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对消费升级的影响——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强 王晓圆 王伶 《管理工程师》 2023年第5期22-30,共9页
消费升级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基于CFPS数据讨论了数字经济和消费升级二者关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有利于家庭消费升级;中西部地区、城镇地区和低收入家庭,数字经济对消费升级的推动... 消费升级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基于CFPS数据讨论了数字经济和消费升级二者关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有利于家庭消费升级;中西部地区、城镇地区和低收入家庭,数字经济对消费升级的推动作用更大;数字经济可通过增收效应和创新效应推动消费升级;在数字经济推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居民受教育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可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最后针对研究结论,从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提升政府数字化服务水平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消费升级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影响——基于数量与质量的双重视角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文亭 李闻涛 +1 位作者 郑晶如 张一平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44,共17页
论文基于农地流转数量和质量的双重视角,利用2016-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数据,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影响,并系统分析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农地流转数量上,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提升... 论文基于农地流转数量和质量的双重视角,利用2016-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数据,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影响,并系统分析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农地流转数量上,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提升农地转入与转出概率,在农地流转质量上,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推动农地有偿流转,且有利于农地长期流转。进一步分析,采用工具变量条件混合回归(CMP)方法克服数字普惠金融的内生性问题,并结合Heckprobit模型和Eprobit模型纠正样本选择性偏差,经过替换解释变量、控制地区与时间交互固定效应等稳健性检验,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促进农业生产投资、非农就业与信息互动推动农地流转市场发育。此外,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促进作用主要集中在地形起伏度小的地区,且对于高人力资本农户与非正式规范较弱的村庄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地流转市场发育 有偿流转 长期流转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驱动下数字经济的增收效应研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 被引量:36
3
作者 张莉娜 吕祥伟 倪志良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45,共12页
立足于数字经济深刻影响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事实,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研究"互联网+"驱动下数字经济的增收效应。研究表明,"互联网+"驱动下的数字经济具有显著的增收效应,该结论在运用Heckman... 立足于数字经济深刻影响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事实,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研究"互联网+"驱动下数字经济的增收效应。研究表明,"互联网+"驱动下的数字经济具有显著的增收效应,该结论在运用Heckman模型、处理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等实证策略纠正潜在内生性问题及通过一系列检验后保持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相比城市家庭,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家庭的增收效果更显著;中间收入阶层是数字经济的最大受益者,对低收入和高收入家庭的影响相对较小。中介效应检验表明,"互联网+"驱动下的数字经济通过提升互联网作为信息渠道的重要程度进而增加收入的渠道显著存在。门槛回归分析表明,随着人力资本水平提升,数字经济发展对家庭收入的正向作用呈现出先降后升的U型特征;现阶段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增收效应大于数字产业化的增收效应。因此,应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互联网+"驱动下数字经济的增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数字经济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 增收效应 家庭收入 产业数字化 数字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双重属性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基于多维减贫视角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成明 李大铭 董志勇 《农村金融研究》 2023年第4期9-22,共14页
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双重背景下,充分发挥数字金融的减贫作用是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工作重点。论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2018年的面板数据,借鉴A-F方法构建多维贫困状态指标,分析了数字金融对农村家庭多维贫困的影响。... 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双重背景下,充分发挥数字金融的减贫作用是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工作重点。论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2018年的面板数据,借鉴A-F方法构建多维贫困状态指标,分析了数字金融对农村家庭多维贫困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发展显著减少了农村家庭陷入多维贫困状态的概率,促进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机制分析发现,缓解信贷约束和信息约束是其重要渠道,数字金融兼具数字普惠和金融普惠的双重属性。进一步而言,从地区宏观禀赋看,数字金融在传统金融可及性较低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状况较好的地区多维减贫效应更明显;从家庭微观禀赋看,数字金融的多维减贫效应在户主较年轻和户主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家庭中更明显。论文的政策启示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应积极推进数字金融发展,更好发挥其对农村家庭的多维减贫效应,同时重点关注传统金融可及性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较薄弱地区,加强对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和低学历群体的培训教育,增强数字金融普惠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多维贫困 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