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在急性颈椎骨折并发椎间盘突出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洪奎 侯铁胜 刘祖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3期104-106,共3页
应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50例急性颈椎骨折,其中伴有椎间盘突出32例(64%)。在过伸性 损伤12例中,椎间盘突出7例(58.3%);屈伸性损伤38例中,椎间盘突出25例(68.4%)。在MRI上显 示3种情况:(... 应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50例急性颈椎骨折,其中伴有椎间盘突出32例(64%)。在过伸性 损伤12例中,椎间盘突出7例(58.3%);屈伸性损伤38例中,椎间盘突出25例(68.4%)。在MRI上显 示3种情况:(1)单纯性椎间盘突出,硬膜囊与脊髓是高信号,表示脊髓水肿;(2)椎间盘与骨块一起 压迫脊髓,脊髓内有暗淡假信号,表示脊髓内出血或实质性损害;(3)椎间盘突出与脊髓信号变化不在 同一椎节平面,脊髓信号增高处可能是损伤的椎节。在治疗上,单纯性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效果比较满 意。椎间盘与骨块同时压迫硬脊膜者,效果比较差;第三种患者可给予保守治疗,必要时手术,能获 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颈椎 骨折 椎间盘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两种微创治疗技术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7
2
作者 肖建斌 佘守章 +2 位作者 张本国 胡志平 彭吕宪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10-212,共3页
目的 :比较和评价两种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的疗效。方法 :10 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 ,每组 5 0例。组Ⅰ采用椎间盘溶解术 (DL)治疗 ,组Ⅱ采用经皮椎间盘切吸术 (APLD)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 目的 :比较和评价两种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的疗效。方法 :10 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 ,每组 5 0例。组Ⅰ采用椎间盘溶解术 (DL)治疗 ,组Ⅱ采用经皮椎间盘切吸术 (APLD)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及治疗前症状与体征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 1周组Ⅰ、组II的疗效有效率分别为 82 %、90 % ,优良率分别为 6 8%、80 % ,术后随访 ,于 3个月、6个月和 12个月时的优良率组Ⅰ分别为 76 %、88%和 90 % ,组II为90 %、90 %和 92 % ,两组疗效于治疗后 1周和 3个月时优良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6个月后优良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APLD和DL均为治疗LDH的有效疗法。APLD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DL ,但远期疗效两组并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外科 外科治疗 化学溶解术 经皮椎间盘摘除术 胶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胶原酶溶解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魏建梅 曾春娥 +5 位作者 陈春梅 熊晨悦 罗丽婷 张学学 张达颖 王志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76-678,684,共4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胶原酶溶解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溶解术后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A组为对照组(一般护理组),于胶原酶溶...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胶原酶溶解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溶解术后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A组为对照组(一般护理组),于胶原酶溶解术后给予常规护理;B组为观察组(预防性护理干预组),于胶原酶溶解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加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A、B两组病人DVT发生率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B组病人DVT发生率和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A组,且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胶原酶溶解术后DV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护理干预 腰椎间盘突出症 胶原酶溶解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经黄韧带颈后路注射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赵家贵 朱本藩 +2 位作者 宋阳 赵丽 陈家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期43-46,50,共5页
目的:观察CT引导下采用颈后路注射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48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4例采用注射胶原酶治疗(A组),同期124例患者采用注射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B组)。采用视觉模拟疼... 目的:观察CT引导下采用颈后路注射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48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4例采用注射胶原酶治疗(A组),同期124例患者采用注射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B组)。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作为疼痛程度评价指标,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治疗效果。术后6月突出物缩小程度评价影像学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天、3天、7天、1个月、3个月、6个月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术后臭氧联合胶原酶组较单纯胶原酶组VAS明显降低(P<0.05)。6个月后两组患者优良率分别为82.3%和9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两组具有明显影像学改变者分别为83.7%和9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颈后路注射臭氧联合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症 臭氧 胶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镜技术与胶原酶溶解术治疗极外侧型(Ⅱ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5
作者 赵家贵 张荣宜 +2 位作者 朱本藩 赵龙 王立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3-119,共7页
目的:比较椎间孔镜技术和靶点注射胶原酶髓核化学溶解术治疗极外侧型(Ⅱ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极外侧Ⅱ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靶点注射胶原酶髓核化学溶解术(n=30);B组采用椎间孔镜... 目的:比较椎间孔镜技术和靶点注射胶原酶髓核化学溶解术治疗极外侧型(Ⅱ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极外侧Ⅱ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靶点注射胶原酶髓核化学溶解术(n=30);B组采用椎间孔镜技术(n=32)。分别于术前、术后1天、1周、3个月、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疼痛及功能障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采用突出物明显缩小率评价术后影像学改变情况。结果:两组病人的疼痛均得到明显改善。两组病人在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及ODI均显著低于相应的术前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cnab疗效评定发现术后6个月A组优良率90.0%,B组优良率93.8%,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突出物明显缩小率分别为93.3%和93.8%,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椎间孔镜技术和靶点注射胶原酶髓核化学溶解术均是治疗极外侧型(Ⅱ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胶原酶 髓核化学溶解术 极外侧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介入下颈前路靶向注射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魏俊 温新院 +3 位作者 付敏 刘勇 钟琼 杨俊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0期604-606,610,共4页
目的:探讨CT介入下颈前路靶向注射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26例临床诊断为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T介入下经颈前路穿刺达相应椎间盘内,通过纤维环破口及流体力学原理,靶向注射胶原酶200~600u,使胶原酶集中... 目的:探讨CT介入下颈前路靶向注射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26例临床诊断为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T介入下经颈前路穿刺达相应椎间盘内,通过纤维环破口及流体力学原理,靶向注射胶原酶200~600u,使胶原酶集中在盘内髓核破损处及突出物处。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3、7、90、180天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1、3、6月改良Macnab疗效、术后6月突出物缩小程度评定及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1、3、7、90、180天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1、3、6月改良Macnab疗效优良率分别为86.5%、94.4%、96.8%。术后6月复查91.8%突出物中、重度缩小。结论:CT介入下经颈前路靶向注射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可靠,适应症广,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症 靶向注射 胶原酶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入路射频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酶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达颖 王志剑 +2 位作者 张学学 喻燕波 章勇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颈前入路射频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酶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3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颈前入路穿刺行射频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酶注射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术前与术后... 目的:观察和分析颈前入路射频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酶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3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颈前入路穿刺行射频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酶注射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术前与术后7天疼痛程度。术后3月、12月随访,采用JOA(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评分标准评定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应用MRI影像信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测量并比较术前及术后3月突出物面积大小。结果:术后7天VAS评分较术前减低,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3月、12月JOA标准评定优良率分别为93.0%、90.7%,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月MRI突出物面积较术前明显减少,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各例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颈前入路射频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酶注射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 胶原酶 颈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镜与靶点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 被引量:6
8
作者 郭瑞宏 张然 +2 位作者 赵建民 张瑜 樊碧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7期521-523,528,共4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技术和靶点射频联合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方法: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用靶点射频联合胶原酶化学溶解术,B组用椎间孔镜技术。记录术前和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6个月...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技术和靶点射频联合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方法: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用靶点射频联合胶原酶化学溶解术,B组用椎间孔镜技术。记录术前和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采用Mac 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疼痛均得到明显改善,A组VAS评分从术前的(7.25±1.56)分下降到12个月的(1.93±0.39)分,B组VAS评分从术前的(7.35±1.58)分下降到12个月的(1.76±0.27)分,两组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B组在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VAS评分低于A组(P<0.05)。术后12个月A组优良率83.33%,B组优良率89.67%,B组优良率高于A组,但是统计学没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技术6个月内疼痛症状改善优于靶点射频联合胶原酶化学溶解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靶点射频联合胶原酶化学溶解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微创介入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6
9
作者 倪家骧 何明伟 +1 位作者 史京哲 郭玉娜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31-132,共2页
目的 :应用硬膜外微创介入术治疗 4 7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方法 :患者分为两组 ,第 1组采用影像引导下硬膜外植入导管连续注药术 ,第 2组采用影像引导下硬膜外植入导管连续给药术和胶原酶溶解术 ,对照观察治疗前、治疗后 14、30、6 0... 目的 :应用硬膜外微创介入术治疗 4 7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方法 :患者分为两组 ,第 1组采用影像引导下硬膜外植入导管连续注药术 ,第 2组采用影像引导下硬膜外植入导管连续给药术和胶原酶溶解术 ,对照观察治疗前、治疗后 14、30、6 0和 90天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和皮肤触觉评分。结果 :治疗后患者疼痛均明显减轻 ;治疗后 6 0天和 90天 ,第 2组VAS评分明显低于第 1组。两组治疗后触觉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值 ,第 2组治疗后各时间触觉评分均显著高于第 1组。结论 :影像引导下硬膜外植入导管连续注药术和胶原酶溶解术联合应用 ,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单纯硬膜外植入导管连续注药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介入术 治疗 颈椎间盘突出症 胶原酶溶解术 硬膜外连续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X片定位和术中CT定位下胶原酶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林建 林泓怡 +2 位作者 陶高见 韩真 韩影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74-276,共3页
目的:比较术前X片定位法和术中CT定位法行小关节内缘进针硬膜外前侧间隙注射胶原酶溶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穿刺过程和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诊断明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6例,年龄20~78岁,男52例,女54例,采用小关节内缘进... 目的:比较术前X片定位法和术中CT定位法行小关节内缘进针硬膜外前侧间隙注射胶原酶溶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穿刺过程和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诊断明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6例,年龄20~78岁,男52例,女54例,采用小关节内缘进针硬膜外前侧间隙穿刺法盘外注射胶原酶溶液行溶核术。一组用术前X片定位法,术中无影像学支持穿刺;另一组在CT引导下穿刺。观察穿刺过程和临床疗效,随访7~300天。结果:术中CT定位比术前X片定位穿刺更容易。术中CT定位组30天时的优良率68.97%优于术前X片定位组的38.67%(P〈0.01)。结论:术中CT定位下胶原酶溶核术可靠性要好于单纯术前X片定位,其半年内的疗效也要好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酶化学溶核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注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臭氧联合射频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挺杰 冯艺 +2 位作者 李君 杨进军 钟志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208-211,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盘内臭氧髓核化学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C臂引导下经颈前血管鞘和气管鞘之间穿刺入椎间盘髓核或突出物靶点,每个盘内注射浓度为50μg/m l的臭氧5m l,然后再行...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盘内臭氧髓核化学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C臂引导下经颈前血管鞘和气管鞘之间穿刺入椎间盘髓核或突出物靶点,每个盘内注射浓度为50μg/m l的臭氧5m l,然后再行髓核或/和突出物射频热凝,分别设定温度为7 5℃和8 5℃,时间各9 0秒。结果:治疗后不同时期(2 4小时、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疼痛VAS评分与术前相比显著改善,优良率达8 6.7%以上,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C臂引导下经皮穿刺臭氧髓核化学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 射频热凝 臭氧 髓核化学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裂孔前间隙法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十年随访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延青 王平 +3 位作者 牟桂玲 刘红兵 丁晓宁 宋宝红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276-279,共4页
目的:评价骶裂孔前间隙法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方法:262例采用骶裂孔前间隙法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按照随访年度分为8、9、10年组,记录其临床症状、体征、脊柱功能活动、能否正常恢复工作等指标。... 目的:评价骶裂孔前间隙法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方法:262例采用骶裂孔前间隙法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按照随访年度分为8、9、10年组,记录其临床症状、体征、脊柱功能活动、能否正常恢复工作等指标。根据患者术后直腿抬高度、脊椎活动度、VAS评分、患肢肌力的改变综合评定疗效。结果:各组治愈率、优良率分别是八年组73.33%、88.89%,九年组72.22%、87.78%,十年组75.61%、87.80%。三组间治愈率、优良率比较无差异。结论:骶裂孔前间隙法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裂孔前间隙法 胶原酶溶解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远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核化学溶解术(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附8例报告 被引量:6
13
作者 洪澄 周义成 +2 位作者 王承缘 朱芳 陈在中 《放射学实践》 1999年第2期67-70,共4页
目的:对颈椎间盘内注射胶原酶的疗效进行评估;将治疗前后的椎间盘影像学变化同临床症状的改变相联系,以期阐明作用机制。方法:1997年6月~1998年6月使用国产胶原酶冻干制品,结合经皮切吸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8例。胶原... 目的:对颈椎间盘内注射胶原酶的疗效进行评估;将治疗前后的椎间盘影像学变化同临床症状的改变相联系,以期阐明作用机制。方法:1997年6月~1998年6月使用国产胶原酶冻干制品,结合经皮切吸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8例。胶原酶注射局部麻醉和影像增强监视下进行。1200U的胶原酶溶于5ml无菌水中,取一半剂量注入每个突出的间盘,注射时间平均为15min。8例患者的12个间盘在注射前后均作双盲法的影像学评价,患者在术后留院观察3天。结果:术后6~12个月的随访观察表明,8例患者中7例(占87%)的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临床效果满意。1例有2个椎间盘突出的患者疼痛无减轻,疗效一般。突出物平均回缩10%(与椎管前后径相比较),间盘信号均减低。5例患者的椎间盘突出持续存在。术后椎间盘突出存在与否和临床疗效无明显关联。结论:此研究结果表明,胶原酶溶核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完善的治疗常规亟待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间盘突出 髓核化学溶解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丽 陈家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5-87,91,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溶解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ELD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0年5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ELDH病例88例。穿刺在CT引导下进行,根据CT图像以突出物为“靶”,选择穿刺层面及穿刺路径,用... 目的:探讨CT引导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溶解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ELD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0年5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ELDH病例88例。穿刺在CT引导下进行,根据CT图像以突出物为“靶”,选择穿刺层面及穿刺路径,用特制的“多功能脊椎穿刺针”实施经皮突出物内穿刺,联合靶内外注射胶原酶。结果:首次穿刺105次,全部一次成功。术后经3~24个月随访,优55例,良24例,可5例,差4例,优良率89.8%有效率95.5%。其中12例于注射胶原酶3~12个月后复查CT,影像显示突出物消失4例,缩小50%~90%7例,无明显变化1例。结论:CT引导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溶解术治疗ELDH,不仅临床疗效好,而且影像学改变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经济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髓核化学溶解术 胶原酶 突出物内注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裂孔前间隙法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随访 被引量:20
15
作者 刘延青 王平 +3 位作者 冯瑞晶 李东莺 张莹 宋琪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 :对骶裂孔前间隙法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36 0例患者行 1 3年随访 ,以期评价远期治疗效果。方法 :术后 1年、2年、3年各随访患者 12 0例 ,全部患者均来院通过询问、体查进行疗效评估。疗效评定标准根据患者术后直腿抬高... 目的 :对骶裂孔前间隙法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36 0例患者行 1 3年随访 ,以期评价远期治疗效果。方法 :术后 1年、2年、3年各随访患者 12 0例 ,全部患者均来院通过询问、体查进行疗效评估。疗效评定标准根据患者术后直腿抬高度、脊椎活动度、VAS评分、患肢肌力、感觉的改变综合评定。然后将各随访年度的患者术前后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最后得出术后疗效评估结果 ,分别以治愈率、优良率、总有效率来表示。结果 :各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降低 ,三组平均值从 6 .92分降低到 0 .99分。三组间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无差异。各组间直腿抬高度、脊椎活动度改善的治愈率、优良率、有效率均无差异。各组治愈率、优良率分别是一年组 72 .5 %、87.5 % ,二年组 75 .0 %、88.3% ,三年组 79.2 %、90 .0 %。三组间治愈率、优良率比较无差异。但从百分率看出三年中疗效有逐渐增强的趋势。结论 :骶裂孔前间隙法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满意 ,尤以三年随访结果更佳 ,治愈率达到 79.2 % ,优良率达 90 %、总有效率为 9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裂孔前间隙法 胶原酶溶解术 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过敏性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巨大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丽 吴云松 刘庆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5期356-360,共5页
目的:探讨经颈前外侧入路靶位注射高浓度低容量胶原酶治疗巨大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CT扫描颈椎间盘突出矢状径大于同节段椎管矢状径二分之一的巨大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共60人。均采用CT定位下经颈前外侧入路... 目的:探讨经颈前外侧入路靶位注射高浓度低容量胶原酶治疗巨大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CT扫描颈椎间盘突出矢状径大于同节段椎管矢状径二分之一的巨大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共60人。均采用CT定位下经颈前外侧入路穿刺至颈椎间盘内,分次间断推注入0.2~0.3 ml胶原酶溶夜(含300~400 U胶原酶)。记录病人术后3天、7天、1个月及半年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改良Macnab法评定病人术后1周,1个月,半年的疗效,术后突出物指数变化及不良情况。结果:术后3天、1周、1个月及6个月的VAS评分较术前显著减低(P<0.05)。改良Macnab法评定术后1周、1个月、半年的有效率分别为77.33%、90%、96.67%。术后半年突出缩小优良率为94.4%。结论:在CT定位下经颈前外侧入路靶位注入少容量高浓度胶原酶用于治疗巨大颈椎间盘突出症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 巨大颈椎间盘突出症 CT引导 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神经根周围阻滞配合胶原酶溶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
17
作者 廖正银 王建锦 +3 位作者 赵红 张金山 肖越勇 范志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4期252-254,共3页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神经根周围阻滞对胶原酶溶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近期疼痛加重的预防效果。材料和方法 :对 2 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采取CT引导下胶原酶溶核治疗的同时加神经根周围阻滞术 ,观察患者 1个月内腰腿痛的变化情况。...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神经根周围阻滞对胶原酶溶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近期疼痛加重的预防效果。材料和方法 :对 2 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采取CT引导下胶原酶溶核治疗的同时加神经根周围阻滞术 ,观察患者 1个月内腰腿痛的变化情况。结果 :疼痛减轻率 76.2 % ( 16/2 1) ,14 .3 % ( 3 /2 1)无明显变化 ,9.5 % ( 2 /2 1)出现疼痛加重 ,加重者经口服止痛药均能忍受疼痛。结论 :CT引导下神经根周围阻滞能有效预防由胶原酶溶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近期疼痛加重 ,操作简便、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神经根周围阻滞 胶原酶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腿痛 微创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与胶原酶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荣宜 王立奎 +2 位作者 朱本藩 赵家贵 陈家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12-916,共5页
目的:比较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low-temperature plasma nucleoplasty)与胶原酶溶解术(collagenase chemonucleolysis, CNL)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cervical disc herniation, CDH)的临床疗效。方法:13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目的:比较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low-temperature plasma nucleoplasty)与胶原酶溶解术(collagenase chemonucleolysis, CNL)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cervical disc herniation, CDH)的临床疗效。方法:13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n=65):胶原酶溶解术治疗组(A组)和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治疗组(B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对病人的疼痛水平进行评价,用改良的MacNab标准行手术疗效评估,并分析两组病人术后住院日的差别。结果:两组病人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但与A组比较,B组术后1天和1周病人VAS评分较术前降低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B组术后住院日显著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A组和B组治疗的优良率分别为86.2%(56/65例)和83.1%(54/65例),两组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和胶原酶溶解术均能有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但术后1周内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更能有效缓解病人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症 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 胶原酶溶解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4
19
作者 王文 刘建英 +1 位作者 殷晓雪 马云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76-78,共3页
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文报告了硬膜外腔前间隙置管注入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2 48例 ,优良率达 93 .5 %。并讨论了此法的作用机理及适应症的选择与疗效的关系。
关键词 胶原酶 硬膜外腔置管 治疗 颈椎间盘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前侧间隙胶原酶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8
20
作者 许成君 范学玲 +3 位作者 宋瑞荣 何玲 许传通 徐敏秀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58-160,共3页
目的 :评价经硬膜外前侧间隙胶原酶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 ,并介绍此技术的操作方法及适应证和禁忌证。方法 :采用硬膜外穿刺置管技术 ,取最低突出节段棘突间为穿刺点 ,正入将导管推向硬膜外侧壁 ,斜行置入硬膜外前侧... 目的 :评价经硬膜外前侧间隙胶原酶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 ,并介绍此技术的操作方法及适应证和禁忌证。方法 :采用硬膜外穿刺置管技术 ,取最低突出节段棘突间为穿刺点 ,正入将导管推向硬膜外侧壁 ,斜行置入硬膜外前侧间隙 ,经造影确定后 ,注胶原酶 180 0单位 ,观察胶原酶溶解术后的结果。结果 :76 3例颈椎间盘突出症行此技术治疗后随访 3个月~ 5年 ,优良率 90 .5 6 % ,有效率 97.38%。结论 :对诊断明确 ,有适应证的患者 ,在C型臂X线机的监视下 ,行硬膜外前侧间隙胶原酶溶解术 ,能解除神经根的压迫 ,具有安全、效果好、治疗时间短、痛苦小、操作较简单等优点 ,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良好方法之一 ,值得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前侧间隙胶原酶溶解术 治疗 颈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分型 影像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