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A3在白蛋白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林加娟 白咪 +5 位作者 庄一波 宋瑞花 张园园 张爱华 黄松明 丁桂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23-927,共5页
目的:探讨PEA3在白蛋白诱导的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实验组分为对照组、空载对照组、PEA3过表达组、白蛋白造模组和PEA3处理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EA3转染效率。应用Annexin V... 目的:探讨PEA3在白蛋白诱导的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实验组分为对照组、空载对照组、PEA3过表达组、白蛋白造模组和PEA3处理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EA3转染效率。应用Annexin V-FITC/PI双染和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和RT-PCR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α-SMA及Vimentin的蛋白和m RNA变化水平。结果:1PEA3质粒转染后,过表达组的PEA3表达水平增高了2.5倍;2加入白蛋白刺激后,与对照组相比小管细胞凋亡增加,过表达PEA3显著抑制白蛋白诱导的小管细胞凋亡;3白蛋白刺激降低E-cadherin的表达,而增加了α-SMA和Vimentin的表达,PEA3过表达阻断白蛋白对E-cadherin的抑制作用,并降低α-SMA和Vimentin的表达。结论:PEA3可抑制白蛋白诱导的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和上皮-间充质转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a3 白蛋白 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 凋亡 上皮-间充质转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鹰嘴豆种子蛋白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石庆华 王希东 +2 位作者 张桦 林嘉鹏 陈芯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6-520,共5页
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不同品种的鹰嘴豆的种子蛋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6种鹰嘴豆种子的蛋白质主要由清蛋白、球蛋白、盐溶和醇溶蛋白质组成,其中清蛋白和球蛋白种类较多,盐溶蛋白和醇溶蛋白种类较少。在清蛋白和球蛋... 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不同品种的鹰嘴豆的种子蛋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6种鹰嘴豆种子的蛋白质主要由清蛋白、球蛋白、盐溶和醇溶蛋白质组成,其中清蛋白和球蛋白种类较多,盐溶蛋白和醇溶蛋白种类较少。在清蛋白和球蛋白的种类方面,165号(卡布里型),阿克苏鹰嘴豆(卡布里型),88-1(迪西型)和阿瓦提2号鹰嘴豆(卡布里型)较185号(迪西型)和176号(迪西型)多;在盐溶蛋白和醇溶蛋白种类方面,6个品种的蛋白种类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种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鹰嘴豆低聚肽抗疲劳活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贾前生 刘远洋 李丹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1-155,共5页
目的:开发鹰嘴豆低聚肽抗疲劳产品。方法:检测鹰嘴豆低聚肽灌胃小鼠的生理生化指标和体外抗氧化能力,综合评价鹰嘴豆低聚肽抗疲劳能力。结果:鹰嘴豆低聚肽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IC_(50)为4.26mg/mL)和还原力显著高于谷胱甘肽阳性... 目的:开发鹰嘴豆低聚肽抗疲劳产品。方法:检测鹰嘴豆低聚肽灌胃小鼠的生理生化指标和体外抗氧化能力,综合评价鹰嘴豆低聚肽抗疲劳能力。结果:鹰嘴豆低聚肽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IC_(50)为4.26mg/mL)和还原力显著高于谷胱甘肽阳性对照组(P<0.05);低、中、高剂量鹰嘴豆低聚肽均提高了小鼠肌糖原和肝糖原的含量,降低了血清尿素氮、丙二醛和乳酸的浓度;增加了小鼠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酶活。结论:鹰嘴豆低聚肽具有显著的抗疲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 低聚肽 抗氧化 抗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退化碘转移聚合方法合成聚丙烯酸酯二醇以及基于丙烯酸酯二醇合成水性聚氨酯的研究
4
作者 张莹双 尹龙 +3 位作者 张淼 耿武松 汪许俭 王武生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9,共9页
采用退化碘转移聚合方法(DITP),以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叔丁酯为原料,4,4′-偶氮双(4-氰基戊醇)(ACPO)为链引发剂,α,α′-二碘对二甲苯(DIX)为链转移剂,β-巯基乙醇为功能性封端剂,合成链段两端均为羟基的聚丙烯酸乙酯(PEA)二元醇和含有... 采用退化碘转移聚合方法(DITP),以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叔丁酯为原料,4,4′-偶氮双(4-氰基戊醇)(ACPO)为链引发剂,α,α′-二碘对二甲苯(DIX)为链转移剂,β-巯基乙醇为功能性封端剂,合成链段两端均为羟基的聚丙烯酸乙酯(PEA)二元醇和含有亲水基团的聚丙烯酸乙酯-聚丙烯酸共聚物(PEA-PAA)二元醇。分别以PEA和PEA-PAA二元醇为软段,采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原料,1,4-丁二醇(BDO)为小分子扩链剂,成功合成了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并采用激光解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核磁共振波谱仪(NMR)、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等方法表征了PEA、PEA-PAA二元醇的结构及其合成的水性聚氨酯分散体(PUD)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乙酯二元醇(pea) 聚丙烯酸乙酯-聚丙烯酸二元醇(pea-PAA) 聚丙烯酸酯聚氨酯(PU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