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S NORTH,CENTRAL & SOUTH COASTAL REGIONS
1
作者 Wu Zhe geography,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3期19-24,39,共7页
Ⅰ. An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economy in the north,middle aud south coastal regions or China since China began to implementreform and open
关键词 s NORTH CENTRAL sOUTH coastal REGIONs O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GDP TH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WEP降水产品对中国大陆沿海区域极端降水模拟的评估及校正
2
作者 李江夏 任宁丹 邓志远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9,共11页
基于1979-2020年中国大陆沿海区域96个气象站点降水观测资料,详细评估了MSWEP高分辨率网格化降水产品在中国大陆沿海区域对极端降水的模拟精度。采用Cressman逐步订正法校正MSWEP,分析搜索半径R对校正结果的敏感性,并评估校正后的MSWEP... 基于1979-2020年中国大陆沿海区域96个气象站点降水观测资料,详细评估了MSWEP高分辨率网格化降水产品在中国大陆沿海区域对极端降水的模拟精度。采用Cressman逐步订正法校正MSWEP,分析搜索半径R对校正结果的敏感性,并评估校正后的MSWEP对实际降水的模拟能力。研究表明:MSWEP降水产品对中国大陆沿海区域的日降水量整体上存在低估现象,北方省份精度略优于南方省份,在极端降水时期存在显著低估;在台风暴雨期间整体数据误差较大,且降水量越大,其低估现象越明显;在搜索半径R的敏感性分析中,最优的搜索半径为2.0°,且以校正3次最佳;校正后的MSWEP对降水的模拟能力整体增强,显著提高了极端暴雨的模拟精度。研究成果可为我国沿海地区降水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对沿海省份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极端降水模拟 MsWEP Cressman逐步订正法 中国沿海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南沿海中-新生代玄武岩微量元素和Nd-Sr-Pb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61
3
作者 谢昕 徐夕生 +1 位作者 邹海波 邢光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17-628,共12页
本文对中国东南沿海不含幔源包体的中生代玄武岩和含幔源包体的新生代玄武岩进行了微量元素和Nd-Sr-Pb同位素对比研究。中生代玄武岩呈Ta、Nb和Hf负异常,低Ce/Pb、Nb/U比值和高La/Nb比值,与岛弧火山岩和陆壳岩石的微量元素特征相类似,... 本文对中国东南沿海不含幔源包体的中生代玄武岩和含幔源包体的新生代玄武岩进行了微量元素和Nd-Sr-Pb同位素对比研究。中生代玄武岩呈Ta、Nb和Hf负异常,低Ce/Pb、Nb/U比值和高La/Nb比值,与岛弧火山岩和陆壳岩石的微量元素特征相类似,说明在岩浆生成和上升过程中,幔源组分受到了陆壳组分的混染。新生代玄武岩呈Ta、Nb正异常和Pb负异常,高Ce/Pb、Nb/U比值和低La/Nb比值,与海岛玄武岩(OIB)相类似,Nd-Sr同位素成分与夏威夷玄武岩类似,因而它们未受明显的陆壳混染。143Nd/144Nd与206Pb/204Pb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和87Sr/86Sr与206Pb/204Pb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本区新生代玄武岩起源于中等亏损程度的软流圈地幔,并与EMII富集地幔组分发生了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微量元素 锶同位素 中生代 新生代 中国 铷同位素 铅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熊涛 刘庆 +1 位作者 胡钧 罗雪英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59,共9页
中国海洋经济已由高速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科学合理评价其经济增长质量至关重要。基于2009—2022年沿海11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融合新发展理念构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算综合指数,并建立面板分位数... 中国海洋经济已由高速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科学合理评价其经济增长质量至关重要。基于2009—2022年沿海11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融合新发展理念构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算综合指数,并建立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对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广东、山东和海南表现突出,而河北和广西相对较低;东部海洋经济圈在创新和共享维度的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最高;南部在协调、绿色和开放维度的质量最高;北部在五大维度上的综合指数都较低;海洋资本投入、海洋产业结构、海洋技术创新均能促进海洋经济质量提升,海洋经济活动强度对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具有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经济 经济增长 熵值法 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 中国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CAD法的大明宫大遗址地区更新规划评估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付晓萌 王新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64-872,共9页
多元利益主体的博弈是困扰当前城市更新工作的难题,尤其对于西北地区而言,城市规划工作尚处于“增量”向“存量”转型初期,城市大遗址区的保护与更新矛盾较为突出,采用合适的决策分析工具化解其中的社会风险具有重要意义.规划方案作为... 多元利益主体的博弈是困扰当前城市更新工作的难题,尤其对于西北地区而言,城市规划工作尚处于“增量”向“存量”转型初期,城市大遗址区的保护与更新矛盾较为突出,采用合适的决策分析工具化解其中的社会风险具有重要意义.规划方案作为相关利益主体价值观的直接体现,应在规划评估中予以重视.基于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采用S-CAD政策评估方法,发挥其具有鲜明理性逻辑及便于平衡各方诉求的特点,对大明宫地区的保护与改造总体规划进行分析,从主导观点和相关观点的不同立场对该规划的实施效应、效率和可行性进行评估,进而为大明宫地区的城市更新品质提升工作提供相关建议,以期为我国西北地区的城市遗址区的更新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规划评估 城市遗址区 s-CAD分析法 西北地区 大明宫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沿海地区植被NDVI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霞 陈永昊 +2 位作者 陈喆 张国壮 唐梦雅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0-191,共12页
研究植被变化对区域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沿海地区为例,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降水、夜间灯光等自然和人为因子数据,运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OPGD)、相关分析和Hurst指数,多... 研究植被变化对区域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沿海地区为例,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降水、夜间灯光等自然和人为因子数据,运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OPGD)、相关分析和Hurst指数,多时空尺度探讨了中国沿海地区植被NDVI时空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2001-2020年研究区植被状况较好,NDVI多年均值为0.762,具体到各分区,东北沿海的NDVI均值最高,其次是华南沿海,华东沿海和华北沿海;全区NDVI逐年变化率为0.019/10 a(P<0.01),不同分区的上升趋势从大到小为华南沿海、东北沿海、华北沿海和华东沿海,区域内植被状况不断改善,退耕还林还草和沿海防护林等生态工程效益不断显现;2)夜间灯光指数在全区各个因子中的解释力最大(q值为0.354),人为因素对NDVI的解释力明显大于自然因素,其对植被恢复产生了积极影响,并且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强;3)两因子结合后的解释力大于单因子,表现为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在全区范围内,影响最大的一对交互作用为土壤类型∩夜间灯光,其他分区则为日照时数∩夜间灯光(东北沿海地区),土壤类型∩夜间灯光(华北沿海和华东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夜间灯光(华南沿海地区),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作用后影响力有了显著提升,但人类活动因素仍占据主导地位;4)Hurst指数均值为0.463,未来一段时间内,研究区内植被变化有66.3%的地区表现出一定的反持续性。研究结果有利于为中国沿海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时空变化 驱动力 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 相关分析 中国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2020年全国沿海溢油风险情势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利国 程金香 +3 位作者 韩兆兴 郑超蕙 徐洪磊 李悦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2-698,共7页
为研究大规模海上油品运输溢油风险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地理空间分析、大数据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建立海上溢油风险空间分析模型,应用全国沿海船舶AIS数据、溢油历史事故、生态环境敏感目标等数据分析2014—2020年溢油风险情势的变化... 为研究大规模海上油品运输溢油风险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地理空间分析、大数据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建立海上溢油风险空间分析模型,应用全国沿海船舶AIS数据、溢油历史事故、生态环境敏感目标等数据分析2014—2020年溢油风险情势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2014年相比,2020年溢油事故风险指数均值、最大值分别增加27.8%和26.8%,溢油事故风险指数变化为−0.46~0.40,其中风险增加的海域主要分布在南北大通道、成山头、长江口、台湾海峡、珠江口海域,减少区域主要分布在近岸海域。全国沿海溢油事故高风险集中区主要分布在渤海—北黄海、长江口、台湾海峡、珠江口等海域;相较于2014年,2020年高风险集中区内有局部调整变化,但是高风险集中区的分布格局未发生变化。研究成果可为溢油风险管控和应急装备配备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沿海 溢油风险 空间分析 风险指数 情势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9—2020年中国沿海植被覆盖多时空尺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侯婉 侯西勇 董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7249-7263,共15页
近些年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加剧,导致沿海地区植被覆盖发生复杂变化。基于1999—2020年SPOT⁃VGT NDVI数据,从格局—过程、变化趋势—持续特征、季节演化等方面,揭示中国沿海植被覆盖多时空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沿海较高和高植... 近些年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加剧,导致沿海地区植被覆盖发生复杂变化。基于1999—2020年SPOT⁃VGT NDVI数据,从格局—过程、变化趋势—持续特征、季节演化等方面,揭示中国沿海植被覆盖多时空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沿海较高和高植被覆盖区占比高,中植被覆盖区占比较低,无和低植被覆盖区占比低。(2)中国沿海植被覆盖呈现波动但总体缓增的年际变化特征;年内变化表现为“∩”型曲线,存在明显的峰值(8月)和谷值(2月)。(3)年、月、季多时间尺度中国沿海植被覆盖变化均以“增加”为主,历史增加趋势、未来增加态势以及总体增加且将持续增加的区域都广泛分布,尤以辽宁东北部、冀北山区、闽浙山区、我国台湾中东部、两广山区、海南中部等最为显著。(4)年、月、季多时间尺度中国沿海植被覆盖变化为“降低”的区域面积均相对较少,历史降低趋势、未来降低态势以及总体降低且将持续降低的区域都呈现“环城市群”和“临农牧交错(或过渡)带”聚集的格局特征,在冀东南、山东半岛、长三角城市群、台湾海峡两岸、珠三角城市群等最为突出。研究有望为沿海植被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气候变化适应等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变化趋势 持续性 季节演化态势 中国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时期中国沿海地区台风灾害的时空特征
9
作者 杨雨锟 毕硕本 +1 位作者 邱湘开 李士毫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6-459,共14页
延长器测时代之前的台风序列,可为更长时间尺度的气候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基于历史文献,分区域重建了1368—1911年影响中国沿海地区的台风活动共1447次,借助小波分析、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其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使用降水、干湿等序列对... 延长器测时代之前的台风序列,可为更长时间尺度的气候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基于历史文献,分区域重建了1368—1911年影响中国沿海地区的台风活动共1447次,借助小波分析、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其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使用降水、干湿等序列对重建结果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明清时期华北、华东、华南入境台风总数分别为157、596、853次,影响华北沿海的台风大多也会影响华东沿海,而同次台风入境华东与华南沿海的情况则较少。(2)重建台风与现代造成8级及以上风的热带气旋的阴历月际分布特征大致相似,华北沿海台风高发期为6、7月份,华东为6—8月份、华南为5—9月份。(3)在1570—1590年、1660年代、1850年代、1890年代沿海各地区的台风活动均十分频繁,而在1460年代、1560年代、1700年代、1760年代、1780年代则相对平静。(4) 128 a周期尺度下的小波分析显示,明清时期华北沿海台风活动的第一、第二、第三主周期分别123 yr、86 yr、10 yr,华东沿海为122 yr、85 yr、42 yr,华南沿海为73 yr、116 yr、40 yr,明清时期整个中国沿海地区为122 yr、75 yr、42 yr。(5)明清时期台风灾害集中分布于临海的平原地带,且呈现出由南向北、由临海地区向内陆显著减弱的趋势,华北沿海台风灾害主要分布于胶东、辽东半岛、渤海湾沿岸,除临海地区外海河平原东南部地区台风灾害也相对明显。(6)明清时期沿海各区域台风序列与其相对应区域的降水序列均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明清时期 中国沿海地区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尔尼诺事件对中国沿海地区水汽变化周期的影响
10
作者 王勇 张经纬 +1 位作者 刘严萍 尚军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0,共9页
厄尔尼诺事件导致极端天气频发,中国沿海城市较多,分布有不同的气候类型。该文开展厄尔尼诺事件对中国沿海地区水汽变化以及变化是否存在空间差异的分析。基于CMONOC中国沿海地区的GNSS水汽时间序列,综合厄尔尼诺事件(I EP、I_(CP))指数... 厄尔尼诺事件导致极端天气频发,中国沿海城市较多,分布有不同的气候类型。该文开展厄尔尼诺事件对中国沿海地区水汽变化以及变化是否存在空间差异的分析。基于CMONOC中国沿海地区的GNSS水汽时间序列,综合厄尔尼诺事件(I EP、I_(CP))指数,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变换方法,从频域和时域开展GNSS水汽时序变化分析,分析东部型与中部型厄尔尼诺事件对中国沿海地区水汽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GNSS水汽异常值的出现与相应时段的厄尔尼诺事件存在对应。东部型厄尔尼诺(I_(EP))与大部分GNSS站点水汽的相关性为正相关;中部型指数(I_(CP))与GNSS站点水汽的相关性为负相关。厄尔尼诺事件对水汽变化周期的影响,日周期变化较小,在5 d和10 d周期,东部型厄尔尼诺与中部型厄尔尼诺事件影响下的水汽周期小于正常时段的水汽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 厄尔尼诺 GNss 中国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沿海地区近20年台风灾害风险评价 被引量:64
11
作者 牛海燕 刘敏 +3 位作者 陆敏 权瑞松 张丽佳 王静静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64-768,共5页
依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综合考虑致灾因子和承灾体特征,提出台风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在GIS环境下对中国沿海地区台风灾害危险性、脆弱性和风险进行分析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海南省、上海市和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的沿海区域台风灾害危险... 依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综合考虑致灾因子和承灾体特征,提出台风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在GIS环境下对中国沿海地区台风灾害危险性、脆弱性和风险进行分析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海南省、上海市和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的沿海区域台风灾害危险性较高;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和江苏省、山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及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河北省的沿海区域承灾体脆弱性较高;海南省、上海市和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的沿海区域台风灾害风险较高;而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辽宁省和山东省的大部分区域台风灾害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灾害 危险性 脆弱性 风险评价 中国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闽浙沿岸泥质区沉积特征与古环境记录 被引量:54
12
作者 石学法 刘升发 +4 位作者 乔淑卿 刘焱光 方习生 吴永华 朱志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30,共12页
2007—2009年执行"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过程中,对东海闽浙沿岸泥质区进行了系统的底质调查,取得表层沉积物样品2949个、柱状沉积物样品148个。基于上述样品的研究,得到以下认识:(1)以6.5Φ粒径为界线详细划分出... 2007—2009年执行"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过程中,对东海闽浙沿岸泥质区进行了系统的底质调查,取得表层沉积物样品2949个、柱状沉积物样品148个。基于上述样品的研究,得到以下认识:(1)以6.5Φ粒径为界线详细划分出泥质区的分布范围,主要位于26°~29°N之间,水深90m以浅的区域。(2)粒径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泥质区现代沉积物总体趋势是由东北向西南运移,但研究区的两侧又稍有不同,均表现出明显的向外偏转趋势;南部闽江河口外沉积物运移模式大致表现为由河口向周围呈散射状的输运趋势,最北影响可到27°N附近。(3)泥质区黏土矿物可明显划分为2个组合区,Ⅰ区覆盖了从长江口到南部闽江口外的大片海域,富集伊利石(平均含量为64%),沉积物主要来自于长江;Ⅱ区主要集中在闽江口附近的小区域,富集高岭石和绿泥石(两者平均含量之和为50%),推断其沉积物可能主要来自于闽江。(4)常量元素的R型因子分析表明闽浙沿岸泥质区沉积主要以陆源碎屑沉积为主,伴有少量生物沉积。(5)利用210Pb法测试了研究区百年来沉积速率,结果表明闽浙沿岸泥质区近百年来沉积速率介于0.79~3.34cm/a之间,平均值为1.97cm/a,属于东海次高沉积强度区,明显低于长江口泥质区沉积速率。(6)对闽浙沿岸泥质区南部的MZ01孔进行了综合分析,恢复了中全新世以来泥质区的古环境演变过程,识别出10次极值事件,可能主要由东亚冬季风的增强所引起,推测中全新世以来泥质区东亚冬季风演化过程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8400~6300aBP为季风较强且波动期、6300~3800aBP为季风较弱且稳定期、3800~1400aBP为季风高波动期、1400aBP以来为季风稳定增强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浙沿岸泥质区 沉积特征 古环境 东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沿海地区台风灾害损失评估研究 被引量:53
13
作者 牛海燕 刘敏 +3 位作者 陆敏 权瑞松 王静静 宗宁 《灾害学》 CSCD 2011年第3期61-64,共4页
沿海地区作为人口积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和战略中心,在台风灾害中遭受的损失往往是惨重和致命的,所以亟待开展沿海地区台风灾害损失评估研究。根据1990-2007年的台风灾情资料,选取代表性指标尝试构建了台风灾情评估模型,... 沿海地区作为人口积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和战略中心,在台风灾害中遭受的损失往往是惨重和致命的,所以亟待开展沿海地区台风灾害损失评估研究。根据1990-2007年的台风灾情资料,选取代表性指标尝试构建了台风灾情评估模型,并对沿海省市的台风灾害损失及其与致灾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除个别区域外,沿海地区台风灾害损失都呈下降趋势,但各区域下降的幅度不等,其中浙江省、江苏省和海南省下降幅度较低,均不足10%;浙江省、福建省和广东省18年间平均台风灾害损失较大;上海市以南各区域台风大风和暴雨的频次多、强度大,灾害损失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灾害 灾害损失评估 中国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沿海地区社会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19
14
作者 方佳毅 陈文方 +2 位作者 孔锋 孙劭 史培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0-286,共7页
将美国社会脆弱性指数(SoVI)方法用于中国沿海地区,并基于中国国情进行改进,以探索中国沿海地区社会脆弱性的空间分布及其社会经济文化驱动因素.基于SoVI方法,选取31个指标对我国沿海的300个研究单元进行评价,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社会... 将美国社会脆弱性指数(SoVI)方法用于中国沿海地区,并基于中国国情进行改进,以探索中国沿海地区社会脆弱性的空间分布及其社会经济文化驱动因素.基于SoVI方法,选取31个指标对我国沿海的300个研究单元进行评价,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社会脆弱性的6个主要影响因子:城镇化水平,经济条件,年龄与性别,民族与特需人群,居住条件与文盲,医疗水平.对这些因子按照对社会脆弱性的正向或负向作用进行加和,得到最终的社会脆弱性指数.结果显示,最高的社会脆弱性集中在海南省及北部湾沿岸,江苏北岸和辽宁省北岸社会脆弱性也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脆弱性 沿海地区 中国 时空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南沿海与南岭内陆A型花岗岩的对比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32
15
作者 胡建 邱检生 +2 位作者 王德滋 王汝成 张晓琳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4-414,共11页
中国东南部广泛发育中生代A型花岗岩,按其空间展布,可区分为东南沿海和南岭内陆两个岩带.东南沿海A型花岗岩主要形成于晚白垩世(92~103 Ma),时间跨度不大,而南岭内陆A型花岗岩起始时间早,延续时间长(186~124 Ma),自早侏罗世至早白垩... 中国东南部广泛发育中生代A型花岗岩,按其空间展布,可区分为东南沿海和南岭内陆两个岩带.东南沿海A型花岗岩主要形成于晚白垩世(92~103 Ma),时间跨度不大,而南岭内陆A型花岗岩起始时间早,延续时间长(186~124 Ma),自早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均有发育.东南沿海A型花岗岩可区分为过碱性和铝质两种类型,但南岭内陆A型花岗岩基本均属铝质类型.与南岭内陆A型花岗岩相比,东南沿海A型花岗岩相对富SiO2,富Na2O,而K2O,Rb,Sr,Ba含量及FeO*/(FeO*+MgO)比值则相对偏低.Nd同位素示踪指示两带A型花岗岩均为壳幔混熔岩浆经高度分异演化结晶的产物,但不同地区A型花岗岩因区域引张程度不同,导致幔壳物质混熔比例存在差异.通过对两带A型花岗岩共生岩石组合及产出构造背景的综合分析,认为东南沿海A型花岗岩形成于与古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有关的弧后伸展引张环境,而南岭内陆A型花岗岩的产出则主要受板内裂谷环境控制,可能与古特提斯及古太平洋构造域的联合制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地球化学 中生代 中国东南沿海及南岭内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沿海地区地壳厚度与泊松比研究 被引量:34
16
作者 黄海波 郭兴伟 +1 位作者 夏少红 丘学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896-3906,共11页
华南沿海地区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分布是了解该地区板块运动和地球内部物质结构的重要依据.本文利用广东台网和福建台网共75个固定地震台记录到的2001—2008年远震波形的接收函数,通过H-κ叠加法获得了74个台站下方平均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值... 华南沿海地区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分布是了解该地区板块运动和地球内部物质结构的重要依据.本文利用广东台网和福建台网共75个固定地震台记录到的2001—2008年远震波形的接收函数,通过H-κ叠加法获得了74个台站下方平均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值的有效估计,结合该区断裂分布、地震活动和地形地貌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该区地壳厚度范围在26-32km之间,由陆向洋、自北向南减薄.泊松比0.23-0.28,由陆向洋增加,地壳厚度与泊松比变化分别和地表地形呈正相关和负相关;(2)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呈块状和带状分布,对应该区的断裂活动,其过渡带变化地区与地震分布一致,震群区和地幔上隆区对应泊松比的急剧增加;(3)该区主要以中、酸性地壳物质为主,地壳厚度与泊松比在近海区的构造伸展作用和褶皱区的逆冲推覆作用影响下,分别呈正、负消长关系,揭示该区不同时代和不同区域构造演化模式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沿海 接收函数 地壳厚度 泊松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成因软土工程地质特性研究——以连云港、南京、吴江、盱眙等地四种典型软土为例 被引量:33
17
作者 阎长虹 吴焕然 +3 位作者 许宝田 许崧 郑军 燕晓莹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61-569,共9页
我国东部沿海和长江下游地区,地势低洼,分布广泛有第四系全新统新近沉积的软土,成因类型有滨海相、河漫滩相、湖沼相及间洼地相等软土。该地区软土厚度大、结构松散、高孔隙比,高含水量;其强度低、压缩性大,易产生流动变形。本文以这些... 我国东部沿海和长江下游地区,地势低洼,分布广泛有第四系全新统新近沉积的软土,成因类型有滨海相、河漫滩相、湖沼相及间洼地相等软土。该地区软土厚度大、结构松散、高孔隙比,高含水量;其强度低、压缩性大,易产生流动变形。本文以这些不同成因类型的软土为例,针对其矿物成分、粒度成分、物理力学性质及其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软土的成因类型及矿物成分、粒度成分、含水量控制着软土的工程地质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成因类型 东南沿海地区 工程性质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沿海地区台风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估 被引量:16
18
作者 牛海燕 刘敏 +4 位作者 陆敏 权瑞松 张丽佳 王静静 许世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0-25,35,共7页
从台风大风、暴雨和风暴潮3个方面选取指标,尝试构建了台风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在GIS环境下对沿海地区台风致灾因子危险性进行分析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海南省和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的沿海区域台风致灾因子危险性... 从台风大风、暴雨和风暴潮3个方面选取指标,尝试构建了台风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在GIS环境下对沿海地区台风致灾因子危险性进行分析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海南省和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的沿海区域台风致灾因子危险性较大,上海市和广西省、江苏省的沿海区域以及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的内陆地区台风致灾因子危险性中等,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及广西省和江苏省的内陆地区台风致灾因子危险性较小.评价结果可为沿海地区制定防灾、减灾政策等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致灾因子 危险性评估 中国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沿海地区甘薯发展情况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邱永祥 邱思鑫 +3 位作者 刘中华 许泳清 韦晓霞 杨道富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798-802,共5页
调查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23个县市,从1975-2012年每5年甘薯的栽培面积、总产量、品种和栽培技术等变化,研究分析表明,30多年来福建省沿海地区甘薯种植面积虽有一定的下降,但仍保持较大面积,占福建省甘薯种植面积的比例有所上升。期间,甘... 调查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23个县市,从1975-2012年每5年甘薯的栽培面积、总产量、品种和栽培技术等变化,研究分析表明,30多年来福建省沿海地区甘薯种植面积虽有一定的下降,但仍保持较大面积,占福建省甘薯种植面积的比例有所上升。期间,甘薯单位产量有较大的提高,但面积和总产量的变化趋势不同于同期我国整体甘薯产业变化情况。本研究认为该区域的甘薯品种更新、栽培技术提高、消费习惯和传统甘薯文化的综合作用等是产生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为也提出了建立优质种苗基地、推广优质新品种等促进甘薯区域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福建省沿海地区 面积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沿海地区入境旅游经济的时空差异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李红波 曾文 +2 位作者 周叶青 李悦铮 江海旭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50-153,共4页
入境旅游发展水平则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产业国际化水平和产业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沿海地区作为中国经济高度集聚的地带,因其优越的区位、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气候条件在开展入境旅游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入境旅游有利... 入境旅游发展水平则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产业国际化水平和产业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沿海地区作为中国经济高度集聚的地带,因其优越的区位、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气候条件在开展入境旅游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入境旅游有利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以中国沿海地区省份为研究对象,以各省的入境旅游人数、国际旅游收入为指标,运用多种统计学方法,分析1996-2011年中国沿海地区三大区域间、区域内入境旅游经济的时空演变特点。结果可表明,沿海地区入境旅游绝对差异持续扩大,相对差异呈下降趋势,同时区际、区内差异明显。在此基础上,从资源、区位、产业和重要事件等方面对差异原因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境旅游经济 时空差异 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