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科学代宗教”与科学的“被宗教化”--论陈独秀的准宗教心态及其写作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哈迎飞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8-154,共7页
科学与民主是五四旗帜鲜明的两面大旗,但是五四思想界代表人物对科学的信仰却带有准宗教的色彩,科学在五四时期被抬到了极高的地位,但科学精神的本质却在这种异化的心态中流失。五四时期为科学摇旗呐喊最为有力的是陈独秀,我们可以从解... 科学与民主是五四旗帜鲜明的两面大旗,但是五四思想界代表人物对科学的信仰却带有准宗教的色彩,科学在五四时期被抬到了极高的地位,但科学精神的本质却在这种异化的心态中流失。五四时期为科学摇旗呐喊最为有力的是陈独秀,我们可以从解析陈独秀的科学观及其对科学的宗教性书写来探索这一奥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宗教 先知 陈独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救国”与“救人”——辛亥革命时期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比较 被引量:6
2
作者 汤奇学 陈宝云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4期136-144,共9页
辛亥革命时期和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改造国民性的思想有相因相似之处 ,都以“救亡”和“启蒙”为主题 ,但是两者在侧重点、具体内容、思想资料等方面又有很大的不同 ,梁启超等突出救亡 ,力图中西结合培养出具有现代政治、社会意识的国民 ,... 辛亥革命时期和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改造国民性的思想有相因相似之处 ,都以“救亡”和“启蒙”为主题 ,但是两者在侧重点、具体内容、思想资料等方面又有很大的不同 ,梁启超等突出救亡 ,力图中西结合培养出具有现代政治、社会意识的国民 ,以挽救民族危机 ;陈独秀等鼓吹个人主义 ,个性解放 ,希望造就一代和传统完全决裂的新青年使社会走向现代。两个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相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造国民性思想 辛亥革命时期 新文化运动时期 启蒙 救亡 梁启超 陈独秀 胡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陈独秀“新青年”人格说的现代性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刘长林 章磊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4-141,共8页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将改变青年人格形象,塑造"新青年"作为救国和建设新社会的当务之急。他认为"新青年"应是一个平等的、理性自主的、意志自由的、有德性的、富有情感的主体,其人格应在自我实现和社会实现...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将改变青年人格形象,塑造"新青年"作为救国和建设新社会的当务之急。他认为"新青年"应是一个平等的、理性自主的、意志自由的、有德性的、富有情感的主体,其人格应在自我实现和社会实现中完善,在价值取向上应将实利和重道结合起来,在人生态度上应取进取精神。"新青年"人格理想虽也是真善美和知情意的统一,但已将对人格的独立和自由的追求放在主导地位,开始超越传统人格说中理想人格就是对道德人格的追求,向着人格之真和自由之境迈进。因此,"新青年"人格观具有现代意义上的科学人格观的特征,标志着中国现代人格观的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新青年 人格精神 传统人格说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陈独秀在上海大学创建中的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刘长林 刘强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5-162,共8页
兼具政治领袖和文化名人双重身份的陈独秀,对1920年代的上海大学产生过重要影响。陈独秀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五四时期思想界的明星,自然受到上海大学前身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学生的仰慕,他宣称的新文化新思想为学生改组学校提... 兼具政治领袖和文化名人双重身份的陈独秀,对1920年代的上海大学产生过重要影响。陈独秀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五四时期思想界的明星,自然受到上海大学前身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学生的仰慕,他宣称的新文化新思想为学生改组学校提供了精神资源,新建立的青年团组织,也发挥了一些作用。学校改组时学生原拟推举陈独秀为上海大学校长,主要在于他的新文化人的名人效应。上海大学创办后,陈独秀作为中共领导人指派过陈望道到学校任职,并通过指导党团员活动,对学校事务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同时,陈独秀的思想和主张通过中共在校内的教师和学生,在上海大学发挥着重要的精神引领作用。显性的文化名人效应与隐性的政党组织运作,是陈独秀影响上海大学创立与发展,影响上海大学青年学子的两条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上海大学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与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旺清 罗玉明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4-107,共4页
理论界在考察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基础时,往往与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指示、与其自身残存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国共合作的实际环境相联系,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只要仔细阅读陈独秀的著述,不难发现,陈独秀在论述... 理论界在考察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基础时,往往与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指示、与其自身残存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国共合作的实际环境相联系,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只要仔细阅读陈独秀的著述,不难发现,陈独秀在论述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问题时,是基于其社会历史进化观,这种社会历史进化观深受马克思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的影响,可以说,马克思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才是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形态理论 陈独秀 二次革命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陈独秀的“以科学代宗教”思想 被引量:2
6
作者 刘长林 李云飞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2-117,共6页
新文化运动初期,陈独秀针对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出现的信仰危机,提出了“以科学代宗教”的主张。他认为以西方自然科学为基础的科学思想、精神和方法,可以在世界观、人生观、社会历史观等领域取代宗教,作为现代社会的新信仰。他后来的思想... 新文化运动初期,陈独秀针对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出现的信仰危机,提出了“以科学代宗教”的主张。他认为以西方自然科学为基础的科学思想、精神和方法,可以在世界观、人生观、社会历史观等领域取代宗教,作为现代社会的新信仰。他后来的思想虽有曲折,但并没有放弃“以科学代宗教”的主张。在中国现代“以科学代宗教”的社会思潮的形成过程中,他起了主导性的作用,做出了主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科学 宗教 信仰 世界观 人生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主义内在的困境——陈独秀国家观从民族主义到自由主义的转变 被引量:9
7
作者 何卓恩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8-115,共8页
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上,陈独秀堪称思想历程最为曲折的人物之一。早年他服膺民族主义,后来转奉自由主义(民主主义),又转而信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晚年他的思想走向社会主义、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大综合。本文所考察的,是陈独秀从民族主... 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上,陈独秀堪称思想历程最为曲折的人物之一。早年他服膺民族主义,后来转奉自由主义(民主主义),又转而信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晚年他的思想走向社会主义、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大综合。本文所考察的,是陈独秀从民族主义到自由主义的转变,以及这次转变所呈现的民族主义的内在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民族主义 自由主义 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陈独秀研究述略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广义 赵子夜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9-139,共11页
早期国外学术界对陈独秀的研究主要局限在简单的概述以及贡献、评价,随着时间的发展以及史料的挖掘,国外学术界对于陈独秀的研究领域逐渐扩展,研究层次也逐渐深入,并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目前,国外对于陈独秀的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 早期国外学术界对陈独秀的研究主要局限在简单的概述以及贡献、评价,随着时间的发展以及史料的挖掘,国外学术界对于陈独秀的研究领域逐渐扩展,研究层次也逐渐深入,并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目前,国外对于陈独秀的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陈独秀的历史定位、生平问题研究、陈独秀的思想研究以及陈独秀的比较研究。积极地了解、借鉴国外有关陈独秀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拓宽国内学者的研究视野,跳出固步自封的研究“陷阱”,进而推动国内有关陈独秀研究更加全面化、客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产国际、陈独秀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被引量:9
9
作者 李颖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5-101,共7页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中国革命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了。本文主要根据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的俄文馆藏档案、最新公布的共产国际档案以及其它相关材料 ,详细解析了共产国际、陈独...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中国革命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了。本文主要根据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的俄文馆藏档案、最新公布的共产国际档案以及其它相关材料 ,详细解析了共产国际、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国际 联共(布) 陈独秀 中国共产党 创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蔡元培与五四时期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创建 被引量:6
10
作者 左玉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21,31,共9页
五四时期是中国现代民族主义高扬的伟大时代,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五四时期是狂飙突进的思想启蒙时代,各种各样的新观念、新思潮、新文化竞相激荡;五四时期是思想的天空大放异彩的璀璨时代,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鲁迅... 五四时期是中国现代民族主义高扬的伟大时代,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五四时期是狂飙突进的思想启蒙时代,各种各样的新观念、新思潮、新文化竞相激荡;五四时期是思想的天空大放异彩的璀璨时代,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鲁迅、毛泽东、吴虞、钱玄同、傅斯年、张东荪、杜亚泉、王光祈等影响深远的风云人物纷纷涌现。作为五四时期的重大标志性事件,五四运动至今已过去了百年,伴随着这一事件的百年纪念历程,学术界对于五四人物及其思想的研究也持续了百年。在五四百年后的今天,人们仍然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纪念、研究和阐释"五四",这不仅表明"五四"仍然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而且意味着"五四"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精神依然具有永恒的时代价值,值得继续继承和高扬。作为五四精神的继承者,我们有必要站在新时代的高点上,回眸反思五四人物及其思想,重新审视五四时期的各种新思潮,揭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深层意蕴,再现五四思想天空的璀璨光辉。正是基于这种历史考量,我们与《河北学刊》杂志社共同策划了这组专题讨论,约请学术界相关专家对五四时期的风云人物(如陈独秀、蔡元培等)及有代表性的思想(如科学主义)等,再次进行深入考察,发掘其时代价值,以此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百年 蔡元培 陈独秀 科学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青年》的创办与陈独秀的早期文章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3-118,共6页
《新青年》杂志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一柄最响亮的号角,一面最鲜艳的战旗,陈独秀正是手擎这面战旗、吹响这柄号角的时代英雄与先锋战士。陈独秀在中国思想文化的沉沉黑夜创办了《新青年》杂志,并以主编的身份亲自撰写了一批具有思想震撼... 《新青年》杂志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一柄最响亮的号角,一面最鲜艳的战旗,陈独秀正是手擎这面战旗、吹响这柄号角的时代英雄与先锋战士。陈独秀在中国思想文化的沉沉黑夜创办了《新青年》杂志,并以主编的身份亲自撰写了一批具有思想震撼力的文章。文章探讨了《新青年》诞生的背景与过程以及最早的思想光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新青年》 群益书社 中国现代思想史 时代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指示、工农运动与中共的转型困境——1927年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新探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永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3-160,共8页
北伐战争开启了各派政治势力对政权的重新争夺,共产国际从七次全会到八次全会指示中共勇敢参与争夺政权,努力通过土地革命发动农民、创建新军队,这是中共后来创建红军和苏区并最终夺取全国政权的关键起点。声势浩大的工农运动也自发出... 北伐战争开启了各派政治势力对政权的重新争夺,共产国际从七次全会到八次全会指示中共勇敢参与争夺政权,努力通过土地革命发动农民、创建新军队,这是中共后来创建红军和苏区并最终夺取全国政权的关键起点。声势浩大的工农运动也自发出现夺取政权的趋势,工会在一些城市成为"第二政府",湖南、湖北上千万农民的农会夺取了乡以下基层政权。年轻的中共夹在共产国际和工农群众中间,在这种急剧的组织转型中表现出准备不足。中共领导层以陈独秀等知识分子为主,在血腥残酷的政权争夺中犹豫动摇。中共组织力也很有限,党员在农会会员中只有千分之一,无法建立对工农运动的有效领导。中共组织在幼稚阶段就面对残酷的政权争夺,陷入转型困境。1927年的挫折难以避免,但同时也是走向成功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国际 工农运动 中共组织 转型 陈独秀 右倾机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如何“革命”——近代“文学革命”话语的生成 被引量:4
13
作者 余来明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12-17,共6页
清民之际,随着中国摄取西方文明的进一步推展,知识界汲纳西方文明的重心开始逐步由技术移植转向制度文化的学习与改造,见诸议论的内容涵括政治、思想、文学、艺术、教育等诸方面。在此背景下生成的"文学革命"概念,展现了术语... 清民之际,随着中国摄取西方文明的进一步推展,知识界汲纳西方文明的重心开始逐步由技术移植转向制度文化的学习与改造,见诸议论的内容涵括政治、思想、文学、艺术、教育等诸方面。在此背景下生成的"文学革命"概念,展现了术语复杂的思想文化内涵。对于这一概念生成经历的考察,有助于从一个侧面深入理解中国文学和思想文化的近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革命 近代转型 梁启超 胡适 陈独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独秀社会主义思想的几个问题之辨析——兼与徐光寿先生商榷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启民 任纪虎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6-119,共4页
徐光寿先生在《陈独秀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及特点》一文中,对陈独秀有些社会主义思想予以拔高,不符合陈独秀的本意。这表现在作者对陈独秀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与民主的关系、社会主义改革几个问题的论述中。该文还存在... 徐光寿先生在《陈独秀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及特点》一文中,对陈独秀有些社会主义思想予以拔高,不符合陈独秀的本意。这表现在作者对陈独秀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与民主的关系、社会主义改革几个问题的论述中。该文还存在有些部分结构上逻辑不通、前后矛盾,有些参考文献失实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社会主义 辨析 商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独秀与中共五大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颖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1-96,共6页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于大革命危急时刻的 192 7年 4月 2 7日至 5月 9日。几十年来对五大的评价及陈独秀在五大的连任问题一直是史学界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主要根据新公布的共产国际档案 ,通过梳理陈独秀与中共五大的关系 ...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于大革命危急时刻的 192 7年 4月 2 7日至 5月 9日。几十年来对五大的评价及陈独秀在五大的连任问题一直是史学界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主要根据新公布的共产国际档案 ,通过梳理陈独秀与中共五大的关系 ,得出与传统看法不尽相同的结论 :五大的实际主导者不是党的总书记陈独秀而是共产国际及其代表 ;五大有明显的缺陷 ,但不能全盘否定 ;陈独秀在五大的连任是历史的必然 ,并不是大革命最终失败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共产国际 中共五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性的内在张力——以陈独秀宗教观的变化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晓林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17,共8页
新文化运动前后,陈独秀的宗教观发生过显著变化。1917年,他宣称一切宗教皆在废弃之列,主张在新文化的建构中,应当“以科学代宗教”。192 0年,他进一步反省其宗教观,发现基督教的宗教情感对于新文化建设的肯定意义,从而把宗教纳入新文化... 新文化运动前后,陈独秀的宗教观发生过显著变化。1917年,他宣称一切宗教皆在废弃之列,主张在新文化的建构中,应当“以科学代宗教”。192 0年,他进一步反省其宗教观,发现基督教的宗教情感对于新文化建设的肯定意义,从而把宗教纳入新文化的架构之内。陈独秀宗教观的前后变化,不仅符合中国现代思想启蒙的一般轨迹,而且深刻反映了中国现代性在其型塑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科学的理性精神与宗教的非理性情感之间的内在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性 陈独秀 科学 宗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时期陈独秀“工人政党”思想的形成 被引量:3
17
作者 蔡文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13,共4页
五四时期陈独秀对工人政党的认识是其无产阶级政党观确立的思想前奏,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背景下,陈独秀对于民主共和的认识有了新见解,开始从工农群体的视角看待政党。随着他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加深,越发认识到"有产阶级政党"... 五四时期陈独秀对工人政党的认识是其无产阶级政党观确立的思想前奏,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背景下,陈独秀对于民主共和的认识有了新见解,开始从工农群体的视角看待政党。随着他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加深,越发认识到"有产阶级政党"的弊端,开始赞扬工人政党的作用与使命,认为只有共产党才可以进行政治改革,改造社会,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陈独秀 工人政党 思想 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独秀“二次革命论”概念的由来及其表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肖芳林 罗玉明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6-101,共6页
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的概念,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没有使用过,党的一些重要会议和历史文献也没有使用过。1927年1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对共产国际第七次扩大会议中国问题决议案的解释中最早提出“二次革命论”概念,以后蔡和... 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的概念,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没有使用过,党的一些重要会议和历史文献也没有使用过。1927年1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对共产国际第七次扩大会议中国问题决议案的解释中最早提出“二次革命论”概念,以后蔡和森、李立三、华岗等提出并使用过这个概念。但这个概念提出后只在极小的范围和时限内使用,直到建国后,胡乔木在《中国共产党三十年》中将陈独秀的理论概括为“二次革命论”,何干之、胡华、李新等学者相继采用这一说法,这一概念才被学术界广泛使用。因此,“二次革命论”概念的提出与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有关,也与当时“左”倾情绪有关;这一概念的使用只含有学术意味,并不带有政治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二次革命论” 表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共“三大”前后陈独秀政治思想中的合理内容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海琳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8-313,共6页
客观地评价中共"三大"前后陈独秀的政治思想,应该肯定其中所具有的合理内容。他较早地对中国资产阶级作出合理划分并揭示其两面性,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思想。对于他关于中国农民问题的分析和所谓"... 客观地评价中共"三大"前后陈独秀的政治思想,应该肯定其中所具有的合理内容。他较早地对中国资产阶级作出合理划分并揭示其两面性,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思想。对于他关于中国农民问题的分析和所谓"国民革命的公式"问题,应该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客观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中国资产阶级 联合战线 农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晚年陈独秀的民主思想 被引量:6
20
作者 蒋贤斌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19-122,共4页
晚年陈独秀的民主思想和言论是一个复杂的政治思想体系,极其重视民主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是晚年陈独秀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他会彻底反对法西斯和否定苏联体制,同时也对民主与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民主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思考。... 晚年陈独秀的民主思想和言论是一个复杂的政治思想体系,极其重视民主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是晚年陈独秀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他会彻底反对法西斯和否定苏联体制,同时也对民主与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民主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思考。晚年陈独秀的的民主思想既有一定的局限性,又不乏真知灼见。之所以会这样,其间既有他晚期政治经历的因素在起作用,又有当时的国际形势尤其是苏联的政治动态和德意法西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晚年 民主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