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身体活动与脑健康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技术范式与进展:Scoping综述
1
作者 叶绿 陈悦琳 刘雨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89-895,共7页
目的对儿童身体活动与脑健康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技术范式与进展进行Scoping综述。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Scopus、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身体活动干预儿童脑健康的随机对照试验、系统综述和Meta分... 目的对儿童身体活动与脑健康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技术范式与进展进行Scoping综述。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Scopus、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身体活动干预儿童脑健康的随机对照试验、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5月。提取数据并进行Scoping综述,采用PEDro量表和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AMSTAR 2)评估文献质量。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来自中国、美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4个国家,涉及1363例5~16.8岁健康儿童。主要结局指标包括通过磁共振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成像和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测量的脑结构、脑功能和脑神经网络模式。长期、结构化身体活动对儿童大脑健康具有积极影响,可提高大脑白质微观结构的完整性,优化任务相关脑区的激活模式,改善大脑功能网络的模式化属性。接受身体活动干预儿童的大脑皮质神经环路模式呈现更精细和优化的趋势。结论身体活动能够对儿童大脑产生积极的结构性和功能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身体活动 运动 脑健康 认知神经科学 神经影像学 scoping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友好医疗实践及对儿科护理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黄维肖 方美 +2 位作者 沈芸芸 刘晓霞 郭晓莉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4-128,F0003,共6页
介绍儿童友好医疗的起源、概念、标准及评估,重点阐述儿童友好医疗中的关键要素,并分析护理实践中面临的挑战及其提升策略,以期为我国儿科护理推行儿童友好服务提供参考。
关键词 儿童 儿童友好医疗 医疗环境 健康照护 儿童权利 友好城市 儿童参与 价值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儿童身体活动与功能和心理-行为健康:政策架构与健康行为干预模式
3
作者 邵雪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42-649,共8页
目的 分析国内外发布的有关儿童身体活动、久坐行为、肥胖防控以及功能和心理健康政策,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功能视角出发,分析针对超重或肥胖儿童的身体活动和心理-行为健康的干预模式。方法 共纳入6份国际政策文件,... 目的 分析国内外发布的有关儿童身体活动、久坐行为、肥胖防控以及功能和心理健康政策,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功能视角出发,分析针对超重或肥胖儿童的身体活动和心理-行为健康的干预模式。方法 共纳入6份国际政策文件,3份国家政策。围绕机会、动机、功能和能力,对行为易感性理论(BST)、家庭行为治疗模式(FBBT)和健康生活方式计划(HeLP)进行分析。结果 国际的政策已形成战略-技术-治理-监测4个领域的闭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还强调社会心理和公平维度的重要性。我国相关政策对儿童身体活动的监测、实施,以及身体活动与心理健康等问题均给予高度重视,强调肥胖儿童的个性化需求以及身体活动与健康相关的心理行为干预的结合。BST在餐前设置趣味性中、高强度运动和亲子情绪性进食教育,主要针对高食物反应性易感儿童,以调节能量平衡并强化动机;FBBT借助行为控制、家庭契约和家长示范,重塑家庭环境机会,提升儿童自我效能和身体活动;HeLP将戏剧疗法和同伴支持嵌入课堂和课外活动,营造积极氛围,增强归属感和持续参与。通过环境赋能、动机激活,达到提升功能和心理-行为健康的目标。结论 全球政策框架已由强调单一控制体质量指数拓展为提升功能与心理-行为多维度健康目标,国际和国家政策覆盖战略目标、行为准则、治理措施和监测指标4个关键维度。BST、FBBT与HeLP等健康行为干预,能拓展环境机会,增强心理动机,提高身体功能和能力,从而达成提高肥胖儿童身体活动水平、促进心理-行为健康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 肥胖 儿童 身体活动 功能 心理-行为健康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健康行为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久坐行为生态瞬时评估的范围综述 被引量:1
4
作者 雷昱 张变子 +1 位作者 刘萍 李海鸿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123,共6页
目的 对生态瞬时评估用于儿童青少年久坐行为评估的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为预防和管理青少年群体久坐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以范围综述指南为方法学框架,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W... 目的 对生态瞬时评估用于儿童青少年久坐行为评估的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为预防和管理青少年群体久坐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以范围综述指南为方法学框架,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核心集、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生态瞬时评估应用于儿童青少年久坐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3月30日,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共纳入22篇文献,生态瞬时评估工具包括日记、移动设备及应用程序,可对儿童青少年屏前、社交、通勤型等久坐行为进行评估,数据取样以等时间间隔为主,可突破应用场景及时间的限制,其应用形式包括单一生态瞬时评估、与回顾性问卷及客观评估工具的联合应用,且从应答率、同期效度和受试疲劳效应上体现其应用于儿童青少年久坐行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论 生态瞬时评估可对儿童青少年久坐行为及相关背景因素进行有效评估,并分析其因果关联。未来应对生态瞬时评估的研究设计及开展形式进一步完善,拓宽应用途径,推动个体化精准干预策略的实施,助力儿童青少年群体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久坐行为 生态瞬时评估 生活方式 身心健康 范围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社交反应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段冠婷 肖雪 +3 位作者 侯会生 姜芸桥 刘雨歌 时文霞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0-157,共8页
目的评估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体育锻炼、心理健康和社交反应水平,探讨ASD儿童社交反应在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中介效应。方法2019年9月至2024年4月,选取北京市海淀区、石景山区3所培智学校的211例ASD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 目的评估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体育锻炼、心理健康和社交反应水平,探讨ASD儿童社交反应在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中介效应。方法2019年9月至2024年4月,选取北京市海淀区、石景山区3所培智学校的211例ASD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心理教育评定量表和社交反应量表进行调查。分析ASD儿童体育锻炼、心理健康和社交反应之间的相关性,探究社交反应在体育锻炼、心理健康间的中介效应。结果211例ASD儿童体育锻炼平均水平为(58.72±3.34)分,心理健康平均水平为(14.85±1.67)分,社交反应平均水平为(24.98±3.79)分。ASD儿童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r=0.546,P<0.05),与社交反应呈负相关(r=-0.298,P<0.05);ASD儿童心理健康与社交反应呈负相关(r=-0.397,P<0.05)。家庭平均月收入、父母关系、是否采取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体育锻炼、社交反应均是ASD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P<0.05)。ASD儿童社交反应在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间有中介作用,效应占比14.56%。结论ASD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较差且影响因素较多,体育锻炼可直接影响ASD儿童心理健康,也可通过社交反应起到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儿童 体育锻炼 心理健康 社交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S模式的孕妇儿童体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8
6
作者 王丽霞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23-225,242,共4页
为了改善孕妇、儿童体检流程的繁重手工管理,提高保健质量和体检效率,同时实现系统在妇幼保健等医疗单位更好地共享。参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提出基于B/S模式的孕妇儿童体检系统。介绍系统的总体结构,开发环境、数据... 为了改善孕妇、儿童体检流程的繁重手工管理,提高保健质量和体检效率,同时实现系统在妇幼保健等医疗单位更好地共享。参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提出基于B/S模式的孕妇儿童体检系统。介绍系统的总体结构,开发环境、数据库及功能模块设计,并以医生平台为例详细说明儿童体检模块的具体实现过程。系统基本上实现了妇幼保健机构孕妇儿童体检信息及工作考核等的无纸化、规范化和高效化管理,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幼保健 B s 孕妇儿童体检系统 无纸化 规范化 高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需要儿童参与身体活动的支持保障系统研究
7
作者 武砀 张青 +3 位作者 吴佳洺 贾文蓉 武爱红 武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50-657,共8页
目的 构建融合教育背景下支持特殊需要儿童(CSN)参与身体活动的支持保障体系。方法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促进学校框架,并结合WHO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理论以及WHO身体活动指南,构建系统化、多维度的支持体系。结果... 目的 构建融合教育背景下支持特殊需要儿童(CSN)参与身体活动的支持保障体系。方法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促进学校框架,并结合WHO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理论以及WHO身体活动指南,构建系统化、多维度的支持体系。结果 融合教育背景下,CSN参与身体活动的主要形式包括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研究构建了融合教育背景下支持CSN参与身体活动的支持保障系统,该系统由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构成。在宏观层面,要建立融合体育教育和身体活动相关政策、无障碍与通用设计的物理环境,并建立包容性的身体活动氛围及整合社区资源。在中观层面,要建立融合体育教师的发展环境,支持教师掌握融合教育教学和课堂管理以及课外体育活动等教学技能。在微观层面,需要针对CSN的身体活动和运动发展要求,设计体育课程、建立个别化学习支持机制,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身体活动和体育课程。结论 针对在融合教育背景下CSN的身体活动和体育教育需求,构建了宏观、中观和微观的支持体系。宏观层面涉及政策、环境和社区,中观层面涉及融合体育教师和教学与训练,微观层面涉及学生的学习、动作发展和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需要儿童 融合体育教育 身体活动 支持保障体系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健康促进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对焦虑的效果:系统综述的系统综述
8
作者 杨同念 任杰 肖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83-888,共6页
目的评价身体活动干预对儿童与青少年(4~19岁)焦虑的效果,以及不同身体活动模式、剂量和人群因素对干预效果的潜在作用。方法遵循PRISMA和PRIOR指南,检索2019年至2025年间发表的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与焦虑关系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采用A... 目的评价身体活动干预对儿童与青少年(4~19岁)焦虑的效果,以及不同身体活动模式、剂量和人群因素对干预效果的潜在作用。方法遵循PRISMA和PRIOR指南,检索2019年至2025年间发表的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与焦虑关系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采用AMSTAR 2评估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证据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其中高质量4篇,中等质量2篇,低质量1篇。规律身体活动能降低儿童青少年焦虑水平,效应量为中等程度(SMD=-0.39~-0.54),抗阻训练和低强度运动可能更有效。最优身体活动剂量的证据尚不充分且存在矛盾。结论身体活动是一种极具潜力、安全、可及的非药物策略,可用于儿童青少年焦虑的预防和辅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焦虑 身体活动 心理健康 系统综述的系统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S模式的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分析管理系统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斌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592-594,共3页
针对最新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设计了基于C S模式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管理、评价、分析系统,该系统以VisualBasic6.0为前台开发工具,SQLSever为后台数据库支持,面向各级体育教学用户,提供更为高效、方便、安全、延... 针对最新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设计了基于C S模式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管理、评价、分析系统,该系统以VisualBasic6.0为前台开发工具,SQLSever为后台数据库支持,面向各级体育教学用户,提供更为高效、方便、安全、延续性强,便于综合管理、分析的多功能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体质健康 C/s模式 评价 分析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儿童医疗服务体系现状的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冉淑琼 刘志远 伍林生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0-262,共3页
目的:通过对重庆市儿童医疗服务体系现状的了解,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方法:数据收集和现状了解主要采取访谈法、文献研究法,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则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目前面临的优势、劣势、机... 目的:通过对重庆市儿童医疗服务体系现状的了解,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方法:数据收集和现状了解主要采取访谈法、文献研究法,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则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目前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结果: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对儿童医疗服务需求加大,但儿童医疗资源紧缺且分配不均,儿童医疗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结论:主管部门应根据国家医改政策和重庆市儿童医疗服务体系的现状制定适合重庆市儿童医疗服务改革的方针和措施,合理调配资源配置,酌情设立儿科建设专项基金,加强县级综合医院儿科建设发展,应用医保杠杆推行分级诊疗,提高全市儿童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缓解看病难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医疗 服务体系 sWOT分析 医疗技术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赋能残疾儿童身体活动与健康:国际政策架构与核心内容及行动战略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晓微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1-388,共8页
目的探讨数字赋能残疾儿童身体活动与健康的国际政策架构、核心内容与行动战略。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服务体系6大构成要素的理论,对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电信联盟(ITU)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 目的探讨数字赋能残疾儿童身体活动与健康的国际政策架构、核心内容与行动战略。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服务体系6大构成要素的理论,对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电信联盟(ITU)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发布的有关数字赋能、人工智能、数字健康以及身体活动与健康、高品质的体育教育、包容性教育等相关国际组织的核心政策文件进行系统的内容分析,确定与数字赋能残疾儿童身体活动与健康相关的国际政策架构与核心内容和行动战略。结果根据WHO健康服务体系6大构成要素的理论,数字赋能残疾儿童身体活动与健康的政策架构主要涉及服务提供、健康人力资源、健康信息系统、医疗产品和技术、健康筹资、领导力与数字治理6个领域。实施数字赋能残疾儿童身体活动与健康的主要行动战略涉及6大项:强化法律和政策支持提升数字治理能力、建立跨部门的协作机制、强化数字技术持续创新、构建数字赋能的残疾儿童身体活动与健康的服务体系、建立并实施数字赋能相关技术和伦理标准、促进儿童的数字融合,以及改善残疾儿童的身体活动与健康服务的监测和质量控制。结论本研究基于WHO健康服务体系6大构成要素的理论,从服务提供、健康人力资源、健康信息系统、医疗产品和技术、健康筹资、领导力与数字治理6个领域,对WHO、UNESCO、ITU和UNICEF发布的相关政策文件进行内容分析,构建了数字赋能残疾儿童身体活动与健康的政策架构,分析了相关政策的核心内容以及主要行动战略。本研究为制定相关的国家和地方性政策,推动数字赋能技术在残疾儿童身体活动和健康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儿童 数字赋能 身体活动 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身体活动对脑性瘫痪儿童青少年健康效益的系统综述 被引量:2
12
作者 喜悦 杨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67,共11页
目的 系统综述不同身体活动对脑瘫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效益。方法 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的检索策略,检索建库至2023年12月在Web of Science、PubMed、EBSCO、Cochrane、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发表的脑瘫儿童青少年参与身体活动干预后健康和... 目的 系统综述不同身体活动对脑瘫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效益。方法 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的检索策略,检索建库至2023年12月在Web of Science、PubMed、EBSCO、Cochrane、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发表的脑瘫儿童青少年参与身体活动干预后健康和功能结局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进行系统综述。结果 共纳入10项研究,涉及402例参与者(3~24岁),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量表评分6~8分,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巴西和荷兰,主要来源于康复医学、神经科学、残疾研究、物理治疗等领域,发表日期集中在2013年至2020年。身体活动类型包括体适能类(体能体适能、技能体适能)、运动技能类(粗大运动技能、精细运动技能)和适应性身体活动类(移动技能、休闲类)。每次20~60 min,每周1~5次,持续7~26周;干预强度为中等至高强度,干预场所涉及社区和家庭、学校、康复机构。有3种指导和支持模式:运动康复,适应性体育活动,以及运动康复与适应性体育活动相结合。健康效益体现在身体活动相关的健康行为、身体功能、活动和参与以及生活质量4个方面,包括提升身体活动水平,减少久坐行为;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心肺功能,改善心血管功能、体质量、有氧运动能力,提高步行速度、关节活动度、平衡功能和肌肉耐力;改善运动功能(移动能力、运动协调能力、平衡和姿势控制能力、步态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家庭、学校、社会活动参与,增加社交表现行为,改善心理健康(自信心、情绪、自我价值感、自尊)。结论 本研究根系统综述身体活动对脑瘫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效益。身体活动主要包括体适能类、运动技能类和适应性身体活动类。体能体适能类活动有助于改善步态,提高步速,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心血管功能,优化体质量指数;技能体适能类活动能够改善平衡功能。粗大运动技能类活动能改善姿势控制能力,增强肌肉耐力;精细运动技能类活动能增强精细手的使用能力。适应性球类活动有助于提高身体活动水平,增加休闲活动时间,提高有氧能力,促进家庭活动参与和社会活动参与;适应性休闲类活动能提高生活质量与福祉,改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升自我价值感,提高生活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儿童 青少年 身体活动 健康效益 系统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叠效应理论下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多元联动的模式构建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燕国 汪晓赞 孔琳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7,共12页
重叠效应理论是教育领域中指导家校社合作最具影响力的理论。基于“理论解读-问题剖析-逻辑阐释-模式构建-推进路径”的思路,运用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深入探讨了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多元联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深刻剖析儿童... 重叠效应理论是教育领域中指导家校社合作最具影响力的理论。基于“理论解读-问题剖析-逻辑阐释-模式构建-推进路径”的思路,运用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深入探讨了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多元联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深刻剖析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多元联动的现实困境,阐释了重叠效应理论指导下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多元联动的逻辑理路。基于此,从目标靶向、内容结构、实践方式和评估反馈4个方面构建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多元联动模式。研究提出相应的推进路径:突破信息茧房束缚,形成多元联动强大合力;完善责任权益机制,厘清多元联动权责边界;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提升多元联动协同效应;实施综合评估反馈,保持多元联动的发展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叠效应理论 儿童青少年 体育健康促进 多元联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心理和行为健康效应:系统综述的系统综述 被引量:3
14
作者 颜景飞 戴圣婷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25-1132,共8页
目的系统综述关于身体活动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和行为健康影响的系统综述中的相关证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Scopus、PsycINFO、Cochrane Library和中国知网2014年1月至2024年1月公开发表的有关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心理和行... 目的系统综述关于身体活动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和行为健康影响的系统综述中的相关证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Scopus、PsycINFO、Cochrane Library和中国知网2014年1月至2024年1月公开发表的有关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心理和行为健康效应的系统综述,并分析其证据。结果最终纳入10篇英文文献,涉及221580例儿童青少年,来自澳大利亚、中国、加拿大、美国和西班牙。纳入文献主要来源于儿科学、儿童保育健康与发展、心理学等领域期刊。研究对象5~18岁,健康状况包括健康状态和非健康状态,其中非健康状态涉及神经发育障碍、抑郁和肥胖。干预类型包括学校体育课程、社区身体活动项目、家庭锻炼计划、课外运动项目、课外体育活动和减少久坐行为干预。干预方式主要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游戏活动。干预频率为每次15~120 min,每周2~6次,干预强度为低~高,持续6~81周。健康结局主要体现为儿童青少年的注意力、执行功能、记忆力和学习能力改善,焦虑和抑郁症状减轻,自尊心和自我效能感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满意度提高,肥胖率降低和生活方式改善。结论身体活动有助于儿童青少年改善注意力、执行功能、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提升自尊心和自我效能感,改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满意度,降低肥胖率,形成积极的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身体活动 心理 行为健康 系统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质健康、心理健康及执行功能的我国儿童青少年24 h活动推荐量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兴隆 王丽娟 +4 位作者 徐琪 陈欢 梁果 邱艳平 郑南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5-86,共12页
目的:运用最佳时区的分析方法探究我国儿童青少年24 h活动推荐量,验证满足该推荐量对于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心理健康及执行功能的影响,并以此推荐量为标准,分析我国儿童青少年24 h活动的达标情况。方法:以广州、武汉、长沙三地的1736... 目的:运用最佳时区的分析方法探究我国儿童青少年24 h活动推荐量,验证满足该推荐量对于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心理健康及执行功能的影响,并以此推荐量为标准,分析我国儿童青少年24 h活动的达标情况。方法:以广州、武汉、长沙三地的1736名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推荐量组和验证组,采用加速度传感器测量24 h活动,24 h活动包括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oderate-to-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MVPA)、低强度身体活动(light-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LPA)、久坐行为(sedentary behavior,SED)、睡眠(sleep,SLP)。运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版)》评估体质健康水平,采用调查问卷评价心理健康及执行功能。通过构建回归模型、组建24 h活动组合、预测结局变量等步骤,明确24 h活动最佳时长与区间,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对24 h活动达标与结局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推荐量组样本的测试与调查结果显示,24 h活动组合与体质健康(小学生:F=11.342,P<0.05;中学生:F=15.051,P<0.001)、心理健康(小学生:F=3.613,P<0.05;中学生:F=4.315,P<0.01)及执行功能(小学生:F=4.365,P<0.01;中学生:F=6.973,P<0.001)显著相关。在关系明晰的基础上提出小学生24 h活动的最佳时长与区间为MVPA 62 min(40~70 min)、LPA 270 min(240~310 min)、SED 480 min(420~600 min)、SLP 630 min(520~650 min),中学生24 h活动最佳时长与区间为MVPA 66 min(40~80 min)、LPA 246 min(220~290 min)、SED 552 min(480~630 min)、SLP 576 min(490~610 min)。结合验证组样本进行检验发现,相对于未达标群体而言,24 h活动达标与儿童青少年的体质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小学生:β=6.17,P<0.05;中学生:β=5.32,P<0.01),与心理健康异常(小学生:β=−0.86,P<0.05;中学生:β=−1.04,P<0.001)以及执行功能障碍(小学生:β=−2.12,P<0.01;中学生:β=−1.35,P<0.01)呈显著负相关。以此推荐量为标准,在验证组中仅11.5%的小学生和7.7%的中学生4种行为同时达到了24 h活动推荐量的标准。结论:研究基于体质健康、心理健康及执行功能首次提出了我国儿童青少年的24 h活动推荐量,并验证了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可为我国儿童青少年24 h活动指南的制定及健康合理生活方式的形成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24 h活动 体质健康 心理健康 执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照顾资源供需视角下的儿童身体健康与父母抑郁
16
作者 盛禾 李建新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76,共14页
成年人抑郁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当前研究大多在个体层面讨论导致成年人抑郁的因素及其分化,对家庭的影响讨论尚不充分。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和责任感尤为强烈,儿童生病往往构成家庭的冲击性事件,打破家庭常规的... 成年人抑郁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当前研究大多在个体层面讨论导致成年人抑郁的因素及其分化,对家庭的影响讨论尚不充分。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和责任感尤为强烈,儿童生病往往构成家庭的冲击性事件,打破家庭常规的运行方式,需要父母付出额外的照料与经济成本,进而可能会影响父母的心理健康。特别是随着老龄化加剧与女性大量进入劳动力市场,传统以家庭为单位的照顾活动在日益增长的照料需求面前相形见绌,照顾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状况构成了研究这一问题的结构性背景。本研究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20年数据,聚焦儿童身体健康对父母抑郁的影响及异质性,并将其置于照顾资源的供给与需求框架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只有一名0~16岁儿童的家庭中,儿童生病或者因病就医会显著增加父母的抑郁水平,医疗开支越大父母的抑郁水平也显著更高。研究通过将自变量更换成生病的频率以及将样本更换为有多名儿童的家庭,发现上述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健性。此外,儿童身体健康对父母抑郁的影响存在性别与社会经济地位的分野。女性往往是承担照顾工作的主体,儿童生病会提高母亲的抑郁水平,对父亲的影响并不显著,这反映了中国传统家庭分工模式的作用。在居住城镇、教育程度较高的父母中,儿童身体健康不佳对父母抑郁的影响更大。研究还进一步在照顾资源供给与需求情境下讨论影响效应。从供给方面看,当祖辈能够提供照料支持或者父母一方不在业时,儿童生病对父母抑郁的影响相对较小,说明更多的照顾供给能够发挥“保护网”作用,在儿童生病时为家庭托底。从需求方面看,无论家庭中孩子总数多还是少、孩子的年龄大还是小,儿童生病都会显著提升父母的抑郁水平。本研究的发现对优化儿童照顾政策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未来应当借鉴其他国家(地区)的先进经验,更加重视儿童的社会保障问题,平衡照顾资源的供需矛盾,重点增加照顾资源的供给,形成针对兼顾工作和子女照顾的制度性支持。与此同时,也需要在照顾议题中关注两性平等,推动男性参与儿童照顾,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风险共担,为家庭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身体健康 父母抑郁 照顾资源 供给与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对女性育儿时间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段志民 王永笑 袁芳杰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53,共20页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较为复杂的外部发展环境和内部多重挑战,这使我国低收入家庭尤其女性家庭成员存在较大的收入不确定性,这些变化将会对女性的工作(有酬劳动)和育儿(照料子女)的选择产生深刻影响。尽管已有研究广泛探讨了女性所面临的...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较为复杂的外部发展环境和内部多重挑战,这使我国低收入家庭尤其女性家庭成员存在较大的收入不确定性,这些变化将会对女性的工作(有酬劳动)和育儿(照料子女)的选择产生深刻影响。尽管已有研究广泛探讨了女性所面临的工作-育儿冲突问题,但现实生活中我国女性在二者之间究竟会作何选择并可能引致何种后果则少有文献涉及。文章借助最低工资政策的实施,构建理论模型刻画女性在面临增收机会情境下育儿时间的选择机制,以期加深理解低收入女性在工作和育儿之间的权衡难题。文章还利用子女的未来健康状况变化进一步考察女性育儿时间决策的后果,为上述问题的分析提供补充证据。在此基础上,采用2004—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和同期各区县的最低工资标准进行系统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对低收入女性育儿时间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分析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最低工资标准提升主要通过提高女性参与劳动的概率和工作时间产生作用,这一结论为低收入女性用工作替代育儿的事实提供了直接证据。异质性分析表明:处于生育平稳期、子女年龄为4~6岁或父辈健康状况较好的女性因具有更高的育儿弹性,育儿时间受到的负向影响更强,同时技能水平更低或工作搜寻难度更小的女性育儿时间同样也更容易受到最低工资政策的不利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对短期内子女的身心健康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且均可归因于女性育儿时间的减少,这也为文章中的核心结论提供了补充性证据。据此建议政府部门推动建立父亲育儿假制度,加强对托儿机构的普遍监管和支持,鼓励企业为女性群体提供灵活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模式,聚焦低技能、低学历女性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教育提升,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同时加强最低工资政策的执行力度,确保小时工资标准得到遵守,防止企业延长工作时间。这些措施有助于弥补女性育儿时间减少导致的不利后果,构建合理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低工资政策 女性育儿时间 工作-育儿冲突 时间配置模型 子女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生进程破坏”理论视角下改善癫痫儿童困境的思考
18
作者 凌慧 周进芳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53-758,共6页
“人生进程破坏”理论旨在解释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危机和冲突,并探索如何恢复或重新建立个人的身份和价值观。从“人生进程破坏”理论视角分析了癫痫患儿身心健康破坏、认知破坏、社会关系破坏以及家庭生活破坏四个方面的困境及原因,并在... “人生进程破坏”理论旨在解释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危机和冲突,并探索如何恢复或重新建立个人的身份和价值观。从“人生进程破坏”理论视角分析了癫痫患儿身心健康破坏、认知破坏、社会关系破坏以及家庭生活破坏四个方面的困境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提升癫痫患儿生存质量的建议:调整生活习惯,提高治疗依从性;制订早期康复训练计划,发展语言和思维能力;理解并关心患儿心理状态,正确培养其自我价值感;提供个性化教育方案,丰富癫痫患儿业余生活;提供专业化心理辅导,加强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成立自我认知小组,增强患儿疾病掌控感;改变对癫痫的误解和偏见,消除对癫痫的污名化;鼓励患儿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供安全积极的社交环境;鼓励社会工作者积极介入,恢复并增强家庭凝聚力;积极寻求社会支持与资源,完善癫痫患儿社会保障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进程破坏”理论 癫痫儿童 身心健康 认知 社会关系 家庭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教融合”背景下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标准的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73
19
作者 季浏 尹小俭 +2 位作者 吴慧攀 杨小芳 刘媛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2-54,共13页
在“体教融合”背景下,分析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指标,探索制定相应新评价标准,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体系,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长远的作用。采用立意抽样法、层次分析法、LMS法等完成被试抽... 在“体教融合”背景下,分析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指标,探索制定相应新评价标准,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体系,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长远的作用。采用立意抽样法、层次分析法、LMS法等完成被试抽样、指标筛选、权重确定、体质健康评价指标成绩界值点确定等标准制定的相关程序。研究认为:1)《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新评价标准》包含6个一级指标(身体成分、心肺耐力、力量、柔韧性、速度、灵敏协调性)和9个二级指标(BMI、腰围、20 m往返跑、握力、30 s仰卧起坐、立定跳远、50 m跑、20 s反复横跨、坐位体前屈),新评价标准具有较好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可行性;2)新评价标准提高了心肺耐力、力量和身体成分的指标权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助于提高我国儿童青少年的心肺耐力水平,遏止力量素质的持续下滑,控制超重肥胖率的快速上升;3)基于全国大范围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新评价标准确定的各单项指标等级划分的界值点可以成为学生体质健康评价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儿童 青少年 体质健康 评价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幼儿体质健康促进困境与社会支持现状分析 被引量:30
20
作者 杨斌 唐吉平 +1 位作者 王岐富 莫冰莉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0-63,共4页
幼儿体质健康是"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实施的基础,也是个体一生发展的基础,促进幼儿体质健康发展需要家庭、幼儿园、社区、社会组织、政府与市场等多方力量的支持。当前我国幼儿体质健康促进工作面临来自环境、家庭、幼儿园的多... 幼儿体质健康是"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实施的基础,也是个体一生发展的基础,促进幼儿体质健康发展需要家庭、幼儿园、社区、社会组织、政府与市场等多方力量的支持。当前我国幼儿体质健康促进工作面临来自环境、家庭、幼儿园的多种困境,表明相关社会支持缺乏,主要体现在家庭支持形式简单、园所支持功能缺位、社区及相关社会组织支持有限、政府支持政策运行不畅与投入不足等方面,制约了我国幼儿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今后应从高度认识幼儿体质健康的价值出发,建构促进幼儿体质健康发展所需的家庭、幼儿园、社会、政府"四位一体"的社会支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健康 幼儿体质 健康促进 社会支持 “健康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