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及相关因素分析
1
作者 张昊天 周星彤 +10 位作者 尹泽琳 杜娟 张奉庆 陈海波 卿平 王小虎 张泽 邹亮 陈伊 金琰 王现强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9-366,共8页
目的:分析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植入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6月至2024年9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LVAD植入的151例患者,分析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发生和未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患... 目的:分析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植入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6月至2024年9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LVAD植入的151例患者,分析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发生和未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后生存情况,并分析LVAD植入术后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LVAD植入术后21例(13.9%)患者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其中15例缺血性脑卒中、5例出血性脑卒中(症状性颅内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神经系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0.08/人年,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分别为0.06/人年和0.02/人年。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患者相比,神经系统并发症患者术前合并主动脉瓣反流及三尖瓣反流比例更高、术前甘油三酯水平更低,术中同期主动脉瓣置换术比例更高、术中同期左心耳切除比例更低(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高甘油三酯水平(HR=0.21,95%CI:0.08~0.56,P=0.002)为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中位随访时间为508.0(186.5,931.5)d,1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12例未遗留后遗症,3例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5例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均死亡,其中2例患者因颅内出血相关并发症死亡。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神经系统并发症患者的生存率低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患者(log-rank P=0.005)。结论:LVAD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出血性脑卒中虽较少见,但预后更差。术前高甘油三酯水平为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辅助装置 神经系统并发症 人工心脏 机械循环辅助 终末期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心力衰竭机械循环支持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陈静 吴明祥 苏晞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6,共10页
心脏的机械循环支持(MCS)是代替或辅助心脏功能、向心外提供血液灌注、改善机体缺氧状态、促进器官功能恢复的人工器械。在过去的20年中,MCS更多地应用于心力衰竭程度更严重、合并症更复杂的患者,同时还包括因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脏骤停而... 心脏的机械循环支持(MCS)是代替或辅助心脏功能、向心外提供血液灌注、改善机体缺氧状态、促进器官功能恢复的人工器械。在过去的20年中,MCS更多地应用于心力衰竭程度更严重、合并症更复杂的患者,同时还包括因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脏骤停而紧急复苏的心原性休克患者。近年来,随着终末期心力衰竭患病率的持续上升及此类患者因心功能受限所致生活质量的严重下降,且对这类患者的药物治疗无效,使以心室辅助装置应用为主的MCS日渐成为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一种重要替代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循环支持 心室辅助装置 心原性休克 终末期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循环在婴幼儿难治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史珍英 周燕萍 +4 位作者 徐卓明 蔡及明 朱丽敏 李志浩 傅惟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58-1262,共5页
目的总结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和左心室辅助泵(LVAD)监护治疗婴幼儿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经验。方法 13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HD)术后患儿和1例爆发性心肌炎患儿因发生难治性心力衰竭接受辅助循环;其中ECMO组8例,LVAD组6例。辅助循环期间... 目的总结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和左心室辅助泵(LVAD)监护治疗婴幼儿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经验。方法 13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HD)术后患儿和1例爆发性心肌炎患儿因发生难治性心力衰竭接受辅助循环;其中ECMO组8例,LVAD组6例。辅助循环期间监测动脉、中心静脉、左心房、右心房压力,以及血清乳酸浓度、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调整正性肌力药物剂量,激活凝血时间(ACT)维持在150~180 s,红细胞压积为30%~35%,血小板数量>80 000/mm3。当血压稳定、脉压差≥20mmHg、左心室射血分数达50%时,撤离辅助循环。结果 ECMO组和LVAD组平均辅助循环时间为(147±152)h;辅助循环后,平均动脉压由(48.1±5.2)mmHg上升至(60.2±7.8)mmHg(P<0.05);血清乳酸浓度由(5.1±0.8)mmol/L下降至(3.6±0.5)mmol/L(P<0.05)。患儿脱机生存率为57.1%(8/14),出院生存率为42.9%(6/14)。主要并发症为严重胸、腹腔出血(63.7%)。神志淡漠4例(28.6%);多脏器功能受损8例(57.1%)。随访4~2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50%,心功能Ⅱ级,遗留轻、中度大脑萎缩及神经系统后遗症2例,患儿生长发育明显改善。结论辅助循环是CHD术后难治性心力衰竭较好的治疗方法;ECMO更适合用于小年龄的复杂CHD患儿;出血是辅助循环中的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循环 体外膜肺氧合 左心室辅助泵 先天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室辅助装置的临床应用
4
作者 梁红 翁渝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估价心室辅助装置(VAD)对向心脏移植过渡、促进心肌恢复、改善心脏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 方法:病人428例,按VAD类型分3组,Berlin Heart 组(n=341),Novacor组(n=64)... 目的:估价心室辅助装置(VAD)对向心脏移植过渡、促进心肌恢复、改善心脏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 方法:病人428例,按VAD类型分3组,Berlin Heart 组(n=341),Novacor组(n=64),Therno Cardiosystems Inc(TCI)组(n=23),说明各组的手术指征、方法及辅助循环时间。 结果:Berlin Heart组 341例中,有199例接受心脏移植,1例撤离 VAD,Novacor组 64例中,有9例心脏移植,19例撤离VAD,TCI组23例,有7例心脏移植,2例撤离VAD。22例撤离VAD的病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平均增加29. 6%。 结论:①作为向心脏移植过渡的桥梁,VAD不仅为病人等待供体赢得了时间,还可改善因心力衰竭(心衰)造成的多器官功能损害。②VAD帮助受损心肌修复,可作为终末期心衰的治疗选择之一。③对于有心脏移植禁忌的终末期心衰病人,VAD还可成为永久循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辅助装置 机械循环支持 终末期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室辅助装置应用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陈铭 王怡轩 +1 位作者 徐力 李飞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2-67,共6页
心脏移植是目前终末期心力衰竭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供者短缺问题日益严峻。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机械循环支持技术为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提供了多种治疗选择。心室辅助装置(VAD)作为一种重要的机械循环支持,根据辅助时长可分为持久VAD(dVAD... 心脏移植是目前终末期心力衰竭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供者短缺问题日益严峻。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机械循环支持技术为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提供了多种治疗选择。心室辅助装置(VAD)作为一种重要的机械循环支持,根据辅助时长可分为持久VAD(dVAD)和临时VAD(tVAD),其中dVAD在桥接心脏移植、终点治疗、为临床决策争取时间方面展现了良好的应用价值。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临床应用经验的积累,VAD朝着更具生物相容性、更轻量化、更仿生、更智能的方向发展。本文主要对VAD发展历程、国内外应用现状及笔者单位VAD整体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促进我国VAD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移植 机械循环支持 心室辅助装置 人工心脏 桥接治疗 终点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室辅助装置治疗心力衰竭——现状和下一步思考 被引量:17
6
作者 胡盛寿 王现强 周星彤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91-793,共3页
心室辅助装置是终末期心力衰竭的重要有效治疗手段,我国在心室辅助装置应用领域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截至2023年3月,全国已经有70家医院共完成363例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的应用,4款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 心室辅助装置是终末期心力衰竭的重要有效治疗手段,我国在心室辅助装置应用领域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截至2023年3月,全国已经有70家医院共完成363例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的应用,4款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单中心随访结果显示,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1年生存率为94.7%,2年生存率为92.0%,3年生存率为90.7%,生存率优于国际同类产品,已经接近国内心脏移植治疗效果。为推进我国心室辅助技术规范化、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心室辅助技术质控体系,严把质控关口;另一方面要成立心室辅助技术培训基地,做好心室辅助技术团队的规范化培训;建立中国机械循环支持注册登记研究,强化长期随访、管理及对术后并发症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辅助装置 心力衰竭 中国机械循环支持注册登记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