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先锋”与“沉思者”:陈独秀与梁漱溟的反礼教思想及现代审思
1
作者 施克灿 贺园园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119,共6页
民国初年,知识分子群体掀起了反对封建礼教的思潮。陈独秀与梁漱溟呈现出了“急先锋”与“沉思者”两种截然不同的反礼教形象。二者都明确地反礼教也都不同程度上认可孔学,但其对礼教有着不同的界定。二者在“三纲”是否源于孔子,礼教... 民国初年,知识分子群体掀起了反对封建礼教的思潮。陈独秀与梁漱溟呈现出了“急先锋”与“沉思者”两种截然不同的反礼教形象。二者都明确地反礼教也都不同程度上认可孔学,但其对礼教有着不同的界定。二者在“三纲”是否源于孔子,礼教是否等同于封建礼教,礼教精神是否适应现代生活的问题上存在观念分野。二者自成一体的反礼教观念根源于政治性与文化性民族本位的不同立场。陈独秀期望中国发展为现代政治国家,遵循由政治批判出发到解决社会问题为止的路径,将矛头透过封建礼教直指儒家文化。梁漱溟忧心本土文化的传承,并依据文化发展分期论,遵循由文化理想出发到关照社会现实的路径,借由反礼教言说文化僵化之弊,旨在文化重建。反礼教思潮中不同的反对理路共同回应了中国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诉求,也为礼教精神的现代转换提供了学理空间,可为当下的文化发展与教育革新提供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梁漱溟 反礼教思潮 教育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启超、陈独秀宗教观异同论
2
作者 蔡双全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5-135,共11页
梁启超与陈独秀研究宗教问题都是为救国救民,他们都认同政教分离、思想自由的宪政原则,主张用科学批判宗教迷信,力图借助宗教信仰与道德以改造国民性,能够辩证地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然而,由于文化立场、政治信仰等差异,他们对宗教的态... 梁启超与陈独秀研究宗教问题都是为救国救民,他们都认同政教分离、思想自由的宪政原则,主张用科学批判宗教迷信,力图借助宗教信仰与道德以改造国民性,能够辩证地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然而,由于文化立场、政治信仰等差异,他们对宗教的态度与认识也存在着显著分歧:梁氏主要是希冀发掘、吸收一切有价值的资源,创造出一种化合中西的新文化,而陈氏更多的则是希望通过宗教批判来构建一种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比较二者的异同,可从中审视宗教在近代文化转型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陈独秀 宗教 科学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身份视域下的陈独秀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帅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42,共9页
1917年陈独秀成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身份给陈独秀带来了新的资源。首先,陈独秀能够以北京大学同人为基础组建《新青年》杂志的核心编辑与作者。其次,陈独秀的个人影响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成为时人眼中的新文化“钜子”。但在新文化运... 1917年陈独秀成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身份给陈独秀带来了新的资源。首先,陈独秀能够以北京大学同人为基础组建《新青年》杂志的核心编辑与作者。其次,陈独秀的个人影响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成为时人眼中的新文化“钜子”。但在新文化运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新旧冲突加剧的情况下,陈独秀的文科学长与思想领袖双重身份之间发生了冲突。面对北洋政府的压力,蔡元培通过解除陈独秀的官方身份作为回应。官方身份的解除加速了陈独秀由思想领袖向革命领袖的转变,其个人身份的转换也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崭新的历史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文科学长 思想领袖 五四新文化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翼国际主义运动与中共早期革命者的关系钩沉——以1922年巴比塞致陈独秀的信为线索
4
作者 侯庆斌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49,共7页
1920年法国作家巴比塞联合进步知识分子在巴黎成立光明社,标志着一战后欧洲左翼国际主义运动的兴起。该运动关注文艺领域,以宣扬反战、人类平等和人道主义为宗旨,有别于以政治革命为中心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光明社的刊物和沙龙等活动... 1920年法国作家巴比塞联合进步知识分子在巴黎成立光明社,标志着一战后欧洲左翼国际主义运动的兴起。该运动关注文艺领域,以宣扬反战、人类平等和人道主义为宗旨,有别于以政治革命为中心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光明社的刊物和沙龙等活动聚焦于文学革命本身,却为第三国际的宣传提供了载体,扩大了国际共运和苏俄革命在中国留法勤工俭学群体中的影响。在与中国学生的接触中,巴比塞开始将目光投向东方。1922年巴比塞致信陈独秀试图在中国建立光明社分社,但无果而终。彼时中国的左翼文化尚不成气候,新生的中共也缺乏引领左翼文化建设的意识。就巴比塞组建左翼知识分子“国际”的理想而言,欧洲和中国的“时差”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国际主义运动 巴比塞 陈独秀 中共早期革命者 光明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反省现代性到服膺马克思主义——李大钊、陈独秀思想新论 被引量:9
5
作者 郑师渠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0-88,共9页
欧战前后,中西方都各自面临着"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时代。但是,因时代的落差,当中国的新文化运动热衷于以欧洲19世纪的文明为范本,猛烈批判传统文化之时,欧洲人却正致力于反省自己的资本主义文明。其反省现代性与社会主义思... 欧战前后,中西方都各自面临着"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时代。但是,因时代的落差,当中国的新文化运动热衷于以欧洲19世纪的文明为范本,猛烈批判传统文化之时,欧洲人却正致力于反省自己的资本主义文明。其反省现代性与社会主义思潮的并兴,不仅标志着西方现代思潮发生了深刻的变动,而且也给其时中国社会思潮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从虔诚地追随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到认同反省现代性、批判资本主义,再到信仰马克思主义,李大钊、陈独秀这一共同的思想进路,既合乎其自身发展的逻辑,同时也集中代表和凸显了20世纪初年中国社会思潮变动的鲜明主线。他们最终归向马克思主义,既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善果,同时也是整个西方现代思潮影响中国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李大钊 反省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独秀的救贫观论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瑞敏 吴森森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0-79,共10页
爱国情殷的陈独秀自青年时代起就对民贫国弱的社会病象兹兹为念,为解决此"第一个大问题",他从多维度剖析致贫苦源,矛头直指旧的伦理道德、帝国主义、军阀官僚等恶势力,并指出中国经济处于落后的前资本主义社会也是其一大成因... 爱国情殷的陈独秀自青年时代起就对民贫国弱的社会病象兹兹为念,为解决此"第一个大问题",他从多维度剖析致贫苦源,矛头直指旧的伦理道德、帝国主义、军阀官僚等恶势力,并指出中国经济处于落后的前资本主义社会也是其一大成因。"五四"前,陈独秀呼吁从伦理、教育和发展实业方面救贫扶弱,"五四"起他开始"介入政治",主张以"马克思社会主义"来昭苏贫民的生计。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独秀吁请抗战必须首先解除民众的痛苦。陈独秀的救贫观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早期反贫困理论的重要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救贫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宗教社会观——以五四时期陈独秀、恽代英为中心 被引量:2
7
作者 蒋贤斌 张美菊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48,共5页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到国共合作之初,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基于"科学"立场,视宗教为迷信;基于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政治目的,批判宗教;但在构建个人性情培养、社会向善建设等方面,却又主张从宗教中吸取资源。早期共产党人这一宗...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到国共合作之初,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基于"科学"立场,视宗教为迷信;基于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政治目的,批判宗教;但在构建个人性情培养、社会向善建设等方面,却又主张从宗教中吸取资源。早期共产党人这一宗教社会观在今天仍产生着政策范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恽代英 五四时期 宗教社会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独秀对义和团的认识变化及其政治意涵 被引量:2
8
作者 金富军 蔡乐苏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0-234,共5页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倡科学,批判传统,认为义和团是拳匪作乱,是迷信、宗教的产物。1924年以后,陈独秀运用唯物史观,对义和团重新评价,充分肯定其反帝国主义性质。陈独秀认识转变的主要原因是1924年兴起的废约运动。
关键词 陈独秀 义和团运动 辛丑条约 《新青年》 国民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女权思想——从陈独秀到毛泽东 被引量:2
9
作者 文卫勇 刘翊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共5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自接触马克思主义始就接受了其中的妇女观并立即运用于实现中国妇女解放的伟大征程中,而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女权思想正是这一征程的理论基奠。其中,陈独秀批判封建礼教,李大钊用马克思主义经济观分析女性问题,向警...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自接触马克思主义始就接受了其中的妇女观并立即运用于实现中国妇女解放的伟大征程中,而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女权思想正是这一征程的理论基奠。其中,陈独秀批判封建礼教,李大钊用马克思主义经济观分析女性问题,向警予强调女性受教育权,毛泽东主张立法改革封建婚姻制度。他们的女权思想沿着一条"破旧—立新—实践—立法保障"的线路,层层递进。这一进路发挥了思想启蒙作用并引领了当时妇女运动的新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者 陈独秀 李大钊 向警予 毛泽东 女权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的来龙去脉——早期中共党史问题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朱洪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8-40,281-282,共23页
马林主张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播下了"二次革命论"的种子,并得到了共产国际的支持;陈独秀因反对共产党加入国民党的策略,主持起草了中共二大决议,抵制了"二次革命论"。西湖会议后,陈独秀服从共产国际纪律,接受、宣传了... 马林主张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播下了"二次革命论"的种子,并得到了共产国际的支持;陈独秀因反对共产党加入国民党的策略,主持起草了中共二大决议,抵制了"二次革命论"。西湖会议后,陈独秀服从共产国际纪律,接受、宣传了"二次革命论",受其影响,中共三大留下了"二次革命论"的痕迹。由于国民党反对被改造、部分党内同志以及一些国际代表对"二次革命论"的批评,加上陈独秀内心深处不接受共产党加入国民党策略,1925年五卅运动后,陈独秀部分地抵制了"二次革命论"。共产国际导致"二次革命论"的错误,受到共产国际代表、反对派以及陈独秀本人的批评;斯大林、布哈林以及部分中国同志为共产国际政策进行了辩护;在批判陈独秀"二次革命论"时,回避了其错误来源于马林和共产国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二次革命论” 共产国际 中共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独秀与蔡元培教育思想之比较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祥明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0-157,310,共18页
陈独秀、蔡元培都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先驱者和奠基者。他们的教育思想差异很大,对现当代中国教育的影响也迥然不同。本文从教育兴国、教育强国理念的提出,现代新式教育的科学构想与实践,以"科学""民主"为统领的现代... 陈独秀、蔡元培都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先驱者和奠基者。他们的教育思想差异很大,对现当代中国教育的影响也迥然不同。本文从教育兴国、教育强国理念的提出,现代新式教育的科学构想与实践,以"科学""民主"为统领的现代教育观,以培养新国民为旨归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思想,着眼于塑造青少年健全人格的现代美育思想等多个维度与层次,对蔡元培、陈独秀教育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入比较,并对他们教育思想的不同的历史贡献与影响进行了阐述分析。蔡元培和陈独秀的教育思想虽然差异很大,但是它们应该也可以相融互补。对其进行深入诠释和深度综合,并加以吸收和借鉴,有益于我国国民教育的当前改革和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蔡元培 教育思想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独秀“托派”问题始末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6-115,共10页
在陈独秀的政治历史上,"托派"问题是一个十分严重但又十分复杂的问题。历来的政治结论大抵相同,但涉及这个"问题"的具体史实与征信文献却大都语焉不详。陈独秀从受托洛茨基思想影响到组织上参与"托派"活... 在陈独秀的政治历史上,"托派"问题是一个十分严重但又十分复杂的问题。历来的政治结论大抵相同,但涉及这个"问题"的具体史实与征信文献却大都语焉不详。陈独秀从受托洛茨基思想影响到组织上参与"托派"活动,几经波折,一度联合"托派"诸小团体并领导统一后的"托派"全国组织,最后与"托派"核心组织人事、政治思想路线渐行渐远,最终分手。对这一过程作翔实而清晰的历史耙梳,有利于我们从学术层面对这个"问题"进行历史学学理的分析,进而搞清陈独秀"托派"问题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托洛茨基 共产国际 “无产者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永远是他自己——陈独秀的人生和心路 被引量:8
13
作者 罗志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8-60,共13页
陈独秀的传奇人生,充满对立、紧张和颠覆。他一生言论的核心,即在帝制改共和这一根本转变之下,"国"与"民"的关系需要釐清和重构,在此基础上建设一个现代国家。他因发出了时代的声音而引起瞩目,又因关注趋新青年这... 陈独秀的传奇人生,充满对立、紧张和颠覆。他一生言论的核心,即在帝制改共和这一根本转变之下,"国"与"民"的关系需要釐清和重构,在此基础上建设一个现代国家。他因发出了时代的声音而引起瞩目,又因关注趋新青年这一社会变迁的新兴群体而赢得了大量追随者,更因倡导从国家向国民、从政治到文化的转向而起到开风气的作用,很快形成全国性的影响,与胡适一起取代康有为和梁启超,成为代表时代的标志性人物。而读书人的责任感,又使他从不谈政治到谈政治,最终走向直接诉诸行动的政治革命,并长期以政治人物自期。但实际政治运作并非其强项,在孤寂落寞的晚年,他终于回归了文章士的行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 近代中国思想 国家与国民 政治与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独秀与民主集中制的确立 被引量:4
14
作者 何益忠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57,共6页
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多数先进知识分子以为列宁的建党原则是"中央集权制",而非民主集中制。按照"中央集权制"建党而形成的党内"集权"倾向,不仅延缓了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确立,而且在一定程... 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多数先进知识分子以为列宁的建党原则是"中央集权制",而非民主集中制。按照"中央集权制"建党而形成的党内"集权"倾向,不仅延缓了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确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陈独秀的家长作风。国民革命失败以后,在批判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家长作风的过程中,民主集中制被正式写进党章。但是刚刚确立的民主集中制,就在中央强力推行"左"倾政策、反对极端民主化倾向过程中,易手成为陈独秀反对"左"倾中央"官僚集中制"的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创建时期 陈独秀 民主集中制 中央集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陈独秀早期的报刊文字与舆论诉求 被引量:5
15
作者 胡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4期129-134,共6页
追述陈独秀早年具有鲜明政治色彩的社会活动。他表现于报刊的思想倾向主要是同情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向往西方的民主精神,创办《安徽俗话报》,用通俗的文章,向平民宣传进步的思想,抨击时弊,以唤起民众,企图通过媒体改造国民的劣根性,坦... 追述陈独秀早年具有鲜明政治色彩的社会活动。他表现于报刊的思想倾向主要是同情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向往西方的民主精神,创办《安徽俗话报》,用通俗的文章,向平民宣传进步的思想,抨击时弊,以唤起民众,企图通过媒体改造国民的劣根性,坦示了他的一颗拳拳爱国之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早年 报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独秀人生哲学初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程林辉 刘慧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6-50,共5页
陈独秀是中国现代人生哲学的开拓者。他以进化论和唯物史观为武器,在激烈地批判传统人生哲学的同时,对人生意义、人生价值、人生幸福、理想人格等重大人生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他倔强刚毅的性格、狂放自负的气质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陈独秀是中国现代人生哲学的开拓者。他以进化论和唯物史观为武器,在激烈地批判传统人生哲学的同时,对人生意义、人生价值、人生幸福、理想人格等重大人生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他倔强刚毅的性格、狂放自负的气质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人格,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了极富传奇色彩的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人生哲学 个性 气质 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产国际对大革命时期陈独秀政治思想曲折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肖贵清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2-66,共5页
大革命时期,陈独秀政治思想呈现出曲折发展的特点。共产国际在国共两党政策上的矛盾和失误、对中国革命指导上的错误,严重地阻碍了陈独秀对于中国革命理论的探索和认识,是大革命时期陈独秀政治思想曲折发展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共产国际 陈独秀 政治思想 曲折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独秀与“党内合作”——兼评“党内合作”方式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广富 吕玉莲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9-22,共4页
国民革命时期,国共两党采取“党内合作”方式进行合作的建议最早是由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提出并得到共产国际赞同的;陈独秀对“党内合作”方式有一个由反对到接受,再到四次提出退出国民党的过程;从马林提出“党内合作”的依据、共产国... 国民革命时期,国共两党采取“党内合作”方式进行合作的建议最早是由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提出并得到共产国际赞同的;陈独秀对“党内合作”方式有一个由反对到接受,再到四次提出退出国民党的过程;从马林提出“党内合作”的依据、共产国际采纳“党内合作”的原因、孙中山坚持“党内合作”的目的看,“党内合作”是最好的合作方式的传统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革命时期 陈独秀 党内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陈独秀的妇女人权保障思想 被引量:3
19
作者 欧阳云梓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8-240,共3页
陈独秀对妇女人权的保障极为重视,提出妇女必须解除封建礼教的束缚,以摆脱精神枷锁。解除残害妇女身心健康的"六项枷法",以获得身体上的解放。反对将"孔教"写入宪法定为"国教",主张用法律保障妇女的人权... 陈独秀对妇女人权的保障极为重视,提出妇女必须解除封建礼教的束缚,以摆脱精神枷锁。解除残害妇女身心健康的"六项枷法",以获得身体上的解放。反对将"孔教"写入宪法定为"国教",主张用法律保障妇女的人权。妇女必须抛弃依赖思想,自食其力,以获得经济上的独立地位。妇女没有人权的根源在于私有财产制度,只有联合起来,参加革命斗争,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社会主义,才能享有真正的人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妇女人权 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时期陈独秀与胡适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龚志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2年第2期81-85,共5页
陈独秀与胡适的教育思想有相似的一面 ,但又存在着很大乃至根本的分歧。究其原因 ,相似者是由于陈、胡的经历相似 ,并都受到改良主义的影响 ;相异则缘于各自的哲学观。
关键词 陈独秀 胡适 教育思想 比较研究 “五四”时期 教育救国论 改良主义 启发式教学 教育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