理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板块北缘古大洋闭合时间的限定--来自四子王旗西后壕子同碰撞花岗岩的证据 被引量:23
13
作者 孟庆鹏 贺元凯 +4 位作者 张文 吴泰然 郑荣国 徐操 张昭昱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49-1759,共11页
位于华北板块北缘四子王旗北部的西后壕子花岗岩体的CamecaIMS-1280-SIMS锆石U—Pb年龄为266Ma±2Ma。该岩体主要由二长花岗岩组成,以出现大量颗粒较大的白云母为特征,具有较高的SiO2含量(75.21%-76.69%),A/CNK值多大于1... 位于华北板块北缘四子王旗北部的西后壕子花岗岩体的CamecaIMS-1280-SIMS锆石U—Pb年龄为266Ma±2Ma。该岩体主要由二长花岗岩组成,以出现大量颗粒较大的白云母为特征,具有较高的SiO2含量(75.21%-76.69%),A/CNK值多大于1.1,CIPW标准矿物中刚玉的含量也都高于1%。在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图解上,Eu具有强烈的负异常(δEu=0.03~0.11),REE呈现出明显的M型四分组效应,部分微量元素也表现出non-CHARAC的性质。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配分图上,元素Ba、Nb、sr和Ti相对亏损,Cs、Rb、Th和Pb相对富集。在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所有样品均落入同碰撞花岗岩区域。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以上特征,西后壕子岩体应为强过铝质的高分异S型花岗岩,形成于二叠纪晚期的陆一陆碰撞环境中。270-260Ma期间,四子王旗地区发育EW向的碰撞花岗岩带,限定华北板块与南蒙古微大陆沿索伦缝合带的闭合时间为二叠纪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型花岗岩 二叠纪晚期 碰撞花岗岩带 四子王旗 华北板块北缘 sIMs锆石U—P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缺陷与新时期战略转型 被引量:13
14
作者 丁如曦 赵曦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3-98,共6页
传统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及其消极影响是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的严峻制约与重大挑战。针对资源依赖、投资驱动、结构单一和封闭循环等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缺陷,依据新时期中国区域总体战略及经济转型目标,西部民... 传统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及其消极影响是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的严峻制约与重大挑战。针对资源依赖、投资驱动、结构单一和封闭循环等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缺陷,依据新时期中国区域总体战略及经济转型目标,西部民族地区必须在明确功能定位的基础上,通过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确立科学合理的资源开发机制、优化基础设施并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构建集中协调的产业支撑型城镇体系以及培育内生增长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民族地区 经济发展方式 战略转型 内生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沿海地区制造业发展:国际代工模式与创新 被引量:69
15
作者 刘志彪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7-44,58,共9页
本文以我国沿海地区制造业成长模式为线索,探讨中国沿海地区制造业在参与国际竞争和产品价值链分工中为何持续走“国际代工”道路,并且着重从技术、制度、组织、市场、企业战略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等层面,揭示未来沿海地区通过全面的创建... 本文以我国沿海地区制造业成长模式为线索,探讨中国沿海地区制造业在参与国际竞争和产品价值链分工中为何持续走“国际代工”道路,并且着重从技术、制度、组织、市场、企业战略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等层面,揭示未来沿海地区通过全面的创建自有国际品牌的战略实现产业升级的基本路径、政策和创新体制的可能性,期望能够为沿海地区的政府政策和企业发展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代工 增长方式 创新 中国沿海地区 制造业发展 国际竞争 创新体制 代工 经济增长方式 政府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文化对村民自治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吕蕾莉 陈思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8-82,共5页
西北民族地区的村民自治具有宏观背景上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其中长期以来积淀的宗教文化对西北民族地区的村民自治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随着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及其宗教文化在西北乡村社会中的持续与兴盛,宗教力量开始与乡村政治形成一种... 西北民族地区的村民自治具有宏观背景上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其中长期以来积淀的宗教文化对西北民族地区的村民自治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随着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及其宗教文化在西北乡村社会中的持续与兴盛,宗教力量开始与乡村政治形成一种交叉重叠的互构力量,不断显示出张力和冲突,使得村民自治中有了宗教的印记。围绕村民自治的宗教化、宗教活动的政治化等问题,研究如何处理少数民族村庄村民自治与宗教活动的关系及对策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民族地区 宗教 村民自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造山带东段古元古代结晶基底:来自中蒙边境花岗岩和沉积地层的证据 被引量:9
17
作者 苏茂荣 李英雷 +5 位作者 刘汇川 邵永旭 张青 周飞 曹磊 孙景浩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86-1203,共18页
中亚造山带东段多个地块内鲜有古老结晶基底物质报道,严重制约了我们对其早期属性的认识。本研究在内蒙古北部与蒙古国接壤的乌力吉特敖包地区,发现了被中下泥盆统泥鳅河组不整合覆盖的古元古代细粒二长花岗岩和沉积地层(乌兰敖包组)。... 中亚造山带东段多个地块内鲜有古老结晶基底物质报道,严重制约了我们对其早期属性的认识。本研究在内蒙古北部与蒙古国接壤的乌力吉特敖包地区,发现了被中下泥盆统泥鳅河组不整合覆盖的古元古代细粒二长花岗岩和沉积地层(乌兰敖包组)。对二长花岗岩开展的LA-ICM-MS锆石U-Pb定年显示其结晶年龄为(1686±10) Ma,说明形成于古元古代。乌力吉特敖包二长花岗岩高钾钙碱性,过铝质(A/CNK=1.08~1.11),且含有大量白云母,属S-型花岗岩。不同于常见的显生宙以来的S-型花岗岩,乌力吉特敖包古元古代花岗岩具有正的εHf(t)值(+2.9^+6.7),但εHf(t)值远低于1.7 Ga地壳演化趋势线,且锆石原位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2.0~2.3 Ga,因此其应该来源于古老变泥质岩部分熔融。乌力吉特敖包古元古代花岗岩形成于陆陆同碰撞的构造环境。在古元古代乌兰敖包组变质泥岩获得了一个显著的碎屑锆石峰值年龄(1698 Ma),且该地层被元古宙花岗岩侵入。本研究发现的乌力吉特敖包古元古代末期花岗岩和乌兰敖包组沉积地层说明:中亚造山带东缘各地块内存在古老的结晶基底物质。这为我们认识这些地块早期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地质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古元古代 s型花岗岩 中蒙边境 结晶基底 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民族地区市场化进程与经济增长 被引量:4
18
作者 冯等田 何欣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0-123,共4页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的落后很大程度上导因于西部民族地区国有经济比重过大、要素市场化程度低等制度因素。市场化进程缓慢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非常可观,如果不能矫正这些扭曲,其损失就是国民经济福利的净损失。要使政府对西部民族地区资金和...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的落后很大程度上导因于西部民族地区国有经济比重过大、要素市场化程度低等制度因素。市场化进程缓慢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非常可观,如果不能矫正这些扭曲,其损失就是国民经济福利的净损失。要使政府对西部民族地区资金和人才等要素的大规模投入取得预期的增长效应,就必须加快市场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民族地区 市场化进程 市场化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目标体系导向的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被引量:3
19
作者 把多勋 夏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6-111,共6页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旅游现象和重要的旅游业态,是民族地区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的产业支撑。检讨了学术界对我国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研究,对单一经济价值导...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旅游现象和重要的旅游业态,是民族地区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的产业支撑。检讨了学术界对我国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研究,对单一经济价值导向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和产业运行模式进行了反思,以我国西北民族地区为例提出了构建以多元价值为基础的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基本思路和框架,研究了多元目标价值导向的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理论意义与产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民族地区 多元目标价值 旅游产业模式 民族地区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多民族杂居地区发展观光农业的条件及前景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雷亨顺 王俊娜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3,共3页
本文指出西南多民族杂居地区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贫困,并提出今后基本的发展思路。文章在介绍了观光农业的类型和特点之后,对西南多民族杂居地区发展观光农业的条件及前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观光农业 西南多民族杂居地区 贫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