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池州市特色农业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盛祥文 许兴旺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8期76-78,共3页
池州市农业种质资源丰富多样,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优良的品质,是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来源。文中重点介绍了九华黄精、霄坑茶叶、东至黑木耳、西山焦枣等几种最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现状,分析了保护... 池州市农业种质资源丰富多样,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优良的品质,是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来源。文中重点介绍了九华黄精、霄坑茶叶、东至黑木耳、西山焦枣等几种最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现状,分析了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以促进池州市特色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特色 种质资源 现状 保护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谋干热区退化山地复合生态农业模式自然资源的利用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杨艳鲜 纪中华 +3 位作者 沙毓沧 方海东 廖承飞 潘志贤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B09期206-209,共4页
通过对元谋干热区退化山地复合生态农业模式3年的监测,分析总结了4种复合生态农业模式系统对光能、水分、土地3种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与单作系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复合模式系统的总光能的利用率、总水分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都... 通过对元谋干热区退化山地复合生态农业模式3年的监测,分析总结了4种复合生态农业模式系统对光能、水分、土地3种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与单作系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复合模式系统的总光能的利用率、总水分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都比单作系统有明显的提高,说明多层次的复合生态农业模式系统的建立,更有利于光、水、土地自然资源的充分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模式 自然资源 利用效率 元谋干热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浙西低丘红壤区农业的持续发展 被引量:4
3
作者 罗永进 王国法 蒋彭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5期337-342,共6页
研究分析了浙江低丘红壤区农业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上的特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匀;低丘红壤连绵分布而地力不足;作物多样化而种植制单一,产量和效益不高。综合1978~1994年国家投资开展区域治理系列研究,特别... 研究分析了浙江低丘红壤区农业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上的特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匀;低丘红壤连绵分布而地力不足;作物多样化而种植制单一,产量和效益不高。综合1978~1994年国家投资开展区域治理系列研究,特别在浙西开展的红壤综合试验区所进行的多元复合种植中的高产配套技术;红壤园地经济果木优质丰产技术;红壤改良培肥及防旱、避旱种植效应;食草家畜(湖羊)的优化杂交组合和高效舍饲效应;红壤水土保持及优化生态模式的动态监测,以及发展红壤农区森林适生、快育树种筛选等专题研究成果和成就,论述了该区今后农业持续发展中的主要导向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西 低丘红壤区 资源 农业 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综合管理基础研究刍论 被引量:9
4
作者 刘书楷 陈利根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9年第2期14-17,共4页
阐述了资源、农业资源的概念与价值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依据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原理,探讨了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的基础理论及其实现途径。
关键词 农业资源 可持续利用 管理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变化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素兰 王昌全 高成凤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4期676-680,共5页
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全省建设用地总量仍呈增加态势,人地矛盾依然十分尖锐,粮食安全问题压力增大;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量和生态退耕面积减少;水资源质量和生态环境状况有所改善。
关键词 农业资源 变化特征 可持续利用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台山草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特征及资源的开发利用 被引量:5
6
作者 孙泰森 樊文华 +1 位作者 刘向新 潘紫霄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121-124,共4页
在对五台山草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特征 (包括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水体和气候 )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 ,从资源生态学角度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以下建议 :①加强科学管理 ,合理利用五台山草地资源 ;②发展季节性畜牧业和移地... 在对五台山草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特征 (包括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水体和气候 )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 ,从资源生态学角度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以下建议 :①加强科学管理 ,合理利用五台山草地资源 ;②发展季节性畜牧业和移地舍饲育肥 ;③建立畜牧业绿色食品基地 ;④充分利用其气候资源 ,建立脱毒马铃薯生产基地 ;⑤开展生态旅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开发利用 五台山草地自然保护区 生态环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汾西部山区农业自然资源灰色综合评估与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被引量:7
7
作者 刘凤兰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6-108,111,共4页
农业自然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业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系统学原理出发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综合评估的方法 ,对临汾西部山区的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综合评价 ,并据此提出该地农业自然... 农业自然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业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系统学原理出发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综合评估的方法 ,对临汾西部山区的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综合评价 ,并据此提出该地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表3,参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汾西部山区 农业自然资源 灰色综合评估 可持续利用 可持续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庐山自然保护区岩生苔藓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宋满珍 刘昊 +1 位作者 聂宏 詹选怀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6期566-570,共5页
调查分析江西省庐山自然保护区岩生苔藓植物资源特征,为岩生苔藓植物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提供参考。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江西植物志》、《中国苔藓植物志》等文献资料,分析庐山岩生苔藓植物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庐山自然保护区岩生苔藓... 调查分析江西省庐山自然保护区岩生苔藓植物资源特征,为岩生苔藓植物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提供参考。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江西植物志》、《中国苔藓植物志》等文献资料,分析庐山岩生苔藓植物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庐山自然保护区岩生苔藓植物有29科41属64种,其中藓类植物15科27属39种,苔类植物14科14属25种。在科属组成分析中,丛藓科Pottiaceae、羽藓科Thuidiaceae、青藓科Brchyrtheciaceae、耳叶苔科Frullaniaceae、光萼苔科Pore1laceae为该地区的优势科;扭口癣属Barbula、耳叶苔属Frullania、光萼苔属Porella、羽藓属Thuidium、细喙藓属Rhynchostegiella和剪叶苔属Herberta为该区域优势属;该区系中温带成分居首位,占总种数的34.38%;东亚成分和热带成分也有较高的比例,分别占总种数的26.56%和23.43%。庐山自然保护区岩生苔藓植物种类组成丰富,地理成分复杂,反应南北区系过渡特点,而且在药用、绿化、道路边坡及生态修复等方面开发潜力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生苔藓植物 资源 特征 开发利用 庐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彩色茧资源的综合利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谭端 卜钕平 +1 位作者 胡海 代方银 《蚕学通讯》 2015年第1期14-20,共7页
本文系统介绍了天然彩色茧资源的基本概况和综合利用前景,天然彩色茧新品种的培育,以及其独特的吸放湿性、通气性、保暖性、紫外线吸收能力、高色素含量、抗菌性、抗氧化性等优良特性,指出开发和综合利用天然彩色茧资源,具有良好的经济... 本文系统介绍了天然彩色茧资源的基本概况和综合利用前景,天然彩色茧新品种的培育,以及其独特的吸放湿性、通气性、保暖性、紫外线吸收能力、高色素含量、抗菌性、抗氧化性等优良特性,指出开发和综合利用天然彩色茧资源,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产品具有独特的市场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彩色茧 资源 品种 优良特性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公园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国勤 《生态科学》 CSCD 2021年第3期253-258,共6页
国家公园建设已成为当前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国家公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是近年全国上下主抓的重点工作之一。在调查分析和研读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家公园的内涵与基本特征进行了探讨,认为:(1)国... 国家公园建设已成为当前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国家公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是近年全国上下主抓的重点工作之一。在调查分析和研读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家公园的内涵与基本特征进行了探讨,认为:(1)国内学术界最早提出“国家公园”一词,是在1980年;国外(美国)提出“国家公园”概念是在1832年。(2)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边界清晰,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地或海洋区域。(3)国家公园具有原真性、国家性、公益性、区域性、多样性、脆弱性、调控性、国际性、古老性和科学性等10个基本特征。该文对国家公园理论与实践研究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内涵 基本特征 自然资源利用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淑红 李娜娜 刘龙龙 《辽宁农业科学》 2019年第6期49-51,共3页
自2002年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启动以来,我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文中从生态经济学视角探讨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生态特征,以生态保护为核心、以生态利益为目标,立足于遗产地的生态特征,提出重视生态保护、加强生态系统... 自2002年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启动以来,我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文中从生态经济学视角探讨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生态特征,以生态保护为核心、以生态利益为目标,立足于遗产地的生态特征,提出重视生态保护、加强生态系统服务保护、为多方合作创造条件、充分利用政策优势等保护利用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资源 生态特征 保护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区农业技术发展和农业资源利用的历史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直民 《古今农业》 2003年第2期21-30,共10页
旱地农业中,耕种技术研究是个不断发展的世界性课题。从1950年代起,旱地农业出现了重大的技术变化。少耕、免耕在一些国家从开始试验发展到广泛实际应用。中国旱农技术起始很早,在古代农书中汇聚着极其丰富的经验,其中因地制宜、不违农... 旱地农业中,耕种技术研究是个不断发展的世界性课题。从1950年代起,旱地农业出现了重大的技术变化。少耕、免耕在一些国家从开始试验发展到广泛实际应用。中国旱农技术起始很早,在古代农书中汇聚着极其丰富的经验,其中因地制宜、不违农时、耕、种、创造土壤疏松表层、品种选育、种子处理、节水灌溉、土壤用养结合等特别宝贵。作者认为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应遵循古为今用的原则,认真汲取古代农业生产和农学体系中的有益内容,使之在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区 农业技术 发展 资源利用 历史 品种选育 种子处理 节水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市农业自然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童亿勤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7年第11期93-95,共3页
从宁波市农业自然资源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基础着手,分析了宁波市农业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进一步论述了宁波市在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宁波市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 农业自然资源 可持续利用 宁波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市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童亿勤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96-200,共5页
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分析了宁波市农业自然资源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农业自然资源基本态势及开发利用所面临的问题。结果表明,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资源质量下降、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低、农业生态环境开始恶化与夏季光、热、水资... 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分析了宁波市农业自然资源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农业自然资源基本态势及开发利用所面临的问题。结果表明,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资源质量下降、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低、农业生态环境开始恶化与夏季光、热、水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是当前宁波市农业自然资源利用上存在的主要矛盾。因此,必须从技术、管理和法制建设等3个层面上进行深入的研究,采取相应有效手段,合理地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自然资源 可持续利用 综述 宁波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区农业技术发展和农业资源利用的历史(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直民 《古今农业》 2003年第3期22-32,共11页
旱地农业中,耕种技术研究是个不断发展的世界性课题。从1950年代起,旱地农业出现了重大的技术变化。少耕、免耕在一些国家从开始试验发展到广泛实际应用。中国旱农技术起始很早,在古代农书中汇聚着极其丰富的经验,其中因地制宜、不违农... 旱地农业中,耕种技术研究是个不断发展的世界性课题。从1950年代起,旱地农业出现了重大的技术变化。少耕、免耕在一些国家从开始试验发展到广泛实际应用。中国旱农技术起始很早,在古代农书中汇聚着极其丰富的经验,其中因地制宜、不违农时、耕、种、创造土壤疏松表层、品种选育、种子处理、节水灌溉、土壤用养结合等特别宝贵。作者认为随着研究的深入,应遵循古为今用的精神,认真汲取古代农业生产和农学体系中的有益内容,使之在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区农业技术 发展史 农业资源利用 旱地保墒 施肥技术 品种选育 节水灌溉 病虫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宿州市农业自然资源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16
作者 袁新田 张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4期15158-15159,15260,共3页
从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水资源等方面概述了安徽省宿州市农业自然资源的基本现状,分析了该地区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关键词 宿州市 农业自然资源 可持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区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类型分异研究
17
作者 邹秀清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939-942,共4页
在分析鄱阳湖区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类型分异特征的基础上,从农业综合型、非农产业型和农业单一型这三大结构类型研究鄱阳湖区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类型分异的形成机理。认为制度安排和湖区系统内部资源禀赋(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的差... 在分析鄱阳湖区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类型分异特征的基础上,从农业综合型、非农产业型和农业单一型这三大结构类型研究鄱阳湖区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类型分异的形成机理。认为制度安排和湖区系统内部资源禀赋(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的差异在湖区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结构类型产生分异的过程中作用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自然资源 利用 类型分异 鄱阳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淮地区农林固废资源量时空特征及利用潜力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苏永东 周育智 +3 位作者 刘英 张旭阳 龙林丽 陈孝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1期67-73,共7页
为了优化秸秆资源化利用结构,提高农林固废综合利用效益,以两淮地区农林固废数据为基础,估算常见农作物秸秆和林业剩余物资源量和资源密度,分析秸秆和林业剩余物时空分布特征,明确秸秆在肥料化、饲料化和基料化基本需求量,评估未被利用... 为了优化秸秆资源化利用结构,提高农林固废综合利用效益,以两淮地区农林固废数据为基础,估算常见农作物秸秆和林业剩余物资源量和资源密度,分析秸秆和林业剩余物时空分布特征,明确秸秆在肥料化、饲料化和基料化基本需求量,评估未被利用秸秆资源利用潜力。结果表明,两淮地区常见秸秆可回收资源量约为2000万t,主要以小麦秸秆为主,林业剩余物资源量约为69.05万t。秸秆资源量在空间分布上差异明显,水稻秸秆主要分布在两淮地区南部,油料秸秆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其余秸秆主要分布在中部,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和基料化基本需求量分别为780万、288万和15万t。未被利用秸秆约为220万t,直接还田理论上可节约1.71万t氮肥、0.49万t磷肥和2.88万t钾肥,相当于淮南市单元素肥料年使用量的42.40%,用于直燃发电和热裂解炭化可产生约580亿kW·h电能,相当于淮南市社会用电量的46.15%,可减排约190万t当量的CO_(2)排放,相当于淮南市CO_(2)年排放量的16.46%,用于制作秸秆草砖和人造板材可节省约1.3万m^(3)土方量或340万m^(3)的木材。两淮地区秸秆资源量满足肥料化、饲料化和基料化需求,应进一步提升秸秆回收利用效率,优化收储体系,降低秸秆收集成本,增加秸秆在能源化和原料化领域利用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固废 资源量 秸秆 时空特征 利用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19
作者 蔡成合 徐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2期48-49,共2页
本文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分析了山东省农业自然资源态势及开发利用所面临的问题 ,并提出了实现山东省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 农业自然资源 可持续利用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5个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从波 李丹丹 +4 位作者 刘晓静 王万里 朱学灵 姚松 赵艳丽 《福建林业科技》 2011年第3期127-130,共4页
选取河南省自南向北5个代表性的自然保护区,对其珍稀濒危植物种类、科属分布、区系特征、相似度、资源利用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105种,与其它自然保护区相比,在科、属、种水平上均占绝对优势... 选取河南省自南向北5个代表性的自然保护区,对其珍稀濒危植物种类、科属分布、区系特征、相似度、资源利用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105种,与其它自然保护区相比,在科、属、种水平上均占绝对优势;区系成分复杂多样,呈现出明显的温带性质;珍稀濒危植物与河南省其他相邻自然保护区相似度较低;资源利用方式多样,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是河南省珍稀濒危植物研究的重点区域和核心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珍稀濒危植物 区系特征 相似度 资源利用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