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陆面模式对我国地表温度模拟的适用性评估 被引量:40
1
作者 孙帅 师春香 +3 位作者 梁晓 韩帅 姜志伟 张涛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37-749,共13页
基于CLDAS大气驱动数据驱动CLM3.5陆面模式和3种不同参数化方案下的Noah-MP陆面模式模拟得到的地表温度,利用中国气象局2009-2013年2000多个国家级地面观测站地表温度进行质量评估。结果表明:从时间分布看,模拟地表温度与观测的偏差及... 基于CLDAS大气驱动数据驱动CLM3.5陆面模式和3种不同参数化方案下的Noah-MP陆面模式模拟得到的地表温度,利用中国气象局2009-2013年2000多个国家级地面观测站地表温度进行质量评估。结果表明:从时间分布看,模拟地表温度与观测的偏差及均方根误差均呈季节性波动;从空间分布看,模拟地表温度与观测的偏差及均方根误差在中国东部地区相对于中国西部地区更小。选择Noah-MP陆面模式3种不同参数化方案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Noah-MP模式的非动态植被方案不变时,考虑植被覆盖度的二流近似辐射传输方案的Noah-MP陆面模式模拟的地表温度优于考虑太阳高度角和植被三维结构的二流近似辐射传输方案Noah-MP陆面模式模拟的地表温度;选择动态植被方案的Noah-MP陆面模式模拟的地表温度优于选择非动态植被方案的NoahMP陆面模式;总体而言,考虑动态植被方案的Noah-MP陆面模式模拟的地表温度优于其他两种参数化方案的Noah-MP陆面模式以及CLM3.5陆面模式模拟的地表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DAS CLM3.5 Noah-MP 地表温度 站点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LDAS强迫CLM3.5模式的新疆区域土壤温度陆面过程模拟及验证 被引量:22
2
作者 孟现勇 王浩 +4 位作者 刘志辉 师春香 刘时银 陈曦 龚伟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79-995,共17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研发的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CLDAS)大气近地面强迫资料,驱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公用陆面模式(Community Land Model,CLM3....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研发的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CLDAS)大气近地面强迫资料,驱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公用陆面模式(Community Land Model,CLM3.5),对中国新疆地区土壤温度时空分布进行逐小时Off-line模拟(模拟时段为2009—2012年);利用国家土壤温度自动站(新疆区域105站点)数据验证CLDAS驱动场强迫下的CLM3.5模式在中国新疆地区3个土壤层(5cm、20cm和80cm)的土壤温度模拟能力。研究发现:在月变化方面,第1层(5cm)土壤温度模拟与实测值差异最大,在每年7月最大差异达5k左右;第2层(20cm)在每年7月达最大差异(3k左右),而第3层(80cm)在每年7月均模拟的很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因为新疆地区7月前后浅层土壤温度变化剧烈,温度白天最高可达300K以上,昼夜温差大,导致模式不能很好抓住浅层土壤温度的变化趋势。研究还发现,在80cm土壤深度,模式在1月、12月的模拟结果均较前两层差。在日变化方面,研究发现:较浅的两层(5cm和20cm)土壤温度模拟值在夏季和秋季均较差。与月变化模拟结果类似的是,80cm土壤层日变化在1、12月模拟较差,然而在其他时段却模拟的很好。在小时变化方面,分析发现:第1层土壤(5cm)模拟结果在每年的1—4月及9—11月的全天(即24 h),模式也会有不同的偏差:其中,在03UTC—21UTC之间主要表现为模式结果比观测结果偏高,而在日内21UTC—00UTC主要表现为模拟结果偏小。在每年的5—8月,全天模拟值都偏小,其中在09UTC达当日最大值。而距离第2层(20cm)处的土壤温度模拟值在大部分月份都偏差较小(-1K至1k之间),并在日内12UTC偏差达到当日最大值。研究发现,在土壤20cm处,模式模拟的最大值较观测值提前,而第3层(80cm)的土壤温度基本不受日内变化影响,表现较为平稳。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新疆地区5—8月、9—11月为昼夜温差大,深层土壤温度较浅层土壤温度温差变化小,这也造成了模式对于浅层土壤模拟较深层差的主要原因。总体研究表明:CLDAS驱动场强迫下的CLM3.5模式可较为精确的模拟中国新疆地区多年平均土壤温度时空分布,并较为准确的反映中国新疆地区土壤温度的小时、日、月及年际的变化规律。模式浅温度模拟不好的原因可能与模式参数化方案及地表参数有关,后期将继续修正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壤温度 CLM3.5 CLDAS 空间变化 模型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资料质量控制方法设计与效果检验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佳强 赵煜飞 +1 位作者 任芝花 高静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4-257,共14页
土壤湿度资料对气候变化、农业干旱监测、农业气象预报与服务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剔除土壤湿度观测资料中的异常数据,本文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全国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方法。首先,以2014年全国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资料为基础,根... 土壤湿度资料对气候变化、农业干旱监测、农业气象预报与服务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剔除土壤湿度观测资料中的异常数据,本文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全国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方法。首先,以2014年全国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资料为基础,根据资料中异常数据的特征将异常数据分为四类。其次,从界限值检查、内部一致性检查、时间一致性检查等方面提出:异常极值检查、异常增大检查、异常减小检查、异常恒定检查四类方法。最后,利用2014—2015年全国观测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LDAS)土壤体积含水量数据集产品(V2.0)对各检查方法应用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四类检查方法均可判断出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资料中的疑误数据;(2)四类检查方法的判定结果在时间连续性及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一致性;(3)该质量控制方法可减小观测数据与CLDAS数据之间的均方根误差(RMSE)。目前,该方法已应用于我国气象资料处理业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区域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 逐小时资料 土壤体积含水量 质量控制 CLD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DAS和CMIP5产品的中国土壤湿度-降水耦合分析及变化趋势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述文 刘源 +1 位作者 曹帮军 李少英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8-196,共9页
利用GLDAS同化产品和12个CMIP5模式的输出结果,从土壤湿度对降水影响的两个中间环节出发,通过分析陆面耦合指数ILH、潜热通量—抬升凝结高度耦合指数ILCL以及抬升凝结高度ZLCL间接研究中国区域土壤湿度与降水间耦合特征,并对1958~2013... 利用GLDAS同化产品和12个CMIP5模式的输出结果,从土壤湿度对降水影响的两个中间环节出发,通过分析陆面耦合指数ILH、潜热通量—抬升凝结高度耦合指数ILCL以及抬升凝结高度ZLCL间接研究中国区域土壤湿度与降水间耦合特征,并对1958~2013年及RCP4.5辐射强迫情景下50年(2006~2055年)的4个代表性区域夏季耦合强度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958~2013年期间,内蒙古阴山山脉附近、新疆和青海的部分地区为夏季中国土壤湿度与降水耦合的最强区域;陆面耦合指数ILH变化幅度从高到低依次出现在华北、华南、内蒙古中部和西北地区,并在20世纪70年代中到80年代中发生转折。2006~2055年的平均而言,预估内蒙古阴山山脉附近仍为耦合最强区;与历史时期(1958~2005年)比较,新疆中部和内蒙古阴山山脉附近的耦合指数ILH增大,而广西和广东地区的则减小;对于耦合指数ILH的年代际变化(2006~2055年),2026~2035年间华北最大而华南最小,西北地区变化不大,而内蒙古中部地区的耦合强度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湿度—降水耦合 GLDAS(Global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 CMIP5(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5) 中国 年代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分析资料和陆面数据同化资料土壤湿度产品在中国北方地区的适用性评估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维成 徐丽丽 +3 位作者 朱姜韬 段伯隆 孙义 郑涛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16-629,共14页
土壤湿度是地球系统模拟的重要参数之一,准确获得其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是研究陆-气相互作用的基础。再分析资料和陆面数据同化资料均可提供全球或区域高分辨率土壤湿度产品,但在使用前需要对其进行评估分析。利用土壤湿度观测数据,计算E... 土壤湿度是地球系统模拟的重要参数之一,准确获得其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是研究陆-气相互作用的基础。再分析资料和陆面数据同化资料均可提供全球或区域高分辨率土壤湿度产品,但在使用前需要对其进行评估分析。利用土壤湿度观测数据,计算ERA5、ERA5-Land、NCEP-DOE R2、CRA40再分析资料和GLDAS-Noah、GLDAS-CLSM、CLDAS陆面数据同化资料土壤湿度产品与观测数据的中位数、模拟偏差、相关系数等统计指标,并分季节和气候区讨论不同土壤湿度产品在中国北方地区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整体来看,CRA40与观测值的相关性最好,ERA5和ERA5-Land分别对干中心、湿中心模拟效果更好,GLDAS-Noah对于较干土壤地区模拟略偏湿,CLDAS对较湿土壤地区模拟结果以系统性偏干为主,NCEP-DOE R2和GLDAS-CLSM模拟效果较差;ERA5、ERA5-Land、NCEP-DOE R2、GLDAS-Noah和CLDAS在所有季节均为模拟正偏差,春季模拟效果较好的是CRA40、ERA5-Land,夏季和秋季ERA5-Land、ERA5和CRA40与观测值相关性较好,不同产品模拟的冬季土壤湿度和观测值相关性是全年中最小的;不同土壤湿度产品在干旱区以模拟偏湿为主,GLDAS-Noah模拟效果最佳,但模拟土壤湿度峰值和谷值的出现时间较观测较早,GLDAS-Noah、CRA40、ERA5能较好模拟季风区干、湿土壤的持续时段和土壤湿度变化振幅,大部分产品能模拟出夏季风影响过渡区较干土壤和较湿土壤的出现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湿度 再分析 陆面数据同化 中国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再分析资料基本统计量比较 被引量:8
6
作者 何浪 吴洪宝 赵晓川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4-63,共10页
为了评估中国气象部门整理的资料的特色和应用价值,使用统计方法检验了中国资料和NCEP/NCAR、ECMWF再分析资料7月100 hPa、500 hPa位势高度场和1月海平面气压场的气候均值和年际方差的差异显著性,并比较了1月和7月北半球主要大气活动中... 为了评估中国气象部门整理的资料的特色和应用价值,使用统计方法检验了中国资料和NCEP/NCAR、ECMWF再分析资料7月100 hPa、500 hPa位势高度场和1月海平面气压场的气候均值和年际方差的差异显著性,并比较了1月和7月北半球主要大气活动中心面积、强度指数的年际变化差异和相关程度。结果表明:1)ECMWF再分析资料7月100 hPa、500 hPa位势高度场的气候均值都显著小于中国资料,且其历年值分别小于1 660、588 dagpm,与中国资料相比不适合用于研究南亚高压、副热带高压;2)中国资料是由单层等压面图上直接读数得到的,更接近实际观测值,更适宜于诊断单个等压面上的气压系统;3)3种资料冬季蒙古高压、阿留申低压的年际变化一致性要好于夏季南亚高压、副热带高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资料 NCEP/NCAR再分析资料 ECMWF再分析资料 基本统计量 差异显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风云气象卫星及融合降水资料改进地表参数模拟 被引量:1
7
作者 孟春雷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7-284,共8页
气象卫星资料不仅对天气、气候研究非常重要,对于地表参数模拟和预报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次将全国自动站观测、卫星降水估计和地面观测融合降水资料(CMORPH)以及风云二号D星(FY-2D)积雪覆盖率数据应用到了高分辨率陆面资料同化系统(u... 气象卫星资料不仅对天气、气候研究非常重要,对于地表参数模拟和预报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次将全国自动站观测、卫星降水估计和地面观测融合降水资料(CMORPH)以及风云二号D星(FY-2D)积雪覆盖率数据应用到了高分辨率陆面资料同化系统(u-HRLDAS)。融合降水资料用于驱动u-HRLDAS,同时用于计算雪水当量;积雪覆盖率资料作为u-HRLDAS强迫变量。区域模拟结果表明,积雪覆盖率对于地表反照率、地表温度以及地气交换通量模拟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密云站土壤湿度模拟结果表明,融合降水资料准确度优于全球陆面资料同化系统(GLDAS)再分析资料。小汤山站单点验证结果表明,应用融合降水资料及卫星积雪覆盖率资料可以改进地表温度及地气交换通量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卫星 积雪覆盖率 融合降水 高分辨率陆面资料同化系统(u-HRLD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CLDAS降水驱动对中国区域积雪模拟的影响评估 被引量:23
8
作者 师春香 张帅 +4 位作者 孙帅 姜立鹏 梁晓 贾炳浩 吴捷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85-997,共13页
积雪因为其特定的属性在气候变化和水文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大气和陆面之间起到了调节能量和水交换的显著作用,而陆面驱动数据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模式对积雪的模拟效果。本文采用CLDAS(CMA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和改进后的... 积雪因为其特定的属性在气候变化和水文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大气和陆面之间起到了调节能量和水交换的显著作用,而陆面驱动数据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模式对积雪的模拟效果。本文采用CLDAS(CMA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和改进后的降水驱动(CLDAS-Prcp)分别驱动Noah3.6陆面模式对积雪变量进行模拟,并对中国主要的积雪区东北区域、新疆区域、青藏高原区域的积雪覆盖率、雪深、雪水当量的模拟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CLDAS-Prcp改善了原有驱动在冬季由于低估降水所造成的模拟积雪量偏少的情况;东北区域模拟结果与观测的时间变率最为一致,积雪覆盖率、雪深、雪水当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2,0.78,0.93;而雪水当量的改进效果最明显,均方根误差和偏差分别减小了54.8%和83.1%,相关系数提高了0.47;同时,CLDAS-Prcp不仅能反映积雪变量的年际变率,而且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出强度较大的突发降雪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DAS 积雪模拟 中国区域 Noah3.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气溶胶资料联合同化对秋季PM_(2.5)浓度模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宋佳琨 陈耀登 陈丹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7-491,共15页
相比冬季大范围静稳条件下的污染堆积过程,秋季气象条件更加复杂和局地化,气象条件模拟不确定性给秋季气溶胶模拟带来了更大难度,且目前研究较少考虑气象-气溶胶因素在线模拟和联合同化。使用WRF/Chem模式和格点统计差值(GSI)三维变分... 相比冬季大范围静稳条件下的污染堆积过程,秋季气象条件更加复杂和局地化,气象条件模拟不确定性给秋季气溶胶模拟带来了更大难度,且目前研究较少考虑气象-气溶胶因素在线模拟和联合同化。使用WRF/Chem模式和格点统计差值(GSI)三维变分同化系统,2015年10月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气象-气溶胶资料联合同化及模拟试验,并基于此讨论了气象-气溶胶资料联合同化对秋季PM_(2.5)浓度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WRF/Chem模式可以模拟出秋季污染天气过程,但对华北平原和中东部地区存在高估、西北部存在低估现象;同化地面PM_(2.5)浓度观测资料可以改进对PM_(2.5)浓度的模拟,上述两个地区的偏差均得到订正,6 h预报偏差均降低至6μg/m3以内;重点针对华北地区的分析表明,秋季PM_(2.5)污染过程与特殊气象条件(湿度升高、风场辐合、区域输送)密切相关,因此在地面PM_(2.5)观测资料同化基础上增加常规气象资料同化,能进一步提高对华北平原气象-污染过程的表达,PM_(2.5)浓度预报相关系数从0.86提高至0.89。气象-气溶胶联合资料同化能更加准确地模拟秋季气溶胶污染过程,为更好地开展污染成因和在气象预报框架下开展气象-气溶胶相互影响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Chem 格点统计差值(GSI) PM_(2.5) 气象-气溶胶联合资料同化 气象条件 华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变分数值气象预报在弹道解算中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景银华 李岩 陈霖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1-126,共6页
利用数值天气预报快速获取高空气象参数是当前战时远程火炮射击诸元解算重点研究内容之一,但是数值天气预报初始场误差大,直接影响了气象参数预报精度。采用三维变分同化法,同化NCEP ADP全球高空观测天气数据,结合背景场气象资料使用WR... 利用数值天气预报快速获取高空气象参数是当前战时远程火炮射击诸元解算重点研究内容之一,但是数值天气预报初始场误差大,直接影响了气象参数预报精度。采用三维变分同化法,同化NCEP ADP全球高空观测天气数据,结合背景场气象资料使用WRF进行气象预报,并对其应用于有风状态下的6自由度弹道的解算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化试验对风速预报改善作用显著,应用循环同化后的预报结果较未同化数值预报结果,可使弹道计算射程X方向射程的预测相对误差减小了约0.14%;Z方向侧偏的预测相对误差减小了约3.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道解算 数值气象 三维变分 资料同化 弹道落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DAS土壤相对湿度数据不同时空尺度适用性评估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蕾 郭安红 +3 位作者 何亮 吴门新 赵晓凤 谭方颖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35-1644,共10页
基于2020—2021年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LDAS)模拟的逐日土壤相对湿度和土壤水分自动站观测的逐小时土壤相对湿度资料,采用多个统计对比指标,在日和月时间尺度、点和区域空间尺度系统性地评估了CLDAS模拟的土壤相对湿度适用性。... 基于2020—2021年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LDAS)模拟的逐日土壤相对湿度和土壤水分自动站观测的逐小时土壤相对湿度资料,采用多个统计对比指标,在日和月时间尺度、点和区域空间尺度系统性地评估了CLDAS模拟的土壤相对湿度适用性。结果表明:CLDAS模拟的土壤相对湿度与观测值具有一致的逐日变化规律;0~10 cm、0~20 cm层次CLDAS模拟值与观测值较为接近,0~50 cm层次模拟值普遍低于观测值;各层次上,CLDAS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普遍大于0.6,均方根误差普遍小于30%。区域尺度上,0~10 cm层次CLDAS模拟值和观测值相关系数为0.78~0.95,以华南最高;均方根误差为5.70%~17.26%,以华东最小;偏差为−6.63%~15.80%,以华中偏差绝对值最小。0~20 cm层次CLDAS模拟值和观测值相关系数为0.78~0.95,以东北和内蒙古最高;均方根误差为4.45%~14.03%,以华东最小;偏差为−5.36%~12.56%,以华东偏差绝对值最小。0~50 cm层次CLDAS模拟值和观测值相关系数为0.68~0.97,以东北最高;均方根误差为4.00%~15.83%,以华东最小;偏差为−9.83%~9.62%,以东北偏差绝对值最小。区域月尺度CLDAS模拟值和观测值整体的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在6—10月较高;均方根误差普遍小于15%,华东各个层次逐月均方根误差均较小。总体来看,CLDAS模拟的土壤相对湿度空间上在华东、华中和东北精度最高,时间上在6—10月精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相对湿度 CLDAS 土壤水分自动站 气象地理区划 精度评估 时空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