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鹰嘴豆芽素A金属配合物的制备及生物活性探究
1
作者 王有娣 罗盈明 +3 位作者 郭俊翔 陈婕 严斌 徐娟娟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0-195,共6页
[目的]制备鹰嘴豆芽素A(BA)的金属配合物并探究其生物活性。[方法]以鹰嘴豆芽素A为配体,设计合成鹰嘴豆芽素A-铜(BA-Cu)、鹰嘴豆芽素A-锌(BA-Zn)、鹰嘴豆芽素A-铬(BA-Cr)金属配合物,利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等方法对配合物结构进行表征,... [目的]制备鹰嘴豆芽素A(BA)的金属配合物并探究其生物活性。[方法]以鹰嘴豆芽素A为配体,设计合成鹰嘴豆芽素A-铜(BA-Cu)、鹰嘴豆芽素A-锌(BA-Zn)、鹰嘴豆芽素A-铬(BA-Cr)金属配合物,利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等方法对配合物结构进行表征,采用磷钼络合法考察3种鹰嘴豆芽素A金属配合物的抗氧化活性,采用CCK8法考察3种鹰嘴豆芽素A金属配合物的抗癌活性。[结果]试验成功制备得到BA-Cu、BA-Zn、BA-Cr 3种鹰嘴豆芽素A金属配合物,3种金属配合物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且抗氧化活性均高于其配体鹰嘴豆芽素A以及阳性药BHT,其中BA-Cr的抗氧化活性最好。3种鹰嘴豆芽素A金属配合物对人肺癌A549细胞、宫颈癌Hela细胞以及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且整体高于其配体鹰嘴豆芽素A,其中BA-Zn的抗癌活性最佳。[结论]成功制备得到BA-Cu、BA-Zn、BA-Cr 3种鹰嘴豆芽素A金属配合物,其中,BA-Cr的抗氧化活性最好,BA-Zn的抗癌活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 鹰嘴豆芽素A 金属配合物 合成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鹰嘴豆气候品质认证方法与模型
2
作者 简咏梅 彭劲松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1期77-80,共4页
种植区气候环境是决定鹰嘴豆(Cicer arietinum L.)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开展鹰嘴豆气候品质认证,有利于掌握鹰嘴豆品质气候条件的时空分布、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进一步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鹰嘴豆的生长过程可分为播种期、出苗期、... 种植区气候环境是决定鹰嘴豆(Cicer arietinum L.)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开展鹰嘴豆气候品质认证,有利于掌握鹰嘴豆品质气候条件的时空分布、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进一步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鹰嘴豆的生长过程可分为播种期、出苗期、分枝期、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成熟期7个生育期,主要气候影响因素包括气温、水分、光照等,可以采用对比分析法和指标判别法开展鹰嘴豆气候品质认证。鹰嘴豆气候品质认证模型由鹰嘴豆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评分、当年鹰嘴豆品质关键生育期指标评分和鹰嘴豆生产管理条件指标评分3部分构成,涉及10℃以上积温、≥35℃高温日数、湿润指数、生育期平均气温、生育期降水量、生育期≥5℃积温、苗期冻害、分枝期至开花期阴雨、开花期至鼓粒期干旱、产地环境条件、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质量安全规范规范、品质抽查等14个具体指标,结合指标权重计算后得到综合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cicer arietinum l.) 气候品质认证 方法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鹰嘴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94
3
作者 聂石辉 彭琳 +1 位作者 王仙 季良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4-70,共7页
以100份鹰嘴豆种质资源为材料,应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15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株高,其次是百粒重;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单株荚数,其次是单株... 以100份鹰嘴豆种质资源为材料,应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15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株高,其次是百粒重;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单株荚数,其次是单株粒重;基于各种质间形态标记的遗传差异,将100份鹰嘴豆种质聚类并划分为4大类群。第Ⅰ类群可作为选育丰产中粒型和株高适中的品种,第Ⅱ类群可作为选育矮秆耐密及特异粒色(型)品种,第Ⅲ类群丰产性较差可作为选育子粒球型、光滑的品种,第Ⅳ类群可作为选育大粒型、适宜机械化收获的品种。9个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3.91%,各主成分性状载荷值反映了主要数量性状的育种选择潜力。综合分析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为鹰嘴豆的有效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鹰嘴豆种子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被引量:8
4
作者 赵欣 付煊赫 +2 位作者 张宗申 刘同祥 王继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7-292,共6页
为了寻找具有药物作用的天然胰蛋白酶抑制物,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离子交换层析(DEAE-纤维素52)及Sephadex G-100凝胶层析等方法,从鹰嘴豆种子中分离出一种鹰嘴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PTI).研究表明:CPTI对胰蛋白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 为了寻找具有药物作用的天然胰蛋白酶抑制物,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离子交换层析(DEAE-纤维素52)及Sephadex G-100凝胶层析等方法,从鹰嘴豆种子中分离出一种鹰嘴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PTI).研究表明:CPTI对胰蛋白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80%,而对胰凝乳蛋白酶抑制作用较弱,抑制率为32%,对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及枯草杆菌蛋白酶均无抑制作用;用SDS-PAGE测得CPTI近似分子质量为25.7 kD;CPTI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在100℃下加热60min,对胰蛋白酶活性仍保持78%抑制率;Lineveaer-Burk作图得知该抑制剂属竞争性抑制类型.动力学测定显示,来自鹰嘴豆中的CPTI对胰蛋白酶的抑制作用常数(Ki)为3.99×10-7 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 胰蛋白酶抑制剂 分离纯化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鹰嘴豆生药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田春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8463-8464,共2页
鹰嘴豆是一味维族民间药和传统中药,在异地栽培试验和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鹰嘴豆的本草记载、形态特征、主要有效成分异黄酮的化学结构及其药理活性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概述。
关键词 鹰嘴豆 本草 鹰嘴豆异黄酮 药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优选鹰嘴豆种子中鹰嘴豆芽素A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3
6
作者 田春元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7-130,共4页
目的:优选鹰嘴豆种子中鹰嘴豆芽素A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鹰嘴豆种子中鹰嘴豆芽素A的含量为指标进行试验。结果:优选出从鹰嘴豆种子中提取鹰嘴豆芽素A的最佳工艺:10倍于生药量的95%乙醇溶液热回流提取两次,每次1.5h。结论... 目的:优选鹰嘴豆种子中鹰嘴豆芽素A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鹰嘴豆种子中鹰嘴豆芽素A的含量为指标进行试验。结果:优选出从鹰嘴豆种子中提取鹰嘴豆芽素A的最佳工艺:10倍于生药量的95%乙醇溶液热回流提取两次,每次1.5h。结论:该工艺可提高鹰嘴豆种子中鹰嘴豆芽素A的提取率和纯度,而且方便、安全、无毒、成本低、效率高,可在大规模生产鹰嘴豆芽素A时推广应用。另外,本研究还建立了一种新的快速、准确检测鹰嘴豆种子中鹰嘴豆芽素A的RP-HPLC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种子 鹰嘴豆芽素A 正交试验 RP-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鹰嘴豆工艺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玉梅 李静璋 +1 位作者 陈德军 刘奎钫 《粮食与油脂》 2003年第9期22-24,共3页
采用超临界CO_2对鹰嘴豆中脂溶性成分进行萃取,对提取物进行高效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并对萃余物采用酸碱法从中分离出蛋白质、淀粉和纤维,进而对鹰嘴豆这一特色食品进行全面评价。
关键词 超临界CO2萃取 鹰嘴豆 脂溶性成分 酸碱法 分离 提取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鹰嘴豆的组织解剖结构研究
8
作者 田春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5期11992-11994,12007,共4页
[目的]研究鹰嘴豆的组织结构。[方法]通过植物制片方法,对鹰嘴豆的根、茎、叶和种子等器官进行切片,制作成永久装片。[结果]鹰嘴豆根为四原型构造;茎中韧皮纤维和髓部发达;根、茎中以网纹导管居多,也有螺纹和孔纹导管;叶中栅栏细... [目的]研究鹰嘴豆的组织结构。[方法]通过植物制片方法,对鹰嘴豆的根、茎、叶和种子等器官进行切片,制作成永久装片。[结果]鹰嘴豆根为四原型构造;茎中韧皮纤维和髓部发达;根、茎中以网纹导管居多,也有螺纹和孔纹导管;叶中栅栏细胞组织1-2层,海绵组织细胞3~5层;种皮表皮细胞1列,栅状,上端有1条光辉带,子叶细胞中有不定形的草酸钙结晶。[结论]首次报道了鹰嘴豆的组织解剖结构,可为鹰嘴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资料,其组织结构特征可作为鹰嘴豆生药鉴定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 组织结构 光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回豆的本草学考证
9
作者 田春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9974-9975,共2页
[目的]考证回回豆在我国本草史上的起源及其沿革,以确定正品、排除伪品。[方法]考查古今文献记载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历代本草所载回回豆尽管名称各异,但其功用和植物体特征与现代物种鹰嘴豆基本相符。[结论]回回豆来源于鹰嘴豆的种... [目的]考证回回豆在我国本草史上的起源及其沿革,以确定正品、排除伪品。[方法]考查古今文献记载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历代本草所载回回豆尽管名称各异,但其功用和植物体特征与现代物种鹰嘴豆基本相符。[结论]回回豆来源于鹰嘴豆的种子,而非《本草纲目》中所认为的"回回豆"、"胡豆"和"豌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回豆 鹰嘴豆 本草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鹰嘴豆种子粉末的特征研究
10
作者 田春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6期12551-12552,12562,共3页
[目的]研究鹰嘴豆种子的粉末特征。[方法]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鹰嘴豆种子的粉末。[结果]鹰嘴豆种子的粉末中有椭球形的单粒淀粉粒、栅状细胞、支柱细胞、导管和子叶细胞等组成单元。[结论]鹰嘴豆种子粉末中的淀粉粒、栅... [目的]研究鹰嘴豆种子的粉末特征。[方法]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鹰嘴豆种子的粉末。[结果]鹰嘴豆种子的粉末中有椭球形的单粒淀粉粒、栅状细胞、支柱细胞、导管和子叶细胞等组成单元。[结论]鹰嘴豆种子粉末中的淀粉粒、栅状细胞、支柱细胞和导管等的结构特征可为鹰嘴豆种子的生药鉴定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 淀粉粒 栅状细胞 粉末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鹰嘴豆籽粒总异黄酮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敏 袁建 +4 位作者 俞阗 李燕 王红玲 张巨松 麻浩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6-101,共6页
通过对鹰嘴豆籽粒中的异黄酮提取和测定方法的优化,拟建立一套适用于测定鹰嘴豆总异黄酮的三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表明:鹰嘴豆总异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0.30 g不脱脂豆粉溶于25 ml浓度70%的乙醇溶液中,在60℃水浴温度下提取3 h;一次... 通过对鹰嘴豆籽粒中的异黄酮提取和测定方法的优化,拟建立一套适用于测定鹰嘴豆总异黄酮的三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表明:鹰嘴豆总异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0.30 g不脱脂豆粉溶于25 ml浓度70%的乙醇溶液中,在60℃水浴温度下提取3 h;一次提取效率为86.5%,两次合并提取效率可达97.0%;建立的测定方法精密度变异系数(C V)为1.14%,平均加标样回收率为99.0%,变异系数(C V)为3.2%。采用三波长测定可有效消除干扰物质对测定的影响,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精密度高等特点,适于大批量样品测定以及产品生产的质量控制及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 总异黄酮 三波长定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结合遗传算法优化鹰嘴豆中抗炎活性成分的提取 被引量:1
12
作者 牛华周 康贺磊 +4 位作者 侯万超 刘春明 李赛男 张语迟 刘震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2-137,共6页
以异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考察超声时间、乙醇浓度和料液比对鹰嘴豆异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结合遗传算法优化鹰嘴豆异黄酮提取工艺,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为1.73 h、乙醇浓度为78.64%,料液比1∶24... 以异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考察超声时间、乙醇浓度和料液比对鹰嘴豆异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结合遗传算法优化鹰嘴豆异黄酮提取工艺,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为1.73 h、乙醇浓度为78.64%,料液比1∶24.9 g/mL,鹰嘴豆中异黄酮提取率为0.76 mg/g。以5-脂氧合酶为作用靶点,利用超滤-质谱技术(UF-MS)筛选鹰嘴豆中具有抑制5-脂氧合酶作用的潜在抗炎活性成分。结果表明,利用响应面结合遗传算法可以进一步优化提高鹰嘴豆中活性成分的提取率;鹰嘴豆中具有潜在的抗炎活性成分为大豆苷、大豆苷元、毛蕊异黄酮、后莫紫檀素和鹰嘴豆芽素A,其结合强度分别为40.82%、36.93%、31.65%、28.75%和22.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cicer arietinum l.) 响应面(RSM) 遗传算法(GA) 超滤-质谱(UF-MS) 5-脂氧合酶(5-lO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鹰嘴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抑制剂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牛华周 侯万超 +4 位作者 李赛男 刘春明 庄思远 周旭 李彦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154-159,223,共7页
目的以超氧化物歧化酶为作用靶点,快速筛选、分离纯化和鉴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抑制剂。方法首先,利用超滤-质谱技术(UF-MS)对鹰嘴豆中具有超氧化物歧化酶抑制作用的活性成分进行筛选。然后,在活性指导下,应用半制备型液相色谱(Semi-prepara... 目的以超氧化物歧化酶为作用靶点,快速筛选、分离纯化和鉴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抑制剂。方法首先,利用超滤-质谱技术(UF-MS)对鹰嘴豆中具有超氧化物歧化酶抑制作用的活性成分进行筛选。然后,在活性指导下,应用半制备型液相色谱(Semi-preparative HPLC)结合高速逆流色谱(HSCCC)技术从鹰嘴豆中分离超氧化物歧化酶抑制剂,最后,运用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数据对分离所得化学成分进行结构解析和鉴定。结果从鹰嘴豆中成功分离纯化并鉴定出五个超氧化物歧化酶抑制剂(分别为大豆苷、大豆苷元、毛蕊异黄酮、后莫紫檀素、鹰嘴豆芽素A),其纯度均>90%。结论采用超高分辨质谱-半制备液相色谱-高速逆流色谱联用技术可以快速筛选、分离纯化和鉴定鹰嘴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抑制剂,为鹰嘴豆抗炎活性研究及天然产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 超滤-质谱 超氧化物歧化酶 高速逆流色谱 半制备型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鹰嘴豆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系统研究进展
14
作者 米日古丽.马木提 阿依加马丽.买买提 +1 位作者 黄全生 足木热木.吐尔逊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第11期16-18,21,共4页
为建立高效再生体系,提高遗传转化效率,从鹰嘴豆再生体系与遗传转化两个方面阐述其研究进展,并对目前转化中遇到的植株再生频率低和转化率低或得不到转化体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鹰嘴豆 植株再生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老化对鹰嘴豆种子发芽和膜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旭鹏 张小燕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3年第2期19-23,共5页
以鹰嘴豆种子为研究材料,分别进行12 h、24 h、36 h、48 h、60 h、72 h、84 h及96 h 8个人工老化处理(40℃、相对湿度100%),研究老化过程中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长、根长、电导率及可溶性糖的变化趋势,分析人工老化处... 以鹰嘴豆种子为研究材料,分别进行12 h、24 h、36 h、48 h、60 h、72 h、84 h及96 h 8个人工老化处理(40℃、相对湿度100%),研究老化过程中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长、根长、电导率及可溶性糖的变化趋势,分析人工老化处理对鹰嘴豆种子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鹰嘴豆种子在老化处理后,发芽率、发芽指数先急剧下降(12 h)而后缓慢下降,浸种液电导率先缓慢上升而后急剧上升(48 h),而可溶性糖含量先急剧上升(12 h)后缓慢上升再略有下降(96 h)。不同老化程度种子的电导率与发芽指数和发芽率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发芽率与发芽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可溶性糖与活力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他各指标间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 种子 老化 发芽 膜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