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龙生蛭胶囊成分快速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孟依 毕成浩 +3 位作者 李梦娇 董政委 范家玮 张晋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44-2153,共10页
目的 建立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龙生蛭胶囊化学成分的快速检测与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UPLC-Q/TOF-MS技术对龙生蛭胶囊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流动相A:0.1%甲... 目的 建立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龙生蛭胶囊化学成分的快速检测与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UPLC-Q/TOF-MS技术对龙生蛭胶囊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流动相A:0.1%甲酸水,流动相B为含有0.1%甲酸的甲醇乙腈(1∶1)溶液。流速为0.3mL/min,柱温为40℃,进样量2μL。离子源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采集范围为m/z50~1200,通过UNIFI软件结合人工核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与匹配。结果 初步快速鉴定出了87种化学成分。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能够系统、快速地分析龙生蛭中的化学成分,为药效物质研究提供依据,对龙生蛭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生蛭胶囊 中药方剂 化学成分 高效液相色谱 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成分与微粒体系探讨冷冻干燥对中药汤剂质量与吸收的影响
2
作者 韩福国 王磊 +4 位作者 周景春 冯兴中 范雪梅 郝艳丽 刘清飞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6-385,392,共11页
目的:从化学成分与微粒分散体系角度,探讨冷冻干燥对中药汤剂的质量与口服吸收的影响。方法:以4种中药复方汤剂(其中2种含芳香类药材)为研究对象,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法和气相色谱(GC)法比较冻干前后样品的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同时... 目的:从化学成分与微粒分散体系角度,探讨冷冻干燥对中药汤剂的质量与口服吸收的影响。方法:以4种中药复方汤剂(其中2种含芳香类药材)为研究对象,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法和气相色谱(GC)法比较冻干前后样品的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同时检测冻干前后样品的醇沉沉淀量、沉淀物中多糖与蛋白含量、自组装聚集体的粒径与Zeta电位分布,从多角度评价冷冻干燥对中药汤剂质量的影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HPLC-MS)法,鉴定大鼠灌胃给药的入血成分,评价冷冻干燥对中药汤剂口服吸收的影响。结果:4种中药复方汤剂冻干前后样品的U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均较高。中药复方汤剂冻干前后醇沉沉淀量、沉淀物中多糖与蛋白质的含量,以及粒径与Zeta电位,总体上差异不大。含有芳香类药材的复方汤剂,冻干前后GC指纹图谱之间的相似度较低,且冻干样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对大鼠含药血浆检测发现,冷冻干燥对汤剂吸收入血的化学成分的数量和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对于不含芳香类药材的中药复方,冷冻干燥对汤剂的成分、微粒体系,以及成分吸收无显著影响,可保证临床药效。对于含有芳香类药材的中药复方,冷冻干燥会导致挥发性成分的损失,利用冷冻干燥技术时必须慎重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汤剂 冷冻干燥 指纹图谱 质量评价 相似度评价 化学成分 自组装聚集体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的中医药“三医”协同水平评价研究
3
作者 袁有树 陈蒙恩 +2 位作者 张晓溪 王毅 王志伟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0-45,共6页
目的量化评价中医药“三医”协同水平,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及医改深化。方法基于政策文本梳理中医药“三医”量化评价指标,通过德尔菲法优化确立评价指标,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计算7个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三医”系统有序度与复... 目的量化评价中医药“三医”协同水平,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及医改深化。方法基于政策文本梳理中医药“三医”量化评价指标,通过德尔菲法优化确立评价指标,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计算7个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三医”系统有序度与复合系统协同度。结果2021—2023年,7个示范区中医医疗系统有序度均值从0.31升至0.72,中医医保系统有序度均值从0.23升至0.74,中药系统有序度均值从0.34升至0.70。2022—2023年,7个示范区中医医疗与医保系统协同度均值从0.17增至0.29,中医医疗与中药系统协同度均值从0.19增至0.31,中药系统与医保系统协同度均值从0.17增至0.27,中医药“三医”整体协同度均值从0.19增至0.36。结论中医药“三医”系统有序度逐步上升,呈现良好的有序发展趋势。中医药“三医”复合系统协同度均呈增长趋势,但仍处于中度协同及以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三医”协同 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林下中药材根系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与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分析
4
作者 杞美军 宋德晶 +7 位作者 董诗浪 王步天 杜华波 曲鹏 普天华 施学东 吕维香 葛宇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2-1123,共12页
【目的】分析橡胶林下中药材根系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与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为中药材种植及根系内生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南板蓝根(Baphicacanthus cusia)、砂仁(Amomum villosum)、益智(Alpinia oxyphylla)... 【目的】分析橡胶林下中药材根系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与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为中药材种植及根系内生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南板蓝根(Baphicacanthus cusia)、砂仁(Amomum villosum)、益智(Alpinia oxyphylla)和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4种中药材根系和根际土壤样品均采集自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普文镇示范基地,对根系内生真菌ITS进行测序,分析根系内生真菌群落多样性,采用线性判别分析效应大小(LEfSe)筛选4种中药材根系内生真菌群落间的显著差异物种;测定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并分析其与根系内生真菌群落的相关性。【结果】南板蓝根的根际土壤pH显著低于高良姜(P<0.05,下同),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砂仁、益智和高良姜;南板蓝根、砂仁和高良姜的根际土壤全钾含量均显著高于益智。南板蓝根、砂仁和高良姜的根系内生真菌群落Chao1指数均显著高于益智,表明南板蓝根、砂仁和高良姜的根系内生真菌群落丰度均显著高于益智。4种中药材根系内生真菌群落共检测到8个菌门,南板蓝根、砂仁和高良姜的优势菌门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益智的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通过LEfSe分析发现4种中药材根系内生真菌群落均存在能相互区别的生物标志物。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砂仁根系内生真菌群落中,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与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在益智根系内生真菌群落中,球囊菌门与全钾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砂仁根系内生真菌群落的Chao1指数与根际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高良姜根系内生真菌群落的Shannon指数与根际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其余3种中药材的根系内生真菌群落的Shannon指数与根际土壤理化性质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4种中药材均具有丰富的根系内生真菌资源。南板蓝根、砂仁和益智根系内生真菌多样性与根际土壤理化性质无显著相关性,相比之下,高良姜根系内生真菌群落多样性对根际土壤pH变化的响应更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根际土壤 内生真菌 群落组成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硒复合制剂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郭小会 张菊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24,共4页
为分析酵母硒复合制剂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300羽28周龄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5羽。对照组根据《海兰褐壳蛋鸡商品代饲养管理技术规程》(DB34/T1650~2012)配制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 为分析酵母硒复合制剂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300羽28周龄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5羽。对照组根据《海兰褐壳蛋鸡商品代饲养管理技术规程》(DB34/T1650~2012)配制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0、200、300mg/kg酵母硒复合制剂。预饲期7d,正试期60d。结果表明:(1)1~30d阶段,随着基础日粮中酵母硒复合制剂添加水平的提高,产蛋率有增加趋势(P <0.10)。31~60d阶段,与对照组相比,基础日粮添加200、300mg/kg酵母硒复合制剂可显著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平均日产蛋重(P <0.05),且显著降低了蛋鸡的料蛋比(P <0.05)。(2)试验第30天,与对照组相比,基础日粮添加200、300mg/kg酵母硒复合制剂可显著提高蛋黄颜色(P <0.05)。试验第60天,与对照组相比,基础日粮添加200、300mg/kg酵母硒复合制剂可显著提高鸡蛋重量、蛋白高度(P <0.05),基础日粮添加100、200、300mg/kg酵母硒复合制剂可显著提高了蛋黄颜色(P <0.05)。由此可见,基础日粮中添加200、300mg/kg酵母硒复合制剂均能提高蛋鸡生产性能,有效改善蛋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硒复合制剂 中药 海兰褐蛋鸡 生产性能 蛋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外来中药丽杯角的中药药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惠 姜砚馨 +7 位作者 费文婷 王淳 刘曦 郝春晖 郭宝林 奥恰·巴尔纳巴斯 夏立营 张建军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44-1549,共6页
目的:基于外来植物药丽杯角[Hoodia gordonii(Masson) Sweet ex Decne]的研究文献,结合中医药理论探讨丽杯角的中药药性,为丽杯角引入中药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取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 目的:基于外来植物药丽杯角[Hoodia gordonii(Masson) Sweet ex Decne]的研究文献,结合中医药理论探讨丽杯角的中药药性,为丽杯角引入中药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取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Web of Science、PubMed、Scopus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查阅,筛选丽杯角可信度高和结论可靠的科学研究文献。最终纳入132篇相关文献,将其分为综述研究、历史应用、化学成分、临床研究、药理作用、安全性文献共6类,结合中医药理论探讨丽杯角的中药药性。结果:通过概括、归纳以及理论研究分析丽杯角中药药性为苦,微寒;归脾、胃、肝经;具有清热泻火、化浊降脂、疏肝解郁的功效。主要用于胃火炽盛,多食易饥,形体肥胖,内热消渴,肝气郁结,胸胁胀闷。结论:赋予丽杯角中药药性对将非洲植物资源引入中药,加强物种多样化,促进中医药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杯角 中药药性 新外来中药 临床研究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功能主治 性味归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发酵对中药化学成分的转化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赖晓微 邓可众 +3 位作者 罗梦甜 刘佳 李楠 熊英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26,共6页
真菌发酵可以使中药化学成分发生糖基化、羟基化、甲基化等多种化学反应,并产生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效率高、条件温和、选择性强、不污染环境、反应类型多等优势,但发酵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一直是个难题。该文概括了中药发酵技术... 真菌发酵可以使中药化学成分发生糖基化、羟基化、甲基化等多种化学反应,并产生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效率高、条件温和、选择性强、不污染环境、反应类型多等优势,但发酵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一直是个难题。该文概括了中药发酵技术及常用于发酵中药的真菌,综述了中药化学成分(黄酮、生物碱、甾体、萜类、醌类、苯丙素)的转化机制,并总结了真菌发酵中药常见菌种在中药成分转化中的应用,为后续合理利用真菌进行中药成分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发酵 中药化学成分 转化机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非药用部位现代研究及综合应用情况 被引量:1
8
作者 吉晓妍 贺红娟 +4 位作者 匡淑一 刘英峰 白明 李秀敏 苗明三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650-3654,共5页
目的:统计并分析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非药用部位的现代研究和综合应用情况,为非药用部位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及其药用部位记载,从《中药大辞典》筛选出非药用部位... 目的:统计并分析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非药用部位的现代研究和综合应用情况,为非药用部位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及其药用部位记载,从《中药大辞典》筛选出非药用部位,统计中药非药用部位基原、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并进行频次分析。结果:196味中药具有非药用部位,其科属以菊科、蔷薇科、豆科植物多见,非药用部位以根、叶、花多见,化学成分以黄酮类、酚类、挥发油多见,药理作用以抗氧化、抗肿瘤、抗炎频次最高,临床多用于消化内科、皮肤科、神经内科疾病治疗。结论:我国非药用资源丰富,非药用部位中药应用潜力及开发价值巨大,但其存在现代研究不足,且多数非药用部位的开发利用尚未形成产业模式等问题。应加大非药用部位中药的现代研究及综合应用,建立非药用部位中药质量标准,完善非药用部位中药产业链,促进非药用部位中药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非药用部位 《中药大辞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现代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脑宁合剂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9
作者 付继勇 王静宜 +4 位作者 余俊东 张彦旭 张绿凤 朱国福 吴迎春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020-4028,共9页
目的 研究健脑宁合剂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提取物采用硅胶、 ODS、 MCI、 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型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测试法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 目的 研究健脑宁合剂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提取物采用硅胶、 ODS、 MCI、 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型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测试法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赤式-1-(4-羟基-3-甲氧基苯基)-2-{4-[(E)-3-正丁醚基-1-丙烯基]-2-甲氧基苯酚基}-1,3-丙二醇(1)、苏式-1-(4-羟基-3-甲氧基苯基)-2-{4-[(E)-3-正丁醚基-1-丙烯基]-2-甲氧基苯酚基}-1,3-丙二醇(2)、 5-羟甲基糠醛(3)、紫丁香苷(4)、 benzyl-β-D-glucopyranoside (5)、斯皮诺素(6)、 cordifolioidyne A (7)、腺苷(8)、酸枣仁皂苷A (9)、酸枣仁皂苷B (10)、丹酚酸B (11)、丹参素甲酯(12)、甲基麦冬黄烷酮A (13)、甲基麦冬黄烷酮B (14)、丹参酮ⅡA(15)、羟苯乙酯(16)、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17)、白桦酯酸(18)、薯蓣皂苷元(19)、 4-(9H-β-carbolin-1-yl)-4-oxobut-2-enoic acid methyl ester (20)。化合物7、11、19的IC50值分别为(8.52±1.13)、(17.10±2.89)、(11.45±1.31)μmol/L。结论 化合物1~2为新木脂素类化合物,化合物3~5、8、16~17、20为首次从该组方单味药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11、19具有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脑宁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抗氧化活性 中药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制剂化学稳定性及其调控策略 被引量:4
10
作者 艾灵 万鑫浩 +4 位作者 胡恢权 杨书洁 代秀秀 万娜 伍振峰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196-2202,共7页
中药制剂具有毒性低、不良反应少、疗效可靠等优点,是我国医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中药制剂中的化学成分在制备、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易受自身和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化学变化,出现中药制剂化学稳定性问题,从而影响其安全性和... 中药制剂具有毒性低、不良反应少、疗效可靠等优点,是我国医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中药制剂中的化学成分在制备、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易受自身和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化学变化,出现中药制剂化学稳定性问题,从而影响其安全性和药理活性。如何通过有效措施提升中药制剂化学稳定性是一关键性问题。因此,本文在分析了中药制剂一般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研究现状、概述了中药制剂化学成分变化机制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提出了提高中药制剂化学稳定性的调控策略,以期为中药制剂的研究、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制剂 研究现状 化学稳定性 成分 变化机制 影响因素 调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在中药挥发油缓释领域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俞树琴 王芸 +5 位作者 周强 陈晖 刘雪枫 刘雄 施小宁 高建德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5-181,共7页
海藻酸钠由于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分子中含有大量的羧基、羟基,在较为温和的环境中,能够迅速地构成三维网状结构的水凝胶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单一的海藻酸钠水凝胶力学性能和力学强度较差。当与其他物质形成复合水凝胶后则因其优... 海藻酸钠由于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分子中含有大量的羧基、羟基,在较为温和的环境中,能够迅速地构成三维网状结构的水凝胶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单一的海藻酸钠水凝胶力学性能和力学强度较差。当与其他物质形成复合水凝胶后则因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pH敏感性被广泛应用于敏感药物的缓控释领域。文中主要介绍了海藻酸钠复合水凝胶的相应制备方法和性能,以及在中药挥发油缓释领域的应用进展,同时指出了海藻酸钠复合水凝胶在中药挥发油缓释领域存在的问题及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复合水凝胶 中药挥发油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乳杆菌发酵复方中药成分变化对腹泻小鼠的影响 被引量:32
12
作者 谷巍 孙明杰 +6 位作者 王丽荣 陈振 曾佳佳 陈静 徐海燕 单宝龙 王春凤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0-525,共6页
为对比研究中药复方经发酵前后其成分变化对小鼠腹泻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中药复方发酵前后成分的变化,以大肠杆菌K88所致腹泻小鼠为动物模型,对比研究中药复方发酵液与中药复方水提液对腹泻小鼠腹泻率、腹泻指数、免疫器... 为对比研究中药复方经发酵前后其成分变化对小鼠腹泻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中药复方发酵前后成分的变化,以大肠杆菌K88所致腹泻小鼠为动物模型,对比研究中药复方发酵液与中药复方水提液对腹泻小鼠腹泻率、腹泻指数、免疫器官指数、肠道菌群及细胞因子IFN-γ、IL-4的影响。结果显示,中药复方发酵液中保留时间为16 min处的主要特征吸收峰消失,主要成分发生了转变,产生了一种新的特征吸收峰。饲喂试验显示发酵组小鼠腹泻指数与腹泻率显著低于中药水提组(p<0.05);中药复方发酵液在降低小鼠盲肠内大肠杆菌数量,提高双歧杆菌及嗜酸乳杆菌数量方面优于中药复方水提液;发酵组小鼠胸腺指数与肝脏指数显著高于水提组(p<0.05)。中药复方发酵液在提高IFN-γ/IL-4比值方面优于中药复方水提液。结果表明,中药复方经过发酵后成分发生了变化,形成了新的物质,对腹泻小鼠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应用效果优于中药复方水提液,为其在治疗腹泻方面的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中药 成分变化 小鼠 腹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杂成分解析与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3
作者 赵超 李会军 +2 位作者 陈君 齐炼文 李萍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3-288,共6页
质量控制和标准化是中药产业发展的核心科学问题,对中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中药化学物质基础的全面揭示和有效成分群的系统阐明,对于建立科学合理、有效可行的质量评价标准至关重要。本文结合作者实验室近年来的研究实例... 质量控制和标准化是中药产业发展的核心科学问题,对中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中药化学物质基础的全面揭示和有效成分群的系统阐明,对于建立科学合理、有效可行的质量评价标准至关重要。本文结合作者实验室近年来的研究实例,从中药"固有成分的表征"、"有效成分的发现"和"质量评价的方法"3个方面综述了中药复杂成分解析与质量评价进展,并分析了目前中药质量评价所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固有成分表征 有效成分 质量评价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有效成分抗鸡球虫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4
作者 付文涛 周变华 +3 位作者 黄婷婷 田二杰 曹建文 闫文朝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8-101,共4页
鸡球虫病是家禽常见的肠道寄生原虫病,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以其高发病率和病死率给养禽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主要依赖于化学药物预防。然而,随着耐药性的产生及对无公害动物食品的需求,寻找新颖、经济环保的治疗措施备受... 鸡球虫病是家禽常见的肠道寄生原虫病,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以其高发病率和病死率给养禽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主要依赖于化学药物预防。然而,随着耐药性的产生及对无公害动物食品的需求,寻找新颖、经济环保的治疗措施备受关注。研究表明,中药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球虫功效,为抗球虫新药的研发开辟了新的领域。论文就常山、青蒿素、姜黄素、甘蔗和芦荟五种单味中药及成分防治鸡球虫病的研究做一综述,为开发新型中药制剂来防治鸡球虫病提供新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虫病 中药 成分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外抗肿瘤活性的海洋中药牡蛎提取物HPLC化学轮廓谱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杨雪 马爱翠 +5 位作者 陈震 付志飞 戚欣 李静 管华诗 刘红兵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0-96,共7页
牡蛎等贝壳类中药的90%以上成分都是碳酸钙,现版药典对该类药材的质量控制均以碳酸钙含量为指标。由于贝类中药的功能主治不尽相同,除碳酸钙以外还可能存在其他功效成分。为在有效成分不明确的情况下表征牡蛎饮片的质量,本文在评价抗肿... 牡蛎等贝壳类中药的90%以上成分都是碳酸钙,现版药典对该类药材的质量控制均以碳酸钙含量为指标。由于贝类中药的功能主治不尽相同,除碳酸钙以外还可能存在其他功效成分。为在有效成分不明确的情况下表征牡蛎饮片的质量,本文在评价抗肿瘤活性的基础上研究牡蛎药材化学轮廓谱,为牡蛎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收集12批次牡蛎药材,体外测试牡蛎甲醇提取物对9种肿瘤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发现牡蛎甲醇提取物具有广谱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提示小分子有机质是牡蛎发挥"软坚散结"抗肿瘤作用的不可忽视的药效物质基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化学组成,进行相似度评价;舍去活性较差且化学成分相似度不高的样品,建立化学轮廓谱;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考察"谱-效"相关性,发现3个共有峰与活性有明显相关,可以作为质量控制的指标性成分,建立的牡蛎药材甲醇提取物化学轮廓谱能较好地体现其"软坚散结"抗肿瘤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牡蛎 海洋中药 化学轮廓谱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草药对斑节对虾生长、饲料利用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李卓佳 林黑着 +2 位作者 郭志勋 冯娟 文国樑 《南方水产》 2007年第2期20-24,共5页
研究了中草药对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初始体重0.30g.尾-1)生长性能、饲料利用以及肌肉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的影响。6种实验饲料(按顺序分别为1,2,3,4,5和6)中中草药的添加量分别为0,0.5,1.0,2.0,4.0和8.0g·kg-1饲料。除了饲料2之外... 研究了中草药对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初始体重0.30g.尾-1)生长性能、饲料利用以及肌肉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的影响。6种实验饲料(按顺序分别为1,2,3,4,5和6)中中草药的添加量分别为0,0.5,1.0,2.0,4.0和8.0g·kg-1饲料。除了饲料2之外,斑节对虾的成活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都显著(P<0.05)优于对照组(饲料1)。投喂饲料3的斑节对虾增重率与对照组相比,虽然统计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投喂添加中草药的饲料对斑节对虾肌肉的水分和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但脂肪含量明显下降。结果表明,斑节对虾饲料中添加适量的中草药能够促进生长、显著提高成活率和降低饲料系数,并改变斑节对虾肌肉中脂肪含量和氨基酸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斑节对虾 生长 饲料利用 肌肉营养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与中药寒凉温热炎五性的现代科学认知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玉环 刘童莹 +2 位作者 阮榕生 彭红 张锦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253-256,共4页
中医根据人体生理反应的不同,将食品、中药划分寒凉温热四性。文章立足现代食品科学和中医药研究的成果,阐述了食品、中药寒凉温热四性发生的化学基础。提出炎性食品的概念,分析其发生的化学原理及其与不合理的食品加工工艺之间的联系... 中医根据人体生理反应的不同,将食品、中药划分寒凉温热四性。文章立足现代食品科学和中医药研究的成果,阐述了食品、中药寒凉温热四性发生的化学基础。提出炎性食品的概念,分析其发生的化学原理及其与不合理的食品加工工艺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对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以及促进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向健康方向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中药 生理学属性 化学基础 食品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组方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23
18
作者 郑保平 韩立民 +4 位作者 刘海华 韩露 林唐唐 刘金明 吴斌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233-236,共4页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和总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网络版(CBM)和万方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肝硬化腹水选方用药...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和总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网络版(CBM)和万方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肝硬化腹水选方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CNKI、VIP、CBM和万方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文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方剂数据库,并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方剂中中药用药规律。结果:对数据库肝硬化腹水91条方剂记录进行了分析,得出药物用药频次,以利水渗湿药频数较高,主要的关联规则为黄芪五苓散,其置信度〉0.96,发现核心药物组合42个,挖掘出新处方共20个。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可对肝硬化腹水方剂数据进行分析,明确了近年来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用药规律,其组方以疏肝健脾、行气通络、活血利水为主,对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规律研究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肝硬化腹水 用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柏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固相微萃取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杨再波 康文艺 +2 位作者 钟才宁 孙成斌 毛海立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2-346,共5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贵州产侧柏叶挥发油进行了分析,共分离出89个组分,鉴定了其中72个组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其相对含量,占挥发油成分总峰面积的96.60%。其主要成分是白菖油萜(12.07%),α-紫惠槐烯(10.89%),1S,顺-...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贵州产侧柏叶挥发油进行了分析,共分离出89个组分,鉴定了其中72个组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其相对含量,占挥发油成分总峰面积的96.60%。其主要成分是白菖油萜(12.07%),α-紫惠槐烯(10.89%),1S,顺-去氢白菖烯(8.90%),α-雪松醇(7.32%),表-双环倍半水芹烯(5.92%),反-石竹烯(5.23%),α-古芸烯(4.43%),γ-依兰油烯(3.14%),别罗勒烯(3.10%),α-姜黄烯(2.69%),(-)-α-古芸烯(2.05%)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柏叶 挥发油 化学成分 固相微萃取 中药现代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生物转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李洋 邱智东 王伟楠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19,共5页
中药生物转化是我国传统中药优势和现代生物技术的成功融合,较传统的物理、化学炮制中药更能较好地改变药性、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扩大适应症。用生物转化的方法处理中药中的化学成分,修饰它们的结构或活性位点,获得新的活性化合... 中药生物转化是我国传统中药优势和现代生物技术的成功融合,较传统的物理、化学炮制中药更能较好地改变药性、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扩大适应症。用生物转化的方法处理中药中的化学成分,修饰它们的结构或活性位点,获得新的活性化合物用于新药或保健食品的开发,对充分发挥我国中药的资源优势,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健康产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概述了近些年中药生物转化技术的应用,并对相关的传统转化技术演变和当代转化技术发展进行了总结,为中药生物转化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生物转化 提高疗效 化学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