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关联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戈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5,共9页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命题的深化探索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内涵。两者在理论、历史和实践三个维度存在深刻关联。理论层面,国家治理现代化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伴随国家...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命题的深化探索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内涵。两者在理论、历史和实践三个维度存在深刻关联。理论层面,国家治理现代化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伴随国家治理理论的完善而走向成熟;历史层面,国家治理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一条鲜明线索,两者之间存在同频共振的紧密关系;实践层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接续发展要求通过国家治理现代化来固本赋能。对两者内在逻辑关联的探究有助于更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式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章研究的发展脉络与时代使命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叶中 熊娜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共11页
在党建学主导和法学、政治学等学科参与下,党章研究经40余年之积淀,已形成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并确立起相应的知识框架和研究风格。但在繁荣的研究景象背后,党章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侧重将党章置于党的建设领域,相对忽视... 在党建学主导和法学、政治学等学科参与下,党章研究经40余年之积淀,已形成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并确立起相应的知识框架和研究风格。但在繁荣的研究景象背后,党章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侧重将党章置于党的建设领域,相对忽视党章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过多从党建学、法学、政治学等学科的议题偏好出发,相对欠缺立足党章本体建构党章自主知识体系的能力。而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迈上新征程、党内法规学开始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入社会科学领域,党章研究更是面临实践与学术回应性的双重挑战,其内在不足日益凸显。为应对有关挑战,新时代的党章研究应以党内法规学的形成为契机,确立“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目的、以党内法规学为方法”的研究宗旨,在探索基于党内法规学视角的党章理论的同时,有效关照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这就需要党章研究进一步树立面向党和国家政治运行的问题意识,构建涵盖党、党章、党和国家治理三个维度的分析结构,形成贯穿党章生成与作用场域的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章研究 党章 中国共产党 党和国家治理 中国式现代化 党内法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转向东方”战略背景下的中俄海洋合作
3
作者 张建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90,I0002,I0003,共20页
海洋对于中俄两国各自国家利益、对外战略和推进国际秩序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两国海洋观都朝着“海陆并重”的方向转变。俄罗斯在其“转向东方”战略的背景下,采取了加快远东及亚太地区的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重塑供应链等措施,从而强化... 海洋对于中俄两国各自国家利益、对外战略和推进国际秩序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两国海洋观都朝着“海陆并重”的方向转变。俄罗斯在其“转向东方”战略的背景下,采取了加快远东及亚太地区的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重塑供应链等措施,从而强化自身在双边、多边层面的参与度,为中俄在双边、区域、国际秩序构建和全球治理层面带来了海洋合作的新机遇,此举将进一步助推双方的海洋合作,促进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但中俄海洋合作仍存在合作维度不均匀,观念、需求和潜力尚未充分匹配,主观定位和合作实践未完全同步等问题,需要两国克服挑战,推进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俄关系 俄罗斯“转向东方” 海洋命运共同体 全球治理变革 海洋强国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政府治理范式变革——基于麦肯锡7—S系统思维模型的一种探讨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立荣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4期578-583,共6页
变革政府治理范式,使之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是世界各国政府治理的恒新主题。而麦肯锡7—S系统思维模型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政府治理范式的变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体现系统思维的视角和方略。由是观之,当代中国政府治理范式变... 变革政府治理范式,使之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是世界各国政府治理的恒新主题。而麦肯锡7—S系统思维模型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政府治理范式的变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体现系统思维的视角和方略。由是观之,当代中国政府治理范式变革必须坚持如下方向:政府治理理念变革:从重效率到重公平;政府治理战略变革:从重经济发展到重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政府治理结构变革:从竖直化到扁平化;政府治理体制变革:从单中心到多中心;政府治理风格变革:从行政管制型到公共服务型;政府治理人员变革:从传统人事管理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政府治理技术变革:从人工型到电子型。在我国政府治理范式变革过程中,必须着眼整体统筹谋划,各个要素的变革必须配套进行并保持对社会环境的最佳适应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治理范式变革 系统思维 麦肯锡7-s模型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政府及国有企业在美国法院面临的主权豁免问题分析——兼评美国Walters夫妇就“中国制造”手枪质量问题导致儿子死亡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缺席判决执行案 被引量:11
5
作者 龚柏华 《国际商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2-30,共9页
美国Walters夫妇就"中国制造"手枪质量问题导致儿子死亡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美国密苏里州西区联邦法院用缺席判决判中国政府赔偿1000万美元。美国Walters夫妇要求扣留中国工商银行纽约分行等3家银行中相应的中国政府财产,... 美国Walters夫妇就"中国制造"手枪质量问题导致儿子死亡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美国密苏里州西区联邦法院用缺席判决判中国政府赔偿1000万美元。美国Walters夫妇要求扣留中国工商银行纽约分行等3家银行中相应的中国政府财产,美国纽约州南区联邦法院以该财产不在美国境内为由,驳回原告要求。2010年3月,美国原告提起上诉。本案仍然在进行中。本文通过对本案的分析,引出中国政府及国有企业在美国法院面临的主权豁免问题的分析,如中国政府在主权豁免案中可引用的抗辩理由;中国国有企业援引主权豁免的利弊;执行国有企业中相应财产问题。本文旨在引起学术界进一步关注在司法实践中涉及中国的主权豁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权豁免 国有企业 美国法院 中国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的叙事:治理的范式转向与人民性话语
6
作者 徐亚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36,178,共11页
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中国改革的空前成就,诸多海外历史社会学学者试图运用“找回国家”范式阐释中国改革所具有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治理优势,但这种认知无法诠释中国独有的治理语境、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的治理前提以及守... 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中国改革的空前成就,诸多海外历史社会学学者试图运用“找回国家”范式阐释中国改革所具有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治理优势,但这种认知无法诠释中国独有的治理语境、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的治理前提以及守护人民的治理宗旨。数十年来,改革以解放发展生产力为任务得以推进,通过创新发展得以实现全面深化,并以实现全面小康为里程碑体现出党对改革初心的坚守,使治理完成了面向本土的范式转向。放眼未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应确立成熟的治理话语,增进群众福祉以永葆话语的人民性属性、引领技术变革以丰富话语的时代内涵、战胜风险挑战以提升话语的实践效能,建构起面向全球、扎根本土的改革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 治理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 人民性 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职业体育组织产权制度创新 被引量:12
7
作者 杜丛新 褚翔 +6 位作者 肖信武 石肖瑜 高治 陆广 吴鲲 李媛媛 石磊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2-38,共7页
运用社会调查和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依据现代产权理论,借鉴美国和欧洲职业体育组织产权制度的成功经验,提出单项运动协会逐渐退出联赛的经营权,控制权。最终退出其对职业联赛的所有权;建立职业体育俱乐部"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 运用社会调查和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依据现代产权理论,借鉴美国和欧洲职业体育组织产权制度的成功经验,提出单项运动协会逐渐退出联赛的经营权,控制权。最终退出其对职业联赛的所有权;建立职业体育俱乐部"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体育 产权制度 治理结构 美国 欧洲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基于非平衡面板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迪 张红 +1 位作者 张春晖 李红辉 《旅游学刊》 CSSCI 2014年第11期36-44,共9页
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影响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对旅游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制订科学、完善的监管制度并严格执行,是上市公司防止"一股独大"与"内部人控制"等现象产生的重要途径。因此,建立科... 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影响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对旅游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制订科学、完善的监管制度并严格执行,是上市公司防止"一股独大"与"内部人控制"等现象产生的重要途径。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董事会成为现代公司治理的必然要求。文章选取2004—2012年间16家旅游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董事会规模、董事会会议频率、前三名董事薪酬、独立董事比例、执行董事比例和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为董事会治理变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指数,利用非平衡面板数据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采用混合最小二乘法对我国旅游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与经营绩效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旅游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与经营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形曲线关系,执行董事比例对企业业绩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前三名董事薪酬、独立董事比例和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对经营绩效有消极影响,而董事会会议频率对经营绩效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上市公司 董事会治理 经营绩效 非平衡面板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政府竞技体育管理职能转变探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马志和 戴健 刘林箭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11,共4页
运用政治学、经济学理论分析政府竞技体育管理职能的基本含义,讨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竞技体育管理职能变迁的方向。认为:在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过程中,政治功能不可能成为发展竞技体育的唯一价值取向,并且这一中心领域对其... 运用政治学、经济学理论分析政府竞技体育管理职能的基本含义,讨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竞技体育管理职能变迁的方向。认为:在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过程中,政治功能不可能成为发展竞技体育的唯一价值取向,并且这一中心领域对其他领域的限制程度将会逐步弱化;应根据竞技体育产品的性质,明确政府自身的职能定位,在竞技体育领域形成多中心治理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政府职能 竞技体育 管理 市场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论“国家-民族”关系——国际视野与中国经验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继焦 尉建文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9-54,共6页
十九大报告关于民族地区协调发展战略的论述,为"国家—民族"理论的发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指明了新的研究方向。通过对世界上现存的对立、融合、并存、连接等民族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梳理,深入探讨民族—国家关系和民族—民族关... 十九大报告关于民族地区协调发展战略的论述,为"国家—民族"理论的发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指明了新的研究方向。通过对世界上现存的对立、融合、并存、连接等民族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梳理,深入探讨民族—国家关系和民族—民族关系的实质和潜在危险。"民族-国家"关系理论本质上是一族一国的狭隘的民族国家关系,容易导致极端的民族分离主义。多元文化主义理念是当今世界民族国家关系发展的趋势所向,但是,必须警惕民族同化、民族"大熔炉"、民族"大拼盘"等思想。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必须找回"国家"在民族国家关系中的主导角色,将"国家"置于"民族"之上,在历史新常态下对国家-民族理论进行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民族理论 国家治理 国际视野 中国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的全球治理转型与中国应对 被引量:13
11
作者 罗会钧 查云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24,共12页
人工智能是应用面宽广的颠覆性技术形态,极有可能重塑全球治理的基本面貌。本文基于人工智能的技术特征,认为其已经从加深不平等、加剧“泛安全化”、加重失灵危机等方面对全球治理造成了初步影响。全球治理“智变”将引致全球治理的“... 人工智能是应用面宽广的颠覆性技术形态,极有可能重塑全球治理的基本面貌。本文基于人工智能的技术特征,认为其已经从加深不平等、加剧“泛安全化”、加重失灵危机等方面对全球治理造成了初步影响。全球治理“智变”将引致全球治理的“治变”。未来,全球治理主体的权力结构将发生深刻转型,全球治理对象将不断呈现出“不确定性风险”的新特征,全球治理模式则会加速向敏捷治理转型。中国作为全球性大国和人工智能发展大国,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新规则的竞争,丰富自身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实践并推动智能时代全球治理体系包容性改革,助力实现全球治理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全球治理 治理转型 中国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70年机关事务治理的制度变迁:一项历史制度主义的考察 被引量:33
12
作者 丁煌 李雪松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8-99,共12页
机关事务治理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有机融汇于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历史叙事之中。如何理解我国机关事务治理制度的历史变迁,是影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命题。我国的机关事务治理从以"后勤服务"... 机关事务治理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有机融汇于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历史叙事之中。如何理解我国机关事务治理制度的历史变迁,是影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命题。我国的机关事务治理从以"后勤服务"为主要表现形态的传统机关事务管理向以"运行保障"为主要表现形态的现代机关事务治理转型,经历了雏形渐成、改革发展、深化改革三次重大的制度变迁。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机关事务治理制度变迁过程中制度背景、政治变量、路径依赖和关键节点的"混合体"模式深刻影响着机关事务治理制度的变迁历程,国家治理范式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因素则是制度变迁的动力所在。展望未来,机关事务治理现代化要正视新时代赋予的新要求,加强制度创新消解路径依赖逆向张力,推进机关事务治理职能法定化,完善多元协同的机关事务治理模式,从而推进新时代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关事务治理 国家治理 制度变迁 历史制度主义 新中国7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公共产品视角下的全球海洋治理困境:表现、成因与应对 被引量:29
13
作者 崔野 王琪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0-71,共12页
全球海洋治理在持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多重困境。在全球公共产品的视角下,全球海洋治理困境集中体现为全球海洋公共产品的总量供给不足、分布结构失衡及使用不尽合理等三个方面。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全球海洋治理的主体、客体、... 全球海洋治理在持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多重困境。在全球公共产品的视角下,全球海洋治理困境集中体现为全球海洋公共产品的总量供给不足、分布结构失衡及使用不尽合理等三个方面。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全球海洋治理的主体、客体、目标和规制之间未能形成高效协调的运转机制。应对这些困境的根本之策在于国际社会的广泛合作,共同承担起供给、监督和管理全球海洋公共产品的责任。中国作为一个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海洋大国,应当扮演好供给者、协调者和完善者的角色,为消除全球海洋治理困境贡献出中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海洋公共产品 全球海洋治理 困境 供给 中国角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系统建构与集成创新 被引量:18
14
作者 过勇 张鹏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47,F0002,158,共16页
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引领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深入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取得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成果和标志性实践成果。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系统构建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百余... 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引领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深入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取得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成果和标志性实践成果。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系统构建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百余年中监督权力运行所塑造的核心基石和经验凝练,为进一步的制度集成创新储备了系统而坚实的理论、组织和制度基础。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顶层设计”“核心引擎”“运行动力”“支撑载体”四个集成环节衔接贯通、相互统一,形成内涵丰富、功能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动态系统,通过“统筹谋划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完善党内监督体制机制”“改革形成协调贯通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等战略性举措的紧密配合、优化实施,将制度集成创新优势不断转化为整体治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为助力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成效,提出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未来路向:推动监督体系从“有形”向“有效”转变、明晰监督主体权责界限、搭建数字化协作平台以推动形成监督网络、强化对监督权的监督、加强对社会领域腐败的监督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系统建构 集成创新 治理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环境权到国家环境保护义务和环境公益诉讼 被引量:203
15
作者 蔡守秋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21,共19页
综合性的环境法律应以规范政府环境行为为主,从确认公众(主要是自然人)的环境权出发,规定国家的环境保护义务和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应明确"传统环境侵权责任、传统环境民事诉讼、传统行政诉讼"与"新型环境侵权责任、新型... 综合性的环境法律应以规范政府环境行为为主,从确认公众(主要是自然人)的环境权出发,规定国家的环境保护义务和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应明确"传统环境侵权责任、传统环境民事诉讼、传统行政诉讼"与"新型环境侵权责任、新型环境公益民事诉讼、新型环境公益行政诉讼"的联系与区别,明确"环境利益"、"环境损害"和"环境损害责任"的概念。环境权是维护公众环境利益的法律基础和依据;损害作为公众共用物的环境,就是侵犯公众的环境利益,就是侵犯公众的环境权;环境公益诉讼是因侵犯环境权而引起的诉讼,是对受到侵犯的环境权进行救济的主要途径;公民为了维护其环境权而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就是为了保护作为公众共用物的环境而提起诉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权 国家环境义务 政府环境责任 环境公益诉讼 《环境保护法》修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多面”:中华帝制时期的国家—社会关系再研究 被引量:31
16
作者 周黎安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6,共36页
关于中华帝制时期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特征国内外学术界提出了诸多理论概括,诸如“士绅自治”“吏民社会”“官民合作”,等等。本文从行政发包制理论的视角重新审视关于中华帝制时期国家—社会关系的现有理论概括,借助“行政外包”这一分... 关于中华帝制时期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特征国内外学术界提出了诸多理论概括,诸如“士绅自治”“吏民社会”“官民合作”,等等。本文从行政发包制理论的视角重新审视关于中华帝制时期国家—社会关系的现有理论概括,借助“行政外包”这一分析概念,强调特定的治理领域特征与行政外包的具体形态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揭示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的运行机制和内在逻辑。本文试图提出“一体多面”的概念,重新概括中华帝制时期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总体特征,为理解中华帝制的“权力一元性”与“治理多样性”的奇妙结合提供新的观察视角和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会关系 行政外包 传统国家治理 中华帝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话语语境下国家治理现代化内涵探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澍军 郭勇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19,50,共6页
理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必须基于中国话语语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历史文化与现实国情。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政治国家的阶级性职能逐步向民众性回归,充分彰显人民主体性的中国国家治理是其集中表达。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 理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必须基于中国话语语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历史文化与现实国情。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政治国家的阶级性职能逐步向民众性回归,充分彰显人民主体性的中国国家治理是其集中表达。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稳定性和创新性统一于制度设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二者互释共生。突显人民主体性与强调制度设计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两大基本内涵,是对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时代彰显与宣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现代化 中国话语 人民民主专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法视野下的南海海盗治理与合作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琪 唐丽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0年第2期9-15,共7页
日益猖獗的南海海盗对南海的航行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危害。国际法对海盗治理形成了一些规范,但这些国际法的规范有的不具法律拘束力,有的规定得过于原则不够具体,有的目前不能适用于南海。而南海自古都是中国的领土,南海的航行安全关乎到... 日益猖獗的南海海盗对南海的航行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危害。国际法对海盗治理形成了一些规范,但这些国际法的规范有的不具法律拘束力,有的规定得过于原则不够具体,有的目前不能适用于南海。而南海自古都是中国的领土,南海的航行安全关乎到中国的经济利益和国家安全,中国应当在南海发挥更大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海盗治理问题上,应采取"搁置争议、加强合作"方略。具体应遵从四个步骤:完善国内的刑事立法;积极开展海盗治理、保障南海航行安全的双边合作;推动南海反海盗合作新的多边协议的达成;积极参加国际上打击南海海盗犯罪的联合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海盗 治理与合作 国际法 中国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有企业效率效益”问题的理论误区与认识论、方法论原因——四评“国有企业效率效益必然低下”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今朝 龙斧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5-44,共10页
国有企业在性质、目的、生产方式等方面与私有企业的差异性决定二者在效率效益上没有简单可比性。国有企业效率效益低下论是西方经济学封闭系统方法论的一般性产物。而在中国,它的产生与形成还具有近因效应、光环效应、代表性启发式思... 国有企业在性质、目的、生产方式等方面与私有企业的差异性决定二者在效率效益上没有简单可比性。国有企业效率效益低下论是西方经济学封闭系统方法论的一般性产物。而在中国,它的产生与形成还具有近因效应、光环效应、代表性启发式思维等唯心主义认识论影响,也是在事物(效率效益)分析上逻辑简单化、极端化、矫枉过正、用事物现象代替事物本质等方法论作用的结果。这些方法论的运用在企业效率效益衡量上形成了带有资本主义价值观与意识形态色彩的双重标准范式,其逻辑关系就是试图证明私有化才是唯一提高效率效益的手段。而整体主义、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分析则揭示出这种论点在经济学方法论上的伪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效率效益 认识论 方法论 中国经济学建设 近因效应 光环效应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陆海复合型国家发展海权的两难困境——欧洲经验对中国海权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15
20
作者 郑义炜 张建宏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13年第3期59-67,共9页
海权论认为,世界大国持续繁荣与安全的关键在于对海洋的掌控,而一个国家无法同时发展陆权与海权。近代欧洲陆海复合型国家的历史经验证明,一个濒海国家发展海权将不得不面对其地缘政治条件的缺陷带来的诸多两难困境。全球化的今天,中国... 海权论认为,世界大国持续繁荣与安全的关键在于对海洋的掌控,而一个国家无法同时发展陆权与海权。近代欧洲陆海复合型国家的历史经验证明,一个濒海国家发展海权将不得不面对其地缘政治条件的缺陷带来的诸多两难困境。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海洋权益的维护与海上力量相对不足的不平衡状态,对发展海权的需求增大。中国要发展的海权是基于国家主权与国际海洋法基础上的合法海权,而不是近代西方列强追求的全球性霸权海权。陆海复合型国家面对的同时发展海权与陆权的两难困境,为中国的海权发展带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权论 陆海复合型国家 欧洲经验 两难困境 中国海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