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特征反射结构和变分优化走时估计的反射波速度反演方法
1
作者 吴成梁 王华忠 冯波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37-2653,共17页
我国油气开发已经进入深水深层阶段,需要提供高精度深层速度模型实现对复杂油气藏精确描述.反射波全波形反演(RFWI)是目前理论上精度最高的深层速度建模方法.然而RFWI是一个强非线性反问题,当初始模型与准确模型差异过大会出现“周期跳... 我国油气开发已经进入深水深层阶段,需要提供高精度深层速度模型实现对复杂油气藏精确描述.反射波全波形反演(RFWI)是目前理论上精度最高的深层速度建模方法.然而RFWI是一个强非线性反问题,当初始模型与准确模型差异过大会出现“周期跳跃”问题,陷入局部极值.本文认为:“周期跳跃”现象本质来源于对地下不同的反射层位的反射波场的错误匹配.经典的RFWI将观测记录中所有信息进行反演,当初始速度与准确速度差异较大时,会导致来自不同反射源的反射波进行匹配.错误的波场匹配+数据中包含正问题不能模拟的信号和噪声,导致梯度中包括较多假象,引起反演不收敛.本文提出采用特征反射结构导引与偏移反偏移约束的方法提取特征反射波,并利用特征反射波进行反射走时反演,更新背景速度模型.在本文的特征波反演策略中,根据特征反射波的显著性水平,通过由粗到细反射结构的利用,在反演过程中逐渐加入特征反射波成分,建立满足“同因之果”的波场匹配关系,解决“周期跳跃”问题.另外,本文发展了基于差异矩阵全局寻优的反射走时差异测量方法,通过差异度量和最优路径计算获得稳定的特征反射波走时差异.本文提出的反射走时反演方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和稳定性,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波反演成像 特征反射波 特征反射结构 “同因之果”差异度量 周期跳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叠前波场模拟的火成岩地震反射特征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国发 常德双 +1 位作者 李皓 赵超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6-539,共4页
利用褶积模型得到的地震记录由于没有考虑处理过程以及火成岩上覆地层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很好地模拟火成岩在实际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特征。因此,设计了一个火成岩地质模型,利用波动方程正演得到其叠前地震波场。分别利用叠后时间偏移、叠... 利用褶积模型得到的地震记录由于没有考虑处理过程以及火成岩上覆地层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很好地模拟火成岩在实际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特征。因此,设计了一个火成岩地质模型,利用波动方程正演得到其叠前地震波场。分别利用叠后时间偏移、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前深度偏移对模拟的地震数据进行偏移成像,进而对火成岩地震反射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由此得到对该火成岩模型地震相模式的基本认识。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褶积模型相比,该方法更真实地模拟了火成岩在实际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特征,形成的火成岩地震相模式对于实际火成岩机构的地震识别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场模拟 火成岩 反射特征 火山机构 杂乱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延迟波场特征法的海底反射系数估算方法 被引量:7
3
作者 高少武 钱忠平 +5 位作者 马玉宁 王成祥 黄少卿 孙鹏远 方云峰 马光凯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89-394,共6页
估算海底反射系数是海底电缆(OBC)水陆检数据合并处理的一个关键步骤。针对常规扫描确定海底反射系数较为费时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延迟波场特征法直接计算海底反射系数的方法。该方法首先计算水陆检数据上行波场、一阶延迟上行波场和二阶... 估算海底反射系数是海底电缆(OBC)水陆检数据合并处理的一个关键步骤。针对常规扫描确定海底反射系数较为费时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延迟波场特征法直接计算海底反射系数的方法。该方法首先计算水陆检数据上行波场、一阶延迟上行波场和二阶延迟上行波场的自相关函数和它们之间的互相关函数,然后构建和求解海底反射系数特征方程,最后确定最佳海底反射系数并应用于水检数据和陆检数据的合并处理。合并数据不但消除了海水鸣震多次波干扰,而且吸收了陆检数据的低频成分和水检数据的高频成分。从而拓宽了海底电缆数据的有效频率带宽,提高了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数据试算结果证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C水陆检数据合并 海底反射系数 特征方程 延迟波场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域特征波反射走时反演 被引量:3
4
作者 冯波 王华忠 冯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71-1479,共9页
地震波的运动学信息(走时、斜率等)通常用于宏观速度建模.针对走时反演方法,一个基本问题是走时拾取或反射时差的估计.对于成像域反演方法,可以通过成像道集的剩余深度差近似计算反射波时差.在数据域中,反射地震观测数据是有限频带信号... 地震波的运动学信息(走时、斜率等)通常用于宏观速度建模.针对走时反演方法,一个基本问题是走时拾取或反射时差的估计.对于成像域反演方法,可以通过成像道集的剩余深度差近似计算反射波时差.在数据域中,反射地震观测数据是有限频带信号,如果不能准确地确定子波的起跳时间,难以精确地确定反射波的到达时间.另一方面,如果缺乏关于模型的先验信息,则很难精确测量自地下同一个反射界面的观测数据同相轴和模拟数据同相轴之间的时差.针对走时定义及时差测量问题,首先从叠前地震数据的稀疏表达出发,利用特征波场分解方法,提取反射子波并估计局部平面波的入射和出射射线参数.进一步,为了实现自动和稳定的走时拾取,用震相的包络极值对应的时间定义反射波的到达时,实现了立体数据中间的自动生成.理论上讲,利用包络极值定义的走时大于真实的反射波走时,除非观测信号具有无限带宽(即delta脉冲).然而,走时反演的目的是估计中-大尺度的背景速度结构,因此走时误差导致的速度误差仍然在可以接受的误差范围内.利用局部化传播算子及特征波聚焦成像条件将特征波数据直接投影到地下虚拟反射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反射时差估计方法.既避免了周期跳跃现象以及串层等可能性,又消除了振幅因素对时差测量的影响.最后,在上述工作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波场分解的新型全自动反射走时反演方法(CWRTI).通过对泛函梯度的线性化近似,并用全变差正则化方法提取梯度的低波数部分,实现了背景速度迭代反演.在理论上,无需长偏移距观测数据或低频信息、对初始模型依赖性低且计算效率高,可以为后续的全波形反演提供可靠的初始速度模型.理论和实际资料的测试结果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波场分解 立体数据空间 反射时差测量 走时反演 反射波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间地震资料特点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曹辉 郭全仕 +1 位作者 唐金良 吴永栓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6年第5期312-317,共6页
与地面地震和VSP相比,井间地震资料有着明显的特点。从波场类型、管波特点、反射角度分布以及频率特征等方面,系统分析了井间地震资料的特点。分析认为:①井间地震的复杂波场虽然增加了该技术的用途,但也给有效波场的识别与分离增加了... 与地面地震和VSP相比,井间地震资料有着明显的特点。从波场类型、管波特点、反射角度分布以及频率特征等方面,系统分析了井间地震资料的特点。分析认为:①井间地震的复杂波场虽然增加了该技术的用途,但也给有效波场的识别与分离增加了难度;②井间地震的管波是一种沿井筒传播的波与沿地层传播的波的组合波;③井间地震的反射属于大角度反射,但绝大多数反射角在临界角以内;④特高频率的资料在大幅度提高分辨率的同时,也给处理特别是同相叠加带来困难。但通过提高叠加次数,可以获得正确的反射波场成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地震 波场特征 管波 反射角度 频率 分辨率 限角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