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混沌理论的非饱和土含水率预测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悦璐 吴奇俞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4-221,共8页
针对无资料区土体含水率数据难以获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卫星反演-相空间重构-非饱和入渗计算的组合方案,以研究区110 d土体表层含水率为基础,预测未来100 d无资料时段土体表层及内部含水率分布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含水率时间... 针对无资料区土体含水率数据难以获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卫星反演-相空间重构-非饱和入渗计算的组合方案,以研究区110 d土体表层含水率为基础,预测未来100 d无资料时段土体表层及内部含水率分布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含水率时间序列具备混沌特征,可由一维时间序列拓扑为一个嵌入维数m=5,迟滞τ=10的相空间,由该相空间预测的土体表层含水率在验证期最小相对误差为0.7%,最大相对误差为2.4%,在预测期最小相对误差为2.2%,最大相对误差为8.3%,均满足工程需求,因此将其用于后续非饱和入渗计算的边界条件是真实有效的。该方案具有动力学特性和物理力学意义,可为无资料地区土体含水率估计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体含水率 非饱和入渗 相空间重构 混沌理论 RICHARDS方程 非饱和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土区超高产麦田供钾特点与小麦钾素营养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谭金芳 介晓磊 +1 位作者 韩燕来 郑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5-50,共6页
综合作者多年来有关超高产小麦钾素营养与钾肥施用的研究 ,介绍了黄淮海平原潮土区超高产麦田土壤钾素动态变化、超高产小麦钾素营养特点以及施钾对小麦生长发育、形态生理等的影响 ,强调了在小麦超高产实践中钾素营养研究和钾肥施用的... 综合作者多年来有关超高产小麦钾素营养与钾肥施用的研究 ,介绍了黄淮海平原潮土区超高产麦田土壤钾素动态变化、超高产小麦钾素营养特点以及施钾对小麦生长发育、形态生理等的影响 ,强调了在小麦超高产实践中钾素营养研究和钾肥施用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土 超高产麦田 钾素动态 钾素营养 肥效 形态生理 小麦 生长发育 施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根际产IAA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效应研究 被引量:66
3
作者 张东艳 刘晔 +3 位作者 吴越 王国文 万兵兵 姜瑛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4-110,共7页
植物根际产IAA菌能够分泌吲哚乙酸(IAA)促进生长,提高作物产量。为从砂质潮土中的花生根际筛选高产IAA的根际促生菌,本研究首先从长势较好的花生根际筛选出单株菌落,对其分泌IAA能力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通过16S r DNA基因序列配合生... 植物根际产IAA菌能够分泌吲哚乙酸(IAA)促进生长,提高作物产量。为从砂质潮土中的花生根际筛选高产IAA的根际促生菌,本研究首先从长势较好的花生根际筛选出单株菌落,对其分泌IAA能力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通过16S r DNA基因序列配合生理生化特征鉴定所筛选的高产IAA菌株,然后设置单因素试验,探究适宜菌株生长和发酵的条件,最后通过花生盆栽试验验证其促生能力。结果表明,共筛选出5株产IAA的促生菌菌株,其中菌株HS10的IAA产量最高,被鉴定为特基拉芽孢杆菌。单因素试验表明,HS10最适培养条件是培养温度30℃,时间20 h,初始p H 8,装液量25 m L/250 m L,碳源为果糖,氮源为硝酸钾。盆栽试验表明,接菌花生植株长势明显优于对照,HS10对花生具有良好的促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根际产IAA菌 吲哚乙酸 砂质潮土 盆栽试验 特基拉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土区小麦玉米轮作周期内土壤钾素的动态研究 Ⅱ.施钾对作物产量及土壤钾素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范闻捷 介晓磊 +2 位作者 李有田 白由路 季保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27-430,共4页
研究了豫北潮土区在小麦 玉米轮作周期内不同施钾水平上作物的产量效应与土壤钾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供试土壤施钾后不仅提高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而且也很快向缓效钾方向转化,转化量随钾肥用量的提高而增大。整个轮作周期内土... 研究了豫北潮土区在小麦 玉米轮作周期内不同施钾水平上作物的产量效应与土壤钾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供试土壤施钾后不仅提高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而且也很快向缓效钾方向转化,转化量随钾肥用量的提高而增大。整个轮作周期内土壤速效钾及缓效钾含量与施钾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转化为缓效钾的肥料钾比土壤原有缓效钾更易释放,有效性较高。施钾对小麦、玉米都有显著增产效果,以小麦、玉米2 季各施钾素200 kg/hm2 左右为宜,不仅可获理想的作物产量,而且可有效地提高土壤钾素含量和供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土 小麦 玉米 轮作 钾肥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化植物废弃物对土壤中Cu Zn Pb和Cd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4
5
作者 梁晶 马光军 +1 位作者 郝冠军 方海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92-499,共8页
利用自制的Cu、Zn、Pb和Cd污染的灰潮土和黄泥土,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不同绿化植物废弃物添加量和不同培养时间对这两种污染土壤中这4种重金属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绿化植物废弃物的加入抑制了Cu的活化,且添加60%绿化植物废弃物时... 利用自制的Cu、Zn、Pb和Cd污染的灰潮土和黄泥土,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不同绿化植物废弃物添加量和不同培养时间对这两种污染土壤中这4种重金属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绿化植物废弃物的加入抑制了Cu的活化,且添加60%绿化植物废弃物时有机结合态Cu的含量最高;绿化植物废弃物与污染土培养2~3个月时,残余态Zn的含量最高,对植物的毒害最小;绿化植物废弃物添加量为60%时灰潮土中有效态Pb含量较低,而添加量为30%时黄泥土中有效态Pb含量最低;绿化植物废弃物添加量的多少对灰潮土Cd形态的影响较小,但黄泥土中的Cd则随绿化植物废弃物量的增加活性逐渐减弱,且两种土壤均在培养2~3个月时可交换态Cd的含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ZN PB CD 灰潮土 黄泥土 绿化植物废弃物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土区小麦-玉米轮作周期内土壤钾素动态研究 Ⅰ.不施钾条件下土壤钾素动态与垂直变化 被引量:17
6
作者 范闻捷 介晓磊 +2 位作者 李有田 白由路 季保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52-458,共7页
采用大田试验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豫北潮土区小麦玉米轮作周期内土壤钾素的动态及垂直变化。结果表明:在不施钾肥条件下,轮作期内土壤钾素消耗量较大,速效钾的大量消耗促进了缓效钾的释放;缓效钾在土壤供钾水平降低时也是作... 采用大田试验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豫北潮土区小麦玉米轮作周期内土壤钾素的动态及垂直变化。结果表明:在不施钾肥条件下,轮作期内土壤钾素消耗量较大,速效钾的大量消耗促进了缓效钾的释放;缓效钾在土壤供钾水平降低时也是作物吸钾的重要来源。土壤钾素的动态变化及其在剖面中的垂直移动,主要受作物吸收、温度、降水及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作物生育前期以表层钾素供应为主,在需钾高峰期心土和底土供钾也很重要。小麦生育期钾素以向上运移为主,而玉米生育期内钾素以向下淋移较为显著。轮作期土壤钾素的消耗主要是由于作物吸收,也有少量的淋失。在该地区生产中,补施钾肥、增加农家肥和秸秆用量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土 小麦-玉米轮作 土壤钾素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土和石灰性褐土缓冲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翠玲 张麦生 +1 位作者 杨雪芹 连瑞丽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6-57,共2页
对豫北地区的 2个土类 3种不同土壤的缓冲性能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供试土壤对酸、碱的缓冲性强弱依次为高肥潮土 >褐土 >潮土。且对酸的缓冲能力强于对碱的缓冲能力。此外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与其对酸碱的缓冲能力成相关。
关键词 土壤 中性 潮土 石灰性褐土 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石灰性潮土磷吸附与解吸的影响 被引量:21
8
作者 李有田 庞荣丽 +2 位作者 介晓磊 谭金芳 刘世亮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33-137,共5页
采用磷的平衡吸附与解吸方法 ,模拟缺磷胁迫条件下植物根系分泌的有机酸种类和数量 ,研究了草酸、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乙酸 5种有机酸对石灰性潮土磷吸附的影响 ,并以作用能力较强的草酸为代表 ,研究了有机酸对石灰性潮土磷吸附和... 采用磷的平衡吸附与解吸方法 ,模拟缺磷胁迫条件下植物根系分泌的有机酸种类和数量 ,研究了草酸、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乙酸 5种有机酸对石灰性潮土磷吸附的影响 ,并以作用能力较强的草酸为代表 ,研究了有机酸对石灰性潮土磷吸附和解吸的影响 .结果表明 :(1)中性条件下供试有机酸均能不同程度的降低石灰性潮土对磷的吸附 ,作用强弱依次为草酸、柠檬酸 >苹果酸、酒石酸 >乙酸 .(2 )有机酸使土壤对磷吸附的降低效应随着有机酸浓度和有机酸与磷浓度比的增加而增加 .(3)石灰性潮土在草酸体系中所吸附的磷容易被中性盐解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量有机酸 石灰性潮土 磷吸附 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冲积平原壤质潮土的土壤粒径分形空间尺度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晓鹏 刘建立 +2 位作者 张佳宝 王伟鹏 辛文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8-124,共7页
土壤在一定空间尺度范围内具备分形特征已经为大多数研究所认同,然而这种空间自相似性的存在区间却容易被忽视。该文利用激光衍射法测定了华北冲积平原黄河沿岸43组壤质潮土的土壤粒径分布数据(共93个粒级),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该类土壤... 土壤在一定空间尺度范围内具备分形特征已经为大多数研究所认同,然而这种空间自相似性的存在区间却容易被忽视。该文利用激光衍射法测定了华北冲积平原黄河沿岸43组壤质潮土的土壤粒径分布数据(共93个粒级),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该类土壤颗粒分形特征的存在区间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类土壤大多只是在中小粒径级别均呈现严格的分形特征,在较粗砂粒尺度上不存在空间自相似性。分形特征存在区间会随黏粒含量增加呈现变小的趋势,而级配良好的土壤的自相似性空间范围也相对较宽。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会受到土壤级配的不均匀系数、部分粒径较小颗粒的含量(<50μm但不包含5~20μm的颗粒)和有效粒径等的明显影响;但该分形维数与土壤容重和饱和导水率的关系却并不明显,这可能与该土壤在与结构和水力学性质关系密切的大颗粒尺度上并不具备分形特征有关。因此,研究土壤颗粒分形与土壤结构和水力学性质的关系时,应特别注意分形特征存在的空间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分形维数 颗粒大小分析 潮土 分形尺度 激光衍射粒径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土中磷锌交互作用机制探讨及磷对锌吸附-解吸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芳 刘忠珍 +2 位作者 刘世亮 介晓磊 化党领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70-1776,共7页
采用室内培养和吸附解吸两种方法,探讨了潮土中磷、锌交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土壤中DTPA提取态锌质量分数随添加锌量的增加而增加,低磷质量分数处理可提高土壤锌有效性,但高磷质量分数处理却降低了土壤锌的有效性;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 采用室内培养和吸附解吸两种方法,探讨了潮土中磷、锌交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土壤中DTPA提取态锌质量分数随添加锌量的增加而增加,低磷质量分数处理可提高土壤锌有效性,但高磷质量分数处理却降低了土壤锌的有效性;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均随锌添加量的增加而有所降低。在施锌25 mg.kg-1背景下,土壤中DTPA提取态锌质量分数随施磷质量分数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添加磷量小于180 mg.kg-1时,土壤DTPA提取态锌质量分数显著地高于其他处理,但随添加磷量的增加,土壤DTPA提取态锌质量分数显著降低,当磷添加量大于540 mg.kg-1时,土壤DTPA提取态锌质量分数明显低于其他磷处理,说明当添加磷量小于180 mg.kg-1时,磷提高土壤中锌有效性的主要机制是二者竞争吸附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点位的竞争机制;当添加磷量大小540 mg.kg-1时,磷影响锌有效性的主要机制为沉淀作用。在土壤施磷量为180 mg.kg-1时,随添加锌质量分数的提高,土壤中速效磷质量分数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吸附-解吸研究表明,随土壤中速效磷质量分数的提高(27.60~2773.86 mg.kg-1),土壤对锌的吸附量先降低再增加,而KCl解吸的锌量却是先增加再降低。因此潮土中磷锌交互作用机制为,土壤中磷和锌质量分数均较低时,磷与锌有效性呈协同作用;当磷或锌质量分数过高时,协同作用减弱;磷和锌质量分数再增加二者的有效性将出现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土 交互作用机制 吸附 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改良材料对铜的吸附-解吸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章菁熠 梁晶 +3 位作者 方海兰 郝冠军 吕子文 柏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4-281,共8页
用一次平衡实验法进行腐植酸、草炭、绿化植物废弃物、活化绿化植物废弃物和上海灰潮土对Cu2+吸附解吸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pH条件下,所有材料对Cu2+的吸附量随平衡液中Cu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其等温吸附曲线均能较好地用Langmui... 用一次平衡实验法进行腐植酸、草炭、绿化植物废弃物、活化绿化植物废弃物和上海灰潮土对Cu2+吸附解吸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pH条件下,所有材料对Cu2+的吸附量随平衡液中Cu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其等温吸附曲线均能较好地用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进行拟合。Cu2+初始浓度较小时,绿化植物废弃物、活化绿化植物废弃物和草炭对Cu2+的吸附量不受pH的影响;Cu2+初始浓度较大时,供试材料对Cu2+吸附量具有随pH值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但随着pH的增加,供试材料对Cu2+的解吸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腐植酸和灰潮土对Cu2+的吸附量随pH的增加有逐渐增大的现象,其解吸率则随pH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各供试材料中,绿化植物废弃物、活化绿化植物废弃物和草炭对重金属铜的吸持固定能力最强,环境调节控制能力最佳,对Cu2+的吸附容量大小顺序为绿化植物废弃物>活化绿化植物废弃物>草炭>腐植酸>灰潮土。绿化植物废弃物可以替代草炭用于城市土壤铜污染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浓度 绿化植物 废弃物 草炭 腐植酸 灰潮土 吸附 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气候条件下潮土微生物群落的变化 被引量:18
12
作者 汪峰 蒋瑀霁 +1 位作者 李昌明 孙波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0-296,共7页
针对气候变化的背景研究农田土壤微生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是调控农田土壤养分循环的理论基础。本研究基于设置在3个气候带(冷温带海伦、暖温带封丘和中亚热带鹰潭)的潮土移置试验,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方法研究了移置第6年土壤... 针对气候变化的背景研究农田土壤微生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是调控农田土壤养分循环的理论基础。本研究基于设置在3个气候带(冷温带海伦、暖温带封丘和中亚热带鹰潭)的潮土移置试验,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方法研究了移置第6年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3种气候条件下潮土移置6年后土壤部分理化性质显著变化,土壤有机质含量表现为冷温带最高而中亚热带最低;在种植玉米的不同施肥处理中,土壤中微生物总PLFAs、革兰氏阳性细菌(G+)、革兰氏阴性细菌(G-)、细菌和放线菌PLFAs含量均表现为海伦>封丘>鹰潭,真菌/细菌比值在冷温带最低;PLFA图谱的主成分分析显示气候条件显著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海伦和封丘位于PC1正轴,而鹰潭位于负轴,受气候影响较大的特征PLFA包括18:1ω7c、16:1ω5c、16:0、18:0和18:2ω6,9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温度、降雨和土壤有机质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的主要因子。总体上,气候条件的变化在短期内(6年)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可以影响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生物量 PLFA 潮土 土壤有机质 气候条件 土壤移置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肥运筹对砂质潮土冬小麦产量、品质及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宜伦 杨素芬 +2 位作者 韩燕来 李青松 谭金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61-866,共6页
为给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合理施用钾肥提供依据,在砂质潮土上设置田间试验,研究了施钾量与钾肥运筹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品质及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作基肥一次施用情况下,钾肥不同用量的增产、增收效应以施钾(K2O)150 kg.ha-1时... 为给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合理施用钾肥提供依据,在砂质潮土上设置田间试验,研究了施钾量与钾肥运筹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品质及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作基肥一次施用情况下,钾肥不同用量的增产、增收效应以施钾(K2O)150 kg.ha-1时最佳;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支链淀粉含量呈增加的趋势,直/支比呈降低的趋势;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和植株钾素积累量均升高,要保持土壤速效钾平衡,钾肥用量应达150 kg.ha-1以上。在相同施钾水平下,分次施钾的增产、增收效应、钾肥利用率均显著高于一次基施肥处理;分次施钾处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直/支比低于钾肥一次基施的处理,籽粒支链淀粉含量则相反,但两处理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从钾肥的增产、增收效应,以及冬小麦对钾肥利用率、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等方面综合分析,以施钾量150 kg.ha-1分次施用(5∶5)时效果最好,与不施钾处理相比可增产1 225.23 kg.ha-1,每公斤K2O增产8.17 kg,增收930.24元.ha-1,钾肥利用率为53.4%,并能够实现土壤速效钾的收支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砂质潮土 钾肥运筹 产量 品质 钾肥利用率 土壤钾素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培肥措施对潮土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春生 曹正梅 +2 位作者 李红光 许博 吴子一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3期365-369,374,共6页
经过对培肥13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表明,单施化肥能使脲酶活性平均提高60.1%,单施秸杆能使脲酶、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提高44.2%、10.34%和8.24%。化肥与秸杆配合的酶活性不仅高于无肥处理,而且高于单... 经过对培肥13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表明,单施化肥能使脲酶活性平均提高60.1%,单施秸杆能使脲酶、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提高44.2%、10.34%和8.24%。化肥与秸杆配合的酶活性不仅高于无肥处理,而且高于单施化肥和单施秸杆的酶活性。两种土壤上5cm地温与3种酶的活性均达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土 酶活性 培肥措施 秸杆 化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单施或配施氮、磷化肥对潮土供应氮磷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娄运生 徐本生 +1 位作者 杨建堂 任丽轩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97-102,共6页
采用室内恒温培养法研究了秸秆单施或配施氮、磷肥对潮土供氮磷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施入土壤2~3个月后,土壤碱解氮有明显提高。秸秆单施或与磷肥配施,矿化过程表现为前期净固持,后期净矿化。配施氮肥,麦秸和玉米秸前期矿... 采用室内恒温培养法研究了秸秆单施或配施氮、磷肥对潮土供氮磷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施入土壤2~3个月后,土壤碱解氮有明显提高。秸秆单施或与磷肥配施,矿化过程表现为前期净固持,后期净矿化。配施氮肥,麦秸和玉米秸前期矿化氮释放量很少,而花生秸矿化可明显提高土壤碱解氮水平。不同秸秆矿化对土壤速效磷影响不同,这与其C/P有关,但前期(1~2个月)都能提高土壤速效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矿化 碱解氮 速效磷 潮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土壤硝态氮含量及分布的影响及合理施肥研究 被引量:30
16
作者 黄绍敏 张鸿程 +1 位作者 宝德俊 皇甫湘荣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0年第3期201-203,共3页
通过3 a 6季作物收获后测定不同施肥方式下潮土1 m土层中的硝态氮,结果表明无论是0~20 cm、80~100 cm还是0~100 cm土层,其硝态氮含量顺序均是N>NK>NP>NPK>SNPK>MNPK;0~20 cm土层中硝态氮相对值随降雨量增大而减小,降水量... 通过3 a 6季作物收获后测定不同施肥方式下潮土1 m土层中的硝态氮,结果表明无论是0~20 cm、80~100 cm还是0~100 cm土层,其硝态氮含量顺序均是N>NK>NP>NPK>SNPK>MNPK;0~20 cm土层中硝态氮相对值随降雨量增大而减小,降水量大则硝态氮向下淋溶较多;施有机肥或秸秆还田有减轻淋溶的作用。0~60 cm土层中硝态氮相对值在测定时期及处理之间差异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方式 潮土 土壤硝态氮 合理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物料对潮土微团粒分形特征和速效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腾 饶伟 +3 位作者 王代长 刘世亮 韩燕来 夏婷婷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4年第5期64-71,共8页
以河南省中低产区砂质潮土为对象,研究不同有机物料(豆秆、玉米秆、鸡粪和猪粪)还田处理对土壤微团粒结构分形和不同粒级有效养分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不施有机物料处理相比,随有机物料添入量增加,0.1 ~0.053mm土壤粒级所... 以河南省中低产区砂质潮土为对象,研究不同有机物料(豆秆、玉米秆、鸡粪和猪粪)还田处理对土壤微团粒结构分形和不同粒级有效养分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不施有机物料处理相比,随有机物料添入量增加,0.1 ~0.053mm土壤粒级所占比例高于对照7%~13%,达到5%显著性差异水平;<0.053 mm土壤粒级的质量分数相应小于对照处理.2)土壤分形维数在2.52~2.72之间,与0.1 ~0.053 mm土壤粒级质量分数存在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45;与<0.053 mm土壤粒级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81.随着从单施到混合配施的处理,有机物料改变微团粒结构的分配比例,分形维数变小.3)与对照相比,有机物料的加入均能使土壤以及各粒级的速效养分质量分数呈显著性增加.施入有机物料后,碱解氮、速效钾和速效磷的质量分数在0.1~0.053 mm土壤粒级中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68%~528%、141%~1000%和16% ~ 81%,在<0.053 mm的粒级中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3.4% ~ 44%、17% ~ 170%和21% ~66%.土壤碱解氮质量分数表现为秸秆施用(73.1 mg/kg)>秸秆与粪肥双倍混合施用(69.3 mg/kg)>秸秆与粪肥单倍施用、猪粪施用(63.0 mg/kg)>鸡粪施用(59 mg/kg)>对照(49.9 mg/kg);速效钾质量分数表现为豆秆施用(140 mg/kg)>秸秆与粪肥双倍混合施用、玉米秆施(120 mg/kg)>秸秆与粪肥单倍施用(86.5 mg/kg)>粪肥施用(76.8 mg/kg)>对照(56.5 mg/kg);有效磷质量分数表现为玉米秸秆(40.9 mg/kg)>粪肥处理、秸秆与粪肥混合处理(35.91 mg/kg)>豆秆处理(30 mg/kg)>对照(26.8 mg/kg);土壤总养分质量分数表现为豆32和玉32处理(259 mg/kg)>秸秆与粪肥倍量处理及豆16处理(225 mg/kg)>玉16处理(210 mg/kg)>秸秆与粪肥单倍量和猪8处理(191 mg/kg)>鸡粪处理(173 mg/kg)>猪4处理(161 mg/kg)>对照处理(133 mg/kg).总之,施用有机物料处理砂质潮土,无论是不同粒级的养分质量分数还是土壤的速效养分质量分数均得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 潮土 微团粒结构 分形特征 速效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中冲积平原潮土的酶活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博文 杜孟庸 +2 位作者 周健学 刘树庆 许皞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3-36,共4页
本文对冀中冲积平原潮土中低产土壤的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和中性磷酸酶的活性状况进行了研究;运用动态聚类方法对土壤酶活性评价土壤肥力的可行性作了进一步的探讨。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涉及的土壤酶活性总体可作为评价潮土肥... 本文对冀中冲积平原潮土中低产土壤的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和中性磷酸酶的活性状况进行了研究;运用动态聚类方法对土壤酶活性评价土壤肥力的可行性作了进一步的探讨。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涉及的土壤酶活性总体可作为评价潮土肥力的综合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土 酶活性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对潮土土壤及地下水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1
19
作者 黄绍敏 宝德俊 皇甫湘荣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2000年第4期228-229,241,共3页
采用3年田间小区肥料定位试验 ,研究了施氮量对1m土体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每季施氮量小于225kg/hm2 时 ,1m土层中各测定时期硝态氮含量变化不大 ,在11.4~41.3kg/hm2 之间 ,当施氮量增加到375kg/hm2时 ,1m土层的硝态氮含量增加... 采用3年田间小区肥料定位试验 ,研究了施氮量对1m土体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每季施氮量小于225kg/hm2 时 ,1m土层中各测定时期硝态氮含量变化不大 ,在11.4~41.3kg/hm2 之间 ,当施氮量增加到375kg/hm2时 ,1m土层的硝态氮含量增加1.5~7.4倍 ;0~20cm和80~100cm土层硝态氮在每季施氮量大于225kg/hm2时急剧增加 ,并对地下水产生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土 施氮量 地下水 硝态氮 土壤 化肥 环境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物料对中壤质潮土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博文 杜孟庸 +2 位作者 周健学 刘树庆 许皞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8-22,共5页
盆钵试验表明,3种有机物料(麦秸、马粪、牛粪)均可提高中壤质潮土的酶活性,并有一定的持久性。土壤酶活性与有机物料用量之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直接正相关关系。有机物料对蔗糖酶、脲酶活性的影响最大,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较小,对碱... 盆钵试验表明,3种有机物料(麦秸、马粪、牛粪)均可提高中壤质潮土的酶活性,并有一定的持久性。土壤酶活性与有机物料用量之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直接正相关关系。有机物料对蔗糖酶、脲酶活性的影响最大,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较小,对碱性、中性磷酸酶的影响很小。不同有机物料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程度不同。其顺序是:蔗糖酶:麦秸>牛粪>马粪;脲酶;牛粪>马粪、麦秸;过氧化氢酶:麦秸>马粪>牛粪;中性磷酸酶;麦秸>牛粪>马粪;碱性磷酸酶:三者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 潮土 酶活性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